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农村学校生存现状及原因调查
安徽省农村学校生存现状及原因调查
调查时间:2011年7月15~7月18号
调查地点:安徽省涡阳县部分乡镇
调查对象:部分留守中小学生和家长以及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及随机采访
调查目的:深入了解目前农村中小学发展现状及幼儿教育发展状况,并分析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
正文:
一、农村学校的中小幼分布现状
(1)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学校的中小幼层次分布较之以前有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私立中学的增加,各所私立中学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尽管每年有不少私立中学的纷纷倒闭,却依然抑制不住那些“老板”的办学热情),可戏称为“百花竞艳”啊!活力四射的孩子们再也不用像我们当年那样,好多人挤在一个教室,每天起早贪黑,跑到老远老远的地方去上学。孩子们的求学之路确实方便也容易了好多。另外,还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这些“草根”私立中学的“倒闭”速度也是越来也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暂且不在这里“废话”,后面我将详细阐述!
(2)然而,小学的发展却意外的呈现另一种态势!那就是许多村庄里的小学逐渐“荒废”,由原来的多所小学合并成一所小学。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和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政策及当地政府有很大关系。
(3)幼儿教育的发展却又表现出另一派让人担忧的景象!估算一下从我们上小学到现在也将近15年之久,然而农村的幼儿教育却没有明显的改观。虽然现在好多地方都提倡“早教”,然而对于我们地处皖北的农村地区来讲,幼儿教育不得不说还是处于几乎一片空白的状态,看着那些天真无邪,脸上漏着灿烂笑容的孩子,着实让人痛心!
二、农村学校的整体状况
(1)关于当前我县农村学校的整体状况,套用现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我将做出一个非常艰难的描述”。之所以说描述当前农村学校整体状况非常艰难。是因
为当前农村学校的发展出现了一种让人悲喜交加、啼笑皆非的局面。
第一,农村学校发展之“喜”: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原来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宽阔的校园中:美丽的塑胶跑道,简单而实用的篮球场,一排排整齐的乒乓球台;还有那一条条平坦的水泥小道,一棵棵挺拔的白杨;更有令当年的我们望尘莫及的敞亮的教室、崭新的课桌、多媒体教学。总之,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文娱设施的不断完善,真的让我们这些“过来人”感到无比的“嫉妒”,诚然,这种嫉妒中包含的更多的是“欣慰”、“畅快”、“高兴”、“激动”以及“满足”。
第二,农村学校发展之“悲”:前面说了农村学校的面貌和设备较之以前发生了巨大的可喜的变化。按道理说,教学质量会有相当的提高,可是事实却恰恰相反,这便是“悲”之所在。教学设备的不断改善以及教学资源的逐渐丰富却没有带来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这的确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下面我们就针对农村学校以上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逐个的分析。
三、农村学校的现状分析
农村学校出现如此不尽人意的现象,经过调查,我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首先,咱们说一下中小有层次分布问题。
(1)幼儿教育的空白虽然和农民工外出,携带子女在外接受幼儿教育有一定原因,但根本原因是因为农村的教育条件太差,当地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试想如果当地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幼儿园的建设,推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哪个打工者愿意把可爱的孩子们带到外面去接受昂贵的幼儿教育?哪位父母愿意让孩子们在打工地和自己一起受苦受累?我想如果可能的话,这些朴实憨厚的农民工们更愿意给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多留一些钱,让孩子们在家乡接受幼儿教育,实在想孩子了,他们宁愿趁着寒暑假,和孩子们共同度过幸福美妙的一两个月,而不愿一直带着孩子在外打工!每一位做过父母的人都会明白,这个年龄的孩子们最可爱,但也最“粘人”,最让人劳力劳神!毕竟这些小孩子们还很天真,并不懂得怎样为辛劳的父母分忧!而现在的情况是这样:因为农村幼儿教育的近乎空白,这些孩子的父母们(顺便说一下,不用说大家也会知道,这些“父母”们也是新生的一代,因为他们也是大家炒得火热的“80后”,甚至还有极个别的“90后”,虽然他们还年轻,在外打拼的也是非常辛苦,但他们毕竟是“新生代”,对孩子们的“早期教育”,即“幼儿教育”,的确非常的重视,毕竟他们也受过很好的教育,更加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自己孩子考虑,毅然决然的带着幼小的孩子在外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些年轻的父母每天起早贪黑的去挣钱,辛苦之甚,不言而喻!而当地政府的“村官”们,那些“教育部门”的一个个“高层”们,个个是揣的“腰包鼓鼓”,吃的“膀大腰圆”。我想问一句:现在政府每每宣传“科教兴国”、“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每年都在对外公布国家对教育投入又增加了多少!这些钱到底花哪了?这些钱究竟到哪去了?
