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暨十一五交通工作报告(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06:5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5年度暨十一五交通工作报告(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5年度暨十一五交通工作报告(本站推荐)》。

第一篇:2005年度暨十一五交通工作报告(本站推荐)

2005年度暨十一五交通工作报告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交通工作会议和县“两会”精神,全面总结2005年度及“十•五”交通工作,研究部署“十一•五”任务,表彰先进,进一步动员全县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奋力拼搏,努力完成2006年目标任务,为“十一•五

”规划的顺利实施开好局、起好步。根据局党组意见,讲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5年及“十•五”交通工作回顾

二○○五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在市交通局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先教活动为动力,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公路建设、运政管理、企业经营、安全生产、文明创建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

(一)公路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养护管理进一步规范,道路通行能力明显“增强”。

公路工程建设:国债工程:涡新路21公里改建工程,已完成17公里主油层和2公里12的灰土底层,其中涡北煤矿2公里专线可望于近期完工,完成投资1500万元。牌胡路10公里,已完成立项、招投标等前期工作。通达工程:青李路已完成10公里,完成投资700万元;西高路40公里已完成11公里底层和10公里主油层,完成投资1340万元;曹坛路3.4公里建成通车,完成投资210万元;十临路25公里,计划投资1750万元,目前公吉寺大街正在处理底层。通村公路。义门至苏庄6公里已完工,完成投资180万元;义门至砂土6公里、郑庄户至刘斜10公里均已开工,目前正在处理底层;王楼至齐营已完成图纸设计,其它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单集林场至西阳8公里已完成3公里灰土底层。村级公路。全年共完成181.9公里,完成投资749.9万元,100的建制村和85的自然村达到了“晴雨通”的目标。

道路养护:省道:完成G105线亳州南段4.5公里路基土方及路面底层加宽,完成投资124.6万元;完成亳州北外环路3.4公里路基土方和石灰基层改建工程,完成投资140万元;完成省道干线路面中修5417平方,小修切割填补14280米,切割断角1700余块,更换桥梁伸缩缝90米,维修桥面铺装1000余米,桥面铺装760米,联撞护栏44米,桥梁护坡锥坡4座。县道:养护县道10条,完成养护里程155公里,其中挖补坑槽近9万平方,中修罩面11万平方,铺设油层5万平方,改造桥梁3座,维修加固桥(涵)13座(道),投入养护资金近500万元。其他:完成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长期规划编制;完成了义门涡河大桥的前期检测,确定了维修方案。配合省厅调查组进行了农村公路普查,“G”测量定位农村公路和省道里程1521.87公里,为2006年至2010年实施建制村村村通油(水泥)路工程奠定了基础。

路政管理:印发传单3000余份,清理预制板和煤堆占道80处,制止损毁公路3起,午秋清理占道农作物千余处,查处路损案件3起,埋设限制质量标牌106块、窄桥标志牌2块、警示标志牌18块、弯道标志牌2块、里程碑3块和警示桩414根。

(二)运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能力得以提高,运输市场秩序得到改善。

一是完善内部管理,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自推行微机征费,加强源泉管理以来,对原来的八个执法中队,整合成三个征费中队和一个执法大队,加强了运政执法力度。执法大队下设一个执法办公室和五个执法中队,并分别配备了摄像机、光盘刻录机和录音机等取证器材,增加了工作的科技含量,方便了执法取证。成立了投诉受理中心,设立了专用举报电话。充分发挥局治安管理办公室的作用,与合法营运业主保持互动,开展有针对性的路查,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果。自投诉受理中心成立以来共受理案件15件,依法查扣“黑头车”50余部。制定和出台了《行政处罚程序分工和内部监督措施相关规定》、《行政执法文书领发、使用、清销管理制度》、《重大案件分析处理会制度》、《运政处罚案件文书立卷归档办法》、《暂扣车辆凭证使用暂行规定》、《行政处罚文书(一般程序)制作规范》等文件,实行查处分离、罚缴分离,有效地防止了公路“三乱”的发生。

二是加大市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保护合法业主。对全县的异地长途客车进行了摸底排查,及时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取得了省市的支持。在华东六省一市“7 3”班线协调会上,专门就****跨省客运班线审批和异地经营作为重要课题进行了探讨,并多次向河南运管部门发函,要求当地运管部门积极配合,协助我们对其进行管理,督促其进站进站规范经营。以县城文明创建为契机,合理分配各线路车辆进站,在县文明创建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把城北客运站迁移至城区以外,与城建部门配合,设定专门公交线路,方便旅客换乘。严格了汽车维修合同、竣工出

厂合格证和二维备案(提示)卡的发放管理,实行单证签发、领用制度;加强了对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的监督力度,对未按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的,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全年罚没3万余元,组卷50余宗;督促6家二类维修企业安装使用《安徽省汽车维修行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推荐5名维修总质员参加省运管局组织的业务培训。经多方协调和运作,邀请省市专家进行实地考

查和指导,****县雉河机动车辆驾驶学校顺利通过了开业资格认定,取得了一定效果,并在机动车辆驾驶学校信誉考证中获得综合考评第一名的好成绩。,三是严格行政审批,严格市场准入,确保办事透明。营运证办理:按照行政许可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别是新颁布的交通部令的相关规定,在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和严把市场准入关的同时,尽可能地给运输业户以最大的方便。全年新办道路运输证2052件,其中货运1999件,客运59件。客运班线复核:对我县境内的亳客集团****公路和阜汽集团****公司的车辆经营情况进行了认真核查,并如实上报。共复核省际班线38个,区际班线69个。县内农公班复核,共有线路49条,车辆241部,参加复核的班车有193部,占80,对不符合条件的车辆,已要求有关单位进行整改。长途班线申办:为彻底解决****长途班线存在的实际问题,协同有关单位,多次去外省协调,经多方积极努力,新增长途班线4条,新增车辆10部。

(三)加大企业管理、努力发展交通三产,实现交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结合我县交通工作实际,按照“监督、指导、服务、协调”八字方针,对局属企业加强服务及协调,达到了2005年度各项预期指标,具体做法:一是做好各企业单位经济指标的搜集、统计工作,做好数字分析;二是协助各企业单位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的年度审验工作;三是协助检测站做好A级站升级改造的前期准备工作;四是协助航运公司完善安全体系认证工作,通过了省海事局安全体系认证;五是对全局各运政、企业单位进行了资产清查工作,对闲置资产提出初步整合意见,使其尽可能地发挥最大效益。

(四)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先教活动,职工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按照县委统一安排部署,局党组把组织好、开展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促进交通事业跨越式发展,实现交通“十•五”规划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做到了“三个到位,四个落实”,实现了先教与其他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的目的。针对本行业点多、面广、线长和人员高度流动分散的实际,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业余时间与个别补课相结合,狠抓了分析评议工作。系统内各支部坚持边学边改、边议边改,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积极引导党员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同履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根据调查研究情况和征求的意见,局机关带头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自觉做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工作。全系统的先教活动,顺利通过了市、县先教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全县“十佳基层群众满意党组织”荣誉称号。

(五)创新管理方式,落实防范措施,交通安全形势保持稳定。

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遏止和减少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为出发点,加强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加强职工和驾乘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从而使我县交通系统安全管理工作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发展势头,实现了交通系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零指标。

1、结合我县交通实际,制定了《****县交通局2005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县交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奖惩办法》、修订了《****县交通系统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效增强了自身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征候能力。

2、年初局机关与局属各单位签定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将安全管理工作目标层层分解,明确各自的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每月对局属各单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全年对局属各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共6次,渡口全面检查6次、不定期抽查30余次,针对发现的不同隐患及问题,能现场纠正的均予以现场纠正,当场不能处理的隐患,立即下发《安全隐患整改指令书》要求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及时向县政府汇报,提出整改建议,明确整改责任单位。

4、分别组织了交通系统安全生产业务培训和水上内河安全知识培训,邀请了市局和县安监局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专业人员亲临授课指导。通过两次的业务培训,提高了全员的安全意识,我县交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和内河安全管理工作呈现良性发展趋势。

(六)加强法制建设,搞好综合治理,创造和谐交通发展环境。

始终从依法治国高度,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把《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列为全年法制工作重点,重新修订印发《行政执法检查制度》、《行政执法公开制度》、《规范文件管理制度》、《错案追究责任制度》、《执法证件管理制度》等,加强培训,严格考试,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促进依法行政,顺利通过“四五”普法验收。完善综治责任制,制定计划,定期检查,抓好落实奖惩兑现,以创建平安单位为载体、为动力,八月份制定印发《交通系统创建平安单位实施方案》,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造交通发展的稳定环境。

(七)宏观把握,细微入手,扎实开展增收节支活动,非公务性开支大幅下降。

针对本系统费用开支较多,存在浪费现象,局党组在全系统范围内开展“增收节支”活动,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系统内开展增收节支年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在不断开拓创新,增加收入的同时,树立节约意识,规定所有费用开支必须实行申报制度,严格财务审批制度,从点滴做起、小事做起,尽可能地节约每张纸、每度电、每支笔,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费用开支较去年同期减下降16以上。

(八)加大创建力度,延伸创建范围,提升社会形象。

大力开展创建“文明窗口”和“三学四建一创”活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增收节支年活动等等,使各项工作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在全系统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极大地提高了交通队伍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有效地促进了交通行风的根本好转;坚持不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学习,使广大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不断从政治上武装广大干部职工的头脑,为我县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中,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法律知识学习,试卷测试等形式,提高了运政执法人员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工会、计生、党建、老干部、团委、妇委等工作都健全了组织,完善了制度,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各自的工作职责,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全县绩效综合考评中,我局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同时荣获“全县创建工作一等奖”;局属四个企业航运公司、汽车六队、运输公司和天静宾馆荣获“企业特殊贡献奖”。****交通系统获“全省交通系统文明子系统”

2005年各项工作的显著成效,确保了“十•五”规划目标圆满完成,回顾过去的五年,我县交通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层层**,克服了重重困难,全体****交通人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及市交通局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交通先行作用,实现了“六个新突破”。

规费征收实现新突破:自2000年以来,我局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黑头车”,有力地维护了全县运输市场秩序,促进了运输市场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同时,不断加大源泉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了规费征收每年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年规费征收总额已突破1600万元。

基础建设实现新突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交通局的业务指导下,通过全县交通系统道路建设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十•五”期间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取得出显著成绩。五年来全县公路建设完成投资近亿元,共完成公路新改建626公里,养护道路422公里;投资446万元,改建桥梁5座,236延米;投资160万元,维修桥梁13座。投资近20万元,建设西城、配载、石弓、义门四个客运站;投资近200万元,建成石弓、高炉、青町、龙山、义门五个交通运输管理中心站。

企业经济实现新突破:正确引导企业排难而进,在困境中求生存,保稳定,图发展,拓宽思路,实行一企一策,提升规模,盘活资产,勇于创新,稳步推进,使老企业全面无亏损,新建新型企业7个(检测维修中心、天静客运站、西城客运站、配载客运站、振通公司、顺通公司、通达公司、小车队),年创效近300万元。

安全生产实现新突破:制定了《****县交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奖惩办法》、修订了《****县交通系统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效增强了自身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征候能力,确保了“十•五”期间无重大责任事故,取得了内河交通安全管理连续16年无责任事故的显著成效。

文明创建实现新突破:2002年、2004年我局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五、第六届全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3年被省交通厅授予全省交通系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局属二级机构创省厅、市、县政府文明单位称号达100,基层站所创建全部达标,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多次嘉奖。

我局“十•五”期间显著成绩的取得,从根本上讲是局党组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结果,是上级领导部门的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局党组向长期关心支持交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向长期战斗在交通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并通过你们向多年以来始终如一,默默奉献的广大交通职工家属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问候!

