案例:马狮百货集团的关系营销战略(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18:1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例:马狮百货集团的关系营销战略(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例:马狮百货集团的关系营销战略(范文模版)》。

第一篇:案例:马狮百货集团的关系营销战略(范文模版)

马狮百货集团的关系营销战略

背景

马狮百货集团(Marks&Spencer)是英国最大且盈利能力最高的跨国零售集团,《今日管理》(ManagementToday)的总编罗伯特·海勒(RobertHellen)曾评论说:“从没有企业能像马狮百货那样,令顾客供应商及竞争对手都心悦诚服。在英国和美国都难找到一种商品牌子像‘圣米高’如此家喻户晓,备受推崇。”这句话正是对马狮在关系营销上取得成功的一个生动写照。

全面关系营销战略

(一)围绕“满足顾客真正需要”建立企业与顾客的稳固信任关系

关系营销倡导建立企业与顾客之间长期的、稳固的相互信任关系,实际上是企业长期不断地满足顾客需要,实现顾客满意的结果。

马狮认为顾客真正需要的是质量高而价格不贵的日用生活品,而当时这样的货品在市场上并不存在。于是马狮建立起自己的设计队伍,与供应商密切配合,一起设计或重新设计各种产品。马狮实行的是以顾客能接受的价格来确定生产成本的方法,马狮把大量的资金投入货品的技术设计和开发,而不是广告宣传,通过规模经济来降低生产成本。另外,马狮采用“不问因由”的退款政策。

(二)从“同谋共事”出发建立企业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

零售商与制造商的关系多建立在短期的相互利益上,马狮则以本身的利益、供应商利益及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把其与供应商的关系视为“同谋共事”的伙伴关系。

如果马狮从某个供应商处采购的货品比批发商处更便宜,其节约的资金部分,马狮将转让给供应商,作为改善货品品质的投入。

(三)以“真心关怀”为内容建立企业与员工的良好信赖关系

马狮把建立与员工的相互信赖关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力作为管理的重要任务。在人事管理上,马狮不仅为不同阶层的员工提供周详和组织严谨的训练,而且为每个员工提供平等优厚的福利待遇,并且做到真心关怀每一个员工。关心员工是目标,福利和其他措施都只是其中一些手段,最终目的是与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是以物质打动他们。例如,一位员工的父亲突然在美国去世,第二天公司已代他安排好赴美的机票,并送给他足够的费用;一个未婚的营业员生下了一个孩子,她同时要照顾母亲,为此,她两年未能上班,公司却一直发薪给她。

启示

实施关系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企业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固关系的最终目标,离不开建立与关联企业及员工良好关系的支持。

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是关系营销中的核心,建立这种关系的基础是满足顾客的真正需要。要与关联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必须从互惠互利出发,并与关联企业在所追求的目标认识上取得一致。高福利并不一定实现企业与员工的良好关系,真心关怀每个员工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从而为实现企业的外部目标提供保证。

第二篇:关系营销战略浅议

关系营销战略浅议

近年来,关系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战略,在国外获得巨大发展:首先在计算机领域中取得突破性成功,接着推广到金融业、保险业、运输业等部门与行业。关系营销导入我国后,引起了专家、学者及企业界的注意。正确认识关系营销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关系营销战略的内涵

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企业营销实质上是企业利用内部可控的因素(即市场营销组合,包括企业的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决策),对外部不可控因素做出积极的动态反应,进而促进产品销售的过程。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则是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只要营销组合策略运用得当,产品销售就有了保证。

但是,企业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而是处于激烈竞争、瞬息万变的环境之中,企业与环境发生错综复杂的关系。不仅企业内存在多种关系,企业与外界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从宏观上看,市场营销会对范围广很的领域产生影响,包括顾客市场、劳动力市场、供应市场、内部市场、相关市场及金融市场;在微观上,企业与顾客相互关系的性质在不断改变,市场营销的核心从交易转为关系。因此,企业必须全面发展这些关系,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科特勒指出:“企业必须放弃短期的交易导向目标,确立长期的关系建立目标。”由此,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许多产业领域广泛采用一种全新的营销概念和方法——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以系统论为基本指导思想,将企业置身于社会经济大环境中考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认为企业营销乃是一个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正确处理这些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是营销的核心,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关系营销的指导思想是怎样使用户成为自己长期的顾客,并共同谋求长远战略发展,其核心是在于消费者与企业间一种连续性的关系。查理斯·古德曼曾指出:“公司不是创造购买,它们要建立各种关系。”关系营销的目的在于同顾客结成长期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发展顾客与企业产品之间的连续性的交往,以提高品牌忠诚度和巩固市场,促进产品持续销售。

关系营销注重保持顾客,以产品利益为导向,高度强调顾客服务,积极促进顾客的参与,发展高度的顾客关系,认为质量是所有方面都要考虑的问题,重视环境的影响及长期的积累。

二、关系营销战略的发展前景关系营销能否取代传统的营销方式而成为今后企业营销战略的新发展,这是发展关系营销的首要问题。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买方市场的客观存在,使得关系营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感性消费时代的到来。

感性消费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消费者要求商品能成为满足其寄托情感、展示个性、愉悦等感性需要的道具。这种消费需要的提出,显示市场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阶段。

消费者感性要求的提出,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因为,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快节奏、多变动、高竞争、过度紧张。人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心理压力增大,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因而对情感的需要日趋强烈。这在消费领域中就直接表现为消费者的感性趋向。人们要求借助商品来实现其寄托情感,展示个性,交流沟通等感性消费的需要。

(二)、市场细化加剧和目标市场模糊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特别是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所引发的市场的反大量化,以及消费者日益理智化所引发的企业开发市场的被动化,使得企业的市场细分工作越来越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选准一个清晰稳定的目标市场,非常困难。细分市场实质上是静止地看待市场,被动地适应市场,过分追求目标市场的清晰甚至精确。然而时至今日,随着消费选择性的多样化,消费个性的强化,以及消费意识和行为的模糊化,使得目标市场已经无法清晰,模糊市场已成为客观存在,并将随着现代市场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强化。

(三)全方位营销的兴起,使得人人都需进行营销。

要建立并维持良好的顾客关系,就要把顾客引入公司的设计、开发、生产以及销售的各个过程。公司要想在行业中取得显著的地位,就必须树立全方位营销的思想,时时想到自己在进行营销,工程师和开发人员若想扮演好营销代表的角色,就必须明确自己该开发什么,进行什么革新,如何调和产品及现有的顾客系统,毫无疑问,如今的生产活动也在进行营销。

