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联的创作
十一、对联创作
(一)、遵循的原则:
1、字数相等。
2、意思相关。
3、词性相同。
4、平仄相对(对中考这点不作要求)。
(二)、对联的创作: 创作对联,至关重要的一点是突出适用对象(用户)的特点。换言之,就是抓住人、物、时间所具的特征,状物、抒情、描写、议论都要切合此人、此物、此地„„的特点。下面仅就其中的几种方法举例说明。
1、嵌入式。将用户(适用对象)的名称嵌入联文之中,是专用对联的常见方法。例
韬略终须建新国; 奋飞还得读良书。
赏析:“韬奋”二字嵌得不露痕迹,恰到好处,珠联合璧,似妙语天成。
2、引用式。在行业专用对联中引用其专业术语入联,增强行业特色。如某成人考试考场对联:自学可成才,往古来今皆有样;临场须着意,行文走笔莫轻心。
赏析:此联中引用了“自学”、“临场”等术语,点明了考场特点,增强了专用性。
再看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的对联,引用了《聊斋志异》中以妖鬼讽刺贪官污吏的寓意: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3、描写式。常以素描的手法,凸现事物的突出特点。例如颐和园知春堂联:
七宝栏杆千岁石;十洲烟景四时花。
赏析:上联将主要景物名称、特点缀合成联,寥寥几笔,景物基本特征毕现。
4、比拟式。以与用户有相似点的事物比拟象征,引发联想。例如:
凌霄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
赏析:“羽毛”轻浮无力,比喻自高自大,小人得志,飘飘然也;“金石”比喻品质高洁,才能超群,德高望重,掷地亦作金石声。借物抒情言志,度比江河细流兼纳,气如春夏群物发生。用此法写作专用对联,注意不
要入俗套,人云亦云,就难出新意。
5、议论式。针对用户特点,进行褒贬议论,直抒胸臆。如韩国钧题赠陈毅联,字里行间透出英雄气概:
注述六家胸有甲;立功万里胆包身。
赏析:一般题赠、格言专用联,议论方式写作的较多。以议论法写作专用对联,须注意主题鲜明,言之有
物,切忌空泛的说教,类似无病呻吟。还要注意含蓄深刻,不可直白浅露。
总之,写作对联,方法很多,不能一一尽述,遵循创作原则,就一定能写出好的对联!
(三)练习1.2008年8月,我们为奥运火炬即将入川的神圣时刻感到激动,并希望向世界展示更多的文化元素。请你根据时代背景,为下面的对联拟写下联。(4分)
上联: 圣火抵蓉城,巴山儿女争辉竞彩
下联:
2.为弘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荣传统,学校将备组织一次为地震灾区赈灾募捐活动,为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奉献爱心,学校准备在校门口悬挂一副对联,上联已
经拟好:“以爱心感动世界,让生命创造奇迹”,请你拟出下联。(4分)
下联:
3.新春佳节有人写了一副春联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中国年欢庆中华民族共喜
下联:
第二篇:对联的规范与创作(精选)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本书将根据对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供学撰联者参考。
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攫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做起了他的皇帝梦,但还没有等到袍笏登场,就一命呜呼了。他死后有人送了他一副挽联,联曰: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从字面上看,这副联并没有什么恶意,但仔细一读,上联为五字,下联为六字,这副挽联对不起来呀!有一个执事者看出了其中端倪,他暗暗对丧主说:这副挽联用意不善,是说我们袁公对不起人民啊!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三、汉语四声与对联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入声最短,称促调。”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4.必须知道: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用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
(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第三篇:如何指导学生创作对联1
如何指导学生创作对联
作者:
王平康
唐波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是优秀传统文化,尝试写对联有利于提高学生锤炼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有利于中考语文成绩的提高。在指导学生尝试写对联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这些尝试,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对联写作的能力,谨写出来,以与广大同仁共勉。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创作对联的作用,自觉提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
