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四项维稳工程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22:0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检察院四项维稳工程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检察院四项维稳工程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第一篇:检察院四项维稳工程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检察院开展四项维稳工程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近年来,**检察院充分发挥基层检察院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第一防线作用,通过抓“和解”、“反腐”、“协作”、“人本”等一系列维稳工程,把化解矛盾纠纷贯穿执法办案始终,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积极推进了社会矛盾化解,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抓“和解”工程,宽严相济促民和

该院坚决纠正“宁严勿宽”的陈旧执法思维,确定“既重打击又讲保护”的维稳新思维,贯彻“和解优先”执法新理念,最大限度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

积极促成刑事和解。在保持对严重犯罪从严打击的基础上,对轻微刑事案件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过失犯罪以及因邻里、亲友纠纷引发的轻伤害等轻微刑事案件,积极运用刑事和解办案机制,在审查批捕、审查起诉时主动听取双方当事人是否有和解的意愿,并积极通过基层组织、相关单位及诉讼代理人等促使双方当事人和解。办案中将对被害人的道歉、赔偿和被害人的真心谅解作为对犯罪嫌疑人从轻处理的重要依据,对实现刑事和解的,依法不捕、不诉、或起诉后建议法院从轻、减轻判处,着力通过执法办案活动,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探索试行执行和解。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确立“和解息诉就是办案,就是业绩”的工作方针,对不符合条件不应抗诉、不宜抗诉、或抗诉社会效果不好的案件,探索试行执行和解工作,化解矛盾冲突,避免造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该院去年来共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12件,成功以执行和解方式息诉5件,效果非常理想。如该院办理的何某不服法院民事判决-1-

申诉案,其拒不履行法院判决并上访申诉。经审查认为该案不适合提请抗诉。在了解到该案已进入法院强制执行程序,被害人伍某也曾多次到其家里要求赔偿未果,并准备强行扣车时,可能使矛盾冲突进一步升级,该院不是简单地依据法律规定作出不予抗诉的决定,而是迅速启动执行和解办案程序。一方面,坚持用事实和法律说话,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促使何某服判息诉;另一方面,积极联系法院执行部门及对方当事人伍某,积极开展调解工作。最终在检法的共同见证下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何某一次性赔偿到位7万元,伍某也愿意接受和解,并放弃2.7万元余款。

二、抓“反腐”工程,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护民生

准确把握切入点。把农民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作为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切入点,按照中央惩治腐败的工作要求,深入分析该县系省级扶贫县、比照西部大开发县和农业大县的县情,自觉将查办职务犯罪工作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中,坚决查办利用职权严重危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侵犯农民权利和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领域发生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

突出查办重点。适时调整办案重点和办案力度,重点查办发生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开发扶贫、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及农村社会保障和危害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领域和环节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近两年来共查办各类涉农案件涉农职务犯罪12件15人,如查办了该县农开办原主任何某受贿案,县扶贫办原纪检组长何某贪污国家扶贫专项资金案,潭溪镇劳动服务站站长李某挪用社会保险款案,严塘镇林业站原站长孙某疏于监管、处罚不力致使农村林木被大量砍伐的玩忽职守案,酿溪镇大田村秘书廖某套取征地补偿款贪污案等一大批案件,所办

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涵括了县、镇、村三级干部,有效保护了农民利益,维护了农村稳定,促进了农业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对涉农职务犯罪案件优先受理,专人办理,跟踪监督。在必要时从其他科室抽调干警组成办案组,加强办案力量。检察长、主管副检察长经常深入办案第一线,亲自参与办案,靠前指挥,排除、协调办案过程中遇到的干扰与阻力。

三、抓“协作”工程,联动执法维民权

认识检察执法办案只是整个诉讼活动的一个环节,而维稳则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加强协作配合,有效化解矛盾,维护群众权益。

公检法协调互动。对疑难、复杂案件,群众反映强烈、可能或引起群体性社会事件的案件,加强与公安、法院等执法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基层组织的协调配合“互动”,既依法严格办案,又有效化平息社会矛盾。在审查起诉刘某涉嫌故意伤害致人重伤一案时,刘某对被害人的伤情鉴定结论不服,拒不认罪,并且当地几十名群众曾联名具状到邵阳上访,为其申冤。该院多次听取刘某及其家属、辩护律师的意见,与公安办案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沟通交换意见,并退回补充侦查。在市级医疗鉴定机构不愿接受委托进行鉴定的情况下,会同公安机关到长沙湘雅医院作了重新鉴定,鉴定结论仍为重伤。4月12日,该案经法院开庭审理,刘某仍对鉴定结论不服,法院调解不成。为确保案件顺利审结,平息社会矛盾,该院又主动参与法院主持的调解,邀请辩护律师、市眼科专家、双方当事人家属代表等,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刘某对伤情鉴定结论不再持有异议,并赔偿对方1.6万医疗费。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双方当事人及当地群众均对此案的处理情况表示满意,一起因被害人感情出轨导致故意伤害,并引发