(四)传统的促销方法已逐渐失效,广告不能传递清晰的信息,其影响力逐渐减弱。

广告是市场营销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在广告攻势越来越猛的今天,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发生了转变。1990年美国广告联合会发表了一份报告称,只有16%的消费者认为电视、杂志广告能提供信息,不足27%的消费者觉得报纸上的广告有用。可见,人们对广告的信赖程度下降。我国的情况也将如此,虽然目前广告业正处于急剧增长时期,但是事实告诉我们:广告和促销仅为营销的一部分,广告可以加强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但无法创造新的地位。

(五)竞争的激化,企业间尽量避免伤害性竞争。

全球竞争的激化,使得企业必须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更多,以取得优势战胜竞争对手。现实中的活动,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由企业组织内部提供生产所需的全部资源,也无法以一己的力量对抗环境的压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广泛使用,人们逐渐发现,许多精心策划的市场营销的组合计划付诸实施后,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现代企业靠单打独斗横行天下是不可能的,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关系必将取代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关系。以上反映出的竞争和市场变化的趋势,表明传统的营销方式和手段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这正为关系营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实施关系营销战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开展关系营销可以使企业广结人缘,同公众搞好关系,取得人和,从而保持和发展顾客,减少交易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关系营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产生的,是现代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产物。但是,实施关系营销战略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到关系营销的重要性,而不应把关系营销认为是“走门子”的关系学。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烟酒开道、吃喝玩乐以及用回扣作诱饵的行销策略。它把人们的情感与交往也作为商品来交换。关系营销建立的是先进的关系网和科学的关系学,坚决破除落后关系网和庸俗关系学。

(二)重视员工的关系。

员工关系是企业营销关系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员工关系,企业就无法搞好其它的各项关系,更无法参与市场竞争。人乃企业之本,企业应切实关心员工的利益,培养员工的自豪感,增加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建立并维持与顾客的良好关系。

首先,必须真正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一切从消费者出发,将此观念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其次,切实关心消费者利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使顾客利益落实到实处;第三,加强与顾客的联系,密切双方感情。因为质量、功能、价格等固然是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因素,然而,情感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据统计,一个满意的顾客会引发8笔潜在的生意,其中一笔成交;一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影响25个人的购买意愿,而争取一位新顾客所花的成本是保住一位老顾客所花费的6倍。

(四)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以共同开发创造市场。

在以往的营销观念中,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是一场不宣而战的特殊战争,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在这种营销观念的指导下,企业为寻求营销上的成功,往往不择手段置对方于死地,有时为了取得竞争上的优势,不惜采取低价倾销的方法。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共同繁荣与进步。其实,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形势下,视竞争对手为仇敌、彼此势不两立的竞争原则已绝非上策。企业之间不仅存在着竞争,而且也存在合作的可能,有时,通过加强合作更有利于企业营销目标的实现。合作营销,有利于巩固已有的市场地位,有利于开辟新市场,有助于多角化经营战略的展开,同时,合作经营有利于减少无益竞争,达到共存共荣的目的。

(五)协调好企业与公众的关系,创造良好的营销环境。

所谓公众,指的是对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有实际的或潜在的兴趣或影响的任何团体,包括政府、社区、社会组织、金融、工商、卫生、环境等组织团体。公众对企业和各项营销活动起着支持、监督、检查或阻挠、干预的作用,所以发展与公众的良好关系,对于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持积极态度,遵循国家的法规,协助研究社会和国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解决方法和途径,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进行一些赞助活动。享誉中外的“健力宝”,重金赞助大型体育、文化、艺术、科技、教育等活动,在社会公众中成功塑造了“善尽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活动”的良好形象,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加强信息管理,协调好企业各部门的关系。

关系营销将营销组合扩大为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进程及人员六个方面。各个子系统间应加强联系,保证信息畅通、准确、及时,以便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保持快速灵活,掌握先机主导市场。

第三篇:关系营销战略1

关系营销

21世纪是“以顾客为中心”的时代,' target=_blank>关系营销正日益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但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并没有很好地把 握其精神实质。本文分析了企业实施关系营销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企业应以差异化的产品锁定 顾客、以精细化服务赢得顾客、创新沟通方式吸引顾客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客户导向;关系营销;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F7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10-0060-0

3[作者简介] 张晋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营销学、管理学。(广东 深圳 518055)

随着时代的发展,客户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性日益上升,顾客的忠诚不仅可以带来稳定的收益,而且还有利于降低营销成本。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国企业面对强大的国际企业的竞争,竞争的压力日益加剧。维持、加强与顾客的关系,使顾客保持忠诚的关系营销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在实践中,虽然会员制营销、数据库营销、电话营销等已被广泛采用,企业的营销手法花样迭出,然而仍难赢得顾客的忠诚和应有的回报,甚至未能摆脱同质化竞争的困境。那么症结究竟何在?究其原因就在于,许多企业只是重视关系营销的形式,并没有真正把握其精神实质。

一、当前企业实施关系营销存在的突出问题

1.过度依赖促销攻势吸引和维系顾客。在当今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环境,许多企业大打广告战、促销战,其方式、方法无孔不入,力度也越来越大,以期能吸引顾客,扩大销售。然而从顾客角度来看,类似的活动太多,必然会引起消费者的感官麻痹,甚至对某些促销活动产生怀疑和反感。近年来,一些厂商就发现,虽然这样的活动可能带来销售额的大幅度上升,但企业的利润根本不可能同步增长,甚至还会下滑,企业促销成本不断上升似乎成为必然趋势。

不容否认,价格竞争、促销攻势都是企业营销的必要手段,也是非常重要的竞争手段,有利于引起顾客的注意,扩大产品销售,但是,从关系营销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做法,仅仅是经济层次的关系营销,是最不稳固的客户关系。因为,顾客完全是出于经济利益上的考虑而购买,他们很容易在企业竞争对手的促销攻势下流失。因此,这些做法,不可能给企业带来任(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何竞争优势,也不可能达到维系顾客的目的。

2.数据库营销、E-mail营销等使用不当。数据库营销的本意是指通过收集和积累消费者的大量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后预测消费者有多大可能购买某种产品,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营销信息,再通过个性化的传播通道(如信函、电话、E-mail、传真等)与消费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以达到说服其购买的目的。其突出的优势在于对顾客的了解和良好的沟通与促销效果。

但目前一些企业的做法,却令消费者十分反感,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据调查,大约有80%的人群收到过通过手机、固定电话、传真、短信和Email发来的销售信息。但其中约有一半的人表示对这种方式的接受程度和信任

程度不高,因此,销售的成功率并不高,如车险电话推销的成功率约10%,寿险、医疗保险等的成功率只有0.5%-1%。尽管是广种薄收,仍然不能妨碍和阻止这些企业和业务员的“执着”和“不懈”。

实际上,这样的做法虽有助于业务员完成业绩指标,但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好处,它破坏了可能成为其客户的资源金矿,使企业失去了第二次销售机会。因为他们没有把顾客研究清楚,即使遇到了潜在客户也不懂得珍惜,没能建立在顾客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客户的开发,因此,对消费者来讲,其做法就成了骚扰和折磨,怎能愿意接受?

