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2课时

时间:2019-05-12 21:3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2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2课时》。

第一篇: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2课时

临海白云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写:陈哲长审核:邵巨振、欧阳松姓名:编号:5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学习目标:

1.学习选用恰当的叙述角度,增强表达效果。

2.明确运用第一人称视角写作的好处。

3.学会在记叙文中写出“真我”的方法。学习重点:在把握摄影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理解图片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名家名语】

“没有技巧的诗人像什么呢?没有翅膀的鸟,永远只会可怜地并着脚急跳;没有轮子的车辆,要人家背了它才走的。”——艾青

【生活鸿爪】

☆名人反战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十九世纪犹太民族杰出的物理学他不但在物理学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是一个反对霸权侵略、反法西斯迫害的坚强勇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酷爱和平的他与一些知名度较高的科学家起草了反战宣言,并周游世界进行访问、演讲,足迹遍及法国、英国、印度、荷兰、曰本、中国等地。

☆美国和平母亲新书将面世记录反战故事抨击布什

希恩在新书中讲述了自己和反战示威者的反战经历。该书在《和平占领得克萨斯克劳福德农场》一章中,以流水账方式回忆了发生在美国总统布什私人农场附近26天的反战 抗议活动,包括一对反战男女在营寨举行婚礼一事,以及著名演员马丁·希恩、歌手琼·贝兹和民权活动家阿尔·夏普顿等人探访反战营寨的事。

☆4个参战国家发生反战游行

2011年3月26日,美国、西班牙等国民众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多国部队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

【美国】示威者白宫外反战

近百名示威者26日在华盛顿白宫外举行示威活动,反对美国继续参与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要求美军立刻停止打击利比亚。示威者高举写着“钱要拿来创造就业改善教育,不是攻打利比亚”等口号的标语牌,并在组织者的带领下高呼反战口号。

华盛顿“9·11真相”组织成员哈蒙说,美国为轰炸利比亚摆出的各种理由都是为了掩盖出兵的真正原因,“美国想控制利比亚的石油”。

“即刻行动制止战争消除种族主义”组织负责人贝克尔说,人们反对美国继续在利比亚开展军事行动是因为美国无权轰炸利比亚,利比亚的未来应该由该国人民自己决定。由于深陷阿富汗与伊拉克两场战争,美国政府参与利比亚军事行动使国内的反对声高涨。贝克尔说,当天除了华盛顿,洛杉矶、旧金山等地也有反对美国继续参与利比亚军事行动的示威活动。

【英国】伦敦冲突214人被捕

数十万英国民众26日在首都伦敦示威游行,抗议政府削减公共开支。伦敦警方证实这一数字。这是2003年百万人反对伊拉克战争游行以来伦敦发生的最大规模示威。必修二第二专题作文导学案1使用时间:14年2月

游行人群包含教师、护士、消防队员、学生、退休老人,中午从泰晤士河畔出发,途经议会大厦和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抵达海德公园。他们敲鼓、吹喇叭,高喊“要福利不要战争”等反对削减开支、抗议政府参与战争的口号。经过首相官邸时,人群发出嘘声。英国保守党主导的联合政府去年5月上台,决定5年内削减800亿英镑(约合1300亿美元)公共开支,以减少财政赤字。预计数十万公共部门从业人员将失去工作岗位。行进过程中,一些人脱离队伍,袭击商店和酒店,包括福特纳姆-梅森百货公司和著名的里茨酒店。

警方出动大约4500人维持秩序,与暴力人员冲突,逮捕214人。66人在冲突中受伤,包括13名警察。

【西班牙】数千市民反对出兵

西班牙数千市民26日在首都马德里举行游行,反对西班牙政府出兵干预利比亚局势。游行组织方批评参与军事行动的西方国家政府并不关心阿拉伯当地人民的权利,而是更注重自己在该地区的利益。

西班牙派遣4架F-18战斗机和一架波音707加油机前往意大利,参与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意大利】利比亚人罗马示威

3月26日,在意大利旅居、学习的利比亚人举行游行示威。示威者手持反战标语和国旗,在罗马抗议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要求利比亚未来应由利比亚人民自己决定。在此次对利比亚军事行动中,意大利开放了国内7处军事基地供多国部队使用。(据新华社电)

【写法指津】

《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写作部分“发展等级”之(4)“有创新”要求“构思新巧”。构思时即应当考虑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做到这些的关键是什么?关键之一在于选择叙述角度。叙述文学中,一般把“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称为叙述角度。叙述的角度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叫第一人称叙述。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叙述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这种叙述方式,真实而有感染力,写亲身经历的文章多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叙述,有对话效果,便于倾诉强烈的感情;第三人称的叙述,灵活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全面地表现生活。了解叙述的角度,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帮助呢?记叙文是通过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叙述的角度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同。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对增强表达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想突出事情的亲历性,一般选择第一人称;如果想增加事件的曲折性、悬念感,可以考虑选择第三人称。如《金岳霖先生》一文中,作者只写自己看到听到的金岳霖,只写人物的所作所为,而不写人物的所思所想,审慎、含蓄,让人回味不尽。《边城(节

选)》则得益于作者开阔的视界。使用第二人称,则能够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有时,为了克服单一叙述角度的局限,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叙述角度。《祝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在鲁镇的见闻,又用第三人称叙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两种视角交错使用,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人物的命运,使表达更丰富,更深刻。

写作时要注意前后人称的一致和视角的转换,以免造成叙述角度的混乱,影响表达效果。我们在使用两种人称叙述事件时应注意:①不得频繁改换;②改换时要交代清楚,不能打断叙述线索。

