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创新工作探索与思考(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22:4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创新工作探索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创新工作探索与思考》。

第一篇: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创新工作探索与思考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创新工作探索与思考 荐

329

刘建军 原创 | 2010/1/28 20:22 | 投票

关键字:市场经济条件下 劳动竞赛创新工作 探索与思考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激发职工群众干劲热情,促进经济技术快速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手段和责任承包更多地参与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工作中来,从表面上看,劳动竞赛有些“淡化”了,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工会的建设职能和劳动竞赛的法律地位都没有改变。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进一步探索实施劳动竞赛创新机制,尽快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竞赛管理新模式,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劳动竞赛仍然是“大有可为”的。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正确认识劳动竞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经济效益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企业是否还需要劳动竞赛?劳动竞赛是否还具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在部分职工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主要表现形式有“三论”:一是劳动竞赛“过时论”。认为劳动竞赛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没有市场,劳动竞赛“过时论”的观点占有一定的市场;二是劳动竞赛与维护职能“冲突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搞劳动竞赛和工会的维护职能会发生冲突,出现了片面理解劳动竞赛,把劳动竞赛和对职工的维护职能割裂对立起来的错误看法和认识;三是现代管理对劳动竞赛的“替代论”。认为国外大企业的发展多依赖于现代科学管理,我们搞市场经济、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必须走资本主义的科学管理之路,因此也就出现了用现代科学管理替代劳动竞赛的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动。“三论”的错误观点不从根本上进行扭转,这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开展正常劳动竞赛、稳步推进企业改革、促进经济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会严重挫伤职工群众的劳动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最终将会不利于企业的振兴与发展。

针对劳动竞赛中出现的“三论”错误认识,我们一定要在认真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是什么?劳动竞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劳动竞赛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否会发生冲突?

现代管理是否能真正代替劳动竞赛?”这四个问题的认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彻底转变观念。观念新,百事新。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的是为了实现合理的资源结构、人员结构、组织结构、资本结构,以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没有根本改变,职工仍然是企业的主人。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其实质主要是在企业管理者和职工之间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竞赛做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其最终目的正是为了实现对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整体维护。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维护了国家集体的整体利益,职工的具体利益也一定能真正落到实处。在向现代企业过渡的过程中,企业中的现代科学管理自有其重要地位和作用,但劳动竞赛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职工群众的精神教育作用与首创精神的发挥,则是现代管理难以预测和协调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不仅没过时,不仅不会与工会的维护职能发生冲突,而且更有必要,更能实现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利益共享,其地位也是其他手段和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劳动竞赛要立足新内容,研究新方法,探索新模式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和束缚,劳动竞赛追求高指标、赛速度、赛产量,红旗飘飘声势大,轰轰烈烈也很热闹,但具体成果和竞赛的质量、效益却始终不高。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劳动竞赛必须以务实的态度,从抓好基础工作入手,立足新内容,研究新方法,重视竞赛过程管理,不断完善竞赛管理措施,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市场经济形势下的新的竞赛机制和模式。

在实施劳动竞赛创新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推动科技进步和加强企业管理,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班组建设为主体,以制度保障为基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把劳动竞赛由“体力型”、“生产型”、“粗放型”、“保证型”向“智力型”、“效益型”、“精细型”和“创新型”的方向上加以转化和引导,初步形成一种“纵向定标、横向结合、矩阵管理、整体见效”的竞赛管理新模式,尽快使劳动竞赛提升到一个更新的高度,全面推进管理进步和企业加速发展。

首先,要整体规划,纵向定标,完善机构制度,实行矩阵管理,切实加强劳动竞赛的宏观控制。为避免劳动竞赛流于形式,保持竞赛成果,提高竞赛效率。在社区物业管理中要尽量兼顾经济、社会效益的双重性质,广泛开展“创收增效”、“革新挖潜”劳动竞赛,使各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占领内部服务市场,开拓外部创收渠道,不断增强“造血”机能,依靠修旧利废和科技革新挖潜增效。在小区物业管理站以创建文明小区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赛工作数量、比工作质量、抢工作速度、讲工作效益的“SBQJ”竞赛活动,促进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在各类活动中以基层队达标创优、争夺“流动红旗”和职工个体立足本质、干好工作、争当“岗位明星”为总线贯穿其中,将劳动竞赛逐步由生产领域向管理、服务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拓展延伸,同时针对各自不同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明确的工作、责任、数量、质量、效益、速度、满意率等任务目标,成立专门劳动竞赛专门工作委员会和专业考评领导小组, 制订详尽明细的检查、评比、考核与奖励制度。制定工作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实施,每月一考评、每季一考核、半年一兑现、年终统一表彰。在操作管理上,由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协调,队站班组要分项实施,全面落实。做到规划、定标、实施、考核协同进行,使劳动竞赛不仅开展得生动活泼,热闹紧凑,稳定有序,并尽快实现活而不乱、落实深入、管理到位、宏观指导调挖得法的良性运行的新局面,逐步形成“统一领导、矩阵管理”的高效运作机制。

