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西方利益集团对政府管理施加影响的不同
中西方利益集团对政府管理施加影响的不同
利益集团通常是指具有相似观点或利益要求的人们组成的社会团体,他们通过参与政治过程来实现影响公共政策或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在多元民主的社会中,政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利益集团与政府之间以及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政府的决策往往是与一些重要的利益集团协商或博弈的结果。由于政治体制和国情的不同,我国利益集团与西方利益集团存在着相当程度上的不同。
一、西方利益集团参与政治过程及政策制定的主要方式 :
1、渗入选举过程,对选举结果施加影响。
在西方民主国家,政治力量要想合法执掌国家的政权,首先要在选举中获胜。利益集团在选举过程中对竞选活动的影响力不亚于政党。各利益集团一般都拥有雄厚的资金,而竞选活动又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于是西方利益集团往往采取为政治力量提供资金的手段对竞选活动施加影响。
2、疏通政府部门,对政府的行政活动施加影响。
政府部门制定的各种规章、条例、政策以及行政措施都直接涉及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得失。西方的利益集团往往通过各种途径试图与那些和本集团利益相关的高级官员保持长期密切联系,以期在相关政策的制定或实施过程中施加影响或进行干预。利益集团同行政机构之间紧密的联系,使得政府的某些政策和行政措施最终是与相关利益集团共同协商的结果。
3.广泛介入立法过程,对立法结果施加影响。
作为西方国家的立法机关,议会不仅有权制定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而且会对政府决策有很大影响。因此,西方国家的利益集团一般都是围绕议会开展活动,利益集团平时还通过直接从事“院外活动”,如社会交际、政治捐款、赠礼等手段影响立法。
4.采用公开运动、和平示威、停止合作等方式对政府施加影响。
利益集团利用公共舆论,鼓动民众支持自己的主张,从而以“民意”影响政府决策。大规模的和平示威往往能最政府形成压力,促使政府作出妥协和让步,因此利益集团往往利用和平示威的方式向政府请愿;利益集团还会采取类似罢工的手段,停止或暗示停止与政府进行的某些项目合作,从而使政府在某一方面的职能陷入困境甚至瘫痪状态,由此对某一领域的公共政策产生影响。
二、中国利益集团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途径及影响方式
1.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参与政策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通过人大代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这是大多数利益集团参与政策制定的主要方式。利益集团体影响人大代表的方式主要有:一是同人大代表保持一定的联系,这有利于人大代表及时了解和反映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二是向人大代表就某些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通过人大代表使这些意见和建议进入决策过程;三是通过行使人大代表监督权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影响政策制定。
2.通过政府行政部门参与政策制定。
中国政府作为行使公共行政权力的合法机构,承担着社会公共管理的职能。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政府既负责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其中包括利益分配政策、投资结构政策以及产业结构政策等,还直接掌握着重大资源的分配权。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利益集团的利益,并关系到其生存和发展,因此,利益 1
集团必然要通过政府部门来影响政策制定。而直接、经常和便捷是利益集团通过政府行政部门影响政策制定方式的主要特点。利益集团还会参与为行政首长提供的咨询服务,以期能够影响政策方案的出台。
3.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影响政府决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众传播媒介所形成的社会舆论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政府决策,加之其他利益表达渠道的有限性,大众传播媒介承载了更多的向政府决策者传达利益诉求的重要功能。利益集团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公众传送特定的信息,以引起决策者对某些问题的重视。利益集团往往与其他相关的利益集团结成联盟,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民众支持,形成对决策者强大的压力,促使符合利益集团意愿的问题被提到决策日程。
三、从参与政策制定方式来看,中西方利益集团都很注重影响政策制定者,都很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但是也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一是,西方利益集团可以通过竞选来影响政策制定者,而中国利益集团通过这种方式影响政策过程的机会不多。即使中国利益集团能够推举自己的候选人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在中国当前的政治现实中,这种民意代表能发挥的影响力尚值得探讨。
二是,西方金钱政治的影响力非常大,利益集团的政治捐款行为是公开的,而且是有法律约束的。然而在中国,金钱政治是法律不允许的,随着一些政治腐败案件的暴光,可以看到政策制定过程中也涉及到了金钱的因素。
