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红色文化对当地经济促进作用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2 03:1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临沭红色文化对当地经济促进作用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临沭红色文化对当地经济促进作用研究报告》。

第一篇:临沭红色文化对当地经济促进作用研究报告

临沭红色文化对当地经济促进作用研究报告

摘要: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力图对临沭县红色文化发展水平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以期做出相应的竞争战略选择,并据此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全文共分四个部分:临沭县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临沭县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及开发现状;临沭县红色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相关关系及存在的问题;临沭县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的政策建议。

1临沭县经济发展概况。

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苦干,奋力拼搏,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2010年全县实现GDP133亿元,增长1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5亿元,增长23%;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8.9亿元,增长22.8%。

临沭县GDP“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状况

1.2临沭苍马山景区周边居民经济状况

此次考察主要根据就近原则,考察了苍马山景区居民的经济状况。居民按照收入来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以经商收入为主的个体工商业从业者,一类以农业收入和打工收入为主的普通农民。经过总结得出:大部分家庭年收入位于1万元到5万元之间,但收入差距较大。对于个体经营者经营项目大多为超市、理发店、饭店、旅馆、五金店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便利的店铺个体经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因为这部分居民大部分为农业户口,均有分配的农田,因此农业收入也占了收入的一定比例。

对于非个体经营者家庭而言,农业收入和打工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由于村庄附近没有用工企业,而村子人均耕地仅为0.3亩,种植农作物收入不能满足基本支出需要,因此打工成为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总体来看,居民收入来源中,农业种植或养殖收入已经不能成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打工或个体经营占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

居民收入一览表

2临沭县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及开发现状

本文只是介绍几个知名的地方,其他地区不再冗述。

2.1滨海革命烈士陵园

原名临沭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临沭县境内的苍山脚下,南距县城十华里。它始建于是1968年,后经多次整修扩建,现已占地区性13200多平方米。这里苍松凝翠,怪石嶙峋,涧幽壑深,鸟语啁啾,风景十分优雅。

2.2沭河生态风光旅游景区

沭河,位于县境西部平原,发源于沂山山脉,婉延数百里,流经马陵山脉。

境内沭河以其景观特色,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游以古明清时几百万株古栗树形成著名的“沭河栗海”,四时风光,独具特色;中游,得力于解放初期党和人民政府的“导沂入沭”、“沭水东调”工程,几十里浩瀚水面,壮丽的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鲁东南“沭河都江堰”;下游,即沭河古道,因沭水东调开挖新河相对得名。古道水路湾湾,细柳如烟,绿杨似山、障立两岸,鹤鸟意飞。河中芦苇丛生,两岸生态原始,环境恬静幽美,天蓝水秀,素有“中国北方漓江”之誉。

2.3苍马山旅游区

苍马山旅游度假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紧邻黄海,自古便有黄海第一山和古琅琊国八景

之首的美誉,由苍山、马山、草山、冠山、演武山如同五环相扣天然而成。景区总体定位是

突出康体长寿文化,打造娱乐、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等旅游精品。

整个景区由云溪谷、欢乐谷、茶溪谷、革命历史教育红色文化景区、蓝钻度假小球训练区、民俗民风生态农业观光区等6大板块组成,景区将与泰山、趵突泉、孔庙、崂山、蓬莱阁等知名景点互为支点,形成山东旅游大环线。

苍马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临沭县城东北3公里处,属马陵山系。景区由苍马、马山、草山、冠山、演武山组成,总面积30平方公里。境内松青、草绿、水蓝、云翠,历史文化传说甚多,是从古至今在鲁南苏北,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道教圣地。

3临沭县红色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相关关系及存在的问题

2013年临沭县旅游区共接待游客13.9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09.31万元,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387.5%、34267.7%和17141.3%。

GDP与红色旅游收入的关系

3.1临沭县红色旅游收入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临沭县红色旅游与经济发展之间之所以并不存在明显的良性互动关系,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一下几点原因:

3.2受经济水平的限制,旅游发展的设施不够

旅游设施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是旅游发展的必备条件,红色旅游的发展同样需要有完善的旅游设施。比如交通建设,它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可进入性,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的容量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旅游发展的空间,因此对旅游的发展影响深远。而临沭县乡镇经济水平不高,导致政府没有充足的资金来进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结果是旅游发展的设施

不够,红色旅游深受制约。我们在走访临沭县夏蔚镇王庄革命圣地沂蒙风情园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当地的交通落后,眼中制约了旅游下的发展。

3.3受落后观念的限制,旅游服务不到位

我们调研发现,小农经济还是临沭县夏蔚镇王庄经济的主体,在这一经济基础上产生的是封闭的小农意识,这使得当地人民经营理念缺乏,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代表,是典型的服务业,最重要的特征是服务性,所以服务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旅游服务不到位,极大地损害了临沭县夏蔚镇红色旅游的发展。

3.4旅游要素不够协调,旅游购物品开发落后

临沂临沭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开发不够协调。临沭县旅游购物品开发严重滞后于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成为制约旅游经济效益提高的薄弱环节。旅游购物品的开发落后,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不到10%,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而在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购物品的开发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旅游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平均达到40%以上,成为决定旅游业经济效益水平的主要因素。

在上述三种因素的制约下,临沭县红色旅游和经济发展之间并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而是相互制约。一方面临沭县没有有效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从而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一方面临沭县落后的经济又反面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临沭县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临沭县将“红色旅游”作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把无形的红色精神与有形的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4.1是把握红色文化特点,凸显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针对红色文化旅游政治性强、受季节、气候影响小等特点,做到以革命传统教育为根本,积极发挥市场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机遇,突出重点,推动红色旅游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共进。

