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梁集镇:找准切入点,为机关效能建设“切脉问诊”
梁集镇:找准切入点,为机关效能建设“切脉问诊”
为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近日梁集镇再次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并组织干部职工结合当前效能建设和工作实际情况展开了讨论,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为确保查实问题、找准原因,进一步明确镇行政效能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梁集镇党委要求:一是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相关业务窗口部门要找准便民服务的切入点、找准深入群众的切入点、找准提升效能的切入点。二是要找准思想认识的肓区。对照宗旨观念看公仆意识的树立;围绕中心工作看大局意识的树立;以人为本看服务意识的树立;从工作责任心看诚信意识的树立;从党风廉政建设看廉洁意识的树立。三是要找准作风建设的突破口。抓工作的落实倡导真抓实干的作风;抓工作的效率倡导雷厉风行的作风;抓重点难点工作的开展倡导攻坚克难的作风;抓工作的协调倡导顾全大局的作风;抓工作责任制倡导诚信负责的作风;抓党风廉政建设倡导廉洁自律的作风。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八日
第二篇:找准切入点建设##边界中部经济强县
##地处##两省边界中部区域,是##对内经济开放和辐射的前沿。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要发挥好连接##与##地区的枢纽和桥梁作用,加快建设##边界中部经济强县。
一、明确##边界中部经济强县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着眼于增强县域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和辐射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城区规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使##由##两省边界中部的地域中心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吸纳功能的区域经济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医疗等综合服务中心。围绕这一目标,一是突出工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以资源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提高二产比重,以工业的突破性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以二产的快速突进拉动三产、一产同步协调发展。二是突出项目带动,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以一批关联全局的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推动二产发展,拓宽三产空间,扩张城区规模。三是突出人才建设,加强与高校、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联合与协作,借外脑攀高亲、引项目带人才、激民间树能人,广开门路寻求加快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以“两区一镇”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坚持实施“基础先行、做优环境、整合资源、扩张总量”的经济发展战略,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大范围内寻求资源配置,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产业链中谋求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资源整合,围绕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新兴文化旅游区、##中部边贸重镇目标,做大做强资源开发、文化旅游、##边贸三大产业,形成规模效应。至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35亿元,规模工业产值15亿元,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总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跃居##边界中部县市前列;再经过5-10年的努力,把##建设成为##边界中部各类生产要素比较活跃、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经济中心。一是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立足于打造市场竞争优势,培育发展粮食、烟叶、林竹、肉牛、食用菌、矿产六大特色产业,形成以资源为基础、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的产业良性发展格局。至2010年,粮食产业,无公害生产基地达40%以上,年加工粮食10万吨,实现产业总产值5.5个亿;烟叶产业,厂办基地达80%,实现产值1.5个亿;林竹产业,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13万亩,丰产竹林基地12万亩,培育人造板、休闲木制品、松脂加工、竹炭、竹凉席、笋制品系列等六类主导产品,做大做强出口创汇竹木制品企业,实现产业总产值8个亿;肉牛产业,年出栏育肥肉牛5万头,建成年加工能力达10万头的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肉牛产业总产值达12个亿;食用菌产业,草腐生型菌类达300万平方米,鲜品总产量达4.5万吨,年加工3万吨,产业总产值达3个亿;矿产业,形成钨、稀土、锌铍、石灰石加工等四大主导产品,产业总产值达5个亿以上。二是建设新兴文化旅游区。打造地质文化、客家文化两大旅游产品。发挥地质遗迹丰富的独特优势,建设地质博物馆和化石广场,申报国家AAAA旅游区,使天鹅洞成为地质高校科研实习基地和海内外旅游观光胜地。突出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把客家祖地建设成为海内外客属朝拜的圣地。依托两大品牌产品,开发以牙梳山自然保护区为主的生态旅游和以翠竹山庄、黄泥桥温泉为主的休闲旅游产品,构筑以城区为中心、天鹅洞群和客家祖地为龙头的“三点两线”旅游带。2010年,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0%左右。三是建设##中部边贸重镇。构筑两个层面、三种类型、四个市场发展格局。两个层面:即城区物流层面和石壁、安远物流层面。三种类型:即以有形市场为载体的传统流通形式,以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为主渠道的现代流通形式,以医疗、文化、体育产业发展为方向的新型边贸形式。四个市场:即客家边贸城、万福隆超市等生活日用品批发零售市场,荣华等建材批发市场,粮食、肉牛、仔猪等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县医院、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医疗、文化消费市场。
