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税收征管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标题:构建税收征管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定陶县国税局根据省局、市局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牢固树立税源管理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税源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大力加强征管数据分析应用,积极探索行业管理规律,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不断建立和完善税收征管的长效机制,征管质量和效率得
到进一步提高。
一、构建税收征管长效机制建设实践与成效
1、积极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根据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该局制定实施了《税收管理员管理实施办法》、《税收管理员操作手册》和《税收管理员绩效评价办法》,界定了每个岗位工作项目、程序、标准,明晰了岗位之间的衔接,从体制上较好地解决了“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积极开展税源控管“讲评”活动。坚持每季度组织3次税源控管讲评会议,每次视情况抽取一个或几个行业,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税收管理员进行讲评。通过讲评,反映控管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指出监控的重点、方法和下一步工作要求。促进了税收管理员对所管行业信息的最大限度了解和掌握,同时相互交流了经验,提高了税源控管技能。
2、建立“三级评估分析”管理机制。该局根据税收管理员业务水平和税收征管实际,实施了监控管理岗初审初评、分局联席评析、县局重点评估的“三级评估分析”工作机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6年以来共开展评估602户次,增加税收收入694万元。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行业税收管理的长效机制。按照“分析一个行业、整治一个行业、管好一个行业”的思路,加强了对薄弱行业的管理,先后制定了砖瓦窑业、加油站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办法,为建立行业税收管理的长效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6年,全县55个窑厂共入库税款228万元,同比增收184万元。
3、大力开展税负调查分析工作。该局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加强税负率监控入手,通过加强对税负率低的企业的监控分析,准确把握税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确保提高全县企业的整体税负水平。今年年初,县局又成立了专门的税负分析小组,抽调县局相关业务科室、稽查局和基层分局的业务骨干共16人组成四个工作组。全局紧紧围绕税负率分析监控工作,积极运用“源头控制法”、“过程控制法”、“库存控制法”、“结算控制法”和30余个预警控制指标及控制值指标计算分析模板,加强对增值税税源的调查分析。
4、积极实施预约定耗管理办法。针对当前生产加工企业日常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制定了《定陶县国税局生产加工企业预约定耗管理办法》,要求税收管理员深入企业进行各项定耗指标的采集和测算,逐户落实“预约定耗”指标,准确掌握企业基本情况,确定企业主要产品定耗指标。2006年,全局共排查纳税人691户,有问题的383户,查补入库税款1002万元。今年以来共实施评估236户,发现疑点纳税人165户,查补税款180余万元。
5、创新管理思路,开发设计了实用型的工具软件。一是开发应用“一般纳税人申报数据指标分析系统”,可以方便高效地发现一般纳税人申报数据存在的疑点,并针对具体指标差异指明了评估或检查的方向及重点,在日常监控管理及宏观税负分析工作中发挥了较好作用。二是依托普通发票比对监管系统,进一步强化普通发票的管理。各分局负责采集全县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发票联信息录入系统,办税服务厅录入纳税人存根联信息,然后进行比对。经过近几年的采集、比对、处罚,全县没出现大头小尾等情况。2006年以来共录入存根联2236份,发票联704份,比对不符4份,比对不符份数大大减少。由于“普通发票比对监管系统”对净化普通发票领购、使用、索取环境、提高普通发票的监控水平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推进作用。三是研制开发了“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和税前扣除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信息采集、信息控制、信息查询、数据比对、信息提示、数据补录、数据统计等功能,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为各级税务管理机关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避免企业申报数据不准确和因政策不熟悉导致审批质量不高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该系统2006年已在全省国税系统使用。
6、切实加强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该局建立了数据分析讲评制度,抽调相关业务科室人员成立了数据分析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分析会、一次讲评会,重点对宏观数据进行了分析,定期下发《数据分析报告》。各业务科室根据《数据分析报告》,对其中的分析项目进行了“再分析”,重点查找存在的问题,并以《纳税评估任务通知书》的形式下发到各税务分局,落实到具体的纳税人,较好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依托作用。
7、实行绩效跟踪,深化效能监察。县局制定了《砖瓦窑厂绩效跟踪管理办法》、《税负分析效能监察实施办法》、《个体业户绩效跟踪管理办法》、《稽查案件绩效跟踪管理办法》等。办法中明
第二篇: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税收征管模式的尝试与探索
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税收征管模式的尝试与探索
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脚步的加快,农村经济呈现出日益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由于农村法制普及的相对滞后,广大农村兄弟的税收法律观念还比较淡薄,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与规范的税收管理秩序不相匹配;工作中我们及时转变管理思路,积极发挥乡镇政府与村两委协护作用,尝试构建政府管税、税务治税、村委会协税、群众护税这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征管模式,实现了对地方零散税收的有效控管。
一、新农村建设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一)新农村建设引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国家近段时期的一个工作重点;地方各级政府也相对加大了对农村的扶助工作力度,促使农村经济呈现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高邑近几年已经逐渐形成专业集居、农民参与、科技含量逐年增加的各个经济类型的专业村和专业市场,建筑陶瓷、化工、纺织、五金、养殖、种植等已经形成规模产业和家庭作坊式齐头并进的发展新趋势;农民入股办厂已经成为高邑新农村建设的主流,更成为县域财政的支柱。
