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小编推荐)
【背景链接】
2010年04月27日,胡锦涛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切实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标准表述】
[意义]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重要体现。工资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普通劳动者的幸福指数,关系到他们的生活尊严。不断提高一线劳动者报酬,是促进公平和谐的基础性工作。农民工等一线劳动者的工资长期在低位徘徊,国企高管等的收入远高于一线劳动者,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势必会挑战人们的公平观念,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对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尤为关键。改变劳动报酬过低的局面,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从这个角度来看,提高劳动报酬,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肯定劳动价值,实现分配正义,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这不仅是执政为民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平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保障。
[对策]
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第一,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
第二,进一步激发创造活力,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第三,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组织职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广大劳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保障。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第四,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的综合素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二篇:体面劳动
五一劳动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致辞时指出,要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向全社会发出了“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的号召。这一号召,既表明党和国家对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充分尊重,同时也传达出“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强音,让劳动者最光荣进一步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共识。那么,何为“体面劳动”?如何才能将“体面劳动”落到实处?
李滨生委员解释“体面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他说,体面劳动意味着生产性的劳动,包括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充分的社会保护和足够的工作岗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者特别是广大产业工人等一线劳动者,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勤劳肯干、聪明才智与创造活力,为中国经济崛起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可以说,没有广大劳动者的辛勤汗水与努力奋斗,便没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的成就属于每个国民,他们不仅创造了过去的成就,还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尊重和保护劳动者的权利不仅是执政党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无论是人类发展的历史,还是当下中国的时代进程,劳动都是永恒的时代精神。没有劳动,社会的物质基础无从谈起,没有劳动,人类也无法建设发达的精神文明。我们强调劳动的抽象意义,但实现劳动价值的载体仍然是每一个个体,所以,对劳动的尊重最终要落实到对每个劳动者的尊重。只有让全体人民都参与劳动,才能让劳动成为获得个人幸福和社会地位的唯一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说,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权利事关社会公平。尊重劳动就是尊重社会公平。
然而,在我国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中国正大踏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社会上正在形成一股轻视劳动、鄙视劳动者、多劳并不多得的怪现象。这一现象,主要来源于一定范围内的官僚腐败以及分配机制的不合理。从官僚腐败的角度来看,灰色收入与权力寻租现象正在侵蚀我国社会主义正
常的分配体系,如果不及时控制,必将使整个社会分配机制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受到极大的挑战。
从分配机制的不合理来说,劳动占据收入的比例偏低,资本占据收入的比例过大。少数资本所有者占有大量社会价值,而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在社会财富中的比例越来越少;第二,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与行业差距正在不断扩大;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均收入有不断拉大的趋势;第三,垄断行业的垄断性收入及优厚的福利待遇大大超出行业劳动者的平均水平。如果这一现象得不到有效扼制,将极大地挫伤普通劳动者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
“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正是基于当前种种腐败现象及社会分配机制的不合理而言。其内涵至少包括两层:其一是“让劳动者最光荣成为社会共识”,即个人或集体的体统、身份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与尊重,这是从外部的标准来判断;其二是“让劳动者更自豪更光荣”,即劳动者对自身的所作所为会感到光荣、光彩,充满自豪感,这是从自身的认同度来判断。