1、要让学生认识到写对联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品位的需要。生活离不开对联:春节时要贴春联;红白喜事时要贴婚联、丧联;生日时要送贺联;经营厂矿店铺需要用对联昭示经营理念,生活中处处有对联的影子。
2、要让学生认识到写对联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需要。我所任教的八年级下册学生经历过三次期末统考,其中两次考到了对联写作,对对子也是中考主要考点之一,保证对联写作不丢分,是提高中考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
3、要让学生认识到写对联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需要,把对联用作作文的开头或结尾,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我发表的一篇写母亲的散文,开头是一副对联:
椿楦高堂哺育四子不辞千般苦,弟兄姊妹志在八方为报万重恩。
又如我在报上发表的一篇纪念邓小平的散文,结尾是一副对
联:人民英雄人民子,千秋功业千秋名。
这些时候较好的起到了点明主旨的作用。学生不一定在写作中都用上对联,但练习写作对联,对写作时锤炼字句,是大有裨益的。
二、让学生了解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为写作对联做好准备。
对联写作要求包括数字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等,这在教材八年级下册中有,这里不再阐述。只是要向学生说明,如果要自创春联,寿联等,应六项要求全做到,考试时由于时间有限,主要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和意义相关就可以了。
对联贴挂常识包括上联(又叫出句)居右,下联(又叫对句)居左。因为中国传统以右为尊,所以《核舟记》中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之说(佛印为东坡的朋友,鲁直为苏东坡的学生),如果这样融汇贯通理解,我想,学生对贴对联上联居右,下联居左,定会终身不忘。
三、和学生一起欣赏古今名联,和身边人创作对联,进一步理解对联的特点。
我重点与学生一起欣赏了本省本市本地的几幅名联。本省名联如杜甫草堂联“十年幕府悲秦泪 一卷唐诗补蜀风”,武侯祠门联“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风流之遗迹,千古流芳。”本市名联如三苏祠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本地名联
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佛寺对联“ 清净瓶垂杨柳滴滴洒风调雨顺;紫竹林白鹦鹉声声啼国泰民安。”通过欣赏这些对联,学生除了理解对联的一般特点外,还感知了名联语言精练、含义深刻、经历不衰的魅力。
名联固然令学生高山仰止,但学生模仿较为困难。为此,我还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我和同事创作的较好的对联,这些对联,是学生模仿的蓝本。如有一次学校文艺汇编,我创作了一副对联:
书声,歌声,乐声,声溢校园,德育,智育,美育,育就新人。
这副对联模仿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写成,意思尚可,缺点是平仄不协,没做到末句上仄下平。
又如,有一年我为学校大门写的春联: 辞旧岁去年教育已新千里目,迎新年明朝质量更上一层楼。
我学区一位退休教师,酷好对联,医生创作对联两千余幅,曾自选入八百余幅,自费出书,我向学生介绍了该老师的事迹,并与学生一起欣赏了他为庆香港回归的三幅对联:
完璧映神州,东南江海漫天舞; 明珠回祖国,西北城乡遍地歌。香港回归,荡涤百年屈辱; 神州欢庆,激扬千古功勋。
两制构思,开创大统;九州欢庆,缅怀小平。
四、让学生朗诵和熟悉古人对对子的口诀,为写对联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
古人教儿童对对联,有一定口诀,要求启蒙者背诵,如“云对雨,雪对风„„山花对海树,柳绿对桃红„„”对这些顺口溜,我曾打印出来,要求学生朗诵和熟悉,这为写对联,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五、指导学生学会写三种对联,尝试对联创作的乐趣。
1、课文内容联。语文练习册上有大量课文内容联,应指导学生讨论完成,如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补充成语,完成下联: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__________ __________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横线上分别填世外桃源、与民同乐)
