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在市直纪检监察系统建立协作巡查工作机制的意见
关于在市直纪检监察系统建立协作巡查工作机制的意见
作者:佚名新闻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216更新时间:2010-6-29★★★【字体:小 大】
市委各部委,市直及驻漯单位党组(党委)、纪检组(纪委、纪工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市纪委各派驻纪检组(纪委、纪工委):
为进一步发挥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能作用,整合力量,创新机制,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市直纪检监察系统建立协作巡查工作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化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这个重点,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整合纪检监察资源,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组织形式
在现行管理体制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地域相邻、职责相近、人员相当、有利工作的原则,将市直及驻漯单位纪检监察机构分为市纪委监察局派驻单位、非派驻单位、垂直管理单位三种类型,划分为若干个纪检监察协作巡查组(见附件1),所辖纪检监察机构为协作巡查组成员单位,所辖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为协作巡查组成员。每个协作巡查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1-2名、召集人1名。组长由市纪委常委或监察局副局长担任,负责协作巡查组的全面工作;副组长由组长在本组内指定,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召集人由市纪委相关室主任或副主任担任,负责本协作巡查组的衔接协调工作。市直纪检监察协作巡查组工作由市纪委监察局分管
干部工作的常委负责,日常业务联系由市纪委监察综合室负责,干部工作联系由市纪委干部室负责。
三、工作职责
(一)负责检查本协作巡查组内单位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及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二)对组内各单位纪检监察机构履职情况进行巡查、考核。
(三)承办市纪委监察局交办的涉及组内单位案件、信访件的调查。
(四)组织协作巡查组成员开展学习和业务培训。
(五)完成市纪委监察局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四、工作方式
协作巡查组工作方式主要是督导巡查。实行定期督导巡查和不定期督导巡查相结合,每年至少对组内单位巡查两次。
(一)巡查内容。
1、组内单位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
2、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任务落实情况;
3、组内各单位纪检监察机构履行职责情况;
4、市纪委监察局交办的其他需要巡查的工作事项。
(二)巡查方式。按照市纪委监察局统一安排,实行综合督导巡查、专项督导巡查和重点督导巡查。综合督导巡查主要是根据市纪委监察局统一安排或根据协作巡查组工作需要对组内成员单位进行多项工作的巡查;专项督导巡查是对信访、案件、执法、纠风等单一或专门事项进行巡查,推动该项工作落实;重点督导巡查是对重点部门及其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进行巡查。根据工作需要,各协作巡查组之间可开展相互交叉巡查。
(三)巡查工作程序。市纪委常委会或市纪委书记、副书记对认为需要开展巡查的事项,直接向协作巡查组下达巡查任务,协作巡查组组长根据要求,组织协作巡查组成员开展巡查。协作巡查组成员单位或市纪委监察局相关业务室对组
内或本室工作中认为需要开展巡查的事项,由协作巡查组成员单位或业务室提出开展巡查建议,填写《巡查工作审批表》(见附件2),报分管协作巡查工作的常委审查,由市纪委分管副书记或书记审批,交市纪委监察综合室、干部室备案。
对一般性巡查事项,巡查结束后,协作巡查组要将巡查情况向市纪委书记或分管副书记报告,并填写《巡查工作备案表》(见附件3),综合业务类的交市纪委监察综合室备案,干部工作方面的交市纪委干部室备案。对重大问题、重要事项的巡查,应形成专门材料,向市纪委常委会报告,并交市纪委监察综合室、干部室备案。
(四)巡查结果运用。对巡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市纪委分管副书记或书记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建议;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与被巡查单位党组织进行沟通、反馈情况、督促改正;对巡查中发现的违纪线索,根据案件线索管理的有关规定,分别移交市纪委信访室或案件管理室。协作巡查组对各单位、各纪检监察机构巡查的情况作为日常考核纳入到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年终考核内容。
五、工作制度
为保证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加强协作巡查组内单位纪检监察干部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思想业务素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总结阶段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报告请示制度,及时向市纪委监察局报告工作情况;建立考核制度,促进工作开展。
六、领导体制和工作关系
(一)协作巡查组在市纪委监察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负责向市纪委监察局报告工作;协作巡查组负责对本组内纪检监察机构的工作进行指导,各纪检监察机构必须接受协作巡查组的指导,服从协作巡查组的统一调度与安排。
(二)协作巡查组的工作不代替协作巡查组成员在原单位的工作,各协作巡查组成员仍然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履行职能,其待遇、供给关系等按现行体
制不变。
七、相关要求
(一)市直及驻漯各单位党组织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支持和配合协作巡查组开展工作,大力支持本单位纪检监察组织和人员参与协作巡查组工作。
(二)市直及驻漯单位纪检监察机构要认真落实市纪委监察局的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参与协作巡查组工作,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共同推动协作巡查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取得实效。