对于前一个层面来说,是要在社会上大力培育和弘扬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浩然正气,在华夏大地奏响起热爱劳动、多劳多得、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公平正义之歌。对后者来说,则需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劳动观,让诚实劳动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让普通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而自豪,让普通劳动者的劳动能够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收入,让普通劳动者能亲身见证自己的劳动正在创造美好的社会与生活。
中国在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每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广大普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与努力工作。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只有在全社会确立劳动光荣、劳动者自豪的价值观与劳动观,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篇:关于开展《实现体面劳动》的课题研究报告
关于开展《实现体面劳动》的课题研究报告
1999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新任局长索马维亚在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体面的劳动”新概念,明确指出:所谓“体面的劳动”,意味着生产性的劳动,包括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充分的社会保护和足够的工作岗位。
对于实现体面劳动,我在营业网点中做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第一:对于体面劳动这一概念,网点员工普遍理解为在物质方面让劳动者享有工作安全权、健康权、休息权。在精神层面,要让劳动者在自己工作领域或行业里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诉求权等。我认为“体面劳动”实际上指劳动者能够自愿自豪荣耀地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政治、物质、文化等方面需要而有尊严地从事社会有目地创造财富的活动。“体面劳动”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光彩活动,它集中体现着人的价值观、劳动观和社会需求,它的内涵包含着自我劳动价值观和社会认识观的双重性。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同样一个人,做同样的一件事情,其完成的质量与其精神状态息息相关。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能够让自己感觉到体面的职业才能真正热爱,而热爱了就更容易提高劳动水平,通过同样的劳动形式和时间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反之,比如一个企业的多数劳动者都感觉不体面、不自信,以自己的工作为羞,可以肯定该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体面劳动不仅意味着合理的薪酬、完善的保障、丰润的福利,同时还体现在能够平等地与企业沟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知情权,对企业大事有参与权,对自身利益有话语权。
基于以上情况,对于怎样做好全面推进实现体面劳动现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对于各支行来说,应该建立健全劳动保护机制,只有当我们的劳动保护机制得以完善,才能奠定实现体面劳动的基础。对于建立健全劳动保护机制有如下四点建议;首先要积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稳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同时要加大监督执法维权力度,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将日常监督和专项执法检查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加大对劳动违法侵权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四要进
一步增进人文关怀,努力实现广大劳动者体面劳动。不断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努力满足劳动者基本生活及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企业还需完善职工能力提升机制,二十一世纪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企业核心竞争力被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而职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体面劳动的“本钱”。各个支行要充分发挥“大学校”作用,以岗位培训、劳动竞赛、职工学校等形式搭建职工培训和学习的平台,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机制,使职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成为具备新观念、适应新发展,具有自我自觉创造力的新型劳动者,不断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观念和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使赖以生存的工作成为激发生活热情和充满成长机会的事业。
最后是要完善劳动价值导向机制。企业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从企业和劳动者两个方面来引导劳动价值观。一个方面,要积极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资本、设备只是价值转移的载体,本身并不会创造价值,要尊重劳动,进而尊重劳动者,要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以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为前提。另一个方面,要引导劳动者认识到,劳动固然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个体的单独发展,必须要以企业的发展为基础,以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个人的劳动必须要融入集体的劳动之中,着力于企业的壮大和社会的进步。只有把个人价值的创造与社会整体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把回报建立在奉献的基础上,个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
