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规划课题“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研究”成果公报

时间:2019-05-12 21:0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规划课题“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研究”成果公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规划课题“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研究”成果公报》。

第一篇:全国规划课题“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研究”成果公报

全国规划课题“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研究”成果公报

由上海电机学院杨若凡副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研究”(课题批准号:FJB050692),日前通过了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结题鉴定,现将成果公告如下:

一、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该研究运用文献法,分析了国内外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定了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对长三角地区部分高职毕业生及企业开展调研,分析性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各种因素;总结我国高职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已取得的成绩,并分析存在的若干问题;确定高职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的逻辑主线及实施原则,创新构建该服务体系;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具体分析该服务体系在实践中的运行情况。研究成果的框架和基本内容如下:

1.基本情况分析

从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出现的“供应悖论”现象的分析入手,指出当前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就业与创业服务不足,从而提出该研究的论题。课题组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作了梳理,认为虽然已有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不足。如:(1)因袭普通教育方面较多,有自身创新特色部分较少;(2)在宏观层面上研究的较多,在微观技术层面上探讨不足;(3)理论层面的思考较多,实践模式的有效建构较为缺乏;(4)在高职创业服务体系方面研究和实践都不足,基本上是在外围进行,没有形成一些有效机制和模式的发展研究。该研究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高等职业教育、高职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等基本概念作了界定。

2.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部分高职毕业生与企业的调研,对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因素做了分析,对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现状作了概述,分析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未来的走向。该研究认为,我国高职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出台了就业创业政策;形成了创业服务氛围;建立了就业创业服务项目;改善了就业创业服务环境等。问题在于:高职生就业创业观念偏颇,就业创业能力缺乏;高职生就业的法制建设亟待加强;高职生就业创业社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高职生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内部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改进;高职生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尚待完善等。

3.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创新构建

该研究认为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应按照面向市场、以人为本的逻辑主线进行开发,遵循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原则、个人发展原则、整体优化原则、能力核心原则。体系的基本架构应统筹考虑雇主、政府、学校、个人等多种要素。每种要素在体系中发挥各自的功用。

4.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的实践探索——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

在目前全国高职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上海电机学院的毕业生却非常“抢手”,连续多年就业率超过95%,位居上海高校前列,本章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从组织制度建设方面、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方面、就业市场开拓方面、就业与创业指导方面、信息平台创建方面对该校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实施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

(二)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法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二、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高职生就业情况鲜明地体现了“供应悖论”。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现象,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却存在着持续就业难的现象,高职毕业生创业更属凤毛麟角。

2.高职毕业生就业难是教育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就业服务不足,创业服务缺失。

3.通过对高职生和企业的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高职生的就业创业服务中,虽然有许多卓有成效的具体做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高职生就业创业观念偏颇,就业创业能力缺乏;高职生就业的法制建设亟待加强;高职生就业创业社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高职生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内部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改进;高职生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尚待完善等。

(二)对策

高职毕业生就业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体系中的一个分系统,涉及用人单位、政府、学校、学生个人等各个方面,是个系统工程。因此,应统筹考虑雇主、政府、学校、个人等多种因素来搭建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

1.建立体系的雇主要素

莫荣的《2003-2004年:中国就业报告》与闵维方、丁小浩的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研究均强调指出,目前就业市场上存在各种就业歧视,有的专家强调指出,这种就业歧视使不少高职毕业生失去了就业空间,陷入各种困境。只有建立和完善公平的就业环境,建成一个强大有效的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社会支撑系统,才能真正有效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因此,在促进高职生就业过程和构建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中,雇主需要在一些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1)企业改变某些僵化的用人观念

思想为行动的先导。前面提到,社会上对高职生的认知程度有限,这本身就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起作用,人们观念的直接反映即是企业的用人观。高职毕业生虽然学历较低,但与研究生、本科生相比也上有一定优势:一是所学专业应用性较强,有较强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二是待遇要求相对本科生、特别是研究生要低得多。三是心态调整合理,现在有不少高职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能够端正态度,不挑不捡。找工作的态度都是“有岗位就上”。因此,研究者应转变固有的观念,高职生也是有用人才。用人单位应摆脱“重学历、轻能力”的用人理念,应更新用人标准,积极吸纳各个层次的大学生,全面衡量大学生的能力,而不能只因一条硬性标准而把真正的人才拒于千里之外。

