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削编履职走向市场乡镇站所运行情况的调查与改革思考
削编履职走向市场乡镇站所运行情况的调查与改革思考
削编履职走向市场
乡镇站所运行情况的调查与改革思考
(博一博)××年平月
×年,在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试点中,农口站所因为摊子大、人员众多,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在市政协的统一部署下,我们先后走访调查了农口站所,对其主管部门农业局、畜牧局、水利局、水保局、林业局、经管局、人事局等单位进行了了解座谈,共人次。调查表明,当前绝大部分农科部门站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乡镇党委政府以及广大农技干部对目前的现状都不满意,是到了该彻底改革的时候了。
一、农口乡镇站所运行的现状与形式
以某市农口为例,全市农口乡镇站所事业单位现有职工人。其中:男职工人,占;女职工人,占;干部人,占;聘用制干部人,占;试用工人人,占;合同制工人人,占;全额工资人,占。的差额工资人(主要是年至年安排的大中专毕业生和转业军人),占;的差额工资人(年至年接受的大中专毕业生和转业军人),占;本科人,占;专科人,占;中专人,占;高中以下人,占;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占;助理级人,占;员级人,占;无职称人,占;岁以下人,占;―岁人,占;―岁人,占;岁以上人,占;工龄年以下人,占;―年人,占;―年人,占;年以上人,占;自收自支人员工龄年以下人,占;―年人,占;―年人,占;年以上人,占,专业技术人员人,占;非专业技术人员人,占;从事本职工作人,占;被行政借用人,占;外出创收人,占;退休人员人,占;国营集体场圃农工人,农村集体兽医(七十年代农转非户口)人,其工资全部为自收自支人员。
在计划经济时代,农口各乡镇站所,为农、牧、林业提供良种良法,科技咨询服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农口乡镇站所的运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技术承包,下乡服务。不少农机、农特、畜牧部门技术人员下乡为农服务,搞技术承包,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按劳取酬。如汪营农技站今年组织技术人员进村指导人次,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技术帮教。有多农户直接得到服务,他们结合农时季节,走村串户,院子会,田间培训,有针对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有偿服务,弥补了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差额”和“自收自支”人员的部分工资。单位得了实惠,农民学到了技术,增加了收入。
(二)走进市场,服务大农业。有不少站所,面对严峻形势,走出机关,将自身优势与社会大市场有机结合。如汪营畜牧兽医站在抓好春秋“两防”和“防五”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牲猪营销。严格了销售前的检疫,外地客商有了安全感,杜绝了病猪乱收费和宰外麻现象,外地客商也很愿意与他们打交道,他们近年每年组织外销肥猪余万头,仔猪余万头,效益可观。建南畜牧兽医站靠牲猪外销,几年来,还清了历年的万元外债。
(三)兴办基地,培植产业。毛坝特产站立足茶叶优势,大做茶文章。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该站办起了茶叶无性繁殖示范基地亩。培植的茶叶苗不仅供给本地茶农,还幅射到周边几千农户。同时指导茶农科学栽植,中耕除草、修剪、采摘等技术,签定协议。带动全乡茶叶基地万多亩。既提高了技术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又提高了专业服务水平,单位还获取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基地面积扩大了,产业结构调整了,农民的技术学会了,茶叶不愁销售了,农民也增加了收入,地方政府也增加了税收,××年仅茶叶税收占整个毛坝税收以上。
(四)推广良种良法,回收产品。南坪农技站与市粮油推广中心一道在马坪、南坪推广优质稻多亩,提供产前(供种、配比肥料)、产中(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规范要求,配肥配药,印技术资料,田间指导等)、产后(收购稻谷加工成“银利”牌大米投入市场)全程服务,比常规稻亩增公斤以上,高于市场价收购,加工的大米以至元投向市场,每年收七、八十万斤稻谷加工供应城区市场,还经常缺货。(农民看见市场好,也自己加工投放市场),这样技术卖成了钱,农民增了收,市场整活了。
(五)以地养人,开发致富。这种形式主要适用在拥有一定土地、山林的国营或集体农场、圃。为了解决农工的基本生活。福宝山药材场他们参照土地延包的做法,将土地(或山场)承包给个人,全场多农工,给每位划分了亩养老基地,离退休农工每人分―亩生活田(不收费)外加―亩山林。退休农干部按退休农工对待,农工将分得的山场,请季节工、临时工广栽黄连,与天佛莼菜公司联合开垦荒、渍水坝、烂水沟成莼菜田,种植莼菜。一般药农每年可纯收一至二万元,有不少的农工每年可纯收―万元,最多的药农有存栏药材上百万元。如今全场黄连留存面积余亩,三木(黄柏、杜仲、厚朴)留存余亩,莼菜余亩,果树余亩。不仅药农富了,给高山如何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二、农口乡镇站所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政治
经济体制的改革,各农口乡镇站所,已明显感到无所适从,极不适应。在市场经济面前,内外压力,缺动力,举步维艰。调查中发现,各站所面临以下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体制不顺,条块分割。多年来,一直是条条块块管理模式,一时以条为主,一时以块为主。现在乡镇一般管人、管工资、不管事。有的主管部门不管人、不管事、也不管工资,但管业务、管