【范文引路】

拒绝平庸

2011江苏考生

冲锋的号角划破长空,9×10的小小战场刹那间狼烟四起,硝烟弥漫。疾驰的战车冲锋陷阵,摧城拔寨,骁勇善战;威猛的火炮杀机暗藏,‚隔山打牛‛,威风八面;奔驰的骏马跨日追月,卧槽挂角,纵横驰骋。而我,一个平庸的小兵孤零零地蜷缩在战场一隅。从开场到现在,我就没有被挪动过一步,仿佛一开局就注定了我是一枚弃子,仿佛那些孤傲的英雄们连动手杀我都不屑一顾,仿佛眼前的血流成河、积骨如山、杀声震天与我无关,仿佛我的生命注定了平庸。

不,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庸庸碌碌地度过平淡的一生,我不甘心生命之花还未绽放就已经凋谢,千年之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角早已响彻云霄。今天,我要拒绝平庸,我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你,认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小兵也能变英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渐趋热化,曾经纵横沙场的英雄或者含笑沙场,或者含恨而终。终于,当敌方阵线被撕开的那一瞬间,我的机会来了,渴望血染战袍透甲红的畅快淋漓,渴望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渴望拒绝平庸证明自己,我义无返顾地跨过楚河汉界,而后便左冲右突,一个劲地向前。拉车、牵马、拱炮是我的拿手好戏,破象、吃士、逼帅是我的精妙绝活。曾经不堪一击的小兵拒绝平庸,曾经微不足道的小兵不再平庸。当孤傲的战车面对我与我的弟兄只能无奈地自嘲‚自古双拳难敌四手‛,当威风的火炮失去了炮架的支撑在我面前不堪一击,当‚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战马不经意间被我锁住了去路、缚住了马脚,当我撕开士象的坚固防线,当我挥舞着长矛刺穿敌方将帅的胸膛,我在他的眼里读出了失落,读出了恐惧,而更多的却是不解与震惊。他不知道为何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却有拒绝平庸的力量,他不敢相信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色竟能力挽狂澜,扭转了战局。

‚或许你死不瞑目,但这就是一个小兵的力量,一个拒绝平庸的小兵的力量!‛我缓缓地抽出长矛,默默地转身,眼中写满了坚毅与顽强。

这个世上本没有高低贵贱,只要有梦想,只要坚守自己的梦想,终有一天你会感受到笑傲风云的激昂,终有一天你能够拥有拒绝平庸的力量。

「点评」中国象棋里有将士相、车马炮,还有小卒小兵。本文是一个小“兵”的自叙。“兵”只能永远前进,不能后退,而且往往是决战沙场,赢得胜局的最后的英雄。“兵”是平凡的,但绝不平庸。多么精彩的构思和立意啊,请再看看文章的描写,该考生的想象力和语言功底令人赞赏。

时间在流逝2011安徽考生

清晨,室友的鼾声此起彼伏,我轻轻下床,跑步进入空旷的操场。一圈,两圈,三圈,沿着环形跑道,我摆动双臂,调匀呼吸,慢跑,然后迈开双腿,加速,晨风在耳边猎猎作响。九年了,我一直这样晨跑。

九年前的一天,我被爸爸从梦乡中摇醒,揉着惺忪的眼睛,我跟在爸爸身后,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地小跑。爸爸说,早晨过后是上午,白天过后是黑夜,今天过后是明天,时间在奔跑,我们得撵上它。跑过酷暑严寒,跑过小学、初中、高中。现在,我看着自己日益修长的双腿,端详着镜子里自己红润的面庞,明白了爸爸没有说出口的话。时间流逝,人生苦短,我们需要健壮的体魄。健壮的体魄是生命之弓上引弦待发的箭,我们要弯弓成满月,在时间的领地,把生命之箭射出很远很远。

班会上,儒雅的老班口吐莲花:‚如果班上有哪位同学现在与异性同学走得特别近,这很不应该,他的父母啊,会忧心如焚!但是,如果你们中的某一位,三十岁时还没有谈朋友,他的老妈一定会打电话问我,‛老班叉开两指,放在耳边,‚老师啊,你们班还有同学单身吗,帮我家孩子牵牵线吧。‛教室里一阵哄笑。老班又说:‚这就叫‘此一时,彼一时’。有人说,爱情就是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那么,男女中学生牵手,是什么呢?是错误,因为他们在不对的时间里遇到不对的人!‛教室里有是一阵哄笑。

下课铃响了,老班画龙点睛:‚时间在流逝,正确的人生,是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对的事情……‛‚路啊路,飘满了红罂粟。‛我的脑海里飘过北岛的诗句。青春的十字路口布满诱惑,我们难免迷茫,但我们应该分清主次、轻重、缓急,正确选择某一时间里的生活内容,合理规划人生,一步一个脚印。

晚上,灯下,我在写作文《远方》。我记录下去年暑假的世博园之行。我背起背包,一个人从小叔家里出发,认认真真地过马路,走地下通道,搭地铁,乘公交车。一切都是那么顺畅——我轻松自如地到了目的地。很喜欢这种不参考地图自由来去的感觉,漫长的两个小时,我似乎真正融入了这个城市。手机铃声响了,是小叔。‚毛毛,到哪里了?‛我窃笑,还‚毛毛‛,您的宝贝侄女,当年的毛毛,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我知道,小叔很担心来自偏僻县城的侄女会在大都市里迷失方向。可他不知道,这几年的暑假,我跟随大大小小的旅行团,游海南,上北京,走南闯北,早已练就了一身虎胆与一双慧眼。世博园虽大,又怎么让我眼花缭乱呢?

小叔啊,时间在流逝,我在成长!

