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劳务输出新机制 探索劳力转移新路子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22:3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劳务输出新机制 探索劳力转移新路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劳务输出新机制 探索劳力转移新路子》。

第一篇:创新劳务输出新机制 探索劳力转移新路子

我镇目前仍是一个农业镇,现有16个村委会,122个自然村,133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4.2万亩,全镇人口 4.3万人。现有农村劳动力2.1万人,富余劳动力1.6万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急需转移。为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镇党委、镇政府确立了“镇内安置、省外输出、依托外冈、面向全国”的劳动就业新思路和“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发展、三年成产业”的劳务输出工作目标。目前,劳务输出工作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通过各种渠道已输出农村劳动力1.1万余人。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年人均可增收500元。

一、基本做法

输出一人,受益一户,带动一片,富裕一方。归纳起来,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五促”:

(一)拓宽市场促转移。按照“面向大市场、开拓大市场”的思路,指导、协调各劳务输出工作瞄准大城市、大企业,寻求建立劳务合作关系。我镇开辟建立了自己的合作关系,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用工信息。武汉、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州等地,已成为我镇有组织劳务输出的主要地区。去年麻丘镇与上海外冈镇结为友好镇,搭起了机关干部“走出去”跟班学习、劳动力转移和招商引资的平台,今年已签订了近200多人的劳务输出合同。目前,我镇已向外冈镇输出劳力120多人。

(二)跟踪服务促转移。我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劳务输出产业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积极探索解决影响劳务输出发展问题的途径。把输出后的跟踪管理服务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协调处理外出务工人员及家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我镇在外出人员相对集中的武汉市设立了政府驻武汉办事处,成立了驻武汉办事处党支部。先后在武汉、北京设立了跟踪学校,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麻丘镇法律服务所主动义务担任外出人员的法律顾问,跨省越市为外出人员提供法律服务。我们的这些做法,《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江西日报》、《长江日报》、《南昌晚报》、《楚天都市报》等都做了详细报道。

(三)宣传引导促转移。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为输出人员讲课,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宣传车,对劳务输出进行连续三个月的宣传报道。对事业有成的典型进行广泛宣传。用过去的“打工仔”,如今的“小老板”的事例,扭转了农村“在家千日好,出外半日难”,“世上只有种田好,半年辛苦半年闲”的陈旧观念,有效地调动了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打造了舆论氛围,在全镇形成了一股劳务输出热潮。

(四)强化培训促转移。我们全镇16个村都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针对外出劳务人员虽有强烈的就业愿望,但苦于就业技能不强,打工难以如愿的问题。我镇党委、政府把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投入6多万元,成立了劳务输出培训中心,以市场需求指导培训,按岗位要求强化培训。强化对输出人员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使每一名输出人员从一开始就树立起竞争意识、品牌意识。着重强化热门技术和两门以上技术培训,力争使每名输出人员都成为复合型劳动者。今年,仅培训餐饮和缝纫就达到480多人。

(五)经济发展促转移。招商引资、市场建设、民营经济以及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地就近转移的空间,仅南昌顺心食品公司、瑶湖大酒店、麻丘高级中学、麻丘建筑公司等企业就从附近村吸纳农村劳动力300多人。同时,还注重积极培植劳务新兴产业,鼓励他们通过亲带亲、友帮友、传授技能、提供路子等形式,推动农民带着技能闯天下。广安村有10多个村民在武汉、北京开办各种公司,他们以企带工,带动全村1500多人在武汉、北京做工。现在,武汉有麻丘一条街,北京的东风乡将台洼村几乎成为“麻丘村”。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网络。成立了有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各村有一名村干部为劳务输出信息员,形成上下联动、高效快捷的组织网络体系。

(二)明确责任,强化考核。镇政府与各村签订劳务输出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各自的任务、责任。镇党委、政府加强了督查工作,并定时公布工作开展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切实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三)完善服务,稳定人员。为了解除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计生部门对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城市组各村织人员前往开展妇检,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对较为分散的务工人员采取参加务工地有权部门组织的妇检并寄回妇检证明的办法,减轻她们的负担;加快土地流转工作进程、特别是对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家庭承包土地的流转减免有关收费,对继续耕种的,可组织人员提供全程服务,使外出务工人员较好地摆脱土地的束缚;每年春节期间,组织返乡务工人员座谈交流,沟通信息,增进感情。