3.会员制营销手法单一。现在许多零售、服务企业推出会员卡,似乎是关系营销的典型作法。但大多数企业给会员提供的利益非常有限,仅仅限于积分或很少的折扣,缺乏与会员的沟通和信息反馈,会员也少有被重视、被激励的感觉。因此,一位消费者持有几家企业会员卡的现象十分普遍,会员卡并没有换来消费者的忠诚。企业往往只关注总体销售量、销售额,对会员资料缺乏系统的分析、利用,因此,也就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目标市场的开发和发展,使促销的针对性和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二、制约关系营销有效实施的主要障碍

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制约企业关系营销的因素主要有:

1.在指导思想上,重视竞争对手而轻视顾客。从我国企业的营销实践来看,竞争导向的思维十分强烈,突出表现就是营销手段及方式雷同,过度竞争较为严重。根据《中外管理》杂志针对在华企业中的中高层主管阶层所做的“2005·企业主管现状调查”,“当前企业经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有60.9%的被调查者选择“行业恶性竞争”,有18.7%选择“行业空间饱和”,因此,约60%的企业都面临行业饱和以及由于过度饱和而引起的恶性竞争。企业间的过度竞争,不仅导致企业利润水平的下滑,而且使企业根本无暇顾及顾客的需求,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改善。

当今的体验经济,是以顾客为中心的经济,一方面,消费大众化的时代即将结束,消费时情感性比重上升,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产品和技术的可模仿性越来越强,产品日益同质化。企业只有紧紧围绕顾客需求,关注顾客的体验和满意,才能留住老顾客,并不断获取新顾客,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西铁城钟表公司已深切地体会到,“过去我们在钟表开发上只注意到精工和瑞士手表企业等竞争对手的动向,现在才发觉,答案其实就在消费者的意见中。”国外一些公司现已提出“贴近顾客”的口号。

2.不重视对顾客需求的深入分析和了解。长期以来,许多企业在营销中一味追求销售的提升,重视的是销售额、销售量数据,而对顾客的了解和认识是笼统的,特别是重视开发新客户,忽视老客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关系营销则强调对顾客信息的分析,目的是深入了解顾客的需求,发现顾客进行交易的规律和价值客户的构成规律等。现在国外企业已普遍重视寻找产品给客户带来的独到价值,即客户的买点,以此作为维系顾客的纽带。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产品开发前,并没有按照严格的流程和规范化的制度去分析了解客户需求,从而导致目标市场雷同、产品雷同,很难找出给客户带来的独到价值,在市场宣传中,为了营造卖点,只好千方百计进行概念的炒作。其结果只能是蒙得了一时,难以长久,很难赢得

客户的忠诚。

3.品牌忠诚度低是众多企业的竞争弱势。当今,品牌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利器。通常著名品牌及名牌产品,因为其良好的品牌声誉,较容易赢得顾客的偏好和忠诚,一般他们也拥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由此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是其他企业难以企及的。我国企业营销由于起步晚,名牌产品的数量很有限,众多企业处于品牌竞争的弱势地位。

但同时应引起特别重视的是,我国许多企业在品牌的培育和建设方面尚不成熟,过分重视打知名度,而忽视美誉度的建设。实际上,品牌的价值不在于企业策略和手段,而在于顾客心中能否产生对品牌的喜爱和忠诚,只有品牌美誉度才能真正赢得顾客,而美誉度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就的,更需要企业转向和实施关系营销。

4.企业营销管理的粗放。从总体上来讲,我国企业管理的水平较为落后,在企业营销管理环节表现尤为突出。加之当今严峻的竞争形势,销售业绩成为企业压倒一切的法宝,营销仍未被作为企业的首要任务来认识。在客户服务方面,力量不足,操作流程、服务标准等缺乏规范化的制度要求,操作中随意性很大等问题十分普遍。在销售队伍管理方面,企业对员工技能素质的培训,以及整体团队能力的培训方面往往也不太重视,激励措施只重短期成果,不重视员工的市场培育。由于企业业绩导向,员工短期行为、不讲规范、不顾顾客利益的现象严重。

三、有效实施客户关系营销的四个关键环节

客户关系营销强调顾客关系的价值,强调市场营销过程是一个为顾客创造价值、传递价值的过程。因此,客户关系营销不应仅仅局限于销售环节,而应贯穿于企业整体营销活动中,应从企业的市场开发、产品开发、与消费者沟通、产品销售等环节进行系统的考虑和协调。最关键的在于改进和完善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1.以特色化的产品锁定顾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分层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关注和发掘消费需求,打造特色化的产品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也是锁定顾客的有效武器。产品的特色可以体现在品质、技术、价格、包装,甚至某种抽象的概念等多个方面,但是,绝不能将其等同于概念炒作。“小天鹅”与解放军某部联合设计的军用洗衣机2005年的销售额近亿元,增幅在100%以上。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军用洗涤车可进行水的循环利用,战士在车上洗澡的水,经过水处理可用于洗涤衣物。一向以创新出众的招商银行,2005年推出“伙伴一生”金融计划,进一步进行客户细分,区分出初涉社会阶段、成家立业阶段、养儿育女阶段、事业有成阶段、安享晚年阶段的客户,从“关爱”客户的角度出发,为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客户量身订做产品和服务,体现了对客户一生的关心、帮助和爱护。

2.以精细化服务赢得顾客。由于不同的客户给公司带来的价值是不同的,关系营销强调对顾客进行分类管理,以保证将重要的资源用到主要的顾客身上,避免资源的浪费。因此,企业应摸清自己的客户资源,抓住关键客户,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服务策略。零售巨头家乐福没有采用常见的会员卡的方式来维系顾客,而采取了所谓的“积点成金”的做法。即凡是一次购物满58元的顾客,就可获得一个积分(积分数量随购物金额的倍数递增而递增),顾客随时可以凭积累的积分

小票(五个、十个等)换取一定的奖品。这种做法简便易行,顾客的感受也是实实在在的,只要积分达到一定的数量就可随时兑现。此做法不仅有利于鼓励顾客大量购买,更有利于维系和发展与顾客的长期关系。

为了保证和提升服务质量,企业还应做好销售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小天鹅”公司多年来一直特别重视售后服务环节的工作,在很多企业采取委托或外包做法的今天,该公司一直兢兢业业地亲历亲为,并对服务流程及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因为,他们曾调查了解到,老客户的口碑对产品销售的影响非常大。