学完《马说》后,我曾出上联“良马有幸遇伯乐”,要求学生对下联。我虽然心中有一答案,但学生对句的丰富多彩,还是令我大吃一惊,有“贤才无辜逢昏君”“贤才无缘逢明君”“马良多福得神笔”“妙曲因缘会钟期”等。
2、借景抒情联
很多对联,借景抒情,学生较易写作,如我曾出上联:“门对千山秀”,求对下联,有的同学对“户映万枝梅”;有的同学对“户临万树花”;好读书的同学对“家藏万卷书”;富裕的同学对
“家有万两银”;家中粮食多的同学对“家有万斤粮”。课堂气氛煞是热烈。
今年春天,我曾出上联:“春来校园尽飞花”求对下联,学生所对下联有“秋来田野全香稻”、“秋至田野尽铺金”、“冬至漫天全飞絮”,“他年学生全成才”等,虽不甚工整,但对句的思路已打开,气氛已活跃。
3、节气联
每逢佳节多挂联,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我要求基础好的同学学着编写节气联,基础一般的同学学会选对仗较工整,内容贴近家庭实际的对联,在这些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会了学以致用,品尝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里仅录其中两联,供大家借鉴。
教师出句:迎端午吃粽子缅怀先贤,学生对句:庆佳节挂菖蒲驱除妖邪。一学生搬家,我送上联: 今朝喜迁新居更上一层楼,学生自对下联:
他年苦读诗文欲破万卷书。
要提高学生对对联的能力,没有捷径可走,没有敲门可言,只有对学生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不断熏陶,只有和学生一起不断地练习,只有让学生进行对联习作的不断交流,学生的对联习作能力就会获得更高。
第四篇:书法创作常用的古诗词名句对联
书法创作常用的古诗词名句对联
一、天地山水
1.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1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
京邑》
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
二、日月风雨
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9.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11.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13.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
14.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1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1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17.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18.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19.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 20.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
2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2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3.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内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花草虫鸟
1.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12.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1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7.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18.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53.里《小池》 22.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2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2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2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2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30.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3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78.春江晚景》