(二)农村经济发展促生税收征管模式调整
农村经济的不断壮大,特别是规模产业和家庭作坊式经济并存,个体经济在税收管理比重越来越大,以及多数企业的帐物不完备、管理不规范,使得税务机关在税源管理和监控上面临诸多问题,税务机关沿袭多年的侧重乡镇集体企业,将有限的税收管理员布控在主要方向,农村和街道只是笼统或模糊管理的征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促使我们必须研讨和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管理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
二、构建农村税收征管新模式的尝试与体会
(一)、顺应形势发展,积极探索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税收管理新路子
在近几年工作中,我所针对乡镇企业改制和减收趋势、农村税源零星分散、难征易漏且税收任务连年增加和征收力量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及时转变工作思路,请县局领导出面与镇政府协调,充分借助并发挥镇政府职能优势,在一些工商聚居区增设协税副村长或兼职协税村干部;对大型和易出现偷漏税现象的税源实行重点监控,对一些弱性税源实行协同管理;大力推行乡镇政府兼管、地税依法治理、村街两委协助、党员群众护税的新措施;规范了一个行业,两个专业市场,一个专业村,实现了对地方零散税收的有效控管;更有效的增强广大群众的纳税意识,进一步规范了农村的税收管理秩序,有力提高了征管质量和效率,有效促进了任务完成和收入高速度增长。
(二)建立村街税法宣传桥头堡,唱好农村税法普及主旋律
我们面对农民参与经济建设热情的空前高涨,与熟悉和遵从国家税收法律意识不强的现实,与乡镇政府和村街两委一起,在抓好大型企业规范化管理和正常协税护税工作的前提下,将工作重点放在建立税收宣传栏和普及税法知识上,主动侧重抓好农村的税收管理和法律普及,力争变我要你缴税为自己了解国家政策主动缴税。我们和乡镇村街一起,在各个村主要街道建立了税法宣传公开栏,利用专栏宣讲税法知识,展示大小企业纳税情况,既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又增进了大家相互监督力度,使新农村经济从一哄而起到税收的由乱到治。
(三)、探索部门协管和委托代征机制,强化综合治税力度
针对房产租赁方式的多样性,租金收入形式的隐蔽性,以及农民纳税意识淡薄,造成该税种难征易漏特点,通过县局与乡镇协调沟通,对农村的零散税收及街道门市,加强行业民主评税工作,由税务机关按照税收征管法合理确定定额,乡镇政府出面协调,把任务下放到各村委会,各村委会协助税务机关征收,双管齐下;镇政府对各村委会实行百分考核,工资挂钩而且按规定还会得到代征代收手续费,增强了村委会协税意识和积极性,通过三方的协
同作战即加强了工作力度又进一步克服了人情税、关系税,同时也增强了税收工作的透明度,得到了协税组织和纳税人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消除了征纳隔阂。
(四)建立三项信息共享,促进税收源头管理
国地税和工商管理机关在乡镇均设有派出管理机构,我们在加强农村税收管理过程中,适时抓好与国税、工商的信息沟通,在业户登记、注销,和漏征漏管户线索传递、异常户生产经营情况的分析等方面加强了合作。一是业户登记协管。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申请资料严格审核,对未办理工商登记的纳税人不予办理税务登记;工商部门办理开业登记手续时,通知业户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并将新开业户工商登记信息及时反馈给税务部门。二是漏征漏管线索传递。工商、国税、地税部门对于日常检查中发现的漏管户,将其纳入正常管理的同时,将有关经营线索及时传递给另两个部门。三是对异常户生产经营情况共同进行分析。定期召开联席会,对纳税、交费异常户生产经营监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偷逃税、费等行为广找线索,确保征管到位。
(三)、新模式运行的几点启示
1、通过构建乡镇通管、地税治理、村两委协助、群众护税这种征管模式,探索出了一条适应新农村发展的税收管理新路子,既缓解了基层地税管理单位人员少的压力,更有效的实现了对农村零散税收的监控管理。
2、新征管模式的尝试过程,也是宣传税法强化农村法制建设的过程,对于提高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纳税意识,建设和谐税收秩序,净化税收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税源监控、税收管理、税法宣传和协税、护税工作体系,强化了税收的社会性、工作的有效性、扶植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堵塞了税收漏洞;过去像出租房屋税收,零散税收,偷逃税现象十分严重,一至是直困绕地税部门的老大难问题,通过协税组织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而目前,乡镇每年挤出一部份资金用于奖励和兑现代收代征手续费,却增加了上百万元的税收收入,也提高了协税组织的积极性,提高了征管效率,也使税务部门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做好对重大税源的管理。
4、加强弱势税源管理,更能够体现税收公开性和公平原则。坚持部门协管、地税所站和乡村两级组织清理整治的长期化,杜绝了税款征收吃大户,放小户现象,作到大户规范、小户到站、零散税源管遍;让纳税人消除了不交白不交、交了也白交的攀比心理,征管中的“跑、冒、滴、漏”现象得到解决,消灭税收盲区,创造了公平的纳税环境。
第三篇: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调研
神华集团捐6000万元助推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
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调研
2011-11-28 08:22:38来源:学术界作者:马德峰评论:0 点击:406
[摘要]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核·心理念确立之后,接下来的主要任务便是精心设计、具体落实,形成精细化的技术和科学合理的程序。本研究选取大学生村官工作走在江苏省前列的苏北五县市为研究个案,从“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四个环节分析目前大学生村官工作运作的基本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希望研究能有助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良性运行。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农村基层
一、问题的提出
“长效机制”是在2009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等12个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正式提出的,它不仅给大学生村官本人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对大学生村官工作从源头选拔到最后的有序流动给予了宏观指导,标志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由规模数量建设迈入内涵质量提升新阶段。如何在正确理解“长效机制”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形成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具体实践指南,这成为学术界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社会科学知识可以借助易于操作实施的发展计划,改善发展政策的制定及其操作流程,从而大大提高诱导型发展的效果。