三是,西方利益团体会利用游行示威的手段向政策制定者施加压力。在中国的传统政治观念中,人们普遍认为游行示威是对政府当局的否定,而不是利益诉求表达的渠道,因此,游行示威并不是中国利益集团影响政策制定的方式。四是,西方利益集团会采取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手段来影响政策制定。我国的政策决策权主要集中在党和政府手中,立法机构并不是从事决策的机构,因此通过立法机构来表达利益诉求的功能会受到限制。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方面的差异是造成中西方利益集团参与政策制定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西方利益集团成立的时间长,数量和种类很多,在参与政府决策上已经比较成熟。它作为公民结社权利的重要体现,基本上是不受政府主导的,自主性很高。在遇到与政府意见相左的情况下,西方利益集团通常更强调自身利益。而我国的利益集团形成的时间比较短,种类和数量也比较少,且很多都是政府扶持的,对政府的依赖性也较强。因而我国的利益集团通常是在各级政府的指导下进行政治参与,在追求“团体利益”的同时,大多能够兼顾社会的“公共利益”,当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会主动放弃团体的利益,这也是我国利益集团与西方利益集团的本质区别。另外,西方利益集团在西方政治运行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而我国的利益集团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这与我国利益集团产生的背景以及所处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背景有着密切联系。
第二篇:中西方管理比较
中西方管理比较——企业管理
管理就是管理主体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在特定的环境下采用一定手段和方法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活动过程。管理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趋一体化,跨文化管理亦日益成为中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探究导致东西方企业管理差异的文化原因,有利于人们深入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特征,从而更好地迎接世界性的跨文化管理的挑战。
大致说来,东西方企业管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东方宣扬集体主义,西方崇尚个性张扬;东方讲究人际关系,西方推崇科学思想;东方重伦理,西方尚法制;东方管理意在引导,西方管理旨在防范;东方企业鼓励以厂为家,西方企业则主张工厂只是工作的场所;等等。东西方企业管理中的种种差异,导致其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但是,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各自的历史传统,应当说是其管理差异形成的主要文化根源。
以美国企业文化管理和我国企业文化管理为例,分析中西方管理比较。
美国的企业文化在本世纪70年代出现,80年代中期走向成熟。企业文化理论的最初实践者是日本企业家,但美国人总结并建立了完善了企业文化理论。100多年来,美国一直是西方世界企业管理的领路人,泰勒的科学管理、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发展,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70年代的挫折,日本运用的先进的管理模式使日本在许多经济领域超过了美国。随着美国学者的研究日本成功的奥秘及对本国的管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过去的管理行为,成为一场影响深远的管理革命。
5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严密化、定量化和硬科学化,在管理技术上倾向于企业的战略计划、组织结构、制度等管理硬件,在管理中注重社会的契约化、法律化和理性化等。这样,在企业的管理软件方面,如技能、作风、人员、士气、文化背景等没有充分的重视和发展,在实际企业管理中,认为是计划和技术至上,企业人员在生产经营中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
80年代,当日本的许多经济领域如汽车、相机、光学仪器、家电、信息、钢铁、造船、通迅等方面取得领先并超过美国时,美国的企业管理学界纷纷到日本考察研究其成功的奥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于是,一声以“软”化管理为特征的管理革命在美国展开了。
美国企业管理的企业文化革命开始了,随着企业文化理论专著的出版,管理理论逐渐确立了美国企业文化体系,在美国的企业实践中迅速得到作用。从美国的一些著名公司的管理上看,企业文化对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们的企业文化与许多相似之处,如: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培养员工;尊重顾客;强调产品质量与优质服务;鼓励发明创造,不断向市场投放新的产品;领导身体力行,带领公司员工,坚持公司的价值观和哲学观念;都有明确的企业目标和行为准则,全体员工都共同为之奋斗。具体地说,主要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个人主义注重绩效及个人能力的发挥。
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使美国人沿承了好动好冒险的民族特点,当时美国西部土地肥沃,富有冒险精神的移民纷纷西进,寻求致富之路,多年以后,大量移民进入美国,但这一传统特征却被沿袭下来了,美国人明显具有信奉个人能力主义和流动及变动性的特点。所以,在美国人心目中,能白手起家的人是社会上的英雄,美国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态要求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充分表现自我。美国企业文化学者泰伦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指出,若价值是文化的灵魂,那么英雄就是这些价值的化身和组织机构力量的集中体现。在美国著名企业中,塑造并涌现出了一批“英雄”企业家。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个人奋斗,在事业中获取最大的成功而被企业确认为英雄模范式的人物。
美国式的个人主义,引发出美国文化中注重实用和务实以及个人能力的发挥。在美国哲学中,实用主义一度占有绝对优势。任何一项发明或发现能否被美国人接受,关键在于能否在现实中加以应用,能否在社会生活中产生效应。这种务实的特点也反映在企业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模式中。美国企业用人不把职工的资历、学历、地位、职务等作为衡量人才的砝码,只是注重职工的表现和个人对企业贡献及绩效的大小。、重视个人责任和权利。
美国的企业多通过激励员工的个人主义使其与企业合作达到较好的水平,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美国社会发展中,如前文所述“西进运动”使美国人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和自信信念、冒险精神和平等观念,倡导自我控制的生活方式。个人主义的平等观念要求同一个团体中各个分子的地位相同,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大家也不能剥夺个人的权利,同时,作为个人主义的自我保护,个人作为国家的一个公民,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它要求团体不能抹杀个人,只能在个人愿意交出的一些权利上控制个人。社会上权利与义务的界限非常明确,而且是客观的、不带有感情色彩的。
