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孟兰为公安行政赔偿决定一案范文
王孟兰为公安行政赔偿决定一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豫法行申字第105号
驳回再审申请通知书
王孟兰:
你为公安行政赔偿决定一案,对2004年10月12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2004)郑行终字第216号行政判决不服,以你与金水区公安分局的两个协议能够证明伤害与行政行为有关、有王秀英证人证言作为新证据为理由,向本院提出再审申请。
本院对该案进行了复查,证实原判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是正确的。本案涉及的你与公安机关的争议发生在2002年3月27日,同年4月11日你与祭城派出所的协议载明是在派出所意外摔伤。2004年你又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一审、二审均认定你主张的身体伤害是行政行为造成的证据不足。2005年你又与金水公安分局纪委达成协议,再一次载明是意外摔伤。你于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后才提出王秀英的证人证言问题,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5年、2008年的两次驳回再审申请通知书都没有认定,本院也认为你既然主张王秀英与你2002年同租一家的房住,但事发两年后才提出此证人证言,显然有悖常理,人民法院不予采信是正确的。
你对该案的再审申请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再审条件,原判决应予维持。
特此通知。
二00九年 一 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王运合行政赔偿一案
王运合行政赔偿一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豫法行申字第13号
驳回再审申请通知书
王运合:
你为行政赔偿一案,对本院(2007)豫法立行字第29号驳回申诉通知书、(2002)安行立终字第1号行政裁定不服,以乡政府干部在处理你与袁玉梅纠纷时作出了“村委承包协议生效”的行政决定、人民法院应当立案为由,向本院提出再审申请。
本院对该案进行了复查,证实原判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是正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原裁定认为乡政府干部在处理你与袁玉梅纠纷时作出的“村委承包协议生效”的意思表示,不属于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案件受案范围、不予受理的结论是正确的。本院(2007)豫法立行字第29号驳回申诉通知书,已具体说明了驳回你再审申请的理由。你现在的再审申请没有提出新的事实和理由,本院不予支持。
你对该案的再审申请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再审条件,原裁定应予维持。
特此通知。
二○○九年三月二日
第三篇:原告王xx等诉被告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行政公安其他一案
原告王xx等诉被告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行政公安其他一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徐行初字第49号
行政判决书
原告王xx,男。
原告张xx,女。
共同委托代理人朱xx,男,19xx年x月x日,汉族,住本市xx路xx弄xx号。被告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住所地本市xx路xx号。
法定代表人徐xx,局长。
委托代理人徐xx,该局工作人员。
委托代理人沈xx,该局工作人员。
原告王xx、张xx诉被告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行政公安其他一案,于2010年4月7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王xx、张xx及其委托代理人朱xx,被告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的委托代理人徐xx、沈xx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王xx、张xx于2010年1月5日向被告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申请公开1996年4月19日其子王xx在托儿所死亡的有关报案记录及验尸照片和尸检报告等信息,被告于2010年1月26日答复原告:要求获取的信息不存在。
两原告诉称,1996年4月19日,原告突然接到xx街道xx托儿所电话,称两原告之子王xx在医院抢救,当赶到医院时,见儿子呼吸全无,四肢冷冷,医生告知经CT检查颅内出血。经医院四天抢救无效,王xx于4月23日死亡。原告在给儿子擦洗时,发现他左耳后侧凹陷处有一个明显的“<”印,整个左耳和左后脑都呈青紫色。4月25日上午,原告家属到xx派出所报案,要求验尸,民警何xx当即开具有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抬头便条,由原告自行去联系xx公安分局刑侦队法医李xx去验尸。当场,李xx与原告一道前往xx医院停尸房,对王xx进行了拍照,并对其后脑呈“<”的痕迹处反复抚摸,明确表示这个痕迹是钝器击伤,距离很近,冲击力很大,形成反冲。原告再要求他到现场拍照,他称下午2点再来,因为现在没有带介绍信。下午2点30分他另外有任务,改派二名助手来拍现?1桓嬷两衩挥幸婪男蟹ǘㄖ霸?对王xx非正常死亡给予最后定性结论。原告认为其申请的信息是存在的,故请求判令被告公开1996年4月25日的报案记录,公开原告之子王xx死亡验尸照片及验尸报告。