江苏是全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开展较早的省份,从1995年起就开始相关工作的探索实践。2007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双千”工程,即选派101 1名大学毕业生到苏北101 1个经济薄弱村任职,在全省正式启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截至2010年底,江苏有组织选派四批大学生村官共计1 1660人。苏北地区作为江苏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首批重点任职地,大学生村官工作起步早,并取得良好的成效,拥有值得学习推广的宝贵工作经验,代表着江苏大学生村官工作先进水平。鉴于此,本文的分析选取苏北五县市(灌南县、响水县、涟水县、沭阳县和新沂市)作为典型个案,剖析目前大学生村官工作建设情况,希望对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能有所帮助。
二、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是一系统工程、整体性工程,它贯穿于“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四个流程环节,即要有合适的方式选拔优秀的人才,才能“下得去”;要有配套的帮扶管理机制,才能“待得住”;要注重对大学生村官的干事创业平台建设和考核激励,才能“干得好”;各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理通畅的分流渠道,才能“流得动”。
1.“下得去”环节。“下得去”指的是要做好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完善选聘机制,严把大学生村官“人口”关,把立志于服务农村、建设农村的优秀人才输送到基层一线。“下得去”环节是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源头和起始。从2009—2010年江苏省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来看,招聘环节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在招聘时间上,大学生村官选聘报名工作从3月底开始宣传发动,4月中旬完成笔试事项,5月中旬公布笔试成绩,6月初进行面试、体检,6月中旬公示并决定录用名单。招聘时间比往年有所提前,较为符合大学毕业生择业时间进程安排,给他们报考大学生村官职位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准备空间。在报名方式上,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上传照片、资格审查和缴费确认等均在电脑上操作完成,减轻了大学毕业生往返的旅途奔波劳累,方便了他们的报名工作。在招聘环节上,2009年开始江苏大学生村官选聘设置全省统一笔试环节,侧重考察履行村官工作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具体考务工作由所在县市组织实施。除招聘细节得到改进之外,所在高校和地方政府之间还注意合作。高校通过开辟网页专栏、张贴校园海报、邀请本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回母校宣讲等多种形式,努力营造“下基层光荣”的良好氛围。地方政府则采取主动出击姿态,吸引人才加盟,如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市长联名撰写《致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动员广大高
校毕业生到农村建设第一线激扬青春、锻炼成才。同时,宿迁市政府领导还带队走进重点高校,深人大学毕业生中间进行宣传。通过上述举措,2009—2010年苏北五县市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中共党员、优秀团干部、学生干部的人数达到选聘计划的两倍以上;所在高校分布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名校比例日趋增大;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全部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目前,在“下得去”环节上,仍存在需要进一步优化的地方。首先,大学生村官组织选派和农村实际需要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优秀人才,大学毕业生本身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技术能力,这两者在组织选派和人才需求的具体计划上体现不太明显,彼此之间未能形成优化配置。其次,针对大学毕业生报考村官的动机与能力缺乏摸底调研。部分大学毕业生思想上存在误区,把村官仅仅当作“跳板”,服务农村基层社会的意识不强;他们对农村并不了解,缺乏担任大学生村官必备的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学生村官招聘过程中,组织者并没有及时掌握这些重要信息,笔试考试与面试环节也没有充分关注大学毕业生涉农能力和心理动机。再其次,地方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工作对接不够流畅。以大学生村官政审为例,地方政府对政审非常重视,但是在考察时间、考察方式和考察材料准备等方面的要求差异明显。有的县市采取派人来校考察,有的则委托学校考察;考察时间前后存在不一致;对考察材料标准以及材料种类的要求不一,导致高校相关工作缺乏预见性和条理性,增加了高校配合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从政府层面来讲,应不断改进现有选拔方式,密切与高校之间的沟通、合作,加强对大学生村官报名对象的把关和推荐,实行地方基层与大学毕业生的双向选择。高校方面,应更加注重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务卖胜引导宣传;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并积极利用社会实践等机会,让有志于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见习,提前了解农村、适应农村;利用自身教学科研平台资源,与地方政府共建村官研究基地或者实践基地,实现“产学研”的统一,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注入动力。
2.“待得住”环节。当“下得去”环节处理好之后,便进入下一个“待得住”环节。作为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基础环节,“待得住”需要大学生村官用行动守望理想,在农村广阔天地中找到人生的新坐标。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下到农村基层,能踏踏实实地从村民做起,多向村民请教,多向镇村干部“取经”,努力适应基层工作,这是令人颇感欣慰的地方。
“作为刚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我们有很多农业知识、农村工作方法都不了解,对农村环境也不熟悉。应该放下架子,虚心向广大群众、基层干部学习,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该怕丢面子。常言道‘达者为师’,只有虚心学习才能使自己尽快地认识农村状况、掌握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进而在工作中推陈出新、实现自己的目标理想”(个案ZQF,男,中共党员,新沂市时集镇凤云村支部副书记,2010年新任大学生村官)。“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使我在办事过程中有理有据;学习村干部、老党员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使我抓住了农村工作的窍门;学习村民身上朴实的智慧,让我学会脚踏实地,并且构筑了与群众的深厚情谊??”(个案LCY,男,中共党员,涟水县保滩镇张渡村党支部书记,淮安优秀大学生村官)。“待得住”除需要大学生村官能动地适应农村基层外,还需要地方政府大学生村官给予关注和帮扶。为此,地方政府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探索建立多样化的扶机制,积极充当大学生村官的引路人。如沭阳县组织部将大学生村官纳入该县干部教育训规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和沭阳干部教育网等平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菜单式、点单式培训;邀请信访、计划生育和涉农等部门专家授课,重点加强农村政策法规、农业科技知识、创业技能和农村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优化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增强岗位适应能力。新沂市则尝试建立“4+1”帮带制度,实行县四套班子领导帮扶大学生村官、乡镇领导班子与大学生村官结对、村党支部书记帮带大学生村