「点评」该考生匠心独运,撷取生活中晨跑、班会、旅游的三个片段,夹叙夹议,表达自己独特的成长感悟,展现了青年一代热爱生活、独立自强、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本文构思巧妙,三个生活场景依次安排在清晨、白天、晚上,暗示时间在流逝;“九年前”“去年暑假”,巧妙点题,表明时间在流逝;由乳名“毛毛”引发成长的联想,自然巧妙;结尾处的内心独白,卒章显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时间在流逝,我在成长”。

第二篇:《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选用恰当的叙述角度,增强表达效果。

2.明确运用第一人称视角写作的好处。

3.学会在记叙文中写出“真我”的方法。

一、叙述的角度

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做到这些的关键是什么?关键之一在于选择叙述角度。

叙述文学中,一般把“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称为叙述角度。叙述的角度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有限视角)和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叫第一人称叙述。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叙述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写亲身经历的文章多用第一人称。记叙文当中,经常会出现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叉出现的情况。就叙述效果而言,第一人称能使文章自然真切,有极强的感染力,易打动读者;而第三人称虽方便叙述,且几乎不受限制,但易使读者产生距离感。

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对增强表达效果有很大的帮助,需要根据具体素材和要表达的情感作出准确选择。

二、问题呈现

低分作文中的“我”:冷冰冰、假大空

1.……我曾经在书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我看过这样一部电影(几百字的复述)……

2.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听某人讲过某个故事(几百字的转述)……

3.……我在幼儿园时、我在小学时、我在初中时、现在高中,我……(凑够字数为止)

4.我来到古代、未来,看见XXX。(穿越类、科幻类)

纯粹无“我”:所谓的小说、故事新编等等。

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记叙文中如何写我1.以“我”观照人事,写出情感波澜——勾勒出“我”的情感线索。

(1)以“我”为辅

“我”是事件发展的见证者、知情者,“我”的情感是相对理性的、客观的,贴切于大众的角度。

如:《孔乙己》,小说中“我”作为咸亨酒店的小伙计见证了孔乙己悲剧的一生(旁观者),我站在一个观众的角度记录下了有关孔乙己的见闻(知情者),“我”在小说中的情感与作者本人的情感并不是一回事,而仅仅是“小伙计”的情感。

(2)以“我”为主

“我”是事件发展的主要参与者甚至是推动者,“我”的情感是感性的、流动的,贴切于人物身份与生活真实。

如:《社戏》,文章中的“我”是看社戏的主要发起者(参与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推动者),“我”的情感是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契合与作者的情感,贴切了“我”一个十三四岁孩子的身份和心理真实。

(3)有主有辅

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担任不同角色,起到不同作用。

如:《祝福》,小说用第一人称描写“我”在鲁镇的见闻(亲历者),和祥林嫂临死前还有短暂但很重要的接触,和祥林嫂的死有着一定的关系(推动者),又用第三人称叙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旁观者),两种视角交错使用,见证了人物的命运,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表达更真实、更深刻,内容更丰富。

2.常怀悲悯之心,传达人性光辉——绘出“真我”的风采

四、练一练

1.请结合点评在横线处添加恰当的句子,使文段感情线索变得清晰起来。

对你说一声“我爱你”,真的好难!

我①不喜欢爷爷。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高高瘦瘦的,一年四季经常穿着一条米黄色的长袖衫,一条灰裤子和一双蓝布鞋,他不苟言笑,对我好像也是若即若离。所以我有点怕他,和他也不亲近。

有一年夏天,表弟弟我家玩,中午吃完饭后,我便和他一起看电视。因为天气实在太热了,我就到厨房拿了两块切好的西瓜过来,我们三下五除二地就把它解决了,顿时好一阵凉爽啊!由于天气闷热,我又偷偷到厨房里拿了两块西瓜,吃完后,我们还不约而同地打了个饱嗝。后来,我接二连三地去拿西瓜,终于被爷爷发现了,他对我大吼,语气冷淡而严肃:“谁让你吃那么多西瓜的?”

我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就跑到房间躺在床上哭,只是那时的我并未注意到,房门口站着一个人,他的眼神中满是怜爱。

从那以后,我便有点②讨厌爷爷了。虽然后来妈妈说爷爷其实是怕我们吃坏肚子啊!我却不信。

后来有一天,老师让我们对自己最爱的人说一声“我爱你!”回到家后,我就偷偷地对着镜子开始练习起来。就在我练得兴高采烈的时候,我发现镜子中多了一个人,他一脸喜悦地站在房门口。为了驱散我心中的那点仇恨,我故意装作没看见他,并在“我爱你”前加了许多人的称谓,唯独没有他。我边说边偷偷地瞄了几眼,发现他一脸的伤心和失望,在他转身离开时,我似乎看见了他眼角的泪。那天我③既高兴又难过,却始终没有对他说这三个字。

直到爷爷去世的时候,我心中的情感才迸发出来,我突然意识到,我和爷爷之间的坎其实是我心中的坎。我想如果那时我说了“爷爷,我爱你”,也许我和爷爷之间的距离就不会这么长了,我的心中充满了④懊悔和歉疚。

说一声“我爱你”真的很难,但在亲人离去时才说,那就难上加难了,因为他再也听不见了……

第三篇:高考作文系列教案: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高考作文系列教案: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训练目的]记叙文写作能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增强表达效果。[复习指导] 《20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写作部分“发展等级”之(4)“有创新”要求“构思新巧”。构思时即应当考虑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做到这些的关键是什么?关键之一在于选择叙述角度。叙述文学中,一般把“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称为叙述角度。叙述的角度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叫第一人称叙述。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叙述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这种叙述方式,真实而有感染力,写亲身经历的文章多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叙述,有对话效果,便于倾诉强烈的感情;第三人称的叙述,灵活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全面地表现生活。

了解叙述的角度,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帮助呢?