(三)市纪委监察局各室要认真参与或配合协作巡查组开展工作,主动加强工作衔接,提供业务指导,帮助协调解决工作开展中的问题,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四)各协作巡查组要积极完善工作运行、管理、考核等制度及办法,加强对协作巡查工作的调查研究,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总结、反馈,加强信息报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确保协作巡查工作取得成效。
(五)各县区纪委监察局可立足实际,参照本意见,在本辖区建立协作巡查机制。
第二篇:关于建立市容环境巡查考核机制的实施意见
关于建立市容环境巡查考核机制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质量,提升市容管理队伍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法治意识,提高城市管理队伍形象。加强巡查考核,推进城市管理更上新台阶,为梅村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美的市容环境。
二、巡查内容
1、重点路段:检查路段承包责任人对承包管理责任区按照标准长效管理,履职情况。
重点路段市容管理工作达到“十无”标准,即无违章占道摊点,无出店经营,无乱搭乱建和破墙开店,无违章广告和新设的不符合规划的店招店牌,无乱搭乱设横幅、条幅、气球、拱门、彩旗和灯箱戗牌,无乱贴乱画,无乱晒乱挂,无乱停乱放,无绿化损坏,无杂物和建筑材料占道堆放。
2、辖区内市容环卫管理市民反映热点、难点问题,各类信访、举报的现场处理情况。
3、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4、上级交办任务完成情况及专项整治工作整治情况。
5、城管队员文明执勤,遵守法律、队容风纪,履行职责情况。
三、巡查措施
(一)实行办公室领导月值班巡查制
办公室每月安排1名领导值班,对每月的市容环卫巡查工作 负责,值班领导每月不少于10天上路巡查。实行日巡查制,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跟踪督查处理情况,落实交接班制度,统计公布巡查考核成绩。按照巡查内容、标准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形式,每月对所有岗点巡查不少于2次,其中暗访不少于1次,督促解决市容环卫存在问题。
(二)巡查问题处置机制
(1)对路段承包管理责任区内发现达不到市容管理“十无”标准的,以及对照其它巡查内容发现的问题,能当场处理的,督促管理责任人当场处理,在登记表上记录;不能当场处理的,及时下发督查整改通知书给队员,各组拿出处理意见并落实相关责任人处理。巡查人员应记录在册,并跟踪督查处理情况。对确实难以整改到位,反复出现的问题,办公室专题研究解决。
(2)对巡查中发现的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或是其它部门职能解决的问题,由办公室负责协调相关部门解决。
(3)对巡查中发现执法队员有违反以下规定的情况: ①有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的; ②有玩忽职守或越权滥用职权的;
③执行任务时语言粗暴、行为野蛮、动手打人造成不良影响的
④执行任务时,不按规定着制式服装的;
⑤仪容不整、举止不端、有损城管队伍形象的;
⑥着制服非公务在公共场所饮酒、参加娱乐场所活动、饮酒后上岗等不适当行为的;
应当场予以纠正,并登记在案,中队负责人应对当事人进行 批评教育,对违纪三次以上当事人进行离岗培训。
四、考核加分
1.报送城管正面信息被政府网站、内刊采用的,每条镇级加2分、区级加4分、市级加6分。得到领导批示表扬的按领导级别加倍加分。
3.报送城管正面新闻稿件(含图片)被一般报纸杂志采用的,每篇镇级加5分、区级加10分、市级加15分。
4.撰写城管理论调研文章被内刊采用的,每篇镇级加5分、区级加10分、市级加15分。被报纸杂志采用的,每篇镇级加5分、区级加10分、市级加15分。
5.城管文章获奖(含信息、新闻等)的,按获奖等次分别按1.5倍加分。
6.参加文体活动获奖的先进集体,按获奖等次镇级加10分、8分、6分,区级加20分、16分、12分、市级加30分、24分、18分。
7.执行公务中,遭暴力抗法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仍能维护良好形象,且相对人无损伤的每起加5-20分。
8.集中执法、专项整治、重大活动保障中工作表现突出,现场化解矛盾效果明显的加5-20分。
9.用心管理,真情服务,受到社会好评,送锦旗、表扬信、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一次加5-20分。
10.月度考核规划执法为“零违建区域”、市容管理为“零违 章路段”的,相关定岗执法人员人均加5-10分。
11.获得先进个人综合奖的,镇级加5分、区级加10分、市级加15分。
12.在“心系群众、服务群众,激情城管行”活动中,被评为“党员示范岗”、“优秀城管岗”的加10分。
五、实行每月四次讲评制
每月巡查结束,由办公室对每月巡查情况进行通报讲评,研究处理突出问题、重点和难点问题,并落实好交接班制度。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当月没有解决的,以后仍由当月值班领导负责问题的解决。办公室人员将未解决的问题实时处理情况报告给发现问题时的值班领导,确保发现的问题能彻底解决,提高巡查的效果。每月公布巡查考核成绩。
六、严格巡查考核奖惩
巡查组对路段承包人的履职和遵章守纪情况及其它巡查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实行每月百分制,详见城管队员日常巡查考核管理细则。2.以上巡查考核成绩按月公布,年终累计。各责任人巡查考核成绩作为年终评选先进个人和年终奖金发放依据。对全年排列末位或成绩在80分以下的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离岗培训,扣发年终奖金。
七、巡查人员要求及考核
巡查人员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秉公办事、认真负责、强化责任心,做到有巡查、有记录、有处理意见。队员对巡查人员的巡查处置措施不满或发现巡查人员巡查时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有权直接指出或向城管办公室检举、控告。对巡查人员的考核每半年一次,年终累计计入个人全年考评得分,并与年终奖励挂钩。
梅村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
第三篇:浙江省关于建立环保公安部门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的意见
浙江省关于建立环保公安部门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
制的意见
