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时间:2019-05-12 21:2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第一篇: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数学课堂应是充满创新性的课堂;数学创新教育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在数学问题的探索中有新的发现,在数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在思维层次上有新的提高。要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敢于奇思妙想,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发现新问题,培养其创新品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学校实施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开展广泛的教学改革探索。许多研究者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在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教与学的改革。因此,基础教育教师必须掌握和善于运用创新性教学艺术。那么对初中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创新性教学的探讨就有了重要的意义。

一、在数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

教学活动是一种实践,这种实践必须让学生有广泛的兴趣,教师必须明确怎样教,怎样引导和鼓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接受新东西。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新的教学观念认为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主要靠学习者自己领悟和实践得来,而不是单靠教师的传授与灌输。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求异思维

创新性教学反对形式化,体现在重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上。从教师方面来讲,教师在设计教学情景、揭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尽量采用新奇、独特的方式。

三、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全方位、多途径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在知识传授中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知识为能力奠定基础,要想激起创新思维,培养能力,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否则,创新就失出了基础,学生的创造欲望即使被激发出来也难以上升为真正的创新能力,只能停留在很低的水准上。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观点或态度进行定向迁移,诱发创新思维。

(二)在改进数学教法中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让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获得顺利完成。要培养创新思维,就要变范式教学为创新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展开,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当地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成为中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创新性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一种在主体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认识论心理学原理,从教学过程自身的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主要目标,具有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和完善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篇:创新性的数学教学课堂

创新性的数学教学课堂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江泽民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那么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怎样失去的呢?根本原因在教育本身,负担太重——考试频繁、资料繁多、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复,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题海战术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出营造情境——建房施工放线,在没有三角板和量角器的情况下,怎样使得拉出的线框每个角都是直角,为什么?华东师大出版社的课改教材七年级(下)6.3节时,可设疑“为了装饰墙报,准备用长80分米的彩条围一个长方形,但好的作品太多,怎样围才能张贴出更多的作品呢?”这样设计,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如例:完成下列计算:1+3=?

1+3+5=?

1+3+5+7=?

1+3+5+7+9=?

┅ ┅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沿袭以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是采用调查和收集数据。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调查那些呢?”对此,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有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这是一个开放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课程改革以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三篇:初中数学创新课堂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创新课堂心得体会

一、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

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问题必须由学生独立探索完成;较难的问题可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学生探索完成;重点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要巡回并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去,依据学生所存在的困难对学生进行点拨,但不可点明或点透,否则就失去了自主探索的价值。在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地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不应只谈探索结果,而应着重探索过程的交流。探索过程实际就是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轨迹。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探索结论正确的要鼓励,错误的也应该尽量让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不应直接去否定,而是要婉转地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疑点,最好这些疑点能由其他学生提出,由该生本人去思考。还要注意,对于这样的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时所显现出来的一些有趣的、大胆的、有意义的想法更要鼓励。另外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探索结论,如果讲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即便是与教材中的叙述有所出入,教师也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过分强调了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严谨性会给知识的获得者强加上一副无形的枷锁。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创设探究情景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可能产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这里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的情景必须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适应自己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数形的结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研究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指把代数的精确刻划与几何的形象直观相统一,将抽象思维与形象直观相结合的一种思想方法。

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具有一定的图形知识,如绳子和绳子上的结、刻度尺与它上面的刻度,温度计与其上面的温度,我们每天走过的路线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教室里每个学生的坐位等等,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一认识基础,把生活中的形与数相结合迁移到数学中来,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挖掘教材提供的机会,把握渗透的契机。如数与数轴,一对有序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等,都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很好机会。这样渗透与生活相联系学生会很感兴趣,也易理解。,(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学习思维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有意识的培养中形成,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发展。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实验、模拟、推断、计算、交流等活动的综合过程,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七年级代数第一册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中对于公式的推导中就渗透了归纳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分析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使学生的学生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思维领域,也使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习惯的解法,而且还学到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我认为,在新课改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计算机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另类应用

计算机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另类应用

宜兴市周铁中学

杨菊芳

摘要:计算机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不仅是传统的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更可以模拟图形运动、模拟应用题场景、模拟数学实验过程、整理和处理数据,还能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真正应用于生活。