干部年报和职称,调工资。站、所在条块上到底“听谁的”是两难。加之工资差额怎么解决?反正跟谁有“利”,就听谁的。此外,大部分主管部门都存在给站所压“经济任务”的问题,完不成任务,当不了“先进”,过不了年终“总评关”。例如毛坝兽医站,每年要给市局上交几千元;特产站要上交元;元堡特产站连办公纸张都买不起,但每年还要上交元。
(二)严重超编,人浮于事。前几年,安置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和复退转业军人,的站所超编,有的超编十分严重。毛坝农技站个编制,有名在职干部。超编的直接后果,就是人浮于事。汪营农机站,原本个人做的事,却有在岗干部个。元堡水利站只有个编制,却安排了名干部。由于严重超编,不少农技干部一边端着“铁饭碗”,一边下海捞钱、创收。在调查中发现各乡镇中有近的农技人员私人租赁或承包有门店,搞农资、种子、农机具经营等。
(三)服务意识不强,职能观念淡薄。由于行政执法和管理职能上收,乡镇站所已基本丧失了执法主体资格。同时,随着农机具、种子、农资市场的放开搞活,农技、农机、特产等技术部门的职能大大弱化。过去,这些部门可大包大揽农资、种子、农机具的供应,基本垄断了市场。改革开放,农用物资,批发零售异军突起,遍布城乡、农特部门在市场挑战中墨守陈规,竞争中处于劣势,服务“三农的意识”淡化。
(四)职能交叉,服务滞后。由于农特、农机局合并,乡镇三站所归属同一主管部门(农业局),上合下未合,职能交叉重复,都经营农资、农药、种子等,常常“打架”。同时,服务职能滞后,主动发挥较差,以工资收入低(财政拨款部分)而被动应付。
(五)专业技术不齐,个别素质不高。近年来,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政策和复退转业军人安置政策,各站所也接纳了不少人。但由于大部分人只追求一份固定工作,不管专业对口与否。加之一些“老资格”技术干部由于缺乏培训,知识更新。部分技术干部没有真心实意为农民技术服务,而是在外跑生意或“打工”。
(六)债务沉重,难以摆脱,以上的站所都背着债务。最少的至千元,最多的几十万元。元堡农特站欠债万,人平万多;汪营兽医站欠债万元(原石坝兽医站所欠),人平万多,这些债务多属银行贷款和欠外单位货款。
(七)干部交流困难,改行更难。尽管有的乡镇重用了一些懂经济会管理的骨干,但还是无法解决“事业”,“改行”的人,心有余季。干部交流十分困难。部门专业干部感到“没有出路”,思想消沉。
(八)工资待遇低,包袱很大。由于各种原因技术干部工资待遇低而不平衡,生活无保障。元堡乡为了鼓励干部下到第一线工作,保障一线干部的工资金额发放,他们对各站所干部留守干部工资实行“调控”。调控的幅度较大,调控后个别干部每月只能领到几十元左右的工资,基本生活就难保证。在同一个单位,干部工资也不一样,有的是全额,有的是差额,也有的是自收自支,一样的工作量,工资不一样。全市还有名干部、工人人,自收自支的没有工资,只好外出“闯江湖”。此外还有场圃工人人(不含已解决的福宝药材场等地);集体兽医人员人,现在岗只有人,不在职的人,无田无土,无工资收入(多属岁以上的老兽医),解决这几部分人的生活问题,包袱确实不轻。
三、农口乡镇站所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改变目前一些农口乡镇站所人员普遍超编机构臃肿,政事企不分,人浮于事,乡镇财政负担过重,技术干部工资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必须加快改革、吃下定心丸削减编制,服务大产业,发挥其专长,走向大市场。
(一)精简机构,重建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撤消那些不合理的机构,将不应由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推向市场,合并职能交叉的站所,减少人员,精干队伍,从实际堵住财政支出缺口。重建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将农技、特产、农机、林业、畜牧、水利合并成农业办公室或叫农林牧水管站,根据乡镇大小和产业发展变化,每乡镇配至人(七十年代水平),在全市范围内竞选。工资实行全额预算。定职能、定岗位、定责任,由政府核定经费基数,包括办公经费,实行全额拨款,不再去“创收”。同时,彻底转变政府职能,扭转“管事的不出钱,出钱的管不了事”的怪现象。
(二)合理分流,实行“五个一批”的办法消肿。对站所富余人员一是择优一批进入公务员队伍;二是对老弱病残者,提前内退一批;三是实行竞选办法优化组合一批;四是对生存能力差的集体和自收自支人员,补齐养老保险金,纳入低保,消化一批。五是买断工龄,硬性解决一批。场圃农工,可以借鉴福宝山的经验,逐步过渡为普通“农民”,放开搞活一批,兽医按照“防检统一,诊疗放开”的模式,以此养活一批集体兽医人员。
(三)理顺体制,建议以条管理为主,以块管理为辅。实践证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条管理较好,实行以县市为主的管理体制,能够真正体现农技部门的业务性,便于开展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及疫病防治等重要专业技术工作。人、财、物归主管局管理后,可以更好地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同时便于行政执法,垂直管理也减轻了乡镇的工作压力。
(四)发挥专长,走向市场,将“卖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政府对退下来依靠“技术”创业,服务农业产业化开展技术有偿服务,要给优惠政策,比如税收、工商登记等鼓励一大批自愿者为利川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技术服务,大力提倡卖“技术”、“卖专利”、“卖成果”,让这一部分人富起来,对没有技术者,政府给优惠政策,支持办一些农、牧、林、特、药、渔经济实体或农、牧、林、特生产基地,最终走向农业龙头企业。
第二篇:削编履职走向市场乡镇站所运行情况的调查与改革思考
削编履职走向市场乡镇站所运行情况的调查与改革思考
“>削编履职走向市场乡镇站所运行情况的调查与改革思考2007-12-12 14:55:2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削编履职走向市场乡镇站所运行情况的调查与改革思考削编履职走向市场乡镇站所运行情况的调查与改革思考(2)削编履职走向市场乡镇站所运行情况的调查与改革思考
