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者拒绝加班是否构成违纪
劳动者拒绝加班是否构成违纪
发布人:劳动管理法律网 | 发布时间:2012-04-23 03:16:26 | 浏览次数:13
高级法律顾问:刘亚晶律师
案例:
某公司因有紧急生产任务,与公司工会协商后,公司领导决定安排员工加班两小时。技术人员沈某感到身体不适认为自己无力参加加班,便找到公司领导请假。公司领导不准假,沈某仍表示要回家休息。最终,沈某还是在公司领导未同意的情况下没有参加加班。两天后,公司领导通知沈某,因其拒绝加班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并要求其作出书面检查,检讨自己的错误,其当月工资也将被扣发。
沈某认为,加不加班是职工个人的事,况且自己确实是身体不适,无法加班。公司不该扣她的钱,她要求公司领导更正决定。
但公司领导认为,加班是和工会协商后的结果,职工应该参加,何况她未经允询:擅自离开是旷工行为,已违反了单位的规章纪律,当然得扣她工资。
那么,公司因沈某身体不适拒绝加班而认定其违纪并扣发其工是否正确呢?
(案件来源:中律网)
评析:
“加班”是日常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的情况,而何种情况下加班有效、合法,以及加班工时的核计、加班工资的计算,均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关注的焦点,本案例涉及到的即是加班程序的合法性问题。
一、目前,我国关于加班程序性问题的法律规定主要有:
1、《劳动法》第41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
2、《劳动法》第42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1条,协商是用人单位决定延长工作时间的程序(劳动法第四十二条和《劳动部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第七条规定除外),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需要,必须延长工作时间时,应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协商后,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法限定的延长工作时数内决定延长工作时间,对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强迫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劳动者有权拒绝。
4、《劳动部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 第6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职工工作时间。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而延长职工工作时间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 的规定执行。
二、依据上述法律规定,“加班”须经法定程序,才为合法有效。具体表现为:
首先,基于用人单位需要和安排。
“加班”需基于用人单位生产、经营需要和具体安排,未经用人单位安排或指定程序,劳动者自行在正常劳动时间之外进行的劳动,不属于“加班”,用人单位可以不对该部分延长时间的劳动支付相应加班费用。
其次,经由用人单位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一致。
“加班”在用人单位需要的情况下,还须由用人单位与工会和劳动者进行协商。除法律规定的救灾、抢险等特殊情形外,用人单位只有经劳动者同意,才可进行加班,如劳动者因身体或其他自身原因,确实无法加班,劳动者有权予以拒绝,用人单位也不得强行要求劳动
者加班。同时,如劳动者没有按照用人单位的指示进行加班,用人单位即将其作为违纪处理,显然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的加班须经“协商一致”的法定程序。
三、案例提示:
本案例中,用人单位在非法定特殊情况下,将劳动者拒绝加班的行为列为违纪并扣除工资的行为,与现行劳动法律规定相违背,存在违法的情况。如劳动者就此申请劳动仲裁,将获得劳动仲裁委员会的支持。
第二篇:侵占罪本案拒绝退还多收货物是否构成
本案拒绝退还多收货物是否构成侵占罪?
【案情】
王甲与李乙相互之间做生意几年,关系良好。有一次,王甲由于自己疏忽给李乙发货时多发出了五件货物价值为50万元,后王甲与李乙交涉,李乙承认多收了五件货物,但他既拒绝退还多收的货物给王甲也不愿意付多收货物的货款给王甲,由于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王甲起诉到法院,法院按刑事案件立案,在审理此案时法院工作人员出现了不同意见。
【分歧】
第一种意见:此案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的典型案件,法院不予受理,应告知当事人按民事案件立案。
第二种意见:此案表面上虽然符合民法上的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但综合分析此案按侵占罪处理更妥当,能更好的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秩序。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1、李乙侵占财物的对象符合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李乙侵占财物的对象是王甲多发给李乙的五件价值为50万元的货物,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2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可知,侵占罪的犯罪对象限于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从本案的案情来看,王甲多发给李乙的五件价值50万元的货物,不可能是遗忘物或者埋藏物,是否属于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这个
问题还需分析,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正确处理此案。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中的“他人”,是相对于行为人而说的,即指行为人以外的其他单位及自然人:“财物”,是指为人力所能支配的、存在于人体之外的而且能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的物体。“他人财物”,是指他人拥有所有权或占有权的财物。“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从字面意义理解,是指他人委托保管或代管的公私财物;而从广义上理解,应包括基于他人委托保管,受委托代购、代销、代收、代转以及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借用、租赁等原因,而事实上合法持有的他人财物。本案中的李乙多收王甲五件价值为50万元的货物,很明显暂时具有合法保管这批货物的,也就是说李乙具有“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的合法性,同时说明李乙侵占财物的对象符合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2、李乙具有将合法持有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目的。