三、推进##边界中部中心城市建设。按中等城市目标和##中部边贸重镇定位规划建设城区,扩张城区规模。至2020年建成区面积超1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超过12万人,城镇化水平由目前不足30%提高到50%以上。一是大力实施城区建设“东扩南伸”发展战略,构筑城内、城外、工业园区三大组团发展格局。每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5个亿以上,2005年前完成园区首期开发和东方花园居住小区建设,加快中环路两翼和龙门路两侧开发。以新区开发带动旧城改造,加快建设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商业步行街。二是加强城市经营管理。坚持走以地生财、活地兴城路子,加大土地收储让力度,创造土地级差效应,以盘活存量换增量。引入竞争机制,对城市可盈利项目和无形资产,采取有偿转让、租赁、拍卖等方式,实行市场化经营。围绕文明县城创建,突出抓好市容、交通、集贸市场、社区卫生管理,加快城市景观设计和绿化配套建设,创造优美、和谐、舒怡的人居环境。三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按照优化空间布局、增强吸纳功能的原则,实行近郊城市化,适时调整城区行政区划。进一步完善户籍管理各项制度,稳定商住房价位,促进住房消费,扩张城区人口规模,进而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集聚,把##城区建设成为##边界中部人流、资金流、物资流活跃的中心城市。
四、着力改善县域基础设施体系。一是加快道路交通建设。改建省道东石线境内路段;推进县道4条通乡公路硬化及城区至天鹅洞旅游公路改建;加大农村路网改造力度,2010年前农村公路硬化率达80%以上。推进永宁高速和长永铁路##段前期工作。二是加快电力建设。2006年前完成石板桥水库枢纽工程建设,新增装机容量6000千瓦。整合县域水电资源,最大限度开发小水电。三是加快通信信息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城乡通信网、高速宽带网、政务信息网和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工程建设。四是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做好城区水、电、路及绿化带等配套设施规划,2005年前完成城区电网改造,抓好城区“两纵一横”路网建设,加快城南工业园等新开发区供水系统建设。五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防灾设施建设,构筑
全县比较完善、安全的防洪保障体系;抓好石淮片节水灌溉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加快西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五、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健康发展。一是推进科技兴县进程。深入开展产学研活动,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突出抓好基础产业、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程。至2010年,几大产业均实现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技术对接,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快##一中改建独立高中,新兴民办学校,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至2010年,全县80%以上青少年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年。三是建设文化先进县。挖掘客家文化、地质文化、苏区文化和名人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建立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体制,以大型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为载体,打造##边界中部一流文化、体育休闲活动场所。推进有线电视播出数字化平台建设,至2010年全县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以上。四是推进卫生事业发展。加快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体系改革,建设县级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提高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以高新技术、优质服务为依托,建设##边界中部医疗服务大平台。五是创建一类计生先进县。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至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六是建设“平安##”。至2007年,达到“平安县(市、区)标准,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安定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作者为中共##县委书记)
第三篇:找准切入点 建设##边界中部经济强县
##地处##两省边界中部区域,是##对内经济开放和辐射的前沿。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要发挥好连接##与##地区的枢纽和桥梁作用,加快建设##边界中部经济强县。
一、明确##边界中部经济强县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着眼于增强县域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和辐射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城区规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使##由##两省边界中部的地域中心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吸纳功能的区域经济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医疗等综合服务中心。围绕这一目标,一是突出工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以资源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提高二产比重,以工业的突破性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以二产的快速突进拉动三产、一产同步协调发展。