回顾“十•五”,交通工作不仅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而且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一)立足实际,制定明确的发展思路是推动交通事业发展坚实基础。针对世纪之交的历史特点,把握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局党组于新世纪之初,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研究制定了“十•五”计划建议,明确提出了“以****交通实际为基准,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三产发展为突破口,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继续贯彻实入‘四个当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当先,稳定大局当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当先,深化改革当先)、‘四个服务’(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先行服务,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运输服务;为社会运输市场发展提供引导服务;为社会公共交通提供设施服务),推进我县交通实力迈上新台阶,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用以统领全局的思想,凝聚干部群众的力量,指导工作开展。实践证明,局党组研究提出的发展思路,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切合****交通发展实际。

(二)细化措施,狠抓工作任务的落实是推动交通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局党组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中心工作不动摇,坚持对关乎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部署。在公路建设中:一是在“十•五”期间,我县的公路建设由原来的“建管养”向“管建养”转变的同时,力求多方融资,确保投资方向。同时加强工程监督,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技术等级。二是抓住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活动的机遇,协助县政府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农村公路建设的建设标准、资金来源、方法措施等。三是每年由县政府与各乡镇(场)长签定了《农村公路养管建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乡镇在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中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四是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全县村级公路建设工作现场会和农村公路建设调度会,在会上分别对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各单位、各乡镇的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安排布署。在客运市场管理中:为进一步整顿客运市场,调整运输结构,加强运输安全管理,确保交通运输的公开、公平、公正。首先,以清理整顿客货运输市场秩序为主,查处侵害旅客、货主正当权益的不规范经营行为,维护道路运输秩序,净化道路市场。其次,在治理超限超载活动中,坚持路面专项治理与源头长效治理相结合;坚持部门协作与区域联动相结合;坚持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坚持治理力度与社会可接受和谐相结合;坚持依法行政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坚持宣传宣传先行和稳步推进相结合。逐步实现健康、规范、公平、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维持良好的车辆生产、使用秩序和道路交通秩序,确保公路设施的使用寿命和道路交通安全。第三,以根治“黑头车”,严管异地挂靠车。与公安部门联合成立专门组织,抽调精干人员,开展打击“黑头车”工作;对未经交通部门批准颁发线路牌,各类客车均不得参与农村班线客运。批准的农村班线客车,在城内一律进站排班经营,城区街道上一律不准乱停乱放,设立稽查点,专项查处举报立案的“黑头车”。对异地经营始发客车,指定站点进站经营,排班有序发车,纳入日常管理,拒不服从者,坚决予以取缔。同时,投资40万元购置现代化办公设备,进一步改善局机关及有关单位办公条件;投资500万元新改建运管所等6个运政单位的综合楼及现代化的稽征车辆5部。

(三)转变思想,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是推动交通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始终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发展全局,把加快发展作为交通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依靠党委政府的支持,理顺内外部关系。大力实施依法治交战备,坚持依法行政,全员普及《宪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公路法》、《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结合“四五普法”的要求,举办普法教育10余期,培训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考核合格率达100,极大增强了交通干群的法治观念。同时,还通过电视、广播、传单、简报等形式向社会大力宣传交通法律、法规,以取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迅速完成转变职能,履行“规划、协调、监管、服务”的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职能转变,通过教育使全体人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力进取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求真务实,勇于负责的工作态度,始终保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克已奉公的良好形象,静下心来谋工作,倾心尽力抓落实。五年来,系统内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精神面貌明显改观,为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建设压力增大。二是交通规费征收形势趋紧,征费环境亟待改善;三是交通行政执法手段、路政管理需进一步强化;四是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政策支持乏力,改革进程更加艰难。

二、“十•一五”交通发展的基本思路

以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服务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宗旨,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建养并重,强化行业管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全面开创农村公路发展新局面。

乡村公路规划坚持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及资源利用等相结合,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与综合运输、干线公路、城镇体系等发展规划相协调,坚持事实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科技进步,强化交通安全,实现生态保护。

(一)“十一•五”规划的建设目标和重点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阶段,是我县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县委政府“1234”工程的强力推动下,加快交通发的政策环境更加有利。随着交通运输量的大幅增长,经济和社会对交通建设和运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十一•五”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服务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宗旨,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建养并重,强化行业管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全面开创农村公路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先锋作用。

“十一•五”交通建设的预期目标。建立和完善县城连接全县27个乡镇和集镇的“七横七纵一循环”的公路网络,增加通达深度,提高路网密度,打通断头路,修好出口路,建成经济路。争取到2010年末,计划每年投入4000万元用于公路建设,新建三级路218公里以上,高级、次高级路面打到695公里,所有乡村公路都达到晴雨通车,建成以高炉、义门两镇为主要控制点,以县城为中心,沟通全县27个乡镇和重要集镇的大循环,使全县每个地方,在30分钟之内,最多不超过40分钟能够到达县城。

要完成以上既定目标,必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着力抓好“七横七纵”十四条主要农村公路骨架建设,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同时抓紧路面改造,使县城通往全县所有乡镇和集镇路面全部高级次高级化,抓好主要乡道的建设,主要乡道中存在的断头路要全部打通,使其成为县道的补充;再次,开始西阳大桥项目建设立项工作,尽快在全县形成“七横七纵一循环”的公路网络。加强村道建设,在农村公路规划的基础上,争取每年改建村道95公里,到2010年实现村村通油砂综合路,使所有自然村通砂石路,从乡乡通油路到村村通油砂石综合路,发挥平原地区优势,拉动经济增长。

其次,要着力抓好农村客运市场管理。所有乡镇均建成五级以上客运站,行政村均建成招呼站或候车室,95以上行政村通农公班车。为实现农村客运发展规划与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同步进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确保路通车通,尽早让农民群众乘上“方便车”、“安全车”、“经济车”,就要在积极走规范化、规模化经营之路的前提下,在总量上适当增加农村线路,让农民能方便地乘上车。一是新增班线。对附近尚未有班车经过、为数较多的行政村,新增县城到该地点的农村客运班线,保证通行;对原无农班车,通公交车或通实际定线运输出租车的行政村,新增县城县该地点的农村客运班线,保证通行。开辟基本与城乡班线无冲突的偏僻村与乡镇之间的农村客运班线。二是延伸班线。对已有通车村镇3公里以内,且该通车地点班车运营实载率达到75左右的行政村,采取延伸班线的办法,对营运线路适度延伸,以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保证通达深度及能力。三是调整班线。对在已通车村镇3公里以外的行政村,其附近通车地点车辆实载率在65以下的,对附近通车地点部分车辆线路适度调整,解决运力大于运量矛盾的同时,保证行政村的通行能力。

第三、要着力抓好交通安保工程。建立道路、水上、危险品运输和公路施工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完善和提高涡河水路运输能力,确保交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完善和提高涡河水路运输能力,确保交通安全生产形势平衡。

第四、要着力抓好交通全民创业,积极响应县委、政府的号召,利用交通现有的资源、技术、设施等优势,从“立足交通发展三产,发展三产服务交通”的战略高度,大力兴办第三产业,为人员分流拓宽渠道,为交通可持续发展积累后劲,为深化交通改革打造坚实的基础,创主业精品,促副业兴旺、树立交通创业新风。

第五、要着力抓好文明行业创建,围绕交通中心工作,以提高队伍素质,树立行业形象为落脚点,以开展优质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为主要内容,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实现交通现代化宏伟目标提供有力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六、要着力抓好系统廉政惩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教育、惩治、管理并重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反腐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风治乱和案件查办,从工程建设、行政审批、人事安排、资金使用、行政执法等方面集中进行排查容易诱发腐败和不廉洁行为隐患,坚持不懈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

三、2006年交通工作主要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06年工作对加快交通发展,推进我县“1234”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落实省、市交通工作会议的安排和部署,坚决执行县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交通工作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好2006年的各项工作,以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

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全民创业为主旋律,围绕“建设、改革、盘活、提高、管理、创业”12字方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改变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方式,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发扬艰苦奋斗,争先创优精神,促进交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一、强化“三项建设”。

1、加快公路建设。按照提高路网密度,延伸通达深度的要求,启动村村通柏油路和水泥路工程,更好地发挥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拓宽公路建设资金筹资渠道,细化任务、量化指标、强化监管、优化环境,切实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投资7000万元,确保完成“七路一桥”改建任务(涡新路、青李路牌胡段、西高路、义沙路、郑刘路、顺西路、刘义路和义门大桥改建工程)。

2、加快场站建设。一是检测站升级改造建设,刻不容缓,6月前征地建设,资质认证必须全部完成。二是县城客运站建设,上半年完成配载客运站维修改造,完成郭寨、城西客运站与汽车站的联合经营。年内完成城东客运站建设和运输公司完成城北客运站征地及建设。三是乡镇客运站建设,按照“十一五”规划,结合****实际,全年完成青町、龙山、楚店、高公、新兴、义门六个乡镇客运站建设。四是完成临湖道班建设。

3、加强班子建设。一是发挥局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按照重新修订的交通工作规则,定期召开会议,广泛集思广益,善于协调工作,及时处理重大问题;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优质服务的思想,严以律己,清政廉洁,注重自我监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真心为基层排忧解难。二是加强局属各单位的班子建设,注重中层年轻干部的培养,本着“任人唯贤,量才适用”的原则,及时把有能力、有魄力、有干劲的同志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深化“三项改革”。

1、企业改革。组建成立交通投资公司,各客运及维修新型企业均作为投资公司所属子公司统一运营、统筹监管、协调发展。一是根据省市关于公车公营的要求,振通客运公司、亳客集团****公司要按照局、所有关要求,积极探索,大力推行公车公营,扭转监管不力、机制不活的局面,不但要保证车辆在购买、运营方面的公开、公平,而且要将经营风险减至最低,2006年3月起不准再出现新的挂靠行为。二是对新型企业的现行待遇进行改革,改变过去热运政、冷企业的现象,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新兴企业人员工作资待遇适当提高20,进一步激发新型企业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三是对条件成熟的老企业,可以在保证稳定、合理、不违法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适合本单位、相应地改革。

2、养护机制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县的道路建设近几年来已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养护体体制还没有完全跟上去,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公路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养护机制已刻不容缓。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地的成绩经验,今年将强化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养护职能,加快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建立竞争机制,降低公路养护成本,提高养护质量,总体思路是将全县道路养护推向市场,成立道路养护公司,用市场化的办法解决道路养护问题。

3、实行站站合一改革。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紧抓当前正在开展的“全民创业”机遇,建立乡镇交管站和客运站的合并体,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为以后的机构改革和规费征收打下基础。