各市、县(市、区)环保局、公安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和第八次全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着力强化司法保障,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环境安全,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现就环保、公安部门建立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和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我省各类突出环境违法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由于历史原因及企业受利益驱动等各种因素影响,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个别企业还存在抗法、逃避环境执法等情况,特别是2011年以来全省接连发生多起血铅超标、饮用水水源污染事件和因环境污染引发的涉稳事件,给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加强环保、公安部门合作,有利于增强环境执法刚性,严厉打击各类恶性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有利于完善环境保护监管机制,维护公众环境权益,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各级环保、公安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的重要意义,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加快建立健全环保公安部门环境执法联动协作各项工作机制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案件会商制度。各级环保、公安部门要加强联系沟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部门分管负责人和环境监察机构、公安治安机构以及各相关业务处(科)室负责人组成。要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解决环境执法难点问题,组织部署联动执法检查工作。要建立重大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处置会商制度,充分利用各级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议事协调机构,对于案情重大、复杂和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由环保部门会同公安部门,并邀请检察院、法院、法制、安监等部门进行专案会商,确保案件依法办理。为加强环保、公安部门间有关执法信息交流,可以在各级环保部门设立公安驻环保工作联络室,开展经常性的信息交流、工作总结和疑难问题研究,推动环保执法工作不断深化。
(二)强化部门执法联动。各级环保、公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部门执法联动,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积极开展统一行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加大对恶性环境违法犯罪案件的综合惩处力度。确定每年的五月为执法行动月,集中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公布查处结果。
(三)规范办案协调和案件移送机制。各级环保、公安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合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不断完善环境案件中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刑事犯罪案件的移送、受理工作,规范案件调查、证据保全、法律适用等有关事宜,确保依法行政,防范选择性执法。
三、强化环保公安部门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各项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培训。各级环保、公安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建设,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强化业务培训,通过省、市多层级联合集中培训、相互派员培训等形式,重点加强案件调查取证、移送办理及有关法律适用知识等方面培训,提升环境违法犯罪案件的办理水平。
(二)加强投入,确保运转。各级环保、公安部门要加强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建设的资金保障,将其纳入工作预算,积极向财政部门申请专项经费,确保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正常运转。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申请,落实人员和经费。
(三)强化考核,确保实效。要将环保、公安部门共同参与查处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开展联合执法情况等纳入环保、公安系统目标责任考核,争取纳入各级生态建设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积极推动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有效落实。要全面做好总结表彰工作,对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每两年进行一次表彰和奖励,有效鼓舞士气和调动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性。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级环保、公安部门要积极宣传环保、公安建立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情况,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公安环保联合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信息,让全社会特别是排污单位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威慑环境违法行为。在联合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过程中,要注重宣传引导,对于案情复杂、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要积极配合当地党委宣传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五)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各级环保、公安部门要深入推进司法强制措施在环境执法中的适用,完善有关机制,深入推动两部门联动执法工作的开展,增强环保、公安部门联动执法的威慑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附件:浙江省环境违法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调查处理的实施细则(试行)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日