(2)小学教育的发展,最大的变化前面已经提及:即诸多小学的荒废,多所小学的合并。这种现象看起来似乎很奇怪,其实很简单,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免除了学杂费,国家也针对农民工子女在外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使得农民工子女在外接受小学教育变得方便许多。再者,孩子们这时也已经渐渐懂得体谅父母。所以此时大部分父母很愿意把孩子带到外面接受教育。从而导致农村小学的生源大幅减少。以节约教育资源,减少浪费,这样以来合并成了一个最好的选择。
(3)而初、高中学校的增加,尤其是私立初、高中学校的不断涌现,其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为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中考、高考的升学率,当地政府加大了对初、高中教育的支持力度。
第二,也算一个比较现实的原因,因为私立中学(尤其是高中)“有利可图,有油可揩”,是既能够赚得钱财,又能够赢得名誉。并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和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这么好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二)最后,咱们来分析一下“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改善与革新,教学资源的不
断丰富,为什么教育出来的学生‘质量’却没有明显提高呢?”
(1)第一,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溺爱孩子,学生自己不爱学习,老师们不敢强加管理。久而久之,学生的素质显然会受到影响。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最为明显,初中次之,到了高中,孩子们的心理已经相对成熟,也越来越懂事,同时又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又会更小一点。
(2)第二,现在国家还在宣传“狠抓教育”,大学疯狂扩招。当然,初高中不能“冷眼旁观”啊,这样一来,初高中也要扩大规模,进行扩招啊,不免造成鱼龙
混杂(当然,不排除这些学生中存在很多优秀者,但俗语有云:“一个老鼠坏一锅汤”啊!),因而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也就不足为怪。
(3)第三个原因本来不足为提,但毕竟是群众的呼声啊,那就是国家所谓的教育的不断“改革”,这从我们上学到现在不知进行了多少“改革”,尤其是最近几年所谓的“课改”更是炒得火热!虽说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可是明白人都知道,喊了这么多年的“课改”,所谓的“改革”其实大都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根本解决教育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反而这种改革倒是越来越“折磨”学生。可以说国家是在很努力的“发展” 教育,却在不知不觉中“折腾”了家长,也“折腾”了学校,当然最受“折腾” 的还是学生啊!尤其是那些呆在改革边缘的学弟学妹们,更让人心疼啊!
四、后记
诚然,这次调查发现了太多让人沮丧的地方,可是这种现象并不会阻挡住农村教育发展的整条道路。虽然不得不承认,农村的现阶段教育水平和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很明确的一点是:这并不意味着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差了多少,笨了多少。相反,我倒认为农村的孩子更聪明,因为他们与城里孩子的起点不同,城市孩子有更优越的条件,更丰富的资源,在某些方面比农村孩子优秀也是理所当然。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农村孩子所掌握的一些知识,也是有些城市孩子永远无法相比的!
总之,我始终相信农村教育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农村学校的前途将会是一片光明!只要政府、家长、孩子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不再是梦想!农村学校的明天会更好!
