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件)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养殖创业园建设方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支持返乡农民自主创业
—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养殖创业园建设方案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涌现出大量失业返乡农民工,如何解决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已成为全社会普遍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我省财政农发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针对当前返乡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围绕宣城市家禽产业集群发展,通过建设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养殖小区,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小区)+农户(返乡农民工)”的农业综合开发“一条龙”模式,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就地自主创业。
一、运作模式
以适量财政资金的投入,引导返乡农民工和龙头企业一起,采取“财政拨一点,企业出一点,农民掏一点”办法,合股共建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专业化养殖小区,积极尝试“龙头带动、合股共建、民主管理、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就地自主创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龙头带动。由龙头企业牵头领办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养殖小区的管理运行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市场服务,保证养殖小区真正实现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农业。
(二)合股共建。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财政补贴资金
1为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和返乡农民工,按照自愿的原则,共同出资,合股共建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在此基础上,组建或壮大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按照养殖小区建设出资额大小确定或重新核定社员各自持股比例,其中团体社员即龙头企业持股比例不得高于20%。财政补贴资金的持股比例按照每位农民社员的出资比例全部分摊给出资农民社员。
(三)民主管理。一是养殖小区由合作社负责管理。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完善养殖小区管理运行体系,建立健全养殖专业合作社章程,为养殖小区的有效运转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合作社设理事长一名,由社员民主选举产生,可以设理事会,理事长为本社法定代表人;三是在涉及养殖小区发展的决策活动中,召开社员大会进行民主表决,实行一人一票,所有社员均享有一票的基本表决权。
(四)持续发展。一是以养殖小区为基地,在一个养殖周期中,根据养殖生产需要,合作社选取若干社员进入小区,并协调龙头企业(团体社员)委派技术人员,结合小区养殖活动开展技能培训,指导和帮助入区社员尽快掌握标准化养殖技术。一个周期结束后,接受培训的社员自动离开养殖小区,再选取若干社员在下一个养殖周期开展同样的培训,如此反复,预计一年可循环5~7个周期。二是在养殖过程中,龙头企业(团体社员)负责提供种禽、饲料、防疫等服务,并对养殖进行必要的指导,以使产品符合企业标准化生产需要,对出栏活禽按照合同约定的保护价收购;三是龙头企业收购小区活禽时,要确保合作社每只至少获得1元的利润,在此基础上,合作社对出售的活禽按每只0.05元提取管理费,用于养殖小区的日常管理费用开支和从事小区养殖社员的劳务报酬。四是每年年底经中介机构审计,确定合作社当年可分配盈余后,按社员股权比例分配盈余。五是对在养殖小区接受一个周期培训并熟练掌握养殖技术的社员,离开小区后,自筹一部分资金,与龙头企业签订利益联结机制的协议,通过龙头企业法人担保或以省级立项财政贴息方式帮助其获取金融机构贷款,单独或联合兴办养殖小区,带动更多农户通过养殖就业,实现标准化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二、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经初步了解,建立一个养殖基地包括鸡(鸭)棚、小区道路等,平均每平方米大概需要200元,一个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大概在2万平方米以上,约需投入400万元。据此形成方案如下:每个养殖小区财政补贴112.5万元,企业出资70万元,合作社农民社员出资217.5万元,合计450万元的财政补贴资金大概可筹建4个养殖小区。
三、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员(农民工)三者各自作用
1、龙头企业作用
(1)出资组建养殖小区;
(2)为养殖小区及社员提供种禽、饲料、技术、培训、防疫、管理等优质服务;
(3)按照合同约定保护价收购养殖小区的活禽产品。
(4)从养殖小区获得稳定的、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的活禽产品;
(5)通过出售种禽、饲料等给小区,获取一定收益;
(6)作为团体社员按所占股权比例参与养殖小区年底盈余分配。
2、合作社作用
(1)制定和完善养殖专业合作社章程等管理制度;
(2)提出返乡农民工入社标准;
(3)接受和选择返乡农民工入社申请和出资共建养殖小区申请;
(4)组织周期内进入养殖小区的社员接受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使其尽快掌握熟练技术;
(5)组织养殖小区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6)代表社员与龙头企业洽谈产品收购价格,签订反映利益联结机制的契约;
(7)制定养殖小区利润分配方案;
(8)维护入社农户的合法权益。
3、社员(农民工)作用
(1)依据章程享有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的各种权利和
义务;
(2)按照自愿原则,申请入社和出资共建养殖小区;
(3)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接受标准化、规范化养殖技术培训;
(4)在接受一个周期的培训后,愿意自主创业、建立养殖小区,并享受优先获取龙头企业法人担保贷款或财政贴息的支持;
(5)及时保质保量交付活禽产品;
(6)享受龙头企业提供的饲料、种禽、防疫等服务;
(7)按各自持股比例享受养殖小区年底盈余分红。
四、效果分析
一是吸纳返乡农民工入社,直接解决了就业问题,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返乡农民在养殖小区能够接受良好的养殖技术培训,并逐渐成为一名有技术、有能力的“新型农民”,为今后自建养殖小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一个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养殖小区为龙头企业提供了可靠、稳定的活禽来源;三是按照每批每平方可养鸡13只或养鸭3只,一年可养4.5批鸡或7批鸭测算,一年养殖小区可产鸡100余万只或鸭40余万只,按照鸡每只保底1元利润、鸭每只保底2元利润估算,一年可获利约80~100万元,5年左右时间可收回成本,为养殖的持续经营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四是养殖小区起到了“孵化器”作用,培养了一批又一
批养殖专业户,通过自建养殖小区自主创业,带动了更多的农户就业增收。
第二篇: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文件
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文件
浙农综办„2007‟50号
关于印发《2008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
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财政局、农发办(宁波不发),省监狱管理局农发办:
现将《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印发给你们,请据此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择优申报项目。
附件: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二OO七年六月二十二日 附件:
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
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为在更大范围内择优选项,鼓励符合条件的项目单位积极申报项目,实现公开、公平、科学选项。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相关政策和《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浙财农发字„2006‟6号)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将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扶持具有竞争优势和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动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扶持范围和重点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的范围: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粮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的重点产业包括:优质粮油和畜禽、水产品、竹木、茧丝绸、茶叶、蔬菜、果品、食用菌、中药材、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控制的产业和项目包括:不能直接从农户采购原料和对农民增收贡献较少的制药工业、木材精深加工业、纺织化工工业、捕捞业、深海养殖项目及位于产业末端的项目,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和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公约附录的加工流通项目,对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加工流通项目。
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优先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与土地治理项目 统筹安排、有机结合的项目;优先扶持建立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农产品行业协会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的项目;优先扶持与广大农民建立了科学合理、和谐运转利益联结机制的龙头企业。
三、扶持对象
重点扶持国家级、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和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与农民利益联系紧密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适当扶持正在成长上升,确能带动农民致富的县(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四、扶持政策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采取财政有偿和无偿相结合、投资参股经营、贷款贴息三种扶持方式。
(一)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扶持方式
1.以有偿扶持为主(即财政资金有偿无偿的比例为75:25)。财政有偿资金实行委托银行贷款制,有偿资金使用期限5—6年,第五年归还50%,第六年全部还清,月占用费率2‰。
2.财政无偿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财政无偿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实施方案)所需费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及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所发生的费用;部分必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包括种养基地(含良繁基地)配套完善灌排设施、服农用道路及输变电设备等的补助;直接面向种养基地的质量检测设施服务设施及环保设施建设等。
3.申报项目分为重点和一般项目。单个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的中央财政扶持资金不低于400万元、不高于900万元;单个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的中央财政扶持资金不低于100万元,不高于400万元。
4.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省级财政资金按不低于中央财政资金的80%配套,市、县财政资金按不低于中央财政资金的20%配套,财政配套资金必须及时足额到位。
5.项目单位自筹资金(不包括银行贷款)。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 自筹资金不得低于财政扶持资金总额的80%,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自筹资金不得低于财政扶持资金总额的50%,优先扶持项目单位自筹资金比例高、落实好的项目。
(二)投资参股经营项目扶持方式
1.单个投资参股经营项目中央财政投资参股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不高于3000万元,省财政按中央财政投资参股资金的100%配套。
2.财政资金只参股、不控股,国有股本不做第一大股东,国有股本占投资参股企业总股本的比例控制在30%以内。
3.财政投资参股资金,由省财政厅(农发办)授权国有资产运营机构进行资本运营,并享有相应权益和承担相应责任。
4.项目建成并正常运转后,国有股权按市场经济规则,适时从投资参股企业退出。
(三)贷款贴息项目扶持方式
固定资产贷款贴息项目分为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贴息项目。
1.中央财政贴息项目。一般应落实银行固定资产贷款1000万元(含)以上。中央财政只对落实银行贷款5000万元(含)以下部分予以贴息。贴息期限为1年,年贴息率为人民银行当年公布的同档次正常贷款基准利率。
2.省级财政贴息项目。一般应落实银行固定资产贷款1000万元(含)以上,其中欠发达和海岛县(市、区)以及享受省财政“两保两挂”体制和工资转移支付的41个县(市、区)申报的项目一般应落实银行贷款500万元(含)以上。省财政只对落实银行贷款3000万元(含)以下部分予以贴息。贴息期限为1年,年贴息率为5%。
五、立项条件
(一)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2.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户数量多,加工项目向农户采购的原料占所需原料的70%以上。
3.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原材料供应有保障。
4.开发产品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大,销售方案切实可行。
5.项目建设用地落实,手续完备。
6.低耗节能,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7.投资估算合理,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筹资方案可行。
8.预期经济效益好,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财政有偿资金还款有保障;投资参股经营项目能够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9.贷款贴息项目必须是2007年1月起落实的一年期以上银行固定资产贷款项目。
(二)项目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2.经营期在两年以上并连续盈利,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有较强的自筹资金能力。
3.近两年资产负债率低于65%,银行信用等级AA级以上(含AA级,未向银行贷款的除外)。