官,优秀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科技专家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帮扶,明确帮带责任人的主要职责,手把手传授经验,并做好大学生村官心理疏导工作。此外,地方政府还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生活,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较好的生活条件,以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目前,苏北五县市大学生村官食宿均安排在乡镇,绝大多数乡镇为他们购置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和家用电器,并根据到村工作距离的远近配备电瓶车等交通工具。
尽管如此,大学生村官在融人新角色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困难。调查结果显示,工作上面临的最大困难,五成左右的大学生村官选择“学不能致用,所学专业与工作挂不上钩”;近四成的大学生村官选择“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不能给予信任”。同时由于语言、文化层次、代沟等因素,导致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民、基层干部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生活方面,存在生活单调、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等问题。座谈中,大学生村官多次谈到“与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比,农村物质条件较差,生活太枯燥、单调、平淡,娱乐设施极少”、“人生地不熟,交往圈子比较狭窄,个人交友及婚姻大事不好解决,有些时候真难耐得住自己的性子”。管理方面,主要是管理培训缺乏连贯性。大学生村官上任伊始,受到地方政府和媒体的普遍关注,培训机会较多,但随着村官数量的逐年增加,地方可能对新村官的关注度较高,而忽视了对老村官的管理。实现“待得住”的基本目标,除大学生村官自身要摆正心态、主动克服困难外,地方政府可以多给予大学生村官涉农方面的培训指导,进一步搞好结对帮扶工作,尽可能多地提供锻炼机会。工作生活中多进行换位思考,帮助大学生村官调整心态、摆脱“镀金”思想,认真做好职业规划。管理中可以利用群体的“共生效应”,促进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互利共生,产生团队效能力量。待遇上面,要不断落实激励保障措施,为大学生村官解决后顾之忧。
3.“干得好”环节。“干得好”环节是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关键,大学生村官不仅要乐于奉献——“下得去”、“待得住”,更要奋发作为——“干得好”,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军人物。目前,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除协助村干部处理村委会的常规事务外,还要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在苏北五县市,创业富民已成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心。他们有的独自创业,有的“抱团”(大学生村官联合)创业,有的与当地大户或者返乡农民工合伙办厂,取得了一定业绩。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介绍建湖西塘河火鸡养殖项目,当时心中萌发把这个项目带到新荡村来的想法。2008年春节,我就到西塘河养殖基地考察,上班之后,又和另一名大学生村官LZJ并邀请镇里领导再次考察,详细了解火鸡的养殖条件、技术要求和市场销路等,决定创办火鸡养殖场。创业项目得到县乡领导的大力支持,由他们出面担保帮我们向信用合作社贷款6万元,解决了创业资金难题,镇里还将闲置的羊场无偿供给我们使用。5月20日,第一批200只苗鸡从建湖运回来。小鸡最怕冷,一冷它们就拼命往一起堆,玩“叠罗汉”,处在最底层的小鸡往往会被压死。我们就把铺盖搬到了鸡舍,轮流在氨气很浓的育雏室里值班。每2个小时检查一次温度,每4个小时喂一次饲料;同时,对鸡的成长情况进行记录。2008年引进的5000只火鸡已成功上市销售,赢利十多万元。如今我们合办的火鸡创业项目,不仅带动我村240户贫困户养殖致富,还辐射到周边乡村的贫困户发展火鸡养殖。(个案XRB,男,盐城市建湖县人,响水县南河镇新荡村主任助理,2007年大学生村官)
为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投身创业,各地纷纷采取创业扶持政策,给予小额贷款、技术支持等;并将创业作为对其考评的重要依据,记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档案。例如,涟水县组织实施“大学生村官创业培植工程”,设立1000万元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为创业大学生村官每人提供10万元以下免息贷款,并组织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村官赴苏南等地考察学习。在每年年终的优秀大学生村官评选中,突出创业富民指标的“分量”。
目前,影响大学生村官“干得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部分大学生村官扎根
意识不强,只把村官当成过渡或暂时就业的权宜之计,短期效应明显。这不仅与大学生村官自身思想认识有关,而且与国家的大学生村官政策有关。国家政策重视三年期满后的分流优惠(如考研加分),而针对准备继续扎根农村基层的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较少,也未最终明确扎根农村基层的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归属。其次,大学生村官在“乡干”和“村官”之间定位不清,职责模糊。大学生村官吃住均安排在乡镇,由于撤乡并镇后乡镇人手严重不足,不少大学生村官便被借调到乡镇临时使用,他们成为“驻村干部”,村里有事才去看看,导致大学生村官缺乏对村情的了解,在融入村组集体的过程中受阻。最后,评价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大学生村官考核体系偏重创业富民,对大学生村官在村务管理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便民、育民、乐民工作强调不多,而且村民的意见在大学生村官量化考核工作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l