记叙文是通过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叙述的角度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同。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对增强表达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想突出事情的亲历性,一般选择第一人称;如果想增加事件的曲折性、悬念感,可以考虑选择第三人称。如《金岳霖先生》一文中,作者只写自己看到听到的金岳霖,只写人物的所作所为,而不写人物的所思所想,审慎、含蓄,让人回味不尽。《边城(节选)》则得益于作者开阔的视界。使用第二人称,则能够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有时,为了克服单一叙述角度的局限,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叙述角度。《祝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在鲁镇的见闻,又用第三人称叙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两种视角交错使用,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人物的命运,使表达更丰富,更深刻。

写作时要注意前后人称的一致和视角的转换,以免造成叙述角度的混乱,影响表达效果。我们在使用两种人称叙述事件时应注意:①不得频繁改换;②改换时要交代清楚,不能打断叙述线索。

[典题探究](2008•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试题解读]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你尽可在“好奇心”的话题内,在“好奇心于人生的重要性”的范围内选好文体,发挥自己的特长,挥洒自己的才情。你可以旁征博引,大发议论,阐说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触“题”(好奇心)生情,大发一番慨叹;更可以联系自身感受,叙写一段经历;还可以发挥想象编写故事,绕开拙于议论、缺少经历、不会抒情的缺陷之垒。写记叙文一定要选好叙述的角度,以独特的视角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再现给读者。

[范文引路]

好奇心 江苏一考生

为什么?

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奶奶八十了,但眼不花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针线。大她三岁的爷爷便不行了,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椅上晒太阳。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我很好奇。

是奶奶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爷爷唠嗑呢?

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见爷爷好好的,满意离去的背影。阳光总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铺在奶奶身上,每每这样的画面闪烁着温暖的光辉。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好呢?我好奇地继续想。

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奶皱纹满布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微微笑。

奶奶依旧。

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

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这么喊来喊去做什么呢?也不嫌烦。” 奶奶看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例文评析] 此文是叙写日常生活的规范的记叙文,成功的秘诀在于从“我”独特的视角探求老人的内心世界。奶奶的言行,的确让孙女好奇。于是,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濡湿了人们的心,美得如“花蕊中的一滴露”!

[作文训练] 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何为感动?简而言之就是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并引起同情或向慕。1.拿到题目,首先应考虑选材,如:此事必须是自己亲历的,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真情实感的要求,因此宜用第一人称来写;事件应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不要落入“生病补课”一类的俗套。比方写父母亲朋的某种行为精神对自己心灵的震撼(下岗后自强不息);亲友师长对你的关爱而引起情感上的互动(无意中翻开母亲的日记本,里面全是你幼年的生活记录,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幼儿园,这众多的第一次不仅是孩子成长的记录,更是父母心血的铸成);社会上一些体现人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事件给予你思想上的启迪(奥运健儿拼搏精神、军民合力抗震救灾)„„ 2.其次,应考虑表达技巧和重心,为什么,怎么使你感动是重点,若写人要写好人物的言行、心理、特别是某些细节;若记事应做到具体、生动、详实、充分。

3.感情应该融在行文过程中,不应该在文尾人为的拔高,换句话说,感动是读者的共鸣,不是作者空喊出来的。

[佳作赏析]

感动

柔和而寂静的夏末秋初的午后,我骑着车穿梭在扬城古老的街道上,毫无目的地,走走停停。

阳光很好,温暖地,芬芳地,透过绿色晶莹的绿叶直直地倾泻下来。

我推开一家精品店木制的大门,有叮叮当当清脆的铃声。那木架上放着一排排精致的蜡烛,望着它们,那点点滴滴感动的心情便如这午后的阳光洒满我的周身。

那是一个停电的夏日夜晚,我拿着点亮的蜡烛在家里走来走去,闷热的天气使我烦躁,妈妈看着我,轻轻地说:“你拿着蜡烛走来走去的样子,像极了天使。”就那么一瞬,有时空转换的感觉,我仿佛真的就成了天堂里快乐的天使,心里是微微感动着的。

带着淡淡的感动,我继续着我的旅程。猛抬头,我望见了那清澈明亮的天空,深邃的。我仿佛看见了好友夸张的笑容。想起了那个迷人的午后,给予我的浓浓的感动。那天我站在学校五层楼高的地方,仰望天空。我的头发在空中飘飞,我的眼睛开始晕眩,我看到天空的云朵以优美的姿势大片大片地蔓延过城市。我不快乐,因为刚刚结束的那一场考试。我在想,是不是所有寂寞的人都爱看忧伤的天空。

这时你跑过来紧紧地抱住我,你打招呼的方式曾使我受不了,可现在我希望你抱紧一点,再紧一点,让我感受你传来的力量。你与我一起仰望同一片天空,你对我说:“喔!亲爱的,你知道天空有那么浓烈的感情吗?我可是强烈地热爱着最后一缕光线照射在云朵里那依依不舍的激情呢?所以再多的不快乐也得遗忘掉,因为我们有那么大那么大的天空。”望着这广博的天空,我的心变得清澈起来。