美国个人权利倍受重视,是以尊重别人的权利为前提条件的。由于美国社会是以金钱来衡量个人的实用价值的社会,也是以金钱来推动美国社会和企业运行的,因此在企业文化关系上,表现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纯粹金钱雇佣关系,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雇员的工作积极性。
3、具有典型的西方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基本概念和信仰,它为企业员工规定出成功的标准和方向。许多著名的企业在个人主义的前提下,都讲究公私分明、公平合理、自由民主、平等竞争、自觉守法、尊重人权、突出个性、富于进取、讲究实效、不安现状、勇于创新和富于冒险精神等。
4、实施制度化管理。
制度是美国企业的精髓,不论做什么事,一定要先建立好制度及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一旦有问题,先考虑是否是制度有弊端,然后在考虑人为因素。一般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崇尚企业做大,强调规模效益;尽量降低成本;把所有的业务都进行细致的分析;开除扰乱秩序的人,做任何事都要进行控制,认为只要加薪,给奖金,生产力就会提高,大方重赏表现杰出者,监督品质管制,仔细认真地准备财务报表,等等。
5、强调重视顾客,一切为了顾客的观念。
重视顾客的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要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企业良好形象。具体做法:尊重顾客,不厌其烦地跟顾客建立长久的联系;企业对顾客负责,树立对质量精益求精的精神等等。
我国企业文化,近20年来,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我国的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大价值,许多企业也开始有意识的培育企业文化。但从总体来看,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间较短,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少企业以市场经济文化为背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尚不成熟,在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文化的沟通与竞争中显的乏力。主要表现在:从企业文化的内涵上看,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核心理念尚未形成;从表现形式上看,注重公关形象的运作程
序目标和结果,但尚未形成良性循环;从企业文化的结构上看,尚停留在表层和中间层,对企业文化的三个主要层次——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之间还缺乏全面的考虑,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不少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认定上虽然认为越来越重要,但对其内涵却不十分清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有识之士预测到中国的企业文化将会再度升温。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一段时间,研究企业文化火热但后来又逐渐平静下来了,说明研究企业文化只停留在表层或照搬国外的企业文化的做法是行不通的。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建设的发展和进入21世纪全球信息化、跨国公司的兼并与进入等等紧迫形势下,本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就比较滞后的今天,若再不加强研究和进行建设,我们就可能会丧失发展机遇,影响我国的企业文化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精辟论述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的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科学论断,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企业文化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始终坚持先进的文化前进方向,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是建设企业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具体而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在选择性的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的同时,注意要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期形成本国的企业文化。
随着WTO的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推进,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日益广泛而深入,从文化的角度上看,文化也必将趋向多元化。但企业文化是一定的民族文化的体现,它从属于民族文化并由民族文化所决定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重视仁爱,以人为本的传统;团结一致,儒家文化的重教育、启发和强化感化作用的传统;中华民族具有的自强不息的传统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的传统等等要注意继续保持和发扬,同时也要注意摒弃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利的部分,吸纳国外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2、企业文化贵在创新。