削编履职走向市场
乡镇站所运行情况的调查与改革思考
(博一博)××年平月
×年,在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试点中,农口站所因为摊子大、人员众多,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焦
点。为此,在市政协的统一部署下,我们先后走访调查了农口站所,对其主管部门农业局、畜牧局、水利局、水保局、林业局、经管局、人事局等单位进行了了解座谈,共人次。调查表明,当前绝大部分农科部门站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乡镇党委政府以及广大农技干部对目前的现状都不满意,是到了该彻底改革的时候了。
一、农口乡镇站所运行的现状与形式
以某市农口为例,全市农口乡镇站所事业单位现有职工人。其中:男职工人,占;女职工人,占;干部人,占;聘用制干部人,占;试用工人人,占;合同制工人人,占;全额工资人,占。的差额工资人(主要是年至年安排的大中专毕业生和转业军人),占;的差额工资人(年至年接受的大中专毕业生和转业军人),占;本科人,占;专科人,占;中专人,占;高中以下人,占;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占;助理级人,占;
员级人,占;无职称人,占;岁以下人,占;―岁人,占;―岁人,占;岁以上人,占;工龄年以下人,占;―年人,占;―年人,占;年以上人,占;自收自支人员工龄年以下人,占;―年人,占;―年人,占;年以上人,占,专业技术人员人,占;非专业技术人员人,占;从事本职工作人,占;被行政借用人,占;外出创收人,占;退休人员人,占;国营集体场圃农工人,农村集体兽医(七十年代农转非户口)人,其工资全部为自收自支人员。
在计划经济时代,农口各乡镇站所,为农、牧、林业提供良种良法,科技咨询服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农口乡镇站所的运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技术承包,下乡服务。不少农机、农特、畜牧部门技术人员下乡为农服务,搞技术承包,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按劳取酬。如汪营农技站今年组织技术人员进村指导人次,面对面,手把
手地进行技术帮教。有多农户直接得到服务,他们结合农时季节,走村串户,院子会,田间培训,有针对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有偿服务,弥补了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差额”和“自收自支”人员的部分工资。单位得了实惠,农民学到了技术,增加了收入。
(二)走进市场,服务大农业。有不少站所,面对严峻形势,走出机关,将自身优势与社会大市场有机结合。如汪营畜牧兽医站在抓好春秋“两防”和“防五”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牲猪营销。严格了销售前的检疫,外地客商有了安全感,杜绝了病猪乱收费和宰外麻现象,外地客商也很愿意与他们打交道,他们近年每年组织外销肥猪余万头,仔猪余万头,效益可观。建南畜牧兽医站靠牲猪外销,几年来,还清了历年的万元外债。
(三)兴办基地,培植产业。毛坝特产站立足茶叶优势,大做茶文章。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该站办起了茶叶
无性繁殖示范基地亩。培植的茶叶苗不仅供给本地茶农,还幅射到周边几千农户。同时指导茶农科学栽植,中耕除草、修剪、采摘等技术,签定协议。带动全乡茶叶基地万多亩。既提高了技术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又提高了专业服务水平,单位还获取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基地面积扩大了,产业结构调整了,农民的技术学会了,茶叶不愁销售了,农民也增加了收入,地方政府也增加了税收,××年仅茶叶税收占整个毛坝税收以上。
(四)推广良种良法,回收产品。南坪农技站与市粮油推广中心一道在马坪、南坪推广优质稻多亩,提供产前(供种、配比肥料)、产中(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规范要求,配肥配药,印技术资料,田间指导等)、产后(收购稻谷加工成“银利”牌大米投入市场)全程服务,比常规稻亩增公斤以上,高于市场价收购,加工的大米以至元投向市场,每年收七、八十万斤稻谷加工供应城区市场,还经常缺货。(农民看见市场好,也自己加工
投放市场),这样技术卖成了钱,农民增了收,市场整活了。
(五)以地养人,开发致富。这种形式主要适用在拥有一定土地、山林的国营或集体农场、圃。为了解决农工的基本生活。福宝山药材场他们参照土地延包的做法,将土地(或山场)承包给个人,全场多农工,给每位划分了亩养老基地,离退休农工每人分―亩生活田(不收费)外加―亩山林。退休农干部按退休农工对待,农工将分得的山场,请季节工、临时工广栽黄连,与天佛莼菜公司联合开垦荒、渍水坝、烂水沟成莼菜田,种植莼菜。一般药农每年可纯收一至二万元,有不少的农工每年可纯收―万元,最多的药农有存栏药材上百万元。如今全场黄连留存面积余亩,三木(黄柏、杜仲、厚朴)留存余亩,莼菜余亩,果树余亩。不仅药农富了,给高山如何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二、农口乡镇站所存在的问题与困
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政
削编履职走向市场乡镇站所运行情况的调查与改革思考
第三篇:关于乡镇水利站改革的调查与思考(范文)
关于乡镇水利站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鄂西北片水利劳动人事专题调研组
按照省水利厅开展水利人事专题调研的工作部署,鄂西北片的襄樊市、十堰市、孝感市、荆门市、随州市和神农架林区等六个市(林区)水利(水电)局调研专班,采取分头调研、集中汇总的方式,通过发放调查表、开座谈会、翻阅资料、实地查看等途径,对涉及六个市(林区)的乡镇水利站改革后的现状进行了调研,掌握和了解鄂西北片乡镇水利站在2005年实施改革后的机构、人员、运行状况,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完善、深化乡镇水利站改革,加强基层水利机构的建设与管理,促进水利事业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一、现状----喜忧参半