3要使大学生村官“干得好”,尚需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解决扎根基层问题。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国家人才战略工程,国家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支持,希望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将村官任期内的考核成绩作为以后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等的评判标准或者同奖惩制度联系起来,比如根据考核优秀等第给予大学生村官年终奖金或者增加一级薪级工资。特别要对那些想要续聘、继续留在农村工作的优秀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和精神褒奖,明确其身份属性。其次,要明确考核主体,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地方政府是大学生村官工作考核的主体,考核上既要重视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考核,也要重视对其村务管理的考核;要建立完整的纵向考核体系,形成由县到乡镇再到村民的全面综合评议;在奖惩上既要重视精神鼓励,也要重视物质奖励,引导大学生村官努力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最后,加强针对创业的理性思考。辩证看待“人人都创业”的现象,重点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大学生村官上项目、搞创业,地方政府要做到对大学生村官关爱而不溺爱、扶持而不“拔苗助长”,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分类培养。
4.“流得动”环节。“流得动”是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末端环节,它是激发大学生村官队伍整体活力的根本驱力。大学生村官的服务期为三年,三年任期期满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 目前,《意见》已经明确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的五条出路,分别是“留村任职村官”、“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发展”、“另行择业”和“继续学习深造”,力图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出口通道。从灌南、响水苏北五县市的调研来看,目前主要存在几个问题:其一,地方政府对三年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出口问题重视不够,未能立足长远加以全盘考虑,如制定大学生村官正常流动的总体计划和具体措施,而仅是停留在大学生村官的使用、管理层面。其二,相对而言,五条出路中“考录公务员”是众多大学生村官的首选,但该出口招录的人数十分有限,竞争异常激烈。其三,部分大学生村官对自己未来发展规划不够,有的甚至有迷茫感,存在“一年熟悉、二年适应、三年看情况”的现象,“边走边看”和严重依赖政策的心理加剧了有序流动的难度。“流得动”环节的关键在于建立有序流动机制,我们认为:第一,要拓宽渠道,继续夯实多元化出口内涵质量。由于个人专业不同、能力不同、志愿倾向不同,对流动去向的要求也不一样。地方政府应因势利导,按需流出,实现人尽其才,避免“考录公务员”一条出路。沭阳县组织部门就提出“六个一批”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难题,即村干部岗位留任一批,创业有成转型一批,公共服务机构充实一批,机关事业单位招聘一批,乡级班子优选一批,考核不称职淘汰一批。第二,要形成吐故纳新的良性机制。“流得动”需要完善大学生村官考核机制,除日常工作表现外,考核内容应当增加“三农”发展实绩的比重,体现其工作特点;“流得动”还需要建立大学生村官正常退出机制,实现大学生村官能进能出,使村官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保证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第三,要整合多方资源,正确引导和合力扶持大学生村官流动。国家和地方可以通过互动,做到上有政策引导、下有举措配合,地方可以通过考察培养,好中选优,留住枝头“金凤凰”。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会另行择业,地方应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动,鼓励用人单位优先聘用。地方可以与高校联手,打造人才培养新平台。高校可以通过“回炉充电”等方式提高大学生村官处理农村事务的综合能力,而地方则要正确引导、支持大学生村官选择深造的决定。鉴于《意见》已经明确规定,选调生主要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我们提出政府相关部门职位的公务员招考,应逐渐减少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而拿出一定比例的招录计划,专项招录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或基层工作者。针对目前高校招考的在职或脱产的研究生多是面向全社会,我们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开展与大学生村官工作紧密联系的专业硕士教育,如农业推广专业硕士,以增强大学生村官深造的针对性和实战性。
三、简要小结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新生事物,是党中央着眼长远培养基层后备干部的战略举措。推进这一重大计划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宏观层面的整体性设计原则。一是顶层设计,即需要站在战略高度长远角度来谋划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走向,国家应担负无可替代的引擎角色。二是“打包”设计。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主体是大学生村官,故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关键就在于给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包裹式服务支持,通过这种“打包”或者整体设计来进行资源整合,协助他们自立自强、发挥潜能,在村官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三是整合设计。大学生村官计划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牵头,联合宣传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等多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这就需要机构部门之间进行协作、明确职责分工,建立齐抓共管制度,形成一股向上的整体合力,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还需高度重视地方性实践知识。这种地方性实践知识被美国人类学家詹姆斯·斯科特称之为“米提斯”,他认为,在科学知识的霸权范围内,“米提斯”被贬低是由于它的发现是应用的、处于具体时间和背景之下的,不能被综合进科学交流的一般惯例中,而只有把握“米提斯”潜在的成就和范围才能真正欣赏它的价值。我们认为,当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核心理念提出与树立后,接下来的主要任务便是精心设计、具体落实,形成精细化的技术和科学合理的程序,这需要地方基层反复观察、探索实践和试验,有必要从“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和“流得动”四个流程环节予以审视,形成概括性的经验总结和结论呈现,丰富和充实长效机制核心理念。通过宏观层面的整体性设计与地方性的社会实践知识的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定能构建出符合中国农村实情和人才自身发展需要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
注释:
[1]郑利军:《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流程探析》,《淮阴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2]王志刚、于永梅:《大学生村官的择业动机、满意度评价及长效发展机制研究》,《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6期。
[3]于江、张水娟:《大学生村官角色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olo年第期。
[4]刘文慧、宋远军等:《困境与出路:大学生村官的法律地位》,《中国农村观察}2010年第期。
[5][美]詹姆斯·斯科特:《国家的视角—— 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444页。