群体上访的事件得到了圆满化解。

与镇村基层组织多方互动。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的同时,将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放在了办案的重要位置,通过与镇、村等基层组织多方协作联动,严格履行告知程序,并为被害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如在审查起诉石某涉嫌抢劫案时,发现被害人陈某是一个以收废品为生的农民,案发时是2003年,案卷中没有被害人石某现在的联系方式。该院首先与镇、村取得联系,并到其家里进行走访后得知,石某因此案大受打击于几年前外出打工。经过多达十余次走访、电话联系,最后通过其邻居联系到石某,告知了其享有的诉讼权利,并帮助他书写了刑事附带民事起诉书。最终当石某事隔六年后拿到财产损失及医疗费600元时,他第一时间打电话到该院公诉部门表示感谢。

四、抓“人本”工程,信访维稳息民诉

把握信访工作定位。正确认识信访是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建议和诉求的正当渠道,是人民群众监督国家机关的窗口,也是折射社会矛盾的主要窗口。妥善处理涉检信访,就是直接面对矛盾、解决矛盾,就是救济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就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端正接访态度。围绕维稳工作目标,以人为本,坚持换位思考,“群众有理就是我们有错”,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实现了连续五年无涉检越级上访、无赴省进京上访、无群体上访发生。对待每一位来访者,坚持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片温馨服务、一颗诚心办事、一个公正答复”,营造良好的感情认同氛围。综合采取依法处理、教育疏导、补偿救济等措施,做好释法说理、定纷止争、理顺情绪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做到使当事人“胜败皆服”,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人文关怀答复处理到位。对群众的刑事申诉、赔偿请求,不但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该纠则纠、该赔则赔,而且站在申诉人角度,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让他们能尽快拿到退赔款,确保息诉罢访。如戴某等人申诉案的退还决定作出时已是农历年底,争取年前由财政退款拨付已不可能,该院采取先行垫付的方式,申诉人倍感激动。对家庭确有特殊困难的申诉人,特别是“法理之外,情理之中”的情况,注重从人文关怀角度,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合情合理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第二篇:检察机关如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检察机关如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内容摘要]:社会矛盾化解是政法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检察机关是社会矛盾化解的主体之一,要与其他机关共同形成社会矛盾化解的合力,真正发挥检察机关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作用,就必须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矛盾的成因,认清法律监督工作与社会矛盾化解之间的内在关系,从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出发,认识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性,把握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着力点,增强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性,才能把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推向深入。

社会矛盾化解是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肩负着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是社会矛盾化解的主体之一,只有立足于法律监督职能,才能在社会矛盾化解过程中做到到位而不缺位、不越位,才能真正与其他机关共同形成社会矛盾化解的合力,真正发挥检察机关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检察干警必须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矛盾的成因,认清法律监督工作与社会矛盾化解之间的内在关系,从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出发,认识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性,把握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着力点,增强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性,把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推向深入。

一、当前社会矛盾的主要成因

当前,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也处在矛盾凸显期。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日益复杂多样的人民内部矛盾日益突显,社会矛盾触点多、燃点低、处理难,其主要成因有以下四点。

(一)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引发的群体性上访和突发事件增多。当前的社会矛盾触点很多,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保维权、劳资纠纷等都是热点领域,各种矛盾冲突层出不穷,涉及社会各个阶层,产生的矛盾逐步突出。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个别单位和部门对这类矛盾纠纷化解不力,不认真对待,随之产生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凸现,导致非正常上访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甚至升级为暴力事件。

(二)利益诉求增多,群众交叉攀比态势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是法治意识滞后。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上访者往往交叉攀比,使各类群体性利益矛盾更加错综复杂,特别是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下岗职工安置等群体利益矛盾引发的纠纷和集体上访,往往是多种矛盾和多种意图的集合体,相互交叉感染,相互攀比联动,化解难度不断增大。