李乙将王甲多发给的五件价值50万元的货物接收并暂时保管的行为没有违法,关键是李乙自己明知这些多发送过来的货物自己既无所有权也无占有权,除非李乙付相应货款取得这些多发送过来的货物的所有权。李乙目前只具有暂时的合法保管权和负有通知王甲及时来取回多发送的货物以及当王甲来取货时有义务把多发送的货物退给王甲。从本案的案情可以看出,李乙具有将自己合法持有、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目的,因为李乙既拒绝退还多收的货物也不愿意付多收货物的货款。
3、李乙非法侵占他人的财物数额巨大。
李乙非法侵占王甲的财物价值达50万元,属于侵占数额巨大,应在2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量刑幅度内量刑,并处罚金。如果本案的数额较少,王甲可以诉求民事法律保护,如我国《民法通贝》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4、法律适用的选择。
本案能否正确处理,不但取决于司法工作人员能否正确理解代为保管他人财物的范围,而且取决于司法工作人员能否正确理解我国《民法通则》第92条和我国《刑法》第270条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侵占罪是有数额限制的(各个省的标准不同),没有达到犯罪的标准是不能寻求刑法上的救济,只能寻求其他救济途径,如民法上的救济。例如本案就是如此,如果抛开数额这情节,本案是典型的不当得利民事案件,但一考虑数额这情节,情形就不同了,李乙的行为要受刑事法律的约束,因此本案应适用刑法270条来定罪量刑。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三篇:外出学习培训或者开会期间,自费旅游是否构成违纪?
外出学习培训或者开会期间,自费旅游是否构成违纪?
答:外出学习培训或者开会期间,自费旅游是否构成违纪,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2016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九十八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一)用公款旅游、借公务差旅之机旅游或者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的;(二)以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变相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据此,如果用公款(即便是少量公款)旅游,毫无疑问,也构成违纪。但是外出学习培训或者开会期间,能否自费旅游?值得研究。如果本应参加学习培训或者开会,却不去接受培训或者开会,自费旅游,无疑构成违纪(行政纪律)。如果学习培训或者开会结束后,恰逢周五,利用非工作时间(周六、周日)自费旅游,只是履行没有向有关领导报告程序,也不宜认定为违纪。有的以未履行没有向有关领导报告程序,认定为违反廉洁纪律违纪,值得商榷。如果学习培训或者开会结束后(比如周二结束,本应周三回单位),占用工作日期间(周三、周四)外出自费旅游,则构成违纪(违反行政纪律)。因此外出学习培训或者开会期间,自费旅游是否构成违纪,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问:纪律审查工作能否由上级纪委指定,A单位立案审查B单位党员?被指定管辖的党组织,是否有处分权?答: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第八条规定,上级纪检机关有权指定下级纪检机关对其他下级纪检机关管辖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违纪问题进行执纪审查,必要时也可直接进行执纪审查。据此,纪律审查工作可以由上级纪委指定。被指定管辖的党组织,因此获得初核权、立案审查权,但不一定有党纪处分权。如中共河南省纪委实施《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暂行办法第九条第三条规定,被指定管辖的纪检机关进行初步核实、立案审查后,将相关手续移交指定管辖的机关依规处理。注意:不是移交被指定管辖的机关依规处理,被指定管辖的纪检机关并不必然地享有纪律处分权。这是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法官给律师介绍案件,收受提成,如何定性?飞哥答:可以视情节考虑构成受贿,如果具有职务上便利介绍案件收受贿赂,可以认定为受贿;如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刘工受贿案(可互联网检索《法官给律师介绍案件收受提成,如何构成受贿?》一文);如果是因朋友、同学、战友等关系相互介绍等非职务上便利,介绍案件,收受提成,可以考虑有偿中介违纪)。以上是飞哥个人观点,不一定成熟,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第四篇:张某行为是否构成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违纪
张某行为是否构成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违纪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4-05-28 09:27
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 微信
基本案情
张某,中共党员,A村村委会主任。
2012年5月,为帮村子获取国家财政补贴资金,张某与B公司签订虚假施工合同,虚报A村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审核通过后,有关部门将45万元国家财政补贴资金转入B公司账户。随后,B公司按照张某要求,将该款项转入张某个人账户(A村村委会未在金融机构开设账户)。后来,张某将该45万元全部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
分歧意见
关于张某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行为同时构成骗取国家财政补贴、公款私存违纪,应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党纪处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按两种违纪行为中应当受到的最高处分加重一档处理;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行为同时构成其他违反财经纪律、公款私存违纪,应根据《党纪处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处理;第三种意见认为,张某行为同时构成其他违反财经纪律、公款私存违纪,两种行为之间存在目的和方法的牵连关系,应从一重处理,即按其他违反财经纪律违纪定性处理。