乡镇水利站改革背景。2005年8月,全省全面实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乡镇水利站作为“七站八所”纳入撤、并、转的范围,多数乡镇将水利站并入农业服务中心,或转制为水利服务中心,实行以钱养事机制。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基本结束之际,2005年11月,省编办、省水利厅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的意见》(鄂发
[2005]13号)精神,联合下发了《关于乡镇水利站改革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鄂编办发[2005]43号)。各地按照两个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推行了水利站改革。
乡镇水利站现状。鄂西北既有沿江滨湖地区、也有山区、丘陵,改革后,乡镇水利站改革和运行管理机制有三种模式:
1、组建流域性乡镇水利站。6个被调研地区中只有孝感市下属四个县市区设置乡镇水利站29个、定编定员283人,明确为县(市区)水利局的派出机构,人员已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人员和运行经费由财政、水利局负担。
2、按乡镇设立或跨乡镇联建基层水利管理机构。十堰市61个乡镇联建50个水利服务站,隶属县(市)水利局管理。襄樊市按乡镇区划设立水利服务中心85个,其中实行库站合一的10个。荆门市将56个乡镇水利站全部撤销划转为乡镇水利服务中心。随州市设立乡镇水利水产服务中心26个。神农架林区以乡镇为建制设立8个乡镇水利服务站。以上基层水利管理机构实行人员定期招聘、“以钱养事”体制,定性为民办非企业组织或社会服务中介组织。
3、设立水利助理。孝感市3个县市的乡镇水利站与水产、农机等合并,在乡镇综合办公室中设水利干事职位,实行“乡镇水利助理员+水利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模式,人员隶属当地乡镇。
乡镇水利站改革后几点值得肯定之处:
一是改革保留了水利服务机构。乡镇水利站作为基层水利单位,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服务农业、农村工作的延伸。通过乡镇水利站改革保留了水利部门在农村工作中的阵地,为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新型基层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鄂西北精简、撤转后的乡镇水利管理机构以三种模式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是精简了基层水利机构、人员。人员臃肿、包袱沉重是影响水利站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改革,对水利站进行了整合、撤并、转制,人员竞争上岗、合同制管理、优胜劣汰,分流人员买断,极大地精简了机构,降低了行政成本,减轻
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基层水利队伍整体素质。鄂西北六个市(区)32县(市区)382乡镇原设水利站382个,共有职工2794人,改革后,按三种模式共设立水利站(服务中心)305个,通过竞争上岗定员1874人(含水利助理)。每年减少支出73万元。如汉川市原设水利站24个,职工256人;改革后,按流域整合为10个,定员178人,精简了78人。
三是一部分水利站有了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大部分县市区在乡镇水利站改革中都重新核定了水利站的事业编制,明确了经费来源。例如神农架林区按一站一人,每年27000元标准进行补贴,保证经费正常来源。襄樊市襄阳区每年每个水利服务中心按1万元标准考核拨付,其他县市也按照公益性岗位、服务项目确定拨付经费数额。孝感市易涝滨湖地区的四个县市区汉川、孝南、应城、云梦按核定的水利站事业编制明确财政负担或从水费中拨付人员经费。
四是水利站在基层水利管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鄂西北的干、支、民、围堤总长2022公里,大中型泵站162处1271台41.3万千瓦,水库3657座(大中型162座,小型3495座),涵闸3734部,还有众多的小型水利设施近60.1万处,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防汛抗灾任务繁重。因此,乡镇水利站和水利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水利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发挥水行政部门职能延伸作用。首先,水利站发挥了农村水利工程规划实施、建设与管理主力军作用,广大基层水利员立足于水利,扎根于农村,工作在一线,直接与农民打交道,担负着本区域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设计与组织施工、小型水利工程和设备岁修、养护、更新、改造计划编制及防汛抗旱工作,与“三农”的关系密不可分,其作用明显。其次,水利站发挥了乡镇政府组织防汛抗旱参谋和助手作用,基层水利站处于防汛抗旱最前沿,基层水利员长期摸爬滚打在抗洪救灾、水利建设第一线。他们最熟悉当地的水情,最了解当地工程的状况,积累了丰富的抗灾除险经验,部分人员还具备了水利专业技术。在防汛抗旱期间,能够及时发现隐患,排除险情,为当地党委、政府做好水利工程除险加固、运行调度、制定应急预案,指挥防汛抢险当好参谋。第三,水利站发挥了承担农村安全饮水建设重要保障作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重大民生工程之一,乡镇水利站在农村安全饮水的规划、建设、管理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乡镇水利站改革后尽管显示了一些积极因素,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1、基层水利工作网络、人员力量与繁重的水利服务需求不相匹配。