关键词:计算机、初中数学课堂、模拟实验、数据处理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密切地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制作精美、功能强大的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还可以模拟许多在真实课堂中没法或不一定能实现的实验效果,让学生在形象逼真、设计精巧的模拟场景中获取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画面效果、音响效果以及人机互动效果等的辅助,学生对于所获得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记忆和运用能力就更进一步得到加强。

传统观念认为,计算机应用于课堂教学,无非就是运用计算机制作出多媒体课件,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然而,这种使用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其一,要制作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并非一件简单的事,这个过程常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个好的课件诚然能够带来好的教学效果,但其在技术方面的要求也相当高。其二,许多多媒体课件并未真的给课堂教学带来特别好的效果,起到的仅仅是幻灯片的作用,充其量也就是“豪华幻灯片”,并不实用。基于以上原因,多媒体课件还没有真正被搬入数学课堂教学。

那么,计算机到底有没有搬进初中数学课堂的必要呢?如果有,又该如何在数学课堂中使用计算机呢?第一个问题,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一直以来,数学教材中都有专门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计算工具的内容,从算盘到后来的计算器,都是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会使用功能更强大的运算工具已经非常有必要了。新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与以往数学教材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加入了数学实验,以及如何利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的内容。可见,数学教学改革正在努力朝着和时代接轨的方向前进,新教材已经将计算机搬进了数学课堂,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使用计算机,这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很多人都认为数学课堂不需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即使使用也不过是起到幻灯片的作用,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数学课堂确实不是很需要“豪华幻灯片”,但却确实需要计算机的辅助。实际上,计算机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绝对不仅仅是几张幻灯片的作用,它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很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有着更灵活、更互动、更实用的特点,在使用这一套教材时,如果能辅以计算机技术,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简单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下计算机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计算机模拟图形运动

研究图形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在学习和研究图形的特征以及运动时,由于受思维和想象能力的限制,常常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图形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图形进行观察研究,也可以用电脑模拟图形及其运动,让学生能直观地、直接地在课堂中对图形进行研究。

例如,七年级学习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立体图形,然后通过旋转翻转等位置变换让学生直观体验图形的变化,并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作图;另外,也可以等学生画好图以后,再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来观看三视图,让学生自己来检验自己作图的正确性。在学习多边形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多种不同形状的地砖铺设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愿望。在学习角的相关知识时,利用计算机模拟角的形成以得出角的两种不同定义。

在学习翻折、平移、旋转等知识时,要学生理解它们既表示图形的一种运动过程,又可以表示图形经过某一种运动后所处的一种状态,有一定难度。凭空想象这个过程显然不实际,实际操作又发现物体经过运动后已经由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前后两者很难比较,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请计算机帮忙。计算机不仅可以模拟运动过程,并且还能保留运动痕迹及运动前后状态,这样就能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图形的整个运动过程,运动前后的图形都保留在画面上,易于直接对两者进行比较,从而透彻地理解这些运动都只是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本身,包括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

用计算机模拟图形运动过程,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另一方面又可以指导学生实践,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更直接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图形特征,获得知识。

二、利用计算机模拟应用题场景

应用题一直是学生比较头疼的一类问题,解应用题的难点是正确理解题意,只有正确理解了题意,才能找到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如果能用计算机模拟应用题场景,学生就能更容易理解题意。

例如,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t小时后相遇,如果甲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y千米,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汽车从两地出发到相遇的场景,让学生由此充分理解“同时出发,t小时后相遇”的意思,并且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两车因为速度不同,所以所行驶的路程也不相同,从而引导学生去寻找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再例如,一条小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长一倍,10天能长到10厘米长,问长到2.5厘米时需要几天?

拿到这道题目,可能有学生会说此题条件不够,因为小虫最初的长度不知道,也有可能学生认为“很简单”,一天长1厘米,长2.5天。实际上,这些学生都没能真正理解题目意思。解决这道题目,如果借助计算机模拟虫子的生长过程,然后将虫子长大的各个阶段进行比较,那问题就十分明了了。虫子第十天是10厘米,第九天就是5厘米,第八天就是2.5厘米。有了图例的帮忙,学生很快就能弄懂题意,解决问题。

用计算机模拟应用题场景,帮助学生装更好地理解题意,理清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扩大想象空间。