二是突出项目带动,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以一批关联全局的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推动二产发展,拓宽三产空间,扩张城区规模。三是突出人才建设,加强与高校、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联合与协作,借外脑攀高亲、引项目带人才、激民间树能人,广开门路寻求加快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以“两区一镇”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坚持实施“基础先行、做优环境、整合资源、扩张总量”的经济发展战略,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大范围内寻求资源配置,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产业链中谋求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资源整合,围绕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新兴文化旅游区、##中部边贸重镇目标,做大做强资源开发、文化旅游、##边贸三大产业,形成规模效应。至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35亿元,规模工业产值15亿元,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总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跃居##边界中部县市前列;再经过5-10年的努力,把##建设成为##边界中部各类生产要素比较活跃、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经济中心。一是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立足于打造市场竞争优势,培育发展粮食、烟叶、林竹、肉牛、食用菌、矿产六大特色产业,形成以资源为基础、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的产业良性发展格局。至2010年,粮食产业,无公害生产基地达40%以上,年加工粮食10万吨,实现产业总产值5.5个亿;烟叶产业,厂办基地达80%,实现产值1.5个亿;林竹产业,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13万亩,丰产竹林基地12万亩,培育人造板、休闲木制品、松脂加工、竹炭、竹凉席、笋制品系列等六类主导产品,做大做强出口创汇竹木制品企业,实现产业总产值8个亿;肉牛产业,年出栏育肥肉牛5万头,建成年加工能力达10万头的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肉牛产业总产值达12个亿;食用菌产业,草腐生型菌类达300万平方米,鲜品总产量达4.5万吨,年加工3万吨,产业总产值达3个亿;矿产业,形成钨、稀土、锌铍、石灰石加工等四大主导产品,产业总产值达5个亿以上。二是建设新兴文化旅游区。打造地质文化、客家文化两大旅游产品。发挥地质遗迹丰富的独特优势,建设地质博物馆和化石广场,申报国家AAAA旅游区,使天鹅洞成为地质高校科研实习基地和海内外旅游观光胜地。突出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把客家祖地建设成为海内外客属朝拜的圣地。依托两大品牌产品,开发以牙梳山自然保护区为主的生态旅游和以翠竹山庄、黄泥桥温泉为主的休闲旅游产品,构筑以城区为中心、天鹅洞群和客家祖地为龙头的“三点两线”旅游带。2010年,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0%左右。三是建设##中部边贸重镇。构筑两个层面、三种类型、四个市场发展格局。两个层面:即城区物流层面和石壁、安远物流层面。三种类型:即以有形市场为载体的传统流通形式,以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为主渠道的现代流通形式,以医疗、文化、体育产业发展为方向的新型边贸形式。四个市场:即客家边贸城、万福隆超市等生活日用品批发零售市场,荣华等建材批发市场,粮食、肉牛、仔猪等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县医院、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医疗、文化消费市场。
三、推进##边界中部中心城市建设。按中等城市目标和##中部边贸重镇定位规划建设城区,扩张城区规模。至2020年建成区面积超1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超过12万人,城镇化水平由目前不足30%提高到50%以上。一是大力实施城区建设“东扩南伸”发展战略,构筑城内、城外、工业园区三大组团发展格局。每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5个亿以上,2005年前完成园区首期开发和东方花园居住小区建设,加快中环路两翼和龙门路两侧开发。以新区开发带动旧城改造,加快建设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商业步行街。二是加强城市经营管理。坚持走以地生财、活地兴城路子,加大土地收储让力度,创造土地级差效应,以盘活存量换增量。引入竞争机制,对城市可盈利项目和无形资产,采取有偿转让、租赁、拍卖等方式,实行市场化经营。围绕文明县城创建,突出抓好市容、交通、集贸市场、社区卫生管理,加快城市景观设计和绿化配套建设,创造优美、和谐、舒怡的人居环境。三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按照优化空间布局、增强吸纳功能的原则,实行近郊城市化,适时调整城区行政区划。进一步完善户籍管理各项制度,稳定商住房价位,促进住房消费,扩张城区人口规模,进而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集聚,把##城区建设成为##边界中部人流、资金流、物资流活跃的中心城市。
四、着力改善县域基础设施体系。一是加快道路交通建设。改建省道东石线境内路段;推进县道4条通乡公路硬化及城区至天鹅洞旅游公路改建;加大农村路网改造力度,2010年前农村公路硬化率达80%以上。推进永宁高速和长永铁路##段前期工作。二是加快电力建设。2006年前完成石板桥水库枢纽工程建设,新增装机容量6000千瓦。整合县域水电资源,最大限度开发小水电。三是加快通信信息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城乡通信网、高速宽带网、政务信息网和公众信息