(三)经济利益结构的改变导致社会矛盾主体和形式多样化。由于经济转型和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各种利益诉求引发的矛盾增多,群众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一些人抱着“法不治众”、“众怒难犯”的心态,利益个体自发组织起来,希望通过集体行动,唤起政府的关注,使自身利益能得到政府的确认和保障,从而引发了一些群体性事件,突出表现为群体性越级上访、闹事,希望通过上访造成更大声势,向有关部门施加更大的压力。

(四)合理诉求和其他目的结合导致热点问题升温,处置难度越来越大。主要是由于参与者的合理诉求与表达的不合法手段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理合法要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插手利用交织在一起,一件事件中甚至多种矛盾相互交织,这类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表现形式,解决和处置的难度很大。

二、社会矛盾化解在检察环节体现的特征

一是社会矛盾化解在检察环节表现得更为复杂。在检察工作中,每一个案件都是一个或一类具体的社会矛盾,而且该社会矛盾在检察监督之前就已经有国家公权力的介入或运行,大多数社会矛盾一旦发展到需要检察监督去化解的时候,其中的利益主体就会更加多元化,利益诉求就会更加多样化、利益矛盾就会更加复杂化、影响范围就会更加扩大化、利益双方的矛盾就会更加对抗化。因此,检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能时,不仅要解决好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且更要解决好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把这两种关系同时解决好,才能真正化解社会矛盾,否则就有可能使社会矛盾进一步升级。

二是社会矛盾化解任务在检察环节表现的更为繁重。社会矛盾在本质上是各方利益博弈的外在表现,社会矛盾化解的过程就是平衡各方利益的过程,而平衡各方利益的过程就是维护公平正义的过程。检察工作的内在属性就是法律监督,而法律监督体现在利益协调上,就是要监督利益落实、利益调整是否正当合法。因此,就社会矛盾化解进程或环节看,立法是社会矛盾化解的第一道关口,执法是社会矛盾化解的第二道关口,司法是社会矛盾化解的最后一道关口。人民群众在检察环节维护自身利益的期待和愿望更加迫切,检察环节社会矛盾化解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和繁重。

三是社会矛盾化解的方式在检察环节表现的更为特殊。

当权利与权利之间无法通过法律自行达到利益平衡且产生利益冲突时,就需要通过权力的依法介入来化解矛盾,当权力介入后社会矛盾仍然没有化解时,就需要通过监督来化解,监督化解社会矛盾不同于权力介入而化解,监督行为本身一般并不直接就权利与权利之间的矛盾进行化解,而是通过化解权力与权利之间的矛盾来间接达到化解权利与权利之间矛盾的目的。因此,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其化解社会矛盾的着力点,应当是着重化解权力与权利之间的矛盾,通过化解权力与权利之间的矛盾,达到化解权利与权利之间矛盾的目的。

三、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中的角色和定位

面对新时期新的社会矛盾,要更好地发挥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就必须首先明确检察机关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定位。

(一)检察机关在社会矛盾化解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作用。当前我国出现的社会矛盾往往具有历史性和政策性,是全局问题的综合反映,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党政机关和公检法司各部门、各社会组织都有责任。检察机关的专政性质、法定职能、和公平正义的追求目标,都说明检察机关发挥职能,是与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相一致的,在化解社会矛盾的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

(二)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需要转变检察工作价值观念。任何犯罪在侵害公民个人权益的同时必然是对国家法律秩序利益的侵害,检察机关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要求我们在面对社会矛盾时,必须处理好惩罚犯罪和维护公平正义以及国家本位和个人本位的关系,改变原有的以国家本位身份下单纯追求打击和惩罚犯罪的价值观念,树立维护公平正义和维护国家利益及个人合法利益的价值观念。

(三)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需要转变角色定位。在传统认识中检察机关仅代表国家追究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检察机关是惩治犯罪的一方,是站在犯罪对立面作为矛盾一方存在的。在新的形势下,检察机关要转变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主体之一,就要把打击惩罚犯罪,放在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行,不仅要实现国家刑罚权、维护法治权威,还要更多地融入调停社会冲突和平抑矛盾纠纷的内涵。

(四)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现实社会中,上访申诉的群众,绝大多数是因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或遭遇了不公平待遇,来上访、申诉的群众大多是弱势群体,他们的上访,体现了对检察机关的信任。因此,检察机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确立尊重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态度,始终把执法为民作为自己的坚定信念,作为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的动力源泉,排除外界干扰,依法办事,力求程序与实体的双重公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树立公平公正执法的形象,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检察机关如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检察机关深入化解社会矛盾,最基本、最有力的手段就是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坚持把化解社会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始终。

