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锐驰主流文化
锐驰主流文化
部门:经营管理部职位:预算员姓名:
2014年5月29日有幸参加了企业长青培训学习经验交流会,认真听了参加培训学习同事发自内心的心得演讲,让在座的我感受颇深。最后刘总出了一道作业:员工坚持什么样的锐驰主流文化,“锐驰主流文化”不仅仅是一长篇的书面文字,而是被我们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是锐驰公司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对自己发问:我应坚持什么样的锐驰主流文化呢?
交流会中涉及最多的就是
1、“三个交给”把时间交给公司、把立场交给公司、把成果交给公司,2、“感恩”感恩领导、感恩所有人、感恩自己。“三个交给”把时间交给公司,公司就给你事业;把立场交给公司,老板就把心交给你;把成果交给公司,公司就把收入交给你,听完之后,认为这就是我寻找并要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他能彻底的体现出我的价值,表明出我的立场。“感恩”吃水不忘挖井人,老板创建了平台,让我们有机会施展才华,懂得感恩,我们才会变成有德的人。
我认为应该坚持“三个交给”,“感恩”做为锐驰主流文化,不断积极进取,多问,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有德有才的人。
第二篇:驻锐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总结(精选)
驻锐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总结
来凤职校蒋爱军
顶岗实习是职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学生熟悉社会、开阔视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 对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历来受我校领导重视、师生关注。为了今年外出实习的11电子电工班、11计算机班两班学生能有优良的实习条件、取得良好的成效,早在4月份学校周校长、张校长就组织专班远扑福建、广东等多地几次考查,我县卢县长也倾心关注这次学生实习,最后择优敲定福建锐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这次实习的目的地。学校安排我负责这次学生实习的驻厂管理工作,在我深感荣幸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此行的重任。在此非常感谢学校对我的信任,也感谢锐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给我们的中职学生这次实习的平台。时光飞逝,一转眼驻厂管理工作的时间就结束了,现通过企业反馈的信息及与学生的交流情况,把整个驻厂工作的加以总结。
我校和福建锐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初次合作,所以双方的意见还存在着需要磨合的地方,在带队实习的过程中,作为带队老师的我主要负责和解决了以下事情:
一、关心学生生活、工作,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1、基本上每天早上、晚上去学生宿舍和下班的同学座谈,聊聊工作情况,看学生能否吃苦,聊聊饮食、生活情况,看学生精神面貌、身体状况。
2、坚持每天进车间,查看学生工作情况,与学生交谈工作感受,与车间管理人员沟通、交流学生管理意见。
3、及时帮助学生处理一些生活琐事,如买电话卡、取钱、买药等。
4、对学生身体不适、生病需进医院的,及时予以帮助。如学生龚惠晚上10点半肚绞痛、学生田罡全身长疮,我陪着学生去打针,去买药,去开病假条交给公司领导。
二、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对学生而言,公司存在两个突出问题:
第一,工作时间过长(12小时工作制),周六、周日无休息;工作强度相对学校生活来说较大,工作时间也较长,同学们普遍感觉比较劳累;
第二、有部分老员工、组长排挤学生。部分学生的能力较差,让流水线速度
变慢,影响组长、老员工的利益(车间按产量计件算工资),所以对学生态度不好,变着法子排挤学生,学生工作不开心,思想波动较大。
要平息学生情绪和思想的波动,使学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要求,转变思想观念,面对困难,需要细致而持续的工作,要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认识,同时也要解决他们实际的问题。稳定他们的情绪,使他们能安心地积极地面对工作,完成实习的任务。
为了使同学们正确认识实习的意义,端正对实习的态度,我积极地每天晚上都走访每一个学生宿舍,跟同学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安抚他们的情绪,化解他们的疑虑,帮助同学们理解,平和心态,使同学们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理解什么是社会?什么是企业?什么是工作?对企业提供的工作环境、工作压力、薪酬、提升通道、区域等有一个了解;告诉他们如果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今后毕业后企业会因为我们没有现场经验,失去工作机会,或应聘上后,同样的必须从基层、简单劳动岗位干起,后期必须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去争取。同时,针对同学们认为实习学不到多少东西这个想法,我要求学生不要单纯把目光放在手头上从事的作业,而应该“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嘴巴去交流,用脑袋去思考”,通过全方位的观察和沟通,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我们特别强调,在一间现代化大企业,只要用心,就能感受到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针对工作的强度较大,时间较长,告诉同学们这都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思想教育工作,同学们大多能改变观念,乐观而积极地面对工作。另外,我也经常要求同学们多些跟企业的正式员工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历,心路历程。告诉他们有些正式员工比他们的年龄还要小,而且是单枪匹马过来找工作,比他们还要艰苦。而我是一个团队过来实习,有同学的互相帮助,有老师的照顾、学校领导的关心。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觉得比正式员工幸运多了。牢骚也就少了。除了思想教育之外,我还尽可能为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使学生更加安心工作。经过这些努力,学生安定了情绪,也逐渐适应了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大多能把心思投入到实习中去。