一是水利站按照流域(水系)进行整合精简后,人员减少,工作任务增加,一个水利站管理几个乡镇水利工作,水利设施管理的工作量大,不同乡镇之间工作协调较难,人员调配、管理存在脱节现象。二是跨乡镇建水利服务中心,人员力量分布不均。以十堰市为例,房县以乡镇建站18个,而竹溪县以县设立水利站1个;人员配备上也不均衡,郧县水利站职工47人,而竹山县仅有4站、4人,承担17个乡镇“以钱养事”水利管理任务;郧西县8名分在农业服务中心的水利员被东调西借,很少从事水利工作。三是人少事多责任重。如襄樊老河口市核定10个水利服务中心14各岗位,站均1-2人,平均管理小型水库3.5座、灌溉渠道18公里,在汛期繁忙时期,人手严重不足,满足不了防汛抗旱的需要。如孝感市北部三个县市孝昌、大悟、安陆实行水利助理模式管理,基层水利工作力量大大削弱,大悟县的一个水利助理平均管理近10座小型水库和其他水利设施,致使小型水库管理无法到位,结果把小
(二)型水库划归行政村管理,这些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2、职工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有待提高。基层水利员大多是招聘上岗。首先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鄂西北六个市(林区)共有水利站(水利服务中心、水利助理)1874人,初高中学历占71%,大专以上学历占26%,有496人具备水利专业学历,占26%。如京山县30名水利人员中具备中级专业职称的仅8人,占总数的27%。孝感市乡镇水利站在编在岗人员大多为非水利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和近年退伍转业战士,还有的是从社会人员中公开招考聘用,具有水利专业的极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弱。应城市、孝南区水利站是都从社会人员中考试招聘,原水利站职工基本都落聘,新录用的人员情况不熟、没有水利专业技能。其次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水利人员中35岁以下的占14%,36-45岁占33%,46-56岁占46%,56-60岁占7%。年轻职工所占比例偏少,人员没有流动性。其次是思想观念滞后,难以适应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水利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相当一部分基层水利站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竞争意识不强。有的水利职工不善于学习提高,没有一技之长,缺乏开拓创新能力。这些职工队伍存在的问题,导致基层水利机构服务质量降低。如2007年7月中旬,襄樊市发生局部强降雨,樊城区青龙堰、三里冲两座小
(二)型水库相继发生满溢、渗漏等严重险情,由于乡镇水利站没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再险情发生之初开展抢险技术指导,最后等到市区技术人员赶到,才有效制止了险情,因基层缺乏技术力量,致使抢险的最佳时机贻误,使抗洪抢险付出了一定代价。
3、工作积极性不高,职工收入偏低。一是身份不正。鄂西北地区大多设立乡镇水利水利服务中心,职工身份由“事业人”转为“民营非企业”职工,吃的是以钱养事经费,三年一聘任,履行的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职责,加之每年服务费收入低(不足1.5万元),工资没有保障,人手少、工作任务繁重,而且在职工眼中水利服务中心是“五无”(办公无场地、办事无经费、经营无资质、创收无政策、缺口资金无着落经费)“四不像”(不像企业、不像事业、不像民营、也不像中介)的机构,多数职工对前途无望,工作难以安心,工作积极性受挫。同时也没有多少新人愿意竞聘乡镇水利员这个“不稳定”的岗位。二是职工收入普遍偏低。水利站经费来源三个渠道:财政拨款、水费、以钱养事经费。尽管大部分县市区都从水费、乡镇转移支付以钱养事经费中落实了水利站竞聘上岗人员的经费渠道,但是受当地财政收入和服务项目业务量的影响,不能足额保证人员经费,水利站运行管理经费更是无从谈起。目前大部分基层水利机构职工收入低于档案工资标准,年平均收入仅为0.5-1.2万元,落岗、退养人员和病退人员有的月生活费标准仅为每月300元,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这种状况造成了基层水利队伍的人员是“出不来、用不上、引不进、留不住”,将导致基层水利管理后继无人。
4、改革不完善、彻底。鄂西北六个市(林区)结合各自实际不同程度地推行了乡镇水利站改革,按照鄂发〔2005〕13号、鄂编办发[2005]43号文件规定:“江汉平原及沿江滨湖地区的原乡镇水利站,在精简人员的基础上,由省有关部门提出范围和标准,按流域(水系)整合、组建水利管理站,属县(市、区)水利部门的派出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人员实行招聘”,“水利管理站属县(市、区)水利部门的派出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人员实行招聘。具体编制员额由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在规定的乡镇公益性事业编制40名总额内核定,纳入财政预算,报省编办备案。所核定的编制员额应满足履行工作职责的需要”。除孝感市的汉川、孝南、应城组建了流域性水利站外,其余因该文件出台滞后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进程,大部分县市改革已基本结束,后续工作困难,所以都维
持水利服务中心的机构模式。如荆门市六个县市区都未组建流域性水利站;孝感市云梦县确定了改革方案,明确了水利站总数和人员编制数,但因人员安置、改革成本无法筹措,至今仍维持原状。同时大部分的水利站职工和退养(内退)人员的“两保”资金没有落实解决,落岗人员的基本生活费也没有落实来源渠道,影响了基层水利单位的稳定。还有的地方没有将政策落实到位,改革不彻底,如汉川市水利站用水费和以钱养事转移支付的途径来解决经费,没有落实公益性单位应由财政预算解决经费的政策。