第二篇:社会安全感现状及原因调查分析
社会安全感现象及原因调查分析调查表
您好!我们是贵州大学计科系的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社会安全感问题的调查。我们需要耽误你一点时间回答下列几个问题,谢谢你的支持。
年月日
您的性别:A、男B、女
年龄: A、18-25岁B、26-35C、36-45D、46-55 E, 56-65 您的居住地与工作地是否跨区? A、是B、否
文化程度:A、文盲B、小学C、初中D、高中E、大专
F、大学本科及以上
职业:A、在校学生 B、行政事业单位人员C、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D、企业工人及服务人员E、个体工商业F、失业、下岗人员G、离退休人员H、农民I、其它
1当有陌生人向您问路,您会()
A、毫不犹豫,帮助他B、委婉拒绝
C、先观察对方的相貌、举止,再做打算D、置之不理
2.您是否知道您所在公寓楼里的安全出口通道()
A、知道B、不知道
C、没遇到什么事,不关心
3.对待网上银行您是怎么看的()
A、从来不用B、偶尔也会去找点便宜
C、不安全,基本上不用D、网上买卖方便一直用
4.您对寝室内使用大功率用电器的看法是()
A、没遇到事,没什么大问题B、从来不用
C、出了问题也会很快解决,照用D、偶尔偷用,不被学校发现就没问题
5.您在假期大件贵重物品(例如电脑等)会存放在会选择()
A、锁在宿舍内B、找保管公司有偿保管
C、交给本校的本地学生保管D、交给学校统一保管
6.您在上当受骗后做出的反应()
A、自认倒霉B、报案
C、告诫其他同学防止类似情况发生D、找其他方式宣泄
7.在节假日外出或在拥挤的场所,您将您的现金及贵重物品放在()
A、提包或背包内B、放在贴身处
C、不随身携带D、拿在手里
8.针对常有外面的推销员进来校内推销的现象,您认为学校需不需要凭证出入?(如学生证或其他相关证明)()
A、需要B、不需要
9.您是否知道灭火箱的位置?您会用灭火器吗?()
A、不知道,不会用B、不知道,但会用
C、知道,但不会用D、知道,而且会用
10.您认为在校大学生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社会治安秩序不全B、学校保卫工作做得不够
C、自身的不重视D、其他
11.您在大学里有没有遇到过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A、极少有B、经常
C、从来没有D、身边的人有发生过
12.您认为什么地方最容易受到侵害?()
A、闹市区B、公共交通工具上
C、公共娱乐场所D、郊区
13.与以前相比,您感觉治安的变化?()
A、警卫人员增多B、电子眼、监控设备增多
C、偷窃等行为增多D、网络犯罪增多
14.您是否敢夜间出行?()
A、没有太多顾忌,敢B、有人陪着才敢
C、很少夜间出去D、不安全,从来不出去
15.下列哪类措施增加你的安全感?()
A、安保工作到位B、完善治安防范设施
C、加强自我保护意识D、遇害时及时得到帮助
16.您认为有必要专门学习一些防身技能吗?()
A、有必要,且正在学习B、有必要,但没有学
C、没有必要,但学过一些D、没有必要,没学过
17.您如何应对抢劫等突发事件?()
A、反抗到底,坚决维护自己的利益B、顺从,保全生命要紧
C、记下歹徒的特征,事后及时报警D、恐慌,不知如何应对
18.您是否会见义勇为?()
A、应该智对而不应盲目牺牲B、不会做
C、以自身安全为重,没危险且人多时才会做D、一定会
19.哪类问题影响您的安全感?()
A、刑事犯罪(偷窃,抢劫)B、意外事故(车祸,火灾)
C、公共持续紊乱,缺乏社会保障D、体制腐败(食品安全)
20.现各种流行传染病层出不穷(非典、甲型H1N1),您有何感想?()
A、担心,但没有采取预防措施B、恐慌,出行没安全感
C、不在意,对自己生活无影响D、关注疫情,积极采取预防错失
21.若假期兼职哪些问题会影响您的安全感?(可多选)()
A、中介公司咋骗B、往返路上遇险
C、工资受老板苛扣D、其他
22.某天接到电话,称您的手机号码幸运被通信公司抽中,并获得一万元的奖金,需要您与之联系。您的第一反应是()
A、很高兴,迫不及待打电话询问B、怀疑,但还是打了联系电话
C、怀疑,先征求别人意见D、马上断定是欺诈行为
23.近三个月,您和您的家人、亲朋有没有遭受过入室盗窃的侵害?
A、有B、没有C、不清楚
24、近三个月,您和您的家人、亲朋有没有发生过自行车、汽车被盗情况?
A、有自行车被盗情况B、没有自行车被盗情况
C、有汽车被盗情况D、没有汽车被盗情况
25、近三个月,您和您的家人、亲朋有没有发生在室外钱、物等被盗、被抢情况?