三、狠抓安全教育、管理。
同学们的人身安全是实习过程重中之重。为了尽可能避免发生安全问题,我通过与学生交流和班干部会议,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每位学生在思想上树立安全意识,在工作中,时时处处按照企业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要求同学之间,同学与员工之间说话要和气,行为要文明,待人要
礼貌,学会尊重,避免发生磨擦;要求每个同学树立起自我保健意识,有病及时就医,预防为主,减少疾病的发生,制定严格的就寝制度,每天早上9:00、晚上9:00查寝,及时掌握学生动向,减少同学们在外逗留的时间,避免了意外事情的发生。
四、与公司管理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处理问题
刚到厂十几天,学生工作时间过长(12小时工作制),周六、周日无休息,部分学生产线除每天12小时外还要加班,有过半学生思想不稳,甚至还有两个学生想辞职。为这事情我找到公司管理人员李美凤,提出学生的想法,也提出我的意见,与公司一起组织学生开座谈会,决定学生轮流放假一天,今后每周保证学生休息一天。
与公司协商每半月左右组织学生开一次座谈会,让学生感受公司的关心、对他们的重视,对在产线上与组长解决的问题给于处理或解释。
对于本次所做的管理工作,我至少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1、对于顶岗实习,精心的组织和指导是管理成功的关键。
2、沟通和理解是管理工作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
3、带队老师的爱心和耐心要贯穿在整个实习管理工作中
本次的实习管理活动,也让我了解到企业的管理与文化,中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是“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想成为明天的人才”。职业教育必需与市场相结合,了解企业的需求,根据市场的需要,有方向的去教育和培养学生。在企业与学校的管理体系、文化及评价体系有差异的情况下,我认为学校更应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了解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定义;熟悉企业对优秀员工的考核标准;掌握企业提拔人才的基本条件。同时,我们要改革现有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特别是现有的教材体系。一定要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够用”。在课程开设、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到科学性,时效性。
最后再一次感谢学校就业办给予我的信任,让我参与到企业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在这里不仅学习到企业的文化与管理,还多了一次生活的体验。
2013年9月26日
第三篇:让感恩融入医院主流文化
让感恩融入医院主流文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巡礼
2011-12-2 11:17| 发布者: 沁水百合| 查看: 342| 评论: 0|来自: 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 感恩是一种高尚的情怀与境界,感恩给人无尽的希望与力量。感恩党和政府把阳光雨露沐洒向医院,感恩患者把健康与生命托付给医院,感恩历代中医人把年华和智慧奉献给医院。常存感恩之心,常怀进取之志,弘扬传承创新...感恩是一种高尚的情怀与境界,感恩给人无尽的希望与力量。
感恩党和政府把阳光雨露沐洒向医院,感恩患者把健康与生命托付给医院,感恩历代中医人把年华和智慧奉献给医院。
常存感恩之心,常怀进取之志,弘扬传承创新、精诚至善精神,建设幸福家园。
医院文化是一所医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院特色的基本信念、价值导向、环境形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职工行为方式等,它影响着医院的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以及全院职工的工作态度。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情怀与境界。医院营造感恩文化氛围,有利于增强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合作精神,让职工更仁爱和宽容;有利于减少医患之间的摩擦,融化医患之间的距离和矛盾;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运营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建设成群众满意的好医院。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把中医药文化建设放在医院工作的重要位置,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医院发展历程中的优秀文化进行总结和归纳,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文化建设体系,让感恩融入医院的主流文化,有效地提升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医院的科学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营造浓厚的感恩文化氛围
感恩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内容,该院近50年的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佳话,营造了浓厚的感恩文化氛围。
1、大医精诚,爱心无价
1994年,为支持丈夫戍边卫国,好军嫂韩素云一人担负起全家12人生活的重担,因操劳过度患上股骨头坏死症,不能行走,境况十分艰难。得知其感人故事后,该院马上想到军人为了国家安康,从来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军嫂为支持丈夫安心服役,长年默默奉献,值得尊重和爱戴;救治军嫂,这是感恩军人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保卫祖国,让全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最好报答方式。于是,该院领导当即决定接她来无偿治疗。经过该院9个月的精心治疗后,韩素云可以正常走路了。