(一)围绕反腐重点,严查职务犯罪。近年来,各地高位运行的信访总量、接连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最为突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些大量的信访和群体性事件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职务犯罪行为,如久访不息的背后隐藏着司法不公的行为,拆迁纠纷背后隐藏着官商勾结,企业改制**背后隐藏着中饱私囊,重大安全事故背后隐藏着渎职失职。检察机关来要化解这些社会矛盾,必须要充分发挥查办职务犯罪的职能,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通过严厉查办职务犯罪,以此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预防和减少群众信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优先查办直接侵害群众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发生在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征地拆迁、移民补偿、抢险救灾、医疗卫生、招生考试等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以及司法腐败案件,更好地保障民生、维护民利,有效地缓解和减少社会矛盾。要贯彻中央提出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方针,有效运用检察建议等预防手段,及时消除社会矛盾隐患,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为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围绕监督重点,强化诉讼监督。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是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职责所在,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点,重点是维护好法律的公正和对当事人的公平。

1.要围绕“受害人”加强立案监督。立案监督案件线索,大多是合法权益受到刑事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提供,这类案件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矛盾很容易激化,检察机关应当高度重视这类立案监督案件,依照法定程序监督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及时向控告人反馈信息,并且要全程跟踪监督案件进展情况。对于不符合立案侦查条件的,要作好控告人的思想工作,使控告人真心接受处理结果,不留矛盾隐患。

2.要围绕“当事人”加强民行监督。要注重监督纠正涉及民生、严重违反法定审判程序以及审判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导致的错误裁判,并要切实加大提出抗诉、再审检察建议力度。同时,要继续探索开展对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督促起诉、支持起诉等工作;对裁判正确的案件,协同法院做好当事人服判息诉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加更多的积极因素。

3.要围绕“被告人”强化刑事审判监督。要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于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以及过失犯,尽量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法从轻、减轻处罚,特别是对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要坚持从宽处理。要重点监督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量刑畸轻畸重以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等问题,确保司法公正,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4.要围绕“犯罪人”加强刑罚执行监督。监管场所关押的罪犯、犯罪嫌疑人和劳教人员,可以说是不安定因素的火山口。监所部门要积极配合看守所共建依法、文明、人性化的监管环境,维护监管场所安全稳定。要监督纠正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公不廉的问题,以免激化社会矛盾。要针对监外执行罪犯,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将监外执行罪犯管严管好,保证社会的安定有序。

(三)围绕执法效果,转变执法观念。检察机关要深层次地化解社会矛盾,必须要进一步地改变执法观念,改进执法方式,在办案中要更加注重社会效果。要灵活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执法办案中要慎用逮捕、扣押等强制措施,尤其是对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的刑事案件,要努力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地营造和谐相处的浓厚氛围。要不断提高干警调解也是执法的思想认识。努力地提高干警调解也是执法的思想认识,从而使每个检察干警对符合刑事和解条件的案件都能尽职尽责地做好调处工作,从检察环节上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加更多的积极因素。要建立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充分依靠专业性调解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形成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三调”对接机制,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把调解优先原则贯穿于执法办案中,努力实现案结事了,化解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围绕公正廉洁执法,强化自身监督。检察机关要深层次地化解社会矛盾,首先必须要自身公正廉洁执法。要突出抓好检察职业道德建设。要始终不渝地狠抓纪律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把检察职业道德建设与执法规范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检察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变成执法、司法工作的规则和机制,使检察干警真正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不因检察机关自身的徇私枉法、贪赃枉法而不敢大胆监督别人公正执法而导致产生诸多的社会矛盾。要抓好自身监督制约机制建设。自觉将检察工作置于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之下,自觉地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使检察机关永葆公正廉洁执法,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赢得公信,坚决防止执法不公、不廉问题的发生。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对检察权运行实行监督的有效机制和制度体系,强化对领导干部和执法一线人员的监督制约,加大对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力度,努力形成对检察机关自身执法活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要坚决把那些违法违规办案,利用职务索贿受贿、徇私舞弊、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害群之马坚决依法依纪从严查处,清除出检察机关,使之从检察机关各个环节上杜绝社会矛盾的产生。

第三篇:镇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方案

镇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中办发

[2009]46号)和全国、全区政法工作会议及全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就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全区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平安建设为载体,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以发现的早、控制的住、处置的好为指标,以苏木镇、社区为体,强化基层,整合资源,创新工作,建立全镇社会矛盾综合治理大格局,确保全镇社会稳定。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对存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实现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进一步强化主要领导、包案领导和涉案部门的责任,强化对非正常上访的打击力度和稳控责任,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全镇安全稳定的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落实社会矛盾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全面推进平安巴音镇建设。