3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3.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3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四.时令节日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6.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
7.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9.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10.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11.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1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4.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1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7.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步》 1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五.爱国忧民
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
门迎凉有感》
1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1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6.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17.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18.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六.述志抒怀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七.乡思离情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第五篇:书法创作最雅致的200对联[定稿]
书法创作最雅致的200对联
点标题下蓝字关注 一键关注
聊聊对联:对联大全、谐音对联、结婚对联、有趣的对联、春节对联、风景名胜的对联、对联大全千古绝对、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对联故事等资料。同时还为用户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对对联的平台。给大家分享中国最雅致的对联200条,书法创作必用、实用、常用。收藏好!书法创作最雅致的200对联序号
对联
出处/类别1
新诗如洗出 好鸟不妄飞
集苏东坡杜甫句2
松柏有本性 园林無俗情
集劉公幹陶潛句3
各勉日新志 能為歲寒姿
謝康樂苏东坡句4
明月松間照 春风柳上歸
集王維李白句5
雲山起翰墨 星斗煥文章
集王塘杜甫句6
讀书因閱画 閒坐但焚香
诗品集联7
翰墨三餘隙 波塘五月秋
诗品集联8 天晴一雁遠 海闊孤帆遲
集李白句9
彈琴復长嘯 讀书乃隱居
诗品集联10
春耕庶秋獲 茶興復诗心
诗品集联11
月下飞天鏡 雲生結海樓
诗品集联12
草聖秘難得 诗人思無邪
诗品集联13
飞文何灑落 搖笔起风霜
集李白句14
长歌尽落日 杯古醉餘筋
集李白句15
野竹分青鈣 疏楊掛绿絲
集李白句16
飞鸟逐前侶 好蜂隱半觀
诗品集联17
夕來秋興满 朝坐落花間
集李白句18
林烟橫積素 溪月湛芳尊
集李白句19
水閒明鏡轉 山逐泛舟行
集李白句20
秋山宜落日 春思結垂楊
集李白句21
起舞拂长劍 贈言摟寶刀
集李白句22
长劍一杯酒 孤篷万里征
集李白句23
暗水流花径 斜陣轉树腰
集杜甫句24
素琴將暇日 佳句染華箋
集杜甫句25
江城带素月 风岸叠青琴
集杜甫句26
雪雲虛点綴 詞气浩縱橫
集杜甫句27
山晚浮雲合 江鳴夜雨懸
集杜甫句28
风鴛藏近諸 宿鴛起园沙
集杜甫句29
粉牆猶竹色 虛閣自松声
集杜甫句30 江山九秋後 风月六朝餘
集杜牧句31
人分千里外 興在一杯中
集李白句32
秋草靈光殿 寒雲曲阜城
集韓胡句33
樓看滄海日 门聽浙江潮
集宋之問句34
人烟含懦柏 秋色老梧桐
集李白句35
树交花兩色 溪合水重流
集蔣列句36
江山晴謝眺 草木媚丘遲
集張子容句37
江树临洲晚 沙禽对水寒
集劉长卿句38
气蒙楊柳重 寒勒牡丹遲
集劉得仁句39
霜空極大静 寒月带江流
集張說句40
碧知红外草 红見海东雲
集杜甫句41
霜蹄千里駿 风翻九霄鵬
集杜甫句42
晓日寻花去 春风带酒歸
集李廊句43
天勢圍平野 河流人斷山
诗品集联44
露晓红兰重 雲晴碧树高
集许渾句45
风暖鸟声碎 日高花影重
集杜茍鶴句46
蟄龍三冬臥 老鶴万里心
集杜甫句47
水声巫峽裡 山色夜郎西
集李嘉枯句48
丹霞夾明月 華星出雲間
集曹玉句49
树木發春華 清池激长流