被告辩称,原告王xx、张xx于2010年1月5日向被告申请公开1996年4月19日其子王xx在上海市xx区xx街道xx托儿所突发意外事故而死亡的相关报案记录及尸检报告等文本信息,对此被告已于2010年1月26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三项之规定,做出“原告需要获取的信息不存在”的答复。被告作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答复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程序及权限。请求法院驳回两原告的诉讼请求,维持被告于2010年1月26日做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答复的具体行政行为。
原告就其诉讼主张提供了:
1、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xx派出所民警何xx于1996年4月25日书写给原告的便条,内容为:“刑队李xx:联系验尸一事。”,证明当天原告去报案,所以相关材料是应该备案的;
2、上海市xx医院于1996年4月19日出具的重危病情通知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证明王xx死亡的情况;
3、王xx死亡善后协议,证明该协议调解单位是治安支队陈xx;
4、上海市公安局行政复议决定书,其中“1996年5月2日,在我局治安支队与xx派出所主持下,申请人(王xx)与xx托儿所达成协商意见,并签署了相关协议。”这段表述,印证了当时被告已经介入了案件,并且已经进行了验尸。被告对此表示,1、何xx所写的便条是由于原告要求派法医,派出所没有法医,何xx就是为了联系公
安分局的法医出具了该材料,该案是民事侵权案件,不能证明被告受理了案件;
2、病危通知书、死亡证明是原告自身持有的信息,不是行政机关掌握的信息,与本案无关;
3、善后协议充分说明了案件是民事侵权案件,不是公安机关应当进行立案调查的案件;
4、行政复议决定书中行政复议机关维持了被告作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的答复。
被告出示了下列证据:
1、原告王xx、张xx于2010年1月4日向被告提交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及邮寄凭证;
2、被告于2010年1月5日向两原告出具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收件回执及邮寄凭证;
3、两原告的身份证复印件;
4、被告于2010年1月26日向两原告作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书及邮寄凭证;
5、原告王xx与xx村xx托儿所于 1996年5月2日订立的王xx死亡善后协议,该协议中,治安支队与xx派出所作为调解单位;
6、同年5月3日由原告王xx出具的收到死亡赔偿金十一万元的收据;
7、1996年4月23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被告还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七条、第二十一条第(三)项、第二十四条 之规定。原告对此表示,死亡善后协议、收据与本案无关,本案不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三)项之规定, 该政府信息是存在的, 对其他均无异议。
应原告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经本院准许并通知证人何xx、李xx到庭作证。
何xx的证词是:在破案组工作,职责是负责刑事案件。1996年4月具体几号记不清楚了,我当天值班,当天有人来公安局,讲小朋友在幼儿园出事情了,要求了解尸检的情况。值班民警来叫我,为了验尸的事情,我就下去接待他们,由于派出所没有法医,我当天写了便条,上面写了法医李xx的地址交给了他们。原告对此表示,证人反映的是有人来报案,要求尸检。被告对证人的证言没有异议。
李xx的证词是:当时我在xx分局担任专职法医,技术组主任。1996年4月某一天,值班室通知我,孩子发生意外,要求验尸,我下去接待了一下,了解后知道是幼儿园发生的事
情,我明确告知家属不是我们刑事案件受理的范围。由于当事人一直哭,我请示了领导,领导要求我协助去看一下,是否有被打过的痕迹。我当时到xx院,看了小朋友,小朋友头部动过手术,我打开衣服领子,没有看见发生过暴力的情况,我明确告知家属没有发生暴力的情况。我建议家属向治安支队申请法医,由治安支队联系法医。当时到xx院没有拍照, 没有报告, 我只是检查了尸体,家属是在场的。原告对此表示,托儿所称是滑滑梯出事情的,但是我们后来发现小朋友耳朵处有痕迹。我们到托儿所责问老师,并进行了录音。老师也具体讲不清楚具体发生的情况。我当时去xx派出所报案,派出所也开具了便条,这不是报案是什么。当时证人到xx院,拍摄了照片,一看尸体就讲是钝器击伤,后来下午派了两个同志到托儿所去拍摄录像。所以证人讲的不是事实。被告对证人的证言没有异议。
经审查,本院确认如下事实: 原告王xx、张xx作为申请人于2010年1月4日向被告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提交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申请内容是:
1、1996年4月17日,关于王xx在上海市xx区xx街道xx托儿所突发意外事故,23日非正常死亡,在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xx派出所与此相关报案记录备档信息;(请你们查一下1996年4月25日王xx、张xx当天在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xx派出所报案记录。)
2、1996年4月19日关于王xx在上海市xx区xx街道xx托儿所突发意外事故:23日非正常死亡,由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对王xx非正常死亡,所做的验尸照片、报告文书等与此相关备档信息。(请你们核实一下,1996年4月25日,到xx派出所报案,由民警何xx开具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条子去联系刑队法医李xx联系验尸一事供佐证)。被告收到该申请之后,于2010年1月26日作出xx号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书,针对原告的申请内容,被告经审查,答复是:你们要求获取的政府信息不存在。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三)项的规定予以答复。原告向上海市公安局提起行政复议申请,上海市公安局于2010年4月6日作出xx号行政复议决定,维持被告2010年1月26日作出xx号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