体面劳动的提出,意味着公民社会即将到来,劳动者权利意识正在逐步觉醒。新时期新形势下,企业要积极主动围绕实现体面劳动来推进创新,努力构建和谐有序规范的劳动关系,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够实现体面劳动、尊严生活。
第四篇:非在编职工实现体面劳动的探索与实践
非在编职工实现体面劳动的探索与实践
兰州交通大学 赵金平任万勇
内容提要:非在编职工加入工会组织后,如何让他们和在编职工一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体面劳动,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全新课题。本文在阐述了非在编职工实现体面劳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就实现体面劳动的主要内容、途径以及工会的作为,结合实际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体面劳动 非在编职工 理论 实践
在全总“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号召下,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吸收非在编职工加入了工会组织,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多数非在编职工仍是高校职工中的弱势群体。如何让他们和在编职工一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体面劳动,是一个亟需我们深入探索的全新课题。
一.体面劳动的含义和实现体面劳动的主要内容
体面劳动就业国际协会工作组认为体面劳动的定义是:“根据就业人员自身和其所属集体的条件,可以保障其自由、安全、尊严和公正的劳动。”
实现体面劳动,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尊严。实现体面劳动,要求劳动者不仅要有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且要有稳定的就业机会、安全的工作条件、充分的社会保障以及工作中更为广泛的权利,意味着每个劳动者可以通过体面的、有尊严的劳动来主宰自己的命运。实现体面劳动,就是要致力于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促进非在编职工实现体面劳动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1、促进非在编职工实现体面劳动是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思想,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让包括非在编职工在内的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实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劳动过程中的具体、生动的体现,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完全一致,同时又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
2、促进非在编职工实现体面劳动是保障人权,体现时代精神的需要
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就是中国要把握世界发展潮流,体现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时代精神,加强国际合作,更加充分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劳动者谋求更大福祉。[1]保障非在编职工的权益,促进他们实现体面劳动,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
3、促进非在编职工实现体面劳动是巩固“扩大”成果,把非在编职工入会工作推向深入的重要保证
随着工会覆盖面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非在编职工加入工会组织,目前全国已有6600万农民工成[2]为工会会员,非在编职工入会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不仅要‘建’起来,更要‘转’起来”,非在编职工入会后如何真正享有会员权利,不断促进他们体面劳动的实现是一个必由之路。这是巩固“扩大”成果,并保障此项工作进一步深入推进的重要前提。
4、促进非在编职工实现体面劳动是员工价值与集体利益实现共赢的结合点
实践证明,体面劳动使员工拥有反哺企业的动力和能力。企业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的一系列措施,能够使企业获得一批“用心做事,追求卓越,激情工作,超越自我”的忠诚员工。如果体面劳动这种价值理念内化为广大企业的自觉行动,企业将获得来自包括非在编职工在内的多数员工的更多回报。实现员工的体面劳动已经是现代企业发展模式的内在要求。推动体面劳动的实现,维护劳动者的尊严和权利,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要价值目标。
三、工会在促进非在编职工实现体面劳动中大有可为
工会十五大报告在部署今后五年工作时强调指出:“紧紧围绕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实现体面劳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是工会的神圣职责。”实现体面劳动,不仅是企事业单位社会责任的重要价值目标,也是工会全面履行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责的重 大着力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作为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促进非在编职工实现体面劳动,工会组织大有可为。
1、继续推进吸收非在编职工加入工会工作
加入工会组织,广大非在编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劳动安全等利益问题就有了组织保障,在工会监督下就可以保证《劳动合同》的签订,在《劳动合同法》的保护下,一系列劳动者权益才能得到更加全面,更加充分的保障。
2、积极引导广大非在编职工提升综合素质
在积极与用人单位进行协调,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制度,提高劳动技能和修养的基础上,不断树立非在编职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使他们自觉成为严守职业道德、恪守职业纪律、具有职业技能、履行职业责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还要引导他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自己,树立“劳动伟大、创造光荣”的工作理念。
3、积极组织非在编职工开展“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活动
要在维护非在编职工地位和权益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主人翁精神,自觉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斗志、长志气,在“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活动中有所作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