工作任务:

(一)排查掌握社会矛盾的底数,建立全镇上下统一的工作台帐,为动态掌控和化解社会矛盾问题提供基础依据。

(二)中央交办我旗的信访问题全部得到解决,自治区交办的信访问题90%以上得到解决,列入工作台帐的社会矛盾信访问题80%以上得到解决。

(三)全镇群众进京赴呼非访、越级重复访、大规模聚集数量与上年同比明显回落,住房秩序明显改善,坚决控制进京赴呼上访案件。

(四)群体性事件数量与上件同比大幅减少,情报信息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高,做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化解、第一时间处置。

(五)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大调解”工作、民间诉求表达、整合基层维稳力量、应急处置等五个方面的工作机制。

(六)按照巴党发[2010]1号文件的要求,认真分析研判当前社会矛盾的新特点,抓住产生社会矛盾的基础和源头,借助“三问”平台,坚持“四项治本”措施,做到“五个延伸”,发挥“三大优势”,建立社会矛盾综合治理大格局,切实做好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

三、工作范围及重点

全镇各地、各部门、单位存在的人访问题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类矛盾问题,全部纳入排查化解范围。

排查化解的重点问题:

(一)影响全镇政治稳定的突出问题;

(二)群众进京赴呼非访、越级重访、大规模聚集访反映问题;

(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

(四)社会治安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公共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苗头。

排查化解的重点群体:

涉及涉众型经济犯罪、拖欠农民工工资、社区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纠纷、复员退伍军人安

置、土地承包和土地权属、征地拆迁、医疗和食品药品卫生、社会保障、企业改制、涉农涉牧、环境保护、执法司法、安全生产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利益群体。

四、方法步骤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在排查和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中要坚持“事要解决是核心,源头预防是根本,强化基层是重点,责任落实是关键,健全机制是保证”的原则,立足当前,源头防治,集中化解,强化责任,务求实效。

(一)排查摸底

对于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和重点群体,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仔细地排查,做到对矛盾纠纷和问题的底数摸清、摸全,对情况摸透、摸实,建立台帐,梳理情况,明确责任,提出对策,限期解决。

1、建立基础工作台帐。旗、苏木镇、各部门、系统、单位要在一周的时间内(4月19日至25日)对已排查出的矛盾和问题建立起基础工作台帐,实现矛盾纠纷动态管理和情况随时上报。并按照产生原因、涉及人员、责任单位、包案领导、解决办法、办案时限六个要素逐件进行登记建档。特别是对重复上访、非正常上访、越级上访、有可能引发群众性事件的矛盾要逐件复查分析,把问题处理的整个过程、存在的难点、终结处理方案等情况形成详细的工作报告。

2、逐级梳理汇总报告。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各苏木镇党委、政府要对本辖区内的社会矛盾进行梳理汇兑,并报旗委、政府。对涉及条管单位的瓿,在报旗委、政府的同时,报其上级主管部门。旗维稳部门负责制定统一的工作台帐,明确建档标准和统计办法,建立动态信息数据库,实行“每日报告、每十天通报、每月评估”制度,使每一个矛盾纠纷的处理情况都能从上到下查实清。旗综治部门负责下调一级和督导检查,随时掌握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动态信息,给纪检部门的绩效考察和组织部门的干部考核提供依据。

3、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是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的第一责任人。对排查出的矛盾问题,要逐一明确解决的责任主体、单位和个人。对涉及多个诉求、多个部门的,在确定牵头责任部门和协作部门;对跨地区的要报上级协调落实责任部门;对本级范围无法解决的重大疑难复杂矛盾要及时提请上级协调解决。

(二)集中化解

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事要解决”为目标,实现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从进入工作台帐之日起三个月内办结。

1、分级受理。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对登记在册的社会矛盾问题要逐件研究,制定“一揽子”解决方案,对诉求合理的尽快按政策解决,本级责任范围的瓿,必须解决在本地、本部门、本单位,不得推向上级、推向社会。

2、多措并举。坚持抓早抓苗头,对于化解情理之中、法度之外的问题要善于变通方法,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和教育等手段,通过关心关爱、公开听证、集体会商、复查复核、政府救助、心理疏导等多种方法化解问题,诉求合理的要做到及时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要做到教育稳控到位,每一件矛盾的处理都要做到案结事了、问题解决、不再反复。公安机关要将赴京非访人员列入重点人口进行管理。