评析意见
我们同意第三种意见,具体分析如下。
(一)张某行为不构成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违纪
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违纪行为,是指党和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行为。
本违纪行为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党和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本案中,张某是A村村委会主任,其行为虽然符合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违纪行为“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这一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却不符合主体要件,因此不构成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违纪。
(二)张某行为构成公款私存违纪
公款私存违纪行为,是指违反国家财政金融法规规定,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的行为。
本违纪行为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违反国家财政金融法规规定,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的行为。这里的“违反国家财政金融法规规定”,是指违反商业银行法等财政金融法规规定。其中,商业银行法第48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本案中,张某指使B公司将45万元国家财政补贴转入其私人账户,构成公款私存违纪。
(三)张某行为构成其他违反财经纪律违纪
其他违反财经纪律违纪行为,是指违反其他财经法规,破坏财经管理秩序的行为,其是对《党纪处分条例》“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一章未列举的破坏财经管理秩序行为的概括。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试行)》)第六条第四项规定,农村基层干部不得“以虚报、冒领等手段套取、骗取或者截留、私分国家对集体土地的补偿、补助费以及各项强农惠农补助资金、项目扶持资金”。本案中,张某通过欺骗手段骗取国家财政补贴,其行为明显属于违纪,但鉴于其主体身份,不应认定构成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违纪,而应认定构成其他违反财经纪律违纪。
关于这一点,中央纪委法规室编写的《〈规定(试行)〉简明辅导读本》也指出,对村干部有《规定(试行)》第六条第四项所列行为的,要严肃处理。对其中的党员,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依照《党纪处分条例》第一百二十六条处理,即按照其他违反财经纪律违纪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张某虽然存在公款私存行为,但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A村村委会没有在金融机构开设账户,该行为是其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行为的延续,是保存所骗公款的方式,与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行为之间存在不可割裂的牵连关系。因此,对其行为应从一重处理,即按其他违反财经纪律违纪定性处理。
综上所述,对张某行为,应以其他违反财经纪律违纪定性处理。(王佐维 王海玲)
第五篇:周某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一、案情简介
周某系市区某部门经理,曾从事建设工程施工行业。2008年,周某经某工程装饰公司总经理刘某介绍承包邦图建筑公司桥梁工程项目一宗,合同约定由邦图公司提供原料,周某工程队负责施工。2010年年中,周某因工程质量问题与邦图建筑公司产生分歧,邦图公司拒付剩余工程款,周某遂拉走部分钢筋,并带领其工程队撤出该工程项目现场。后邦图建筑公司经多方调查得知:周某并没有建设工程施工资质,与己方签订合同所用印章也系伪造某工程装饰公司公章。由于工程搁置造成损失,某建筑公司以周某涉嫌合同诈骗,向公安机关报案。
二、分歧
对于该案主要有两种意见分歧,一种认为,周某采用伪造公章的方法,冒用他人名义与邦图公司签订合同,后又拉走邦图公司的钢筋,属于典型的合同诈骗行为,应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周某的行为虽然表面上符合合同诈骗罪的表现方式,但其主观没有诈骗的恶意,且也有履行的行为,因此不应认定为犯罪。
三、评议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表现形式共有五种,其中一种是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 合同,属于典型的合同诈骗行为。周某未经他人授权或同意而以他人名义签订合同,加之后期拉走钢筋的行为,从表面看,应该是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但刑法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也就是说该罪是典型的目的犯,即犯罪嫌疑人是需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才能构成犯罪。
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之间的界限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行为人是否采取了欺骗的手段,其次是行为人是否有实际履行的能力,再次是行为人是否实际履行了合同,最后是违约后行为人是否有承担责任的表现。要确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应综合考虑四方面的因素,达到主客观的统一,而不能仅以行为符合以其中一条为由轻下结论。
本案中,周某虽然伪造了他人公章,但究其原因是其自身不具备建设工程施工资格,因此才冒用他人名义与邦图公司签订合同。虽然采取了欺骗的手段,但目的却是要真正履行合同。且合同签订后,周某与其施工队一直从事该工程的建设施工工作,虽然后期产生分歧,拉走了工地上的部分钢筋,但其根本目的是以钢筋折抵后期的未付的工程款,并不具备非法侵吞他人财物的意图。加之邦图公司报案后,公安机关向周某了解情况,周某并没有潜逃或躲避,也没有想方设法逃避
责任,未给对方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虽然周某有了“骗”的行为,但究其根本不具备非法占有他人目的的意图,因此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显然不妥,应以普通的经济纠纷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