4.财务管理规范,资产状况良好,能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不欠税、不欠发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
5.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
6.法人代表信誉良好,其知识结构、能力等能满足完成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7.与农户建立了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投资参股经营项目单位除符合以上条件以外,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1.项目单位为依法注册、具有独立公司法人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产权明晰,管理规范。
2.总资产规模5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规模不低于2500万元,实收资本不低于1500万元,年销售收入6500万元以上。
3.财务状况良好,销售利润率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有较强 的自筹能力,资产负债率低于60%。
4.企业净资产报酬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六、申报程序
(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
(二)自下而上逐级申报,项目单位须严格按立项条件如实申报。1.项目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向所属地农发办申报。
2.市、县(市、区)农发办会同财政部门组织实地考察,择优选项。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项目库,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申报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行文上报省农发办(农发办不设在财政部门的必须与财政部门联合行文上报)。
3.省农发办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和《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浙财农发字„2006‟ 6号)规定,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各地上报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考察和评估,择优选项,下达省以上财政资金投资指导性控制指标。对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省农发办将在省级报刊等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示。4.项目单位根据省农发办下达的控制指标修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实施方案)。
5.市、县农发办在规定时间内正式行文,将修改后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初步设计(实施方案)上报省农发办。
七、申报材料
(一)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材料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等。
1.项目建议书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 设内容、建设单位基本情况、产品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投资估算及筹资方案、效益预测、项目实施后带动农户增收情况等。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项目组织与管理等。
3.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内容包括:项目总体设计,主要建筑物设计,机械、设备及仪器购臵计划,种子种苗、种畜种禽购臵计划,配套设施设计,主要工程概算,项目区现状图和工程设计图等。
(二)各类扶持项目申报材料具体要求。
1.有偿无偿相结合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材料
①由乙级资质以上的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式五份)。
②由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近两年审计报告。
③银行出具的信用等级证明。
④有关部门出具的新征用土地批准文件,环保部门对养殖、加工等项目出具的环境评估报告等。
⑤附报项目基本情况表(附表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表(附表3)、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效益估算表(附表11)。2.有偿无偿相结合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材料:
①由相应资质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式二份)。
②项目基本情况表(附表4)、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效益估算 表(附表11)。等
3.投资参股经营项目申报材料:
①由乙级资质以上的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式五份)。
②由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近两年财务审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③项目单位新征用土地的批准文件。
④项目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银行信用等级评定证明。
⑤项目单位具备的技术水平证明材料(包括专利、成果、专有技术资料和技术依托单位证明等)、公司章程现有的股权结构(包括前5位股东及持股数量)以及同意国家财政资金投资参股的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决议。
⑥附报项目基本情况表(附表5)、项目单位基本情况表(附表6)、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效益估算表(附表11)。4.贷款贴息项目申报材料:
①应提交贷款银行对该项目的评估论证报告、立项批准文件、贷款协议书等项目立项及落实贷款的有关文件。
②申报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的项目须填写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项目申请表(附表7)、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项目汇总表(附表8)、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效益估算表(附表11)。
③申报省财政贴息资金的项目填写农业综合开发省财政贴息项目申请表(附表9)、农业综合开发省财政贴息项目汇总表(附表九10)、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效益估算表(附表11)。各地农发办要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如申报虚假材料,一经发现取消该项目的立项资格,同时取消下一该产业化经营项目的申报资格。
八、申报时间及其它事项(一)申报时间
1.有无偿相结合项目和投资参股经营项卧申报材料(附表要求项目单位用Excel格式详细填制)及软盘,在2007年8月30日之前上报省农发办。
2.贷款贴息项目申报材料(附表要求项目单位用Excel格式详细填制,贴息项目申请表由当地农发办填制)及软盘,在2007年10月31日前上报省农发办。(二)其它事项
1.每个市、县(市、区)限报产业化经营有无偿相结合项目2个,投资参股经营项目1个,贷款贴息项目2个。
2.每个项目单位在同一中只能申报上述三种扶持方式中的一种扶持方式,对连续扶持申报的,须详细说明原扶持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分析原扶持项目与2608年申报项目的关系;同时,同一项目单位、同一不得既申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又申请其它财政支农资金项目。