三、几点体会

我镇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工作作了一些具体事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深刻的体会。初步归纳起来,主要是:举政府旗,借协会力,打技能牌,谋农民利。

(一)举政府旗,让农业职能部门成为促进农民就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了强化农业职能部门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统筹协调的作用。我镇在总结以往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计划”,在宏观层次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作出了战略决策和统盘规划,并把市场的理念,品牌的理念,劳务产业的理念、人文关怀的理念引入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践中,努力使农业职能部门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就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借协会力,让行业协会充当市场主体间行为和利益的协调者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市场主体来看,有待转移的农民、各类培训机构、劳务中介、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等;从转移的环节来看,包括用工信息的发布、农民工的招生。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组织转移、民工就业和维权服务等;从政府的管理职能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包括农业、劳动、公安、移民、民政、计生等多个部门;从转移的调节手段来看,既有行政手段,又有市场调节。因此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而言,要统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方面面,显然存在许多空白和缺陷。为此,我们在各村发起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协会,其目的就是想让协会充当市场主体间行为和利益的协调角色,弥补政府职能的不足。

(三)打技能牌,使职业技能培训班成为提高农民就业技能的阵地

农民就业的竞争力在于就业技能,将职业技能培训班办成提高农民就业技能的阵地既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客观需要,又是使劳务输出人员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我们主要把握好了二个方面。一是坚持市场需求的办学方向。我们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就业技能为统揽,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操作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强化技能训练,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推进专业课程和教材的改革,同时,加快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按照新专业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二是坚持灵活多样培训方式。我们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坚持实行长、中、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努力实现培训人数的最大化,培训效果的最优化。

(四)谋农民利,高度重视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和人文关怀

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给予农民工更多的人文关怀,是政府部门最有能力做,而且是最应该做的事,也是农业职能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我们十分重视农民的权益保障工作,积极为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重点解决好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每年召开外出务工人员表彰大会,表彰他们在务工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关心因民工外出出现农业生产困难的家庭,主动为他们提供生产救助;回家过年时,镇党委、政府悬挂大副标语,欢迎他们回家团聚,向外出务人员拜年。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使外出民工感到党的政策和家乡的温暖,树立了打工也是建设家乡的观念,极大地激发了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热情,有一定资本和技术积累的民工纷纷返乡,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

《[推荐]创新劳务输出新机制 探索劳力转移新路子

第二篇:创新劳务输出新机制 探索劳力转移新路子

[推荐]创新劳务输出新机制 探索劳力转移新路子

我镇目前仍是一个农业镇,现有16个村委会,122个自然村,133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4.2万亩,全镇人口4.3万人。现有农村劳动力2.1万人,富余劳动力1.6万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急需转移。为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镇党委、镇政府确立了“镇内安置、省外输出、依托外冈、面向全国”的劳动就业新思路和“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发展、三年成产业”的劳务输出工作目标。目前,劳务输出工作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通过各种渠道已输出农村劳动力1.1万余人。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年人均可增收500元。

一、基本做法

输出一人,受益一户,带动一片,富裕一方。归纳起来,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五促”:

(一)拓宽市场促转移。按照“面向大市场、开拓大市场”的思路,指导、协调各劳务输出工作瞄准大城市、大企业,寻求建立劳务合作关系。我镇开辟建立了自己的合作关系,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用工信息。武汉、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州等地,已成为我镇有组织劳务输出的主要地区。去年麻丘镇与上海外冈镇结为友好镇,搭起了机关干部“走出去”跟班学习、劳动力转移和招商引资的平台,今年已签订了近200多人的劳务输出合同。目前,我镇已向外冈镇输出劳力120多人。