哦!亲爱的好友,你可曾知道,你给予了我那么多那么多的感动,多得连天空也装不下了。我需要亲爱的你与我热烈拥抱,告诉我我的天空那么大。

继续向前骑着,我遇见了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温柔地对我微笑;看见了卖红薯的老人热情向我招手;碰着了小贩手中大捧的气球;就连行色匆匆的人们也仿佛是我多年的挚友„„这一路上有太多太多的感动让我眩晕。我在想:如果没有了他们,这些陌生的人们,我会丧失掉多少的温暖与感动呢? 阳光开始变得稀薄了,我的旅程也要结束了,我希望我可以是一个一生行走的人,那样我就会遇到更多温暖的感动。

[简评] 作者用优美的文笔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将回忆与现实中一幅幅温暖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母亲眼中拿着蜡烛的小天使,朋友的拥抱与安慰,陌生人的微笑与热情„„这一切既平常又特别,富有情致,让人感到美好而快乐。

我们在生活中应学会用心去感受,并试着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将是我们每一个在生活旅程中行走的人的珍贵记忆。

第四篇:《话题:叙述角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年级《话题:叙述角度》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明确小说写作的技巧,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更好地阅读小说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1、要求掌握小说技巧:叙述角度(叙述人称)

2、《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内容是叙述,小说叙述角度是叙述技巧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课时为《话题叙述》第一课时,另以叙述腔调为中心一课时。

3、以往教学中,此类问题有所接触,但并未形成理论上知识,也未进行专题式的讲述,故有必要进行专节学习。

三、学情分析

1、在学习了课文《桥边的老人》以及完成了 “改写人称”的练习后,学生对叙述人称已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人称和叙述角度的关系,对叙述角度的概念也未形成,故练习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3、先对小说叙述角度的技巧有个全面的了解,再通过练习加强理解并巩固。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一般性知识,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3、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题旨呈现的关系

五、重点

1、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2、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难点:

1、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在小说中的交替出现。

六、课前准备

1、学生学习准备。学生完成了《桥边的老人》的“人称改写”练习,并已预习《话题叙述》的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学生作业“人称改写”练习已批改,并已总结问题所在。精心查找阅读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并有相当详细的备课资料,以及可实际操作的多媒体课件。

3、教学用具的准备。操作性强的教学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析《桥边的老人》的课后练习,引出叙述角度的话题

1、“思考与实践”题一:《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的照看的小动物,表现出人性的光辉。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

2、学生练习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少学生简单地把老人改成了第一人称“我”,把原来的“我(士兵)”改成第三人称士兵,然后在原文相应的人物名称处全部替换,其余内容基本没动,就算完成了文章修改。人称是改变了,但叙述角度却没有跟着相应的改变。以老人为第一人称叙述,却没有以老人的口吻来讲述这件事。

以第三人称为角度修改的文章,也没有把老人作为叙述的中心,没有展开人物的心理描写,没有对老人的心理进行直接的描述,没有全知角度应该有的“全知”。

为了更容易理解小说叙述角度的问题,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练习。

二、以不同叙述角度表述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整体认知叙述角度。

大家也许还记得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故事内容大体是这样的:

一天,一只乌鸦偷来一块肉,它停在树上,正要饱餐一顿,这时,树下走来一只狐狸。这只狐狸也正好肚子里饿得难受。当它看见树上乌鸦嘴上的那块肉时,已经垂涎三尺了。它想,怎样才能将肉骗过来呢?它想了想,灵机一动,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乌鸦一听,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闭口不理。狐狸看见此计不成,拔脚就走,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乌鸦一听急了,赶紧张开嘴唱歌,这样一来,肉就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改编成另外两种版本。

学生练习后,出示示例。版本一《我受骗了》:

一天,我偷来一块肉,停在一棵树上正要美餐一顿,这时,树下走过来一只狐狸。我马上警惕起来。因为我知道狐狸向来很狡猾,他老是骗人。看样子他今天又没安好心。我不理他,开始吃肉了。狐狸看见我在吃肉,馋得直流口水,急得在树底下直打转。看我把你馋死!我故意把吃肉的声音弄得很响。忽然,狐狸在树下说话了:“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我一听就知道狐狸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是要引诱我张嘴,骗走我嘴边的肉。于是我沉默不语,仍然吃得津津有味。过了一会儿,狐狸看见我没理他,拔腿就走,边走边叹气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我一听这话急了,我想,我平生最怕的就是被人看扁,我今天可不能让一只狐狸给小看了。于是,我不顾一切地张开嘴巴,这样一来,肉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我气得哇哇大叫,真后悔自己太爱慕虚荣,一顿到嘴的美味就这样没了。

版本二《今天的运气真不错》:

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一顿饱饭了,这年头,弄点吃的可真不容易。我饥肠辘辘地在一棵树下走来走去,饿得头发晕。这时,我听到头顶上有响声,我抬头一看,原来飞来了一只乌鸦,嘴里还衔着一大块肉呢!她停在树上。一大块肉,足足有三两重。好,美味来了!我心里一喜。可是我心里又一急,怎么样才能把肉从树上骗下来呢?我脑子飞快地转动,好,想起来了,不是听说乌鸦爱慕虚荣吗?我就从这里下手。我清了清嗓子,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说完这话,半天没有听到树上的回答,我想,这只乌鸦,可能识破了我的计谋。听得树上吃肉的声音,我心急如火,心想还不快想办法,肉就被她吃光了。我又生一计,假装要走的样子,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就不会唱歌。”我偷眼瞧瞧乌鸦,看见她终于急了,只听“哇”的一声,那块肉掉了下来。我赶紧跑过去,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同样的一个故事,用了三种讲法。这三种讲法有什么不同呢?三个故事用了三种人称进行叙述,第一个故事都是第三人称,第二个故事乌鸦变成了“我”,以乌鸦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第三个故事中狐狸变成了“我”,以狐狸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内容一样,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