3.项目申报材料及附件须用A4纸打印,并装订成册。上述材料可从邮局挂号邮寄至省农发办,申报时间以当地邮戳为准,逾期不予受理。附表:
1.欠发达和海岛县(市、区)以及享受省财政“两保两挂”体制和工资转移支付的41个县(市、区)名单
2.有偿无偿相结合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基本情况表 3.有偿无偿相结合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单位基本情况表 4.有偿无偿相结合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基本情况表 5.投资参股经营项目基本情况表 6.投资参股经营项目单位基本情况表 7.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项目申请表 8.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项目汇总表 9.农业综合开发省财政贴息项目申请表
10.农业综合开发省财政贴息项目汇总表 11.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效益估算表
主题词:农业 综合开发 产业化 项目 申报 通知 抄送:省农业综合开发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07年6月22日印发 附表1:
欠发达和海岛县(市、区)以及享受省财政“两保两挂”体制和工资转移支付的41个县(市、区)名单:
淳安县、洞头县、苍南县、文成县、泰顺县、磐安县、武义县、柯城区、衢江区、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龙游县、天台县、仙居县、三门县、莲都区、缙云县、松阳县、龙泉市、青田县、云和县、遂昌县、景宁县、庆元县、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安吉县、金东区、婺城区、建德市、桐庐县、临安市、浦江县、兰溪市、平阳县、临海市、长兴县、永嘉县
第三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文件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文件
国农办[2009]46号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2009年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
综合性检查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农业开发办事机构: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农办[2009]10号)的要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于2009年6月至7月,对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不含投资参股项目)进行综合性检查。为做好检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检查范围
2009年综合性检查范围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内蒙、上海、福建、江西、青岛、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等21个省、区、市(以下简称省级单位)和中央农口部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项目、油茶低改项目、西部地区脱毒马铃薯繁育项目。每个省级单位一般按5%至10%的比例抽查项目县。
二、检查内容
2009年综合性检查内容包括资金管理情况、项目工程建设情况和制度执行情况。
(一)资金管理检查内容
1、中央财政资金的到位情况,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落实情况;
2、财政资金使用情况:
3、科技推广费、项目管理费、工程监理费等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
4、其他情况。
(二)项目工程建设检查内容
1、土地治理项目涉及金额较大的水利、农业、林业单项工程建设完成及质量情况;
2、产业化经营项目用财政资金建设的设施、设备等建设情况;
3、其他情况。
(三)制度执行检查内容
1、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专人管理、转账核算、专款专用”等制度的执行情况;
2、项目计划执行情况;
3、项目工程和设备采购招投标、项目工程建设监理等制度的执行情况;
4、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档案和项目档案管理情况等。
三、检查的组织方式和时间
2009年综合性检查工作采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检查和国家农发办自行组织检查两种方式。综合性检查时间为6月中旬至7月底。
四、检查结果的运用
(一)国家农发办将检查情况分别向有关省级单位下发反馈意见,就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二)国家农发办将综合性检查结果纳入对有关省级单位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质量综合考评,作为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国家农发办在对有关省级单位进行验收考评时,将进一步核查以往综合性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若仍存在严重类似问题,将按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五、相关要求
为确保综合性检查工作取得实效,现提出以下具体要
求:
(一)进一步提高对综合性检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综合性检查是国家农发办对农业综合开发县已建、在建项目资金管理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的工作,是国家农发办验收考评工作的有效补充。认真搞好综合性检查工作,对于促进资金和项目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农发机构要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支持和配合国家农发办组织实施的综合性检查工作,及时提供有关资金和项目的档案资料,如实反映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中的实际情况,不得有任何形式的阻挠,拖延和隐瞒,确保综合性检查取得实效。
(二)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各有关省级单位应当督促各县(市)收集、整理和归档有关项目及资金档案资料,认真做好接受国家农发办综合性检查的准备工作。有关县级农发办事机构应准备好以下资料:
1、2008年资金管理和项目实施情况的简单文字介绍材料;
2、2008年项目计划批复和调整文件;
3、项目会计账簿及其报账票据等附件材料;
4、按规定存档的其他各类项目建设档案资料。
二00九年五月四日
第四篇:2013年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相关文件
2013 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林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为目标,着力构建我国粮食主产区和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着力建设高标准经济林示范基地,重点加强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提高木本油料等林产品有效供给;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兴林与富民的和谐统一。
二、建设范围和重点
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分为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两类。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建设范围包括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重点地区沙化(地)治理。