3.创新沟通方式吸引顾客。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是建立和保持企业与顾客之间良好关系的基本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已从“量的满足”,发展到“质的满足”,甚至“感性消费”、“体验消费”。因此,现代企业促销的核心在于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进而诱导消费者的购买。而当今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导致媒体的数量激增,形式变化多样,大大分散了消费者的注意力。与数年前相比,同样规模的广告支出,其广告效果已相差甚远。正因为如此,使得依赖大量使用大众传媒做宣传的传统营销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需要企业充分发挥其个性化传播的优势,与顾客达成良好的沟通。

英国图书出版界针对青少年市场的促销已很少使用传统手法,而倾向于使用短信、公共汽车候车亭、男性杂志或者青少年网站。就短信这种方式来看,如某公司提供的短信服务总是包含一些时效性比较强的资讯,如比赛消息或者当天正在发生的新闻;而有的公司则把发送给青少年读者的信息内容制作得非常“酷”。如《吉它女孩》这本书有一个很酷的封面,他们就会在短信中询问读者是否愿意把该封面设为壁纸,从而收到了非常好的促销效果。近年来,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也是凭借与目标客户群的良好沟通——“动感地带”专属的品牌体验店、与麦当劳的联合促销、大学生街舞挑战赛”、夏令营、M-ZONE人聚会等,成功地打开了“年轻人的通讯自治区”,成为“领跑青春”的时尚品牌。当然,企业产品的设计及款式、包装及文字说明、店面布置、企业网站等一切消费者可以接触到的方面,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感受和体验,也需企业充分重视并有效利用。据新闻媒体报道,为了迎接2006年世界杯,吸引大量涌入的球迷,德国的旅馆业纷纷在客房装饰上巧费心思,在新明斯特一家旅馆里,客房被打扮成了一个室内“足球场”,非常受球迷的欢迎。

此外,还应重视顾客的反馈意见,并善加处理,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也有利于赢得顾客的好感,避免顾客流失。走进家乐福,在出入口等非常醒目的地方,就会看到其顾客调查表,该调查表设计得非常简洁,一张笑脸和一张哭脸的图形,分别代表“顾客满意的”、“顾客不满意的”,供顾客填写。因为取用方便,经常有顾客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写上去,公司也会及时给予反馈和改进。顾客得到了尊重和有效的激励,也从中实现了公司与顾客的良性互动。

4.提升员工的素质和满意度,从根本上保证关系营销的实施。员工的素质、能力、工作热情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工作效率和服务顾客的水平。企业怎样对待员工,员工就将怎样对待企业和客户。企业对员工、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爱就像强大的纽带,会激励员工快乐工作、主动奉献,进而满意的员工必然能够带来更多的满意的客户。相反,不满意的员工或素质、技能不高的员工,必然会经常得罪顾客。在星巴克公司,员工的流动性很小,且每一位员工都拥有最专业的知识与服务热忱。其员工可以对顾客详细解说每一种咖啡产品的特性,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口碑。该公司声称他们将本来用于广告的支出用于了员工的福利和培训。2005年星巴克中国公司曾入选中央台等机构联合评选的“最佳雇主”。2007年初,第一批享受“咖啡豆股票计划”的星巴克中国员工也将诞生。据报道,中国5000名员工中一半的人将获得年薪14%价值的股票期权,从高级管理者到普通员工,还包括每周工作20小时以上的兼职员工。其用意就在于吸引和留住中国本土的优秀人才。

在当代科技、社会飞速发展形势下,企业应注重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在职学习,以及个人经验的提升共享等,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此外,要作好对员工的充分授权,把必要的权力、信息、知识等赋予员工,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四篇:营销战略案例之一

营销战略案例之一

解读华为的成长战略与新竞争优势

今天的华为,在人们眼里是一家以技术见长的企业。其实,华为创业之初,也没有什么技术基础,企业成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营销。作为一种传统,华为的营销优势一直延续下来。如果说大部分家电企业长期“单轮”(营销)驱动的话,那么华为则是“双轮”(营销和技术)驱动。华为的文化和管理,既催生了“从需求中来,到需求中去”的端对端客户服务流程,也培育出在市场上融入客户、快捷反应、专业过硬的以“狼性”著称的团队。

华为:实现“二次替代”的竞争优势

随着通信设备市场的饱和,华为提出了“云管端”战略,进入更加辽阔的“云”世界。“云管端”的立体结构,几乎涵盖了未来互联网的所有领域,既有巨大空间,同时也使华为置身于不同以往的竞争领域。竞争对手(“友商”)不再仅仅是爱立信、诺西、思科、北电等“老伙伴”,而是谷歌、亚马逊、IBM、苹果等IT巨头。

按照任正非的说法,华为可以做“管”上的“铁皮”即“云”体系中的通信和网络部分;而最近华为宣布开发“超宽带”产品,就是在“管”上发力的一个标志。在“端”的层面,华为手机在“海思”芯片的助力下,价值链更有优势,战略回旋余地更大,也有利于顾客体验的创新。目前已进入全球手机第一阵营,未来将会和苹果、三星展开波澜壮阔的“三国杀”。“荣耀”手机独立运作,为未来面向年轻消费人群、拓展消费类电子市场开辟了通路。

华为是一家有“野心”(战略抱负)的企业,在“云”的广阔舞台上,未来很有可能成为耀眼的明星。此外,华为正在开辟新的战场,开始进入与互联网相关的新能源领域。国内市场的“第一次替代”

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华为以及同期崛起的“巨大中华”(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华为技术)中的其他企业,都是从国内市场起步的。当时国内通信设备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以数字程控交换机为例,国内市场上没有国产产品,全部是进口货(美国、欧洲、日本等国的产品报价非常高)。

华为创立后不久,不满足于低端产品的代理和仿制,集中力量甚至孤注一掷地主攻数字程控交换机,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取得突破,既赢得了市场空间,也迫使国外进口产品大幅度降价。除数字程控交换机外,华为后来陆续开发的网络通信产品(比如路由器等),也基本上是按照“模仿——创新——替代”的路径在国内市场逐渐取得优势的。

国内市场上对国外产品的替代,我们称之为“一次替代”。这种“替代”对于后发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后发经济体实现工业化、追赶发达经济体的必由之路。如果在主要的产业都实现了这种替代,则民族工业体系基本形成。综观我国工业部门,通信设备领域的替代是最成功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政策的作用(对民族工业予以一定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因为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卓有成效的努力。