这涉及小说叙述视角问题。

小说,主要是叙述,讲故事,既然要讲,就有一个选择和确定讲述角度问题。所以,所谓叙述角度,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

三、引例详解叙述角度

1、第一人称叙述角度。

这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我”的内心世界,则可能充分展现,如“乌鸦”“狐狸”变“我”之后,就可能直接描写内心世界活动,展现所思所想。这就更具有真实感。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举例。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就是用的第一人称叙述,通篇都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而读者有时简直觉得变成了鲁滨孙本人,在荒岛上生活;或者似乎是鲁滨孙在荒岛上孤身生活的惟一目击者。尤其是鲁滨孙作为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十分详细地描写他的心理活动。这就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不过,第一人称叙述有它的不可克服的缺点,即主观渲泄的过分和客观视域的局限。主观渲泄的过分是指可能流于脱离小说情节的议论、抒情,客观视域的局限是不能涉及除“我”之外的所见所闻,这就限制了小说这种文体表现生活的自由度。

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我”作为小说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鲁迅的《孔乙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小说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请同学们例举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

2、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这是一种全知视角。它的最大优点是比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叙事方面都更方便,无所不知,全知全能;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

举例。《红楼梦》的叙述者是石头,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作者选择全知的叙事视角是与它所叙述的对象相适应的。《红楼梦》描写的是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的历史,这个家族 的内外有非常复杂的社会联系,从皇公贵族到男仆丫环,上下不下数百人,可以说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就它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时间的夸度来说,都不可能是现实中某一个实在的人所能感知了解和经历的。因此,就全书来说,难以采用限知视角。描写大场面,描写众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运用全知视角常常能显得得心应手,艺术上有许多方便之处。全知的视角运用,不仅可以充分地描述人物的外在活动,而且由于叙述人能自由地出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内心最隐蔽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都能被揭示出来。《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互猜疑,相互试探的篇幅比较多,但它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的想法。如果彼此都知道对方真实的想法,也就没有了真真假假琐琐碎碎的赌气和口角了。既然林黛玉和贾宝玉彼此都不知道,叙述者何以知之,作者就必须设定虚拟叙述者石头是一个全知的叙述人,也就是说只有运用全知的视角,才能深入到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心理,从叙述艺术的角度看,作者对人物的无知和叙述人的全知之间的巧妙处理,常常是《红楼梦》心理描写的魅力所在。

另外大量中国古典小说,尤其如宋元时的话本小说,由说书人讲述故事,这个说书人就是一个全知者。

学生举例。

3、第二人称叙述视角。

运用第二人称写作,一般不能称为真正的第二人称小说。严格地说来,第二人称叙述,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它和第三人称的情况差不多,叙述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略有不同:

它与人物有着密切对话的关系。

4、引申阐释叙述角度的实际运用及其意义

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聪明的小说家并不全采用全知视角,而是在全知视角中插入小说中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这样,我们看到,小说的叙述视角,并不等同于人称,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

例如,《水浒传》第8回末尾第9回开“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有一段描写: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的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起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这段描写中,作者的叙述视角并没有改变,还是第三人称,但小说中的人物叙述视角却发生变化,鲁志深大闹野猪林,完全是两个公人眼中看出:先写自己水火棍被物隔去,再写一条禅杖飞到。再写出现个胖大和尚,最后写公人眼中胖和尚的装束,这样写法,避免了小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小说中人物叙述视角的变化,往往被忽视,故要稍加留心,细细品味。学生例举此类事例。

四、作业

试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叙事角度

五、板书设计

第一人称叙述(有限视角)《孔乙己》中的我 《桥边的老人》

第三人称叙述(全知视角、全知视角中的有限视角)《红楼梦》 《水浒传》

第二人称叙述(同第三人称叙述,而非真正的叙述视角)

第五篇:难点2近义词选用

难点2 近义词选用

近义词辨析是近年命题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近义词涉及的范围很广、数量较大,首先需要辨别词语的确切含义,把握其使用对象与范围、情感色彩、固定搭配、语法功能等。

辨析词语的语境义更是考查的难点所在。●难点磁场

[试题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粒钮扣在草丛中被侦察人员 发现,为侦破这个案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②这种航天器进入太空轨道后,便自动开始工作,可以 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③看来,这个经历了八百年风雨 的古塔,究竟还能保存多久,实在难以预料。④祖冲之经过认真的实际,敢于怀疑前人的学说,敢于推翻前人的错误结论。A.偶然 搜集 腐蚀 考查 B.偶然 搜集 侵蚀 考核 C.偶尔 收集 侵蚀 考查 D.偶尔 收集 腐蚀 考核 [试题2](★★★★)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位发言人 指出,美方对这次撞击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做出交代,并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 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 演练 引导 B.郑重 演示 引导 C.庄重 演示 导致 D.郑重 演练 导致 ●案例探究

[案例1](★★★★)(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 之一。考古发现,旧石器晚期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 表明 共存 B.发祥地 证明 并存 C.发源地 证明 并存 D.发祥地 表明 共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在语境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知识依托:基本词语知识等。

解析:发源地,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表明,表示清楚;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并存,同时存在;共存,共同存在。

答案:B

错解分析:错选C,没有准确理解“发祥地”的含义。

方法技巧:对此类试题而言,首先要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辨别词语的语境义。比较分析法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案例2](★★★★★)(2002年春季高考试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形式上也必须遵守一些死板的。1905年,清朝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失去了它的实际效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作为封建旧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 话题。

A.限定 抨击 生僻 B.限制 批评 生僻 C.限制 批评 冷僻 D.限定 抨击 冷僻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在语境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知识依托:基本词语知识,有关文化常识等。