(2)企业在为高职生创业服务方面大有可为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制定了《公司法》、《专利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多项法律,为高职毕业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社会中形成了良好的创业风气。但是,高职毕业生所能经营的企业大多数属微小型企业,无论是创业资本、税收交纳、劳动用工等方面均有其特殊性。因此,需要企业积极采取行动,帮助高职生自主创业。

(3)企业主动走进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搭建高职生就业与创业平台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推进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将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水平以及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上不断提高,企业将需要高等院校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只有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途径,才能在办学过程中把应用科技推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发挥职业学校成为专业技术示范基地的优势,直接与经济建设和科技接轨,把人力资本在一定的科技条件下转变为产业资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高办学效益以及学校抵御市场经济风险能力。如:骨干专业与校办企业结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及产、学、研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以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这样,在校企合作,搭建就业与创业的平台上,高职生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建立体系的政府要素

政府在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应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充分

发挥作用,制订出相应的配套措施,以解决日益严峻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

在宏观层面,顾及面很广,主要是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二者兼顾的发展战略,构建高职毕业生就业新格局。

在中观层面,制定与完善高职教育、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与制度,拓展就业渠道。可制定一部专门的高职教育法,进一步确立高职教育的法律地位。加强对高职院校的评估与监督检查,建立高职大学毕业生就业监测体系。

作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是在微观层面,加大投入与扶持力度,拓展高职毕业生就业空间,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全面实现高职教育与就业准入制度的良性互动。

3.建立体系的个人因素

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高职生自身的完善也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一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高职生首要的一点就是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先就业后择业努力争取自我创业。要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不要轻视自己,也不要高估自己,知道自己的水平,了解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勇于参与竞争。其次,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高职生要提高就业能力,就要在在校期间发奋学习,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思想品德好,专业水平高,竞争意识和社会活动能力强,身体好,德、识、才、学兼备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4.建立体系的学校要素

从高等教育内部来看,高职院校作为一个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服务体系,其在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方面的作为也是多方面的。

(1)构建合理的组织制度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校、院、系三级领导体系。形成各部门、各层次密切配合、紧密合作共同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局面,使就业工作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其次,制度支持。包括设立创业风险基金;从机制入手,实施一系列保障就业优先的管理措施;建立专业导师制,由专业导师专门对毕业生进行指导等。

(2)促进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师是毕业生就业力和创业能力提高的关键,高职院校要把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与创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提高指导教师的创业实践能力。

(3)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包括加强高职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教育,激发高职生自我规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高职生的生涯规划理论教育,扎实高职生自我规划的知识体系和科学体系;加强高职生的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拓展高职生自我规划的认知能力和调试能力;加强高职生的个人化咨询辅导工作,服务高职生自我规划的个性需求和科学实践。

(4)开展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应本着高起点、低重心、务实效、求创新的工作思路,超前研究,瞻前教育,形成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新格局,用发展个人潜能的措施来开展创业教育。要建设一支有创业经验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教育;要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帮助学生实现研究成果转化,对能够直接或间接转化为产品,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技术成果,给予特别的支持。

(5)就业指导的全面服务

包括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系统化,使学生对专业特点、职业特点、自身特点产生正确、客观的了解,形成实事求是的个人职业规划,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有清醒的认识,从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就业指导人员全员化。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为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提供系统、科学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学校应建立四级工作网络,即一级为院领导一把手,二级为中层管理人员,三级为就业指导教师,四级为全校任课教师,实行各级负责制;提高对学生的服务水平,就业指导形式多样化。只有通过多样化、多形式的就业指导,让大学生更好地接受职业指导教育、培养职业素养、才能提高从业能力;为保障学生顺利就业,就业程序要规范化;为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就业指导内容要具体化。

三、成果与影响

(一)课题组成员发表的主要论文

1.高职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之现状分析.技术教育研究,2008,(1)

2.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高职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技术教育研究,2008,(1)