三、盘活“五项资产”。一是盘活原道源公司资产,4月底前与省土产进出口公司清算结束,相关协议签订完毕;5月份利用该资源组建成立维修服务公司;二是要盘活门面资产,投资公司成立专门组织,对交通机关、新型企业及事业单位现有门面房进行专项清理,统筹收、管、装修,发挥资产效益,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盘活企业现有车辆资产,6月底前,凡企业所属车辆,能取得营运资格参加营运的一律参加营运,该发挥效益的一定要发挥效益,不能出现资源的自我浪费;四是盘活新型企业现有的结余资金,合理整合使用,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五是盘活县乡站888加油站资产,摸清加油站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内部调整,或者面向社会选择租赁,承包的方式,予以盘活,解决东环南路地皮问题,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四、实现“四个提高”。

1、提高运政管理水平:加强运政人员业务知识和行业法规培训。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法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进行法规培训。要求各单位安排好每周不得少于两次的业务知识学习,不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大家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杜绝“公路三乱”行为。

2、提高公路专业水平:年内准备对全体公路技术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业务培训的,解决实际业务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和支持工作人员走自学成才之路,特别是在公路技术方面的,要优先帮扶。同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公路技术专业培训。以提高目前我县公路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促进我县公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3、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依据企业发展的实际,下达经济指标,严格超奖欠罚,加强对经济指标的考核力度。一是对企业的内规建设进行考核,特别是对经营、财务、监管等进行综合考核;二是对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出勤、出绩进行管理,规范企业内部正常秩序;三是对经营的规范性、监管的到位性进行考核,实行经济指标考核整体待遇,其他考核兑现奖惩,出现问题从严处罚。

4、提高机关效能建设质量:首先,要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切实理顺股室之间、领导之间、同志之间的关系,解决职责不清,业务交叉的问题,同时,要继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股室、站点为单位,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严格人员队伍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胜利进行;其次,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努力建设一支训练有素、作风过硬、具有现代意识的交通执法队伍。第三,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和行风教育,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与各基层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信访工作目标量化管理责任书和执法责任书,明确责任,规范行为。认真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做好信访超前工作,把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在基层,做到大事不出局.小事不出单位,确保我局政治稳定,人员安定。加大监督机制,对外聘请社会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对内设立意见箱,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继续公开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处罚程序、处罚标准,做到各种制度上墙明示,以增加行政执法的透明度。

五、落实三项监管。

1、加大运输市场管理:一是优化运政力量组合,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协调公安、城建、市容、文明委等单位,加大运输市场管理力度,重点解决好异地车站外发车、公交车农班车交叉营运、出租车超范围营运及维修市场整顿。二是发展现代货运业。针对闸北煤矿即将投产的现状,下一步将逐步引导和规范货运车辆的管理。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在现代物流中发挥自身优势,扩展仓储、配送、代理等运输功能和服务范围,规范和提升传统货运服务业。继续与物流园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为园区提供便利条件,协调市局工作关系,简化审批程序,方便物流企业入驻,使县内物流企业合理布局、有序分布、资源优化。三是严把车辆准入关,继续做好清退不符合资质的车辆,确保车辆技术达标率100;司机和售票员必须全程监管、持证上岗,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并继续加大对挂靠车辆的垂直管理力度,逐步将其清退出化危运输市场。加强汽车维修质量的管理,建立健全汽车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维修技术标准与质量检验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作用,加强对汽车维修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

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强增收节支意识,细化内部管理,强化成本核算,挖掘市场潜力,扩宽市场发展渠道,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实现交通企业的快速发展。

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通过深入学习、广泛宣传《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狠抓落实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检查、隐患整改、奖惩、消防等各项制度,并不断完善充实提高,努力实现全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制度、档案管理规范化;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认真查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隐患,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全系统安全生产,稳定干部职工思想;做好水上交通安全防范工作,特别是在重点时段和特殊恶劣天气期间对渡口险桥、险段等重要地段开展突击检查,同时在庙会或重大集会期间涉渡的渡口实行船舶乡管员旁站式管理,认真进行现场监控,严禁在汛期超警戒水位冒险渡运,保障水上运输安全。

六、鼓动全员创业。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全民创业号召,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引导和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创业热情,鼓励和支持各单位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交通事业的全面开花,促进我县交通系统“三个文明”的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同志们,目标已经确定,蓝图即将展开,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县交通事业的发展即将步入黄金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坚定信心,知难而进,扎实工作,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二篇:“十一五”乡镇党委工作报告

“十一五”某乡镇党委工作报告

2006—2010年,某乡镇党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镇发展的要求,发扬“创新、跨越、争一”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务实苦干,扎实工作,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促进辖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现将党委五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基层组织活力明显增强

(一)以“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极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在机关和农村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了“学习十七大,谋求新跨越”和“党员承诺制”等活动,集中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合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认真开展各项学习,创造浓厚的党内教育学习氛围;建立健全党员帮扶结对制度,使全体党员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按照区委的安排部署,我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以“旗臶引领争先锋、科学发展促和谐”为主题,结合实际制定了推进活动的主要措施,并明确“四个助推”的活动目标。即:助推“工业平台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心集镇建设”、“社会民生建设”。而且还注重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推动经济发展相结合,与镇村环境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工作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二)以抓基础提素质为重点,基层组织建设日趋完善。某乡镇始终把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主线,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始终坚持围绕全镇改革发展稳定,扎实开展了“高扬党旗聚民心”、争创基层党建“十面红旗”、开展争创“五好”村支部等“三项创建”活动;大力实施村级组织“四个一”工程(即建好一个班子,健全一个机制,培养一批人才,开展一项活动),形成了上下联动、争先恐后的工作机制和生动局面。

近年,我镇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通过创建村级后备干部制度、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站、加强村(居)两委班子建设、坚持《党员首议制度》、建立党员远程教育体系等重大举措,使各基层党支部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党员有较强的党员意识,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党群干群关系密切,群众满意度较高。

2009年3月份,村级后备干部的公开选拨考试拉开了某乡镇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序幕。为充分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今后将继续改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为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城南新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坚强的组织保证。截至目前,公开选拔的19名村级后备干部,已有 2人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5人在村两委班子任职,2人进入镇属部门跟班锻炼。此举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是信州区乃至上 2 饶市乡镇党委选拨村(居)后备干部的首次尝试。

(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抓好三项具体工作:

1、确保发展党员质量。以《党章》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为依据,认真遵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严把发展党员的质量关;

2、确保发展党员数量。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基层党支部党建目标考核管理,对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支部发出党建工作督办函,要求认真对照问题、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切实加以整改,对长期未发展党员的支部不能评为优秀支部,支部书记不能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3、创新党员管理办法。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的战斗堡垒作用,根据农村党员年龄和特长,镇党委采取了分层分类的管理,分别设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民事矛盾调解、经济发展、志愿服务等四类党小组,并明确其职责和任务,有效地改变了党员“无事可为”的现象。五年来全镇共发展新党员50余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70余名,壮大了党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由此,使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了党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始终坚持依法执政的理念,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促进了党委、政府工作的有效开展。积极推进“五五”普法工作,依法治镇取得实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履行。坚持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战 3 斗堡垒作用。党管武装工作得到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五年来,镇党委确保了全镇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市、区委的重要决策、重大工作部署在某乡镇有效贯彻落实,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五)加强党政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创建“四好班子”。一是坚持党政班子联席会制度和重大决策事前碰头商议制度。做到重大决策党政保持一致,党政工作互相交流、支持、促进,确保上级党政组织的指示和工作要求,体现在镇重大决策中,落实在镇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中。二是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会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查找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在理想信念、求真务实、联系群众、廉洁自律、围绕全镇工作目标和执行上级党政工作决策情况等方面的问题,紧密结合班子和个人的实际,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积极落实整改措施,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注入活力。三是坚持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基层党组织生活,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了解和解决党员群众存在的困难,密切联系党员群众。通过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作为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织切实有效的政治理论学习,扩大了领导班子民主、增进了领导班子团结、释放了领导班子活力,努力创建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班子”。

一直以来,班子集体把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 4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同贯彻省、市、区委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结合起来,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把全体成员们的行动思想统一到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城南新区”的战略目标中,切实做到求真务实。班子成员们的宗旨意识、奉献意识、公仆意识进一步增强,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制定了《某乡乡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从会议纪律、学习风气、履行职责、作风建设、节约型机关建设等方面入手,盯住不落实的人和事,抓住不落实的环节,在转变工作作风、履行岗位职责、改进服务质量等方面有了新的提高。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做到学习有计划、有安排、重质量,重点在提高政治理论素质下功夫,在武装头脑、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在解决实际问题、工作难题、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专题讲座辅导、重点发言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方法,确保中心组学习任务落到实处,务求学习取得实效,进一步树立了为人民、为企业服务的宗旨意识,加强干部管理,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营造了更加良好的社会发展、生产建设环境。

二、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明显增强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 5 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得到提高。坚持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督促村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一是建立廉政建设领导机构,落实了专职人员抓此项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网络,对党委、政府的工作、干部职工的履职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二是党委坚持定期听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和定期研究制度,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深入扎实有效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完善各项制度,全面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三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2006年以来,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共举办党风廉政建设培训班6期,村干部及各部门负责人集中观看正反典型题材电教片5次,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3次,受教育党员、干部300多人次,切实解决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增强其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四是开展“五查五看”活动:查思想,看有无生活腐化、堕落现象;查纪律,看有无赌博、违纪现象;查廉政,看有无损公肥私、腐败现象;查勤政,看有无擅自脱岗、离岗现象;查法制,看有无违法乱纪现象。五是制定一系列制度,用“条条框框”约束干部职工行为,引导全体党员加强党性修养,使全体干部职工养成优良作风,6 通过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机关干部作风有了明显好转,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由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得扎实,近年来,某乡镇党委班子成员没有发生违纪违法行为。

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不断壮大

2010年,我镇GDP达到4.68亿元,比2005年新增2.76亿元,年均增长17.16%,实现了五年翻一番;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财政总收入达到2140万元,比2005年新增1731.25万元,年均增幅为40%,实现了五年翻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亿元,比2005年新增9.2亿元,年均增长65.2%,实现五年翻三番。经济综合实力迅速提高,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优化工业结构,促进工业发展。2006年,产业园落户某乡,我镇抓住这个发展的有利契机,坚持把某乡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全镇工作的重点,以工业的发展推动全镇经济的跨越赶超。五年来,某乡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已征用土地2023余亩,新建道路5公里,建设标准厂房2万余平方米,完成绿化亮化等工程,园区现有签约落户企业40余家,其中我镇引进签约落户的企业有8家。工业聚集洼地正逐步形成,全镇工业发展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某乡镇201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18.6:49.6:31.8,与2005年32:35:33相比,第一产业降低了13.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1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降低了1.2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凸显,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统筹农业布局,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五年来,大力推广了 7 “一村一品”工程,基本形成了青金的菜牛养殖、青石的泡桐种植、某乡的特色种养殖、溪边的杨梅种植、中潭的龙燕生猪养殖、狮山居的豆芽培育;成立了山青畜禽养殖合作社、蔡家农民种养殖合作社。大力培育了溪边的孔桩建设行业、某乡的混凝土浇筑行业,行业规模逐步壮大,涉及领域不断延伸。三是做活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重点发展餐饮旅游业,已建成了百灵草、昌盛、国盛、新村、等一批旅游休闲农庄,吸纳从业人员200多人,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进一步挖掘了旅游资源,积极运作狮山主题公园和青金溶洞群旅游开发项目,狮山主题公园项目正在积极筹划、洽谈;青金村生态岩洞旅游开发项目已完成地质勘探和可研报告,招商正在进行中,全面吹响了旅游大发展的冲锋号。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镇党委、政府以发展的长远目光,理清集镇规划的总体方向和思路,重新谋划集镇布局,重点加强城镇化建设。2010年,某乡镇撤乡改镇工作获得批准;中心集镇规划修编已完成;丰源路改造工程、便民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大楼、食堂改建等工程全面竣工;集镇自来水项目主管网工程基本完成,可解决1.2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集镇中心医院项目正在紧密筹备中;中心幼儿园建设的报批工作已开展;丰源小区土地已完成招拍挂程序;认真配合“京福”高铁、西气东输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征地拆迁工作;铁路建设拆迁安臵区即将开工;投资约1亿元的丰溪东路路基工程基本完成; 8 某乡大桥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七沙”公路拓宽改造的路基工程已完工;“二上线”工程车辆服务中心项目已启动,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提升二上线产业聚集效应,某乡镇城南新区框架已初步显现。

