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方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特点5篇

时间:2019-05-12 18:2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地方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地方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特点》。

第一篇:浅议地方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特点

浅议地方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特点

近年来,从国务院国资委到各级地方国资委,都将调整和优化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发展壮大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竞争力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做为战略性目标。实践中表现为:国企的数量在减少,但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在增加,规模在扩张。这其中,国企间的兼并重组成为重要的运作方式。在一定时期内,我们国企的发展尤其需要战略性重组,国企间成功的合并整合,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有效方式,是国企做大做强的有效路径。另一方面,一些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如果没有外力凭借和资源、能力的输入,则难以避免企业破产及随之而来的社会震荡。这些企业本身可能具有一定有效资源,当得以借助到与之相匹配互补的资源和能力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仍有很大希望。在这种情况下,国企间的合并可以帮助其走出困境,实现转折。

地方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动机无外乎以下几点:通过提高主要行业生产集中度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从整体上盘活国有资产;为国有企业改革寻找新的出路。

地方国企兼并重组有其特殊的难点,且难度较大。国企具有特殊的产权制度安排,尤其是一些老国企,承担很多的社会责任,历史包袱沉重,运行机制和思想观念落后,如何看待现阶段地方国企兼并重组的特点及如何向规范化、市场化转变,需要专门的探讨。

一、现阶段地方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特点

1、重组整合决策的制定多以政府为主导

在一般的市场化兼并收购中,并购行为是企业自身战略的落实,正是由于企业具有某种战略,才导致它选择特定并购对象,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扩张、增强市场势力等目标。而在国企合并中,政府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由于政府的目标包括维护社会稳定、解救危困国有企业等,政府的行政决定会偏离仅作为资本所有者的利益目标,并购交易也可能并非立足于主并企业的发展需要

在地方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不仅对兼并重组进行干预,而且直接参与,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并且以当运动员为第一职业。地方政府对兼并重组的直接干预主要表现在:(1)在大多数情况下,兼并重组企业的确定,都由政府机构或主要行政官员决定,并且出于从整体上盘活国有资产的目的,通常是优势企业与劣势企业相互硬性搭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拉郎配”;(2)在并购谈判的过程中,往往有政府官员参与,并且通常是具有最终决定权的“主角”;(3)政府有时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对参与并购的某一方实行政策倾斜,在用地、还贷或税收等方面给与优惠,这种倾斜政策的另一面就是对非倾斜对象的歧视,并且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

2、重组整合工作推进过程中企业领导人员的安排是关键

在地方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过程中,对企业领导人的整合到位是整个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一环。目前,大部分地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仍然有一定的行政级别,是由组织部会同国资委任命,充分体现了“党官干部”的原则,而不是市场化选择的结果。在两个企业进行重组整合的过程中,如果级别对等,就面临着两个企业领导层如何整合才能适应新的企业需要的问题。如果原有领导人员岗位不变、级别不变,改制过程中在涉及原有利益格局变动是,往往形成一种对峙,使得重组整合工作陷于僵局。现行的做法往往是将一方领导人员调任出原企业后,对领导班子再做重新分工调整,先理顺领导人员工作关系,有效开展下一步的整合工作才成为可能。

3、兼并重组后的面临着战略整合、人员整合、制度整合、财务整合等一系列难题。

从近年来地方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兼并重组的实际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原因在于,企业的兼并重组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经济活动,在其1+1的过程中,涉及到两个企业的战略、业务、制度、组织和企业文化等的整合,如果整合的好,兼并重组的积极效应就显著,如果整合不好,不仅不能实

现积极效应,还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地方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的整合工作往往面临着被兼并企业人员安置、管理水平低、经营实体盈利水平低、历史遗留问题多等问题,且在兼并整合的过程中要重点考虑维护社会稳定因素,相对于一般企业兼并重组而言,难度更大。

二、建议:

1、明确地方政府职能定位,更好的发挥地方国资委出资人作用。地方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其职能是履行社会责任,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在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政府不应成为兼并的第一主体,而应当起到推动、引导、协调、监督、信息中介的作用。为了彻底分离政府的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我国设置了国有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由该机构代表政府行使出资人职能,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负责。但国资委的建立,仅仅意味着出资人机构的到位,并不代表出资人职责与权利已经到位。目前,在企业兼并重组等重大决策方面仍然存在着政府授权不足的现象,政府的干预比较多,这一点在地方国资委表现得更为突出。只有真正的赋予地方国资委与出资人身份相对应的职责与权限,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终极目标,才能有效地避免低效率的兼并重组。