复。原告不服,认为其申请的信息是存在的,遂起诉来院。
本院认为,原告王xx、张xx向被告上海市公安局xx分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后,被告针对原告申请的内容,经审查后在答复中明确告知了原告该政府信息不存在,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规定,并无不当。本案庭审中,当时的xx派出所民警何xx及治安支队法医李xx出庭作证,证明没有相关的报案记录、验尸照片及尸检报告。现原告坚持要求获取在被告处并不存在的信息,缺乏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本院难以支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王xx、张xx的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50元,由原告王xx、张xx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于本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提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许闻安
审判员张瑾
代理审判员顾玉平
书记员沈懿
第四篇:辽阳市北门大市场诉辽宁省人民政府行政赔偿一案
辽阳市北门大市场诉辽宁省人民政府行政赔偿一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沈行初字第68号
原告辽阳市北门大市场,住所地辽阳市文圣区北顺城路。
法定代表人李德胜,系经理。
被告辽宁省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省政府),住所地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号。法定代表人张文岳,省长。
委托代理人唐革非,辽宁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人员。
原告辽阳市北门大市场诉辽宁省人民政府行政赔偿一案,于2005年11月29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本院于当日受理后,于同年12月1向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及应诉通知书。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庭前组织原、被告进行了证据交换,并送达了证据清单副本。原告辽阳市北门大市场的法定代表人李德胜,被告辽宁省人民政府的委托代理人唐革非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经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延长审理期限90日,现已审理完结。
2004年8月13日,省政府作出辽政行复字[2003]第59号《行政复议决定书》,其中第二项内容,即“对申请人提出的补偿其投资及经济损失的请求不予支持”被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2005]辽行终字第11号行政判决予以撤销,同时该判决认定上述行政复议决定违反法定程序。原告于2005年9月20日以国内特快专递的方式向被告邮寄行政赔偿申请书后,被告逾期未予以答复,原告遂于同年11月29日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
原告诉称,辽阳市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作出《市场管理整顿通知书》后,其向被告申请行政复议,由于被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超期复议并违法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第二项内容,说辽阳市政府下达的整顿通知书与原告市场内无业户从事经营没有因果关系,致使接受市场行
为变为合法行为,造成原告每月经营损失近3万元、投资费用112万元。根据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被告应承担赔偿责任。请求本院支持其赔偿请求。在庭审中,原告明确阐述:由于被告超期复议半年以及复议决定的第二项内容给其造成经营损失,被告应该赔偿这半年的损失。
原告就赔偿请求提供了以下证据材料:
1、国内特快专递邮件详情单,证明曾于2005年9月20日向被告提出过行政赔偿申请、被告逾期未给予答复。
2、2004年6月16日文圣工商局襄平工商所出具的《关于北门大市场经营状况的说明》,证明能计算出每月的平均收入。
3、艾福田等人于2004年6月15日出具的证实;
4、辽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文圣分局出具的证实;
5、辽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文圣分局出具的《关于北门大市场收取管理费的说明》,上述证据证明市场有多少业户、每月收入有多少。
6、通用记帐凭证;
7、专用收款收据;
8、协议书;
9、租房协议,上述证据证明被迫停业期间造成的经营损失情况。
10、领取停业补偿款收据,证明辽阳市政府赔偿12万元的损失不包括被告复议超期六个月造成的损失。
11、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2005]辽行终字第11号行政判决书;
12、辽政行复字[2003]第59号行政复议决定书;