只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使企业文化出现活力,在企业文化创新方面要注意不断吸收容纳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各种新的文化要素,不断融汇现代科学与教育的新质内涵,形成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知识、现代内容的新企业文化。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致力于企业价值观的创新;二是要确定企业文化创新的机制,并以企业精神为统帅,指导企业不断创新。
3、注重企业家文化建设,以期带动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家担负着企业文化倡导、示范、整合、变革责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推动者,因此,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程序是由上而下的,而不是由下而上的,对企业文化建设而言,企业家的重要贡献和责任,应该是为企业培育一种使企业生生不息、健行不已的企业文化。因此要加强各类企业的企业家文化建设,以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为企业文化的建设真正起到指导和领导作用。
4、开放思想,摒弃陈见,不断加强学习。
学习是企业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具有开放性的头脑,不断向成功者学习,善于分析和总结,将其成功之处善于用到本企业中去。同时,也要加强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研究和学习,加强对国际规范的了解,瞄准世界科技的发展,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第三篇:中国社会的利益集团及其政府政策探析
中国社会的利益集团及其政府政策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变迁,各种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旨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历史分析、利益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历史流变、基本特征、社会影响进行剖析,并在提出相应的应对政策。
1.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历史流变
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从自在的利益群体到自为的社会利益集团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仅存在一些自在的利益群体,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利益集团开始产生并迅速发展,出现了能自觉代表相关社会群体利益的自为性社会利益集团。
1.1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利益集团
建国之初,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纲领的实施,中国的大资产阶级集团被消灭,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基本上被赶出大陆,中国还存在着工人利益集团、农民利益集团、城市小资产阶级利益集团、民族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各利益集团在共同纲领的框架内的表达自己的经济、政治诉求。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旧中国中的一切代表剥削阶级的利益集团都被彻底摧毁。此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在政治上实行中国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意识形态上主张人民利益高度一致,强调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这种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特点,使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呈现出高度的整体性,尽管当时中国社会也存在着简单的阶级、阶层结构,但是代表局部利益的利益集团不应该也不容许存在。
1.2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利益集团
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双重转型,政治权力、资本、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场域中重新洗牌,中国社会高度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不断解构、分化与重组,出现了能自觉代表相关社会群体利益的自为性社会利益集团。
首先,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为中国利益集团的产生创造了经济基础。其次,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为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利益集团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再次,意识形态领域的去“以阶级斗争为纲”、“泛政治化”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观念的重建,为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集团意识”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最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基本特征
利益集团作为人们维护和实现其利益的工具和途径,必然受制于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中国改革的模式既定为渐进式改革,这种改革模式决定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革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征。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具体情况也决定了中国社会利益集团表现出许多不同于西方国家利益集团的基本特征。