A、有钱物被盗B、没有钱物被盗
C、有钱物被抢D、没有钱物被抢
26.近三个月,您常去的公共场所治安状况如何?(单选)
A、好B、一般C、不好
27、近三个月,影响您安全感的原因是:(多选)
A、本人曾经受到不法侵害
B、家人或亲朋曾受到不法侵害
C、亲眼看见过违法犯罪事件发生
D、居住社区及常去的公共场所治安混乱
E、经常听到或看到新闻媒体关于社会治安的报道
F、经常听到别人议论违法侵害事件
G、其它(注明)
28、在您居住的社区能否见到社区民警?(单选)
A、经常B、偶尔C、从未
29、在您居住的社区能否见到治安警情提示?(单选)
A、经常看到B、有时看到C、未看到D、记不清
30、在您居住的社区以及常去的公共场所是否有民警及联防队员或保安巡逻?(单选)A、有B、没有C、不清楚
31、近三个月,您晚11点(女士晚10点))以后单独外出是否觉得安全?(单选)
A安全B、比较安全C、基本安全D、不太安全E、不安全
32、您所在社区是否是封闭管理,有专人值班?(单选)
A、是B、不是
33、在您看来,影响我市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多选)
A、贫富差距过大B、人际关系生疏C、民众法制观念淡漠
D、警力不足E、对犯罪打击力度不够F、流动人口太多G、其他
34、当受到不法侵害时,您是否报案?(单选)
A、报案B、看情况再说C、不报案
35、下列问题中您最关心哪一类问题:(单选)
A、青少年教育B、社会保障C、环境保护
D、就业/失业E、社会治安F、廉政建设
G、医疗改革H、住房价格I、其他(注明)
36.如果你在车上看到一扒手在割一女士的包,而你有机会通知那位女士,但会被扒手看见,此刻你的做法是:
37.如果让您给所在地方给的安全程度打分,您会打几分?(满分10分)
您的评分:
感谢您的支持!!
第三篇:安徽省无为县农村生态环境调查
南京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安徽省无为县农村生态环境调查
经济管理学院班
摘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调查时间:
2012年7月25日至2012年8月5日
调查地点: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
调查目的:
通过对无为县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及措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旨在结合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走出校园,跟农村有一次“亲密接触”,更多地关注农村,了解农村,积极回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和为农民服务的精神。深入农村,了解农村饮用水源地、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土壤污染、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搜集农村环境基础数据,为农村发展项目规划、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无为县农村生态环境概述:
无为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全县总面积2433平方公里,总人口142万。下辖23个乡镇、处于长三角经济圈辐射范围之内,紧邻芜马铜经济开发带,是皖江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
无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棉花、油料、水产品总量跻身全国百强,特色农产品有荸荠、田藕、席草等。其中,棉花年产量超百万担,为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富饶的土地下还蕴藏着煤、石灰石、石油、天然气、铜、铁等20多种矿产资源。自然风光更是引人入胜,锦绣溪妩媚典雅,竹丝湖烟波浩淼,泊山洞鬼斧神工,西九华云蒸霞蔚,天井山白鹭翔集,万年台风景区风景旖旎,处处风光无限,时时景色宜人。
全县有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300公顷。全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总额78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485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为98.7%,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为99.2%,已建污水处理厂1座。
无为县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一)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缺少必要的环保知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尚未形成,生态环境局部恶化的局面还没有得到彻底扭转。
(二)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业污染具有排放分散、隐蔽、不易监测等特点,往往被忽视。由于农药、化肥及农膜的大量使用,造成农产品、土壤等污染严重。根据污染源调查统计资料,全县农田化肥流失率高达30%左右,年流失化肥约2.4万多吨。废旧塑料制品和残留农膜的回收利用率不高,农田土壤结构破坏比较严重。
(三)农村生活环境状况有待改善。饮用水污染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一些乡村由于石油资源的早期粗放开发,局部水质恶化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垃圾三级处理模式一般只是简单的填埋,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多数村庄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进展缓慢,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场的治污设施不配套。
(四)生态保护措施落的不实,人为破坏问题仍然存在。一些乡村封山
禁牧工作措施落实不力,散养放牧现象仍有发生。一些地方在林地整修梯田和道路建设过程中生态修复措施落实较差,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五)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只有西峰区建成了污水处理厂,西峰、庆城、宁县、正宁、华池五个县(区)建成了垃圾填埋场,其他县还未建成。
(六)监管力量薄弱。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涉及多个管理部门,业务和职责交叉重叠,部门之间工作上缺乏协调。特别是乡村环保工作力量薄弱,与日益繁重的环保要求不相适应。
意见和建议: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全市生态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生态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6个县(区)要达到国家级生态县(区)创建标准,应按照“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为抓手,不断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切实保护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此,建议:
(一)深化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