其次,以实现“四个转变”为突破口,推动科技进步和加强企业管理,努力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向提高。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给劳动竞赛开拓了新领域,注入了新活力的同时,也对劳动竞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这就要求劳动竞赛应当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新机制,不断研究新内容,运用新办法,探索新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从实践上来看,一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带头人的作用,实现劳动竞赛由“体力型”向“智力型”的转变。在劳动竞赛中努力达到科技带头人与工人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劳动热情和劳动技术结合,从鼓励工人学技术长技能入手,全面提高工人技术素质和劳动生产效率。二是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换,实现劳动竞赛由“生产型”向“效益型”的转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职工注重完成生产任务,很少考虑经营效益,市场经济要求一切企业活动都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为此,在组织职工劳动竞赛时,就要多方采取有效措施把劳动竞赛从“生产型”引导到“效益型”上来。三是从管理上入手,实现劳动竞赛由“粗放型”向“精细量化型”转

变。在劳动竞赛中,通过管理渗透,结合能源管理实际,深入开展“查漏点、校计量、准抄录、细核实”活动,堵塞跑冒滴漏,严查非法截用水电暖,量化竞赛指标,实行抄表计量,实数结算,使劳动竞赛逐步向“精细型”过渡。四是将技术创新引入劳动竞赛,实现劳动竞赛由“保证型”向“创新型”的转变。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的新时期,劳动竞赛如果还仍然停留在“老黄牛”式的实干精神和仅仅限定在完成生产任务指标上,就将会大大削减其作用和意义。这正象一位职工所说:“劳动竞赛就要赛出个新花样来,光搞老掉牙的那一套,没意思。”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劳动竞赛思路、内容和形势,兼顾职工岗位工作性质与职工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采取长短结合、快慢结合、专全结合、新旧结合的形式,开展丰富多采的劳动竞赛活动,才能大大激发职工群众参与劳动竞赛的干劲和热情,收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于创新劳动竞赛机制的几点思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创新劳动竞赛机制和开展劳动竞赛的实践证明:任何有生命力的东西都是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劳动竞赛也是这样。在新的形势下,要想不断增强劳动竞赛的活力,提高职工群众的参与面,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四点是必须要认真思考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是围绕企业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不断优化劳动竞赛方案是搞好和创新劳动竞赛的前提。只要在内容上有创新、形式上有变化、范围上有扩展、开展中有力度,就一定能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劳动热情,促进生产经营指标的有效完成。

二是党政工团联手参与是搞好和创新劳动竞赛的根本保障。试想,任何一种劳动竞赛,如果没有党政领导的支持协调,没有工团等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科学严明的考核,劳动竞赛又如何能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呢?

三是引导职工广泛参与是搞好和创新劳动竞赛的重要基础。劳动竞赛的基本特点就是其群众性,任何缺乏群众支持、没有发动群众积极参加的劳动竞赛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四是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是搞好和创新劳动竞赛的关键。任何竞赛都有一定的目的性,不讲经济效益劳动竞赛就会缺乏支持与动力,不讲社会效益最终劳动竞赛也会影响经济效益,二者相辅相成,不可片面分割。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创新劳动竞赛形式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进一步创新劳动竞赛形式的探索与思考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政策措施,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增长之际,不断创新县级劳动竞赛形式,提升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结合远安实际作以下探讨。

一、现状与成效

劳动竞赛不仅仅是工会建设职能的体现,它也体现着工会维护、教育、参与的职能。今年以来,为使全县各级工会组织进一步增强履职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我们紧紧围绕加速推进“工业立县”战略的中心工作,按照市总工会统一部署,在开展“进千家企业,访万名职工”大调研,推动非公企业“共同约定”行动的基础上,认真谋划以“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提出了50家企业的10000名职工参与,评选出50名技能状元的“万名职工大比武”活动思路。自今年3月份在全县启动劳动竞赛活动以来,特别是5月份以后,在市总工会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万名职工大比武”活动分三个阶段,以各乡镇、各行业工会工作委员会为单位全面开展。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今年3至5月,我们主要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在组织召开远安县职工劳动竞赛委员会会议,讨论确定活动思路的基础上,及时制定《远安县“五一五”劳动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全县职工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动员参与竞赛,为活动在全县范围内顺利启动提供了必要的思想保证。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5至6月,在全县各工会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和组织下,89家企事业单位的12086名职工参加了预赛,占全县产业工人的86%。从6月26日到8月11日,县总工会在预赛基础上,集中组织了19场决赛,决出技能状元55名。其中,在远安永安车桥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开展的劳动竞赛活动中,485名职工经过8天激烈角逐,产生技术能手6名,充分展现了远安职工直面危机、锐意进取、赶超一流的良好精神风貌。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8月份以来,我们积极督促各参赛单位及时总结活动中呈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事迹,目前已推荐创业就业之星、技术创新之星、“五小”活动之星、技能学习之星共20名。

通过5个多月的努力,我县今年开展的“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万名职工大比武劳动竞赛活动初显成效,基本做到了依靠创新劳动竞赛形式,不断提升工会服务水平,得到了省市总工会相关领导和县委的充分肯定。