附件:
浙江省环境违法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调查处理的实施细则(试行)
为进一步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深化环保、公安部门合作,规范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的移送和调查处理等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全国人大法工委《对违法排污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处罚问题的意见》(法工委复〔2008〕5号)等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移送依据。环保部门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全国人大法工委《对违法排污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处罚问题的意见》、《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规定,将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环境违法案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调查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10号)和《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1〕8号)等规定,将涉嫌环境犯罪的环境违法案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调查处理。
二、移送重点对象。移送公安机关调查处理的环境违法案件主要包括:重污染行业以直排废水、通过暗管、裂隙和渗井渗坑偷排废水、严重超标排放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危险物质;涉重金属排放行业恶意超标排污;非法的小型电镀、制革、印染、炼油、褪色等严重污染环境生产项目排污行为;向水体排放或倾倒危险物质污染饮用水源;放射源丢弃或被盗;危险废物、污泥或工业固废非法倾倒或不合法处置等。
上述重点对象中,违法排污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具有下列情形的,环保部门与公安机关应作为执法联动的重点案件:
1、一年内3次(含3次)以上违法向水体排放或倾倒危险物质的;
2、向水体超标排放或倾倒危险物质,超过国家排放标准3倍(含3倍)以上或超过总量控制标准3倍(含3倍)的;
3、向水体排放或倾倒危险物质,对饮用水源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污染饮用水源或环境敏感区域的。
三、工作职责
(一)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发现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或涉嫌环境犯罪的排污行为时,应当主动、及时与公安机关联系,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1、做好现场调查,固定有关证据材料,制作现场勘验报告;
2、确定污染源,做好污染监测工作;
3、制作案件各相关人员的调查询问笔录;
4、协调有关评估鉴定机构,出具有关的检验鉴定等报告;
5、对违法排污行为依法予以处理,并制作案件调查报告;
6、向公安机关提供有关违法活动的情报信息,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工作。
(二)公安机关。在接到环保部门的案件信息时,应该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1、根据环保部门的提请,积极协助配合环保执法,给予办案指导,协助开展调查,及时查处阻碍执行公务案件和恶意环境违法案件;
2、对环保部门移送的案件依法立案查处,做好案件移送材料的审查,补充侦查相关证据材料,控制涉嫌违法犯罪人员;
3、在下列情况下公安机关应提前介入:明显涉嫌犯罪的案件,暴力抗法或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
四、移送程序。环保部门在发现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环境违法行为时,应按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有关程序规定,做好案件移送工作。对于涉嫌环境犯罪的案件,环保部门应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环发〔2007〕78号)做好移送案件工作。
各级公安机关接到移送案件后,应当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88号)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移送案件接收手续,做好受理、登记工作,依法调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结案后应及时向环保部门反馈案件处理情况。
五、移送材料。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的环境违法案件,应当附下列材料:移送材料清单、违法案件移送函、案件情况调查报告、违法排污的有关证据材料、有关监测报告或检验报告(鉴定结论)、涉案物品清单、环保部门的处理意见或处罚的相关材料、其他有关涉案材料等。
六、证据要求
(一)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案件。环保部门在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收集并妥善保存调查记录和询问笔录、采样记录和环境监测报告、现场检查时的音像资料、其他可以保存的实物证据和其他证据资料等,并应及时固定相关证据,重点包括:
1、固定生产工艺证据。对生产环节污染物产生种类及数量进行核查,锁定企业污染排放情况;
2、固定污染物排放证据。对企业污染物排放进行采样监测,调查分析违法排污形式和污染物排放量,并委托具有国家认证资质的机构出具监测报告;
3、固定违法当事人证据。对违法当事人、知情人及相关证人进行调查询问,了解记录当事人的身份、住址、职务和工作报酬等信息,为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提供线索;