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理念,切实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实效。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政府网站开设专栏,印发宣传资料、环保知识手册、制作固定宣传标语、创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家园活动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知识、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引导群众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断增强低碳消费意识,促使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浓厚氛围。
(二)着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做好清洁田园工作。一要加强化肥、农药的市场管理,加大《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法规的实施力度,建立以供销系统为主渠道的农药化肥营销网络,发挥行业管理、协调、服务职能,从源头上控制高残留、高毒性及过期农药流入市场。二要加强对沼气、秸杆的能源化综合利用,加快太阳能等农村再生能源技术、产品和示范项目的宣传推广,以村为实施单元,集中连片推广“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不断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率。三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逐步实现农业结构合理化、技术生态化、过程清洁化、产品无公害化的目标。四要政策扶持,全面推广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充分利用陇东学院农林分院和市农科院的科研技术优势,研究和推广农村污染治理技术。
2、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要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对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严格执行环境评审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全力推广生态化养殖模式,坚持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畜沼果(菜、粮)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大力推进“白色”污染治理。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可通过信贷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每个县(区)建办2-3户废旧塑料制品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建议将废旧农膜回收加工设备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给予资金扶持。根据乡村人口和地膜覆盖面积确定回收指标,依托企业,扩展回收网络,在乡镇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站,行政村设立回收点,确定个体流动回收员,形成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三)加大农村清洁家园治理力度。
1、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县城污水处理厂要加快建设并规范运行,发挥减排效益。在乡(镇)和人口集中的村庄应采用净化沼气池、人工湿地、生物膜法、沟塘等方式进行污水处理。
2、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区域垃圾收集转运,应纳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对乡村人口密集区要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逐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逐步做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置。
3、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调查监测与划界定标工作,设置保护区标志。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区域集中供水。建立水质监测网,做好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应急预案,建立预警机制,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四)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加强对资源开发的监管,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把子午岭林沿区乡镇全部纳入子午岭天然林保护区范围,实施林业生态补偿政策。继续巩固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成果,不断推进荒山造林、三北防护林和绿色和谐家园建设。要处理好封山禁牧与发展畜牧业的关系,加大依法禁牧力度,扩展牧草种植面积,推进舍饲圈养,建立封山禁牧的长效机制。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以环县北部的防沙治沙为重点,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遏制沙化趋势,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五)建立多元化的农村生态建设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列入市县(区)财政预算。加强管理,整合各部门的生态建设项目资金,优先集中用于重点乡镇的生态建设。建议设立农村污染防治基金,专门用于农村污染防治科技示范点、示范项目的建设补助。对重点污染减排、污染源治理、村庄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实行项目管理,以奖代补,以奖促治。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生态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与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的农村生态建设投入新机制。
(六)建立健全农村生态建设的监管机制。各级政府应依法履行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将生态环保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以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和生态家园为载体,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按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编制和实施农村生态建设规划。要增强基层环保工作力量,在乡镇设立环保工作站,配备专职人员,村设立由村干部兼任的环保监督员,组设立由护林员兼
任的环保信息员,逐步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环保工作网络。要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建立常规监测评价体系和信息系统,定期公布区域环境状况,提升监管水平。
结束语