13、辽阳市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作出《市场管理整顿通知书》;
14、2004年6月16日文圣工商局襄平工商所出具的《关于北门大市场经营状况的说明》;
15、辽阳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的情况报告,上述证据证明被告超期复议与其陈述的经济损失有因果关系。
鉴于原告在庭审中明确表示其向法院提交的其他证据与本案的审查客体没有关联性,故在此不再赘述。
被告未向本院递交书面答辩状,在庭审中答辩称:原告所述其超期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属实,该复议决定也确实被认定属于违反法定程序,但原告要求国家赔偿的请求不成立,按照《国家赔偿法》第五条和第八条的规定,复议机关加重损害的由复议机关予以赔偿,本案
不属于此种情况。另外,原告提供的证据无法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
一、原告要求被告赔偿的事项是因超期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违法造成的是否成立,包括损害是否客观存在以及超期复议与损害后果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二、被告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第二项内容是否给原告造成损害以及是否有因果关系。
在本庭审查时,被告对原告提交的第1号证据未持有异议,本院予以确认;对原告提交的第2-5号证据,认为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且不能证明原告的收入有损失;对原告提交的第6号证据,认为只是单方面的记帐单,未附有单据,不能证明是超期复议造成的损失;对原告提交的第7号证据,认为这些证据与原告在复议期间和另案诉讼期间提交的收据不一致,以前提交的证据出纳员没有签字,现在都有签字了,证据有造假的嫌疑,这些证据只能证明原告的收入,同样不能证明是超期复议造成的损失;对原告提交的第8-9号证据,认为证明不了损失存在并且是由超期复议造成;对原告提交的第10号证据,认为辽阳市政府对市场停业给予的是补偿不是赔偿,与本案没有关联性,不能作为本案的证据;对原告提交的其他证据,认为与超期复议没有因果关系。
经庭审质证,本院对证据作如下确认:原告提交的第1号、第11-13号证据,真实有效,予以采信;原告提交的其他证据,无法实现原告的证明目的,对其证明目的不予采信,但对上述证据中涉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各环节的相关事实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根据本案有效的证据及各方当事人质证的意见认定以下事实:2003年11月17日,辽阳市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作出《市场管理整顿通知书》,原告申请行政复议后,被告于2004年8月13日作出辽政行复字[2003]第59号行政复议决定书,主要内容是:
一、撤销被申请人(辽阳市人民政府)委托的辽阳市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作出的《市场管理整顿通知书》;
二、对申请人(即本案原告)提出的补偿其投资及经济损失的请求不予支持。原告针对该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以后,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2005]辽行终字第1
1号行政判决,维持上述行政复议决定的第一项内容,将第二项内容即“对申请人提出的补偿其投资及经济损失的请求不予支持”予以撤销,同时该判决认定行政复议决定违反法定程序。此后,原告于2005年9月20日以国内特快专递的方式向被告邮寄行政赔偿申请书,被告逾期未予以答复,原告遂于同年11月29日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
在庭审中,原告自认其申请行政复议之前市场就已经停业,市场停业是下达市场整顿通知书造成的事实,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由于被告作出的辽政行复字[2003]第59号行政复议决定因超期被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在[2005]辽行终字第11号行政判决书中认定属于违反法定程序,应视为先行被确认违法,同时,该行政复议决定的第二项内容已经被依法撤销,故原告有权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原告向被告提出赔偿请求以后,被告逾期未给予答复,原告的起诉符合法定起诉条件。关于原告提出的几项赔偿请求,经本院审查均不能予以支持,具体理由如下:
1、关于原告提出的被告因超期作出复议决定造成经营损失25万元的赔偿请求,尽管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作出的辽政行复字[2003]第59号行政复议决定属于违反法定程序,但原告在庭审中自认市场停业是由于下达市场整顿通知书造成的、在申请复议之前市场已经停业的事实,故被告超期复议不是导致产生市场停业损失的直接原因,且原告也无有效的证据证明其主张的损失客观存在,原告的该项赔偿请求,没有事实根据,本院不予支持。
2、关于原告提出的要求被告赔偿诉讼费用10200元的赔偿请求,其中200元是法院判令被告承担的诉讼费用,原告可以申请执行;另外10000元,原告主张是针对辽政行复字[2003]第59号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诉讼产生的律师代理费,该请求事项既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八条规定的复议机关加重损害的情形,也不属于法定赔偿范围,故对原告的该项赔偿请求,本院不予支持。