三、利用计算机模拟数学实验过程

新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实验和游戏,这些实验和游戏不仅让学生有学以至用的机会,而且让学生更能从亲自动手的实验中总结数学规律,通过实践操作更深刻理解书本知识,表达以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出更高层次的理论的过程。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每一个实验开始之前,都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相关的知识以及实验数据,这些知识如果仅仅靠学生自己的预习,很难获得,此时,我们就可以请计算机来帮忙了。

例如,学习八年级的频率与机会,第一个实验是抛两枚硬币,看看当抛掷次数很多以后,“出现两个正面”和“出现一正一反”这两个不确定的事件的频率是否也会比较稳定。

在做这个实验之前,学生首先对于抛一枚硬币次数很多以后出现正面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时,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模拟抛一枚硬币的过程,用计算机模拟抛10次、100次、200次、800次或更多次数,并且自动列出统计数据,绘出图表。学生很快就能从中找出规律,而这个从模拟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就将作为学生下一步亲自动手实验的预备知识,有了这一预备知识,学生就可以在下面的实验开始前预先估计事件出现的机会,然后在进行实验,很快就能得出结论。

再例如,在做抛掷两枚普通的骰子,研究“出现数字之积为奇数”的事件出现的机会。这个实验之前,首先要对抛一枚骰子,各点数出现的机会的情况有所了解。这一预备知识,我们也可以让计算机来模拟进行。利用计算机模拟抛掷一枚骰子各点数出现情况的实验,分别比较抛掷40次、100次、400次、1000次各点数出现的频率,学生很容易发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各点数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均匀,从中让学生体会如果次数足够多,那么各点数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有了这个预备知识,学生在接下来的动手实验过程中就少了许多疑问,可以顺利开展了。

利用计算机制作模拟实验程序来模拟真实的实验过程,既能节省时间,又可以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学生在观看模拟实验的时候,同样可以感觉到实验所传递出来的信息,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这些信息越来越明显,从而达到让学生获得这些信息的目的。当然,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不仅仅是一个让学生观看的过程。好的模拟实验程序还能够建立良好的人机交流界面。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电脑模拟实验中来,动手操作,获得结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比如制作转盘游戏,让学生自己来转一转;制作电脑摸奖,让学生亲自体验摸奖的这一过程,然后来探索中奖号码产生的过程等等。通过这些实验和游戏,学生在玩的现时,不知不觉理解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掌握了数学规律,也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用计算机整理和处理数据

在进行数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要根据实验次数和某事件出现的频率计算该事件出现的频率,绘制统计图表。处理少量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完成,手工绘制统计图表,但是当实验次数很多时,计算频率和手工绘图都相当繁琐,此时,就可以请计算机来帮忙了。

Excel是一个功能很强大、很实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利用它来计算频率,既方便又快捷,当然正确率还高。此外,Excel还可以根据处理好的数据自动绘制统计图表。新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中,有专门介绍如何运用Excel的知识。例如,七年级第五章中有如何运用Excel画统计图的知识;第十章有如何运用Excel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等。掌握了这些知识,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处理就非常方便快捷了。

五、利用计算机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现代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脑,银行、税务、电信等行业都有专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所以,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数据处理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银行利率结算、税务统计、网上调查统计、股市行情以及电脑抽奖等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在数学课堂中利用计算机引入这些知识,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真正能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总之,计算机与数学课堂教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于一个现代的初中学生来说,数学课堂不再是一个单纯复制知识的课堂,而应该是一个创造性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课堂,他们需要知识,而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让计算机走进初中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扩展,让学生在无限广阔的数学天地里遨游,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知识的广博和有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数学,从而主动的学数学,这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都乐意看到的。相信,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能够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徐稼红《Excel、Word与数学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4(2)徐稼红《中学数学应用于建模》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1.7(3)董林伟等《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设计与研究》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

第五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初探创新性成果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也就是引 导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有机整合,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学习方式单

一、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呈现出兴趣性、自主性、探究性,给学生广阔的参与空间,充分利用教材中 丰富多彩的问题,给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 “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 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信息技术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 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 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 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 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 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多种手段巩固知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必修课,所以我们必须高效利用课堂的 45 钟。我认为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

1、精讲细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动手与动脑为一体的课程。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内容 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 10 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 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 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 缩在 15 分钟左右,25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留 最后 5 分钟进行总结、评价,以达到熟练、提高、巩固知识的目的。