相比之下,民用汽车的进口替代是最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非市场化的方式向外资开放市场并保护原有国有汽车制造企业(向外资企业开放了市场但并没有真正换来技术;通过强制外资汽车企业与国有汽车企业合资,保证了后者的“管制红利”,但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没有发育起来。一定程度的垄断推高了产品价格,影响了消费者利益。而民营汽车企业一直处于“边缘化生存”的状态)。

可见,没有真正的市场竞争,就不可能有产业的发育和壮大。目前,在装备、材料、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国内市场上的进口替代正持续发生。

国际市场的“第二次替代”

当华为在国内市场已有一定地位和优势、人力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及时将战略重心转向国际市场,将“替代”的故事在国外又上演了一回。只不过这回渗透进入了国外产业巨头的市场领地。如果说本土市场上的“一次替代”有赖于与地缘相关的因素和条件的话,那么“二次替代”才真正见证了企业的竞争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二次替代”从不发达国家市场转到发达国家市场(欧洲)时,“替代”的内涵有所变化:长期由国外品牌占主角的部分高端市场开始出现松动。这与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有关,因为国外老牌运营商也在压缩投资,寻找价廉物美的新兴设备及系统供应商。从这个意义上说,衰退周期对于华为这样的挑战者来说,或许具有一定的正向意义。

朋友们一定会问:华为怎么能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现“两个替代”?“替代”背后的原因、理由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和竞争优势:产品性价的优势,客户导向的技术创新优势和客户关系管理优势。不可抗拒的产品性价的优势

华为作为后发的挑战者,总体上说属于技术的学习者和消化者(不排除某些方面技术领先),其优势主要在于“客户效用”和“顾客代价”(产品价格加上交易成本,以前者为主)的比值。直白地说,即在产品性能满足客户基本要求,与国外竞品接近、相当甚至局部有所超越的情形下,价格更具竞争力。相对于“高高在上”的国际主流品牌,华为的做法基本上属于“破坏性创新”。

通信及网络产品的主要成本在于开发,其中的主要部分是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报酬(按照经济学的说法,这些产品凝聚了大量的智力劳动)。华为产品性价比优势的背后是知识型人才的性价比优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大多数人对中国人口红利以及劳动力资源优势的认识限于低端劳动力时(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大批加工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兴起),任正非敏锐地发现,全球人力资源市场上,中国高端劳动力的优势同样巨大。首先是供给充分。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虽然广受诟病,但自20世纪50年代大学院系调整后,工科教育相对完整、品质较高。中国拥有几乎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工程师人群(缺少的是高端创新型领军人才)。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20余年时间内,国有企业及科研机构吸纳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下降,大量民营企业对技术人才尚未重视,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华为,无论是地缘还是待遇以及组织氛围(华为以“奋斗者为本”,许多传统国企以“人际关系”为本)均有吸引力,吸纳了大批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及年轻人。在这方面,华为与许多“草根”型的民营企业相比更有眼光、更有远见(在战略思想上提出“人力资本优先增长”),在行动上也更加有力,甚至有“掠夺性”人才引进的说法。至今人们仍在传说华为创业初期如何“垄断”几所邮电大学毕业生的故事。

其次是“价格”低廉。20世纪末,我国工程师的平均报酬大体上是相当于美国、日本、欧洲成熟人力资源市场同类人员的五十分之一(甚至高达百分之一)。当中国工程师的月薪只有1000余元人民币时,欧美已达到数万元(折算成人民币)。这样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华为提供了获取优质人才的良好条件,使华为可以通过利益杠杆、事业愿景迅速积聚、增值人力资本。

由于“文革”十年,中国大学基本上没有招生,华为缺少有经验的研发人员,也无法形成阶梯式的技术团队,只能重用“学生兵”,将一群稚气未消、任正非眼中的“孩子”推到技术开发一线。天助华为,若干“天才少年”创立了奇功。这种将人才职业生命周期向前移动以及压缩的做法,放大了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同样的职位,华为用的是年龄较轻的人,人力成本相对于使用年龄较大的通常要低一些)。

近几年来,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合格供给减少。大学扩招导致教育资源被稀释,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优秀学生愿意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比例减少;即使不考虑扩招因素,近年来大学教育品质令人担忧(风气浮躁,教育伦理受到冲击);新一轮的出国留**已然形成„„其次是薪酬上扬。由于稀缺以及高房价、通货膨胀因素,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上,工程技术人员薪酬一路上升,和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我国部分发达地区(“北上广深”)已经缩小至3至5倍。这一趋势如果继续下去,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将不断缩小甚至消失殆尽。客户导向的技术创新

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创业之初技术基础薄弱。唯有依据客户需求,在应用技术层面进行创新,改进产品的局部功能、“人—机”界面或者降低产品的运行、使用成本。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深刻、准确洞察客户被忽视和漠视的愿望,并在技术及产品上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当总体技术落后时,我们可以在理解客户层面略胜一筹,以此牵引技术持续的、集腋成裘式的进步。这是追赶型企业成长的关键。

下面列举几次华为创立以来,人们公认里程碑式的技术创新:

第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CC08”交换机开发时,用光纤替代欧美国家普遍使用的铜缆,解决了中国农村市场远程通信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问题。

第二次是21世纪初,华为针对欧洲客户存在的机站选址困难、运维成本高等难题,开发出了“分布式无线基站解决方案”,机站及设备可选址的空间范围大大增加(街道柱子、楼顶、过道、地下室、楼梯间等),建设费用及运维成本大幅度降低。

第三次是近年来,华为根据中国三大运营商三足鼎立、分别建网且制式不

一、快速迭代(2G、3G、4G„„)的特殊国情,首创性地开发出“Single RAN”网络解决方案(平台)——“一个网络架构、一次工程建设、一个团队维护”,解决了运营商在网络布局、建设、运维方面的不便、低效和困难,使运营商顺畅、快捷地过渡升级到新一代技术,并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目前,华为在部分技术领域已成为全球领先者,正走在从“fastfollower”(快速的跟随者)到“ICT领导者、客户问计对象”的宽广道路上。近20年来华为累计获批专利近4万件。据我一位在国家有关部门工作的朋友称,华为的自主创新成果占到全国所有企业全部成果的2/3。

华为为什么能超越大量的国内企业,真正实现了技术驱动呢?华为持续技术进步的原因是什么呢?除了前面提到的人力资源优势之外,主要的因素在于理念、政策的导向以及机制的设计。概言之,是关注长期成长及竞争要素的战略行为所致。

第一,从导向角度看,华为强调所有的新技术开发、应用,要注重“交付价值”(即最终客户得到的功能和利益)。

也就是说,不为技术而技术。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尤其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往往会陷入创新陷阱,即超越客户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这就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所分析的“大企业失败”的原因,也是任正非念兹在兹、严加防范的情形。在华为看来,只要坚持客户导向的技术创新,加之灵活的组织形态和机制,就能避开“创新者的窘境”。