该院无偿救治好军嫂韩素云这一事件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1995年1月,由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全国妇联组织的好军嫂韩素云爱国拥军先进群体事迹报告团在全国各地巡回报告。报告团在北京受到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2009年,韩素云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同年,韩素云向该院赠送感恩牌匾:十六年前,无偿救治;十六年来,心怀感恩。
2、医患和谐,感人至深
1)感恩互助,不了情。1990年,患有股骨头坏死症的河南贫困农民李敬斋求治该院骨科袁浩教授。袁浩亲自为其手术,还垫付住院费用,并买了车票送他回家。19年来,李敬斋一直念念不忘这份恩情。19年后,袁浩和夫人不幸中风病倒,李敬斋夫妇获知后毅然辞去工作来到广州尽心尽力照顾两位老人。他们说:“这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好感恩方式。”
该院党委书记古展群知道这一感人故事后感叹到,在当前医患矛盾不断的情况下,袁浩教授与农民李敬斋这对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特殊情缘令人感动。医生尽心尽职、提高医术,造福病人;病人也尊重医生的劳动、信任医生,只有这样才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和谐的社会。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真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互助,这是医患关系和谐共融的典范,是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典范。于是古展群指示医院相关部门着手进行宣传报道。
一时间,全国各大媒体均在新闻黄金时段以及报纸要闻版进行了大幅报道。2009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新闻媒体下发《关于做好袁浩教授与河南农民李敬斋互助感人事迹宣传报道的通知》,于是,在全国又掀起了一轮宣传医患和谐、宣传感恩的新高潮。11月9日,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亲自来到医院慰问袁浩教授。2010年2月9日,袁浩、李敬斋被评选为2009“广东十大新闻人物”,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雄为其颁奖。2010年2月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摄制组来到该院拍摄这一感人故事,取名《不了情》,并于3月30日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2)感恩牵手,三十六载。1975年,该院外科成功救治一位被银环蛇咬伤生命垂危的新市农民关穗华。入院时患者没有呼吸,医生马上为其气管切开。限于当时条件,在没有呼吸机的情况下,医护人员31个日日夜夜一直不停地轮流手捏球囊维系关穗华的一息生机。5个月后,关穗华康复出院。36年来每逢中秋和春节,关穗华都会亲自送一大篮芋头和蔬菜到该院外科感谢医生。尽管从1984年开始,关穗华洗脚上田,2002年还下了岗,救治他的医护人员已陆续退休,但经济拮据的关穗华仍然坚持购买土特产送到医院。人们不解地问,都几十年了,有这个必要吗?他说“做人不能忘本啊。”
3、感恩党和政府,积极扶持基层中医院
为感谢党和政府对该院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设的关心和支持,该院按照广东省卫生厅等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在过去5年积极组织业务骨干到兴宁市中医院、五华县中医院、大埔中医院、信宜中医院、连山人民医院等基层医院进行挂职,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为42家县级市中医院171人次免费提供进修机会;每年均派出由十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医疗队到肇庆、河源、清远、梅州等地开展大规模的义诊,为基层群众赠医送药;共派出20余人组成各专家小组到14个基层教学中医院进行预评、指导、示范教学、讲课、送医送药等,在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设备支援、信息交流和医院管理等方面为基层中医院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从而帮助基层中医院找到发展突破口,推动基层中医院的发展,为中医药强省建设助力。
4、感恩患者,热心救助贫困患者
该院医生对患者怀有感恩的心。医生医术的提高,是需要建立在临床实践上,也就是建立在帮病人解除痛苦的治疗过程上。医院感谢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把生命与健康托付给医院。医院应该用良好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术回报他们,帮助他们解除痛苦。2009年,该院启动百万元爱心扶贫救助工程,为100名来自广东省各地农村贫困家庭的患儿减免100万元医疗费用。该活动受到广州市各大媒体的极大关注,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2010年以来,该院继续与广东省红十字会、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延续“爱心扶贫救助工程”,继续帮扶省内贫困先心病患儿。
5、感恩历代中医人,节日慰问老职工
建院半个世纪,无数医院老前辈前赴后继为医院的发展建设作出贡献,把自己最好的年华和智慧献给了医院。内科的刘赤选、骨科的何竹林、针灸科的司徒龄、妇科的罗元凯、温病的刘世昌、耳鼻喉科的杨志仁、骨科的袁浩等等一位位知名老教授以及一代又一代默默无闻的中医人为医院发展辛勤耕耘,正是在历代中医人的努力下,医院发展成现在年门诊量位居全国中医院前三名,拥有1250张病床以及8个国家重点专科专病的全国龙头中医医院之一。
前人植树,后人乘凉。为感恩历代中医人,每逢节假日,医院都举行茶话会,邀请退休老专家、历届院领导、退休职工相聚,向他们表示节日问候,汇报医院发展现状,感谢他们为医院的发展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每年中秋和春节,全体院领导更是亲自拜访全广东省唯一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欧明、王建华等几位大学终身教授,年长的儿科黎炳南教授等,向他们汇报医院的发展建设情况,听取他们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言贤策。培育感恩文化,建设中医药文化强院