服务平台工程建设。四是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做好城区水、电、路及绿化带等配套设施规划,2005年前完成城区电网改造,抓好城区“两纵一横”路网建设,加快城南工业园等新开发区供水系统建设。五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防灾设施建设,构筑全县比较完善、安全的防洪保障体系;抓好石淮片节水灌溉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加快西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五、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健康发展。一是推进科技兴县进程。深入开展产学研活动,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突出抓好基础产业、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程。至2010年,几大产业均实现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技术对接,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快##一中改建独立高中,新兴民办学校,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至2010年,全县80%以上青少年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年。三是建设文化先进县。挖掘客家文化、地质文化、苏区文化和名人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建立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体制,以大型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为载体,打造##边界中部一流文化、体育休闲活动场所。推进有线电视播出数字化平台建设,至2010年全县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以上。四是推进卫生事业发展。加快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体系改革,建设县级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提高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以高新技术、优质服务为依托,建设##边界中部医疗服务大平台。五是创建一类计生先进县。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至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六是建设“平安##”。至2007年,达到“平安县(市、区)标准,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安定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作者为中国共产党##县委书记)
找准切入点 建设##边界中部经济强县(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指导员要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指导员要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前段时间到单位“四群教育”联系点与村“两委”闲聊时,村支书说村里来了指导员,工作热情很高,但因机关和基层差别较大,指导员一时还找不到工作的切入点,有些工作甚至还给村里增添了额外的负担。听了村支书的话,结合去年当指导员时的一些经历,我认为指导员应当及时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一是要当好主人不当客人。指导员驻村之后,一般都兼任村的副支书或副主任,有的还兼任乡镇的队长和副书记,为此,指导员驻村之后,不能把自己当客人、当外人,而是要充分发挥村“两委”成员的身份,全面融入到村里的工作,参加各种会议、各项工作和群众事务,积极利用机会走村入户和群众拉家常、交朋友、打成一片,当你和群众熟到“狗都向你摇尾巴”的时候,群众已经把你当作一家人了。二是要当好天线接好地气。指导员身在村里,心却要想着两头,一头是派出单位和领导,另一头则是所驻村的群众和“两委”。为此,指导员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深入了解群众的疾苦、知道群众的需要,当好村“两委”的好帮手,协助村里多为群众做一些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同时也要当好派出单位的“信息员”,及时向单位汇报村里的情况和群
众的心声,并向领导建议如何帮助和支持村里的建设,切实为机关和基层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好协调员,让基层的声音能及时传递到机关,同时也让机关也能够全面了解基层。三是要发挥优势搞好指导。指导员多数是机关业务骨干,思维层次高、眼界开阔,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法律素养,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此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基层和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积极的咨询和服务,为村组的建设出谋划策,并协调和争取各种支持和援助,甚至带着村“两委”多到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切实改善和促进村组的各项建设,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但在指导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调研和论证,一定要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一定要顺应形势合乎民意,否则指导就会变成“添乱”,引起群众的反感。
四是要独立生活而不增添负担。许多村干部由于家在村里,而且村里的工作性质也属于半脱产,所以下班之后往往都要回家忙地里的农活,指导员住到村里之后经常一下班就成了村委会里的“孤家寡人”,不仅要充当业余的“守门员”,而且生活也要独自开伙做饭,这与在家里天天吃现成的成了强烈的反差,有的指导员不会做饭,于是天天吃快餐和方便面,久而久之,不仅身体受不了,而且心里也会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呆在村里。有的村“两委”为了照顾指导员的生活,村里虽然不开伙,但还专门聘请厨师来开办伙食,结果给村里造成了额外的负担。所以指导员住村之后,要学会自己做饭,同时也要体谅村干部,农忙季节甚至可以主动帮助村干部和附近的群众做一些农活、学习一些农业知识,让自己得到全面的锻炼。
五是要长期指导而不短期客串。一般情况下,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间只有一年,但“一年指导员、一生农村情”,一年的时光只是一个开头,只是让我们和农村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指导员住村之后,要作好长期指导的准备,将来离开农村回到单位之后,也要继续和村里加强联系,经常打个电话问问村里的困难,经常抽空回到村里和乡亲们叙叙旧、拉拉家常,对村里的事也要经常关心和过问,充分发挥人熟的优势跑个腿、找找人、打个电话,为项目的争取、困难的反映牵线搭桥,多为村里的建设作些贡献。
总之,新农村建设工作对于多数指导员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指导员刚到基层要多听少说、多学习少表态、多调研少指挥、多帮助少评论,待情况熟悉之后再找准工作切入点大胆工作,发挥优势为村里多做一些好事实事,将来新农村建设的功劳薄上必将会留下你们精彩的一笔!