4.2是发挥自身特色,打造临沭品牌。下大力气做好红色旅游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工作。形成了以新华社山东分社旧址和滨海革命烈士陵园等为中心的红色旅游基地;开发建设了滨海红色旅游文化纪念园。初步形成了有临沭特色的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体系。

4.3是以红色文化为基础,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坚持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红色资源与相关产业资源相配套的原则。形成了以红色旅游为基础,生态旅游、特色农业旅游为增长点,汇集文艺演出、影视、出版、特色小商品市场等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红色文化产业链。

4.4是加大宣传强度,改进管理办法。利用多种宣传手段,不断加强对红色景点、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和滨海红色旅游文化纪念园的宣传力度。将红色文化纳入各级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教育教学范畴。强化对红色旅游的监督管理力度,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定级,使红色资源的、发掘、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逐步迈上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

总结:我们这次深入调研,收获颇多。在此期间,我们走访了临沭县旅游局、临沭县统计局。结合官方统计数据,对苍马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仔细调查。对景点游客发放调查问卷,获得了景点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我们对景点周边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在获得翔实的资料后,我们结合所学知识,为临沭县发展红色旅游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期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临沭县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过了一个充实的寒假。

第二篇:志愿服务对医院文化的促进作用

浅谈志愿服务工作对我院文化的促进作用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为了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1]。志愿服务是现代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而提供服务的活动[2]。本文就我院开展院内志愿服务工作的实践进行阐述,探讨志愿服务对促进我院和谐医患关系及医院文化的意义。1 志愿服务产生背景介绍

在我国,志愿服务是伴随改革开放产生的新生事物。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推动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建设,90年代开始发起“中国志愿者行动”。随着国内义工组织的蓬勃兴起,加上近年来奥运、亚运、世博、大运等盛会志愿服务活动的耳濡目染,以义工为鲜明形象的志愿服务方式正在为国人所熟知,成为高尚的公共道德标杆及崇高的社会价值取向[3]。2010年初,卫生部等八部委共同下发了《关于开展2009年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的通知》,进一步推进医院志愿者服务活动。很多医院开展了形式不同的志愿服务活动[4]。我院志愿服务的基本概况

本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中心地区。医院职工5500余名,开放床位3300张,年门急诊量近100万人次,出院病人10万余人次。针对我院患者多、就诊压力大等现象,本着“一切服务为了病人”的宗旨,我院于2005年开展了医院志愿服务活动,充分、科学地调配院内人力资源,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的新形式、新内容,根据不同服务需求开展了相应志愿服务工作,现有针对不同需求而组建的志愿者服务团队,提供细致入微的医院志愿服务。医院志愿服务参与人次3000余人次,服务人群近50000余人次,确保了每日高峰流量患者得到及时顺畅的诊治,尤其明显缩短了急诊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及全程就诊时间,提升了门急诊护理质量,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也进一步的促进了医患和谐,也因此志愿者团队的身影成为了我院医院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3 志愿服务内容和形式

我院志愿者服务形式为应急、实用制,哪里最需要,哪里不够通畅,哪里就会出现志愿者的身影。服务主要内容:(1)协助门诊挂号、就医等,维护候诊秩序,疏导患者、解疑答惑和主动帮助有困难的患者等,服务范围很广,分区设点,定装上岗,志愿服务结束后进行服务登记,并针对各自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 出建议。(2)针对急诊急救中心急需抢救专业人员,我院特地培训出了一支急诊抢救人员团队,保证随时待命上岗,全力为院内院外急诊患者提供及时服务,确保每位患者得到迅速、积极、有效的治疗,让医疗服务更便捷、更科学、更人性化。(3)由于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患者较多,存在语言沟通困难的现象,因此,我院组织了各民族的志愿者参与到我们的志愿服务团队活动中,各及所需,因地制宜。

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在医院,患者的需求包括技术性医疗服务和人文服务。人文服务就是指在医护过程中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须的诊疗技术服务之外,还需为患者提供精神、文化和情感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5]。我院志愿服务工作成效

院内志愿者活动有效的缓解了就诊高峰期间及各类突发应急事件的诊疗压力,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保证医疗工作顺畅进行,提升了我院服务形象,弥补了现有医疗服务对人文关怀功能的不足,为促进医院文化建设做出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另外,我院在志愿服务的同时,注重宣传,不断的吸收新鲜血液,有效发挥了我院先进文化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强了我院人文建设。

志愿服务是医院职工参与院内医疗服务的一种重要及有效方式,是医务人员志愿精神的真实体现。我院努力营造志愿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四有”志愿服务,即有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有明确的服务目标,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兼职的志愿者管理人员。随着院内各项志愿支援活动的有效开展,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志愿服务范围也从单一的门诊忙季服务扩大到各科、各时段,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志愿者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宗旨,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促进医患和谐,对和谐医院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志愿服务工作体会

志愿服务有效的缩短了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的距离,不但对形成互相尊重、体谅的和谐医患关系奠定了基础,而且志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院由于医务人员紧张而无法顾全的局面,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疗。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一切服务为了患者的职业精神。一种精神孕育一种文化,一种文化感染一种精神,因此,志愿服务不仅是崇高精神的呼唤,更是医院文化内涵 建设的引领者。