3.劳动力市场变革与高职生就业与创业.技术教育研究,2008,(1)

4.政府行为与高职生就业.技术教育研究,2008,(1)

5.关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思考.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增刊

6.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教育与职业,2006,(17)

7.由技术认知过程透视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教育与职业,2006,(15)

8.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教育与职业,2006,(3)

9.劳动力就业转移对高职教育的影响——上海地区的个案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6,(2)

10.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与职业技术教育.教育发展研究,2005,(2)

(二)课题影响

本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一,构建了以学校为主体的比较完备的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该体系经三年多的运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从学校层面看,该体系从组织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就业市场开拓和信息平台建设、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与服务等六个方面,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该体系体现出时间的全程性,服务的全面性和问题解决的综合性,有较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推广价值。第二,“就业”与“创业”并重。虽然现在对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将就业与创业并重纳入服务体系的还不多见,该体系较好地体现了十七大报告中“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思想,对鼓励毕业生自我就业,自主创业有良好的导向作用。第三,理论指导实践。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运行过程中,理论研究始终贯穿其中,保证了体系设计科学合理,并对工作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理论研究有效提升了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程度和水平。

该研究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问题,创新构建了以院校为主体的开放式的、系统化的、各相关部门联合协作的高职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并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有机互动的原则,实践层面上,该课题研究成果已在上海电机学院进行了运用,目前在校生12000余名,近三年应届毕业生总数超过10000名,从运行效果看,成效明显。对上海市乃至全国高职院校的就业与创业服务工作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1.实现了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2006、2007、2008三届毕业生总数超过10000名,不但就业率依然稳定在98%左右,而且就业质量持续提高,更为可喜的是出现了一批自主创业的苗子。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其岗位稳定性很强,用人单位的满意率高达90%以上,毕业生的满意率也达到80%以上。

2.形成了创新氛围,提升了创业能力

通过系列创业教育,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创业源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为此,学校大力推进学生科创,注重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一批学生创新成果。有30个大学生创新项目被批准成为上海市首批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在2007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2项学生科创作品获“最具技术交易潜力奖”;在第十三届飞利浦“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挑战杯”上,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校鼓励拥有技术创新成果且项目可操作性强的学生去创业。目前,已有多名毕业生投入到创业大军之中,并带动了其他人就业。

3.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工作实践表明,该体系显著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增强了学生在团队协作,理解沟通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一批优秀毕业生脱颖而出。

四、改进与完善

1.此次研究由于受时间所限,在调查研究方面仅以上海市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为调查研究对象,样本较小,没能在全国更大范围上进行大面积的调查,所以在研究成果的推广范围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希望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今后的研究能够弥补这一不足。

2.该课题研究的范围和领域比较宽,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构建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服务体系牵涉社会的许多方面,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力量。因此,本项目研究在构建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难免挂十漏一,会对一些因素较少涉及。而且,由当初确定的研究思路和侧重点就在于学校,因此,许多结论多是从教育的因素出发。因此,使得该课题研究的完备性上还需进一步凝聚和提炼。

第二篇:小课题研究【就业与创业】

附件二:

滕州市中小学生小课题优秀研究成果

申报表

研究成果名称:就业与创业完成人:赵峰刘存伦申报单位:滕州科技职业高中指导教师:甄峰联系电话:0632—5815708申报日期:2013年9月15日

第三篇: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研究.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研究

作者:叶海玲 沈陈敏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02期

[摘要]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从全员、专业、全程、平台、制度五大工程着手,构建一套“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就业体系,实现旅游学生、院校、产业的和谐互动。

[关键词]高职 旅游专业 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问题 构建

[作者简介]叶海玲(1970-),女,浙江临海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沈陈敏(1983-),女,宁波鄞州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助教,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浙江宁波31510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3-0092-02

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其中,旅游专业毕业生人数预计突破25000人,旅游教育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同时也激化了就业竞争。虽然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由于旅游行业劳动密集、用工量大,在旅游行业长期存在“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和“旅游产业用工荒”的矛盾,旅游专业毕业生“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并存的矛盾。同时,存在“就业对口率低”“就业率低”“一次就业流失率高”“旅游毕业生不符合旅游行业单位用工要求”等种种旅游教育和旅游产业“供需错位”问题。要解决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是要改革创新一套适应市场需求、迎合行业发展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以根据PBL即问题式学习理论(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来学习、研究现有的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问题是PBL模式的起点和核心,所以,找到现有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基础。