4、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
非在编职工是工会组织的新成员,也是工会会员中的弱势群体,工会要积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不断完善权益的表达机制、维护机制、协调机制。要坚持向上级党委的汇报制度,积极取得党委对工会维权的领导和支持;积极参加相关联席会议,提出工会的建议和主张;参与本单位相关政策规定的制定,反映非在编职工的利益诉求;充分利用职代会、领导信箱等途径反映社情民意,保证非在编职工在职代会中所占比例,不断拓宽非在编职工理性合法的表达渠道。要主动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三方协调机制建设,有效维护非在编职工利益;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法律援助和监督检查等制度,及时发现并有效化解劳动关系矛盾;不断完善职工互助互济保障机制,形成帮困送温暖的长效机制。要加强与用人单位、人事、资产、财务、后勤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充分发挥职代会、党委联合监督工作机制的作用,加强检查。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内部的协调,积极探索各种非在编职工维权方式。
四、非在编职工实现体面劳动的探索实践
兰州大成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是依托我校国家绿色镀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家科研机构建立的一家高科技产学研联合体。近年来,公司领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全面推行体面劳动,走出了一条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实现共赢的发展道路,为我校非在编职工入会和“体面劳动”的推进,起到了表率作用。他们的做法也是我校在促进非在编职工体面劳动工作中的一种探索。
2004年,大成公司只有在编职工20多人,就积极申请成立了(分)工会,公司副总经理担任工会主席。公司与所有非在编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为他们定期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在还没有非在编职工入会政策的情况下,公司和工会领导主动提出让他们的非在编职工参加工会活动;每次学校发放福利,公司自己掏钱请校工会按照在职职工的标准为非在编职工购买福利,并与在职职工同期发放。正是这些点点滴滴,处处体现出公司领导“人企合一、互助双赢”的管理理念。2007年,公司120名非在编职工全部加入工会组织。分会改选了委员,含正副主席在内的5名委员中有三名非在编职工。公司领导坚持“淡化身份,强调业绩”的用人观点,只要是适合的人才、适合的岗位,只论能力,不论身份,不论年龄。大家统一着装,统一管理制度,统一福利待遇。公司副总经理、分会副主席就是一名年仅30多岁的非在编职工。在校工会、公司领导和分会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二级教(职)代会,职代会执委会由公司党委、公司领导、工会主席和职工代表共同组成。工资待遇、奖金福利、公司发展远景规划、员工培训制度等关乎公司大局以及公司全体成员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经过公司职代会协商讨论。职代会等民主机制的建立使非在编职工的利益诉求有了合法的表达渠道。
公司始终以全面提升员工素质为主线,把实现员工体面劳动作为重要价值目标。除员工业务培训外,公司定期举办职工劳动技能大赛,鼓励员工自我提升个人素质,积极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让糊口的工作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事业,成为激发生活热情和充满成长机会的事业,让员工真正成为公司价值的创造者、分享者。近年来,公司多次派包括非在编职工在内的多名职工到国内外、省内外进行学习培训。“管理不是控制人,而是給人更大的创造空间”的理念已经成为公司管理层的共识,公司员工“敢于失败,敢于创新、勇于负责、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充分证明了管理者人性关怀是一种智慧。职工生活是公司领导关注的重点之一。公司总经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范多旺教授曾对员工们讲:“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维持生计,还要有能力买房、买车,有能力学习,有能力旅游„„。”公司改善办公条件,美化工作环境外,鼓励员工购房、买车。凡职工购买自住房、自用车,公司为每人提供各5万元的无偿资助。工会积极组织包括非在编职工在内的全体会员踊跃参加全校性各类文体比赛和活动,定期进行工会组织生活,开展会员活动更是形成了制度。把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目标的大成公司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体面劳动”的含义。
非在编职工“体面劳动”的实现,和全体劳动者“体面劳动”的实现一样任重道远,将是工会组织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出席“2008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人民日报.2008年1月8日.第1版.[2].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学习辅导问答.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简介:
赵金平:兰州交通大学工会宣教部长。任万勇:兰州交通大学工会主席。
第五篇:“两个普遍”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制度前提
“两个普遍”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制度前提
钮友宁http://2010/9/21 07:2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复杂多变的社会转型期。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发展和谐稳定、互利共赢的新型劳动关系,不仅是共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全体社会共同愿景的基本途径之一。在全总十五届四次执委会和六次主席团会议上,王兆国主席明确提出了“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着力推进企业积极落实“两个普遍”,形成畅通的职工利益诉求表达及维护渠道,凝聚企业社会责任和职工利益共同体意识,深化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利益共享机制,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工会增
强凝聚力和扩大覆盖面的积极步骤。