解析:限定,在数量、范围等方面加以规定;限制,规定的范围,或规定范围而不许超出。抨击,用评论来攻击某人或某种言论、行动;批评,指出优点和缺点,或专指对缺点或错误提出意见。生僻,不常见的,或不熟悉的(词语、文字、书籍等);冷僻,不常见的(字、名称、典故、书籍等)。

答案:D 错解分析:错选A,未能准确把握“生僻”与“冷僻”词义的轻重。

方法技巧:此题可能最易确定的是选“抨击”,这样即可排除选用“批评”的B、C两项。再通过比较分析,即可确定答案。

●锦囊妙计

1.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

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如: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至(截止)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至”与“止”是应用于不同的语境中的,“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与“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不符;“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具体时候,与建设尚未最后完工的语境相符。

2.辨析词义的轻重

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例如“损坏”“毁坏”“破坏”都表示因某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但“损坏”的语意要轻、程度要小,而“毁坏”“破坏”则层层升级,程度加重。“他损坏了公物”“他毁坏了公物”“他破坏了公物”在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再如,“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这句中“造诣”一词使用不当。

3.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

如“爱戴”用于对上(周总理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爱护”用于对下(老师爱护学生)。又如“边疆”和“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指范围较小。

4.辨析词语的不同搭配

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如“交换”用于具体的、范围小的事物(交换礼物或意见),“交流”用于抽象的、范围较大的事物(交流思想或经验)。再如“充足”“充分”“充沛”都有“足够”的意思,但一般来讲,“充足”多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的比较具体的东西搭配(阳光充足,水源充足),“充分”多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条件充分、理由充分),“充沛”多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精神充沛、体力充沛)。

5.辨析词语的语法功能

有的词虽属近义词,但词性不同,其语法功能自然不同。例如“突然”和“猛然”都有变化快、出人意料的意思,但前者是形容词,除作状语外,还可作定语和谓语(突然事变,情况很突然);后者是副词,只能作状语(她猛然转过头来)。

6.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在使用时,应辨析其感情色彩。如“爱护”,指爱惜并保护,褒义词;“庇护”指袒护,贬义词;“保护”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中性词。再如,说某人办事“果断”,是褒奖;用“武断”一词,则含有贬斥、否定或憎恨之意;而“决断”一词基本上属中性词。

7.辨析词语的语体风格

如: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说明文体与文学作品用语的区别,新闻语体与一般书面用语的区别等。

8.辨析词语的语境义

词语的语境义比较灵活,它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产生的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它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接受对象、人物关系、情感氛围等多种因素来考虑,而不能简单看其字面用语。

①把握具体的环境气氛。如两个人为一件小事吵了半天,旁边一个人叹息说:“太有意思了,太有意思了。”那么,结合当时的氛围,自然能听出这话中的特定含义,即:太无聊了,太乏味了。

②注意特定情景或处境。如:“繁漪(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雷雨》)这儿的“苦”并非仅指“药”苦,而是指“日子过得痛苦,精神痛苦”。如果不了解繁漪在周家的处境,就很难理解到这层意思。

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写到那些不争气的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摘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多形容女子相貌、姿态美丽。鲁迅先生是用辛辣笔法讽刺了那伙男不男、女不女的纨绔子弟。

●歼灭难点训练

1.(★★★★)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2500年前的孔子,曾对着 的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站在千禧之年的门槛,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先哲的睿智。

②营房各处 的灯火,欢腾热闹的情景,使他又激动起来,回想起白天参加国庆大典的场面。

③鲁迅的作品,即使是纯属个人生活的回忆,也总能使我们有乐观、清醒的感觉,得到深刻的。

A.流逝 闪烁 启发 B.流逝 闪耀 启示 C.流泻 闪烁 启示 D.流泻 闪耀 启发 2.(★★★★★)各句中画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作者多年 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汩汩地从笔端 出来,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充满了纯朴的人情美。

A.积淀 流淌 契合 B.积聚 流淌 吻合 C.积淀 流露 吻合 D.积聚 流露 契合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叶老同尊重许多老者一样尊重我,凡是他认为可取的地方都一一采纳,并且还露出 了 的神情。

②在乌兰木伦河等河谷,在岸边的一条条煤层呈现在我们眼前。

③北京的圆明园,自康熙四十八年起先后 了一百五十多年,荟萃了中外盛景,被誉为“万园之园”。

④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神话是极为丰富的,可惜由于各种原因,者多,传世者少,没有大本的专著,只是在先秦和汉魏人的著述中,还保存下来一部分。

A.赞许 裸露 营造 湮灭 B.称赞 外露 修建 消灭 C.佩服 暴露 营建 消灭 D.赞叹 显露 兴建 消灭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 和消费时尚。

②经过世代的筛选,至今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③每当吟诵起宋代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谈风”的诗句,心中的就泛起一种 的感觉。

A.理念 流传 冷清 B.理想 流传 清冷 C.理想 留传 冷清 D.理念 留传 清冷 5.(★★★★★)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对于这种行为,我们每个领导都应该大胆,不能袖手旁观。②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不幸于1928年。

③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一种理论和战略,是国际社会对工业文明和现代化道路深 刻 的产物。

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培养出一大批对祖国做出 贡献的科技工作者。A.干预 遇难 反省 特殊 B.干涉 罹难 反省 特出 C.干涉 遇难 反思 特殊 D.干预 罹难 反思 特出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次“三讲”活动,群众反映李翔为官不,反而被提拔,意见很大。②体检医生说张齐贤 不齐,但不算什么大毛病。③王猛 退出决赛,却暗地里拼命练习,以图战胜对方。A.廉政 心率 扬言 B.廉正 心律 佯言 C.廉正 心率 佯言 D.廉政 心律 扬言