2、取消地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行政级别。在这方面,有些地方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2008年9月,上海在《关于进一步推

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市管国有企业和企业领导人的行政级别将取消,企业领导人员不再保留公务员身份。2009年6月,广州在《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规定:取消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和可视作的行政级别,市管企业和其所属企业不再称为可视作市局级、副局级单位。从长远来讲,国资委要大力推行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和用人机制,在高管人员中建立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契约制和聘任制作为对高管人员的使用方式。只有运用这种经营方式和坚持这种原则,企业集团的发展才具有潜力和生命力。同时应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分权、制衡机制。

3、地方国有企业的兼并重要实现“1+1>2”的合并效果,兼并重组后,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战略整合方面,探讨新的资源组合模式;进一步研究各下属公司和业务板块的总体战略方向选择(保持、发展抑或退出);研究相关子企业股权多元化、引进战略合作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各业务板块高效运作和盈利模式。在组织人员的整合方面,对于被兼并企业员工应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员工素质,适应新的岗位要求,同时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对双方在财务、法律、研发等专业的部门和人员可以合并,从而发挥规模优势,降低费用。在经营整合方面,根据被兼并企业原有经营业务在兼并重组后的整个业务体系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部分的关系,重新设置其经营业务,将一些与本单位战略不服的业务剥离给其他业务单位

或者合并掉。在制度整合方面,必须详细调查被兼并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各种影响因素做出细致的分析之后,在制定出周密可行的策略和计划。在企业文化整合方面,应深入分析被兼并企业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判断其优缺点,分析其与兼并方文化融合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吸收双方文化的优点,摒弃其缺点,从而形成一种优秀的,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实现的文化。

第二篇: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税费减免政策浅析

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税费减免政策浅析

【摘要】国有企业改制可以说是二十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在此大背景下,各国有企业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积极进行资源结构调整,并通过推动资产证券化进程等手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实践中,改制是需要成本的,其中重要一项就是改制重组的税费成本,本文拟通过梳理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涉及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对改制重组实务有所借鉴。

【关键词】改制

重组

证券化

无偿划转

企业所得税

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大多数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逐步规范,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加快,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深刻变化。在改制过程中,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各地方税务机关也陆续出台一系列推动改制重组的优惠政策,有针对改制行为的,有针对并购行为的,还有一些是针对无偿划转行为的等等,下面将从各个税种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企业所得税

在企业改制和资产重组实践中,会存在资产在不同法人主体之间进行无偿划转,包括从股东划入子公司,子公司之间相互划转,以及母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的分立合并。如果简单的将无偿划转按照捐赠税务处理,将会产生巨额税务成本。

目前可应用的优惠政策主要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09号,以下简称“109号文”)、《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以下简称“59号文”)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9号,以下简称“29号公告”)、《关于发布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4号,以下简称“4号公告”)。

(一)依据59号文和4号公告,采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

(1)适用条件。根据59号文和4号公告,企业重组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①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②被收购、合并或分立部分的资产或股权比例符合本通知规定的比例;③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④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股权支付金额符合本通知规定比例;⑤企业重组中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取得的股权。

(2)税收优惠。以“企业分立”为例,被分立企业所有股东按原持股比例取得分立企业的股权,分立企业和被分立企业均不改变原来的实质经营活动,且被分立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分立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①分立企业接受被分立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分立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②被分立企业已分立出去资产相应的所得税事项由分立企业承继。③被分立企业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的亏损额可按分立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进行分配,由分立企业继续弥补。

相比一般性税务处理,“被分立企业对分立出去资产应按公允价值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分立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认接受资产的计税基础。”采取特殊性税务处理可以减少重组环节的税费支出。

在实务中,国有企业的无偿划转一般可以通过分立的形式进行变通处理,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随着29号公告和109号文的出台,进一步为改制重组缓解了税费支出的担忧。

(二)依据29号公告,股东划入资产可不纳入收入总额

2014年5月23日,国税总局出台了29号公告,其中第二条第一款提出:企业接收股东划入资产(包括股东赠予资产、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接收原非流通股股东和新非流通股股东赠予的资产、股东放弃本企业的股权,下同),凡合同、协议约定作为资本金(包括资本公积)且在会计上已做实际处理的,不计入企业的收入总额,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定该项资产的计税基础。