成效一: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相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促进了远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其中,远安县宏业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宜昌市巡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和远安县花林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县第一批参与劳动竞赛活动的企业,于5月份分别举办了酒瓶上釉、码砖肧和节能降耗技能竞赛,3家企业职工均全员参与,为积极培育并快速发展我县建材产业激发了新的活力。

成效二:有力地提升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锻造了一支技艺精湛、素质全面的职工队伍。5月中旬,全县10家医疗单位在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以徒手心肺复苏、静脉输液等五个项目的护理技能及急救技术技能操作为重点进行了预决赛。赛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现场演示徒手心肺复苏术等操作技能,进一步巩固了赛前培训成果。

成效三:有效地提高了职工群众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每名职工在推进创新的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营造了良好氛围。湖北楚园春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劳动竞赛活动过程中,公司积极鼓励每名职工在改善管理方法、改进工艺流程等方面提思路、出点子,将原来酒瓶包装中普遍使用的泡沫底托改进为标准折叠纸板,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更加注重环保效益。

二、做法与体会

我县的劳动竞赛工作以“分散比赛,集中颁奖”的创新形式为重点,在探索中开展,在开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受益,主要形成了三个方面的认识。

1、领导重视,组织周密。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活动,县政府办公室专门发文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李宏华为主任的劳动竞赛委员会(远政办发[2009]16号)。县总工会、县发改局和县劳动保障局三家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劳动竞赛活动的通知》(远工字[2009]6号),对该项工作进行了总体要求和安排。二是县总工会及时召开专题主席办公会,成立了以常务副主席王继平同志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针对我县企业实际,认真研究该项工作,及时制定出台了《远安县“五一五”劳动竞赛活动方案》(远工字[2009]19号),使该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细化。三是全县各级政府和企业行政以极大热情支持劳动竞赛活动,主要领导亲临赛场具体指导。

2、积极引导,参与面广。一是确定各基层工会主席为第一责任人,在职工队伍中广泛开展宣传动员。二是结合“共同约定”行动,围绕“职工展风采,企业树形象”的要求唱响“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活动主题,鼓励职工踊跃参赛,敢于冒尖。三是每个项目的比赛都事先全员参加预赛,再组织决赛,确保了每名职工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四是从工作中选项目,以比促学,使广大职工的技能在比学中得到提高。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一是突出以磷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和农产品深加工四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分别确定东圣化工、永安车桥、花林水泥和楚园春酒业4家重点企业,作为本次活动重点,精心指导,有序开展。二是竞赛项目设置有重点,突出生产一线的劳动技能。如食用菌脱袋、码砖肧等项目虽然无过多技术含量,但其操作技能的用途在县内十分广泛,从而提高了广大职工和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三是注重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在远安花林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劳动竞赛活动中,我们紧密结合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以超额完成年初产能计划为目标,动员职工在生产流水线上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有效激发了职工活力,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三、打算与建议

经过前段时间的努力,我县劳动竞赛活动初见成效,但与市总的要求,还有一些工作要做,与兄弟县市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些薄弱环节主要是,如何完善劳动竞赛的长效运作机制、落实劳动竞赛经费、整合社会资源推进劳动竞赛工作等三个方面。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加力度,加措施,向内使劲,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抓好该项工作,不辜负市总的期望。

1、在“常搞常新”上下功夫。进一步创新劳动竞赛活动形式,丰富劳动竞赛内容,将增产增效、职工之家创建、巾帼建功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劳动竞赛活动延伸到全县各条生产战线,融入到日常生产的各个环节。

2、在专项经费规范管理上下功夫。积极督促县内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台《劳动竞赛奖励经费管理办法》,确保企业工会开展劳动竞赛经费的落实,使企业劳动竞赛活动经费的使用更具规范化和制度化。

3、在加大部门合力上下工夫。充分发挥劳动竞赛委员会的作用,重点加强工会、劳动等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努力形成多部门齐推劳动竞赛活动的良好局面,利用更多资源提升工会服务水平。(

第三篇: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主题。纪念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创新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和青少年群体提供教育和服务场所,是当代纪念馆的重要发展方向。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德育基地,面对新形势,如何审时度势,开拓创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是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一直不断研究、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关键词]纪念馆 创新 爱国主义教育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87年6月,原址始建于1925年的陇海公寓。1938年3月,中共中央长江局特派员张文海、谷牧奉命到新海地区驻军东北军第五十七军第一一二师建立中共地下工作委员会就寓居于此。工委建立后,3月11日由张文梅和工委委员刘曼生(谷牧)介绍,发展第一 一二师第六六七团团长、抗日名将万毅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特别党员,入党宣誓也在陇海公寓。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中共连云港市委、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6月6日决定将这里辟为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1995年被中共连云港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连云港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德育基地”。