3、关于原告提出的要求被告赔偿投资费用112万元的请求,由于原告未能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据证明该请求与超期复议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或者是被撤销的复议决定第二项内容导致其投资产生损失,故原告要求国家赔偿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综上,对原告提出的上述赔偿请求,本院均不予支持。
综上所述,既然原告承认造成市场停业是因下达市场整顿通知书造成的,那么因停业造成的损失应该通过相应的途径予以解决,被告超期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以及行政复议决定第二项内容被撤销均不是造成原告经营、投资损失的直接原因,原告为此要求国家赔偿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三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四)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辽阳北门大市场的赔偿请求。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李 晓 萍
代理审判员唱 英 梅
人民陪审员肖 胜 利
二○○六年五月十二日
书记员李 春 野
本案判决所依据的相关法律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四)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四)其他应当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情形。”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三条:“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尚未对原告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或者原告的请求没有事实根据或法律
根据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赔偿请求。”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八条:“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
第五篇: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邵支行房屋登记管理行政赔偿一案行政赔偿判决书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邵支行房屋登记管理行政赔
偿一案行政赔偿判决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邵中行终字第38号
行政赔偿判决书
上诉人(原审原告)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邵支行。住所地新邵县酿溪镇大新街。
负责人莫爱生,该支行行长。
委托代理人吴刚强,湖南富强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陈振华,男,1968年4月11日出生,汉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邵支行职员。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新邵县房产局。住所地新邵县酿溪镇大坪开区发。
法定代表人刘志斌,该局局长。
委托代理人欧阳平,湖南泽宇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邵支行(以下简称工行新邵支行)因房屋登记管理行政赔偿一案,不服湖南省新邵县人民法院(2009)新行初字第9号行政赔偿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的委托代理人吴刚强、陈振华、被上诉人新邵县房产局的委托代理人欧阳平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查明,2002年1月30日,周小华以黄道钦、李刚民的名义委托新邵资江房地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对黄道钦、李刚民位于新邵县酿溪镇下沙湾村六组的房屋(房屋所有权证号分别为新房权证酿字第008843号、新房权证酿字第008845号)进行估价,该评估公司于当天作出新资房价字(2002)第025号房地产估价报告。同日,周小华持黄道钦、李
刚民的上述房屋所有权证以及房地产估价报告,在黄道钦、李刚民本人未到场,亦无黄道钦、李刚民对周小华的委托手续和黄道钦、李刚民身份证明的情况下,工行新邵支行与周小华共同伪造了以黄道 钦,李刚民为抵押人的虚假的城镇房地产抵押合同,将黄道钦、李刚民位于新邵县酿溪镇下沙湾村六组的房屋抵押给工行新邵支行,但合同没有约定担保的主债权,合同中抵押人签名亦非黄道钦、李刚民本人所签。同年1月30日,周小华在城镇房地产抵押登记申请表上伪造抵押人黄道钦、李刚民同意抵押的意见和签名。同年1月31日,代表工行新邵支行履行职务行为的工作人员刘瑛和周小华,一同到新邵县房产局申请进行房地产抵押登记,在黄道钦、李刚民本人未到场,亦无黄道钦、李刚民对周小华的委托手续和黄道钦、李刚民身份证明的情况下,新邵县房产局凭工行新邵支行和周小华提供的黄道钦、李刚民的房屋所有权证和房屋估价报告、以及和周小华伪造的城镇房地产抵押合同、城镇房地产抵押登记申请表于当天办理了房地产抵押登记,并于同年2月1日向工行新邵支行颁发了新房酿他字第001875号房屋他项权证。当日工行新邵支行与周小华共同伪造了以黄道钦为借款人的个人房屋担保借款合同,约定黄道钦向工行新邵支行借款100 000元用于住房装修,贷款期限为三年,还款方式为按月归还,并约定用黄道钦、李刚民位于新邵县酿溪镇下沙湾村六组的房屋作为抵押担保,周小华作为该借款合同保证人,合同上抵押物清单中的抵押人签名并非黄道钦、李刚民本人所签。工行新邵支行与周小华互相串通,于伪造借款合同当天,由周小华向工行新邵支行提交了伪造黄道钦签名的个人住房贷款申请审批表,工行新邵支行于当天批准发放了100 000元贷款给了周小华,而并非支付给个人房屋担保借款合同中记载的贷款人黄道钦。该笔贷款本金和利息由周小华陆续向工行新邵支行还款至2004年2月29日,尚欠贷款本金33 763.09元及相应利息。2005年12月16日,工行新邵支行以刘瑛在2000年3月至2003年8月工作期间,在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审查、管理等环节中存在调查不实、审查不严、贷后管理不到位、个别贷款资料不齐、发放信用贷款等问