不解 0
第四篇:齐心协力 构建税收“大征管”格局
齐心协力
构建税收“大征管”格局
开发区国税局
郑军农
为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和新财税体制的需要,2001年4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并颁布了新税收征收管理法,2002年9月7日朱熔基总理签发了新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总的来看,新《税收征管法》颁布实施以来,对实现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新《税收征管法》颁布实施以来的取得成效
近几年来,区局紧紧围绕“增强纳税意识、提高执法水平”的主题,采取上下结合、内外并重的方式大力开展新《税收征管法》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力求在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上下功夫做文章,有效地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进一步地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有力地推动了区局各项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征管“六率”逐年提高,征管基础建设绩效斐然:2004我们区局征管“六率”的平均分为95.75分,2005提高为96.44分,列全市第一名。
(二)经济户口持续增长,地方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2004年底我们区局正常营业企业有1324户,2005年底有1356户,2006年6月底有1360户。
(三)税收收入高速增长,为地方经济提供了充足的财力: 2005年含免抵税额国内税收累计收入32710万元,比去年同期的25508万元增收7202万元,增长28.23%。2006年上半年共组织国内税收总收入19323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5235万元增长26.84%。
(四)执法质量有效提高,执法环境明显改善。近几年来,区局能够统一思想,提高税收执法意识。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项税收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总局、省局的指示精神,尚未发现虚假企业和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擅自做出减免退税行为,税收执法没有出现大的偏差。
二、存在问题
任何工作都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因而在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工作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税务登记管理存在的问题
1.规章建设滞后,工商、税务登记信息不畅。《税收征管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了工商部门应当向税务部门通报办理开业、变更、注销登记以及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况的义务,同时“通报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工商管理总局联合制定”。但“通报办法”至今未能问世,使现有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增加了基层税务机关税务登记管理工作成本。
2.管理手段弱化。《税收征管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都明确地规定了纳税人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的义务,第六十条也规定了纳税人不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第三十七条也赋予了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不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义务采取税收强制措施权。而实际税务机关对那些拒不履行税务登记义务的“钉子户”很少采取上述法律手段,尽管税收管理人员不厌其烦多次向其送达了《限期改正通知书》、《应纳税款核定通知书》。除少数拒不履行税务登记义务的“钉子户”外,在小规模纳税人中转借、转让、买卖税务登记的现象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如不能有效地解决,税务机关后续的税收征收措施将难以落实。诸如纳税主体、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应纳税款等问题的如何确定。
3.账薄、凭证管理仍旧是一个薄弱环节。检查发现,一是建账建制工作推行难。近年来区局一直不断完善《个体工商户建帐管理暂行办法》,试图从个体工商大户入手,积极推进和加强小规模纳税人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然而收效甚微。二是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案制度没有落实。
(二)税务检查方面存在的的问题
1.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稽查人员在涉税案件的调查取证时不注重证据的“三性”,即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较为常见的是所取书证上不标明出处,亦无当事人认可的签章;二是在进入一般程序的案件调查中,只注重直接证据的取得,而忽视相关证据的提取。注重外部证据提取,而忽视了行政机关内部形成的证据,所取证据不能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三是是稽查报告不规范且过于简化,未用所取证据清淅地表述违法事实,有时适用法律法规失当,因而对案件的性质也确认不清。
2.对违法行为立案查处缺档。《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稽查工作规程》都对应立案的情形做出了明确规定,这是税务机关内部对税收执法权进行监督制约的一种机制。据了解这项制度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案件而没有立案查处。
(三)税务行政处罚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违反税务管理、发票管理规定,情节严重或是累犯的违法行为应适用一般程序而实际上用了简易程序进行处罚,使之产生一种错觉,继而为之。如,在纳税申报环节愈期申报的小规模纳税人都从属于持续违章状态,都没有通过一般程序进行调查给予较为严厉的行政处罚。
2.《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送达滞后。据调查,按简易程序处罚的,没有按照规定履行告知义务;按一般程序处罚的,已制作的《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不按期限送达而与《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送达的的问题仍有存在。这种行为不仅在程序上违法,而且相应的剥夺了当事人的合法辩解权力,使处罚告知行为失去相应的法律效力。
(四)税务文书使用、送达不规范的问题
