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会写抒情性文章范文
人间真情,笔端流淌
——学会写抒情性文章
导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正是因为有感情,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喜怒哀乐;正是因为有感情,我们才会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才会被诚挚的友情所感动,才会为甜蜜的爱情而陶醉。这一节作文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作抒情性文章,用文字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一、“爱恨情愁”我来写
1、学生讲述生活中深有感触的事情
2、写作练习
以“期末考试结束了,拿着成绩单,我„„”为开头,抒发你的感情。
3、学生朗读写作片断,师生共同点评
二、抒情有方我来学
1、说真话,诉真情
▲善于捕捉生活细节
写作时选择那些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如父子情、母女情、手足情、同学情等等。▲力求抒写真实感悟
只要把自己的真实体验和丰富情感充分地袒露出来,把自己独有的才情和个性完美地显现出来,就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撞击。
2、表现方法
★敞开心扉道真情(直接抒情)
举例: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 一言一行露真情(叙事抒情)
直接抒情可以给人强烈的震撼,但是咱们中国人往往比较含蓄,很少有父母对孩子说:我爱你。可这并不意味父母不爱你。你是如何感受到亲人的关爱的?
举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晚上十点多了,妈妈还没有回来,我和爸爸都很着急。爸爸手里拿着报纸,眼睛却看着门口;我翻开作业本,只见xyz在眼前晃动,却搞不懂什么意思。只听“叮铃铃”一声脆响,爸爸扔下了报纸,而我早已冲出门外。(学生习作)★ 一草一木含深情(寓情于景)
举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朱自清《春》)
一下车我就直奔大海,只见海浪翻卷着白色的小浪花,一层一层涌向金色的沙滩,像是在欢迎我的到来。极目远眺,海连着天,天连着海,海天一色,让你分不清哪儿是天,哪儿是海。(学生习作)
★说理之中见真情(寄情以理)
★歌咏一物赋真情(托物言志)
举例:《陋室铭》《爱莲说》
小结:
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叙事抒情、寓情于景、寄情以理、托物言志;间接抒情
3、修辞手法
抒发强烈情感:
●排比(排山倒海,酣畅淋漓)
举例:他不屈不挠,坚定不移。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雨果《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 反问(加强语气,激发感情)
举例: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吗?(朱自清《背影》)
● 反复(加强节奏,强调感情)
举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形象化:
●比喻(化抽象为具体)
举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拟人(描绘形象,赋情于物)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第二篇:语文老师,你会写文章吗
语文老师,你会写文章吗?
据报载,长春市某重点中学高二学生谷阳“一些曾被老师‘判’为‘不及格’或没判分的作文”,日前结集出版了,书名就是《不及格》。此前,谷阳曾发表中篇小说《丛林日记》,出版了长篇小说《丛林里隐藏的秘密》。
谷阳的语文老师认为谷阳的作文存在的问题有三方面:一是思想不够向上,二是跑题,三是结构不合要求。我想用“谷阳作文事故”来概括上面的内容。良好的写作才能得到的是极不公平的评判,创造性人才在教育过程中受到了残酷的压制,这难道不是一个语文教育上的重大事故? 一个问题突然在我脑海里出现——语文老师,你天天讲解文章,真懂文章吗?天天改文章,会写文章吗?到底有多少语文教师能写文章,我没有见到什么调查报告资料,但从我所见的语文教师来看,真正能写文章的不多。前些时《北京晚报》一则消息说:“要说现在好多教师的写作水平,真是没法让人恭维。我就接到过中小学教师的来稿,里面错别字和病句还真不是个别的。”不少语文教师家里没有几本书。不客气地讲,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顶多只能算是“文学爱好者”。笔者认为,语文教师不懂作文之道,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应试教育环境下,语文教育重知识,轻能力,不看重实际应用。尽管高考作文分数占到了总分的五分之二,但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二是通行的作文评判标准过死,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谷阳的语文教师的话里,我们分明看到了作文评判里的形式主义风气是如何的严重。教师也因此丧失了对作文的独立的评判能力。三是语文教师的语文功底差,写作能力低,没有写作实践经验,也就无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地组织作文教学。四是作文教学,普遍存在述而不作的现象,这为作文教学走向死胡同培育了温床。
不少专家指出,学生学习了12年的语文,结果还写不出成功的文章,这反映了语文教学的失败和改革的紧迫性,作为主导的教师不能不承担相应的责任。语文教师,拿起你生涩的笔来,和学生一道写文章吧!