(三)依据109号文,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重组划转可不确认所得

2014年12月25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09号),即上文提到的109号,无疑是给企业改制重组带来了极大的利好。109号文在59号文的基础上:

(1)将“股权收购,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5%”规定调整为“股权收购,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50%”。

(2)将“资产收购,受让企业收购的资产不低于转让企业全部资产的75%”规定调整为“资产收购,受让企业收购的资产不低于转让企业全部资产的50%”。

(3)对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以及受同一或相同多家居民企业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按账面净值划转股权或资产,凡具有合理商业目的、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股权或资产划转后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被划转股权或资产原来实质性经营活动,且划出方企业和划入方企业均未在会计上确认损益的,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进行特殊性税务处理:①划出方企业和划入方企业均不确认所得。②划入方企业取得被划转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以被划转股权或资产的原账面净值确定。③划入方企业取得的被划转资产,应按其原账面净值计算折旧扣除。

上述规定,可以使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不再采用两张皮,一边按照国资委的无偿划转进行重组,一边采用分立方式进行特殊税务重组;同时109号文也将范围放开至“100%直接控制的居民企业之间”,为民营企业改革也起到促进作用。

二、营业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51号):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债务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其中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上述公告自2011年10月1日起执行。此前未作处理的,按照公告的规定执行。

三、增值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66号):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经多次转让后,最终的受让方与劳动力接收方为同一单位和个人的,仍适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3号)的相关规定,其中货物的多次转让行为均不征收增值税。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公告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纳税人此前已发生并处理的事项,不再做调整;未处理的,按公告规定执行。

四、土地增值税

对于土地增值税,目前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尚未出台明确的规定对纳税人重组行为免税。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是针对有偿转让,但是税收法律法规中也没有明确无偿划转属于免税范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以下简称转让房地产)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为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土地增值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税字(1995)48号)第二条进一步规定“条例第二条所称的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并取得收入,是指以出售或者其他方式有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不包括以继承,赠与方式无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2006〕21号)第四条进一步对细则中“赠与”所包括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细则所称的赠与是指如下情况:①房产所有人、土地使用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赠与直系亲属或承担直接赡养义务人的;②房产所有人、土地作用权所有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将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赠与教育、民政和其他社会福利、公益事业的。

从上述3项规定分析,企业重组中的划转行为既不是明确规定的免税行为,也非明确应税行为。从财政部、国税总局和各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通知、批复中,可以看出对于企业重组中的土地增值税缴纳问题是可以争取优惠政策的。

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改制上市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53号)中,对“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与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之间划转、变更土地、房屋等资产权属交易涉及的土地增值税予以免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21号)第五条规定不予免征的情形除外)”。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北京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无偿承受非经营性房产有关契税、土地增值税问题的通知》(京地税地[2009]187号)中,提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八家企业将非经营性房产无偿划转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不属于土地增值税征收范围,不征收土地增值税。”

《云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整体资产出售或整个企业所有权转移如何征税问题的批复》(云地税一字[2001]1号),指出“企业是由人(企业劳动者和经营管理者)和物(企业货币资金、机器设备、原材料、建筑物及其占有的土地)组成的统一体,企业整体资产出售或整个企业所有权转移,并非仅仅是不动产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原材料等物资所有权发生转移,而是整个企业(包括人和物)的产权发生转移。因此,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对企业整体资产出售或整个企业所有权转移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

五、印花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有关印花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3〕183号),对于公司制改制、合并或分立方式成立的新企业、企业债权转股权行为中的资金账簿印花税,只对新增资金部分贴花;各类应税合同的印花税,仅改变执行主体、其余条款未作变动且改制前已贴花的,不再贴花;企业因改制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免予贴花。

六、契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4号),针对企业公司制改造、公司股权(股份)转让、公司合并、公司分立、企业出售、企业破产、债权转股权和资产划转等行为都相应设定了免税优惠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执行期限为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

综上所述,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同时,做为企业财务人员,应该做好保障工作,在准纪守法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改革成本,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争取免税优惠的同时,要做好各项证据材料的准备工作,要注意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申报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N].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2]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N].财税,2014.[3]国家税务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N].财税,2009.[4]国家税务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N].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5]国家税务局.关于发布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N].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6]国家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N].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N].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8]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N].财税字,1995.[9]财政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N].财税,2006.[10]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改制上市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N].财税,2013.[11]地税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北京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无偿承受非经营性房产有关契税、土地增值税问题的通知[N].京地税地,2009.[12]地税局.云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整体资产出售或整个企业所有权转移如何征税问题的批复[N].云地税一字,2001.[1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有关印花税政策的通知[N].财税,2003.[1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契税政策的通知[N].财税,2012.