1、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 建设范围包括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省(市)。重点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防护林改造等多种治理措施,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在适宜地区和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适当发展竹林等经济效益较好的品种,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双赢,提高农民群众的造林积极性。
2、太行山绿化工程
建设范围包括北京、河北、山西、河南等省(市)。重点建设太行山区生态屏障,搞好海河源区的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建设,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等恢复植被,建立乔灌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通过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生态经济林,提高林区林农收入。
3、重点地区沙化(地)治理(1)黄河故道沙地综合治理
建设范围包括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重点以改良土壤和遏制土地沙化为目的,造林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速生丰产林和高效经济林,通过林粮、林果、林草等间作,改良沙化土地,提高平原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重点地区沙地治理 建设范围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保护现有林草植被,采用封沙与人工造林结合的方式,加强林灌草植被建设,建立以森林为主体、林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遏制沙化扩展。支持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巩固治沙成果。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扶持项目以木本油料示范基地建设为主,兼顾木本粮食、区域特色名优经济林、林下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花卉示范基地。
1、木本油料示范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油茶、核桃、油橄榄、油用牡丹基地,在适宜地区适当发展长柄扁桃等其他木本油料产业。
(1)油茶基地建设
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区建设油茶林基地。重点建设油茶“高产栽培示范园”和“低产林改造示范园”。同时,要着力加强现有油茶低产林抚育和更新改造,在宜林荒山荒地建设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选择国家和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的油茶良种,并应用配套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加强新造油茶林的抚育管理。
(2)核桃基地建设
在适宜地区,重点加强核桃基地建设。要对现有的核桃低产林进行抚育和更新改造,在宜林荒山荒地建设高产高效核桃林示范基地,选择国家和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的核桃良种,并应用配套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加强新造核桃林的抚育管理。
(3)油橄榄基地建设
在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适宜地区,建设油橄榄生产基地。要对现有的油橄榄低产林进行抚育和更新改造,在宜林荒山荒地建设高产油橄榄示范基地,引用适生高产新品种,并应用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加强新造油橄榄林的抚育管理。
(4)油用牡丹基地建设
在有关试点地区,扶持油用牡丹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积极选育良种,配套相应丰产栽培技术,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建设高产、优质油用牡丹示范基地。
2、木本粮食示范基地建设 在适宜地区,扶持红枣、板栗、柿子、仁用杏等木本粮食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积极选育良种,推广应用新品种和先进栽培管理技术,建设高产、优质、高效木本粮食产业生产示范基地。
3、区域特色名优经济林基地建设
在适宜地区,重点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榛子、香榧、枸杞、蓝莓等干鲜果品以及竹笋等森林食品等,建设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切实加强区域特色经济林产品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不断提升产品产量和品质,打造名优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4、林下资源开发和利用
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林参、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业,提高林业综合效益,缩短林业生产周期,解决农民经营林业长期没有收益的问题,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良性循环,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5、花卉示范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现代化花卉基地,积极发挥地域优势,通过科学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全面提高花卉产业档次和产品质量,打造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三、立项条件和扶持对象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立项条件:项目建设区域范围明确,相对集中连片,具有较好的开发治理条件,对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单个项目治理面积不低于3000亩,中央财政资金投资规模不低于100万元。在项目县布局上避免与其它工程交叉,在资金使用上避免重复安排。
扶持对象:项目区所在的县级林业局、国有林场等。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立项条件:开发的产品必须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良好的市场前景;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有利于促进区域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单位2011年1月1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2011年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资金总额,并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承建能力。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规模不低于120万元,自筹资金(不含银行贷款)不低于申请财政资金总额。扶持对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林场、苗圃、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重点支持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企业。