过去的一些教训告诫我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如果不注意环境的保护,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经济的发展只是暂时的,若干年以后将会减缓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制约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实践已充分证明,没有一个可供持续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没有一个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也就没有广大农民真正的小康生活。建设“中国梦”,必须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力量,将广大农村人民团结起来,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四篇:浅谈农村学校师资现状及问题
浅谈农村学校师资现状及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兴,则学校兴;教师强,则学校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有效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尤其是乡镇、农村教育,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所以,进一步加强乡镇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乡镇师资水平,对于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有更重要的意义。从当前来看,农村学校在师资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且落实困难
一方面,教师待遇低且工资发放没有得到及时落实。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月工资在1000元至1500元之间。,月工资在1500元以上所占的比例很少,与同一地区城镇学校工资差距在几百元,甚至超过千元不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岗位津贴、职务补贴、考核奖等福利待遇长期得不到落实。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差,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任教。这是农村优秀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相对城市中学校一应俱全的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等,多数农村学校上述现代化教学设施匮乏,一些课程,如音乐、美术等所必须的教学设备器材亦非常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很少有外出进修、培训或开展教学交流活动的机会,有些学校甚至封锁培训消息,教师的专业成长缺乏必要的引领和指导。
二、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并且专业水平低
整个国家的教师队伍目前已进入老龄期,大部分都到了退休、退养年龄。而且因地方财力有限,一些农村学校长期缺编或有编不补。使学校长期未注入新鲜血液。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学段越低,学校越偏远,老龄化程度越高。另外,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在校生数量急剧减少,学校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归并为寄宿式教学点或地方中心校,导致农村学校超编和城镇学校缺编,村小、教学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乡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小学又人满为患。随之出现了农村学校年轻优秀教师不断流入城镇学校,致使农村教师老龄化现象加剧。教师老龄化严重,不少农村小学中青年教师断层严重,青黄不接。教师队伍老龄化之后,紧接着另一个问题凸显了出来,那就是教师第一学历普遍较低,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教师少。他们多是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的后学历,真正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还达不到专科或本科水平,含金量不高,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培训。虽然近年来高等师范院校的扩招以及面向社会的选招,乡镇师资队伍从数量上得到相应的充实;但这些选招的高学历年轻教师在农村教育的整体师资力量中占据着极少数,暂不能解决教师老龄化这一严重的问题。
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推进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抓手,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证。针对当前农村师资所存在问题,笔者觉得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师资结构
一方面,改善教师年龄结构。通过加强农村教师编制管理,解决农村教师队伍老化问题。目前教师编制大多按师生比为准,一个地区内城市、乡镇、农村学校相同。但是城乡学校差异大的矛盾要求我们在核定编制时,不能以一个标准衡量,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通过选派大量师范毕业生到学校,保证这些地区教师编制的基本需求,另外,还要通过采取限期与脱离学校的办法,坚决清理在编不在岗的人员和年龄较大的不合格教师。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进行学历补偿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农村现实条件的限制,农村教育教师队伍中存在着大量学历不合格教师,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给予经济上和政策上的支持,学校也要给予鼓励和帮助,优先安排学历不合格教师进行学历教育,确保教师队伍的整体合格。
(二)投入经费,解决物质问题
一方面实行政策倾斜。没有优先发展、政策倾斜,就无法快速缩小城乡教师差距,解决农村教师待遇低、教学水平差、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比如任教农村工资待遇大幅高于城市,任职满5年以上优先调职晋级等等)鼓励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另一方面在不改变编制单位情况下有计划地组织城市优秀教师定期(比如2年)到农村支教,并把支教情况与教师晋级晋升和工资待遇调整挂钩,支教期间给予一定生活补贴和工资奖励。另一方面增加经费投入。将教师工资和各种津贴、补贴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城乡教师同工同酬,保障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和教师培训经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配齐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保证每一所学校都是合格学校;提高公用经费标准,拓展经费来源渠道,保障开齐开全课程所需经费等。