作为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懂得这个职业的使命,还应在工作中饱含并体现人性的温暖[6]。医之德、医之爱是人们的期盼,也是和谐社会呼唤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7]。今后,我院将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的管理制度,形成医院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丰富志愿服务工作内涵,促进医院文化建设,逐步形成适合我院实际的志愿者服务模式,使志愿服务工作在这个多元文化的区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唐文.医务社会工作者: 医学人文关怀的使者[J].医学与哲学, 2006,5(5): 41-42.[2] 陈利坚, 寿清和, 陈燕, 等.我院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 2012, 16(7): 31-33.[3] 姚峥,王香平,张育.“志愿服务在医院”的实践探讨.中国医院,2012,16(2):60-62.[4] 陈志宏,杨亚伟.关于建立医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9): 16-17.[5] 王占宇, 刘俊, 段丽娥.论医务社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医学与社会, 2008, 21(7): 6-7.[6] 李国荣.现代志愿服务行为的理论基础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09,(1): 82-85.[7] 宋玲, 赵桂绒, 严健, 等.志愿服务在医院 人文关怀促和谐.医学信息, 2010, 23(9): 27.

第三篇:2011红色经济文化暑期实践报告

文秘114原创投稿

2011红色经济、文化暑期实践报告

------关于对梁弄镇横坎头村红色经济及文化的研究

一、首语

此文是星星之火团队对这次暑期实践的总结。我们调查的对象是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希望能过真实的反应横坎头村的红色经济、文化的状况。能给当地带来一些积极的建议。

二、对横坎头

村的简介

横坎头村是梁弄镇的中心村,位于梁弄镇区以南2公里处,总面积6.6平方公里。气候宜人,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是由原横坎头、紫溪、百丈岙等六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农户897户,总人口2821人,现有耕地1546亩,山林5316亩,有35个村民小组。

它是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四型”先进村党组织、余姚市“五好”党组织和余姚市文明村。以横坎头村为中心的宁波市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部门联合命名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横坎头村有许多文化建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抗日战争时期,以余姚梁弄为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根据地领导机关“中共浙东区委员会”的所在地就位于此。现在浙东区党委旧址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及其周围的浙东银行旧址、新浙东报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教导大队旧址、谭、何住处、浙东鲁迅学院旧址等革命旧址构成了一个以区党委旧址为核心的包括浙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金融、新闻各方面情况的浙东革命史迹网,完整的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浙东革命根据地在政治、军事、文化及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历史足迹。

当地生态农业发达,其中以樱桃、杨梅采摘等为主。工业以制造室外灯具为支撑性产业,另有一些塑料加工等产业。都是一些污染较轻的产业。由此决定,工业在当地并非是中心产业,发展缓慢。

如今的横坎头村,是一个整洁和美丽山村:一条条水泥路穿村而过,一幢幢两层小楼随地势起伏分布,一座座水库、一条条大溪清澈照人,一片片绿色果园生机盎然……在这个面积6.6平方公里的山区小村上,传统风貌、红色风姿、古典韵味和现代气息、开放意识,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焕发出浙东红村的特有魅力。

三、横坎头村的红色文化

1.红色文化资源

(1)浙东行政公署和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

(2)中共浙东区党委旧址。

已开辟为一个浙东抗日根据地革命遗迹博物馆。博物馆内陈列了大量书画、照片、文献及有关抗战时的实物,有数千件。一个村级博物馆能拥有这么多藏品是难能可贵的。藏品不足之处仍是复制品较多,种类不够齐全。

(3)浙东银行旧址。

房屋比较破败,但墙壁上仍残留着当年抗战时期的一些文字遗迹,还有一个很大的五角星。屋梁上的一些木雕砖刻虽然破旧,但也透出古色古香的韵味。

(4)谭启龙旧居。

也在一所居民住宅内,是一排独立瓦房中的一个小间,比较阴暗破旧,只在门口竖了一块“谭启龙旧居”的牌子。

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及其周围的浙东银行旧址、新浙东报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教导大队旧址、谭、何住处、浙东鲁迅学院旧址等革命旧址构成了一个以区党委旧址为核心的包括浙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金融、新闻各方面情况的浙东革命史迹网,完整的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浙东革命根据地在政治、军事、文化及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历史足迹。

2.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修缮、扩建

四、横坎头村的红色经济

1.红色旅游状况

该村以红色旅游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它作为抗战时期中共浙东区党委所在地,是“浙东红村”。自2003年省委书记习近平视察村里以来,横坎头村着眼丰富的“红色资

源”,委托规划设计公司专门编制了《横坎头村红色旅游规划》,对浙东游击区的中心,中共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游击队司令部教导队、浙东行政公署、浙东银行、浙东报社等都曾驻横坎头村的革命遗迹以及四明山、道士山、白水冲景区等进行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保护,使横坎头村逐步成为集历史文化、革命圣迹、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型村落。

并且在当地政府部门帮助下,横坎头村实施了浙东红村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对浙东区党委旧址和原属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抗日军政干校的上新屋自然村进行保护性修缮,使之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据了解,每天人次接待2000到3000人次,旺季时也有近3000人次参观,总计每年大约有50万到60万的游客。4月到10月是客流量较为集中的月份,主要是5、6、7、8月,11月冬季淡季;参观群体以学生、党员、退休干部以及单位团队居多,主要是参观学习,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还是学生实践爱国教育基地;因今年是建党90周年,客流量也明显增多,迎来了一股新的红色旅游热潮。可以看出,横坎头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红色旅游”越来越成为横坎头村新兴的支柱产业,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个亮点。