(二)跟踪服务促转移。我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劳务输出产业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积极探索解决影响劳务输出发展问题的途径。把输出后的跟踪管理服务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协调处理外出务工人员及家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我镇在外出人员相对集中的武汉市设立了政府驻武汉办事处,成立了驻武汉办事处党支部。先后在武汉、北京设立了跟踪学校,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麻丘镇法律服务所主动义务担任外出人员的法律顾问,跨省越市为外出人员提供法律服务。我们的这些做法,《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江西日报》、《长江日报》、《南昌晚报》、《楚天都市报》等都做了详细报道。

(三)宣传引导促转移。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为输出人员讲课,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宣传车,对劳务输出进行连续三个月的宣传报道。对事业有成的典型进行广泛宣传。用过去的“打工仔”,如今的“小老板”的事例,扭转了农村“在家千日好,出外半日难”,“世上只有种田好,半年辛苦半年闲”的陈旧观念,有效地调动了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打造了舆论氛围,在全镇形成了一股劳务输出热潮。

(四)强化培训促转移。我们全镇16个村都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针对外出劳务人员虽有强烈的就业愿望,但苦于就业技能不强,打工难以如愿的问题。我镇党委、政府把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投入6多万元,成立了劳务输出培训中心,以市场需求指导培训,按岗位要求强化培训。强化对输出人员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使每一名输出人员从一开始就树立起竞争意识、品牌意识。着重强化热门技术和两门以上技术培训,力争使每名输出人员都成为复合型劳动者。今年,仅培训餐饮和缝纫就达到480多人。

(五)经济发展促转移。招商引资、市场建设、民营经济以及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地就近转移的空间,仅南昌顺心食品公司、瑶湖大酒店、麻丘高级中学、麻丘建筑公司等企业就从附近村吸纳农村劳动力300多人。同时,还注重积极培植劳务新兴产业,鼓励他们通过亲带亲、友帮友、传授技能、提供路子等形式,推动农民带着技能闯天下。广安村有10多个村民在武汉、北京开办各种公司,他们以企带工,带动全村1500多人在武汉、北京做工。现在,武汉有麻丘一条街,北京的东风乡将台洼村几乎成为“麻丘村”。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网络。成立了有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各村有一名村干部为劳务输出信息员,形成上下联动、高效快捷的组织网络体系。

(二)明确责任,强化考核。镇政府与各村签订劳务输出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各自的任务、责任。镇党委、政府加强了督查工作,并定时公布工作开展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切实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三)完善服务,稳定人员。为了解除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计生部门对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城市组各村织人员前往开展妇检,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对较为分散的务工人员采取参加务工地有权部门组织的妇检并寄回妇检证明的办法,减轻她们的负担;加快土地流转工作进程、特别是对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家庭承包土地的流转减免有关收费,对继续耕种的,可组织人员提供全程服务,使外出务工人员较好地摆脱土地的束缚;每年春节期间,组织返乡务工人员座谈交流,沟通信息,增进感情。

三、几点体会

第三篇:创新劳务输出新机制 探索劳力转移新路子

创新劳务输出新机制 探索劳力转移新路子

麻丘镇劳管站

我镇目前仍是一个农业镇,现有16个村委会,122个自然村,133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4.2万亩,全镇人口4.3万人。现有农村劳动力2.1万人,富余劳动力1.6万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急需转移。为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镇党委、镇政府确立了

“镇内安置、省外输出、依托外冈、面向全国”的劳动就业新思路和“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发展、三年成产业”的劳务输出工作目标。目前,劳务输出工作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通过各种渠道已输出农村劳动力1.1万余人。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年人均可增收500元。

一、基本做法

输出一人,受益一户,带动一片,富裕一方。归纳起来,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五促”:

(一)拓宽市场促转移。按照“面向大市场、开拓大市场”的思路,指导、协调各劳务输出工作瞄准大城市、大企业,寻求建立劳务合作关系。我镇开辟建立了自己的合作关系,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用工信息。武汉、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州等地,已成为我镇有组织劳务输出的主要地区。去年麻丘镇与上海外冈镇结为友好镇,搭起了机关干部“走出去”跟班学习、劳动力转移和招商引资的平台,今年已签订了近200多人的劳务输出合同。目前,我镇已向外冈镇输出劳力120多人。