税务文书是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活动中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及管理要求制作的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书面文件。它即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依法履行权力和义务关系的重要书证,又是税务机关进行税法宣传和依法征管的主要载体。它具有较强的程式性。在税收征收管理实践中,税务人员都必须对具体税务执法工作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按照法定依据、法定程序,按照填制要求认真制作相应文书,以记录税务行政执法工作全过程的真实情况,明确征纳双方的法律责任,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促使征纳双方依法办事,依法履行权力和义务。并借以衡量税收征管工作质量,进行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然而,仍有一些税务人员对规范使用、送达税务文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不规范制作、引用法律条文不当、税务文书的滞后送达或送达对象错误之现象较为常见。
三、解决措施
近几年来,区局认真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结合工作实际逐步建立建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征纳行为,强化了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建立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优化业务流程,完善了岗责体系,密切了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协调配合。二是加强征管质量考核和日常税收执检查工作,严格过错责任追究。这二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税务机关应从开展调查研究入手,突出重点,加强管理,标本兼治,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工作。
(一)切实做好“重点建立和完善四个方面的机制”的工作。一是基层税务机关要加强调查研究,为立法机关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二是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税收征管机制。要进一步推行集约化管理,上收税收执法权;要实行专业化管理,分解税收执法权;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网上考核监督力度,制约税收执法权;要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权。三是完善和落实以执法责任为核心的考核管理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分解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规程,坚持开展评议考核和日常执法检查监督,严格过错追究。坚决查处税务干部违法乱纪案件,严肃追究失职渎职、疏于管理干部的责任,切实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四是建立健全严密的内部执法监督机制,特别应当加强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执法监督。
(二)加大税法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法规,普及税法知识并加大税务机关权力和义务的宣传力度。通过开设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热线,设置咨询窗口,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咨询服务,使税法深入人心,家喻户晓;通过设置举报专线电话、意见箱、局长接待日,聘请义务监督员,虚心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反映和意见,使广大知法、守法的公民都成为税收工作的支持者、监督员、贴心人,营造依法治税的外部环境
(三)建立部门协作护税机制。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堵塞税收上的跑、冒、滴、漏,确保国家税收收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单靠税务部门一家完成这样繁重的历史重任,显然是有很大的困难,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国家税务总局《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地方税务部门联系与配合,建立各类纳税人信息共享制度,经常核对纳税人的信息资料,准确掌握户籍税源动态数据。同时要借助社会力量,建立协税、护税网络,加大贯彻和落实《税收征管法》的力度,不断推进依法治税,在全社会逐步形成“自觉纳税、人人护税”的良好社会风气。
(四)完善税收征管监控机制。《税收征收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我们做好日常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级税务部门为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税收征管办法和制度,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执行落实这些已成文的制度,把税务部门内设科室工作交叉业务不衔接的问题研究解决好。同时,把一些单项管理软件和工作与常规性管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达到税收管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真正形成基层税务部门税收管理上的合力。税务机关的法规、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认真开展经常性的专项税收执法检查,从制度上和机制上确保《税收征管法》的贯彻落实。
(五)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在政治学习上,要认真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贯彻党章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的教育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廉洁从政教育。认清形势,端正思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在业务学习上,除利用执法监督检查、征管质量考核等专项工作以及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对税务干部进行培训外,应举办中期培训班对税务干部的税收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运用知识进行系统的轮训,并严格地组织考试考核,纳入人事管理档案。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效果的政治、业务学习培训,切实提高税务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税务干部队伍,确保税收征管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第五篇:探索 实践 创新 广西地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
探索 实践 创新
广西地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
渐入金秋的八桂大地,到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区地税系统的税收征管工作从1994年税务机构分设时开始起步,到现在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的建立,经历了起步、突破、巩固“三步走”,不断在探索、实践、创新中前行,走出了一条适合广西地税征管工实际的新路子。
探索税收征管 起步突破巩固“三步走”
税收征管是税收工作永恒的主题。
1994年国、地税机构分设初期,我区地税税收征管工作面临着发展的挑战和机遇,自治区地税局以征管、计会综合改革为核心,以统一规范征管文书、征管规程为基础,以“税银一体化”为突破口,开始了税收征管改革的探索之路。