第三篇:浅谈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剥离与重组

浅谈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剥离与重组

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并能给企业带来预期收益的经济资源。而不良资产则是指处于呆滞状态、缺乏流动性、使用效能差,虽然以资产形式存在但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收益的经济资源。如何管理与处置不良资产并最终解决企业不良资产问题,这是当前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不良资产剥离重组的意义

1、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掩盖了企业资产与财务的真实状况,不仅直接误导企业的经营决策,困挠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剥离企业不良资产并进行重组,有利于客观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状况,消除由于企业信息失真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2、不良资产的存在,严重影响国有企业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运行机制,阻碍了企业的规范化、市场化、商业化运作。剥离企业不良资产并进行重组,有利于解除企业历史包袱,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完善内部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轻装上阵,真正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

3、剥离企业不良资产并进行重组,有利于企业分清资产管理责任,建立企业责任与利益机制,贯彻落实企业经济责任制,推行企业效绩考核。

4、剥离企业不良资产并进行重组,有利于合理配置企业管理资源,通过集中管理,发挥企业不良资产管理的规模效益,从而降低不良资产的管理成本和企业的整体管理成本。

5、剥离企业不良资产并进行重组,有利于企业区别不同资产状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政策,通过管理细分,实现企业不良资产的专业化与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不良资产管理效果和企业管理水平。

二、不良资产剥离重组的基本思路及主要方式

剥离重组不良资产,可以借鉴国家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四大银行不良资产并进行专业化管理的模式与经验,针对国企资产状况及其管理特点,在国企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设立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或管理部门),通过多种合法有效的方式将企业不良资产予以剥离并转入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或管理部门),运用市场机制和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管理政策、管理手段对企业不良资产进行集中与专业化的管理。

1、以减资方式剥离不良资产。

母公司首先对子公司资产进行清理,据其资产状况进行分类,然后剥离并收回其中的不良资产,同时相应减少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子公司按规定办理相关的减资登记手续。

2、以资产置换方式剥离不良资产。

这种方式有两种情况:一是母公司以其优良资产与子公司的不良资产进行等值置换,这样既剥离了子公司的不良资产,优化了子公司资产结构,又减少了繁琐的公司变更登记手续。二是由母公司专门设立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以其优质资产与母公司本部及其子公司的不良资产进行等值置换,好坏资产籍此完全分离,但前提是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必须有可以置换的优良资产,这需要母公司在内部政策、企业资源等方面予以统筹安排。

3、以收购方式剥离不良资产。

以收购方式剥离不良资产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母公司以货币资金收购子公司所清理出来的不良资产。二是母公司所设立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以货币资金收购子公司的不良资产,前提是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有足够支付的货币资金。以收购方式剥离不良资产,出让不良资产的企业不会减资。

4、以投资方式剥离不良资产。

这种方式主要针对母公司而言。母公司将其不良资产(包括本部形成的不良资产和以减资方式、以置换方式、以收购方式从子公司收回的不良资产)经评估后作为投资注入到母公司所专门设立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

5、以委托管理方式“剥离”不良资产。

这种方式是将企业(企业集团本部或者子公司)的不良资产整体打包后委托给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该方式不改变企业法人财产的权属关系,剥离的只是企业不良资产的经营管理权。不良资产所属企业与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之间仅仅只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代理成本。这种“剥离”是一种有限剥离。采用这种方式,将不良资产托管之后,企业可以集中精力开展其他业务,参与市场竞争。

6、以核销方式剥离不良资产。

这是一种特殊的剥离方式。企业(包括母公司和子公司)先进行清产核资,然后对部分由于历史原因经确认已成为坏帐的不良资产予以放弃,按规定程序办理核销手续,并相应调减企业帐面资产,实现不良资产的彻底“剥离”。