五、重视和谐某乡建设,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平安某乡”、“法治某乡”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进一步完善镇村两级防控网络,狠抓信访工作,掌握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排查不安定因素,积极调处各类民间纠纷,切实加强社会动态控制和流动人口管理,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为加大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力度,某乡镇还在全镇干部中推行“一岗双责三挂钩”制度,全镇干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担负起综治信访维稳责任,同时采取“属地管理”原则,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定期对包干村(居)内的安全隐患、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及时整改事故隐患、调解矛盾纠纷,构建齐抓共管综治维稳新平台。近年来,某乡镇综治工作获得“全区综治工作先进乡镇”、“全区信访工作先进乡镇”、“全市无邪教创建工作先进乡”等多个市、区级荣誉。

坚持富民优先。2010年农民纯收入达到5625元,较2005年增加了3213元,年均增长18.2%,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的140.63%。切实改善民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5%,累计发放补偿资金169万元;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已给60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了养老金;积极推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为21名村干部缴纳社 9 保资金26万余元;扎实推进社保扩面,提高五保、低保户补助标准,累计发放各类民政资金510万元,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加大了对教育医疗领域的投入,累计投入300多万元,建好了青石明德小学、狮山希望小学,正在建设石垅孔光明小学,教学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完成了某乡中心医院扩建工程,建立了村级医疗卫生站,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加强,完善了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加大了社会抚养费和“四术”落实力度,严格控制出生性别比,人口结构日趋合理,2008年一举摘掉了计生“重点管理对象”的帽子;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民生活环境更加舒适,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实现改水、改厕2200户,硬化道路12000米,新增垃圾箱150多个。全区农村清洁工程试点率先在我镇推行,先后投入20多万元购臵了环卫车1辆、新建垃圾中转站8个,逐步建立了农村清洁工程体系。扎实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造林绿化7800亩,栽种各种苗木300万株,道路、沿河绿树成景,农民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困难比预想的多,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好,这主要得益于区委、区政府正确的领导、关心与支持,是全镇上下协调配合、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广大干部勤奋工作的结果。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镇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以工业发展为平台,以城镇建设为依托,以项目推进为重点”的工作主线,加快工业平台建 10 设、新农村建设、中心集镇建设、社会民生建设,加快打造“文明、富裕、和谐城南新区”的步伐!

第三篇:海南省十一五工作报告

——2011年2月21日在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罗保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的主要工作

2010年是海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创新实干,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灾害,实现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良好开局,超额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生产总值2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1亿元,增长5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1亿元,增长3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亿元,增长19.5%。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位居全国前列,成为近几年我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总量提升幅度最大的年份。

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增幅高出生产总值增幅36.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87.5%,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以旅游业为龙头、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全年接待过夜游客258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7.6亿元,分别增长15%和21.7%。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217.3亿元、2509.7亿元,银行业盈利61.2亿元,分别增长32.8%、29.3%和51.9%,增幅均居全国第一,银行业跨省资金累计净流入1085亿元。

群众生活显著改善。民生总投入309.1亿元,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53.4%,新增财力的86.4%和市县上缴土地出让金的65.7%投入了民生,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81元,同比增长13.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75元,同比增长11.2%。城镇新增就业9.3万人,高校、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5%、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4.5万人。

一年来,我们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一批重大项目和国际旅游岛政策相继实施。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扩内需“一揽子”计划、制定“十二五”规划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机遇,狠抓大项目落地和政策落实。全年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32.18亿元,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5亿元,落实地方配套资金50.81亿元。四批中央扩内需投资610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5.11亿元,占总投资的96%。东环高速铁路开通,160万吨造纸一期、100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中航特玻一期、80万吨甲醇、威隆造船一期等一批项目建成。大广坝二期、电网建设、三亚绕城公路、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洋浦深水航道及岸滩整治、文昌清澜大桥、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进入投资高峰期。昌江核电、东方电厂二期、文昌航天主题公园、200万头生猪肉联加工、中海油精细化工、30万箱红塔卷烟、国家南繁种子检验检疫中心、中国建材三新产业园等项目陆续开工。西环高速铁路、万宁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等项目奠基。红岭水利枢纽项目获批,即将开工。博鳌机场进入立项审批程序。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将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相关政策相继落实。中央财政10亿元专项补助已到位;海南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的中央资金安排,已享受国家的西部投资政策;扩大到26国的入境免签证政策开始实施;游艇管理政策颁布实施;购物退免税政策已获国务院批准,离境退税政策开始试点;高尔夫建设规划和审批管理规定已向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报备。省政府与国家科技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旅游局、测绘局、供销总社签署了省部合作协议,为海南的发展争取到政策、资金、项目的有力支持。商务部从2010年起三年安排海南10亿元支持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交通运输部“十二五”期间将给予我省公路建设100亿元资金支持;工商总局出台了支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21条意见;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还把国际旅游岛列为国家“十二五”文化产业示范区;三亚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海南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又获得了强大动力。

(二)优化结构,转变方式,产业基础更加夯实。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英利集团、汉能集团未来五年总投资285亿元、200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项目相继落户海南,建成后将形成全球最大光伏产业基地。海南生态软件园143家企业入驻,三亚创意产业园16个项目签约,灵狮海南国际创意港引入56家国内外设计企业及机构,惠普公司已在海南建设四大新兴研发和人才培训基地。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的迅速成长,为海南低碳、高效、可持续发展打下了重要的产业基础。

积极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国家海岸海棠湾已有16家五星级标准酒店动工建设,2家五星级标准酒店开业,具有购物、娱乐、医疗等多功能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初具规模。龙沐湾、棋子湾等一批高水准旅游度假区开工建设,一批特色风情小镇初显端倪,邮轮、游艇、房车、中医养生等新业态新产品蓄势待发。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使我省旅游市场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特别是节假日酒店房价监管受到业内和游客的欢迎,改造新建702个旅游厕所,推进和建立依法依规的旅游管理长效机制。

大力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克服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去冬今春抢种扩种冬季瓜菜263万亩,比上年增加24万亩,全年瓜果菜出岛540万吨,生猪出岛173万头,均创新高。建立了市场监管、质量检测和冷藏运销的保障体系。新增设施大棚3万亩,新增预冷库容量3万吨。环渤海(海南)热带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中商农产品交易中心市场一期建成。“冬交会”签订农产品订单565.02万吨,成交金额226.94亿元,分别比上届增长11.8%、28.2%。继续实施中部农民三年增收计划,中部6市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14元,增长18%,比全省增幅高6.8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淘汰小钢铁40万吨、小水泥171万吨及一批实心粘土砖等落后产能,推广节能灯201万只,引进广东融捷集团对全省12万盏路灯和公共建筑照明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新增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面积610万平方米。全省25个城镇污水处理、19个垃圾处理项目建成运营。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造林23万亩,森林覆盖率60.2%。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年初确定的11项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农垦总局与农垦总公司实现政企分开,27个气象台站和民政职能全部移交地方,农场管理属地化试点启动。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55万农户领到林权证,发证率97%。组建了省建设集团、水电集团、海汽控股等公司,完成省林业总公司改制。出台扶持农信社改革发展的10条政策,新增“三农”贷款71亿元,同比增长59%。完成社保征管、地税、农税征管“三项体制”改革,理顺了地方税费征管体制。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前一年全覆盖,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23%。74项补贴项目纳入惠民“一卡通”,累计发放补贴5.06亿元,惠及173万人次,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省政务服务中心办结审批事项12.81万件,效率大幅提高,办结率达99.4%。

用改革的办法和财政资金的支持,解决历史债务和遗留问题。有效处置了三亚商业信托总公司广州分公司非法集资案,化解了海南国投与新疆农垦债务纠纷,偿还了毛拉洞水库代建工程投资本息,收回了海中初中部、海大旅游学院,旅游卫视股权回购取得重要进展,下力气解决了一批土地权属纠纷和农业用地流转“三过”问题,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53.4万农户领到宅基地产权证,消除了一批影响发展和稳定的隐患。

扩大开放取得突出成效,全年进出口总额108亿美元,增长21.2%,对越南、新加坡的贸易创历史新高,水产品出口增长16.9%;海航、海马、金鹿等企业境外投资2.37亿美元,海南航空以国际一流的服务品质跻身全球五星航空公司;泛洋航运公司开辟了洋浦的国际国内15条海运航线;组织了天津“环渤海”海南经贸活动、上海世博会海南周活动、香港现代服务业推介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论坛等重大经贸活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影响深远,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三亚国际数学论坛、第14届岛屿观光政策论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观澜湖高尔夫世界明星邀请赛等大型论坛、会展、赛事活动成功举办;与广东、天津、福建等省市和国电、南航、港中旅、中旅、国旅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有力促进了旅游、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贸易、航运、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互利合作,拓展了海南的发展空间。

(四)下大力量,普惠民生,办成十个方面实事。一是全省各类保障性住房开工12.63万套、1057.2万平方米,竣工7.4万套、561.7万平方米;启动实施1.9万户、9.1万人的库区移民危房改造;完成1.3万户少数民族茅草房改造任务。二是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省覆盖,55万60岁以上农村老人受益,16至59岁农村居民参保率达81%。三是在全国率先全面实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提高了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和离退休干部职工、工勤人员在内的财政供养人员的特区津贴,提高了低保、孤儿、伤残军人、归难侨等困难群众的生活补助标准。四是上调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一类地区增幅31.7%。五是实施城乡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累计发放补贴1.9亿元,90万群众受益。六是新建9所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学校,增加5500个优质学位,完成中西部农村139所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七是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综合楼建设基本完成,省保健中心建成开业,省眼耳鼻喉科医院开工,填补了海南三级专科医院的空白。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主体结构封顶。圆满完成“亮睛工程”,初步建成 “无白内障盲省”。加大卫生人才培训,医疗服务能力和诊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八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91%。,全省农村90%以上的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得到帮扶。九是建成农家书屋1279家、职工书屋373家,省歌舞剧院正式落成启用,惠民演出季、迎新艺术节为群众送上近百场免费的艺术演出。现代琼剧《下南洋》荣获第十三届文华优秀剧目奖。天涯在线被文化部授予第四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十是从2010年起三年内全省投入7800万元,扶持6000艘外海作业渔船安装北斗卫星导航终端,提高渔民出海安全保障。