一、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执行主体狭小、不清、缺乏专业性,严重阻碍了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广度、深度和效果。对于该执行主体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就业职能部门的教职工、从事就业指导的旅游专业教师和就业课程教师、与学校就业有着紧密联系的企业和社会及家长。现有高职旅游专业院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人员仅局限在就业职能部门的教职工这个层面,没有拓展到第二、第三层面。

第一层面,属于教辅岗位层面,仅仅包括学校、学院直接负责就业工作的领导、学校招生就业部门的教职工以及二级学院的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由于高职院校有限的人员配

备和工作的繁忙,不具备专职性,不具备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体系观念、工作能力和精力,容易把就业工作锁定在提高“就业协议书签约率”的突击战上。

第二层面,属于教师岗位层面,现有的高职旅游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师,在传授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课程氛围中,很少开展融会贯通的职业启蒙、就业引导教育,这跟教师缺乏就业指导意识、缺乏岗位实践经历、不熟悉职业发展、不了解人才市场是有直接关系的。另外,虽然已开设类似“职业生涯规划”的公共基础课程,但由于学生人数庞大、师资力量薄弱,轻易地让辅导员或者就业职能部门的职工担任教师,这些工作人员虽有一线工作经验,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和精力,缺乏专业的培训,上课有“赶鸭子上架”之嫌,导致就业指导课程存在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

一、教学走过场的现象。

第三层面,属于校外互动层面,包括旅游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学生家长,现有高职旅游院校很少有把这个层面的人纳到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执行主体层面。但是实践发现,旅游企业是实现就业的最终输入口,旅游行业相关部门和社会单位是疏通就业渠道的连接器,学生家长则是最大程度利用好每个毕业生个体的就业资源的指导员,他们对于促进就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内容缺乏调研,脱离实际需求,导致就业指导与服务流于形式。局限在大一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大二阶段的应聘求职技能讲座、大三毕业阶段的签订就业协议书指导这三项内容,属于获取就业机会后的就业指导。根据调查,学生最需要的首先是如何获得就业机会的指导与帮助,这要求建立旅游行业就业信息平台,引进旅游行业单位组织开展旅游人才招聘会。学生还关注就业政策法规对就业的导向性指导、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调适指导。

3.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进程和层次缺乏战略性,导致就业指导与服务停留在“点”上。就业指导停留于灌输应聘技巧、指导离校就业、催促尽快就业的“点状”层面,甚至有的只是在毕业前才开展就业指导,忽视了对学生长期的职业素养培养、职业能力锻炼、职业心理调适、就业竞争力提高等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面状”层面。

4.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载体缺乏创新,缺少与学习、校园活动、实践、实习融会贯通,导致各项工作的目标意义不一致,不能达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的合力。现有载体往往局限在公共基础课程、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院校二级的就业职能部门四方面,忽视了专业教师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实践及毕业实习这些重要载体,导致教学模式、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的实际人才需求脱节,校园文化活动与职业素养养成脱节,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运用脱节,实习与提高职业能力、实现就业目标脱节,没有从实质上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

5.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制度缺失,产生“木桶效应”。“木桶效应”理论是说,只要水桶有一块板是短板,那么水是不可能满的。这同样适用于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如果“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制度”这块板是短的,整个体系这个“木桶”的水是不可能满的,效果没有保障。现有的就业体系缺乏有效的考核奖励制度,调动不起整体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专业化水平低下;