(三)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坚持把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作为评价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和校长考核的重要依据。“腹有诗书气自华”。既要确立远大理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观念,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时刻铭记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既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不断练好内功,又要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鼓励和支持农村教师通过在职学习或研修,提高学历层次,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区县(自治县)和学校要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推进教师全员培训。5年内对每名农村教师培训不少于360学时,其中区县及以上层次的集中培训不少于80学时。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市级骨干教师、学科教学名师等名师队伍建设应向农村教师倾斜,形成合理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梯队。深入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和市级培训计划。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农村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条件。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培训促应用,促进农村教师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城镇优质学校要与农村学校建立相对稳定的帮扶关系,实现以城带乡、对口帮扶全覆盖,加强学区教研和帮带指导,促进城乡教师共同成长。
除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还要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1)对教师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了解国外教育动态,使教师明白教育事业对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兴旺和学生今后人生道路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爱校、爱生、敬业的热情。(2)邀请先模名师作报告,以他们的思想认识、先进事迹、人格魅力感染教师,为教师树立学习的榜样。(3)扎扎实实开展师德师风评议工作。要设计简要明了、易于操作的师德师风评议表,通过教师自评,学生、家长评议、学校综合评定,对教师师德师风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增强教师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的自觉性。
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严峻形势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全改观,在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中,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仍是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我们应当从教育公平的理念出发,完善农村教师管理制度,提高其地位和待遇,以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
第五篇:礼仪现状及原因
礼仪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累积和沉淀,是华夏文明的融汇,是人之为人的标尺。素有“礼仪之邦”美称的中华民族,富有优良的文明礼仪传统,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仪。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无论是工作和生活中行为礼仪都是成功的保障,职业类院校的首要目的就是为社会直接培养实用人才,而且应该是技能与品能高度结合的人才。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既要培养劳动一线的能人,但又不仅仅是只会劳动的人,是应该成功的适应社会,敢于直面挑战的能人。工作和社会生活中,个人的行为礼仪是成功的叩门石,通过礼仪教学和校园生活上加强礼仪疏导和训练,能促使学生很好地在劳动中展现自身价值,和谐人际关系,在竞争中处难而不乱,良好的礼仪是事业成功的“软保障”。然而,现在我们面对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是,当代高职大学生其文明礼仪修养严重匮乏,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存在着与其所受文化教育不对等的缺失情况,与我国素有的“礼仪之邦”的美誉相去甚远。它不仅严重地破毁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而且越来越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强大阻力,甚至可以说成也礼仪,败也礼仪。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行为礼仪的缺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学生加强礼仪教育应是当前刻不容缓的教育大事和要事。
二、高职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状况
(一)尊师礼仪丢失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国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煌煌史书,列列青卷,尊师重教,连绵不绝。《吕氏春秋》记载“疾学在于尊师”,说的就是要很快学到知识,重要的是尊重师长。“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不仅仅说明老师德高望重的问题,还蕴含着老师对学生们的无悔付出。但目前的现状却是:在高职院校校园中,我们常可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遇到老师不打招呼、不问候,视若未见,擦肩而过;学生进入教师办公室不知敲门问好,如入无人之境;到办公室办事或咨询事情,不会称呼、不会礼貌用语,如进公共场所一样随意;在教室,满黑板的字没学生会主动去擦,讲台上堆积了很多的灰尘,教师上课时都无法放教材,即使这样,也没有哪个同学“该出手时就出手”;教师宣布上课,学生不会向教师行注目礼;下课了,老师还没有离开课堂,有些学生早就窜到老师的前面去了,像冲锋一样,留下老师为他们关灯、关门;校园行走,听见学生骂粗话,即使有老师在场,他们仍面无愧色,毫不收敛;在公车上,学生不会主动给老师让座(任课老师除外);食堂打饭,学生仍会置老师于不顾,一马当先,谁抢先谁得意。
(二)交往礼仪淡薄
在大学里,同学们朝夕相处,是亲密的伙伴。同学情原本是大学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然而在高职大学生中却还存在着大量的非礼行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莽撞、冷漠、自私,缺乏基本的交往礼仪;追求个人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绝对‘自我’,缺乏与周围环境的融洽相处能力;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同学把无视校纪校规、行为放浪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成是个性;他们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尊重别人,难以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的学生不会主动与同学打招呼,独来独往;不尊重同学,歧视贫困同学,当同 学遇到学习困难时,不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品头论足,给同学起侮辱性的绰号;甚至于当有求于同学时,不会使用诸如“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语言;借用学习用品时,没有征得同学的同意就拿,用后归还也不言谢;在宿舍里不遵守作息时间,不按时起床,不按时熄灯就寝,大声说话,肆无忌惮地打扰其他同学的休息;没有保持宿舍清洁卫生的自觉意识,既不注重个人卫生,更缺乏主动搞好室内清洁卫生的热情等。