(二)跟踪服务促转移。我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劳务输出产业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积极探索解决影响劳务输出发展问题的途径。把输出后的跟踪管理服务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协调处理外出务工人员及家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我镇在外出人员相对集中的武汉市设立了政府驻武汉办事处,成立了驻武汉办事处党支部。先后在武汉、北京设立了跟踪学校,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麻丘镇法律服务所主动义务担任外出人员的法律顾问,跨省越市为外出人员提供法律服务。我们的这些做法,《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江西日报》、《长江日报》、《南昌晚报》、《楚天都市报》等都做了详细报道。

(三)宣传引导促转移。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为输出人员讲课,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宣传车,对劳务输出进行连续三个月的宣传报道。对事业有成的典型进行广泛宣传。用过去的“打工仔”,如今的“小老板”的事例,扭转了农村“在家千日好,出外半日难”,“世上只有种田好,半年辛苦半年闲”的陈旧观念,有效地调动了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打造了舆论氛围,在全镇形成了一股劳务输出热潮。

(四)强化培训促转移。我们全镇16个村都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针对外出劳务人员虽有强烈的就业愿望,但苦于就业技能不强,打工难以如愿的问题。我镇党委、政府把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投入6多万元,成立了劳务输出培训中心,以市场需求指导培训,按岗位要求强化培训。强化对输出人员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使每一名输出人员从一开始就树立起竞争意识、品牌意识。着重强化热门技术和两门以上技术培训,力争使每名输出人员都成为复合型劳动者。今年,仅培训餐饮和缝纫就达到480多人。

(五)经济发展促转移。招商引资、市场建设、民营经济以及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地就近转移的空间,仅南昌顺心食品公司、瑶湖大酒店、麻丘高级中学、麻丘建筑公司等企业就从附近村吸纳农村劳动力300多人。同时,还注重积极培植劳务新兴产业,鼓励他们通过亲带亲、友帮友、传授技能、提供路子等形式,推动农民带着技能闯天下。广安村有10多个村民在武汉、北京开办各种公司,他们以企带工,带动全村1500多人在武汉、北京做工。现在,武汉有麻丘一条街,北京的东风乡将台洼村几乎成为“麻丘村”。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网络。成立了有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各村有一名村干部为劳务输出信息员,形成上下联动、高效快捷的组织网络体系。

(二)明确责任,强化考核。镇政府与各村签订劳务输出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各自的任务、责任。镇党委、政府加强了督查工作,并定时公布工作开展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切实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三)完善服务,稳定人员。为了解除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计生部门对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城市组各村织人员前往开展妇检,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对较为分散的务工人员采取参加务工地有权部门组织的妇检并寄回妇检证明的办法,减轻她们的负担;加快土地流转工作进程、特别是对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家庭承包土地的流转减免有

第四篇:创新路网建设新机制 拓宽农民致富新路子

创新路网建设新机制 拓宽农民致富新路子xx市xx区现辖5个乡镇,81个村,3000多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8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东连xx,西接武汉的区位优势,铁路、公路穿境而过的交通优势,xx电厂、红莲湖度假区、xx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一批重点企业地处腹地的科技优势,大做“依武而昌”的文章,全力推进路网建设。全区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5亿元,修建改造县、乡公路6条73公里,修建村组公路228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以此为依托,全区开发水产面积10万亩,瓜果蔬菜8万多亩,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2元,今年人均可净增308元,具体措施是:

一、创新规划机制,提升路网的“主导”作用。坚持规划主导一切,克服路网建设“千张皮”,切实做到了“三统一”:一是统一领导。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成立了xx区路网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区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专门负责全区公路路网建设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下设办公室,拨付专项办公经费。区四大家领导挂点到路段,每人明确一条示范路,列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二是统一标准。区公路办与省市有关部门建立“专家热线”联系,每年请专家及技术人员到路段讲课,现场进行技术指导,重点对施工队负责人、乡镇、村干部进行跟踪培训,将施工及质量各项标准印发到相关人员,培训100多名路网建设明白人。三是统一测设。全区所有道路均由区公路部门牵头,抽调有关部门人员组成专业技术队伍进行了科学测量,精心设计,并多次邀请省市交通部门领导和专家现场会诊,保证了全区路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据统计,全区近几年的公路建设规划中节约耕地300多亩,通过科学规划,使400多亩“砖瓦地”得到复垦,建成粮油种植基地。今年,全区修建村组公路35公里,围绕一条路连一片,一条路带一线的规划思路,使33个村民小组的60亩土地得到更好地利用。