由于旧城改造,老馆在2003年拆迁。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新馆于2011年7月1日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新馆作为中共中央、江苏省委高度重视,倾力打造的大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集宣教、收藏、研究、旅游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目前全国规模较大的地市级综合类革命纪念馆。馆区占地37.5亩,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它通过层次丰富、生动起伏的布展,运用声、光、电等先进技术,生动翔实的再现了连云港宏伟壮丽的革命斗争历史,讴歌了连云港人民不畏险阻,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开馆之初,社会各界主动来馆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但由于展陈形式单

一、内容一成不变,观众人数不断减少。为此,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多措并举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努力把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打造成传统教育和红色旅游的重要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彰显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德育基地作用,主动联系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来馆参观,与大中小学校签订德育基地共建协议;以清明、“七一”、“十一”等节庆日为契机,策划组织了“清明节铭记”、纪念党的生日、“乘坐BRT·感受新港城”等活动;完善观众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编辑并制作馆刊、折页、宣传片、3D动漫片等宣传资料;打造红色旅游景区,积极创建国家级4A景区并通过省验收。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同志,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原空军政治部副主任邓铜山同志,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存根同志等领导来馆参观后对我馆的陈展内容和接待服务给予高度评价。一年多来,共接待观众21.3万人次,其中青少年10.8万人次,团队655批次。

二、挖掘革命故事,开展革命前辈影像资料抢救工程。为缅怀革命前辈,丰富地方革命史料,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积极实施“革命前辈影像资料抢救工程”。集中采访拍摄连云港市及在本市战斗过、工作过的老干部、老战士、老党员(包括革命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记录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挖掘本地区各个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2年9月至今,“抢救工程”摄制组行程约4500公里,远赴北京及全市各县区,采访拍摄老干部、老战士、老党员91余人,采集视频素材约4580分钟。其中既有杨斯德、吕剑光、李欣、张翼等省部级、少将级领导干部,也有高金贵、吴永祥等普通战士,他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讲述了革命斗争时期的故事。这些视频资料,为研究连云港地区革命斗争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该项工作受到媒体的关注,苍梧晚报、连网专门开设了“寻找港城老兵” 专栏,每周2期刊发“抢救工程”系列报道。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以“抢救工程”阶段性成果为素材,已完成系列图书《红色记忆》第一辑 《保卫家园》稿件的编辑,并正在策划制作《连云港保卫战》、《赣榆战役》、《战地摄影家——张克辛》、《苏鲁交通线》、《抗战县长朱爱周》、《团林英雄杨庆福》、《小沙东海战》、《青口十八勇士》、《花果山义僧抗日》等一批抗战题材纪录片。

“抢救工程”为征集文物拓展了渠道,很多老革命在采访结束后,主动捐赠革命文物资料,还有数十家单位和个人来电、来函联系文物捐赠事宜,提供文物征集线索。目前共征集革命文物资料350件。

三、创新爱国教育形式,实施“重温经典”——革命题材电影展播活动。为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增加教育的趣味性、公众性。从农历蛇年大年初一开始,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推出“重温经典”——革命题材电影免费展播活动,开播50多天来,已放映老胶片电影50多部,有12000人次观看。连云港日报、连云港电视台、苍梧晚报等媒体作了连续报道。

为使该项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展开,不断提升其生命力、影响力。革命纪念馆积极筹建老电影资料库,目前已征集了老胶片电影1100部,通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获取数字电影1500部。

四、丰富展陈内容,举办各类专题展览。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成功引进了“爱我中华铁道游击队万里行———铁道游击队展览”,该展览通过100多件展品,80多块展板还原铁道游击队的传奇历史;成功承接了“铁血雄风———新四军在江苏抗战文物”巡回展;协助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市城管局举办了全省城管系统文化建设年活动书画摄影获奖作品连云港巡展等专题展览。举办了“诗境和风”王福元中国画连云港公益展。连云港市抗日及地面石刻拓片展。专题展览接待观众共计4.6万人次,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云港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展览给予了广泛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此同时,为提升专题展览的层次和水平,我馆已着手对专题展厅进行改造升级,并积极申报、承接全省文物巡回展览,力争将更多高水平的专题展览呈现给广大群众。

五、加强学习、规范管理,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加强学习,提升素质。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以十八大报告的专题分期进行领导宣讲、座谈等,在馆网站开设学习专栏,刊出学习体会60篇。以开展“讲学习、转作风服务年活动”,提升纪念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举办革命史知识讲座,组织部分员工赴北京国家博物馆、山东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市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陈列布展、讲解服务、文物管理等专业知识,组织开展团队素质拓展训练。二是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明确了各部门负责人和工作职责,对人员进行定岗定责;制定实施了例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文物库房管理制度、文物保护与修复制度等规章制度等。通过加强学习、规范管理,员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队伍素质显著提升。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革命纪念馆的重要职能,也是纪念馆人永恒的研究课题。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通过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大胆实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内容,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认识,让更多的观众走进纪念馆,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张立嵘;对利用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S1期 黄春华;爱国主义教育宣传贵在务实;当代传播;1995年01期 王 玲;“八七”纪念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的体会;武汉文博;2007年03期

第四篇: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机关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建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在推动机关行使领导职能、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升机关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和主导性作用,更直接关系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进程。