(三)道德礼仪远去
在时尚化风气的影响下,学生迷失自我,与道德礼仪渐行渐远。高职学生缺少自我约束的失礼行为存在于部分学生中: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吊带装、露脐装、迷你裙不分场合穿得理
直气壮;脚踏拖鞋横行校园、进出教室却自以为惬意潇洒;夸张的发型发色让人难辨性别;张口闭口的脏话口头禅却自以为是;在校内公共场所谈情说爱且行为过分亲昵,男女勾肩搭背,搂搂抱抱,饭厅里甜蜜的互相喂饭,全然不在乎给别人带来的“视觉污染”;食堂里,学生边等师傅打饭边敲盆子,随意插队买饭,旁若无人;遇事不满时污言秽语、脏话连篇。在教室里作与学习无关的事:睡觉、吃东西、听MP3;频繁照镜子、涂指甲、擦脂抹粉;在黑板、墙壁、课桌椅上乱写乱画;在教室里乱扔果皮、纸屑。调查显示,16.26%的大学生有通过手机短信、纸条、枪手、课桌上涂鸦等考试作弊行为和评优评奖作假舞弊行为。且考试作弊方式日新月异,让监考老师防不胜防。还有的大学生对朋友不真诚,狐朋狗友、哥们义气、不分是非。或者随意承诺,不守时、不守约等等。面对以上情状,难怪不少专家学者一提到大学生的修养问题就说“大学生真的该学学礼,学学怎样为人处世”了。
三、高职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
(一)礼仪知识匮乏,礼仪修养先天不足
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公民的社会道德修养还处于较低水平。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大学生没有受到来自社会的足够示范和指导。一方面是家庭所施加影响的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在中、小学这一礼仪修养养成的重要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没有对礼仪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在大学前的阶段,一些学生的礼仪素养就已经有所缺失了。仔细想想,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其实并没有停止过上思想品德课,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学生缺乏公德意识和礼仪修养呢?首先,自古以来人们便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智育被提升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德育只是宣传上的重视,真正实施起来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其次,还在于我们的道德教育书本化、理想化、完人化的倾向太强,使所学习的知识很大程度上脱离真实的现实生活。道德教育是为教育而教育,为考试而教育,为文凭而教育。多年来,应试教育始终占据了中国教育的主体地位,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学校对礼仪教育还没有足够的重视。素质教育虽然喊得轰轰烈烈,但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不是看礼仪修养高低,而是看考试分数高低。这几乎已经成了人们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这种以“分数”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必然导致忽略、放松包括礼仪教育在内的道德品质及审美教育,因而即使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了大学,但是他们的体内仍缺少必要的“礼仪基因”和“礼仪维生素”。再次,礼文化的教育更多的注重礼仪的理论知识的教育,使不少学生只是机械的、被动的学礼,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是发自内心的知礼、行礼。有的大学甚至放松了对学生的行为管理,认为着什么装、穿什么鞋、染什么发,这些是学生的私事,学校无权干涉。伴随高校扩招带来的师生比例失调,教师与学生比越来越悬殊,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小。随着管理的放松,不少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为学生的课堂教育让路,以致不少高校连正常的升旗礼、开始上课时的尊师礼都逐步取消了。高职院校在加强技能教育的学习与实践的同时,未将礼仪教育渗透其中,礼育氛围的淡化,使大学生的知礼、行礼的意识也逐渐淡化。
(二)社会风气的影响,礼仪修养的提高难成气候
“社会急遽变化造成人类最大的危机是,在人类心灵上丧失了三件东西——‘共识’、‘程序’与‘意义’。缺乏共识就会产生误会、冲突、疏离、仇恨;缺乏程序就无规范、纪律、伦理、组织;缺乏意义就使生活无目标、无方向以致困惑迷失”。我国目前不少人对于社会规范、道德规范是麻木不仁的。不少人的道德观念相当淡薄,有的根本就不清楚道德观念内容,不清楚哪些行为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哪些是不符合的。认为我怎么说话,怎么穿衣,只要我高兴,怎么都行,与别人无关。表现在礼文化中的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礼的商品性开始恶性膨胀,礼的精神价值被物质价值所取代:礼品越送越多、越送越滥、越送越重,成为一种让人不堪重负的人情债;请吃请喝成为一种权钱交易方式,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大学生中出现的为了做学生干部或是评先评优而请客送礼,变味的“礼尚往来”,直接折射
出当前社会中的丑恶现象,深深地打上了社会风气的烙印。互联网这种现代传媒的出现,无疑对现代人的影响也是深刻的。网络给青年人提供了一个非常自由的空间,人类的文明在这个空间里不断地向前推进。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交流手段和生活习惯等产生了巨大影响。而网络的匿名性、平等性、虚拟性等特点,使不少大学生对自己产生新的价值定位,有的人会把隐藏在内心深处,在现实中不敢显露的不良行为、语言习惯暴露在网络中。打开一些 BBS或是一些跟贴留言,不难发现粗俗的语言、脏话、下流话、对他人人身攻击的话比比皆是,而且是肆无忌惮,没有一点修养和基本文明素质可言。礼义的缺失,还在于社会尚缺少必要的制度监督。我国社会还缺乏必要的制度,去监督引导人们的礼仪规范。社会监督乏力,中国人的从众心理和法不责众心理,越来越强的功利心,对社会风气影响很大,大学生也难以幸免。社会舆论的引导存在偏差,对于社会优秀文化提得少或者不提,为了眼前利益和超级利润粗制滥造的暴力影视作品,享乐主义、杀人越货行为、对金钱的极度崇拜成为百姓茶余饭后司空见惯的谈资,这些精神鸦片,严重污染和破坏了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礼仪修养的培养提高是极其艰难的。
(三)礼仪教学的功利化,阻碍了礼仪修养培养教育的推进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强,礼仪教学也日趋功利化,由此动摇了一些大学生成人成才意志,也阻碍了高职院校礼仪修养培养教育的推进。即使学校开设有礼仪课程,也是处于“散兵游勇”状态,主要是针对专业特点开设,如公关、秘书、旅游等。而且专业师资缺乏,影响教学水平。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的的功利性强,教学停留在实用的表层,缺乏对本职和内涵的把握。实用性功利化的目的使高职大学生们只有一种追求,那就是为了将来的谋职而将自己的关注点过多地集中于智力性教育和技能性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人格教育则不同程度地受到高职大学生的忽视和冷落。这样,势必造成受教育者科学知识的掌握与道德品质的养成、礼仪规范的领略与人文素养的获得之间的无情脱节。同时,教学内容不系统,不 完整,随意性大。而教学方法多限于讲解规范要求,缺乏理论指导,没有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