7.(★★★★)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亚洲危机的爆发深刻暴露了亚洲各国在协调经济政策、共同 危机方面的苍白无力。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正是由于亚洲各国存在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性、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缺少一种强有力的 力量,才使亚洲各国在金融危机中吃尽苦头,元气大伤。因此,地区合作、和大量的双边援助是十分必要的。

A.防御 整合 沟通 B.防御 整治 勾通 C.抵御 整治 沟通 D.抵御 整合 勾通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那些把德国队在本届欧锦赛中的失利完全归咎于里贝克的观点是有失 的。②他的演唱技巧,经过长期的,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③由于天线出了故障,电视机荧光屏上的 不太清楚了。A.公允

磨练

图形 B.公正 锤炼 图形 C.公正

磨练 图像 D.公允 锤炼 图像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B[偶尔:有不经常的意思,用在①句中不当。航天器是高科技产物,“搜集”信息更能体现其价值。腐蚀:一般指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遭到消损、破坏,也比喻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等因素下逐渐变质、堕落;对于“古塔”而言,它主要受到风雨的“侵蚀”。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检查和衡量(行为、能力等),不合④句的意境。]

2.D[庄重:多指态度(言语、举止)不随意、不轻浮;郑重:指严肃认真。从语句的环境来讲,“庄重”不合语意,且修饰“指出”不当。演示:利用图表、实物或实验,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演练:指训练演习,与句意及情景相符。引导:指带领,多含积极的因素;导致,指引起某一结果,且多指引起不好的结果或错误,含消极因素,与第③句句意相一致。]

歼灭难点训练

1.B[流逝:时间悄悄逝去;流泻:指光线,液体迅速流出,射出。闪烁: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闪耀,有耀眼之意。启发,有开导其心引起联想之意;启示,有使之有所领悟之意,当用后者。]

2.A[积淀:积累和沉淀;积聚:积累。流露:意思或感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流淌:液体流动。契合:符合;吻合:完全符合。]

3.A[①句结合人物身份关系,叶老不可能“佩服”我,“赞叹”也过分了,“称赞”也不合人物身份。②句中对于露天煤矿,“裸露”最恰当。③句中“营造”突出了在此园上花费的人力物力,以及跨时间之长。④句“消灭”明显不当。从做题技巧来说,此题可重点分析①或④句,然后用排除法即可。]

4.D[“理念”通常指思想,也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概括的形象;“理想”可指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流传”的意思是“传下来或传播开”,其对象多是故事、消息等,且途径以口头的语言、书面的文字等为主;“留传”的意思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所“留传”的对象多是具体的物品。根据语境,句②中应填“留传”。“冷清”的意思是“冷静而凄凉”,强调很不热烈、很不热闹,萧索而凄凉。“清冷”的意思是“凉爽而略带寒意”。根据语境,句③中应填“清冷”。]

5.D[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该管硬管)。罹难:被害。反省:有“悔悟”义。特出:特别出众,格外突出。]

6.B[“廉政”:名词,不能与“不”直接构成偏正关系,且意义不符;“廉正”:廉洁正直,形容品质,形容词。“心率”:心脏搏动的频率,不能说“不齐”;“心律”:心脏搏动的节律,符合语境。“佯言”:假装说,说假话,符合语境。] 7.A[“抵御”着重于抵抗,“防御”着重于防备。此句重点强调的是防备、阻止危机的发生,所以应用“防御”。整合,着重于几种关系的调整、组合;整治,着重于整理、修理。沟通:使两方能通连,如思想、文化、大桥等。勾通:暗中串通、勾结,有贬义。“地区合作”“双边援助”应用“沟通”。]

8.D[公允:公平恰当;公正:公平正直,无偏私。磨练: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锤炼:比喻经过刻苦钻研使艺术精湛、纯熟。图形:侧重于表示纸上或平面上画出来的物体的形象;图像:侧重于表示经过设置印刷出来的形象。]

下载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2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2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单元话题:叙述的角度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单元话题--叙述角度 一、设计思想 明确小说写作的技巧,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更好地阅读小说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1、要求掌握小说技巧:叙述角度(叙述人称)2、《外国小说......

    圆钢的简单叙述 2(五篇材料)

    学校:内蒙古科技大学 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姓名:董天文 指导老师:包喜荣,王晓东 圆钢的发展简单叙述 1.概述 圆钢属建造用和机械用碳素结构钢,是指截面为圆形的实心长条钢材,为......

    浅析《活着》的叙述动作 2

    浅析《活着》的叙述动作 摘 要:余华是当代著名的先锋派作家,他于1992年发表了第二部长篇小说《活着》,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浅析《活着》的叙述动作。在这部小说中,余华采用了......

    模块2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乌鸦喝水》 (小学一年级语文) 福建省××县××小学:××× 一、概述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9课 二、教学目标分析  知识与技能 1、感受乌鸦......

    高中语文难点2近义词选用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难点2近义词选用近义词辨析是近年命题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近义词涉及的范围很广、数量较大,首先需要辨别词语的确切含义,把握其......

    用事实说话——议论文材料的选用2

    ——议论文材料的选用 训练点简析:有人说,议论文写作考的就是两样东西:材料和思维。但如果从应试的角度讲,材料的选用训练显然是更为有效的训练。既然是材料,靠的当然是平时的积......

    《叙述的角度、人称和口吻》复习导学案(高二选修)

    ★【知识储备】: 1、关于小说 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剧本 概念: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第一课时 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

    《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读平面示意图,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过程。 2.能读懂简单的平面示意图,会测量角并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