缺乏有进度、有目标、有层次的进程规范,导致就业工作可有可无、星星点点;学校、学生、企业、政府这些载体间缺乏互动机制,导致实现就业工作的推力不强。

二、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重新构建

我们要在找到问题的基础上,从全员工程、专业工程、全程工程、平台工程、制度工程五个方面着手,重新构建一套“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的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1.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全员工程”。“全员工程”就是解决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由什么人来抓”的问题。这个问题包含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内容:狭义的“全员工程”指的是校内全体教职工全员动员,也就是执行主体是些什么岗位的教职工,要建立什么样的工作组织队伍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改变就业职能部门、辅导员、班主任单枪匹马干就业的现状,把专业教师纳入教学环节的就业指导工作,把就业指导公共基础课程教师专职化,把搞校园文化活动的团学党建工作者的工作中心转到职业、就业这条战线上来。广义的“全员工程”指的是除了校内教职工全员动员外,还要把校外的学生家长、旅游企业动员到队伍中来。在市场经济社会,就业竞争力来自自身能力素质和社会家庭资源,把校外的学生家长引入就业体系中来,对于督促学生就业、引导学生就业具有现实性、时代性。在毕业实习期间,要致信家长,让家长了解子女的实习情况,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动员家长调动社会资源,引导、指导、协助学生实现就业。从而形成有机结合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全员工程”的三个层面:也就是院、系、班三级就业职能部门的教职工,从事就业指导的旅游专业教师和就业课程教师,与学校就业有着紧密联系的企业、社会和家长。

2.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专业工程”。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业工作者首先必须是个“渔夫”,这必然要求加强课程改革、提高就业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实现就业指导公共基础课程教师专职化。多数高职旅游院校的教师是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学校工作,重理论,轻实践,缺乏专业岗位从业经验与实践能力。“专业工程”就是解决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从什么内容来抓”的问题。这个问题包含三方面内容:

其一,就业指导者与服务者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化水平,如何转变观念、掌握技能。在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发生“供需错位”的现状下,更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具备洞察就业形势、培养职业素质、具备就业指导技能的就业工作者。这迫切要求建立专业化培训和职业岗位挂职锻炼机制。

其二,开展指导与服务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真正需求的就业指导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要体现专业化。要建立调研机制,联系实际,给毕业生真正需要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有的放矢。特别要加大旅游行业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大力推进“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提高旅游人才招聘会达成的就业意向率,重视就业政策法规指导、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调适指导。

其三,根据学生不同的就业意向、就业资源、就业机会,开展专业的、有区别的、个性化的指导与服务。由于毕业生对旅游行业就业期望不高,调查学生的就业意向就显得尤为重要。要

引导学生利用好自身的就业资源,包括能力素质资源、家庭和社会环境资源等。要重视就业机会多、就业期望高的毕业生,避免出现“高不成、低不就”问题。要重视就业机会少、就业心态低落的毕业生,开展就业援助,采取特殊措施,帮助其实现就业。

3.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全程工程”。“全程工程”就是解决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在什么时候来抓”的问题。这个问题包含两个层面:

其一,从进程的战略性角度来说,在大一到大三的不同阶段,如何开展就业工作。大一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公共基础课程,让学生熟悉、热爱专业,安排好大学三年的学习目标;大二开展班、系、校三个层面的以职业素养养成、就业指导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技能比赛、文艺演出、专题讲座等形式;大三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政策宣传、就业心理调适、就业形势分析、就业状况交流、就业信息公布等工作。

其二,从层次的战略性角度来说,要“变点为面”,让教学、校园活动、实践、实习各个层面全面铺开,都渗透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4.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平台工程”。“平台工程”就是解决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用什么方式来抓”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四维”平台来解决:

其一,建立“教室、实验室教学”平台,把就业指导纳入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专业知识课堂教学与实验室实践技能教学,融入教师的职业启蒙、就业引导,并把这项工作作为评教的重要指标。

其二,建立“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平台,挖掘专业特色,创新品牌活动,通过技能比拼、技能展示、职场模拟等形式,增强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职业、就业的联系。

其三,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理顺“订单式”合作培养的教学、实习、就业环节,促进学生在合作企业实现“充分实习、提前就业”。要改变“重形式、轻实效”的观念,通过教学改革、职业技能标准化、实习集中管理等方式,努力适应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

其四,建立“社会互动”平台,加强政府对旅游专业就业的引导,主动承担起为毕业生跑人才市场、挖就业信息、找职业岗位的责任,建立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和专场招聘会平台,鼓励学生投身旅游行业服务第一线,投身乡村旅游创业开发,以全面拓展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途径。