第五篇:找准切入点,突破难点,为解读文本打开一扇窗
找准切入点,突破难点,为解读文本打开一扇窗
————放飞希望基金教师培训小结
民主民办小学
纪铁山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放飞希望基金”举办的小学语文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培训,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收获颇丰,感受很多,获取了很多宝贵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下面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际,就感受最深的谈一点体会。
培训说,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内容都非常丰富,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风无所不及。如果找准了每篇课文的切入点,就有了语文教学的良好开端,整个教学过程便会环环相扣,紧紧衔接,精彩纷呈。特别是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因为课文的篇幅长、内容多而感到无所适从,往往把一篇课文讲得支离破碎,有的甚至用三四个课时才能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引导者、组织者和点拨者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的天空中展翅翱翔,去享受阅读的乐趣呢?找准切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训告诉我们,切入点可以从题眼着手,可以从主人公的精神品质着手,可以从中心句着手,可以从文章的性质着手,可以从疑难点着手等。这让我深有感触与体会。例如,以前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要三至四个课时,教完以后自己都不满意。而这一学期教学此文,我就从题目入手,设计了两个问题:百草园是个怎样的园子?三味书屋的生活又怎样?顺着这两个问题追问下去,带出一些列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先独立地进行感知与探究,再进行合作研讨与交流,遇到疑难时,老师进行一些点拨与指导,本课的重、难点都迎刃而解。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还让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轻松了许多。这也正好印证了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曾提出“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阅读教学主张。这让我对找准切入点的教学效果有了深刻的认识。
正如培训所说,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否把握好“导入新课”,是整堂课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的第一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能受到提纲挈领,突出重点的效果;能创设出激烈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新的学习目标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积极性;能开启思创新维,诱发思考;能够起到承上启下,铺路架桥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就加以运用。譬如,在教授《松鼠》一文时,我采用了猜谜语的方法,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又如教授《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我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教授《孙权劝学》一文时,我采用了媒体播放片段视频的方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带入到情景中,受到了很好的效果,让学生一下子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学习语文,打开了学习文本的一扇窗。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找准每篇课文的切入点,还要能很好地突破每篇课文的教学难点,真正为学生打开阅读学习的新天地。而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各有侧重,是不尽相同的,如何突破教学难点,似乎没有个定律,但有没有规律可循,有没有捷径可走呢?从这次培训中我知道了答案。
培训告诉我们突破难点的一些方法,有确保时间法、放慢速度法、直观教学法、分散难点法、温故知新法和实践运用法。在教学《藏羚羊跪拜》一文时,如何理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一句就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采用了分散难点法,首先引导学生从文找到能体现老猎人慈善的细节描写,再从文中找到能体现老猎人杀生的细节描写,这样,这一句看上去似乎矛盾的句子,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为学生真正开启了阅读大门。
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体会,希望王老师批评指正。最后,衷心感谢一学期来王老师辛勤劳动,祝您工作愉快!
2012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