二、困局----体制不顺
地位不明、性质不清是乡镇水利站错位缺位的主要原因。尽管鄂发[2005]13号、鄂编办发[2005]43号文规定“乡镇水利公益性服务由政府负责”,水利管理为公益性服务范围。但在乡镇改革中,对乡镇水利站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偏差,主张划入营利性企业走向市场。事实证明,乡镇水利站不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也不同于其他农业服务组织,而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服务组织。从地位性质看,乡镇水利站是农村公益性基础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水利兴,则农村安;农业稳、农民乐。长期以来,乡镇水利员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乡镇水利站直接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是连接县、乡、村水利事业的纽带,又是农业命脉的具体实施者。乡镇水利站的服务职能是政府承担的公益事业,他们不可能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向一乡一村、一家一户收取服务费用。从任务特点看,近两年中央、省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每个县市每年都有上亿元的投资,工作量的突增,迫切需要乡镇水利站主动参战。就平原湖区看,农业基础条件要好些,水利基础设施完备一些,农业对水利的依赖性强,对乡镇水利服务水平要求更高;就山区来讲,农业基础薄弱、公益性服务水平低,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十年九灾、十灾九旱”,地域辽阔,基础脆弱,库塘众多,河沟纵横,以致乡镇水利站的服务内容更多、范围更广、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对于单枪匹马又无资质的水利员来说,根本无力承接水利工程项目,不可能从事经营性的服务。由此可见,乡镇水利站的所处地位、工作性质决定了它的公益性、非营利性。把它划入民营非企业或中介组织,不仅不符合农村的“水情”,也不适应“三农”工作健康发展。调查中,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和所有水利工作者都认为,如今的乡镇水利站“名不正身不顺”,改革的目的不仅在减人减机构,更在于减支增效。还有同志认为,平原滨湖地区乡镇水利站能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但对山区水利站确没有相关政策,不符合农村水情。
体制不顺是乡镇水利站难以作为的重要原因。乡镇水利站的管理体制几经周折,县市水利局和乡镇政府间徘徊,一直是有利都管、无利都不管的“条块模式”,内部缺乏竞争机制,经费依赖财政,没有自我“造血功能”。有的形同虚设,有的人浮于事,有的无法维持生计。转制时,因受到观念转变、各种利益的纠葛,只是简单的一概而论,一转了之。除符合退休条件外,其他人员一揽子转为“民办非企业”身份,或全员对社会公开聘任,该出去的未出去,该进的进不来,以致“老伤”未愈又添“新伤”。从改革理论上讲,似乎行得通,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大相径庭。现在,“以钱养事”的钱每年都在增长,一个县市少则十几万元,多则近百万元。财政转移支付的钱并没少花,减人并未减支,服务功能并未增强,用有些人的话说,叫“花了钱,事干不成,还落了一身怨”。在个别地方,花钱养事,已经演变成了“养人不养事”。一旦“断奶”,又将成为“不稳定”的因素。调查中,许多水利人和基层干部,对水利站任务不轻、责任不小、体制不顺、经费不足、人员不稳定的“五不”现象感到担忧:将会给现有水利基础设施造成管理不到位、损毁无人修的严重后果,再过几年后果就会显露出来。到那时就会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事实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协调机制不活是乡镇水利站运转不畅的直接原因。乡镇水利站改革、转制后,设立乡镇水利服务中心的乡镇,原来水利站承担的行政职能、执法职能交给乡镇和县市水利局。从运转情况看,乡镇因职能消弱,人少事多,对水利的管理职能出现空档,工作衔接不紧;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隔层缺位,鞭长莫及,指导不灵,使基层水利执法工作出现萎缩现象。乡镇水利员吃的“服务饭”,涉水行政管理、执法职能的事情爱莫能助。由于缺乏统筹协调,使得乡镇管不住、水利局管不了、水利站管不成。比如对河道沟岔的乱挖乱倒乱建问题,县水利部门的无力管理;乡镇经济发展办责权不对等,难以作为;而乡镇水利站却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配改经费方面,更是举步维艰。以丹江口市6个水利服务中心为例,2008年财政一次性购买资金33.984万元,物化投入5万元,只占最低测算标准的45%和20%。服务报酬也低于其他配改单位,今年农技中心为17560元(含养老金),农机站17237元,而水利服务中心只有15400元。类似问题,找谁谁都管不了,求谁谁都无法解决。长此下去,势必导致水利站人心涣散、队伍不稳,给水利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