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

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努力抓好工作机制、工作方式、活动载体、考评机制等四个方面的创新,形成了推动党建工作的一整套科学系统、行之有效的办法。以创新工作机制为切入点,强化党建工作推力。不断建立健全机关党建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通过建立责任机制、建立民主评议机制、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加强机关党建制度建设。

以创新工作方式为关键点,提升党建工作效力。坚持把忠实履行工作职能,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党建工作推进各项工作。一是着力打造学习型党组织,二是着力打造特色工作品牌,三是着力打造廉洁型机关。

以创新活动载体为结合点,增添党建工作活力。为使机关党建工作明确基准点、选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创造闪光点,激发活力之源,通过开展多项活动,全面推进机关党建工作。一是着力营造党建工作氛围。二是认真开展“六型一满意”创建活动。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节约型、廉洁型和人民群众满意机关为目标,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三是扎实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四是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以创新考评机制为着力点,增强党建工作威力。着眼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工作落实和机关整体发展、全面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考评机制,努力打造和谐有为机关。一是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二是搭建党建工作平台。三是注重运用考评结果。

机关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素质不断提高,机关作风不断改进,机关执行力和效能不断增强,在服务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机关党建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要立足自身,围绕中心工作,结合工作职能,充分发现、把握和注意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形成新认识,确定新目标,采取新举措,取得新成效。

注意与群众的感情问题。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做好群众工作,不仅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主观需要,更是工作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首要的是解决好感情问题,只有在感情上与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会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点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省委、省政府今年初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三万”活动,就是把“增感情”放在突出位置。对群众有了感情,干工作才有激情。感情不是说有就有,要借鉴和扩大“三万”活动成果,通过完善各种机制、创造条件让机关党员干部经常走进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接触群众,了解民情,增进感情。

制定政策与实践紧密联系问题。政策的真正目的是为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服务的。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的第一和首要的阶段,是政策科学的核心主题,直接决定是不是、能不能维护人民的利益。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泛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在此基础上,为省委科学决策作参考,为科学制定政策打基础,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抓落实问题。落实是决策的生命。只有狠抓落实,才能推动工作、取得实效、促进发展。机关各项建设,要围绕中心任务,把狠抓落实作为根本要求。

工作创造性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一种有效工作方法。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发扬成绩,借鉴和发扬传统的经验、方法开展工作;又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善于运用创新的手段做好工作,进一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更加主动地开拓创新,出谋划策,大胆实践,增强推动发展、服务协调的作用。

谋事前瞻性问题。机关干部“谋事”能力的强弱,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机关的工作质量和服务办事水平,反映着机关的整体建设水平。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要充分发挥省委、省政府的“智囊”作用,积极主动谋事,大胆建言献策,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进一步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几点想法

进一步创新思想观念,提升创造力。要大胆树立主题党建、开放党建、和谐党建、效益党建、快乐党建等理念,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和方式,把机关党建工作放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研究,放到机关工作大局中去定位,从当前和长远的角度去思考,不断丰富其内涵,拓宽其外延,激发其活力,赋予机关党建雄厚的群众基础,拓展机关党建工作新领域。

进一步创新队伍建设,提升执行力。党员是开展党建活动的主体,抓好机关党建的落脚点是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目标是着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提高机关效能效率,根本举措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学习教育,关键是要进一步创新抓学习教育的思路。一是要围绕统一党员干部思想抓学习教育。二是要围绕促进机关和谐稳定抓学习教育。三是要围绕提高党员干部理论业务水平抓学习教育。四是围绕争创一流业绩抓学习教育。五是围绕取得实际成效抓学习教育。六是围绕加强廉政建设抓学习教育。

进一步创新支部建设,提升战斗力。党支部是党员的直接管理者和各项活动的组织者,是机关党组织的基础。要通过创新党支部建设,丰富支部建设内容和方式,促进机关党建落到实处。一是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二是建立和落实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集中学习,建立学习考勤、交流和主题发言制度。三是建立工作安排和回顾制度。四是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五是组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六是开展与党员交心谈心活动。七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八是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进一步创新阵地建设,提升凝聚力。阵地是党员活动的基地,要打好这个基础。进一步创新阵地建设的内容,要切实在拓展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的空间上做文章。一是学习阵地要有新面貌。二是教育实践阵地要有新平台。三是宣传阵地要有新载体。

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提升保障力。工作机制创新,是抓好机关党建工作的保障。一是完善机关党建责任制。二是建立多维激励机制。三是创新示范带动模式。四是强化党建工作目标责任管理机制。五是创新督查机制。将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抽样督查与全面督查、专项督查与重点督查结合起来,强化督查力度,提高党建工作实效。

第五篇:中心城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探索与思考

中心城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探索与思考

【摘要】:胡锦涛同志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心城区是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承载着城市的重要运行功能。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推动社会管理转型与创新的任务日趋繁重和紧迫。面对这一新形势,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创新对中心城区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职责重要。本文立足于×××区作为×××市中心城区实际,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社会管理服务理念有待强化,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格局有待构建,社会管理手段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有必要从树立正确的社会管理理念、创新政府主导型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强化社会管理创新。