第一,利益集团的政府主导性。这种政府的主导性表现:一是脱钩与管理相结合。一方面政府规定所有社团组织都必须与党政机关脱钩,另一方面,尽管中国政府认识并承认了中国利益集团存在的客观性,但政府对它们的态度也不是听之任之。二官办性。中国社会中的是许多集团的形成与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甚至是由政府扶持成立的。如村(居)委会、工会、妇联等利益集团。
第二,利益集团发展的不平衡性。从其产生和发展程度来看,有的利益集团有完整固定 1的组织结构形式,有的则是组织程度很低的“准利益集团”,有些利益集团甚至以虚拟组织的形式存在。从其对政府的影响力来看,各类利益集团对政府的影响力差别很大。
第三,利益集团的组织结构和角色功能的不完善性。中国大多数利益集团无论是其组织形式还是功能发挥,都还不成熟、完善,其非政府性、自愿性、独立性、自主性的特征的表现还不明显,对政府的影响方式也鲜有程序性、规范性。
第四、利益集团之间矛盾的对抗性有增强趋势。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利益的此消彼长,特别是既得利益集团依靠其强大的资源阻扰新的变革,使得社会利益结构的合理化、均衡化进程受阻,由此造成利益集团之间,以及利益集团与公共利益之间,矛盾的对抗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3.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社会影响
3.1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积极影响
第一,强化代议功能。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的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行动,促成辩论和讨论,产生充足的社会信息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人大代表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对重大事务的忽视,强化其代议功能。
第二,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民主政治一定是大众参与政治。利益集团凭借其组织优势和拥有的各种资源,提供一种有别于传统政党政治的选择和提供草根行动主义的机会,扩展了政治参与的范围和渠道,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从而调动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第三,制衡公共权力、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社会成员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类型利益集团与政府进行协商谈判,影响政府决策,从而维护自身不同诉求的利益最大化,利益集团能够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来源,从而提高地方政府决策的效率、公平;同时,还能对政府决策和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对政府形成一种“社会制约”,确保国家受到充满活力的市民社会的制衡而保护自由。
第四,维护政治稳定。在中国,稳定压倒一切。利益集团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沟通渠道,使输出与输入一致,有利于社会成员各种利益诉求的表达,从而缓和社会矛盾,有助于维护政治的稳定。
3.1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消极影响
第一,各利益集团之间发展不平衡,影响政府决策的公平与公正。
第二,形成既得利益集团,成为深化改革的阻力。
第三,利益集团行为的非法制化,败坏社会风气,激化社会矛盾。
4.中国利益集团的发展应对政策
第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利益集团的关系。我国合法存在的利益集团主要以社团形式存在,而政府的行政权力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各个社团中去,使得这些社团成为变相的政府机构或准政府机构;同时,政府因为社团组织功能的缺失,成为利益冲突的一方。因此,我国政府要转变职能,理顺与利益集团的关系,克服社团组织政治化倾向,将自身居于各利益集团之上,成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以及各利益集团之间矛盾的调节者和仲裁者。
第二,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政府的调控能力,加强对利益集团的科学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将越来越多元化、异质化,利益意识会越来越自觉,利益集团会越来越多,组织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复杂,政府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对利益集团的调控能力,针对不同的利益集团采取不同的方调控政策。首先,要打击非法利益集团,保护合法利益集团,扶持公共利益集团,以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其
次,要关心、救助弱势群体。再次,限制和规范某些特殊利益集团。同时,要提高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防止政府被某些利益集团支配、防止政府自身成为特殊利益集团、防止利益集团与政府内部特殊利益集团的结盟。
第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实现利益集团参与决策的程序化、制度化、法制化。一方面,只有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民主制度和相关机制,才能保障利益表达渠道的顺畅,才能调整和规范各利益集团的利益表达行为。另一方面,在各不同利益集团表达利益诉求、参与政治博弈时,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机制加以保障,实现民主程序的法治化。
第四篇:不同颜色在中西方的不同含义
不同颜色在中西方的不同含义
——从不同颜色在中西方的不同含义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各国之间的交际成为必然。学了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后,我们都知道交际包括语言交际(verbal communication)和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而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为非语言交际(胡文仲,1999)。