当然,企业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剥离不良资产,如向企业集团外部转让出售(以协议或拍卖等形式)不良资产,同企业集团外部单位进行置换,将不良资产置出。但这些方式操作上比较被动,成功的难度也较大。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及现实可能选择适宜有效的不良资产剥离方式。在集团内部对不良资产进行剥离与重组,比较起来更为自主,可操作性更强。

不管以什么方式剥离企业不良资产,都涉及到资产价值的确定问题。在对不良资产实施剥离转移的过程中,一般需要由中介机构对资产进行评估,有时也可以通过协商方式确定其价值。

三、不良资产剥离重组的基本步骤

1、成立工作小组。

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不良资产的剥离与重组是一项非常复杂、非常艰巨、非常系统的工作任务,有较强的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其工作量也比较大。因此,企业应加强对不良资产剥离与重组工作的组织领导,抽调经营、资产、财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管理人员组成不良资产剥离与重组工作小组,必要时也可邀请中介机构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参加。

2、制定剥离与重组方案。

工作小组应根据企业总体战略部署及企业重组改制的具体规划制定企业不良资产剥离与重组实施方案。方案的制定既要符合政策规定又要切合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对剥离与重组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企业不良资产剥离与重组方案的制定及对方案的修改与调整应报由企业决策层审批。

3、组建不良资产管理机构。

企业不良资产剥离后必须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不良资产管理机构的定位应明确,职责要清楚。不良资产管理机构可以采用法人实体――子公司(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模式,也可以采用非法人机构――部门管理模式。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新设方式进行组建,也可以通过对企业内部某一子公司进行重组,将其改造成为不良资产管理公司。

4、对资产及财务帐目进行清理。

对拟实施资产剥离与重组范围内的企业的财务帐目及其全部资产进行清理与核实,并编制资产清查报告,清查报告应包括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资产与债权债务明细以及主要资产项目说明等资料。对企业资产及财务帐目进行清理,这是实施不良资产剥离与重组必须进行的基础工作。

5、由中介机构进行审验。

由会计师事务所对资产清查报告进行审验,并根据需要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以确保资产清查结果客观、公允、有效。资产及财务帐目的清理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验工作也可以一并进行。工作小组与会计师事务所一同工作,通过充分沟通以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效果。

6、确定剥离资产项目与剥离方式。

由工作小组根据清理情况,对企业资产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按照资产及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对企业资产进行分类,确定不良资产范围、项目及具体剥离方式,报决策层审批。

7、实施剥离与重组。

按所确定的不良资产剥离项目与剥离重组方式进行实施,根据需要准备相关文件,签订有关协议(资产置换协议、资产转让协议、委托管理协议等),办理减资、投资及坏帐核销手续,分离帐目并办理资产移交。

8、工作总结。

最后,工作小组应对不良资产剥离重组工作的过程与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企业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及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企业不良资产状况,在内部管理政策、管理体制、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等各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供企业研究决策。

四、不良资产剥离重组过程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1、不管以何种方式剥离企业不良资产,都可能会影响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资产剥离与重组应以不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为前提。应该说,只要资产转移价格公平,方案合理,过程清楚,企业不良资产的剥离与重组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影响有利的一面更多一点,不利的一面更少一点。因此,在剥离与重组时,要依法办事,规范操作,以争取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最大理解与支持,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隐患。

2、资产的剥离与重组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资产权属关系的改变和资产法律主体的变更问题。尤其是在对不良资产进行委托管理时,更应解决好所委托资产的法律主体问题。在操作过程中,涉及资产权属关系转移的,一定要明确资产原有的法律限制,如要解决好资产的抵押承接(或解除)和抵押权人的变更问题,及时办理资产的转移过户手续。不涉及资产权属关系转移的,应以协议方式明确委托方和受托方的权利与义务,并根据既有利于维护所有者权益,又有利于受托方行使资产管理权利的原则确定委托代理的具体模式。

3、对权益的维护与管理要保持连续性,避免因法律时效问题加大资产管理工作的难度或直接导致权益损失。不良资产的剥离与重组工作比较繁杂,完成整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对企业资产的正常管理可能会出现真空。因此,在剥离与重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及时维权并取得相关依据,以延续法律时效。对一些虽符合核销条件已作处理但仍存在“复活”可能的不良资产,应帐销债留,建立台帐,及时跟踪,保持法律时效,并随时恢复行使权利。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其累计投资额不得超出本公司净资产的50%。在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构成中,由于对外投资比重较大,集中不良资产而组建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其对外投资规模有可能超出法律限制,因此,在对不良资产进行重组时,要研究资产结构,根据法律规定对具体方案予以适当调整。