服务能力不强是乡镇水利站缺乏活力的又一原因。主要表现在:在岗技术力量过于薄弱。专业技术人员不到在岗人员的一半,有的县市没有一名科班出身的专业技术人员。部分地方水利员队伍青黄不接。以十堰市为例,乡镇水利员不到10名的有3个县,人员严重不足,且未专职,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水利建设任务的需要。服务水平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近几年,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逐年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我省是水利大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显得更加重要。县市特别是乡镇水利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点多线长,常常是应付都应付不过来,有些服务工作很难落到实处。例如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库塘堰渠维修、安全饮水水厂管护等等,即使是昼夜不停地工作,也很难完成服务任务,何谈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水平。
三、对策----深化改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利站作为履行水利工程管理职能的基层单位,在中央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加大对小型水利设施投入力度的新形势下,要夯实基层公益性水利服务机构,更好地发挥水利管理职能,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广大农民的呼声,更是摆在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面前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只有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明确机构性质、规范经费来源,水利站(水利服务中心)各种问题和困难才能得以解决。
1、恢复水利站设置。从鄂西北片调查情况反映,一是从水利工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程度将,应该在精简的基础上恢复公益性水利站设置;二是从乡镇林业站、畜牧站、文化站的保留或恢复设置相比较,水利站的重要性应排在前列。为了有利于“三农”工作,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生产稳定发展,也应该恢复乡镇水利站设置。建议,省水利厅开展全省水利站改革的调研,若情况与鄂西北片相似,就要突破现行关于乡镇水利站改革的政策,专题向省政府报告基层水利管理机构状况,建议将鄂编办发[2005]43号文规定的组建公益性水利站的范围由“沿江滨湖地区”扩大到山区丘陵地区,覆盖全省。原已按流域(水系)设置的水利站保留;未设置的地区,按照乡镇行政区划国土面积、水利工程管理任务量等指标为依据设置系数,测算定员定编数额,组建乡镇水利站,落实相关政策。
2、严格落实鄂编办发[2005]43号文件精神。在新恢复公益性乡镇水利站政策出台前,对改革未推进或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地区,要争取省政府督促各地的改革按文件到位。特别是明确为沿江滨湖地区的县市、乡镇,要协调各级政府,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将改革推进到位。同时,已设立水利服务中心的山区乡镇水利站,县市水利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和内部管理,形成水利员培训机制,努力提高人员业务素质,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自身造血能力,适应现代水利建设需要。
第四篇:关于县级机关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县级机关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机关基层党组织具有更严密的组织结构、更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丰富的党内生活,是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和表率。在新常态下,机关党支部书记如何应对新常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从严治党,使机关基层党组织始终“走在前,作表率”?近期,我们围绕这一课题,通过开展座谈会、谈心谈话、实地调研、翻阅资料等多种途径,对县级机关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县级机关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尽责特点
县级机关各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组织结构较为健全;二是机关党支部书记综合素质较高;三是党支部书记服务意识较强。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机关党支部书记基本能完成本职工作,保障机关党建正常运转,但在党建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机关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是部分机关党支部书记角色定位不清;三是部分机关党支部书记党务业务不够精熟。分析上述问题,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机关党建工作在考核中占比较少;
二是《条例》贯彻落实不到位;三是部分机关党支部书记素质有待提高。针对县级机关党支部书记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新常态下机关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能力,提高机关党建水平。
三、建议及对策
一是健全机关党建工作机制。