1、宣传感恩文化,和谐医患关系
宣传工作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建设中医药文化强院离不开医院文化建设,加强宣传工作,对于提升医院文化的软实力,增强职工的凝聚力,提高医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院重点结合本院特有的感恩文化开展对内、对外宣传工作,宣传医患和谐、宣传感恩精神,着力营造和谐医患关系,建设中医药文化强院。
该院充分重视文化宣传工作,1990年以来短短的20年间,该院好新闻频频见报,共在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发表新闻5231篇,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全国中医药好新闻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和全国党报一等奖2项,广东省新闻奖一等奖2项等多项大奖,这在全国医院中是不多见的,在广东各大医院也是独一无二的。2010年医院将近20年来的新闻工作进行总结,将新闻精品编辑成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杏林芳章》一书。
2、积极开展活动,建设医院感恩文化
该院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医院感恩文化氛围,让全院职工怀有感恩祖国、感恩党、感恩社会、感恩医院、感恩同事的心,大大提高了医院职工的感恩意识,从而增强医院的凝聚力、职工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该院每年新员工入职培训,都会来到感恩亭前上一堂感恩文化培训课,认真诵读感恩碑上的碑文,听取发生在医院的感恩故事;在医院网站设立“医院文化建设”专栏,定期举办“中医药文化知识”讲座,通过院报、院内网、宣传栏等多种渠道,进行医院院训、宗旨、精神、理念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使感恩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开展“心存感恩,共创和谐”献爱心活动,组织员工开展献血活动,向各基层单位定点联系扶贫帮困对象等;2009年12月31日,该院隆重举办一台以“感恩”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爱心献礼庆华诞》,好军嫂韩素云、袁浩教授、河南农民李敬斋以及感恩该院35年的蛇伤病人关穗华等同台演出,向观众回溯发生在该院的一段段感人的医患故事。
3、全方位着手,以感恩文化推进医院工作 1)形成医院核心价值体系
该院结合岭南地域经济文化特色和自身特点,找准切入点和侧重点,将蕴藏在员工中的宝贵精神加以提炼、升华,将其融入到院训、医院宗旨、院歌以及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提炼出院训“传承创新、精诚至善”、医院宗旨“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服务理念“患者至上 追求卓越”、医院精神“用中医药文化呵护生命”,以及院歌《心中的理想》等以“感恩”为主题的医院文化核心价值体系。2)将医院文化价值观融入服务流程和规章制度中,提高服务质量 该院积极发挥中医药文化对行为规范的主导作用,将“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及员工手册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从言行、举止、礼仪以及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等方面,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营造了医院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公众形象。
3)着力整治门诊就医秩序,改善就医流程,方便患者就诊
该院根据市场和病人的需要来不断创新医院管理运行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方便患者就诊,如:该院提供不同形式的预约挂号,方便患者就诊。为了缩短病人的挂号和交费时间,开展挂号人多时段收费人员支援挂号,交费人多时段挂号人员支援收费;将急诊病人先挂号后看病的旧模式,改为让病人先诊病,挂号费在交费时一起结算的方式,提高了门急诊工作效率;采用提前挂号时间和推迟收费下班时间方法,有效解决了医院挂号、收费排长龙问题。4)优化医院环境形象,让患者拥有舒适的就诊环境
该院将中医药文化建设融入医院环境建设中,充分利用各个区域设立中医文化展板和宣传橱窗,把中医药文化内涵、理论技术、科普知识等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对美化医院环境,普及中医药科普知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医院紧紧围绕感恩这个主题精心布置,让医院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感恩教育的浓厚气氛。在耳濡目染中培养职工的感恩意识,从而达到用感恩的文化规范人、激励人和教育人的目的。2011年6月,该院落成以“感恩”为主题的广东省最大的中医药文化园林——杏林苑。杏林苑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是一所内涵丰富、具有岭南特色的中草药观赏园林。园内设有“感恩亭”,记载着该院医患之间感人的故事。“感恩亭”后设有“感恩碑”,碑石上面刻着高度浓缩医院感恩文化的文字以感恩党和政府对医院的恩泽,感恩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恩历代中医人对医院作出的贡献。感恩文化促医院建设出成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让感恩文化成为医院的主流文化,明确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了服务措施,优化了就医流程,简化了服务环节,方便病人就医,把对病人的尊重、理解和关怀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全过程,营造了良好的医院服务文化氛围,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真正的中医药服务,让群众看病满意,有力地推动医院的整体建设和发展,取得可喜成效:
1、患者满意,年门诊量节节攀升。
群众对该院给予极高的满意度评价,医院年门诊量不断增长,去年全年门诊量为25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1%,是全国门诊量最大的三家中医院之一。2、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取得优异成绩。