五、结语

如何管理与处置不良资产,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企业应根据其总体规划、内部管理结构、不良资产的规模及其管理状况,以及内部管理资源等各方面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方案。国有企业剥离不良资产并进行集中管理,这是根据当前国企资产状况重组企业资产管理模式的一种有效尝试和重要创新。但我们应该清楚,国有企业剥离不良资产并进行重组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消除产生不良资产的根源,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国有资产的运营效果,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

第四篇: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特点

试论国家权力机关的特点和规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这一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人民行使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的工作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相比,有其显著的特点和规律。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些特点和规律,对于我们更好地维护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一)国家权力机关的本质和核心是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特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之所以被称之为国家权力机关,是因为我国实行的是“主权在民”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人民通常并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而是由选民或选举单位选出的人大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代表人民间接地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的作用就是把深入群众、听取和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反映到权力机关,并通过权力机关的工作和活动上升为国家意志,最终形成决议、决定,有的要形成法律、法规,以此来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机关行使职权的基本形式是开会议事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的权力集体。权力集体的工作和活动只有通过会议的形式才能依法行使职权,因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普遍的约束力。如人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法律、法规,审议各项报告和议案,表决通过各项决议、决定,都必须通过会议的形式来实现。因此,开会议事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人大代表的发言、表决则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形式。

(三)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和活动程序是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根本组织原则,各级国家机关都必须按照这种原则开展工作。权力机关的民主集中制与其他机关的民主集中制不同之处在于其内容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是国家机关,都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产生的;第二,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立法以及对重大事项的决定都是按照民主集中制这一组织原则来决定的;第三,这种体制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是在宪法和法律指导下的民主,是在广泛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人民代表大会权力集体中的人大代表个人的意志只有通过集体程序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任何代表个人都没有人大这个权力集体决定问题的权力。

(四)国家权力机关的使命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民主是法治原则确定的前提,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和制度化。人大的重要职权之一就是立法。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到2010年底,中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并全面完成对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集中清理工作。目前,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五)国家权力机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机关,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和执行者,因此,人大的所有工作和活动都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为核心内容和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即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地方人大要履行好职责,更确切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与各方面的人民群众保持经常的密切联系,把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问题,提练成具有决策价值的参考意见,反映到决策机关,才能使党和国家的决策行为更好地体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使党和政府的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切实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六)国家权力机关的绝对优势是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健全和发展起来的,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绝对优势,也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并被全国人民所公认,我们党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任何特殊的利益。我们党的这种历史地位和品格决定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是最大的,能够动员起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人大在行使职权时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工作,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真正实现。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通过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进行的,其权力的行使是通过人大的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来实现的。这就要求人大在履职过程中要善于学习、领会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及时地把党的主张带到人民群众中去,动员人民群众把党的号召通过人大权力机关的工作和活动上升为国家意志进而变成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党的领导和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是根本一致的,这是国家权力机关行使职权的一大优势,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当前,发挥党对人大工作的绝对优势,就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第五篇:浅析加强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特点和对策

浅析加强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特点和对策

椒江农场党委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紧紧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个中心,不断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发展培训工作,为企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证。

一、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特点

1.坚持思想教育为先导,夯实党员思想基础。抓好国有农场党员思想教育,就抓住了整个企业职工队伍思想教育的牛鼻子。我们坚持把思想教育作为国有农场党员教育的首要任务来抓,努力打牢国有农场党员思想基础。对党员着重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观、《党章》等为重点的政治理论教育,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为重点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党员良好道德情操,教育党员把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捆绑,理解支持企业的改革发展,增强爱岗爱企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坚持分类教育,各有侧重。根据农场党员特点,我们将党员分成管理层与行政机关党员、生产一线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四类,在教育管理上实行分类指导,分层管理,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对管理层与行政机关党员的要求高,政治理论学习、党风廉洁教育突出“多”且“深”,文化知识学习突出党的三农政策、企业改制等内容,着力提高党员政治素养、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对基层一线