3、因案施策。对缺乏政策依据的疑难复杂问题,特别是今年一季度以来排查出的全度涉及群众性诉求的信访突变出问题,要由旗信访联席会议确定的六个专项工作组牵头,协调直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逐件逐案研究,依法依政策提出处理意见,报旗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专项行动指挥部统筹解决。

4、制度制约。对合理诉求已经解决,但当事人仍重复上访、生活确有困难的群众,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群体的原则,参照有关规定,通过政策救助、社会救济等渠道,妥善解

决其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对已经信访三级终结或司法终审案件,并且责任部门已民经做到“三不欠帐”(政策、程序、时效不欠帐),信访人仍长期无理上访的,经过严格的复查、听证和公示等程序,予以终结退出,并通告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信访部门,不再重复受理交办。

5、依法处理。要强化政法机关的隐患矛盾预警机制,对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得到解决,但仍然缠访闹访、存在违法行为的,由公安和司法机关依法依法依规处理、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法律尊严。对极少数别有用心、企图制造事端和非法集资组织上访的挑头人员要坚决依法予以打击。

6、协调配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上下联动、左右沟通和横纵协调,强化情报信息沟通,建立完善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访情会商制度,加强联合调查研究,促进办案协作,进一步提高对社会矛盾纠纷的预警防范和依法处置能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10月底前,集中化解工作要取得明显成效。

五、工作措施

要始终把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做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着眼于源头预防和治理,注重思路开拓和机制创新,形成社会矛盾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全镇安定团结的大局。

(一)坚持抓好源头,解决根本性问题。要不断提高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能力与水平,加强司法机关的司法公平与公正,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的维权权利,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要参照《巴彦淖尔市旗县区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试行)》,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明确评估范围、主体、程序、办法、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对涉及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等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和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重大事项,要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在决策前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避免因决策失误或行政执法不当引发不稳定因素。

(二)坚持夯实基础,创新苏木镇工作。各苏木镇妖整合基层综治办、维稳办、信访办、派出所、司法所、民政所、土管所、治安消防站“三办四所一站”力量,发挥“三个中心,(行政管理服务中心、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综合、组织、指导、协调作用,进一步完善“三个体系”即:由基层党委、政府行政管理服务中心为主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由综治办、维稳办、派出所为主的专群结合的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由基层法庭司法所为主的基层矛盾纠纷调处联动体系。从治理社会矛盾入手,体现大综治、大调解、大维稳格局和整体效应和综合效应。同时,要把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工作作为苏木镇干部包嘎查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指导基层组织、干部落实各项任务,通过调度考核评定干部抓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实绩的依据,促使基层干部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共建和谐。

(三)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推进矛盾化解工作。要健全主导型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立信访、综治、维稳部门综合协调,司法行政牵头,有关部门、单位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工作体系,形成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机制。各行业、系统、基层单位都要建立调解组织,做到调解组织全覆盖、调解工作无盲区,从政策机制上把调解优先原则贯穿于执法办案各环节中,使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同时,要继续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部门联合接访、党员干部下访、重大疑难问题“会诊”制度,把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人民群众的诉求在基层就能得到反映和解决。

(四)建立健全“三问”平台,让更多的群众参与社会管理。为了更好地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镇、苏木镇党委、政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三问”平台,广泛深入地汇集民智、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关注民生。对事关

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三问”平台上广泛征集人民群众、专家学都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有效地激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党委、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形成一个诉求有序表达、矛盾化解及时、政府与群众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五)积极转变职能,提高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各地要按照市委提出的苏木镇“三个不做”、“六个抓好”和街道社区“五项工作”的要求,全面推行“三一四全”工作方法,实现从行政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突出苏木镇、街道社区综合治理主全权作用的同时,明确工作定位,整合社会资源,完善考评机制,积极构筑社区群防群治网络,使安全网络覆盖到社区每个角落。

(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各地要对党政主要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开展预防处置重大群体性事件、各类突发事件的专门培训。处置较大规模的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事发地党政主要领导同志是现场指挥第一负责人,必须做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化解、第一时间处置,靠前指挥,果断处置。要进一步完善符合实战要求的处突预案,加强符合实战要求的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研判预警、现场指挥、依法处置、舆论引导能力。

(七)开展百名干部下基层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旗、苏木镇要抽调100名干部,主动深入到问题所在地和当事人中间了解情况,真诚耐心地听取当事人陈述,准确掌握信访案件的来龙去脉,以真情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配合,真正把问题摸清、摸准、摸实,为化解社会矛盾提供依据。