二、创新发展机制,提升路网的“支撑”作用。路网建设的推进对于本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优化升级、生产要素优化聚集具有联动之力,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之一。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项目向园区集中、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和农民向城镇集中的“三集中”发展思路,以xx镇、xx镇、段店镇等三个中心城镇为依托,网络28个中心村庄,修建和改造村组路15公里,形成园区联路、地头联路、镇街联路、村庄联路的道路网络,已建成泵业铸造、服装建材、金属软管三个工业园,目前,位于316国道旁的紧邻xx高新技术开发区的300亩xx创业园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之中,这一园区的建成,又可带动5个村的13个村庄入“网”修路。庙岭镇吴力村水产养殖面积达4000多亩,人均一亩多。他们着眼于发展村级经济,采取“一事一议”、社会捐助、部门支持、业主入股等项措施,发动村民筹资40多万元改造通往鱼池的6000米“泥道路”,每年比以往多销售鲜鱼10多万公斤,获利20多万元。为了鼓励“三集中”活动中多修路,区委、区政府出台了专项奖励办法,引导镇村企业、民营企业、科技示范园、外资企业依路集中。鸿泰钢铁有限公司是全区较大的民营企业,看到路网建设正在高质量地向前推进,投资的信心更足了,日前,又与区政府签订投资3亿元人民币的合同新上特种钢项目。全区5个乡镇有2个被评为全省城镇建设先进单位。

三、创新投入机制,提升路网的“集聚”作用。一是政府引导型。利用省市政府部门实施“村村通”工程的时机,积极争取建路补助资金,同时,通过建筑材料折款、土地权盖转让、出让设施(工程)冠名权等方式予以政策、支持;二是资金捆绑型。每年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水利设施改造等项资金进行捆绑使用,使之资金整合,发挥更大的效益。去年,全区6个整村推进村捆绑资金70多万元,修建和改造村组公路7.5公里。蒲团乡何桥村抓住“三改一建”的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兴建沼气池41口,随后,村民又主动筹资购回水泥、砂石,义务投工500多个,修建公路1000多米。三是社会捐助型。区委、区政府每年要表彰一批路网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区电视台开《路网建设巡视》栏目,定期宣传先进的典型人和事。区公路办建立了路网建设捐资人档案,让他们有“录”可行,有声可听。粑铺村5组共产党员、村民杜金华经过20多年磨练成为一家建筑公司主管,今年3月,他个人出资30多万元为组里修通2.6公里水泥路,还出机械30台(套)为村民铺好13公里多的“田头路”。崔汤村7组吕明、吕小明两兄弟外出打工数年,当听说组里要修水泥路,连夜送回11万元现金。与此同时,全区党员干部每年出资修路达20余万元,这些方法使我们有效地突破了路网建设的资金瓶颈。

四、创新管理机制,提升路网的“名牌”作用。优良的工程来自严格的管理。为了确保路网建设质量,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其监督和管理。一是健全监管制度。先后建立健全了公路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社会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四制”和“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工程建设质量责任终身负责制。二是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工程监理办公室巡查制度,对不按基本程序、违反操作程序施工和达不到质量要求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在路网建设相对集中的路线设路网工作站,强化驻地监理,对隐蔽工程、关键工序和重点分项工序进行重点“盯防”,不留质量隐患。区公路部门还从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老村民、老党员中聘请100多名“义务监理员”,实行全天候检查。去年,区人大、区政协先后对全区路网