5.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制度工程”。“制度工程”就是解决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靠什么保障来抓”的问题。这个问题要围绕全员、专业、全程、平台四项工程来设置相应的制度,形成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机制,具体而言:

其一,要落实“全员工程”制度。也就是管理好就业工作队伍的制度,要职责明确,赏罚分明,提高执行力,调动积极性和能动性。要建立《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职责》,明确并细化学院领导、就业工作直接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专任专业教师的就业指导职责,建立院、系、班三级责任机制,让人人都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从而自觉安排好就业工作,使这项工作“润物细无声”,生根发芽。要建立《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考核奖励制度》,让就业工作作为评价院、系、班,评价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重要指标,让就业工作成效作为学校评价二级学院总体工作的重要指标,转压力为动力。

其二,要落实“专业工程”制度。也就是要建立《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人员培训制度》,提高执行主体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就业指导效果;要建立《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调研制度》,从调研的第一手材料来得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需求,及时调整工作内容和重点;要建立《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个性化制度》,保障具有不同就业意向、就业资源、就业机会的毕业生都能得到专业的、有区别、个性化的指导与服务,有效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援助、就业咨询、就业心理调适。

其三,要落实“全程工程”制度。也就是要建立《就业指导与服务进程和层次规划》,在时间、内容、责任人等方面进行细化规定,作为各个层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者的日常就业工作的指导手册和行为标准。

其四,要落实“平台工程”制度。也就是要建立《就业指导与服务平台细则》,明确“教室、实验室教学”“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校企合作”“社会互动”四维平台的运作机制,形成教学、文化活动、企业、社会政府的促进就业的互动机制。要建立《就业指导与服务平台信息反馈、评价制度》,调查各个平台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对毕业生的作用,调查毕业生初次就业后的职业发展状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和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2-2007)[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2008.[2]卿云波.构建“六位一体”的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理论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9).[3]卢国良.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4).[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Z].2009-01-19.[5]司艳宇.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9(12).[6]席明.创新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与指导体系[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7(7).

第四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研究2012年课题及要求

附件1: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研究项目

2012年课题指南

1、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及监测预警研究

就业率统计与监测预警项目论证与可行性分析;研究科学的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办法;监测预警的主要范围、内容、形式、工作机制;就业率统计与监测预警的典型调查分析;就业率统计及监测预警的系统开发与推广应用框架等。

2、离校时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和服务衔接的研究

调查离校时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愿望(如求职、升学、暂不就业),毕业生离校后寻求就业服务的渠道,毕业生希望公共服务机构提供的就业服务形式、内容等。调查研究国际上在做好毕业生离校时就业信息和服务衔接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探讨做好我国未就业毕业生在离校前后就业信息和服务衔接的对策建议。

3、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

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就业质量的内涵外延,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普适性与相对性,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量化计算方法;就业质量的实证调查分析;就业质量与就业状况评估;就业质量与高校招生、人才培养的关联互动;就业质量监测等。

4、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与信息化建设研究

毕业生就业市场与信息化建设的形势与任务、发展现状、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就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应用。

5、中国特色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与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国内外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的历史沿革、主要理论、实践成果;中国特色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构成要素、主要内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关系;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中国特色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的构建。

6、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重大意义、机遇与挑战、主要任务;就业指导课程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内容形式、教学成果;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全面加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7、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

大学生创业政策国际比较;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系统梳理;大学生创业政策在各地各高校落实情况;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建议与对策。

8、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研究

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的内涵与外延;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形式、现实问题与发展趋势;就业指导服务部门提供优质创业指导服务的体制与机制;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的社会资源整合及实现过程。

9、高校就业困难学生帮扶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的范围界定、产生原因、个性特点、就业需要;现行帮扶就业困难学生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构建就业困难学生帮扶长效机制的政策体系、责任主体、内容形式、实施过程。

10、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就业状况关系的研究

根据最新公布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结合各专业现有就业情况信息,分析各专业就业基本情况,如主要就业方向等,重点分析专业背景与未来就业(行业、职业)的相关度,以及应该具备的相应的知识体系、基本素质与就业能力。