六、工作要求

(一)成立组强机构。成立全镇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专项行动指挥部及工作机构,指挥部下设矛盾化解、综合协调、考核督查三个工作组和办公室,并从信访是、维稳、公检法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旗联席会议各专项工作小组和信访局根据各自职责,积极承担任务,开展工作。各苏木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二)落实工作职责。党政主要领导要把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做为当前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做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各部门、各单位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完成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矛盾化解工作。各专项工作小组要按照工作职责分工,积极开展工作。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和信访、政法、维稳、综治等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统筹推进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

(三)坚持领导包案。由15名旗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分别包联5个苏木镇,负责督查、指导、协调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主要领导干部都要亲自包案化解、亲自接访回访、亲自协调解决问题。全镇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专面行动指挥部将对主要领导的包案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定期通报,重大问题将实行挂牌督办。

(四)强化督导检查。旗委、政府要派出督导组,对社会矛盾化解工作进行全程督导检查,对各个环节要进行全程督办,一件一件抓落实,一级一级抓检查,确保在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中不推诿、不扯皮、不“梗阻”,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要采取走下去检查、请上来约谈等形式进行重点指导。要对工作开展情况实行定期通报制度,注重培养典型,及时加以推广。宣传部门要加强正面宣传,营造安定详和的社会氛围和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

(五)严格责任查究。各苏木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分工和职能,确保管辖范围和主管领域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治理到位,不发生重大案件、事件、事故;确保所督办和承办的信访案件及时有效办结,息访稳控到位,不发生非访、越级重访和大规模聚集访。纪委(监察)部门和党委组织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地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情况,制定维护稳定问责制的实施细则。对化解矛盾不力的,要严格实行问责制;对制造新的矛盾并引发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要严格实行问责制,坚决追究党政领导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按照《中共中央党员领导干部责任查究办法》要求,切实加大责任查究力度,该问责的坚决

问责,该处分的及时处分,该免职的就地免职。要将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中,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和奖惩措施。

第四篇:检察院维稳实施方案

为了妥善处理国庆期间涉检信访工作,做好检察环节维稳工作,防止发生非正常上访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保证国庆期间我县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县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集中解

决容易引发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及苗头隐患,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目标任务

以创建“平安**”为载体,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通过细化职责分工、明确维稳责任,强化联动联调、形成维稳合力,严格考核奖惩、促进维稳实效。力争“三个不”,即: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发生越级上访事件,不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案件。达到“三个降”,即:重大矛盾纠纷发生总量下降,信访案件总量下降,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

(三)工作原则

1、属地管理、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处置工作在事件发生地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做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工负责、有机协作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级落实岗位。

2、预防为主。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3、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顺不宜激。要以教育疏导为主,做到谈清问题、讲明政策、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尽快劝返,防止矛盾激化。

4、快速反应。形成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积极应对,依法果断处置。

(二)组织领导

为防止国庆期间发生不稳定事件,经院党组会议研究,决定成立维稳领导小组:

组 长:** **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副组长:** **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 **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成员:** **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办公室的职责:

1)负责安排值班,遇有突发事件迅速上报领导小组组长;

(2)负责内部协调,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具体工作;

(3)负责信息搜集整理上报及通报

(4)后勤保障;

(5)总结事件的经验教训。

(三)工作要求

首先精心组织。各科室要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科室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对维稳安全工作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

其次是明确责任。坚持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向县维稳办实行每日通报制度,做到急事急报、特事特报、大事快报;完善检察长接访和包案制度等。对短期内难以完全化解的矛盾纠纷,落实首办责任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严格落实涉检信访责任倒查制度,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再次是狠抓排查。实行集中排查与滚动排查相结合,对涉检不稳定因素和信访积案进行“拉网式”清理。进一步完善安全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对重要案件可能产生的涉检信访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具有上访苗头、动态的案件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把化解矛盾贯穿检察执法办案的全过程;对涉及民生的重点涉检信访案件,依托党委及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联系沟通,妥善予以化解。

然后是加强安检。对机要室、会计室、档案室等重点部门的防火、防盗、防抢、防暴等工作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加强值班工作,值班人员做到按时交、接班,保证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并认真做好电话记录,对重大、紧急事项要及时妥善处理并报告带班领导和相关部门;各部门加强安全、保密教育,每日下班后将案卷、文件材料、笔记本电脑等涉密材料和物品入柜锁好,切断电源,关好门窗,确保不发生各类泄密事故。