2.红色文化对经济的巨大贡献

今年,红色旅游景点已是免费对外开放。那么其直接价值,即通过门票的收入的经济效益是微乎其微的。都是这并不能说红色经济对当地经济作用无足轻重。相反,它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一:梁弄镇横坎头村以“红色”旅游为依托,积极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业。目前全村共有农家乐饭店3家,每年平均共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餐饮收入一百多万元。我村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咨询交流和培训学习等活动,进一步推进农家乐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建设,提高农家乐经营管理水平。此外,我村积极做好品牌宣传工作,编制农家乐及农副产品的宣传资料,开发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及大礼包制作,推介各类名特优农副产品。这也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周边老百姓也可借此做生意,例如旅社,街头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旅社。在对开旅社的居民那里了解到,每当旅游旺季,客房总是满的,他们从中获益颇多。还有旅游社等诸如此类的第三产业。

五、在文化及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旅游旺季交通堵塞,交通不便利

据了解,当地无专门从镇到横坎头村的交通设备,一般是旅游团包车以及单位班车。

旺季时也会交通阻塞。需梁弄交通大队疏通。而且,停车场也不够多,满足不了需求。建议开通直达景区的大巴车。有条件的话,拓宽道路,尽量做到旺季交通舒畅。

2.旅店的规模小、不规范而零散

据了解,当地旅店的开办不够规范,监管力度不够。且当地的旅店越开越多,客源却相对固定,导致了有些店的生意相当惨淡,并且在防火设施的检验中越来越放松。希望当地政府能对登记在案的旅社,进行规范,定时的组织检查。在防火设施、及安全卫生方面严格把关。

3.红色旅游对当地的普通居民及一些商户的影响力不够

据了解,虽说当地的特色旅游点是红色遗址以及水果采摘,但当地的商户和居民对这些却感觉浅浅,除清明五一前后,游客会有所增加,其他的时候平平。希望旅游社能够弄个两天一夜游,这样可以更好带给当地商铺直接受益。

4.旅游带动的配套设施不过齐全

虽说,当地的农家乐和旅社不缺,是规模偏小,分布零散。没有做好游客的一条龙服务,从居住到交通出行到餐饮到旅游,有些环节还有待提高。(对此,当地政府已经对此作出努力,例如政府正在在投资建设四明湖生态旅游工程,正在修建环湖的生态游客道,其中有一个规模庞大,工程浩大的度假村,配有五星级酒店,健身房,娱乐设施等相信会受到不少游客的青睐,还有187亩农家乐工程等)

5.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文化事业有待发展

目前的情况是政府在包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广大村民对此知之甚少,而且没有多大发言权,只是被动地接受,或被土地征用,或被拆迁安置,而得到的补偿金又非常有限。因此,他们有一种抵触情绪,就不满政府的安排,对前途感到迷茫,对搞得轰轰烈烈的“红色旅游”业缺乏关心,觉得事不关己,“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6.社会风气不佳

现在一些农村比较重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建设,对乡风文明建设往往雷声重、雨点轻,重视不够,实施不力。而在对普通居民的采访中,就“这里社会风气如何”一问题,居民们普遍有些担忧。他们说社会风气不好也是一些村民的谈论话题。虽然妇女主任否认村里有打麻将、赌博的现象。横坎头村是文明村,情况可能比其他村要好。据另一个村的熟人介绍,农村里赌博盛行,玩“牌九”和“冲击麻将”的人很多,原因是农民没有事情干;一些身为独生子女的年轻人,读书不好又不愿辛苦劳动,无所事事就参与赌博;家庭经济条件尚可的妇女也把打牌作为消遣。希望当地政府狠刹赌博歪风。定期的组织民间突击,围剿赌博据点。

7.警防形象及豆腐渣工程

六、对于将来的发展,政府的努力

政府在政策上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一是市政府的完全财政补贴,二是对于景区部门下的旅游公司来说允许政策性的亏损。政府部门在大力宣传红素旅游的同时还会开展各种各样旅游项目。例如白水冲瀑布以及漂流,宋朝的古墓群,梁弄还有浙东地区第二大的长橱楼,五桂楼。而且现在正在投资建设四明湖生态旅游工程,正在修建环湖的生态游客道。政府部门也正在招商引资,例如cs野战等,适应于梁弄镇的生态旅游项目。而且政府部门还会做好旅游推广以及游客的接待等工作。我们同时业看见了当地政府的直接惠民活动,爱心超市和污水下水道建设,居民对这些感觉非常好。以及全部的居民对待红色景区的建设都持很支持的态度,希望政府在这一块加大力度,用红色经济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七、结语

我们的实践队在当地调研时,获得了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冒着烈日、酷暑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进行细致调查,十分辛苦。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老区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性格。同时,在调查中发现老区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也不缺乏致富能人,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期望新农村建设在老区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只有当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时,新农村建设才会在老区扎下根来,开花结果。

文:星星之火团队

2011年7月3日

参考文献:

1.《行进在新农村建设征途上的“浙东红村”》

2.余姚农业信息网

《余姚横坎头村做好“红绿”文章尽展“红村”魅力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四篇:2011红色经济文化暑期实践报告

好范文原创投稿

2011红色经济、文化暑期实践报告

------关于对梁弄镇横坎头村红色经济及文化的研究

一、首语

此文是星星之火团队对这次暑期实践的总结。我们调查的对象是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希望能过真实的反应横坎头村的红色经济、文化的状况。能给当地带来一些积极的建议。

二、对横坎头

村的简介

横坎头村是梁弄镇的中心村,位于梁弄镇区以南2公里处,总面积6.6平方公里。气候宜人,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是由原横坎头、紫溪、百丈岙等六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农户897户,总人口2821人,现有耕地1546亩,山林5316亩,有35个村民小组。