(五)强化规划,政策扶持,政府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有新的提高。组织专门力量,制定了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纲要并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编制了“十二五”规划纲要、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服务业、房地产业、高尔夫产业等专项规划,成立省旅游规划委员会,加强了对旅游资源开发和重点旅游项目的统筹规划、审核把关。

围绕优化结构、改善民生,制定出台了扶持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金融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10项新政策,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安排45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撬动中小企业担保贷款16.5亿元;安排7700万元贴息,实现小额贷款27.7亿元,受益农民29万户。安排3亿元注入洋浦控股、实施了对洋浦的优惠扶持政策。为中西部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周转资金3亿元。制定出台了全省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和一系列配套政策,为保障性住房规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

推动海胶集团、康芝药业和四环医药成功上市,海南航空、海马汽车完成定向增发,从股市直接融资206亿元,创历年之最;海南控股与国电集团共同注资,有效解决了红岭水利枢纽工程的地方配套资金;海南控股获准发行企业债券15亿元,用于西环高速铁路项目的资本金。

面对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袭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全省党政军民奋起抗灾,及时安全转移群众60.57万人,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迅速筹集下拨中央、省和市县救灾资金21.5亿元,灾后重建和发展冬季瓜菜工作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全省上下在抗击强降雨灾害中表现出来的团结拼搏、迎难而上、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成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强大精神动力。

(六)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认真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228件;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省政协委员提案438件;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立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提请省人大审议法规议案17件。发挥监察、审计的职能作用,加强对中央和省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了对涉及民生的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促进了扩内需项目顺利推进,保障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开展行业纠风、工程建设、国土资源等领域的专项治理,清退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承包租赁垦区土地19793亩,清收农村干部拖欠农信社贷款3666万元。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管理、公正廉洁执法、整治治安环境四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有效维护了全省和谐稳定。

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顺利完成了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第六次人口普查全面开展。支持国防重点工程建设,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外事、侨务、口岸、统计、气象、地质勘查、地震、史志、档案、住房公积金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慈善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海南科学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是开创国际旅游岛建设崭新局面的一年,是民生改善力度最大的一年,为“十一五”各项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十二五”的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一五”回顾和“十二五”的主要目标任务

“十一五”是海南继往开来、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我们紧紧扭住科学发展不放,着力构建特色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打造更具活力体制机制,全力抢抓发展机遇,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超额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海南进入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上升期。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增长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五年。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是2005年的1.87倍,年均增长13.3%。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2005年的4倍,年均增长31.6%。市县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经济总量超50亿元的市县由2005年的4个增加到2010年的11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0亿元的市县由1个增加到6个,区域竞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过去的五年,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特色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2.7:26.2:41.1优化为26.3:27.6:46.1,第三产业比重上升5个百分点、对“十一五”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3%,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型升级,并带动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油气化工、浆纸等新型工业不断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兴起,海洋经济开始起步;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成效突出,海南作为国家重要的冬季瓜菜、热带水果、南繁育种和水产基地的作用日益凸显。

———过去的五年,是投资力度最大、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的五年。五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78亿元,是“十五”的2.8倍,年均增长25.8%。累计新建农村和垦区公路1.5万公里、高速铁路308公里、高速公路34公里,新开通国际国内航空航线101条,新增港口年吞吐量4355万吨、80万标准集装箱,新增水库库容8.36亿立方米,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52万千瓦,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加快,新一代3G网络基本建成,全省乡镇100%通无线宽带、20户以上自然村100%通电话。

———过去的五年,是民生投入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民生投入952.7亿元,比“十五”增加了2.7倍。2010年与2005年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745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净增2271元,分别增长84.3%、75.6%。巩固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成果,推进了教育扶贫移民工程,职业教育的规模、质量全面提升;高考移民得到有效治理,海南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创建行列;全面实施了中小学、职教和学前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提前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全省覆盖,建成了全省城市社区和县乡村基本医疗服务网络。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善。群众住房困难开始得到改善。农村贫困人口五年减少17.8万人。省、市县和乡镇三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立,黎锦技艺进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农业科技110服务覆盖全省乡镇和农垦。“平安海南”创建活动成效显著。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力度最大、体制机制彰显活力的五年。农垦管理体制实现由省部共管到海南省全面管理的重大改革,激发了农垦活力,改善了垦区民生。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下放了200项行政管理权,增强了市县发展活力。顺利完成了839家省属国有企业的关闭破产和改制。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医药卫生、文化体制等各项改革成效明显。金融运行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金融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土地林地纠纷、债务纠纷、就业社保、旅游车管理体制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洋浦保税港区、海口综合保税区先后封关运行,对外交流、区域合作和招商引资、进出口贸易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过去的五年,是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最大、环境质量保持优良的五年。营造海防林16万亩,有效发挥了防风固岸、涵养水源的作用;建立了逐年增长的生态补偿机制,中部核心生态区得到有效保护;形成了覆盖全省主要城镇的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垃圾无害化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分别达到86%和70%;强力推进了节能减排;文明生态村累计建成11461个。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森林覆盖率每年增长近1个百分点,环境、大气、河湖和近海海域水体质量保持全国一流。

———过去的五年,是各级政府驾驭复杂局面、领导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五年。审时度势,省政府及时出台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战胜干旱、特大洪涝等自然灾害,有效处置了香蕉、豇豆等市场**和一系列突发事件。特别是找到了一条符合省情的科学发展之路,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又迎来了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各级干部在实践中开阔了眼界、磨砺了作风、提高了素质,各级政府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执行力有了新的提升。

回顾“十一五”的辉煌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到,这五年是海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最好最快的五年,是海南综合经济实力、对外影响力大幅提升的五年。这既是多年来改善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基础的能量释放,更是中央扩内需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政策效应的集中显现,也是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全省上下同心协力、创新实干、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的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驻琼各单位、驻琼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司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海南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尽管海南近几年来发展态势良好,但产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优,经济总量小,欠发达的省情尚未根本改变;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城镇化质量不高;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仍较滞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社会管理特别是城市管理还很薄弱;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依然存在,对外开放水平与国际旅游岛不相匹配;一些机关的行政效能、公务员的专业素质,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个别地方和领域还存在腐败现象,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继续下大决心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令人振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深体会到: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中央精神与海南省情相结合的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高起点发展特色经济、调整优化结构是海南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园;改革开放是推动海南经济特区前进的不竭动力,必须锐意创新、攻坚破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优良的自然生态是海南的生命,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发挥和放大环境与资源的最大效应;良好的作风是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必须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这五年形成的发展基础、积累的宝贵经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将对成就国际旅游岛大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今天的海南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海南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是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期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五年。纵观国内外形势,世界经济结构进入大调整阶段,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科技创新孕育着新的产业变革,但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将艰难曲折。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经济结构不合理、通胀预期增强、体制性矛盾突出,宏观调控的难度增大。从省内看,“十一五”时期,我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体制机制活力不断显现,民生改善,干部群众心齐气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海南新一轮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创新实干,就一定能够开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局面。这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全省人民的共同心愿。

我们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为指导,依据国务院2009年44号文件,紧扣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按照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了《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十二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总抓手,大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建成国际旅游岛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到2015年三次产业比重趋近20:30:50,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教育、医疗、住房、社保、就业等民生状况明显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

这里,我着重对经济发展速度和改善民生作些说明。

(一)《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经济年均增长13%左右,主要考虑:国务院44号文件明确提出,到2015年,海南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中上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保13%左右的经济增速。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效应日益凸显,生态、资源、区位的优势不断放大,加上“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海南“十二五”做大规模、提高综合实力奠定了基础。这一指标的制定是务实和积极的,通过努力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二)“十二五”规划在改善民生上紧扣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群众的主要需求,突出了三大亮点:一是力争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现翻番;二是力争基本解决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问题;三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这样的目标设计,是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既能让全省人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望,又能及时享受到建设国际旅游岛带来的最大实惠。

《纲要(草案)》对“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重点民生等方面,都作出了全面部署。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贯穿始终,突出强调了四个方面的战略任务:

(一)构建海南特色经济结构。“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推进以航天、海洋和热带雨林等主题公园为代表的世界级旅游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琼东国家滨海休闲度假海岸和琼西国际旅游岛金色西岸,有序推进西沙旅游,建立安全、依法、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加快建设国际购物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全面提升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二是加快建设国家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基地,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三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优化布局配置并充分提升现有产业基础、港口条件和重点工业园区,增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设施配套能力,到2015年,力争培育10个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

(二)推进以十大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未来五年,重点实施好基础设施十大工程,预计总投资3500亿元。主要是:建设海口--五指山--三亚和洋浦--儋州--万宁高速公路,形成“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新建西环高铁,形成环岛高速铁路;加快建设洋浦、海口、八所、三亚、清澜等港口;扩建美兰、凤凰国际机场,建成博鳌机场,规划建设西部机场,形成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衔接快捷、分工合理的综合交通体系。超前规划建设重点旅游城市的现代公交设施。加快建设红岭水利枢纽及灌区等一批水利工程,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重点海堤和易涝洼地综合治理,提高抗灾防洪标准。加快推进昌江核电、东方电厂二期等电源建设工程,实施海南电网跨海联网二期工程,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和智能电网建设,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加快天然气环岛管网建设。完善覆盖全岛的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高速宽带基础网络,建设信息智能岛。争取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基本构建起与岛外对接顺畅、覆盖全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三)建设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园。大力改善民生,大幅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十二五”期间,计划投入1300亿元,重点实施73个民生项目。新增城镇保障性住房28.8万套,基本解决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保障性住房问题,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力争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建成覆盖城乡、全省统筹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网络,确保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大力提高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计划生育发展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继续保持环境质量全国一流水平。

(四)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继续完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加快农垦全面实现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支持农信社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土地管理体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理顺港口管理体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执行能力强、思想作风过硬的公务员队伍。继续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提高海口、三亚等中心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水平,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中心城镇和特色旅游小镇。发挥海南的区位、资源、政策和侨乡优势,高效实施入境免签证、购物退免税等各项开放政策,利用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效应,提高区域性、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水平,全力打造开放之岛。

各位代表,通过“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将实现海南发展的新跨越,彻底甩掉欠发达省份的帽子,以开放、绿色、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特色经济基本形成,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的体制优势、政策优势不断彰显,社会文明得到较大提升,全省百姓的幸福指数大幅提高,海南将真正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国际旅游岛。

三、2011年的重点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2%。以内,节能减排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以内。

紧紧围绕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重点抓好八项工作:

(一)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把国际旅游岛政策落地、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市场整治摆在突出位置。一是强化规划管理。下力量进一步修编完善现有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注重各项规划的有机衔接。特别要重点加强岸线土地资源、重点旅游区、生态核心区的规划管理,分用途、分等级、分时序开发,实现全省土地资源的有序、可持续利用。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加强各项规划实施的监管。二是全力落实国家赋予海南先行先试的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和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建设奥特莱斯大型购物中心,进一步完善游艇政策,加强高尔夫球场规划审批的规范管理,探索用好离岸金融政策。三是加快海棠湾、清水湾、石梅湾、铜鼓岭、龙沐湾、棋子湾等精品景区建设,建成14家五星级标准酒店。突出海南文化元素,改造建设一批多功能的商业一条街,加快建设福山咖啡小镇、华润希望小镇、博鳌天堂小镇等一批风情小镇和民族特色村寨。四是加快开工建设长影海南世纪城、三亚奥林匹克湾、海洋主题公园、国家南海博物馆,推进海棠湾梦幻不夜城等大型娱乐项目。科学规划、有序开发五指山、尖峰岭、霸王岭等森林旅游。发展邮轮、游艇、海钓、房车、康体养生、文化娱乐等新业态。全面改造旅游标识,加快旅游厕所建设。五是深入开展城乡卫生、社会治安、旅游市场三大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城镇绿化、美化、净化,努力营造干净整洁、优美文明、管理规范的城乡环境。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行业服务水平,抓好旅游车、导游、餐饮、购物的依法管理,做好节假日宾馆酒店客房价格调控工作。切实加强旅游宣传促销。

合理引导房地产需求,精心调控海南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坚持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有序发展面向岛外市场的低碳、绿色、高品质旅游房地产。加快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大力培育高等级资质建筑企业。下大力量完善小区设施,提供教育、医疗、商业、公交、停车场、物业等配套服务,提升房地产档次,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最宜人居的理想居住地。

(二)精心组织实施重点项目建设

继续保持较大的投资强度,对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至关重要。今年省重点项目安排163个,计划投资721.6亿元。一是确保三亚绕城高速公路、海榆西线改造、西线高速公路改造、电网建设工程、东方高排风电场、中航特玻二期、英利600兆瓦多晶 硅太阳能电池、汉能250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省眼耳鼻喉科医院等重点项目竣工。二是加快推进文昌航天发射场、昌江核电、东方电厂二期、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文昌“两桥一路”、洋浦一小时交通圈、海棠湾旅游基础设施、中海油精细化工、30万箱红塔卷烟等续建项目。三是千方百计抓好征地拆迁等工作,做好综合配套服务,创造条件,开工建设西环高铁、博鳌机场、红岭水利枢纽、6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电网新建工程、海南LNG站线、洋浦商业石油储备及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中石化成品油保税库、210万吨PTA、中海油马村后勤服务基地、惠普亚太能源和软件外包研究院、中日合作乐城太阳与水示范区、洋浦污水配套管网一期工程等项目。四是加快推进西南部电源工程、150万吨乙烯石化、1200万吨炼油、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立项。

用好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争取中央代我省发行债券29亿元,重点投向污水管网配套、城市交通、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重点水利设施等领域,提高债券使用效益。搞好项目前期,做好项目储备,适时申报,争取国家西部投资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规范管理地方政府性债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合理控制债务规模,严格制定还款计划,落实还款资金来源,确保债务风险在安全、可控范围之内。

(三)突出抓好国家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和水利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国家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建设冬季瓜菜300万亩,力争产量500万吨;新增预冷库5万吨,新建设施大棚3万亩。加强农产品运销、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超对接”,在商务部、财政部指导下做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确保中商海南农产品中心市场、海南水产物流交易中心建成使用,力争瓜果菜出岛570万吨,生猪出岛200万头。所有出岛农产品实行100%质量安全检测。加快建设南繁种子检测中心和核心试验区,打造中国的南繁“硅谷”。

实现今年农民增收目标十分艰巨,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多管齐下,实施政策资金倾斜。一是落实农机、良种、农资综合直补等各项惠农补贴超过10亿元;安排8000万元用于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实现农民小额贷款35亿元,扶持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瓜果菜、畜禽、水产品、热带花卉、珍稀苗木等特色经济。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确保雨润200万头生猪肉联加工等项目投产。三是大力推广良种良苗、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新技术,扶持发展航天育种,扩大延伸农业科技110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做好对农民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四是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努力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和打工收入。

把大力推进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争取红岭灌渠工程国家批复立项,除险加固130座小I型和100座小II型病险水库,加快省及部分市县救灾物质储备库建设,提高防灾救灾能力;加快儋州白马井、乐东岭头、昌江海尾等渔港建设;加强农村沼气、广播电视“村村通”、新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继续推进文明生态村镇建设,特别要下力量加大中心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城镇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发挥中心城镇在发展服务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下大力量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节能环保工程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重点支持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高新技术园、三亚创意产业园、灵狮海南国际创意港、陵水低碳科技园、文昌神州数码信息产业园、定安塔岭工业园和儋州、三亚国家农业科技园等园区建设。做强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电子信息产业。扶持推动以太阳能电池、特种玻璃、膜材料、节能建材等为代表的新材料,加快发展替代实心粘土砖的新型建筑材料。发展游艇、轻型飞机、潜水设备、高尔夫球具等装备制造业。加快海口药谷建设,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扩大太阳能、风电、沼气的推广使用,在公共建筑和12层以下住宅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660万平方米。推动公交车、出租车使用清洁燃料。在宾馆、旅游区集中的地方推行冰蓄冷。

利用国家“十二五”规划下达海南节能减排目标的倒逼机制,实施节能改造,优化产业和项目结构,走出一条低碳、环保的发展路子。一是大力发展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吸引银行、保险和投资基金落户海南,引进“总部经济”,培育上市公司。策划引进高水平的国际大型赛事会展,不断开发康体医疗、美容养生等休闲产业。二是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考核责任制,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控,淘汰小钢铁、小水泥、小造纸、实心粘土砖等落后产能。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全省路灯、公共建筑照明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对已建成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加强运营管理,加快管网配套建设,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确保发挥最大效益。三是启动实施“绿色宝岛”计划,巩固海防林建设成果,完成造林20万亩,大幅增加森林碳汇。安排2.4亿元,对中部山区实施生态补偿。四是树立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环保的消费观念,制定配套政策,引导绿色消费。

(五)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确保干成一批百姓直接受益的实事。一是加强物价监测预警,强化食品、建材、农资等商品的质量与价格监管,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落实“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抓紧出台我省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法,完善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困难职工、在校大中专学生的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二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管好用好住房公积金,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9.15万套、631万平方米。改造3万户农村危房和1万户库区危房,全面完成国有林区林场危旧房改造。三是上半年启动60周岁以上从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试点,四季度全省推开。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四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5000个,为4000名创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五是安排600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超过20亿元。六是突出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改造和新建一批乡镇中心幼儿园,新增5000个高中学位,对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中职学生实行免费。加快海南大学211工程建设。完成农村中小学厕所改造,启动实施三年建设1万套农村教师周转房等教育工程。七是建成5个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完成县级医院改造建设任务。推进托老院、敬老院建设。八是全面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九是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民体育健身等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大对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重点文物和文化遗产。十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5万人。

把依法依规加强社会管理作为政府下大力量抓好的重点事项。进一步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完善治安防控和应急救援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下大力量抓好高层建筑、公共场所及娱乐场所的防火消防。海南现有森林面积3062万亩,加强森林防火尤为重要,要作好预案、措施齐备、责任到人、防患未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无毒岛”建设。大力完善城市功能与配套,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依法强力拆除违章建筑,海口、三亚等城市要大力完善城市路网,优先发展节能公交,科学建设换乘站场,优化道路交通组织,强化公民交通安全意识,下大力气治理交通拥堵,下重拳治理交通违章和超载,提升城市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水平,努力为市民和游客创造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公民文明礼仪。保护知识产权,培育和保护好海南的特色品牌。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外事、侨务、统计、档案和气象工作。注重人文关怀,支持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慈善等事业。支持中央驻琼机构依法履行职责。支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今年重点抓好十二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农垦农场属地“三融入”,实现农垦医疗卫生机构、水库、农田水利等现有职能移交市县。借助海胶集团上市,加快发展天然橡胶、热带农业、旅游地产等重点产业。二是进一步深化省直管市县体制改革,规范权力运作,完善配套机制,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三是巩固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交易平台,保障林农受益。上半年启动2家国营林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四季度全面推开全省21家国营林场林改。四是加快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整合重组,借助上市公司资源,搭建公路建设投融资平台。培育5家后备上市企业,争取2-3家上市。发起设立2-3家产业发展基金,推进2-3家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五是推进全省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和完善土地审批制度,确保科学有序供地;制定颁布土地出让控制标准,提高出让土地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就业人口和集约利用水平;加强省级土地储备,增强投融资调控能力;进一步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六是深化财政改革。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透明度,所有收入必须纳入财政预算,所有支出都必须公开、接受监督。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增强基层特别是困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能力。七是继续深化农信社改革,在注入资产、确保20.96亿元央行票据全部兑付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发挥服务“三农”的更大效应。八是推进全国试点的教育体制改革,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开展教师资格考试及定期注册改革试点,完善中职教育“三段式”和城乡互动、校企联动的办学模式,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创办旅游等高等院校。九是全面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重点工作任务。十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成省民族歌舞团、南海网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前一年完成中央确定的各项文化体制改革任务。推进国有文化资产整合重组。十一是启动建设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力争两到三年在开发模式、产品创新、旅游功能集成、投融资模式创新等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统筹推进三亚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十二是加快推进殡葬改革试点工作,引导和鼓励群众文明殡葬。

(七)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以更大的力度扩大开放,拓展海南发展空间。一是实施“东融西联”开放战略,完善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环北部湾的交流合作机制,做好各项协议的跟踪落实。继续开辟新的空中或海上航线,促进琼台、琼港、琼澳、琼越合作再上新台阶。二是加大招商选项,全力推进一批行业竞争优势突出、带动性强、填补发展空白的重大项目落户海南。三是依托洋浦保税港区、海口综合保税区,利用区位、功能和产业配套优势,用好开发区、保税港区和启运港退税等政策,引进国际航运企业和物流企业,打造以国际中转贸易、保税仓储和出口加工为核心的区域性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四是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农产品、水产品和太阳能电池、特种玻璃、汽车、光纤光缆、医药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五是有针对性地引会展、引赛事、引客源、引物流、引科技创新产品、引精英人才和管理团队。发挥侨乡优势,吸引侨资侨智建设国际旅游岛。借助去年海南会展业蓬勃兴起之势,本着“精心举办、扩大影响、打造品牌、创造效益”的思路,举全省之力办好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和重大国事外交活动,办好2011年体博会、中国流行音乐节、海南岛欢乐节、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观澜湖高尔夫球世界杯、儋州国际马拉松赛等一批重大节庆、品牌赛事活动,把会展业发展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聚人气、展形象、扩影响、增效益的重要产业和载体。

(八)大力推进政府管理服务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施政,大力提高政府的效能管理和服务水平,是建设国际旅游岛、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的重要保障。