最后加强督查,严格问责。各单位要加强检查督促,实行责任追究制,对排查调处工作不力,不能按期完成调处工作任务,或推诿扯皮,激化矛盾,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奥运火炬传递的,要依据党纪、政纪和法律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第五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党中央对政法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法系统工作指明了具体方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民法院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司法水平,促进法院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化解社会矛盾,就是要着重解决当前社会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人民法院的工作而言,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能动司法理念,通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调处各种纠纷,发挥人民法院社会矛盾调节器、减压阀作用,能动地履行司法职能,定纷止争,努力实现案结事了。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提出要“审理好涉及民生的各类案件,始终把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放在首位”。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必须将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司法主观能动性,注重审判、执行、调解工作,提高审判质量,破解执行难题,完善调解机制,积极有效地化解矛盾。一要抓根本,通过依法办案化解社会矛盾。严厉打击严重的暴力性犯罪、严重的多发性犯罪以及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维护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生与社会和谐问题的各类民事、行政案件,着力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二要抓预防,通过建立社会矛盾评估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对有可能引发社会风险的各类案件采取措施,提高对各类敏感问题发展趋势的预测能力和复杂疑难问题的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减少社会矛盾。三要抓清积,进一步解决涉诉信访和执行难问题。加强涉诉信访工作,始终把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放在首位,努力解决信访当事人的合法合理诉求。进一步巩固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成果,强化执行管理,完善执行监督,健全执行联动机制,不断提高执行质量和效率。四要抓机制,深入推进诉讼调解。全面加强刑事附带民事调解、轻微刑事案件和解、民事案件调解、行政案件协调、执行案件和解等工作,规范调解程序,注重调解质量,提高调解效率,努力从根本上化解矛盾。

二、全面加强审判管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创新社会管理是实现社会规范有序、安定和谐的必然要求。人民法院作为其重要主体是对法院工作职能认识的一次深化。要求法院不仅要履行解决纠纷职能,而且要调控社会秩序、实施权力制约、规制社会政策,努力探索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科学运行的机制,全面凸显审判工作的延伸功能,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提出,“审判管理是人民法院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有效抓手,人民法院要深刻认识社会管理创新对审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制度机制,拓展司法功能,在社会管理创新建设中发挥人民法院的积极作用。一要加强案件流程管理,推进规范化建设。对审判、执行案件,从立案到执行每个环节的工作标准和时限要求,做出明确、严密和细致的规定,加强审限跟踪管理,及时催办、督办案件,积极采取速裁程序、巡回审判、调解、和解等方式,有效缩短案件审理期限,提高审判效率。二要加强制度管理,规范审判工作机制。在加强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使已有的规程、机制、措施和办法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在制度、机制的实施运行中不断进行总结、完善,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三要加强特殊人群帮教和社会治安管理。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有针对性地做好未成年人帮教工作。坚持做好对被判处缓管免人员以及刑释解教人员的跟踪帮教工作,帮助他们改过自新,防止重新犯罪。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充分发挥公开审判、法制宣传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

三、严格加强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

公正廉洁执法,是三项重点工作的根本,也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关系到人民法院的长期发展、生死存亡。这就要求人民法院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预防体系,着力解决制约公正廉洁执法的突出问题,坚守廉洁公正司法底线,不断提升队伍的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提出,“狠抓队伍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公正廉洁,是人民法院面临的最紧迫工作任务。”因此,人民法院要严格司法程序,规范司法行为,自觉接受监督,在提高开放、透明、信息化的条件下实现对人、对案的有效管理,提高司法公信力。一要加强作风建设,着力体现审判工作的人民性。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服务年”等主题实践活动,坚持群众路线,增强群众观念,健全完善各项便民、利民措施,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要加强学习培训,着力提高干警的执法能力。以创建“学习型法院”为载体,鼓励全体干警通过在职学习、岗位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把握、运用法律政策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信息化实战应用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舆论引导能力。三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提高司法公信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职责,严格执行最高法院“五个严禁”规定。开展警示教育专项活动,加强司法廉洁教育和违纪违法典型案件警示教育,确保政治上的廉洁性,做到从严管理,从严要求。四要推行阳光司法,完善内外部监督。利用全国法院执行信息管理系统公开执行信息,增加办案透明度。进一步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推行廉政监督员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群众监督,以监督促公正,保证审判权力得到依法公正行使。

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长期、持续地狠抓下去。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坚持以社会矛盾化解为基础,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公正廉洁执法为根本,扎扎实实做好三项重点工作,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必将能进一步促进人民法院自身科学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下载检察院四项维稳工程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检察院四项维稳工程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