题,造成部分贷款形成不良为由,认定刘瑛有工作失职责任,予以行政处分。2007年6月20日,工行新邵支行以周小华涉嫌诈骗银行贷款为由,向新邵县公安局报案,新邵县公安局于同年7月2日立案侦查。犯罪嫌疑人周小华在侦查阶段的取保候审期间外逃。2008年9月11日,新邵县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周小华批准逮捕,新邵县公安局现正对犯罪嫌疑人周小华进行网上追逃。2007年5月10日,黄道钦、袁玲(黄道钦之妻)、李刚民、黄建华(李刚民之妻)共同起诉新邵工行,请求法院确认他人冒充其名义与新邵工行签订的房地产抵押合同无效,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2008)邵中民二终字第2号民事判决书判决工行新邵支行与“黄道钦、李刚民”之间所签订的城镇房地产抵押合同无效。2008年8月23日,黄道钦和袁玲夫妇、李刚民和黄建华夫妇分别向新邵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判令新邵县房产局依法注销房屋他项权证,并返还用于抵押的房产所有权证。在新邵县人民法院协调下,新邵县房产局依据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邵中民二终字第2号民事判决书认定的事实和判决结果于同年8月27日自行注销核发给新邵县工行的新房酿他字第001875号房屋他项权证,并书面通知工行新邵支行。新邵县房产局将房屋所有权证给了黄道钦和袁玲以及李刚民和黄建华,黄道钦和袁玲以及李刚民和黄建华遂分别撤回了对新邵县房产局的行政诉讼。2008年9月19日,工行新邵支行通过挂号信件向新邵县房产局寄出了国家赔偿申请书,该局在法定的两个月期限内没有作出答复,工行新邵支行遂于2009年1月16日向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行政赔偿起诉状,因本案属于新邵县人民法院管辖受理范围,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将本案移送新邵县人民法院受理。
原审认为,被告作为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对新邵县境内的房地产抵押合同办理抵押登记属其法定职责。被告对原告与周小华共同伪造的以黄建军、姚淑云为抵押人的房地产抵押合同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时,未严格按照《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审查,当事人是否到场,是否有抵押人的身份证明和授权委托手续,即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并
颁发房屋他项权证,程序违法。但这种违法没有直接侵犯原告诉请的财产权,工行新邵支行的财产损失是其自己的违法过错行为造成。故对工行新邵支行要求新邵县房产局赔偿贷款本金及利息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遂判决:
一、确认新邵县房产局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并颁发新房酿他字第001875号房屋他项权证书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二、驳回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邵支行要求新邵县房产局赔偿贷款本金及利息损失的赔偿请求。
工行新邵支行不服,以“一审认定事实错误,房产局颁证行为违法,应当赔偿”为理,请求二审撤销原审判决第二项并改判支持上诉人的所有诉讼请求。新邵县房产局答辩称:“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适用法律适当”,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院二审查明的案件事实与一审判决所认定的案件事实无异。
本院认为,周小华持他人房屋产权证书以及冒用他人姓名签名与工行新邵支行签订虚假贷款抵押合同,直到工行新邵支行发放贷款支付给周小华的整个过程中,工行新邵支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002年2月1日批准发放100 000元贷款给周小华,至2004年2月29日周小华已陆续归还了部分贷款,尚欠贷款本金33 763.09元及相应利息,上诉人应向贷款的实际使用人周小华追讨。被上诉人的抵押登记行为虽有审查不严的过错,但并没有侵犯上诉人的上述财产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五条
(二)项规定,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审判程序合法,判决正确。上诉人的上诉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
(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二审诉讼费50元,由上诉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邵支行承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何芳
审 判 员吴 跃 辉
审 判 员尹 东 初
二○○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书 记 员李??
附相关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六十一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第五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