第五篇:中年妇女劳力转移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乡村企业的改制,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等等,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尤其是农村女富余劳动力的从业结构调整,再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城乡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更好地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我们对全县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全县现有农村富余女劳动力中有七成以上为中年妇女。针对这一群体,我们重点在镇、镇、乡、乡四个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了调研。

一、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的现状

(一)年龄构成通过对四个乡镇,60岁以下6890名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进行调查摸底,有4102名妇女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50岁之间,超过农村富余女劳力的七成。特别是41岁—50岁的,占总数的41%。

(二)文化程度

在被调查的农村中年妇女中,其文化程度人数及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三)再就业技能

相对于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对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由于其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家务劳动承担较多等一系列因素,再就业技能普遍缺乏,因而比农村男性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更加困难。我们调查统计的4102名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中,有一定求职技能的仅788人,不到总数的20%。也就是说,超过4/5的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目前没有就业转移的技能。她们想富、求富、奔富的心情十分迫切,但往往是想富无门,求富无能,奔富无策。

(四)选择就业地区意向

我们调查统计的4102名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中,有1146人选择在本乡镇村,有816人选择在本县区,495人选择在本市,选择外省市的只有155人,可见要做好农村中年妇女的转移工作,首先应该思考的就是如何帮助她们实现“不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

二、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我县中年妇女劳动力在转移就业工作中存在着就业层次低、就业稳定性差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比较保守,限制了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转移的速度。

“男主外、女主内”的旧思想在不少人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存在小富即安的依赖思想,不愿接受新事物。农村中年妇女家庭观念厚重,沿袭相夫教子、赡老扶幼的传统,受夫权思想影响及顾及家中老人、小孩教育等现实问题,外出务工顾虑较重。

(二)文化素质低,制约了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层次领域。

农村中年妇女,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弱,不善于利用信息,难以向新兴产业转移,在与城市劳动力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她们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造成了在转移过程中,职业选择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竞争优势,只能从事一些脏苦累的简单劳动,造成就业愿望与实际严重脱节的矛盾。

(三)农村中年妇女家庭负担较重,难以摆脱土地和家庭的束缚。

调查中,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普遍反映负担过重,一方面要照顾好家人和小孩,另一方面又要种好全家的承包责任田,往往忙不过来,想外出打工,但家门难离。

(四)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制约着转移外出的数量和质量。

由于传统的诸多因素,农村中年妇女与外界接触少,信息量小,想出去打工,不知道干什么,想在家创业,不知道能干些什么,显示出盲然和盲从。在四个镇村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年妇女外出打工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妇联组织推荐或劳动职介;二是靠亲戚朋友介绍,三是靠自己在外盲目寻找。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转移仍存在着无序流动现象。

(五)妇女劳动力的转移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一些乡镇如乡、镇、乡,在本地支柱产业的带动下,当地农村妇女的较好地实现了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而在其他一些乡镇,由于没有本乡镇的特色支柱产业,当地的妇女依靠本地产业实现劳动力转移的机会较少,影响了农村妇女特别是中年妇女的增收致富。

三、做好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建议及对策

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是用现代文明改造新一代农村妇女行之有效的措施。尤其是面广量大、就业转移难度相对偏大的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求富心切,却大多找不到好的致富项目,迫切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针对以上分析的五个方面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促进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的迅速转移。为此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农村中年妇女的整体素质。

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劳动技能相对较低,造成农村中年妇女在转移速度、数量和质量上都滞后于农村男性劳动力。因此,要加大农村中老年妇女的转移力度,首先要面向农村中年妇女宣传男女平等、“四自”精神、提高自身素质等健康向上的观念,破除小农意识,增强群体意识和创业观念,努力引导中年农村妇女转变观念,营造农村妇女学知识学技术、积极就业、奋发创业的良好氛围。

其次就是要提高农村中年妇女的就业技能。在农村中年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中,要把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作为提高农村中年妇女就业创业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对农村中年妇女富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前的引导培训。充分利用城乡各种教育、培训资源,通过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以及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手段,根据市场需求,以订单、定点和定向培训的形式,对农村中年妇女富余劳动力开展转岗就业技术培训,提高她们的就业能力,树立新的就业观念。