今年广东省中医药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别对该院进行检查评估,两次检查均取得优异成绩,位居全省第一和全国中医院前茅。参评专家对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医院具有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充分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此外,医院由于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成绩显著,被设为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培训基地。
3、科研工作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该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申报的“经方现代应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科研成果,荣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该院自1992年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来第四次荣获此项殊荣。4、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检查验收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
医院拥有7个国家级专科专病(髋关节病专科、肿瘤科、妇科、心血管病专科、针灸科、耳鼻喉科、糖尿病专病),11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心血管病专科、肿瘤专科、妇科专科、呼吸病专科、脑病专科、血液病专科、肾病专科、糖尿病专病、眼底病专病、男科专科、类风湿专病)。在卫生部中国最佳医院之专科排名榜中,该院妇科排名第八位,骨科排名第九位。
5、拥有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该院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最大的临床教学基地,是华南乃至全国最大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之一,是全国首个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设有13个教研室,全年承担1.3万多学时的课堂教学任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学科3个及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生导师53人、硕士生导师150人,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是国内同类院校中拥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最多的临床医学院。
第四篇:用乡贤文化滋养主流价值观
用乡贤文化滋养主流价值观
——访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
郭超 《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5日 02 版)
记者:如何理解传统乡贤文化的力量?
张颐武:乡贤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乡贤文化实际上属于士阶层文化在中国乡土的一种表现形式。传统中国社会中,士阶层是社会的实际管理者,也是社会文化精神的倡导者。他们出门为官,回乡之后就是士绅,起着维护本地社会秩序的作用。
在古代,中国的行政只管到县一级,县以下的乡村治理就要靠士绅来维系,他们是文明的传承者和价值观的守护者,他们就是传统社会里的乡贤。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贤文化就是维系着庞大的中国社会正常运转几千年的基层力量。
记者:传统乡贤文化与今天中国主流价值观契合点在哪里?
张颐武:如康有为在19世纪末所说,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了“二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时至今日,中国社会仍在巨变的进程之中,这种“变局”就包括曾经 1 深受乡贤文化滋养的中国乡村社会所遭遇的冲击,包括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民传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发生变化,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
但是,我们要看到,虽然乡土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传统社会的架构没有完全坍塌,乡村社会中错综的人际交往方式,以血缘维系的家族和邻里关系依然广泛存在于乡村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乡贤就很重要了。作为本地有声望、有能力的长者,乡贤在协调冲突、以身作则提供正面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就不可或缺了。
可以说,乡贤是传递中西文化的“转换器”。因为乡贤对于中西文化都有较为客观准确的了解,一方面,他们扎根本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乡村的情况有同样的了解;另一方面,他们是具有新知识、新眼界的读书人,对于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有一定的把握。另外,在传统文化中,士阶层对于老百姓的意义非常重大,现在虽然没有以前那么重视,但是乡村人尊重读书人的传统没有变。所以,现代的乡贤成了传播中西文化的桥梁,让中西文化有了“可译性”,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周边的人,同时通过村民们可以接受的方式来传递现代知识。
乡贤也是缓和社会冲突的“安全阀”,在城镇化为代表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社会受到冲击,在改革进程中有很多难以预料的矛盾。乡贤在村里面地位比较高,村民比较能够听进去他们的意见,可以起到弥合社会分歧的作用,使社会改革进程在乡村这一层面变得更加平缓,让农民、农村顺利加入现代化进程,分享 改革开放的红利。从这个意义上,他们就像高压锅的“安全阀”,可以把社会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
记者:如何发扬乡贤文化中的道德力量,滋养今天的主流价值观?