2、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 基础理论知识,比如《信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课堂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到位的评价既反馈给学生之前的学习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可以说评价关乎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把信息技术课堂比作精致的“美味佳肴”,那么评价就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佐料”,“佐料”好不好,适当不适当关乎一道“美味佳肴”的成败。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评价,笔者仅以个人的教学评价实践作点滴阐述。

一、注意妙用课堂评价语

现今,有不少信息技术老师在课堂上也重视了课堂评价语,但总是停留在“好”、“不错”、“很棒”等平谈无奇、形式化的课堂评语,有的课堂甚至出现了一个学生在一节课上被老师表扬了数十次“很棒”等评价字眼。更有甚者,对学生的操作结果一言不发,没有发挥评价的真正功能。总之,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们可以从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情感态度、学习状态、学习素养、思维方式等6个维度开展精彩的课堂评价,妙用课堂评价用语,评价要在点子上,让学生真正感到课堂学习的成功感。如我在一次县级公开课上执教《制作多媒体ppt作品——为幻灯片设置多彩的背景》时,开始,由于有众多老师们听课,整个课堂氛围格外的沉闷,我内心也稍有着急。按照课前设计,我放映了自己制作的 “海宝旅游记”演示文稿后,揭示课题,再让学生质疑:这些幻灯片的背景是怎么设置起来的?学生们带着问题尝试操作,然后请个别学生上台演示。接着,我和学生共同小结为幻灯片设置背景的两种方法。此时有一学生突然插嘴:“老师,我还有不一样的方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插嘴,我沉着应

付,便对他说“创新有时候就来自于与众不同,你有不同的见解,愿闻其详。”学生阐述了他的方法:单击右键应用模板。这方法正是我要在提高任务中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我抓住这契机,面向其他学生,听听他们的想法。大家一致主同他的方法可行,我称赞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学生们即刻呵呵地笑起来,好不开心哟,整个课堂氛围都轻松起来。

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往往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评较多的两个维度。教师的评价语既不能“扶一而压众”,更不能遏制或怒斥学生的插嘴行为。当学生有不同见解或不同方法时,不妨让学生畅所欲言,再引导到正确的方法上;当学生所阐述的内容偏离本课教学知识时,也不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再引导到本课教学内容。

当然,课堂教学评价语一定要把握好“度”,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评而有据,言之有情,宁“精”勿滥,这样,适时、合理的课堂评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抛砖引玉”。

二、注意评价策略

众所周知,学习是个体行为,所以教师不可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只注重所有学生回答的最后结果。课堂评价中即要“对事”又要“对人”,而且要对所有人,那么显然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师言语评价这种单一的课堂评价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进行师生交流了,只有另辟蹊径。于是,我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初始阶段,指导学生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班级内建立了班级博客和论坛,让学生学会上传文件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根据学习内容和要求给学生布置制作文件、动画、演示文稿、课件等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且保存在自己的博客当中。学生可以随时修改完善,补充提高,老师定期对学生博客和班级博客进行检查、督促,对于学生中做得好的给予鼓励,定期评比校园“十大优秀博主”和班级“优秀博客”。这样一方面,老师和学生一边在课堂上学习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在博客、论坛中进行操作层面上的交流。这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间交流的空间,而且教师还能适时对学生学习方法、操作能力、信息素养进行引导。

三、注意评价多元化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发展个性。”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我们的教学评价也应注重差异性。那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就必须综合使用各种评价模式。

1、“酸酸甜甜”的自主评价

信息技术课堂中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其实自主评价更能为学生搭建一个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平台。当然,为促使学生的自主评价更具有科学性与指向性,我们依据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性强、操作味浓的特点,请学生分别从“课堂专注力”、“我的表现力”、“思维创造力”三个方面加以评价,而且因人而异,可以采用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式评价。诸如有的同学以最直观醒目的分数衡量自己,有的则是采用别出心裁的星级评价,更有的以绘画形式呈现……如此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兴趣倍增,课堂上认真倾听的多了,随意开小差的少了;主动思考的多了,无动于衷的少了。自主评价让我和学生们找到了课堂的“快乐杠杆”,正如学生们套用的广告语所言 “酸酸甜甜就是我,我的课堂我做主”。