良好的工作机制,是机关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要进一步理清机关党支部书记职责,贯彻落实好“一岗双责”制度。树立机关党支部书记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意识,认真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抓党管党的责任扛起来;要贯彻落实好《条例》要求,配强配齐机关党务工作者,加强对机关党建活动经费的保障,促使机关党建工作做到有人有钱来做;要在考核中适当增加党建工作分值比重,提高机关党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责任感。二是提升机关党支部书记党务业务能力。
良好的党务业务能力是开展好机关党建工作的基石。要通过对新任的机关党支部书记开展岗位培训、对任职多年的开展菜单式培训等方式,切实提高机关党支部书记的党务业务水平;要通过支部工作评比、机关党建工作检查、考核、交流等形式,加强对机关党建工作的指导,督促机关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提升业务能力;机关党支部书记自身也要不断反思,钻研工作,及时对工作进行总结,增强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内生动力。三是发挥好机关党支部书记模范带头作用。
支部书记是党员中的先进分子,其一言一行都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必然要发挥好模范作用。要带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先学一步,学深一点,才能更好地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要带头履职尽责,在本行业、本单位发挥好“业务能手”的作用,挑起担子,担起责任;要带头廉洁自律,公道正派,从严管理自己和其他党员,树立好务实创新、开拓进取的良好形象,在机关党员中树好标杆。四是丰富机关党建工作活动载体。
丰富的活动载体是保持机关党建活力的重要途径。机关党支部书记在履职中,要围绕本单位(部门)职能工作、中心工作,科学谋划、解放思维、创新发展,找到服务中心工作的切入点,搭建机关党建工作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充分调动机关党员干事创业的激情和为民服务的热情,为中心工作的顺利完成做好服务工作。要持续深化机关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培树先进理念,改进机关作风,打造机关党建精品,树立机关良好形象。第五篇:乡镇社保所怎么改革(小编推荐)
根据街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的工作性质,从国务院分类改革指导意见来看,应该参公,但还要看你是什么编制和年龄,全额编年龄在50岁以下的,可能要参公。但国务院分类改革指导意见又讲各地区、各单位不搞一刀切,各省可能有不同政策。
乡镇劳动与社会保障所是个什么单位?事业单位改革何去何从?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1]是指将现有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为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
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
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乡镇劳动与社会保障所的业务范围是:
街道、乡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是国家在基层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向城乡居民和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并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社区(行政村)服务站开展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工作。承担以下基本职责:
1、负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咨询工作;
2、负责审核、上报就业、失业登记相关资料,组织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工作;
3、负责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就业服务;
4、负责组织辖区内相关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5、负责辖区就业岗位的开发,做好组织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活动;
6、负责审核上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资料,组织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协助落实就业扶持政策;
7、负责审核、上报小额担保贷款资料,做好项目推荐、开业指导、跟踪服务等创业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
8、负责审核、上报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9、负责辖区内社会保险经办有关服务工作;
10、负责辖区内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备案,指导用人单位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指导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开展劳动关系三方协调;
11、协助查处辖区内劳动保障违法行为;
12、负责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和专项调查工作;
13、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