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职工队伍的深刻变化,充分认识企业职工对工会工作的热切期待,坚持贯彻落实科学的工会维权观和职工发展观,努力用科学工会组织性质和社会职能,帮助职工积极适应社会利益和劳动关系的调整,用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普遍”的实际行动,为促
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和实现职工体面劳动作出新贡献。
解读“两个普遍”基本含义和积极意义
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它的基本内涵,这个道理和常识也显而易见的,没有代表职工利益和意愿的企业工会组织,职工的利益诉求及表达渠道就会变得阻塞,工会维权和服务职能与使命也就无从谈起,没有深入开展有实效性的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和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和管理规章制度,让职工共享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也就成为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所以说,企业工会是整个工会组织的基本细胞,是工会形成凝聚力和生命力的组织基础。只有迎难而上、创先争优,强本固基、体现作为,才能改善职工群众的社会心理预期,形成共建和谐劳动关系和完善社会管理的共识,使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积极评价工会的作用。
构建保障“两个普遍”实施的社会法制环境
要解决这个问题,光在工会内部循环或者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宏观战略思维和国际环境视野,有解放思想的勇气和真抓实干的毅力,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和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及工会源头参政议政都要充分发挥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支持工会认真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健全职工的利益诉求表达和依法维护渠道,这样的工会绝不是“挂牌工会”、“空壳工会”和不作为工会,而是为职工谋福利、办好事、解难事的“贴心人”,是公道正派、诚恳亲和与值得信赖的“职工之家”,是为职
工利益请愿、奔走和呼号的群众组织。
当前重点要解决几个问题:1.各级政府要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执政兴国和保证民生的第一要务,营造既有利于科学和谐发展的劳动保障政策环境,又有利于企业劳资和谐共赢共荣的投资发展环境,把党和政府的爱民亲民路线贯彻到底和落实到位。
2.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劳动执法监察的有效联动机制。各级工会要积极配合和支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加大劳动执法检查和职工投诉案件的监察,建立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员和信息员队伍,明确把企业工会主席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成员,努力把劳动争议和劳资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3.要把民主管理纳入现代企业制度之中,成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出台必须经过民主程序,企业要解除劳动关系必须征求工会及
本人的意见;企业改制重组中的职工安置和工资协商等事项,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方可实施;企业要建立规范可核查的公开信息披露制度,为职工代表参与工资集体协商提供管理服务,接受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企业的履约情况。4.积极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的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工作。除了工会配合人大、政协、政府加快立法,完善劳动执法检查和劳动争议调解,还要借助社会道德与中介组织的建设,加强行业协会管理制度和道德自律机制,支持社会新闻媒体对劳动关系事件的聚焦,形成企业劳动关系和社会主流民意的良性互动,营造职工依法理性维权的社会法制环境和公众舆论氛围。
明晰企业实现“两个普遍”的有效途径
企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责任主体,也是有效实现“两个普遍”的基本路径和
必然选择。我认为,当前围绕“两个普遍”要做好以下工作:
1.坚持立法完善企业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制度。建议加大企业职代会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立法进程,明确规范各级政府和企业行政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提高社会各界对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视与支持,完善职代会和工资集体协商模型及绩效考核办法,加强上级工会对企业工
会的分类指导和服务;
2.积极推进民主选举企业工会主席。各级工会要关注社会民意基础的变化,加大工会干部职业化社会化的试点工作。组织引导职工民主选举工会主席,把公道正派、诚实守信、依法敢言、善于协调沟通作为基本素质,形成规范的选举制度流程和民主监督机制,增强工会的社会民意基础和工会主席的威信,增强职工对企业工会的向心力和满意度;
3.形成和强化企业工会干部的权益保障机制。要依法完善企业工会健康运行的体制与机制。深入开展工会会员评议企业工会主席活动,明确企业工会工作绩效和能力建设目标,形成规范和可操作的工作约束与激励机制;推广上一级工会代行企业工会部分维权职能,在经济较发达和工作基础好的县市,开展工会干部职业化社会化的试点工作,扩大向规模外资和民营企业派遣工会主席的做法,建立地方工会干部分工联系和定期巡视制度。当前要完善企业工会主席的权益保障制度,建立企业工会主席权益保障金制度,并规范运行程序和接受救济的办法;对受到打击迫害和权益受损的企业工会主席,上级工会要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其维护正当权益,实施兼职工会主席职务津贴和退休补贴制度,使企业工会真正“建起来,转起
来,活起来”;
4.全面提高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效性。企业工会要建立企业利润分配和工资增长模型,改变一线职工基本工资参照最低工资标准的做法,指导企业以上职工平均工资为基准,参考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行业工资指导线同期,以及企业的经营利润增幅,合理确定企业劳动定额和工资增长机制;建议政府健全企业劳动用工制度和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和行业协会的常态化管理模式,提高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绩效的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