近年来,中心城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为先的理念和要求,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作为×××市中心城区的×××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多重叠加的新兴发展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增强服务大局、借势发展、争创一流的意识,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认真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创新×××区社会管理思路。着力在社会管理的创新发展、突出特色、突破难点、强化机制、改善管理、服务人民、整体推进上下功夫,力求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海城区基本情况

×××区位于×××市×××部,北与×××县接壤,东与×××相邻,南与×××相望,西濒×××,是×××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辖区下辖×××镇和7×××个街道办事处,共有行政村×××个、社区居委会×××个,总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万,流入人口近×××万人。近年来×××区立足区情,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从明确工作思路、完善体系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入手,不断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工作,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为全市乃至自治区的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助推了×××市跨越发展,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自治区级以上荣誉捷报频传,连续四年荣获“自治区平安县(区)”荣誉称号、获2008-2010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建健全组织机构,初步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快,中心城区社会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市作为新兴城市,原有的与计划经济相伴生的社会管理体系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心城区的×××区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更显日益迫切。×××区区委、区政府始终对社会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创新工作理念,把社会管理工作置于区委、区政府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事项来谋划。及时成立了“×××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党政领导服务日制度,联系社区制度。各办事处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亲自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特别是围绕破解影响×××区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强化服务大局、争创一流意识,把×××区放到×××市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优势,积极与中直、自治区直属各有关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加强工作合作交流,座谈共商社会管理活动创新,建立信息互享平台,齐抓共管的格局初步形成,在近两年县区绩效考评中,我区在×××市中位居前列。

(二)注重突出亲情服务,积极推进和谐×××城区建设。×××区辖区流动人口大约有×××万人,是大量人口聚集的城市中心区。市委、市政府把×××区作为“开展流动人

口服务管理工作”试点,区领导班子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突出人性化管理和亲情化服务,积极为流动人口释疑答惑、排忧解难,大大增强了流动人口对辖区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把流动人口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从财政划拨经费×××万元,在区公安分局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并着手在辖区派出所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聘用流动人口协管员。结合中心城区特点,专门开展了流动人口集中登记月活动。在深入调研,摸清流动人口总底子的基础上,基本完成了基本信息采集与电脑建档工作,在开展流动人口登记工作过程中,×××派出所实行人性化执法,安排民警带领协管员在小区设点。同时,建立起出租屋“两证一书”的管理机制,做到“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这种工作模式初见成效。在流动人口服务方面,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分类管理,以“三查”(查环、查孕、查病)服务为切入点,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有效实施孕情跟踪。同时,设置“亲情卡”和“便民服务卡”,向流动人口提供一切可能的政策、就业、教育、健康、法律等咨询服务。立足抓好实事,服务群众,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区教育行政部门以人为本出台新规,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凭用工单位证明免借读费进城就读,并可平等享受升学政策。此外,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城区中小学,有效缓解了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区学校大班额等问题,较好地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困难,为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参与创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加快推进公办小学建设,投资×××多万元建设×××小学,实施三年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努力协调有关部门,抓紧落实新增学校和公办幼儿园的土地问题,想方设法筹集建设资金,力争五年内建成×××所公办幼儿园和×××所公办小学,有效缓解“入公办幼儿园难、入学难”问题。

(三)大胆创新工作机制,有效缓解信访工作难题

我区创新街道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体制,夯实基层社会管理基础,在全区×××个镇(街道)设立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把信访维稳与综合治理工作相结合,把“中心”建设与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相结合,对社会管理各项任务进行分解、排查、处置,提高基层的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和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区党政领导坚持开展公开大接访、领导接访日、领导下访和约访“四访”活动,各行政职能部门也主动下到基层开展调处活动。构建“矛盾纠纷联调、突出治安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突发性事件联处”的工作机制,整合信访、司法、公安派出所、土地、民政等部门力量,按照主动受理、集中梳理、归口办理的程序开展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如区法院在交警大队成立了调解室,整合法院和交警各自的资源优势,为交通事故当事各方提供方便服务,有效提高事故调处率和群众满意率;区检察院在各街道办事处设立了检察官联系点,拉近了检察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对促进司法公正、惩治腐败和清除民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派出所成立调解室,各镇(街道)、村(居)委设立调解庭(室),从而形成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基层调解工作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在司法公正方面,×××年我区推出司法公开新举措,首次庭审同步视频直播。案庭审视频网络直播,对推进司法公开、司法为民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着力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注重民生工作,关爱困难群体,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多措并举开启新貌,着力提高社区管理水平

一是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从×××年年初开始,×××社区作为创新社会管理试点,率先在全区乃至全市启动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根据自管小区、物管小区、单位小区等分类,依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管辖面积,设置了×××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网格长1名,每个网格内居民约×××户左右,人口约×××人。网格长每天到网格工作3小时以上,收集网格内所有居民户基本信息以及环境卫生,民政、计生、违建巡查等信息。在广泛开展调研,摸清网格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建立每天一研判制、上门服务制、信访调解负责制、民情反馈制、卫生督查制、群众评议奖惩制等制度。社区设综合服务站,形成综合服务站站长—网格长—网格员—网格中心户为线条、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党委为核心的条块结合的社区网