它是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四型”先进村党组织、余姚市“五好”党组织和余姚市文明村。以横坎头村为中心的宁波市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部门联合命名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横坎头村有许多文化建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抗日战争时期,以余姚梁弄为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根据地领导机关“中共浙东区委员会”的所在地就位于此。现在浙东区党委旧址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及其周围的浙东银行旧址、新浙东报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教导大队旧址、谭、何住处、浙东鲁迅学院旧址等革命旧址构成了一个以区党委旧址为核心的包括浙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金融、新闻各方面情况的浙东革命史迹网,完整的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浙东革命根据地在政治、军事、文化及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历史足迹。

当地生态农业发达,其中以樱桃、杨梅采摘等为主。工业以制造室外灯具为支撑性产业,另有一些塑料加工等产业。都是一些污染较轻的产业。由此决定,工业在当地并非是中心产业,发展缓慢。

如今的横坎头村,是一个整洁和美丽山村:一条条水泥路穿村而过,一幢幢两层小楼随地势起伏分布,一座座水库、一条条大溪清澈照人,一片片绿色果园生机盎然……在这个面积6.6平方公里的山区小村上,传统风貌、红色风姿、古典韵味和现代气息、开放意识,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焕发出浙东红村的特有魅力。

三、横坎头村的红色文化

1.红色文化资源

(1)浙东行政公署和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

这个旧址位于横坎头村黄氏家族的一座民居大院内,是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初,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800万元资金和大量人力,整体搬迁住户27户,总建筑面积2167平方米,拆除面积1592平方米,完成了该旧址的居民搬迁、房屋整修、文物资料收集,以及陈列布展等大量工作,最近已对外开放。陈列品的主要内容是“浙东抗日民主政权史迹”。旧址的墙上还保留了抗战时期的一些宣传画,其中一幅“打到宁波去”的宣传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展览的图片资料比较丰富,但实物资料比较缺乏,多为复制品,影响了展出效果。

(2)中共浙东区党委旧址。

已开辟为一个浙东抗日根据地革命遗迹博物馆。博物馆内陈列了大量书画、照片、文献及有关抗战时的实物,有数千件。一个村级博物馆能拥有这么多藏品是难能可贵的。藏品不足之处仍是复制品较多,种类不够齐全。

(3)浙东银行旧址。

房屋比较破败,但墙壁上仍残留着当年抗战时期的一些文字遗迹,还有一个很大的五角星。屋梁上的一些木雕砖刻虽然破旧,但也透出古色古香的韵味。

(4)谭启龙旧居。

也在一所居民住宅内,是一排独立瓦房中的一个小间,比较阴暗破旧,只在门口竖了一块“谭启龙旧居”的牌子。

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及其周围的浙东银行旧址、新浙东报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教导大队旧址、谭、何住处、浙东鲁迅学院旧址等革命旧址构成了一个以区党委旧址为核心的包括浙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金融、新闻各方面情况的浙东革命史迹网,完整的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浙东革命根据地在政治、军事、文化及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历史足迹。

2.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修缮、扩建

当地政府在09年下拨了房屋易地安置补助款,这些农户的安置房抽签工作才得以进行。横坎头村有中共浙东区党委、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报社、浙东银行等革命旧址,享有“浙东红村”之称。近几年来,该村党总支紧紧抓住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坚持“农业立村、工业强村、旅游兴村、民主治村”的发展思路,立足本地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红色旅游”。2005年初,在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被列为全国100个重点建设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后,该村编制了《浙东红村——横坎头村旅游规划》,由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3000万元,实施横坎头村“红色旅游”一期工程——浙东行政公署的开发,完成了居民搬迁、房屋整修、文物资料收集以及陈列布展等一系

列工作。目前,二期工程——浙东银行和浙东报社旧址开发建设基本已经完成,但未对外开放,原因是遗址太小,容纳量不够。

四、横坎头村的红色经济

1.红色旅游状况

该村以红色旅游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它作为抗战时期中共浙东区党委所在地,是“浙东红村”。自2003年省委书记习近平视察村里以来,横坎头村着眼丰富的“红色资

源”,委托规划设计公司专门编制了《横坎头村红色旅游规划》,对浙东游击区的中心,中共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游击队司令部教导队、浙东行政公署、浙东银行、浙东报社等都曾驻横坎头村的革命遗迹以及四明山、道士山、白水冲景区等进行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保护,使横坎头村逐步成为集历史文化、革命圣迹、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型村落。

并且在当地政府部门帮助下,横坎头村实施了浙东红村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对浙东区党委旧址和原属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抗日军政干校的上新屋自然村进行保护性修缮,使之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据了解,每天人次接待2000到3000人次,旺季时也有近3000人次参观,总计每年大约有50万到60万的游客。4月到10月是客流量较为集中的月份,主要是5、6、7、8月,11月冬季淡季;参观群体以学生、党员、退休干部以及单位团队居多,主要是参观学习,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还是学生实践爱国教育基地;因今年是建党90周年,客流量也明显增多,迎来了一股新的红色旅游热潮。可以看出,横坎头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红色旅游”越来越成为横坎头村新兴的支柱产业,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个亮点。

2.红色文化对经济的巨大贡献

今年,红色旅游景点已是免费对外开放。那么其直接价值,即通过门票的收入的经济效益是微乎其微的。都是这并不能说红色经济对当地经济作用无足轻重。相反,它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一:梁弄镇横坎头村以“红色”旅游为依托,积极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业。目前全村共有农家乐饭店3家,每年平均共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餐饮收入一百多万元。我村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咨询交流和培训学习等活动,进一步推进农家乐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建设,提高农家乐经营管理水平。此外,我村积极做好品牌宣传工作,编制农家乐及农副产品的宣传资料,开发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及大礼包制作,推介各类名特优农副产品。这也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周边老百姓也可借此做生意,例如旅社,街头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旅社。在对开旅社的居民那里了解到,每当旅游旺季,客房总是满的,他们从中获益颇多。还有旅游社等诸如此类的第三产业。