1997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 “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 的新型税收征管模式要求,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改革方案》,并在全区范围内选择19个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单项或综合性税收征管改革试点工作。同时,自治区地税局以基层征管业务为核心,以城域网为背景,运用大型数据库开发统一税收征管软件。从此,广西地税系统的税收征管改革踏上新的征程,税收征管质量和水平实现了质的变化。
自1999年起,自治区地税局进一步确定以机构改革、计算机开发应用和改革纳税申报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征管改革思路,逐步形成一个征收、管理、稽查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的征管格局,在税收征管工作上又取得了新突破。
2000年以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科技+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了地税系统计算机广域网络的建设速度,大力推行多种申报纳税方式,切实方便纳税人,重点推进电子申报和电话申报,加快税银一体化建设步伐。以加快全区地税系统统一征管软件《广西地税信息系统》的完善和推广为重点,加快全区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 逐步实现全区征管数据市级、省级集中,积极推进税控机推广应用和发票换版简并票种工作,全面推广应用新发票管 1
理系统,成功开展应用《发票编码及布奖系统》和《发票真伪查询系统》,建立发票基础数据,“信息管税”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只有坚持走完平凡的路程,才能达到伟大的目标。税收征管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我区地税系统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立足实际,开拓创新,不断实践和探索,税收征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制度初步确立,征管模式不断完善,信息管税水平得到提高,纳税服务持续改善,税收征管制度逐步建立,税源监控能力不断增强,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有力促进了税收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在保证税收调控经济、调节分配职能作用有效发挥的同时,实现了全区地税系统组织财政收入由1997年的4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19亿元,年均增长20%。
强化重点税源管理 建立信息管税运行机制
为应对经济税源的复杂变化,广西地税顺应税收征管改革发展趋势,在全区数据大集中基础上,率先进行了征管战略的重大调整,实施了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
近年来,我区地税系统建立了区、市、县三级重点税源监控体系,以税源管理和优化服务为重点,积极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和完善征管、办税服务岗位职责体系, 完善税源监控、税收管理员、委托代征等一系列征管制度和办法,有针对性地采取分片、分类等管理措施, 加强户籍、发票管理,全面实施欠税公告制度,统一规范税收法律文书,不断夯实税收征管基础,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从2010年6月开始,我区地税系统进行管理层的专业化布局,设立重点税源管理部门承担重点税源评估、整体税源掌控等职能,初步建立了税源信息采集——纳税分析评估——风险预警——核查稽查——增值应用的信息管税运行机制。将区内年缴纳地方税收在10万元以上的生产经营企业、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大企业、自治区层面的重大工程项目进行统一监控,分级管理,使重点税源、重大项目和大企业管理既“两重一大”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全区下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2010年列入全区监控的10462户重点税源企业共组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自治区政府考核口径,不含契税,以下简称税收)269.64亿元,增长23.92%,占全区组织税收的57.77%;2011年列入全区监控的10861户重点税源企业组织的税收336.53亿元,增长25.1%,占全区组织税收的60.07%;2012年上半年,列入全区监控的11203户重点税源企业共组织的税收203.17亿元,同比增收31.27亿元,同比增长19.5%,占全区组织税收的56.58%。
深化改革 开创税收征管工作新格局
近几年来,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纳税人日益增加的服务需求,自治区地税局在创新税收征管方式,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税收征管上又进行新的探索,先后制定了《广西地税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广西地税“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工作的目标和思路;始终坚持依法治税方针,把依法行政贯穿于地税工作的始终,使税法得到规范执行和普遍遵从;全面优化纳税服务,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12366纳税服务热线平台建设、地税网站建设,建立完善纳税服务制度体系,纳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坚持突出信息化支撑作用,全面推进“信息管税”进程,建成了自治区地税局数据处理中心、覆盖各级地税机关的四级光纤骨干网络、覆盖区市县三级地税机关的视频会议培训系统,大力推进以《广西地税信息系统》为核心的应用系统建设;强力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建立健全了综合治税各项基础制度和运行机制;强化税务稽查,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不断提高稽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自治区地税局对全区地税系统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进行了新的规划: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以完善征管运行机制为保障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地税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面对广西正处于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我区地税系统将结合广西实际,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围绕税收征管改革的总体要求,优化纳税服务,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加强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税收执法权监督制约,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优化税收征管流程,推进以专业化为特征的组织机构建设,建立科学征管绩效考评体系,努力开创税收征管新格局。
(来源:广西新闻网,朱文慧 黄皓 徐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