第三篇:抒情性作品试题A
抒情性作品试题A
(总分100分)
一、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抒情性作品主要从主观内部世界入手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类主观情感
世界。()
2.在喜、怒、哀、乐等诸多情感体验中,一定隐含着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客
观评价。()
3.就一篇抒情作品而言,抒情动机是多方面的、交叉的,而不是单一的。()
4.象征,是以具体事物或形象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话语方式。()
5.在抒情性作品中,夸张是服务于情感需要的。()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抒情性作品是指那些以表现人的()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
2.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需要或驱动力,它是与作家特定的()相联系的,充满了复杂性。
3.抒情性作品通常包括()和()两大类。
4.人的内心世界是指人们面对外在世界时所产生的()。
5.(),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从而表达情感的一种抒情话语方式。
6.()是把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以强化 语言表现力的一种抒情话语形式。
7.语言节奏是指语音的()、()、()的合乎规律的重复。
三、单选(每题2分,共10分)
1.情感的根源在于()。
A主观世界 B客观对象 C自然界 D现实生活
2.抒情文学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的间接反映。
A主观化 B客观化 C情绪化 D抒情化
3.以高尚美好的情感把握生活,取决于()。
A现实生活 B社会环境 C创作主体的人格 D作品
4.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情感,特意重复某个词、短语、句子或某种句式的抒情话语方式是()。
A反复 B反讽 C对偶 D反诘
5.()的诗被苏东坡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A李白 B杜甫 C孟浩然 D王维
四、多选(每题3分,共15分)
1.抒情性作品不同于叙事性作品在于()。
A抒情性作品表达的是人的主观感受
B抒情性作品体现的情感成分较多
C抒情性作品刻意描绘动作、展示情节、营造环境
D抒情性作品侧重展示客观现实
2.情感的产生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的,但它又与()有着深刻的联系。
A情感态度的道德原则
B价值观念
C作家的人格
D爱憎情感
3.抒情性作品具有抒情主体鲜明而独特的个性烙印,是由于()。
A抒情主体独特的体验
B抒情主体独特的思想
C个性化的情感倾诉
D抒情客体的不同
4.诗化人生具有()的人格境界。
A真诚地直面人生 B深沉的人道情怀 C审美能力 D渊博的学识
5.抒情主体的审美能力包括()。
A审美感受力 B审美发现力 C审美创造力 D审美鉴赏力
五、简答(每题6分,共30分)
1.在抒情性作品中,作家是怎样呈现其主体的心灵世界的?
2.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立言的抒情动机,请举具体的作品加以分析。
3.作为两种不同艺术形式,诗与画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4.谈谈你对中华传统美学体系中“形神论”的理解。
5.情感在抒情性作品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六、论述与应用(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2.以具体的抒情性作品为例,分析其中情景交融方式。
试卷A参考答案
一、判断
1.(√)2.(x)3.(√)4.(x)5.(√)
二、填空
1.主体情感活动 2.主观愿望或目的需要 3.抒情诗 抒情散文 4.内在感受 5.夸张 6.对比 7.高低 强弱 长短
三、单选
1.(B)2.(A)3.(C)4.(A)5.(D)
四、多选
1.(A B)2.(A B C)3.(A B C)4.(A B C)5.(A B C)
五、简答
1.(1)通过情感经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通过对现实世界感受的总结。
(3)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
2.抒情者在抒发情感的同时,往往会领悟到鸟语花香、人生世事所传达的生命信息和意义。这样他们就会在赞美天地万物的所得中,通过抒情揭示出生活或客观世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达到情与景的统一。这种对生活本质的解释往往伴随着作家深刻的理性思考,反映着作家的人生观和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受,这样作品就具有某种立言的性质。
3.其一,诗是语言的艺术,以时间性的表现为主,主要诉诸于听觉;绘画
是造型艺术,以空间性的再现为主,主要诉诸于视觉。
其二,绘画以线条、形状、色彩为媒介,因此更具有直观性;而诗是以
文字符号为媒介,其本身并没有可以被人直接感受的形象,是间接的。
4.所谓“形”,即客观物象与生命个体的存在形式。
所谓“神”,则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方面是指客观事物自身的精神。
另一方面,直面对客观事物人们所生发的某种内在的精神思维活动,即感
知、意志、想象、情感等。
形神关系的讨论是由品评人物引起的。抓住事物的特征、借助事物独
有的形态或合理地改变这些形态,以为抒发情感所用,这个过程,就是形神关系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也是人的心灵自我表现不断拓宽的过程。
5.其一,情感包含人的主观感受、心理情绪、生命体验等丰富的内容。
其二,情感与人密切相关,是现实中的人的心灵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三,情感如果成为作家的表现对象,他便体现了抒情性作品题材的规定性。
六、论述与应用
1.抒情主体的个体建构影响着抒情作品的品质,作品中抒情主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正式建立在抒情主体——作者的基础上,所以说,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我们决不能断定作者就是抒情主人公。因为作者本身毕竟是现实世界中的人,而抒情主人公却出于虚拟的审美视界中。在审美的世界中,作者总会在更高的审美理想指导下去抒发作为艺术真实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即通过审美提炼后的情感。因此,处于创作状态、艺术世界中的创作者,以现实世界当中的作者的真正人格,或者说作品的艺术风格与作者的实际人格总是有差距的,不能将两者简单的统一起来,或断定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可以举中国古代的诗歌为例)
2.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抒情性作品中,抒情者常常借具体可感的事物、景物传达出内心抽象的情感。
②情景交融,景情相生:抒情者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创作过程中,总是追求一种更高级的情景关系——意境。借助作品中的实景和由实景引发出的虚景,抒情者与接受者进行着意味无穷的情感与思想的对话与交流。读者在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中获得了更为丰富、深刻的审美意蕴。
(可以举柳宗元的小品文或者宋词为例)
第四篇:学会写提纲
学会写提纲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拟写议论文的写作提纲。体会写议论文与写记叙文不同,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写作前必须明确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有一个清楚的整体构思。
2.掌握写写作提纲的基本要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简明扼要。
教学重点:观点明确,提出论点。