强化政府服务。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网上审批,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践行服务承诺,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加强信访工作,深入体察民情,倾听群众呼声,妥善解决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科学决策。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和听证制度,注重发挥省政府顾问委员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南海研究院和省内高等院校等智库的作用,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预见性。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出台扶持政策,着力提高政府调控经济、谋划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提高行政效能。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力倡导爱岗敬业、真抓实干,开展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大规模进行公务员教育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广大公务员执行政策的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招商引资和项目、资本运作的能力。推行绩效考核,实施效能问责,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和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和救灾资金以及政府其他专项资金的监管。规范公务用车配备管理,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实行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经费、公务接待费等预算支出零增长。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权力运行的制约。对以权谋私、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依法严惩,绝不姑息。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信息和新闻发布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创造了海南发展史上的光辉业绩,奠定了海南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未来的五年,海南又将迈上更好更快发展的新的伟大征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确有力的领导下,凝聚全省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改革进取,创新实干,全力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努力实现“十二五”的精彩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第四篇:辽宁省十一五工作报告(范文)

——2011年1月21日在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辽宁省人民政府省长 陈政高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十一五”时期回顾和2010年工作

“十一五”已经过去,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辽宁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奋力拼搏,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十一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去年达到18278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升至全国第七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4.3%,去年达到2004.8亿元,是2005年的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5%,累计达到5.1万亿元,是“十五”的4.2倍,名列全国前茅。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2%,累计达到633亿美元,是“十五”的2.9倍,去年跃居全国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全国第十五位上升到第九位,年均实际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89元。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十一五”期间,是辽宁经济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辽宁人民扬眉吐气、老工业基地大展宏图的五年。

“十一五”期间,在原来工作基础上,辽宁终于摆脱了“东北现象”的困扰,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经济不仅没有减速,反而脱颖而出;十四个市竞相发展,县域经济、城区经济、服务业几块短板逐渐补齐,一个多点支撑的局面正在形成。“十一五”期间,辽宁开始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这是多年经验的升华,这是对省情认识的深化。特别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极大地提升了辽宁的地位。

“十一五”期间,全省人民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勤劳智慧的辽宁人,在摆脱困境中振奋了精神,在改革开放中激发了豪情,如今信心倍增,干劲倍增,正在意气风发,去实现全面振兴,去进入东部发达省份行列。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我们胜利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谱写了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1.5%。主要指标增速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一个省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三年翻了一番,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它反映出了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丰硕成果,也反映出了辽宁发展的强劲态势。我们完全有理由说,2010年,辽宁又是一个丰收年。

(一)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实现新突破

以港口和产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全面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了新进展。76个港口项目全部开工,新增吞吐能力8000万吨。42个重点产业园区加速发展。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锦州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辽河特大桥建成通车。

沈阳经济区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抚新城、汤岗新城、沈溪新城、北海新区、河东新城、铁岭新城、沈彰新城等38座新城、新市镇建设全面推进,八城市同城化、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五条产业带和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正在提速。深入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通过抓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工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化,特别是在朝阳实施百万亩大棚工程,辽西北三市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

在三大战略的引领下,不断创造对外开放的新空间、新热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7.5亿美元,增长34.4%,引进内资4100亿元。进出口总额增长28.2%,其中出口总额增长28.9%。

现在,辽宁商业机会多、商务成本低的后发效应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外资竞相涌入、内资纷至沓来的热土。

(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迈出新步伐

启动实施了工业企业提升工程、项目工程、并购工程、产业集群工程、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等五项工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8%,实现利润超过千亿元。

工业产业集群开创了新局面,研发、设计、人才培训、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加快。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工业产业集群达到33个。通过抓工业产业集群,实现了土地集约、要素集聚,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了新兴产业发展。

狠抓了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大连英特尔芯片、朝阳鞍凌钢铁、华锦集团扩建工程等项目投产。沈阳米其林、华晨宝马新工厂、大连恒力石化、阜新煤制天然气等项目开工建设。

全面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6.4%。辽宁海外学子创业周成为国家级平台。引进海外研发团队208个,并购国外科技型企业50项。营口、辽阳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国企改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本钢集团和北台钢铁集团实现合并重组。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增长23%,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0.5%。

(三)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开创新局面 超额完成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44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2亿元,增长44%。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县城建设步伐加快。东港、开原跻身全国百强县,总数达到7个。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粮食产量达到353亿斤,肉蛋奶产量851万吨,水产品产量575万吨。花生种植达到500万亩。新增设施农业150万亩,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3000个,新增规模以上农事企业1100家。

以调整区划和下放管理权限为核心,激发城区经济发展活力,56个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1亿元,增长24%。

以服务业聚集区建设为载体,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增加值6775亿元,增长12.2%。金融环境明显改善,新增贷款3140亿元;新增上市公司15家,资本市场融资362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村镇银行达到41家,居全国第一。“信用辽宁”建设全面推进。大力发展温泉、海滨和乡村旅游,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0.7%。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开发投资增长31%,销售收入增长15%。

(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全线铺轨贯通,盘营客专、沈丹客专、丹大快速铁路建设顺利推进。沈阳地铁一号线通车运营,大连地铁加快建设。抚顺至梅河口、朝阳至赤峰和长兴岛疏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000公里。

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工程正式通水,锦凌水库、青山水库建设进展顺利。完成23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绥中电厂二期、呼伦贝尔至辽宁500千伏输电工程等电力项目建成投产。

新建的99座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运行。300兆瓦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完成脱硫改造。建成30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组建了辽河、凌河保护区并成立了管理局,实施全流域的整治和管理,辽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达到五类水质。重点水源地、草原生态建设和湿地保护不断加强。造林资金投入增长1.4倍,完成人工造林540万亩。

辽宁的环境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坚持数年,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加美好。

(五)重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实现实名制就业115.6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实现一人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月人均增加122元,城市低保每月人均达到282元,农村低保每年人均达到1744元,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平均提高16%,33.6万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按月领取了养老金。

150万国有和集体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人均筹资水平达到150元以上,其中政府补助120元。建设农村常年病人托管中心23个。免费为5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为406名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进行了手术治疗。

建设和完善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164所。为6.6万名农村困难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免费提供学习用品。新建中心敬老院41所。新建3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5962个农家书屋。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700处,让155万农民喝上了安全水。

新增廉租保障住房7.8万户、经济适用住房6万户。开工建设棚户区回迁楼508万平方米。全面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完成100个村的村屯改造任务。实施整村扶贫400个村,移民扶贫3000户,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3.2万人。帮助6687户受灾农民重建住房。

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加强市场供应和管理工作,做好困难群体的生活救助工作。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社会事业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面推进第十二届全运会各项筹备工作,省柏叶体育训练基地竣工。沈阳为十二运配套的大浑南地区建设全面启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推进13所高校省部企共建,加强特色学科建设,着力提升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鞍山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全面加快。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开工建设了一批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国防教育馆。群众文化蓬勃发展,精品生产成果显著。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实施省市两级报业资源整合、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完成广电媒体“三台合一”。

全面完成了对口支援安县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启动了对口帮扶新疆塔城地区工作。积极支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大力支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救灾。

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认真落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坚持定期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和向省政协通报工作,主动接受省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支持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定期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工作,听取意见建议。办理全国和省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55件,政协常委会建议案、政协提案522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力度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提请省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省政府规章20件。清理政府规章207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70件。

狠抓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强化政府应急管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平安辽宁建设成效显著。防汛工作成果明显,实现了大水大汛无大灾。

统筹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

国防动员、边海防建设、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成绩显著,双拥共建工作扎实有效,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国家安全、保密、统计、质监、宗教、外事、侨务、贸促、对台工作不断加强。气象、测绘、知识产权、农垦、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参事、档案、文史、地方志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回首“十一五”和去年的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到,辽宁取得这些巨大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关怀支持的结果,是省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和中央驻辽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辽宁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回顾工作的时候,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和发达省份相比还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发达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社会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和今年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

今年,我们开始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好中央进一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为主线,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基本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奋斗目标,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5%,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省经济快速增长期。经过多年的努力,辽宁已经形成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出现了与发达省份差距不断缩小的态势。只要引导好、利用好、保护好这个势头,只要保持不低于振兴以来的发展速度,不低于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只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辽宁就有望在“十二五”迈进东部发达省份行列。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省三大区域竞相发展期。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初步建成产业带、城市带和旅游带,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大连要基本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海上辽宁”。要加快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八城市基本连为一体,建设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群,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迈出重要步伐。辽西北要成为活力迸发的新增长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省经济结构大规模调整期。我们要调整城乡结构,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我们要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我们要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我们还要调整投资与消费结构,在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同时,逐年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省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我们要形成现代水平的海陆空铁交通网络。要完成总长3988公里的铁路建设,相当于原有铁路里程的1倍。要完成6个机场新建扩建工程,实施10个新港区建设,其中盘锦港等4个港口要力争形成亿吨大港能力。要完成三湾枢纽、锦凌水库、青山水库、猴山水库等水利工程。我们还要稳步推进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构筑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省生态环境大幅度修复期。我们要全面完成四年绿化辽宁计划,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48%以上。我们要治理好辽河、大小凌河等江河流域。我们要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绿色经济模式。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省体制转型的攻坚期。我们要全面推进行政管理、财税金融和社会事业等各领域改革,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支持鞍钢、本钢、抚顺新钢铁等企业联合重组做大做强,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等历史遗留问题。完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我们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十二五”时期,将是全省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期。我们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全省城乡居民收入要达到新水平。我们要继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创造更多的公平就业机会。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省。努力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辽宁“十二五”的蓝图已经绘就。对辽宁人民来说,“十二五”一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一定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年代。

各位代表: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但要完成这些目标,更要力争超过这些目标。我们一定要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上半年“双过半”,全年“两个不低于”的目标。我们一定要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旗开得胜、首战告捷。

(一)深入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

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要有新突破。要抓好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力争集装箱吞吐量早日突破一千万标箱。积极推进长兴岛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工作。要狠抓港口建设,特别是抓好葫芦岛石河、盘锦荣兴、锦州龙栖湾、丹东海洋红4个亿吨大港建设。要狠抓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沿海六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要达到150亿美元,引进内资增长40%以上。沿海42个重点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工作要取得突破性进展。

沈阳经济区建设要有新进展。要以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为一体的交通走廊和城际连接带建设为突破口,加速推进八城市一体化、同城化,要以38个新城和新市镇为载体,布局产业、聚集人口,将沈阳经济区尽快连为一体,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大力推进本溪生物医药、抚顺先进能源装备、辽阳芳烃及精细化工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加快发展,高水平构筑沈辽鞍营经济带、城市带。年内,沈阳、抚顺、铁岭三市要实现024电话区号共享。

突破辽西北要有新成果。朝阳重点要抓好设施农业、环境治理、资源科学有序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四项工程。阜新重点要抓好煤制天然气等重大项目,大力推进液压、皮革等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和花生大市建设,支持阜新争取获批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城市。铁岭重点要抓好改装车、起重机械、换热设备等工业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东北物流城和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壮大县域经济为载体,加快新农村建设,落实强农惠农措施,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启动新一轮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力争再新增两个全国百强县。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提高亩产出效益为重点,加快种子研发体系建设,启动1000万亩水稻单产提升工程,实施1000万亩花生及油料作物种植工程,抓好1000万亩设施农业和1000万亩名优水果开发工程。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着力抓好长海县等岛屿旅游开发和海洋牧场建设。

狠抓农业产业化,省市筹资6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600亿元以上,重点支持一批投资额超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大力推进一县一业。

加快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年内工业产业集群都要有清晰的定位,都要全面开工建设,都要形成一定规模。

着力提升县城规划和建设水平,加快一批中等城市和100个中心镇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