格化管理模式。对于网格工作中的问题,一般问题网格长组织处理,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报回社区综合服务管理者,由站长主持会议研判,并将处理。同时,管理与绩效考核挂钩,社区干部绩效考核年底以每月100元挂钩奖励,同时视工作表现情况,给网格员奖励补贴。目前,社区网格化建设试点先行,全区推动。

二是推进社区组织化建设。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居委为主体、社区工作站为中坚力量、社区群团组织、社区志愿组织、社区便民商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为配套的社区组织体系。切实增强社居委组织居民开展自治、协助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居委主任“一肩挑”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比例。创新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创新社会工作者培养选拔机制。三是推进社区服务化建设。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城镇社区全体成员、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扩大社区公共服务覆盖面,设立“一站式”办事大厅。建立社区与驻社区单位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机制。推进标准化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基本实现社区居(村)民老有所养、残有所助、孤有所抚、病有所医、学有所教、难有所帮。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要求,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维护稳定为基础,积极实施社区建设互联网工程和“83行动规划”,实现了社区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以文体广场为载体,做到社区活动周周有,月月新,社区小活动营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祥和、温馨的新型社区。目前,“小事不出楼院,大事不出社区,人人关心互助,家家乐业安居”成为×××区社区建设的真实写照。

(五)不断强化管理创新,大力彰显管理创新成效

我区着力理念创新,树立源头管理、综合治理、依靠群众理念,力求管理科学高效常态化,夯实基层社会管理基础。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执政理念,部门协同形成合力,完善综治基层基础工作体系、综治工作责任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平安×××建设体系、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体系。通过构建行政责任、法治政府建设指标、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等体系,形成人大政协监督、政府公共关系、政务公开、社会监督四大平台,建立依法管理、常态管理、有序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树立依靠群众理念,扩大公众参与,建立专业性社会工作者队伍,建立联防队、巡逻队等各种群防群治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治安管理。加强两新组织的治安管理,协调×××边防支队机动中队进驻工业园区。实行网格化巡逻,构建了全覆盖的视频监控系统,开展联合执法整治。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推进的要求,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信息化、商业服务信息化,力争建立覆盖全市的社区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建立社区人口、辖区单位基础数据库,提供与公安、计生、社保等部门专项数据库的数据共享接口,实现数据统一管理、动态更新。建立社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信息管理软件建设,推动社区居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建立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将法律援助、家政服务、文化教育、医疗服务、公共事业消费等内容纳入其中,形成信息与物流的有效互动。推进智能化住宅小区(楼宇、家庭)建设,大大夯实了基层社会管理基础。

三、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区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

随着×××市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里坚持重心下移,作为中心城区的×××区,面对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管理事权不一致,与中央直属、自治区直属部门还要进一步沟通协调、协同合作解矛盾等等,都将对我区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服务措施不尽完善,治安薄弱地区仍然较多是当前社会管理的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工企业、旅店、娱乐场所和居民出租房屋,流动性强、变化快,接纳流入人口的单位信息变换不及时,导致底数难以及时掌握。二是流动人口正在日益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但案件侦破难度较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读仍有不便,“入学难、入公办幼儿园难”教学两难问题仍未根本性解决。在社会治安防范方面,治安薄弱地区仍然较多,防控能力有待提升。第一,部分校园周边存在社会青年敲诈、抢劫学生现象;私立幼儿园无证经营现象较多。第二,各种治安案件时有发生,治安纠纷、民事纠纷仍然居高不下。学校和家长引导青少年学生合理科学地利用现代互联网学习、生活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二)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社会流动不断加快,就业方式日益多样,而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目前,农民工、城镇下岗职工、大学生就业呈现多元化、大流动趋势,大量新成立的就业组织采取“非单位”的管理体制,使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公民社会开始形成,经济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问题,而社会中介组织发育滞后,城乡社会管理网络建设没有健全,出现了许多管理盲区,出现无人管无人理的“社会人”,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压力。

(三)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创新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网络的迅猛发展,特殊人群的逐年增加,而社会管理手段滞后。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手机、电脑在城市职工家庭中基本普及,而政府有关部门在对网路虚拟社会的管理方面既缺少专门管理人才,又缺少有效管理手段。另外,随着司法制度改革,刑释解教人员逐年增加,重点人口的监管工作量加大,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相对滞后,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四)社会管理体制落后有待完善和创新

新的社会事务大量产生,而社会管理体制落后。近年来,新的社会组织不断增加,民政局登记的民间各种协会组织逐年增加,行业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等不断的社会问题以及信访、拆迁、征用、地摊、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纠纷大量涌现,而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落后,使社会事务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和社会问题自下而上的解决都受到了一定阻碍,一些社会纠纷和矛盾不能及时解决,影响全区安定团结。