教学难点:议论文写作提纲的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知道,盖楼房要先绘出“图纸”。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是“楼房”,写作提纲就好比是建房的“图纸”。有了写作提纲,文章就有了一个轮廓,写起来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2.讨论《谈“骨气”》一文的写作提纲:
一、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二、分析:1.什么叫有“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骨气”是有阶级性的
三、从不同角度论述:1.文天祥“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集中表
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 2.古代穷人“贫贱不能移”的典型事例 3.闻一多“威武不能屈”的典型事例
四、总结全文,重申论点
这份提纲,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从提纲可以看出全文的主要观点及作者的思路。
3.出示题目:失败是成功之母
4.提纲写作指导: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① 论点是什么?如何提出论点?
② 先分析问题的哪一方面?后分析问题的哪一方面?
③ 选用哪些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阐述论点?(选取材料要注意选古今中外、正反方面都比较有力的事例。)④ 用什么论证方法?详略怎样安排?(这个题目的论点也是一个定论。为此文题选材应侧重于对论点的支持,所以宜采用例证法,让事实说话,使论点成立。)1
⑤ 怎样解决问题,得出何种结论?(让事实说话,举事例论证论点是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但在写作中,重点论述的不是成功或失败的结果,而是由失败到
成功的转化过程,使读者能清楚地看出失败和成功之间的必然联系。)审题指要:
这个文题就是本文中心论点。在这个题目中,成功和失败之间有着一种转化的关系,即失败之后不要气馁,正确对待失败,分析失败原因,吸取失败教训,奋起直追,失败之后便是成功。本文论述的重点就是论述这种转化关系,论述时,还要论述清楚什么是转化的前提条件,怎样转化。
佳作示例
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和成功是一组矛盾对立的概念。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人们从事各项活动总是希望成功而不希望失败,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受各种客观条件和自身水平的限制,所以失败是难免的。如果失败以后人们不气馁、不退缩,要析原因,继续探索,那么最终是会成功的。英国著名的化学家戴维曾经说过:“我们那些最主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用中国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分析失败与成功的转化入手,提出中心论点。)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曾经有过很多次失败。爱迪生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大发明家,为了发明电灯,在一年中做了上百次实验,结果都失败了。可他并不因此放弃,他从失败中分析原因,得到启示,继续进行实验,终于成功了。还有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也失败了无数次,光是演算的草稿纸就装了几大麻袋。徐迟在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中这样写道:“他跋涉在数学的崎岖山路,吃力地迈出步伐,在抽象思维的高原,他向陡峭山岩升登,降下又升登。„„不知多少次发生了可怕的滑坠!几乎粉身碎骨,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他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失败是成功之母,„„他终于登上了顶峰的必由之路,登上了‘1+2’的台阶。”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数学家陈景润由失败变为成功的艰难历程,有力地证明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真理。(列举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陈景润探索“1+2”的经历,证明论点。选材涉及古今中外,有代表性,有说服力。)2
不仅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革命也是这样。(恰当的过渡句,由自然科学的例证转到社会科学方面的例证、可见论据选取的特点。)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同国民党合作,发动了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由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破坏,党领导的失误,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了,使党和革命事业遭受惨重的损失。但失败并没有阻止革命前进的步伐,中国共产党从失败中惊醒,深刻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同时在失败中经受了艰苦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为以后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走向胜利打下了基础。最后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这不也同样证明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真理吗?(用中国革命现代史证明论点成立。结尾一句反问,增强了论证的力度。)今天,我们中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同样也会有失败的时候,我们要牢记“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真理!这样我们就会从失败中站起来,满怀信心地走向成功。
(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点明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现实意义。)评语:
本文论证结构十分清晰,文章首先对论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引用戴维的话,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列举爱迪生、陈景润两位自然科学家的事例论证论点,为增强说服力又列举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新中国的例子加以佐证。事例选取充分典型,有很强的说服力,结论令人信服。
第五篇:抒情性散文教学之我见
抒情性散文教学之我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中提倡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基于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不但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而且还应考虑学生的学法以及文体类型。抒情性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它主要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对事物直接抒发感情来表达作者的意图。