(三)全面实施工业五项工程 实施工业五项工程,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载体,是辽宁工业全面振兴的战略之举,我们一定要形成强大氛围,务求实现新的突破。

企业提升工程,要重点抓好企业重组改造、上市和培育品牌工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年内新增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企业8户,力争拥有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加快培育100户销售收入十亿元的新兴高技术领军企业。

产业集群工程,要加快34个重点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达到45个、千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5个。

项目工程,要抓好100个总投资19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达到350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8500亿元。

并购工程,要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为重点,完成国内外企业并购项目80个。

节能降耗与淘汰落后产能工程,要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要组织好80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研发中心和孵化器建设,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0%以上。

(四)加快城区经济和服务业发展

加快推进城区区划调整和下放城区管理权限,全面完成第一个城区经济三年倍增计划。每个城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都要达到3亿元以上。

加快服务业聚集区建设。着力推进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形成20个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大力推进信息通讯、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发展。重点抓好金融业发展。力争更多的基金公司来辽宁投资。争取新增上市企业30家。完成沈阳农商行、大连农商行的组建。新增金融机构贷款3000亿元以上。

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额分别增长15%。

加快建设温泉旅游大省,重点建设本溪、营口、辽阳等7个温泉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和休闲度假基地。保护利用好工业文化遗产。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8%以上。

进一步扩大内需,健全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价格监管,完善物价补贴,管好“米袋子”、“菜篮子”,建好“菜园子”,继续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继续推进重点企业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积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3%。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完善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问题。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认真做好辽阳全域城市化试点和绥中县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试点工作。

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形成对外开放的强大态势。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重,组织好重大招商活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要增长15%以上,引进内资达到5000亿元以上。

继续加大外贸出口力度,大力调整出口结构,外贸出口总额突破500亿美元。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企业在省外、海外投资发展。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哈大客运专线全线通车,京沈客专、沈丹客专、盘营客专、丹大快速铁路、沈阳和大连地铁工程加快建设。启动京哈高速公路辽宁段改造前期工作。沈阳、大连、丹东、锦州、营口和阜新机场新建扩建项目争取早日开工。

红沿河核电二期、徐大堡核电一期、桓仁抽水蓄能项目开工建设,扎实做好渤海等输配电工程和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

继续推进大伙房水库输水应急入连工程、三湾枢纽、锦凌水库、青山水库等重点供水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长海县输水工程和猴山水库。

(七)狠抓生态环境建设

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拓宽辽西北边界防护林和海防林。广泛开展道路两侧景观绿化、城乡绿化、河滩地绿化和单位绿化竞赛达标活动。400万亩25度坡以上耕地,要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全社会绿化投资力争达到300亿元,人工造林500万亩以上。

全面开展辽河、大小凌河流域生态环境集中整治。坚决禁止河道滥采滥挖、滥建滥排,全面恢复河滩地生态,实现水质状况进一步改善。完善大伙房、观音阁等水库上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大辽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和海洋污染防治力度。

全面治理积极推进热电联产,努力实现一县城一热源,一市一至几个热源。大力推广地源、污水源、海水源等供暖新技术。积极推进清洁燃料开发使用。我们要在建设城市、县城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工程的同时,启动实施乡镇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这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又是一项非干不可的工程。否则,农村环境难以改变,面源污染难以解决。

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美化城市,净化环境。

(八)全力办好民生工程 今年的民生工程,要继续巩固发展原有成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实现实名制就业100万人;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低保标准、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范围;实施“蓓蕾慈善救助工程”;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抓好“送戏下乡”和农家书屋建设;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为农村困难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免费提供学习用品;解决1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做好抚顺、本溪、阜新等地国有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治理工作。

今年的民生工作,我们还要从老百姓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实事着手,努力实现新突破。

全年要完成34万户保障性住房任务。

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合理布局,连锁发展,下决心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对857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确保105万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1500元以下增加到1800元以上。

改造、维修农村公路5000公里,着力解决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维修问题。

开展绿色村庄活动,每个行政村栽树1000棵,省市县都要给予补贴。

实施29个农村常年病人托管中心建设,完善托管工作运行机制,全年新增托管对象2000人以上。

免费为31万农村适龄妇女进行健康体检和保健教育;建设农村单亲贫困母亲安居住房1000套。开展农村儿童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广泛开展“科学用盐、健康家庭”专项活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鞍山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年内建成孤儿学校、残疾人职业学校,扩建残疾人康复中心。加大力度推进社会化养老夕阳工程,新增养老床位2万张。

建立和完善城乡贫困家庭子女,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全程资助、全面覆盖的助学政策体系,绝不让这些孩子因贫困而失学,更不让这些孩子因贫困而失去尊严。

我们要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抓好民生工程。要让全省人民感到更多的温暖,得到更多的实惠,看到更多的希望;要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要让我们的父老乡亲生活更加美好。

(九)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加大教育改革和投入力度,实施基础教育强县建设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普通高中优质发展工程,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高校优势学科、学科带头人和重大学科平台建设,建立大学校长目标责任制,加强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努力实现教育强省目标。抓好重大人才工程,引进海外研发团队100个、外国专家2.8万人次。

省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图书馆、广播电视台等项目要全面开工建设。各市、各县区也要开工建设一批新的文化设施。启动一县一座数字影院建设。集中有效资源,积极发展群众文化,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产业集团和产业基地。

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省城乡居民,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做好第十二届全运会筹备工作,力争比赛场馆完工80%以上。

(十)不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继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坚持向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工作制度。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政府层级监督,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做好普法教育和法律服务。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推进“信用辽宁”建设,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中介组织。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大城乡社区建设投入力度,构建和谐社区。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积极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制定实施计划,开展“兴边富民”行动。

深入推进平安辽宁建设。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和化解,强化政府应急管理、网络安全监测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努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边海防和人防建设。拓宽军民融合发展途径,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外事侨务、对台、质监、统计、档案、文史、参事、国家安全、保密、地方志、气象、测绘、知识产权、贸促、农垦等工作。

各位代表:面对“十二五”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各级政府和全体公务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拼搏进取的昂扬激情,满怀殷殷报国之志、拳拳为民之心,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开创前所未有的事业。我们必须始终抓好工作落实。要敢于面对问题,要敢于走进矛盾,要敢于决策,要敢于担当。对每项具体工作,都要加强绩效管理,都要强化过程考核,都要落实行政问责,都要完善责任追究。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高效工作。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凡事要定了就办,办就快办,办就办好。

我们必须始终遵守廉洁从政准则。全面推进 “五大系统”建设,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塑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努力建设廉政勤政的政府,努力建设让人民放心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走进了“十二五”,我们已经开始了新的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辽宁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激情,奋力拼搏,建设辽宁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十一五”水上交通工作思路

“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我处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把水上交通发展推向前进。

一、水运发展现状

1、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发展严重滞后;

2、安全隐患仍然突出;

3、安全监督手段、方式落后;

4、自动化、信息化的办公设备、安全监督设施缺乏。

5、船质、船况差,船舶档次低,目前全县共有各类船舶142艘,单机货船居多、小吨位。

二、发展目标和任务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缆全局,紧紧围绕水上交通发展总体规划和县域经济发展总要求,力争在“十一五”内完成以下目标:

合理规划布局码头建设,建成相如2#码头,年客流量达到432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到412万吨,能靠泊1000吨级船舶进出港装卸货物。配套县城总体规划与发展,建成沿江34处小码头,改善老百姓上船难、难上船的问题,使各小码头平均客流量达到4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到117万吨,重点规划好、选址好三坝水域内码头并建设,配合“三坝核电站”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能满足大型电站设备运输进出港口,能靠泊500吨级船舶。总预计投资720万元,到2010年基本完成520万建设投资。基本形成以相如2#码头为支撑点,各小码头为网点的水运交通运输体系,形成水路连接、便捷、通畅的交通网络。

常怀忧患意识,进一步健全安全监督管理责任体系,配套监督设施、设备,对行业实行可视化管理和数据化管理,即建立GpS系统,添置公务车一辆、微机8台,摄像机2部,数码照像机5部,复印机一台等现代科学技术设备。加强《内安条例》的宣传与解读,进一步理顺监督与管理的体系,重点提高县、乡政府对乡镇船舶管理的认识。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强化安全责任,重点抓源头和抓监督又抓管理,理顺安全责任体系,主要严把市场准入关,船舶检验关、船员考试发证关、监督检查关、实行层层负责、层层把关。

更新船舶档次、调整运力结构。引进新型船舶,逐步向100吨—1000吨级船舶发展,到2010年港内100吨级船舶达40艘,500吨级船舶达到100艘,1000吨级船舶达到10艘,淘汰老旧船舶、更新技术落后船舶。主要向小客位、全封闭、高速船舶发展,到2010年,发展高档旅游船40艘,餐饮娱乐船3艘,游艇40艘,封闭式船舶30艘,使港内各类船舶达到220余艘。

三、主要措施

依据水运规划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总要求,解放思想,合理筹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辟资金筹资渠道,实行参股、控股、借贷、引资等方式,完成相如2#码头及34处小码头建设,重点建设好、选址好为三坝核电站建设的前期码头建设,收集好、准备好第一手资料。

严把“四关”确保船舶适航、船员适任、安全畅通,有效监督,全面落实“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层层把关”的原则,做到条块结合。

加大安全经费投入,添置监督设备,配置信息化、自动化的办公设施、设备,对行业实行可视化和数据化管理,主要经费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解决。

坚持水运结构调整,提升船舶档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促进水运业向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强力淘汰老旧船舶,推广新型船舶,大力发展旅游船舶,强力要求船舶安装GpS全球定位仪系统,对船舶实行可视化管理,鼓励船舶安装雷达仪,提高船舶安全航行效率。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鼓励职工接受再教育,把职工培养成懂技术、懂业务、会管理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保障有力的执法队伍,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水上交通。

下载2005年度暨十一五交通工作报告(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5年度暨十一五交通工作报告(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莆田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

    莆田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 莆田市“十一五”交通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工作全局,不断提高交通发展的全面性、协......

    鄞州区交通“十一五”规划全文

    鄞州区“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汇报 公路交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加快公路交通建设,也是促进我......

    2006年度以及“十一五”交通工作计划5则范文

    2006年度以及“十一五”交通工作计划 “十五”时期,江苏交通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也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向未来,江苏交通已站在一个很高的发展平台上,站......

    交通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县交通局二00五年八月十八日**县交通运输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十五”期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市县一系列重要部......

    省十一五课题工作报告

    《杜绝“假问题”,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课题 工 作 报 告 诸城第一中学 2009年11月25日 《杜绝“假问题”,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课题研究 工 作 报 告 诸城第一中学2009年11......

    2010年度暨“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2

    台住建„2010‟106号 台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0年度暨“十一五期间”城建 工 作 总 结 2005年以来,县住建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老城抓改......

    2011年交通工作报告

    立足新起点 抢抓新机遇推进“十二五”交通运输事业再上新台阶 ——2011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2011年2月 日) 同志们: 2011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

    镇交通工作报告

    交通工作报告 一、西田各庄镇道路交通状况 西田各庄地处从密云西部,与怀柔区相邻,镇域内用三条主要通道通往怀柔,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我镇又是怀柔科学城建设的重点区域,新建或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