四、资金使用方向和范围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项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营造林及低效林改造所需的种子、苗木、运输、整地、定植、补植、封育、幼林管护、农药肥料购置、苗圃建设;作业便道、灌溉(蓄水池、引水渠、保水剂等)、防火设施、沙障、围栏、警示宣传牌建设;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编制,立项评估、工程监理、工程招标、人员培训、科技推广、效益监测、竣工验收及工程建设所必需的小型仪器设备购置等费用。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项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营造经济林花卉示范基地建设及低效林改造所需的种子、苗木、运输、整地、定植、补植、封育、幼林管护、苗圃建设;项目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包括温室大棚、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排及10kv(含)以下输变电设施、田间道路建设;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及新品种引进补助等费用。
五、申报程序
(一)项目实施单位编制项目上报材料。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需上报项目建议书,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需上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要由具备乙级(含乙级)以上具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文本编制详细内容参照《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大纲>和<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函》(规山函[2011]80号),也可到国家林业局门户网站公告公示栏下载。
(二)项目由县级林业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逐级向上申报,各级林业部门要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农发办设在财政部门的为农发办,下同)对上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进行汇总、评审、筛选,形成备选项目。省级林业、财政部门要对所申报的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负责,要对项目申报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政状况等进行详细了解,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逐级评估、审查、论证,要建立项目评审责任制,明确评审人员的责任。
(三)国家农发办将于近期下达各部门项目中央财政投资指标。各地应在国家林业局下达2013年项目申报通知后,按要求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向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农发办联合申报项目。报国家林业局的申报材料包括联合申报文件、省级财政配套资金承诺函、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国家农发办的申报材料包括联合申报文件、省级财政配套资金承诺函、项目简表。
第五篇: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将支持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将支持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十五”规划显示,今后五年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将继续支持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订单农业,建设大型优质农产品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据了解,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将积极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促进项目区种植业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将突出抓好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和优质饲料作物生产基地建设,计划建设优质粮食基地4163万亩,建设优质饲料作物基地1343万亩。同时,积极扶持种子、种苗、种畜繁育体系建设,在加强地方项目良种基地建设的同时,继续加大对“良种推广”、“育草基金”、“菜篮子工程”等部门项目的扶持力度,确保项目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牛(肉牛、奶牛)、羊、猪、禽等畜产品、名优特经济林、特色水产品为重点,加快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加大对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的产业,予以重点扶持,促进粮食的转化增值,“十五”期间计划养殖畜禽1.2亿只、出栏畜禽9300万只(以羊单位计),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76万亩。扶持经济林、蔬菜、花卉、水果、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建设,计划发展经济林775万亩、种植蔬菜171万亩、花卉23万亩、药材122万亩。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着力扶持发展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在粮食主产区,着力扶持优质、专用品种的粮食生产,建设大型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和优质饲料作物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畜牧业等多种经营,促进粮食等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在西部地区,着力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在产业项目发展上,努力消除产业结构雷同与重复建设现象,促进主导产品的升级换代,促进农业区域布局的调整和优化。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等项目建设。加大对龙头项目和农民中介组织的扶持力度,选择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经济效益较好,辐射带动作用强,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page_break]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经营管理机制的龙头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的带动力。引导更多的开发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通过签订购销合同、承租返包或以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先进等形式入股,彼此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十五”期间计划扶持加工及服务项目2300个。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及检测检验体系。适当扶持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农业综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网络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产品交易平台,提供农业科学技术、农产品产销信息、气象信息及进出口信息等服务。抓紧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检测检验的规范和手段,发
展安全、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的综合效益,促进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农产品大市场相结合,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