第二,华为在资源配置上持续向研发环节倾斜和“压强”(2016年研发费用预期超过销售额的10%);即便在创业初期条件艰苦、资金奇缺的情况下,也坚持向“技术”投资。

华为在成长战略上信奉“深淘滩,低作堰”,前一句指的就是企业即使在困难时期或是行业不景气时,也要苦练内功,锻造核心技术能力。而国内许多企业虽然大谈技术导向,但需要真金白银投入时就含糊、退缩了,显现出“小生产”的“叶公”本色。

第三,按照全球客户资源的分布以及研发人才的禀赋状况在全世界范围内设置研发机构。

比如俄罗斯人数学好,那就主攻算法软件;法国人浪漫、艺术感觉好,那就主要研究设计美学„„

第四,将研发活动以及机构分层,将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产品技术分离开来,着眼于长期战略和未来优势,配置资源进行基础性研究。

大家都知道,华为有一个研究机构取名“2012”,源于一部灾难性电影名,既是为了增强企业发展的危机意识,同时也寓指从人类社会未来生存毁灭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技术路径。

第五,在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中,想方设法拓展技术来源。

除自主开发外,积极采取合作开发(先后和摩托罗拉、阿尔卡特等多家国外企业联合成立研发机构)、外部购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华为抓住机会用较低代价向受到严重冲击的国外企业购买了一些技术)等方式提升技术水平。

第六,技术开发时,从相对简单的领域做起,循序渐进,逐步接近并攻克核心技术。

既不好高骛远地唱高调、提出“大跃进”目标(许多企业喜欢这样做),也不因为彼岸过于遥远而放弃启程、放弃跬步千里的努力。聚焦于某些领域,不四面出击,分散力量;只要认准了方向,就绝不投机、动摇和后退,盯住目标,锲而不舍。用任正非自己的话说,就是像阿甘那样,有一股“傻”劲儿,一直“傻”干。海思芯片的开发成功就是一个例证。

从机制设计的角度看,驱动、促进华为技术进步的机制主要有:

第一,学习对标。

华为创业以来,一直以全球范围内的先进企业为标杆,引进、借鉴、学习它们在技术战略管理、研发管理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尤其是IPD研发流程的导入和应用,对于提高研发活动的效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利益激励。

除人们熟知的员工广泛持股外,华为将应用型的研发机构均定位为利润中心,直接感受市场压力,同时也分享市场成果。有些朋友可能有所不知,华为每年的利润分配,在股东分配之前大部分作为奖金以绩效为依据发放下去了(华为称作“获得分享制”)。任正非在解释“以奋斗者为本”时,曾谈到按绩效分配和按股权分配的关系,强调利益要向创造业绩的一线“奋斗者”(研发人员是其中最重要的主体)倾斜。

第三,内部辩驳。

华为在一些研发机构及相关的事业群内部设置“红军”“蓝军”机制——模仿军队演习时两军的模拟对抗。“蓝军”常常扮演诘难和反驳的角色。任何一种研发方向和技术设想,只有通过辩驳才能清晰图景,明确路径、提高胜算概率,这也是防范“颠覆性”失误和风险的有效手段。

第四,组织弹性。

华为在员工的职业生涯安排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做法,即部分员工大范围、大跨度的调岗和轮换。有时候,研发部门的员工去做营销,而营销部门的员工则调换过来做研发。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也有利于不同的职能组织之间换位思考、相互协同,真正践行“以客户为中心”原则。这对于提高研发方向及成果的市场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大有益处的。同时,华为通过研发项目管理机制,激活了组织,使研发人才得以充分利用。

第五,资源保障。

技术开发需持续的、高强度的投入,资源从哪里来?除了内部源于利润的积累、员工入股和外部借款外,华为“卖企业”——先后出售华为电气、H3C等合资企业股权——也是重要的资源保障机制。尤其是21世纪初将华为电气业务以7.5亿美元出售给爱默生,对华为持续的技术投入以及渡过行业低潮和战略转型(国际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卓越的市场开发和客户关系管理

今天的华为,在人们的眼里是一家以技术见长的企业。其实,华为创业之初,也没有什么技术基础,企业成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营销。作为一种传统,华为的营销(广义,包括公关、销售以及服务在内)优势一直延续下来。如果说大部分家电企业长期“单轮”(营销)驱动的话,那么华为则是“双轮”(营销和技术)驱动。华为的文化和管理,既催生了“从需求中来,到需求中去”的端对端客户服务流程,也培育出在市场上融入客户、快捷反应、专业过硬的以“狼性”著称的团队。

此外,《华为基本法》中,华为做出了“永不进入”运营服务领域的承诺,为和运营商客户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石。

第一,从边缘市场到中心市场渐次展开,以“不对称竞争”超越对手。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华为在目标市场选择上都是先边缘后中心,先农村后城市。比如在国内市场,先从边远的东北、西北等区域起步,逐渐逼近一线大城市。国际市场上,亦是发轫于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市场,然后渗透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目前只待北美市场的“决战”。

之所以这样递进式地拓展市场——“农村包围城市”,主要原因在于华为作为后发的、追赶型的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综合实力较弱,只有从行业领先者不太注重或者受制于种种因素(如环境艰苦、市场不规范等)难以建立优势的次级区域市场以及目标客户入手,才有较大的可能取得成功。这些市场的种种限制因素,恰恰成为华为的机会:具有“狼性”的团队能适应种种严酷的生存环境。伊拉克、阿富汗战争期间,随时可能身陷爆炸之中,华为团队坚守不撤;非洲部分落后国家,卫生条件极差,流行病肆虐,华为团队融入其中„„这样,在竞争对手没有优势或不构成绝对优势的市场空间内,华为可以集中更多资源、派出更多人员,贴近客户,反应敏捷,从而可以构成整体上的“不对称竞争”,即存在显著的甚至压倒性的优势。

从争夺市场的动态过程看,即使整体竞争力逊于对手,也可以在每一个局部战役中,集中优势兵力,“压强”式运作,超越甚至“数倍”于竞争对手,致力于消灭对手“有生力量”(将客户资源抢到手),务求必胜。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的有效运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军人出身,有军事家的素质特征;华为的竞争风格也很有“血性”,勇猛、顽强、坚韧、强悍,能打硬仗和恶仗。以手机终端产品为例,其负责人也坦言:华为属于“刺激—反应”型的。“小米”崛起之前,手机业务循序渐进、不温不火地发展;“小米”反而把华为的“血性”激发起来了。