第二:红色经济与当地生态农业的完美结合。简单的说,以游客为例,一般在4、5、6、7月份,樱桃、杨梅等农产品相继成熟,旅客们会选择体验一下采摘的乐趣,或者漂流等,然后去红色景点游览。这很好的体现了红色经济与当地生态农业的完美结合。一般的传统农业具有很大局限性,附加值低,农民增产增收困难,同时也严重限制了劳动力的开发和转移。针对农业发展落后的状况,横坎头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立足山区特色优势,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目前,启动了1500亩生态示范园区建设,建有市长樱桃园112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00亩,花卉苗木250亩及果桑和名优水果基地等。实现土地流转820亩,带动了全村24户农户创新业,推动了黄山鸡、番鸭、梅花鹿等养殖业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并成立村级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加快“公司+农户”产销一体化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横坎头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主导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村级经济更加稳固,村民对产业化经营和参与技能培训等期待也空前高涨。可以说,生态农业与红色经济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任何一方面的薄弱,都会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在文化及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旅游旺季交通堵塞,交通不便利

据了解,当地无专门从镇到横坎头村的交通设备,一般是旅游团包车以及单位班车。旺季时也会交通阻塞。需梁弄交通大队疏通。而且,停车场也不够多,满足不了需求。建议开通直达景区的大巴车。有条件的话,拓宽道路,尽量做到旺季交通舒畅。

2.旅店的规模小、不规范而零散

据了解,当地旅店的开办不够规范,监管力度不够。且当地的旅店越开越多,客源却相对固定,导致了有些店的生意相当惨淡,并且在防火设施的检验中越来越放松。希望当地政府能对登记在案的旅社,进行规范,定时的组织检查。在防火设施、及安全卫生方面严格把关。

3.红色旅游对当地的普通居民及一些商户的影响力不够

据了解,虽说当地的特色旅游点是红色遗址以及水果采摘,但当地的商户和居民对这些却感觉浅浅,除清明五一前后,游客会有所增加,其他的时候平平。希望旅游社能够弄个两天一夜游,这样可以更好带给当地商铺直接受益。

4.旅游带动的配套设施不过齐全

虽说,当地的农家乐和旅社不缺,是规模偏小,分布零散。没有做好游客的一条龙服务,从居住到交通出行到餐饮到旅游,有些环节还有待提高。(对此,当地政府已经对此作出努力,例如政府正在在投资建设四明湖生态旅游工程,正在修建环湖的生态游客道,其中有一个规模庞大,工程浩大的度假村,配有五星级酒店,健身房,娱乐设施等相信会受到不少游客的青睐,还有187亩农家乐工程等)

5.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文化事业有待发展

目前的情况是政府在包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广大村民对此知之甚少,而且没有多大发言权,只是被动地接受,或被土地征用,或被拆迁安置,而得到的补偿金又非常有限。因此,他们有一种抵触情绪,就不满政府的安排,对前途感到迷茫,对搞得轰轰烈烈的“红色旅游”业缺乏关心,觉得事不关己,“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6.社会风气不佳

现在一些农村比较重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建设,对乡风文明建设往往雷声重、雨点轻,重视不够,实施不力。而在对普通居民的采访中,就“这里社会风气如何”一问题,居民们普遍有些担忧。他们说社会风气不好也是一些村民的谈论话题。虽然妇女主任否认村里有打麻将、赌博的现象。横坎头村是文明村,情况可能比其他村要好。据另一个村的熟人介绍,农村里赌博盛行,玩“牌九”和“冲击麻将”的人很多,原因是农民没有事情干;一些身为独生子女的年轻人,读书不好又不愿辛苦劳动,无所事事就参与赌博;家庭经济条件尚可的妇女也把打牌作为消遣。希望当地政府狠刹赌博歪风。定期的组织民间突击,围剿赌博据点。

7.警防形象及豆腐渣工程

六、对于将来的发展,政府的努力

政府在政策上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一是市政府的完全财政补贴,二是对于景区部门下的旅游公司来说允许政策性的亏损。政府部门在大力宣传红素旅游的同时还会开展各种各样旅游项目。例如白水冲瀑布以及漂流,宋朝的古墓群,梁弄还有浙东地区第二大的长橱楼,五桂楼。而且现在正在投资建设四明湖生态旅游工程,正在修建环湖的生态游客道。政府部门也正在招商引资,例如CS野战等,适应于梁弄镇的生态旅游项目。而且政府部门还会做好旅游推广以及游客的接待等工作。我们同时业看见了当地政府的直接惠民活动,爱心超市和污水下水道建设,居民对这些感觉非常好。以及全部的居民对待红色景区的建设都持很支持的态度,希望政府在这一块加大力度,用红色经济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七、结语

我们的实践队在当地调研时,获得了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冒着烈日、酷暑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进行细致调查,十分辛苦。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老区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性格。同时,在调查中发现老区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也不缺乏致富能人,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期望新农村建设在老区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只有当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时,新农村建设才会在老区扎下根来,开花结果。

文:星星之火团队

2011年7月3日

参考文献:

1.《行进在新农村建设征途上的“浙东红村”》

2.余姚农业信息网 《余姚横坎头村做好“红绿”文章尽展“红村”魅力 》

第五篇:2013红色经济文化暑期实践报告

关于对梁弄镇横坎头村红色经济及文化的研究

一、首语

此文是星星之火团队对这次暑期实践的总结。我们调查的对象是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希望能过真实的反应横坎头村的红色经济、文化的状况。能给当地带来一些积极的建议。

二、对横坎头村的简介

横坎头村是梁弄镇的中心村,位于梁弄镇区以南2公里处,总面积6.6平方公里。气候宜人,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是由原横坎头、紫溪、百丈岙等六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农户897户,总人口2821人,现有耕地1546亩,山林5316亩,有35个村民小组。

它是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四型”先进村党组织、余姚市“五好”党组织和余姚市文明村。以横坎头村为中心的宁波市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部门联合命名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横坎头村有许多文化建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抗日战争时期,以余姚梁弄为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根据地领导机关“中共浙东区委员会”的所在地就位于此。现在浙东区党委旧址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及其周围的浙东银行旧址、新浙东报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教导大队旧址、谭、何住处、浙东鲁迅学院旧址等革命旧址构成了一个以区党委旧址为核心的包括浙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金融、新闻各方面情况的浙东革命史迹网,完整的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浙东革命根据地在政治、军事、文化及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历史足迹。

当地生态农业发达,其中以樱桃、杨梅采摘等为主。工业以制造室外灯具为支撑性产业,另有一些塑料加工等产业。都是一些污染较轻的产业。由此决定,工业在当地并非是中心产业,发展缓慢。

如今的横坎头村,是一个整洁和美丽山村:一条条水泥路穿村而过,一幢幢两层小楼随地势起伏分布,一座座水库、一条条大溪清澈照人,一片片绿色果园生机盎然……在这个面积6.6平方公里的山区小村上,传统风貌、红色风姿、古典韵味和现代气息、开放意识,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焕发出浙东红村的特有魅力。

三、横坎头村的红色文化

1.红色文化资源

(1)浙东行政公署和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

这个旧址位于横坎头村黄氏家族的一座民居大院内,是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初,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800万元资金和大量人力,整体搬迁住户27户,总建筑面积2167平方米,拆除面积1592平方米,完成了该旧址的居民搬迁、房屋整修、文物资料收集,以及陈列布展等大量工作,最近已对外开放。陈列品的主要内容是“浙东抗日民主政权史迹”。旧址的墙上还保留了抗战时期的一些宣传画,其中一幅“打到宁波去”的宣传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展览的图片资料比较丰富,但实物资料比较缺乏,多为复制品,影响了展出效果。

(2)中共浙东区党委旧址。

已开辟为一个浙东抗日根据地革命遗迹博物馆。博物馆内陈列了大量书画、照片、文献及有关抗战时的实物,有数千件。一个村级博物馆能拥有这么多藏品是难能可贵的。藏品不足之处仍是复制品较多,种类不够齐全。

(3)浙东银行旧址。

房屋比较破败,但墙壁上仍残留着当年抗战时期的一些文字遗迹,还有一个很大的五角星。屋梁上的一些木雕砖刻虽然破旧,但也透出古色古香的韵味。

(4)谭启龙旧居。

也在一所居民住宅内,是一排独立瓦房中的一个小间,比较阴暗破旧,只在门口竖了一块“谭启龙旧居”的牌子。

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及其周围的浙东银行旧址、新浙东报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教导大队旧址、谭、何住处、浙东鲁迅学院旧址等革命旧址构成了一个以区党委旧址为核心的包括浙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金融、新闻各方面情况的浙东革命史迹网,完整的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浙东革命根据地在政治、军事、文化及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历史足迹。

2.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修缮、扩建

当地政府在XX年下拨了房屋易地安置补助款,这些农户的安置房抽签工作才得以进行。横坎头村有中共浙东区党委、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报社、浙东银行等革命旧址,享有“浙东红村”之称。近几年来,该村党总支紧紧抓住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坚持“农业立村、工业强村、旅游兴村、民主治村”的发展思路,立足本地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红色旅游”。XX年初,在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被列为全国100个重点建设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后,该村编制了《浙东红村——横坎头村旅游规划》,由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3000万元,实施横坎头村“红色旅游”一期工程——浙东行政公署的开发,完成了居民搬迁、房屋整修、文物资料收集以及陈列布展等一系列工作。目前,二期工程——浙东银行和浙东报社旧址开发建设基本已经完成,但未对外开放,原因是遗址太小,容纳量不够。

四、横坎头村的红色经济

1.红色旅游状况

该村以红色旅游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它作为抗战时期中共浙东区党委所在地,是“浙东红村”。自XX年省委书记xx视察村里以来,横坎头村着眼丰富的“红色资源”,委托规划设计公司专门编制了《横坎头村红色旅游规划》,对浙东游击区的中心,中共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游击队司令部教导队、浙东行政公署、浙东银行、浙东报社等都曾驻横坎头村的革命遗迹以及四明山、道士山、白水冲景区等进行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保护,使横坎头村逐步成为集历史文化、革命圣迹、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型村落。

并且在当地政府部门帮助下,横坎头村实施了浙东红村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对浙东区党委旧址和原属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抗日军政干校的上新屋自然村进行保护性修缮,使之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据了解,每天人次接待XX到3000人次,旺季时也有近3000人次参观,总计每年大约有50万到60万的游客。4月到10月是客流量较为集中的月份,主要是5、6、7、8月,11月冬季淡季;参观群体以学生、党员、退休干部以及单位团队居多,主要是参观学习,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还是学生实践爱国教育基地;因今年是建党90周年,客流量也明显增多,迎来了一股新的红色旅游热潮。可以看出,横坎头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红色旅游”越来越成为横坎头村新兴的支柱产业,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个亮点。