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引导工作研究

分析预测“十二五”规划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重点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影响;通过分析重点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调整变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可能出现的行业、职业以及就业岗位的变化,可能出现的创业空间和环境的变化,做好学生就业创业相关引导工作,使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创业规划更加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更好更快地服务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12、大学生电子档案与大学生就业研究

建立在校大学生电子档案的项目论证与可行性分析;大学生电子档案的具体实施与管理;大学生电子档案在就业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及社会前景;大学生电子档案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关联;建立全国高校毕业生电子档案中心的可行性探讨。

13、校企合作,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校企合作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的项目论证与可行性分析;现有校企合作就业项目的总结与梳理;校企合作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证调查分析;校企合作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创新与突破。

第五篇:全国教育考试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成果

致全国教育考试“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成果

通讯鉴定专家的函

尊敬的专家:

为科学公正地评估全国教育考试“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使鉴定意见和结论更加符合成果的实际水平,现邀请您作为鉴定专家,对《》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望您支持!

请您按照《鉴定意见表》(附后)的要求,认真阅评该项目成果。具体作法是:在通读该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书面鉴定意见(书写请用钢笔或签字笔)。教育部考试中心和有关科研管理部门将对您的鉴定严格保密。

请您及时对该成果进行鉴定,于_____年___月__日前将《鉴定意见表》以特快专递的方式送达专家鉴定组组长,并请鉴定组组长于_____年___月__日前交寄课题负责人。鉴定劳务费将由课题组及时予以拨付。鉴定中如有问题或建议请及时与鉴定组织者或教育部考试中心联系。

教育部考试中心联系人:贾洪芳电话:010-82520146鉴定组织者的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感谢您对全国教育考试“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的大力支持!

《》课题组

年月日

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考试科学研究专设课题”及 全国教育考试“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成果会议鉴定专家的函

尊敬的_________专家:

为科学公正地评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考试科学研究专设课题”及全国教育考试“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使鉴定意见和结论更加符合成果的实际水平,现邀请您作为鉴定专家,对

《》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望您支持!

现定于______年_____月___日(星期)午点,在召开《》课题的成果鉴定会,届时请您准时出席会议。

请您按照《鉴定意见表》(附后)的要求,认真阅评该项目成果。具体作法是:在通读该成果的基础上,由鉴定组组长汇集各鉴定专家的意见,写出书面鉴定(书写请用钢笔或签字笔)。是专设课题的,须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评估参照指标》(试行)给出等级建议。教育部考试中心和有关科研管理部门将对您的鉴定严格保密。鉴定劳务费由课题组及时予以拨付。鉴定中如有问题或建议请及时与鉴定组织者或教育部考试中心联系。

教育部考试中心联系人:贾洪芳电话:010-82520146鉴定组织者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

感谢您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考试科学研究专设课题”及全国教育考试“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的大力支持!

《》课题组

年月

下载全国规划课题“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研究”成果公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规划课题“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服务体系的研究”成果公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业高职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陈会丽 摘 要:通过对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以及其他农业高职院校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深化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就业创业人才培养......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研究规划与建设开发情况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研究规划与建设开发情况 随着国家普及大学阶段教育的深入,每年都有大量高素质人才走出校园,迈向社会。与之相矛盾的是,就业市场容量相对有限,应届大学生的择业......

    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和谐校园建设

    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和谐校园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研究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和创业难问题事关个人、家庭、高校、社会、国家的发展,需要多管齐下加以解决,以保证其就业......

    [基础科学]“普通师范院校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公报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普通师范院校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成果公报 批准号:FIB040008 课题类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 课题......

    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座谈会会议记录

    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座谈会会议记录时间:2012年6月27日(三)下午4时地点:综合院馆北楼270103教室主席:第69届毕委会主委林昱出席人员:本校学生及校友列席人员:职涯中心郑主任鸿章、研......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调查

    调查方案 主题选择: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发展水平也越来越深入。但是,正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完美一样,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深入,虽......

    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创业的调查与研究(修改) - 副本

    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调查与研究 2018.9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据中国教育部门统计,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820万,创下历史新高。在国内化解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