(二)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是促进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转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许多乡镇、村通过几年十几年的实践,建立了本地的特色支柱产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为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各地要抓住农村中年妇女的特点,积极引导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支柱产业。县乡妇女,依靠当地的特色产业中国结编织,通过简单的培训,发展来料加工,不出家门就实现了劳动力的转移,用她们自己的话,“我们在家编中国结,不出家门口就可以增加收入,不耽误看家护院、照顾孩子,每月有500多元的收入,比到外地打工强多了”。县镇,依靠当地的特色杞柳产业,全镇的大部分农村妇女都在从事杞柳种植、编织,甚至六七十岁的老妇都可以在家门口编柳筐增加收入,该镇基本上不存在农村富余劳动力。

为了更要的发挥特色产业在转移妇女劳动力方面的作用,一要发挥妇联群众团体优势,通过“双学双比”这一载体牵线搭桥,把妇女组织起来,教育她们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增强勤劳致富观念,提高产品质量。二要加强扶持,做大产业。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一些扶持鼓励的政策,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实践证明,招商引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解决当地就业问题的“双赢”策略。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大批大型项目到我县落户,为我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的同时,也解决了本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镇通过招商引资建立的服装厂分厂,一期工程吸纳女工1000余人,帮助当地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望。但就我县目前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力不愿远离家乡的现状来看,还应当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引进更多企业到我县建厂招工,为农村妇女特别是中年妇女就近择业提供更多机会。

(四)发展妇女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是新形势下壮大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发展道路。要总结推广农村中年妇女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实践,帮助更多的农村中年妇女参与到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中,形成信息共用、技术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力联结。要为妇女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指导和服务,创立交流的平台,宣传有关的政策,提供相关的信息,推广可借鉴的做法。胜利乡妇女徐景雪,依靠当地丰富的妇女劳动力资源,牵头组建了胜利乡冠冕工艺品专业合作社,通过举办免费培训班,吸收周围乡镇的妇女参加学习编织技术,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吸纳固定女社员1000余人,人均年收入8000余元,草帽编织已经成为当地农村家庭妇女致富的主要产业。

(五)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大小不等的庭院可以利用,发展庭院经济有很大潜力。尤其是农村中年妇女可以针对自身特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的空间和各种资源。发展庭院经济,切实帮助农村妇女不出家门实现增收,要因地制宜,帮助农村妇女选准开发模式,依据资源条件和自身能力选择生产经营项目。土地资源宽裕的地方,宜发展种植业;土地紧缺的地方,宜发展养殖、加工服务业;城郊农村宜发展庭院花卉业。

下载创新劳务输出新机制 探索劳力转移新路子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劳务输出新机制 探索劳力转移新路子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年妇女劳力转移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乡村企业的改制,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等等,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尤其是农村女富余劳动力的从业结构调整,再度引......

    肃宁探索管理新机制(社会管理创新)

    肃宁探索管理新机制“四个全覆盖”把农民组织起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和分配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农村各类社会管理组织建设已不适应农村发展的实际,......

    以创新精神探索公安队伍建设新机制

    近年来,公安处党委始终坚持把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狠抓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按照“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公正执法的人才队伍”的目标,理出新思路,推出新举措,使人......

    以创新精神探索公安队伍建设新机制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通过充分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认真剖析了自己在思想和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边学边改的原则,为使这次“三......

    探索新路子 作出新贡献

    探索新路子 作出新贡献 ——政协第十届广州市委员会工作总结 2003年3月十届政协一次会议召开至今的四年,在中共广州市委领导下,市政协常委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

    创新工作新机制

    创新工作机制,真抓实干求实效 我镇2008年春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月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计生委精心的指导下,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

    以创新精神探索公安队伍建设新机制[大全五篇]

    近年来,公安处党委始终坚持把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狠抓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按照“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公正执法的人才队伍”的目标,理出新思路,推出新举措,使......

    内外兼修探索企业管理新路子

    建立有形制度 塑造无形文化 缔造一流业绩 内外兼修探索企业管理新路子 ----莆田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经营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郑煜洲 莆田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从一个日供水量不到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