张颐武:现代社会中存在两种乡贤,一种是“在场”的乡贤,一种是“不在场”的乡贤。有的乡贤扎根本土,把现代的价值观传递给村民。还有一种乡贤出去奋斗,有了成就再回馈乡里,他们可能人不在当地,但由于通讯和交通的便利,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家乡的发展,他们的思维观念、知识和财富都能够影响家乡。中国传统有“离土不离乡”的观念,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农民工,只要出自农村,就算身在异乡、异国,他对于故土还是有很深的认同感的。乡贤文化对于他们的影响还是如影随形地刻在他们身上。在乡村社会结构受到冲击的当下,他们保持着精神的稳定和内心的持守,很大程度上就是传统的乡贤文化给了他们心灵的慰藉。
中国需要乡贤文化的复兴,但这不是传统士文化的回归,而是需要村舍民间领袖和社会体系的有机融合,精英和地方治理的有效结合。我们要避免本地生长起来的乡贤离乡之后就断了和本乡的联系,这需要政府给予支持。乡贤是乡村社会的黏合剂,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人格修养成为乡民维系情感联络的纽带,让村民有村舍的荣誉感和社区的荣誉感,这样的乡贤文化是有上进心和凝聚力的。
传统社会的乡贤不仅是道德模范、价值观的引导者,同时他们也是乡民行为的规范者和约束者。传统社会中的乡村,因为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中,并不太重视法律和契约的作用,而是更加看重有威望的乡贤对于社会公正的维护。当然,我们不能回到过去那种状况。但是,我们要重申乡贤文化对于乡村稳定性的重要作用,他们的存在,让村民的行为有规范,价值有引领,这种作用是无法取代的。(本报记者 郭 超)
第五篇:辩论赛主流文化与流行文化反方
立
第一步
流行文化:流行文化是指区分于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观念和行为。人文精神:“以人为本“作为当下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随着人的存在而长期发展的一种在理性的指导下作为人所特有的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内心欲求。
主流文化:主流文化是长期随着历史发展,普遍大众接受的,一种高尚的具有人文精神内涵的文化,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1、流行文化的几个关键词 “区别于传统“”带有时代特征“
2、人文精神“理性、博爱、自由、平等”
3我方应当不断强调
化”
第二步
“立”的第一步是将定义阐述清楚,阐述明白,第二步,也是为“立”画龙点睛的一部,就是用事例和思辨力,论证我方“立”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证明“阻碍作用”
注意点:
1、着眼于大众影响性,具体阐述为:流行文化当前之时伸张个人主义,只强调个人感受,而这种只强调个人感受带来的“极端个人主义“使得身边人的利益受到侵犯,从个体上来说阻碍周围的个体发扬真正的人文主义。另外,从社会整体上而言,极端个人主义所带来的社会多极化矛盾冲突,产生社会的混乱,更无助于人文精神的发扬。
具体论证方案:
将当前的极端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以至于带来的“冒进主义”等定义为“流行文化”。事例:“狂热的拜金、拜官主义”、“动车事故”、“小悦悦事件(社会强调个人主义,无视他人利益的结果)”“我爸是李刚”
2、强调理性因素,具体阐述为流行文化的非理性化,和人文精神的崇尚理性。
具体论证方案:
对狂热的追星热潮进行驳斥。
事例:‘
“刘德华的女歌迷杨丽娟的父亲杨勤冀在香港跳海自杀”“只有明星开演唱会才捐款”
破
辩论赛中,“立时根本”,“破”是关键,我们需要抓住对方可能的论证,进行有力反驳。
正反可能论点
1、强调“过去的流行文化”,具体的论证特征有:强调例如“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于
人文精神的促进作用。
2、流行文化等同于主流文化,具体的特征;流行文化是主流文化,那么它就肯定为大众所接
受,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肯定受到大众认可,为大众认可的 文化肯定对人文精神产生促进的作用
3、强调人文精神是属于个人。具体表现为将人文主义定义为“人自我的终极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