为了能更好地与他国进行交际,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他国文化。色彩作为非语言交际中的一种符号,它是否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含义呢?下面,笔者主要就几种颜色在我国和西方国家的不同含义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红色(red)
在中国,红色传统上代表着喜庆,比如在婚礼和春节都喜欢用红色来装饰。结婚,生孩子等叫“红喜”。忧郁中国的政治环境,红色还象征着党和国家以及革命。比如近几年兴起的“红歌潮”。说到潮流,在中文里,红还代表着“流行,受欢迎”的意思,比如“红遍大江南北”“大紫大红”。而在英文中,red代表“暴力,血腥,或者危险”。如red ruin(火灾),red battle(血战),red tape(官僚主义)。
二、绿色(green)
在中国,绿色象征着“勃勃生机,生命和希望”,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色还代表着健康、天然,比如我们把健康、天然、无污染的食品称作“绿色食品”。但是,绿色也有不含的象征意义,如老婆背叛老公,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我们就说她给她老公戴了“绿帽子”。而在英文中,green除了表示钱财外,如green power(财团);还表示没有缺乏经验,如green hand(新手)。英语中除了green with envy,还有green-eyed monster和green-eyed,都表示“妒忌”(而中文中用“红眼”表示)。
三、黑色(black)
在中国,黑色除了表示邪恶外,如“黑心”,还有其正面的象征。在京剧脸谱里,黑色脸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而在英文里,black既代表着邪恶、灾难和耻辱,如black 911,black sheep(败家子);还有“愤怒、气愤”的意思,例如black in the face(脸色铁青),to look black at someone(对人怒目而视)。
四、粉红色(pink)
在中国,粉红色象征女性,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粉红色也代表初恋,那种羞涩、懵懂、纯纯的感觉。而在英文中,pink表示精华、极致,如the pink of perfection(十全十美的东西/人);pink也象征上流社会,如pink tea(上流社交活动)。
五、紫色(purple)
在西方,自古以来紫色就是宗教的颜色。在基督教中,紫色代表至高无上和来自圣灵的力量。犹太教大祭司的服装或窗帘、圣器,常常使用紫色。天主教称紫色为主教色。主教穿紫色;红衣主教穿朱红色。待降节(等待耶稣的诞生)的主要颜色是紫色。紫色代表神圣、尊贵、慈爱,在高礼仪教会(如天主教、圣公会),会换上紫色的桌巾和紫色蜡烛。
和西方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紫并非正色,乃为红色加蓝色组合而成。有关紫色的最早运用。当首见于《论语》,《论语·阳货》中有“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也,恶利口之覆邦也”。由于《论语》这一典故,人们往往把以邪犯正,以下乱上比作以紫夺朱。王莽篡汉,《汉书·王莽传赞》则书为“紫色蛙声,余分闰位”,把王莽篡汉说成是以紫夺朱,蛙声打鸣。清时之文人曾骂满清王朝为“夺朱非正色,异姓尽称王”,这也是以紫夺朱的运用。
六、蓝色(blue)和黄色(yellow)
在中国,一提到黄色,大多数人就会想到“黄片”。的确,黄色在中国是具有“下流”的意思,但黄色也可象征皇族,如“黄袍加身”。此外,黄色还可代表财富,因为黄金的颜色就是黄色。而在英文中,人们不用yellow来表示下流,而是用blue,如blue talk(下流的谈话),blue video(爱情动作片)。在英文中,人们用blue表示高贵。而在中国,蓝色是民众、劳动人民的代表,例如我们用“蓝领”来代表那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资收入者。
七、结束语
颜色,作为非语言符号中的一种,不仅表现出个人对不同颜色的喜好,还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含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在日后与其他西方国家的交际中避免一些因文化差异带来的不便和矛盾。笔者只是探讨了极少的几种颜色在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含义,对不同颜色在不同国家所表示的含义仍有待进一步地研究,且这一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吴彬,赵平“浅析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差异”,江西农业大学,2003.3、蒋栋元 “论颜色及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四川外语学院,2002.4、魏峰 “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差异”,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03)。
第五篇:中西方传统音乐的不同感受
中西方传统音乐的不同感受
简单的来说,人们通常认为西方音乐起源于古希腊,但史料对希腊音乐的记载较少,所以中世纪是人们研究西方音乐的一个起点,中世纪音乐与基督教音乐密不可分,可以说西方的传统音乐起源大部分受到了宗教音乐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起源于黄河流域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音乐,以汉族为主体的音乐,商周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代表性,而这些音乐带有祭祀,哲学的特色,也可以说中国传统音乐来源于两者。
在发展上,从17世纪初的巴洛克音乐开始到现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巴洛克音乐时期,古典音乐时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民族音乐时期,印象主义音乐时期,新音乐时期以及现代音乐时期风几个阶段。其中的每一个时期都有其各自的风格特点,可以说这段时间每一个时期的音乐都可称为当时所流行的一种音乐流派,音乐风格理性,程序化,曲风严谨。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于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发展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完善丰富于辽、宋、金、明、清。从王室贵族的大场合音乐逐渐到走向民间,从严谨的编曲到轻松的戏曲艺术。中国传统音乐经历了一个通俗化,民间化,世界化的过程。