集曹子建句50
书亂誰能識 诗成覺有神
集杜甫句51
幽事供高臥 清风獨杖葵
集杜甫句52 清风左右至 苦調短长吟
集杜甫句53
倚杖看孤石 开林出遠山
集杜甫句54
野雲低度水 老树飽經霜
集杜甫句55
晓星正寥落 晨光復映濟
集謝眺句56
绿水绕飞閣 青天掃画屏
集李白句57
红顏愁落日 白雨映寒山
集李白句58
江湖白秀色 山水多奇蹤
集李白句59
湖清雙鏡晓 濤落浙江秋
集李白句60
登妒望遠水 拂劍照嚴霜
集李白句61
风声度竹有琴韻 月影寫梅無墨痕 清閒62
室有芝兰气味別 胸無城府天地寬
清閒63
莫放春秋佳日過 最難风雨故人來
清閒64
春雨一联苏子賦 秋烟半壁米家山
清閒65
閒看秋水心無事 坐对长松气自豪
清閒66
世間清品至兰極 賢者虛怀與竹同
清閒67
林花径雨香猶在 芳草留人意自閒
清閒68
疏影橫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黃昏
清閒69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塵
清閒70
杯沾花露留佳客 案接雲山檢异书
清閒71
詞源倒傾三峽水 笔陣橫掃千人軍
清閒72
名画要如诗句讀 古琴兼作水声聽
清閒73
每聞善事心先喜 得見奇书手自抄
清閒74 濁酒苦無奇十贈 著书恐有後人思
清閒75
右軍书法晚乃善 庚信文章老更成 清閒76
自喜軒窗無俗韻 亦知草木有真香
清閒77
背树樓高迎月早 临湖窗小佔山多
清閒78
偶呼明月問幹古 曾拜梅花共一山
清閒79
興酣落笔搖五岳 游倦閉门图九小
清閒80
間苑有书皆附鶴 春城元處不飞花
清閒81
书到精絕方弄險 诗窮賽滯更吟豪
清閒82
重簾不卷香留久 古硯微凹聚墨多
清閒83
文章真處性情見 談笑深时风雨來 清閒84
庭前细雨东城竹 池上清风茂叔蓮
清閒85
看竹客來雙履雨 寻诗人坐一庭秋
清閒86
愛竹不除當路筍 藉花留得礙人枝
清閒87
奇石尽含千古秀 异花长佔四时春
清閒88
静夜不嫌鱼讀月 閒时還愛鸟談天
清閒89
秀水绕门藍作带 遠山當戶翠為屏
清閒90
兩三竿竹見君子 十万卷书恩古人
清閒91
书因鸟跡方成篆 文是龍心不待雕
清閒92
得好友來如对月 有奇书讀勝看花
清閒93
书分貝法中郎秘 賦就三都左氏雄
清閒94
一簾风月王維画 四壁雲山杜甫诗
清閒95
鄭虞三絕诗书画 坡老一生儒佛仙
清閒96 雨醒诗夢來蕉葉 风载书声出藕花
清閒97
万窒松声山雨過 一川花气水风生
清閒98
山川佳色澄懸鏡 松竹清陰静讀书
清閒99
风月有情常似舊 丹青妙處不可傳
清閒100
几上江湖书一卷 窗前燈火夜三更
清閒101
花木清香庭院翠 琴书雅趣书堂幽
清閒102
春庭草色和烟暖 午夜书声带月寒
清閒103
吟成不覺野花语 睡起忽聞山鸟鳴
清閒104
新诗好酒能留客 奇石名花不贈人
清閒105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與孤鴛齊飞 清閒106
閉戶著书真歲月 揮毫落紙如雲烟
清閒107
一寸春心红到老 半生诗思冷如斯
清閒108
古拓況餘仁壽字 隸文猶刻建安年
清閒109
世無遺草真能隱 山有名花轉不孤
清閒110
岩边树色含风冷 石上泉声带雨秋
清閒111
怒潮上岸月如水 黃葉下山秋满天
清閒112
百草蕭条知秋肅 万山崔遠逐日佳
清閒113
雪山草堂讀周易 梅岭古剎閱金經
清閒114
一池秋水半導影 百葉蓮花十里香
清閒115
吉金樂石有真好 讀书校碑無俗情
清閒116
蒼龍日暮還行雨 老树春深更著花
清閒117
騎驢應為寻诗出 放鶴還知有客來
清閒118 门掩梨花深見月 寺藏松葉遠聞鐘
清閒119
飞電流雲絕满灑 野鸟游鱼信往還
清閒120
聊將清寒人诗律 偶緣疏拙得天真
清閒121
懦盤甚得珍饒味 逞翰當思秋菊花
清閒122
曲径烟深寻古剎 高城月朗聽径文
清閒123
雨過興來临竹圃 雪晴淡墨点梅花
清閒124
望月怀人书簡密 长歌对酒墨華新
清閒125
座右图书娛画景 庭前松竹蘊春风
清閒126
梅橫画閣有寒艳 雪照书窗生夜明
清閒127
书窗正对雲洞啟 丛菊初傍幽皇藕 清閒128
清和法书趣高古 激扬文章理意擠
清閒129
山水之間有清妻 林亭以外無世榨
清閒130
蒲棍術暖雁初洋 树径香寒蜂末知
清閒131
雲噴笔花騰虎豹 风翻墨浪走蚊龍
清閒132
山館閒临欲雨图 雪窗快展时晴帖
清閒133
流水小池垂釣影 暖风遲日賣華声
清閒134
酒对一博怀我友 花明四壁是君家
清閒135
雅室翰墨溢香气 长廊芭蕉聽雨声
清閒136
树影不隨明月去 荷香时與好风來
清閒137
临晉帖觀鵝會意 品唐诗望月生情
清閒138
长隨白鷗臥烟雨 更覺绿水能风霜
清閒139
临泉画窒聽琴韻 登樓吟诗驚松风
清閒140 尽收城郭歸搪下 全貯湖山在目中
清閒141
烟雨樓台山外寺 画图城郭水中天
清閒142
醉崖臥波觀秋月 危石伴雲聽寒鐘
清閒143
半空月影流雲碎 十里梅花作雪声
清閒144
六經讀尽方拈笔 五岳歸來不看山
清閒145
梅花带雪飞琴上 柳色和烟人酒中
清閒146
盛來寶研三色露 书破巴箋十幅秋
清閒147
门無客至唯风月 山外人歸带夕陽
清閒148
雲带鐘声穿树出 风搖塔影過江來
清閒149
荷尽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清閒150
雨树青山介面譜 春花秋月換诗題
清閒151
為寻西寺山前月 更得南岩雪後花
清閒152
古琴百袖彈清散 名帖雙鉤拓硬黃
清閒153
竹裡敲诗隨鶴步 池边鼓瑟與鱼聽
清閒154
題品雲山歸画卷 收羅风月人诗篇
清閒155
放怀楚水吳山外 得意唐诗晉帖間
清閒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