首先,从抒情性散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上来说,抒情性散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切合新课改下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目标维度的要求。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注意引导学生积累新字词,通过对这些新字词的积累转化为自己的语文写作与实践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提倡学生的自主阅读与个性阅读,尊重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使学生在自主品味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课文。同时,在把握抒情性散文的文体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抒情性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借景抒情。抒情性散文中的语言饱含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度
一、初步感知,理清线索,找出文眼。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形散神聚。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表现灵活多样;神聚,是指散文立意明确,题旨集中。散文之所以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那是因为散文中的线索把文章中看似分散的内容与形式连接成了一个“神聚”的整体。线索是指贯穿全文的某一事物或某一思想,它可以是景,可以是物,可以是事情的发展,也可以是人物的心理或情感变化。散文的线索是作者的思路在行文中的体现。抒情性散文的线索有些较隐晦,有些较外露。较隐晦的线索在文章中的表现往往是含蓄蕴藉,文脉时断时续,教师应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与理解后再启发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蕴涵的线索。而对于较外露的线索,教师可以在整体感知课文阶段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线索,这样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把握课文的思路,作者的写作技巧等。不少的优秀散文都有“文眼”。文眼是一篇文章构思的焦点,它可以是深含哲理的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可以是饱含激情或表达深刻感受的句子,可以是揭示中心的一个词语或词组,甚至可以是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例如《山中访友》的文眼就是饱含作者激情的句子“带者满怀的好心情”。在抒情性散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抓住文中的文眼,给课文定下整体的感情基调,将对学生理解全文的基调起到很大的引导启发作用。
二、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推敲词句。《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语文课程的性质提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抒情性散文的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语言美。抒情性散文的语言灵活而富于变化。有的朴素淡雅,有的简洁明快,有的优美隽永,有的含蓄凝重[]。如《山中访友》中的语言轻快明丽,富有童话色彩。所以要想使学生体会到抒情性散文的美就必须通过反复的朗读。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除朗读外,还有默读、泛读、精读等阅读方式。朗读在抒情性散文的课堂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朗读学生一方面可以领会到抒情性散文的语言美,另一方面还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所以要想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抒情性散文的美就必须进行口、耳、情皆到的朗读。抒情性散文有的是通过借景抒情,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的是通过托物言志,如高尔基的《海燕》;有的是通过直接抒发感情的。前两者是间接抒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文中深晦难懂,别有用意的词句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在理解这些词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别有用心”。
三、合作探究,展开想象,体会意境。教师在本堂课采用了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话式教学,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抒情性散文的课堂教学中同样也缺少不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一堂成功的抒情性散文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绘声绘色的自我陶醉,更应该有学生的情感参与。所以在抒情性散文的课堂教学中可用对话型教学的方式,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课文的对话、学生的自我对话来达到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展开想象,体会意境的目的。散文的意境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生活的描绘熔铸在作品中所引起读者充分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7]。要想使学生有效的体会抒情性散文的意境,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另一方面,教师应抓住文中典型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景、物的特点,掌握作者抒情的凭证,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中,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抒情性散文的能力。
四、个性体验,情感共鸣,拓展迁移。教师通过巧设情境,批文入情导入新课,学生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就老师的提问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教师通过提出“读出问题”这一教学目标,把文中富于哲理的经典语句指出来并和学生共同探讨,以使学生的思路迁移到对作者内心世界、思想感情的体验与理解上。在抒情性散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动宽松的教学情境,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体验,学生通过对课文的个性化体验与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发生碰撞,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情境、语境,从而与作者、文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3]。在抒情性散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坚持“披文入情”,引导学生领会作者丰富而独特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通过布置课堂或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摘抄文中或优美或富有哲理的句子,使学生形成摘抄积累的好习惯,为他们日后写作提供优美的语言素材。加强学生对抒情性散文的课外阅读,一方面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陶冶情操;另一方面,可使学生间接的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生活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