可以看出,中西方传统音乐在起源和发展中都带有宗教特色,但是西方传统音乐似乎都是音乐家的事,以名人或则特定的表达方式为当时的时代特色。中国传统音乐则趋于平民化,每段时期更多地民间色彩会加入到音乐中来。
中西方传统音乐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音阶,基本上中国传统音乐声调为宫商角徵羽,一般有五至七声,很少转调。而西方则是1、2、3、4、5、6、7七声,可以多至十二声,其中演奏时还有大量的转调。也许是乐器的不同,中国传统音乐的每种乐器在演奏时不易混淆,各自分明。而西方传统乐器音色平衡,大多数可以溶为一体,例如吉他在调音时可以利用钢琴的音阶。
在《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有一段这样的话:“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讲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感情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段话其实已经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中西方传统音乐的差异,个人总结为“意”和“型”上的差异,就像中西方的绘画艺术,中国追求的是一种意义上面的表达,一点一画就已表达出意思。西方是讲求理性上的实在意义,就像其在绘画艺术中追求真实感那样,要让人确实感受到音乐的气场所表达的意思。就拿中国的《高山流水》与西方的《命运交响曲》比较。一曲《高山流水》只以古琴就弹奏出那种古朴、优雅、空灵与韵味,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仿佛置身于高山之下看流水落下。而《命运交响曲》则完全不同,多种乐器演奏得急促、紧张、恢宏,让人在这种气场下感受到那种命运来临的跌宕起伏。
其实中意传统音乐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也不能够一概而论,但是其中个人认为有几点是对中西方传统音乐差异有深刻影响的。
其实在上面的比较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中西方的音乐在乐器上面有很大的差别。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中国的演奏乐器有古筝、古琴、二胡、编钟等等。不难看出,中国的传统乐器都是取之于自然之物,让人感觉天然,同时也是中国传统音乐音色单一的原因,一种乐器就是一种声音,在演奏中各种声音分明,让人印象深刻;在西方的传统演奏乐器中有钢琴、萨克斯风、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等等,这些乐器大部分都带有一些金属的味道,在前面也说过,西方乐器的声音不是单一的,多种乐器音色可以融合。从中西方演奏乐器的差异这里就可以看出,在乐器上面直接导致了中西方音乐在演奏上面的差异,两者的发声原理不同,所出来的声音也不一样,给人的感觉自然也大相径庭。
在演奏的内涵上面,中国音乐讲求空灵,追求意境,而西方则是理性与感情的统一。这是中西传统音乐最根本的差异。不得不说,这是与中西方在哲学与世界观上面的差异而造成的。古代中国人崇尚老子那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哲学上所说的唯心主义。对世界的感受完全来自于个人,就像前文所说,在绘画上面的表现更为突出,书上曾所过苏东坡画竹子,画出来却是红色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在我的世界观里,竹子是红色的,红色的竹子能表达出苏东坡眼中竹子的形象,也许这样并不能为世人所理解,但是总会让人产生共鸣,不然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会流传至今。再看西方,西方注重外部知识的获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格物致知。无论对于学术还是艺术,都有严谨的,正规的记录以流传,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这个并不难发现,很多西方流传下来的古典音乐都是有谱有据。反观中国传统音乐很有大一部分都是口耳相传,现在所听到的传统音乐大部分都是根据史料记载而重现的,不一定能很准确表达当时的意义。在这方面个人认为是中国传统音乐做得不足的,中国古代很多美妙的乐章,我们都只能想象和猜测性的重现却不能像西方那样完整地展现给世人。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中西方在知识追求方面的差异是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对于这种说法我们并不陌生。中国地大物博,应有尽有,广袤的土地塑造我们和谐的思想。西方(当时的欧洲)却是土地资源紧张,所以他们有一种对未知事物的追求。正是这种地理因素导致他中西方在世界观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影响着两者的艺术发展。
中国是一种宗法文化,而西方是一种宗教文化。辜正坤先生在《中西文化比较导论》中有一段这样的话“宗法与宗教有很大的差异。在宗法文化中,家族式的结构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宗教要适应这种家族结构”
这导致美学上的差异,也是导致音乐上的差异。中国注重天人合一,人与人,人与天的和睦共处。西方强调人神之和,讲科学,追求至高无上的真理。审美上如此,在音乐的创作和欣赏上也如此。
中西方在传统音乐上有很多的差异,在比较中发现,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对一个事物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比较中不是为了证明文化的优劣,而是在比较中有所感悟,感悟中西文化之博大精深,阴差阳错。世事在偶然中有其必然性。传统音乐的时期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在新的时代里越是传统的文化更应该得到好的发展。无论是中国的古老音乐还是西方的古典音乐都不应该在时代的发展中没落。然而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传统音乐正逐渐在消失,而西方的音乐也逐渐地被推崇。在比较的资料中我们知道西方音乐更容易去理解更容易学,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这样舍弃我们传统的优秀文化,与文化的入侵无关,国人的思想在开放同时更应该关注传统文化,二胡、古筝等古老乐器在新的时期必定会有新的发展。
总而言之,中西文化、中西音乐虽然有差异,但是在发展中不应该是互相排斥更应该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我们寄望中西文化在交流与发展中互相取长补短,为人们的艺术发展创作出一个新的起点。
15物流 15304016 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