2.红色文化对经济的巨大贡献

今年,红色旅游景点已是免费对外开放。那么其直接价值,即通过门票的收入的经济效益是微乎其微的。都是这并不能说红色经济对当地经济作用无足轻重。相反,它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一:梁弄镇横坎头村以“红色”旅游为依托,积极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业。目前全村共有农家乐饭店3家,每年平均共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餐饮收入一百多万元。我村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咨询交流和培训学习等活动,进一步推进农家乐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建设,提高农家乐经营管理水平。此外,我村积极做好品牌宣传工作,编制农家乐及农副产品的宣传资料,开发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及大礼包制作,推介各类名特优农副产品。这也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周边老百姓也可借此做生意,例如旅社,街头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旅社。在对开旅社的居民那里了解到,每当旅游旺季,客房总是满的,他们从中获益颇多。还有旅游社等诸如此类的第三产业。

第二:红色经济与当地生态农业的完美结合。简单的说,以游客为例,一般在4、5、6、7月份,樱桃、杨梅等农产品相继成熟,旅客们会选择体验一下采摘的乐趣,或者漂流等,然后去红色景点游览。这很好的体现了红色经济与当地生态农业的完美结合。一般的传统农业具有很大局限性,附加值低,农民增产增收困难,同时也严重限制了劳动力的开发和转移。针对农业发展落后的状况,横坎头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立足山区特色优势,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目前,启动了1500亩生态示范园区建设,建有市长樱桃园112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00亩,花卉苗木250亩及果桑和名优水果基地等。实现土地流转820亩,带动了全村24户农户创新业,推动了黄山鸡、番鸭、梅花鹿等养殖业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并成立村级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加快“公司+农户”产销一体化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横坎头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主导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村级经济更加稳固,村民对产业化经营和参与技能培训等期待也空前高涨。可以说,生态农业与红色经济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任何一方面的薄弱,都会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在文化及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旅游旺季交通堵塞,交通不便利

据了解,当地无专门从镇到横坎头村的交通设备,一般是旅游团包车以及单位班车。旺季时也会交通阻塞。需梁弄交通大队疏通。而且,停车场也不够多,满足不了需求。建议开通直达景区的大巴车。有条件的话,拓宽道路,尽量做到旺季交通舒畅。

2.旅店的规模小、不规范而零散

据了解,当地旅店的开办不够规范,监管力度不够。且当地的旅店越开越多,客源却相对固定,导致了有些店的生意相当惨淡,并且在防火设施的检验中越来越放松。希望当地政府能对登记在案的旅社,进行规范,定时的组织检查。在防火设施、及安全卫生方面严格把关。

3.红色旅游对当地的普通居民及一些商户的影响力不够

据了解,虽说当地的特色旅游点是红色遗址以及水果采摘,但当地的商户和居民对这些却感觉浅浅,除清明五一前后,游客会有所增加,其他的时候平平。希望旅游社能够弄个两天一夜游,这样可以更好带给当地商铺直接受益。

4.旅游带动的配套设施不过齐全

虽说,当地的农家乐和旅社不缺,是规模偏小,分布零散。没有做好游客的一条龙服务,从居住到交通出行到餐饮到旅游,有些环节还有待提高。(对此,当地政府已经对此作出努力,例如政府正在在投资建设四明湖生态旅游工程,正在修建环湖的生态游客道,其中有一个规模庞大,工程浩大的度假村,配有五星级酒店,健身房,娱乐设施等相信会受到不少游客的青睐,还有187亩农家乐工程等)

下载临沭红色文化对当地经济促进作用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沭红色文化对当地经济促进作用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红色经济文化暑期实践报告

    2011红色经济文化暑期实践报告2011红色经济、文化暑期实践报告------关于对梁弄镇横坎头村红色经济及文化的研究一、首语此文是星星之火团队对这次暑期实践的总结。我们调查......

    暑期实践报告:对乡镇红色经济及文化的研究

    关于对梁弄镇横坎头村红色经济及文化的研究一、首语此文是星星之火团队对这次暑期实践的总结。我们调查的对象是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希望能过真实的反应横坎头村的红色经......

    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五篇范文

    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贵州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01月17日 来源: 贵州日报苏振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

    谈小城镇建设对社会、人文、经济的促进作用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一村一名大学生”毕业论文题目:浅谈小城镇建设对社会、人文、经济的促进作用姓名:黄维教育层次:大专专业:分校: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阳分校 指导教师:教学点:息烽......

    浅议齐商文化对服刑人员励志成才的促进作用大全

    浅谈齐商文化对服刑人 员励志成才的促进作用 鲁中监狱五监区 杨勇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肩负着对于罪犯实行监禁、改造、管理和教育的职能,这一系列职能的最终目的,就是......

    红色经济文化暑期实践报告x[精选五篇]

    2012 红色经济文化暑期实践报告 关于对梁弄镇横坎头村红色经济及文化的研究 一、首语 此文是星星之火团队对这次暑期实践的总结。我们调查的对象是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希......

    浅析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浅析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内容摘要:一个人的信念,成就一个人的未来;一代青年人的信念,成就一个民族的未来,让我们担当起青年人的责任,用同样的青春去书写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依托朱瑞文化,推行红色德育研究报告[小编推荐]

    编号:SQ2011GH025 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 依托朱瑞文化,推行红色德育研究 研 究 报 告 《依托朱瑞文化,推行红色德育研究》课题组 2013年11月 编号:SQ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