四、建议与对策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十二五”期间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坚持既有秩序又有活力,坚持立足实际、改革创新的原则,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社区建设、认真解决好计生民生问题等相结合,从影响和谐稳定和民计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从而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形成社会管理新格局

要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形成以政府机构为主体的政治组织,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组织,以非营利机构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三大管理组织体系,注重发挥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社区、社团和中介组织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健全和完善社会组织,自律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改进社会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同时,要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形成有效管理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社会稳定机制。

(二)解决好社会管理重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流动人口的管理创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要健全“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建立完善城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实行“一站式”、“全程式”服务,做到统一信息采集,统一组织管理,统一提供服务,准确登记流动人口的各类信息、出租房屋信息、就业就学信息,建立一证查询或信息查询制度。以方便快捷周到的人性化“一条龙”服务为载体,构建起流动人口居住、就业、就学、就医、养老以及精神、物质、文化、法律需求的常态化、动态化服务管理平台。

2、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完善以司法部门牵头,社区组织参与,部门配合的帮教机制,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管管理和帮困扶助。要以有效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为首要标准,做好刑释解救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刑释解救人员与家庭、组织衔接的责任制,落实安置政策,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不再重新犯罪。教育、共青团等部门要和社区组织还要关注、关心社会闲散青少年和一些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引导,解决好他们的就学、就业和安置问题,注重对他们的心理疏导,给他们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公安部门要做好对重点人口的管理帮教工作。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创新。要继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的“大调解”机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法律援助活动,畅通诉求和信访渠道,有效排查调处社会各类矛盾纠纷,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要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着眼点,以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标准,深入实施“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筑城区一直延伸到社区(村)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完善警民结合、打防控一体化、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社区平安的长效机制。要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如加大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重点地区、繁华地段的治安乱点整治力度。重点打击入室盗窃、偷盗车辆、抢劫财物、危害民众安宁的违法犯罪、扰乱治安、干扰民生的行为,努力构建打防管控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做到管理无盲区,防控无死角,治安无乱点。大力加强安全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物业管理、市场管理、加快城市化进程。

4、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创新。按照公开管理、依法管理、主动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健全网上综合防控体系,把网上防控控制与网下落地查处结合起来,严厉打击网上违法行为以及利用网络实施诈骗、盗窃和黄赌毒等犯罪活动,切实纺织网上非法活动演变为现实社会危害,更好地保护好人民权益,维护网上秩序,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虚拟社会的健康发展。

5、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创新。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要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提升功能与发挥作用并举,使其在健康向上、聚人心促和谐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按照谁登记、谁管理,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努力探索“两新组织”管理服务中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完善以登记、审批、监督、管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好并实施好。

6、基层基础工作的创新。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最根本的在于抓好基层、打好基础。要以健全完善社区和镇(办)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居委会综治服务站为抓手,整合资源,形成“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平台,集中办理群众的合理诉求、困难群众的帮扶和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和村综合服务站要与乡镇司法所、检察室、人民调解委员会、义务巡逻队、平安志愿者搞好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群建作用,尤其是在加强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建设,在做好矛盾纠纷调解、社会救助、社会养老、就业保障、普法教育、便民服务、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社区文化、物业管理等社会管理创新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民众的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形成×××区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何增科;试析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J];北京交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潘小娟;白少飞;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思考[J];政治学研究;2009年02期

3、朱冬梅,陈樨圆.发达国家人口方面的管理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7).

4、《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03期

5、丁元竹;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与方向[J];开放导报;2010年04期

6、康之国;杜丽娜;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区治理与NGO[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下载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创新工作探索与思考(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创新工作探索与思考(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进和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改进和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1日 09:00来源:《求是》期号:2010/01作者:张文学开滦集团是特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现有职工8.2万人,党员22711名,下属基......

    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探索与思考[推荐]

    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探索与思考 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林红明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学生工作的灵魂,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关系到我校建设西点式品牌职业学校的进程......

    思考与探索

    对年轻的公务员如何成长为 真正乡镇干部的思考与探索在就业形式愈发严峻的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党中央解决民生实际的重中之重,而随着历年来以基层工作为主要对象的......

    思考与探索

    思考与探索 1.反思你执教的一次语言教育活动? 2.在谈话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 在一次的语言教育活动《三只小猪》中,我将幼儿分成三大组进......

    市场经济下电力市场营销的创新发展

    摘要:电力企业核心业务就是电力市场营销,市场经济的要求应很好适应,电力营销服务和服从的需要应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下。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电力营销面......

    市场经济下企业诚信建设思考5篇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思考胡厚翠“专业生产,品质保证,名牌产品,让人放心,还实惠”这是三鹿奶粉的广告词。然而,谁能想到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成为震......

    市场经济下诚信缺失问题的思考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缺失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 发展。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完善体制不足,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才能保证我国 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

    浅谈劳动竞赛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劳动竞赛的创新与发展劳动竞赛活动不仅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优良传统,也是调动广大干部员工主人翁积极性,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快速发展的基本方法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有效载体。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