第二,实施战略性客户关系管理。

首先,将人们通常所说的“公关”和客户“关系”,上升到战略层面,运用组织机制和组织的力量(健全职能、制定流程、安排协同、管理绩效)构建优势,使客户关系开发、突破、维护的创意、方案以及执行都有了组织保证,从长期看亦有了核心能力的支撑。江湖上流传着许多华为“搞定”客户的精彩故事,它们的主角虽然是一线人员及团队,但内在、持久的源泉在于组织机制。

其次,对于客户关系管理,从客户选择、需求分析、接洽、接待、介绍、沟通、投标到方案设计、项目施工和交付、售后服务、合约履行,全程制定并执行严格、细致、精准的流程和操作(作业)规范,将弹性较大的营销过程纳入工业化、信息化管理,保证了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的卓越品质。

许多去过华为的朋友,都对司机的表现以及接待工作赞不绝口。这样的工作绩效不仅来自于华为员工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而且来自于日积月累的严格管理。

再次,面对国内外运营商这样的强势客户,寻找多种形式的双赢合作模式。如业务上的嵌入式配合、客户辅导、联合开发等。随着时间的检验,过去的一些合作模式可能终止了,但着眼于长期,双方组合运作的客户关系管理经验却沉淀下来并转化为新的形式。

第三,采取“特种兵”式的市场运作模式。

一线客户开拓小组——通常被称为“铁三角”——由客户经理(团队)、产品经理(团队)和交付经理(团队)组成,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客户开发和服务工作。他们像“特种兵”那样素质优秀、装备精良,能够突进、投放到距离市场和顾客最近的地方;同时,后方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服务和指导(包括训练、装备、信息、给养、炮火、运送投放、行动引导等)。

由于“特种兵”最了解市场情况,“听得见炮火”,因而具有相机决策、敏捷反应、“呼唤炮火”的权力。在组织文化、绩效管理、能力开发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华为市场一线的“特种兵”们公认具有“狼性”——敏锐、快捷、准确、勇猛、顽强、坚韧、团结;在机制驱动、流程牵引、资源保证(后方强大的炮火支持)下,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攻城掠寨、节节获胜。这种模式既有灵活性和机动性,同时又有整体性和协同性。

在此基础上,华为将营销组织体系划分为若干个层级:直接面向客户承担市场业绩责任的办事处被称作“海军陆战队”,团队精干、战斗力强,善于占领“滩头阵地”;后面提供支持的是较大区域市场的管理机构(大区,如“中国区”“美洲区”等),称作“重装旅”,主要职能是基于专家队伍的专业服务;最高指挥协同机构是“片联”(“片区联席会议”,借鉴美军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体制),这是总部营销战略制定和总体指挥系统。这样前后关联的组织结构将市场一线与后方支持、战略制定与战略执行有机结合起来了。

竞争优势的来源:战略导向

华为之所以能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实现对国际领先品牌的替代,能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华为的成长模式是战略型的。这种成长,是战略运筹和战略行动(执行)相结合的产物。所谓“战略型”(反义词是“投机型”),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有清晰的战略愿景、目标和方向,知道企业往何处去。一旦愿景、目标确定下来,就不左右摇摆、轻易变化(除非因环境变化重大战略重构)。

第二,重视与成长相关的基础性、长期性要素(亦称战略性要素,主要是核心技术和人力资本),在资源配置、战略行为上向这些要素倾斜,不间断地持续投入,并通过有效的举措使之生成、积累和提升。

第三,正如华为一则广告语所说:“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华为长期作为后发者和追赶者坚持“聚焦”于核心业务和核心技术,将所有的力量汇集在“针尖那么大的地方”。不分心、不分散资源,在战略路径上奋力向前,不为路旁的花花草草所吸引。

第四,对成长的路径、方式、阶段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谋划并坚决执行到位,在推进过程中进行迭代式、反馈式修正和改进,保持战略的有效性。

第五,打通战略和组织,使战略任务的完成以及战略举措的执行具有组织保证。组织形态、结构、运行机制,以及组织能力都是为战略服务的。

问题:

1.说一说华为的成长战略所包含的内容? 2.华为的新竞争优势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第五篇:双汇集团营销战略分析

双汇集团营销战略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双汇市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对双汇所面临的各种环境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运用高、中、低档产品互相配合,互相弥补劣势的价格策略,以自营连锁店、加盟连锁店和连锁超市为主的销售策略和针对不同品牌或产品进行营销时着重强调其特点和差异性,制定不同营销手段的品牌策略。

关键词 内部环境、外部环境、营销策略

一、双汇集团简介

双汇集团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中国食品名城”河南省漯河市。目前在全国18个省市建设了加工基地,集团旗下子公司有:肉制品加工、生物工程、化工包装、双汇物流、双汇养殖、双汇药业、双汇软件等,总资产约200多亿元,员工65000人,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0位。2013年5月双汇拟71亿美元收购世界最大生猪养殖企业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的全部股份。使双汇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

一 内部环境分析

(1)、优势

双汇是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在肉制品、冷鲜肉两大产业居于主导地位。品牌的知名度高。上市公司筹资能力强。坚持自主创新,打造创新企业。使用现代物流,实现前向一体化战略。双汇集团率先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实现热鲜肉、冷冻肉向冷鲜肉转变,传统销售向连锁经营转变,改变传统的“沿街串巷、设摊卖肉”旧模式,结束了中国卖肉没有品牌的历史,开创了中国肉类品牌。双汇产品做到头头检验、系统控制,确保食品安全。(2)、劣势

“瘦肉精”犹如一记重拳,击中了全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双汇。在央视曝光“瘦肉精”事件过去10天后,各地下架双汇产品的消息依然不绝于耳。万隆表示,受央视报道的影响,双汇的市场受到冲击,部分地区产品下架,企业的市场、品牌信誉和经济效益包括资本市场都遭受到了较大的损失。他说:“3月15日双汇股票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3月15日起到25日,10天时间即影响销售10多亿元。”也就是说,双汇销售额每天损失超1亿元。然而“瘦肉精”事件对于双汇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

三、外部环境分析(1)需求分析

肉类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同时需求差异性也很大,当然,大多数客户也有共同的需求,安全、方便、实惠,这就为双汇的生产、研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质量过硬,又要成本低廉,由此可见规模效应的重要性,也是双汇赖以生存的关键。同时,不同的族群对于产品的口感和包装有不同的偏好,同样,购买力也不尽相同。

双汇集团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制定了多品牌战略,以此使得不仅肉制品的所有领域全部涉足,而且高端,中端,低端产品全部都有。双汇集团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双汇”,“王中王”,“马可波罗”三个主流品牌领军,几十个品牌跟进的品牌群。双汇的多品牌策略在占领肉制品行业中起到了隔离品牌的作用,使得每个层次的消费者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个自己中意的品牌。