2、“麻中有辣”的互动评价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学生就是课堂最忠实的“读者”,他们不同的鉴赏力与感受力往往会使课堂呈现“百花齐放”之势。由此,课堂中的互动评价则成为一道“麻中带辣”的佐料,不少学生言语犀利,见解深刻,对大家的看法往往能一语中的。记得在讲述《认识窗口》一课时,有同学灵机一动把“窗口”比作魔术师,可以变高、变矮、变宽、变窄。正当大家都为这新奇的答案而喝彩时,马上就有同学这样评价“他的答案的确很精彩,但我要这样补充:窗口是个神奇的魔术师,那么鼠标的箭头就是最具魔力的指挥棒。”随之,我顺势引导进入探究学习,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便随之水到渠成地迎刃而解了。

3、“五味俱全”的捆绑评价

人们曾把信息技术教学称为提升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高速公路”,那是由于电脑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缤纷的视窗,刺激着学生的多种感官,而且每节课几乎都赋予学生自由演练的空间。可有不少教师为此操作环节怨声载道,声称学生不听指挥,漫无目的地“乱打一通”。小组捆绑评价正是摆脱这一困境的“良方”,每个组员的作品和表现都与小组总成绩息息相关,于是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便学会了合理分工,学会了团结协作,学会了取长补短,学会了自我克制。最终的评价更是鼓舞人心,大家一同在交流中分享,一同在收获中快乐,成功了,饱尝喜悦,失败了,查找症结,真可谓“五味俱全”。

由此看来,信息技术课堂有效评价也跟其它学科一样可以“精彩绝伦”,就让我们善用评价,巧用评价,我们的课堂一样精彩。

评价过程中,还应注重课堂教学方法改变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不宜采用传统的逐条列出的方法,而应把教学目标结合到教师设计的任务中,即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对学生来讲,“任务驱动”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一个既定的目标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学生完成了任务,也就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当然,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紧扣教学目标,任务设计必须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才会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做好了这一步,一节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例如,在讲Excel的自动序列填充与排序时,我事先设计好各班的平时班级量化成绩表并填上成绩,上课时,我首先展示该班的成绩表,然后要求学生看清示范操作后完成表格,看看自己班处于第几名。对于这种实用性的任务,学生兴趣很浓。教师这样一提出,学生便迫不及待地做起来了。为了巩固学习内容,我再提出:同学们帮其他班也排一下名次好不好?同学们纷纷喊到:“好,哪个班?成绩表在哪个目录下?”学习热情高涨。这样一来,通过了学生自己动手排成绩来达到教学目标──掌握Excel的自动序列填充与排序。

1、举一反三,知识迁移并灵活运用

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知识的迁移、类比,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学习EXCEL窗口时,可以和WORD窗口内容相比较,找出异同,这样学生既进一步熟悉了WORD窗口,也掌握了EXCEL窗口的各组成部分。

再比如,在EXCEL文档中插入图片、艺术字、字体、字号、颜色等内容不需要讲解,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加上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学习,也能熟练应用。在“数据处理与统计”这一节内容中,我只向学生讲解“函数”中的“求和函数SUM()”的运用,让学生自己运用类比的方法完成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计数函数COUNT()”的操作。

2、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作为教师,最起码要有使命感、责任感,教育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我们老师的真诚。有人写过这样一幅对联:“教古教今教学生追求真理,学中学洋学导师乐做真人。”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去滋润,以平等的身份去引导,是教师教育成功的关键。无论在信息技术教学,还是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都要注意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总而言之,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和课堂教学实效性有了点滴体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将会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下载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创新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

    翻转课堂在民族地区寄宿制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初探

    翻转课堂在民族地区寄宿制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雷波县黄琅中学 车兴太 【摘 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老师录制的微课视频为载体,对课上、课下的知识安排进行颠倒,展开了以......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 杨周明【摘要】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辅助工具,能够优化数学过程,改善对数学的认识,增加课堂容量,......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为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应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

    互动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互动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杰里米,里夫金所著的畅销书《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全新的人才,它......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心得体会 江西省上犹县五指峰学校 胡斌 邮编:341209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

    浅议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教学源于探索,探索更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利用多媒体,开启学生思维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成果已经步入教学领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