党员,以职业道德、规章制度教育,努力使基层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创新载体,突出党员教育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抓党员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手段,创新工作载体,才能增强吸引力并取得实效。我们主要采取了三个结合。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改变以往思想政治工作单向灌输的僵化模式,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活动的有效融合。二是党员教育培训与主题实践相结合。我们在全场组织开展了“五好党支部”及“六好”党员队伍创建和党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特色鲜明,成效突出。

4.坚持以发展农场各项事业为中心,探索建立党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我们抓住先教契机,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企业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制度,有效加强了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制定并推行的 “五好”党支部和“六好”党员队伍创建、机关支部与分场支部、村支部结对来形成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鲜活的党员教育机制。党员教育制度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农场和谐发展。

二、加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的对策

1.夯实党建基础,整合教育资源。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场党的建设。特别是农场一把手主要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党建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要大力支持党务工作者开展行之有效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这是搞好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前提。二是要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千方百计配备一支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党务工作队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企业党务工作者提

供成长成才的机会,优秀党务人才纳入企业领导后备库,畅通企业党务干部的“上行”通道。有了领导重视,有了成长空间,广大企业党务工作者就更能放开手脚一心一意抓好党建工作,可以更多地深入基层走访了解党员职工的思想动态,从而把握好党员思想教育工作的度。

2.坚持灵活施教,发展特色教育。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对不同企业党员群体的教育培训应实行差异化工作,深化党员分类教育。目前,全场初中及以下的在岗党员83人,占在岗党员总数的60%,主要集中在基层一线,因此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文化知识再教育、业务知识再培训等分类施教。

3.创新载体,打造企业党员教育平台。要结合企业党员思维方式、个性特点、生产实际,努力改变僵化的教育模式,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措施,增强党员教育吸引力。要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各具特色的党员主题教育,忌单纯教育灌输和单纯娱乐活动。目的促进企业党员之间、党员与职工之间的互助互学,为广大企业党员打造一个大的学习交流平台,构建一个开放、透明的大党建系统。努力打造一支“思想正、素质好、业务精、作风强”的企业党员职工队伍。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利用信息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党员电化教育,打造网络交流平台等,实施网上教育,增强教育实效。

4.强化责任意识,实施科学管理。一是要抓好科学的计划目标制定。对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要实施严格规范的目标管理,要有近几

年或当年的总体目标和子目标,具体培训要有指标量化。二是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考核机制。明确责任,确保职能到位、任务落实。要建立考核追究制度,实施量化考核,开展责任追究,督促工作落实。三是要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要进行有效激励,制定学历教育奖励办法,激励党员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教育培训,鼓励自学成才。要形成党员关怀机制,及时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完善职工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个人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等,在维护党员权利的基础上,加强对党员的监督和约束。四是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深化“双向培养”,制定党员培养成才计划,开展岗位练兵等等,把党员群体构筑为企业的人才高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下载浅议地方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特点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地方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特点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有企业腐败现象发生的特点及对策

    国有企业腐败现象发生的特点及对策淮南矿业集团纪委近年来,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在各级部门和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监督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干部队伍风气更......

    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与主辅分离

    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与主辅分离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同......

    国有企业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的研究 (论文)[精选合集]

    国有企业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的研究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相互间的大量交易带来了不良债权问题。债务重组作为解决债务问题的途径受到越多的关注。这一方法的大量运用也暴露......

    我国国有企业弹性福利制度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我国国有企业弹性福利制度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摘要:福利是一种补助性的给予,传统的福利机制不能达到理想的激励效果,弹性福利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员工激励手。本......

    做好国有企业调整重组中的企业文化工作5篇

    做好国有企业调整重组中的企业文化工作 国有企业调整重组中致力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重塑,对于有效提升企业和产品形象、创造企业再发展的优势是很有必要的。现结合我们的实践,......

    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律师业务操作规范(第四稿)--06.2.8tys

    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律师业务操作规范 (初次讨论稿) 本稿仅为本委员会委员讨论稿,请勿外传 北 京 市 律 师 协 会 北京市国企改制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编制 二○○六年二月 目 录......

    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思考[合集五篇]

    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思考 一、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国有经济的“进”与“退”,要以是否有利于提高国资效率为原则。现代企业理论认......

    民营企业并购重组国有企业后的整合问题研究[最终版]

    民营企业并购重组国有企业后的整合问题研究摘要: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完成之后,仅仅是并购重组的开始。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就是进行整合的问题,所以并购重组和整合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