(2)竞争分析

双汇集团的肉类产品正在面临着的竞争对手主要以金锣、雨润等为主。他们基本占领着除双汇之外的肉类产品市场。

在冻品行业金锣是龙头老大(包括冷鲜肉),而双汇排名第二;在火腿肠行业双汇遥遥领先,金锣位居第二;在低温肉制品行业,雨润市场占有率处于全国第一,双汇紧随其后;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冷鲜肉领域中,双汇通过卖概念来培育品牌,而金锣则相对低调的追求销售量。

作为双汇最主要竞争对手的雨润,为避免与高温肉制品领域内已存在市场领先者的激烈竞争,2000年以前,雨润主要集中在低温肉制品品牌——雨润的打造上。年增长2—4亿元。此后,双汇等高温制品为主导的厂家看到雨润在低温市场取得的快速增长,纷纷加速对低温市场的争夺战。雨润则乘机推出多个产品品牌,分别进入了高温、中式、速冻和冷鲜肉市场。雨润针对低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生鲜肉产品、速冻食品、中式传统肉制品和焙烤肉制品这六大类别分别设立了雨润、旺润、福润、雪润、福润得和法香六大品牌,11个系列,计1000多种产品,并且每年还有200多种新品上市,由此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品牌家族。同时面对多种不同的市场地区和销售对象,根据不同的产品进行组合,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建立了其风格鲜明的品牌形象。

四、营销策略

(1)价格策略

在肉制品行业中,很难避免打价格战,而双汇在这期间盈利的秘诀是她的产品结构及价格策略。双汇拥有高、中、低档完备的产品线,各产品互相配合,互相弥补劣势。

高端产品:通过品牌形象来获得利润,吸引追求品质的用户,采取高价策略,顾客对价格不敏感;

中端产品:吸引对质量有要求的中端客户,价格适中,是利润的主要来源,顾客对价格敏感度一般; 低端产品:规模经济效应,大幅度降低成本,采用平价策略,吸引追求低价的客户,薄利多销,价格敏感度高。

双汇通过完备的产品线,多品牌策略,使得产品有更多的组合方式,定价也更为灵活,更不会被一时的价格战所拖垮,有效地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销售策略

目前双汇的销售模式主要是自营连锁店、加盟连锁店和连锁超市三种,在国内形成了庞大的销售网络,不过除了上述销售渠道外,双汇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特别是新产品、新品牌推广:

寻找优秀的个体代理,将产品送往一些小超市、小卖部甚至市场中进行销售,这种分销方式虽然不能得到广大消费者注意,但是这些店铺一般接近居民区,可以更好的贴近消费者生活、同时获得真实反馈。

国际销售渠道:通过便捷的快餐类饮食行业打入国际销售渠道。例如,与麦当劳、肯德基合作,推出与双汇相关的产品,不仅促进国内销售,更有助于走向国际。同时不同品类的双汇产品也有助于合作方推出新产品,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3)品牌策略

双汇集团在营销策略应强调品牌与产品效应两方面。双汇的品牌可以吸引众多消费者,其中一部分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品牌忠诚度,这一点非常有利,可以以市场认知程度带动购买量。双汇集团不同的品牌不同的产品侧重点不同,在对每个品牌或产品进行营销时应着重强调其特点和差异性,产品定位要清晰,同时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和促销手法。

广告推广:广告要新颖,同时一定要注意覆盖度和受众,并不是贵就好,这一点在广告投放时要精确测算,作为最为传统和非常有效的推广手段,广告应常年投放;

公共关系:作为隐形促销推广方式,公共关系营销时常会取得远超预期的成效,因此,对于公开出版物、事件、赞助、新闻、演讲、公益服务活动等公关工具一定要妥善运用;

直接营销:拥有庞大零售网络,众多直营店、加盟店、连锁超市柜台的双汇,拥有得天独厚的面对面推销优势,不过要注意促销活动的设计、安排,以及促销人员的素质提升

五、小结

双汇集团是我国民企的典范,其品牌在国内覆盖面广,影响巨大。其在营销策略中所采用的方法值得大多数企业借鉴和效仿,特别是食品企业。但在双汇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瘦肉精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借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只有严格的把好质量关,保证产品的质量,才能在市场中在消费者心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尤为重要。参考文献

[1]《中国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考试教材》中国市场学会,教育部考试中心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8 [2]《市场营销》詹姆斯·L伯罗,中国市场营销课程标准开发中心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8 [3]《现代市场营销学教程》 唐德才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

下载案例:马狮百货集团的关系营销战略(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例:马狮百货集团的关系营销战略(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系营销与体验营销案例

    第三章 现代营销理念与房地产企业发展 3.3 房地产关系营销理念概论 【光盘案例】“易居会” ——金丰易居·上房销售的客户关系管理 2000年,金丰易居房屋销售创建上海首家会......

    【供应链管理案例】马莎百货更新供应链系统

    马莎百货更新供应链系统 (2013年5月)对于发展到到一定的阶段的企业是否应该更新包括系统和设备等后台技术支持?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能做到的企业却是少数。近日,英国零售商马莎......

    案例:农夫山泉的营销战略

    农夫山泉的营销战略 一、农夫山泉战略转移的背景与过程 (一)农夫山泉所面临的市场背景 1998年以前,纯净水全国性的品牌有两个:娃哈哈和乐百氏。根据企业实力和市场推广程度以......

    宝岛眼镜的营销战略_营销案例

    宝岛眼镜的营销战略_营销案例 宝岛眼镜集团一步一步发展为中国眼镜零售业领头羊的实战案例,展示了零售服务企业在扩张壮大中的营销战略方法。 一、眼镜行业简介 眼镜行业是一......

    市场营销战略LV33 竞争者市场关系营销

    知识共分享!我是吕慧祥!竞争者包括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生产者。企业竞争者关系营销即是指与这些竞争者保持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摆脱恶性竞争,协调利益,优势互补,共同......

    关系营销案例分析(成功、失败案例)

    【关系营销定义】 所谓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

    珍奥集团会议营销案例分析

    珍奥集团会议营销案例分析 数年前,做传统营销模式的大连珍奥集团遇到了危机,有文章指出:核酸是毫无营养价值的普通食品,在人类七大营养的范畴之外,其营养价值和粉丝差不多,文章直......

    集团彩铃电话营销案例

    [集团彩铃电话营销案例一] 业务经理;您好,陈总。我是移动公司集团业务部的小张。打扰您了,跟您拜个晚年,我先代表移动公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祝您身体健康,生意兴隆。 陈总;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