4、固定违法相关材料证据。对企业的各类台账、运行记录、水电使用情况等进行取证。
(二)涉嫌环境犯罪的案件。对于涉嫌环境犯罪的案件,还应当固定以下证据:
1、固定环境受破坏的直接证据。要对企业周边的污染区域进行布点监测,有效锁定企业违法排污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情况,并依据《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若干意见》(环发〔2011〕60号)等规定,委托有关鉴定评估机构对当事人违法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进行科学评估,出具相关的鉴定评估报告;
2、调查污染的排他性证据。调查当事人违法行为的污染发生地周边相当污染物排放企业的污染排放情况,固定与违法当事人对环境损害的排他性或不相关的证据材料。
第四篇:关于建立“全警消防”工作机制的意见
关于建立“全警消防”工作机制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警消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和《湖北省消防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依据,以稳控火灾形势和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为中心,不断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手段,进一步整合公安内部警力资源,优化警力配臵,形成“全警”协抓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常态长效机制,通过“全警消防”助推“全民消防”,提高城市抗御火灾整体能力,为建设“四个襄阳”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创造良好的消防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完善“全警消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包括工作联席会议、经费保障、评先评优等工作机制,完善和落实定期分析、研判、点评、通报等制度,保障工作顺利运行。建立全警集中培训、业务部门分类培训、各派出所消防监督业务普训三级消防培训机制,进一步激发民警参与消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督导考核,真正把压力分解在基层,工作落实在基层,成效体现在基层。推动各警种结合职责任务,将消防监督检查纳入日常监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各警种联动、联勤、联防,形成“统一调度、联勤联动、专岗专警、绩效管理”全警消防工作机制。
三、组织领导
市局成立以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夏先禄任组长,市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伍华钢任副组长,局领导杨建强、王文忠、罗学国、樊信炳、何俊虎、梁军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在消防支队设办公室,罗学国兼任办公室主任,消防支队政委龚大志任副主任。指挥中心、政治部、督察大队、消防支队、治安支队、刑警支队、交警支队、巡警支队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收集、报送本单位工作情况,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相关事项。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制度建设。“全警消防”主要落实好“五个三”的制度:一是“三会”制度。即:派出所每季度召开一次消防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消防形势分析会、每周召开一次消防工作晨会。二是“三帐”制度。即:企业基础台帐、检查处罚台帐、隐患整改台帐;三是“三查”制度。即:专项排查、日常排查、整改复查;四是“三联”制度。即:队所联勤、警种联勤、镇所联勤;五是“三考”制度。即:月考排名、季度考核、半年考试。
(二)明确职责分工。在全警消防联席会议框架下,政治部门负责将消防工作纳入各级公安局机关综合考评和民警晋职晋衔、新录用民警培训内容;指挥中心负责牵头有关单位加强公安机关消防监督管理调研协调、督办各警种在灭火救援中的应急联动工作;警务督察部门负责牵头加强全警消防工作的日常检查督察;治安部门负责将消防安全列入管辖行业场所日常治安检查的必查内容和全市保安队伍培训的必培范畴,以协调解决消防问题严重的场所,问题复杂的场所,完成突击性整治任务为重点,加强“十小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刑侦部门负责参与做好亡人、有放火嫌疑等火灾的调查处理工作;巡警部门的相关巡逻人员在火灾发生时,第一时间到达火灾发生单位,协助参与火灾扑救,维护火灾现场秩序;交警部门负责加强交通运输车辆查控和灭火救援交通保畅工作;消防部门负责重点单位消防监督检查和一般单位消防监督抽查,并对其他警种和公安派出所消防业务进行指导;法制部门负责配合做好本市消防法规、规章的修订完善和全警消防执法质量检查考核工作;保安公司负责开展针对居民小区楼道堆物、私家车挤占应急通道等行为的消防安全警示,协助做好消防安全管理。
(三)实行网格管理。推动地方党委、政府、街道、乡镇强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协调推动各街道、乡镇整合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加快建立社区、农村消防工作站,逐级实化“网格”,将消防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社会单位,实行群防群治机制。
(四)建立分色预警。消防部门每月对存在火灾隐患尚未整改的社会单位进行梳理统计,提醒相关派出所及时对涉及单位进行复查,督促指导相关单位落实隐患整改措施。根据辖区消防隐患及火灾形势,归类分析成因,查找消防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定期发布预警提示,明确工作重点,提出针对性强的防范对策,并抄告相关部门,按照每个责任区民警不少于20家的要求负责监管,每季度所有对象监督检查不少于1次,由责任区民警排摸录入消防监督管理系统。对红色预警单位责任区民警每月至少抽查一次;黄色预警单位每半年至少抽查一次;蓝色预警单位每年至少抽查一次。
(五)优化宣传网络。公安派出所定期交流、沟通辖区内消防安全宣传情况,策划宣传项目,充分运用各方宣传平台和渠道,构建消防安全宣传网络。定期提供的典型案例和安全防火知识点,每月以“工作提示”的形式向社会单位发布,并组织、指导社会单位广泛宣传。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络等加强公众消防安全宣传,鼓励公众举报火灾隐患,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消防宣传培训和群众性消防演练,提高群众自查自纠自防的能力。
(六)建立警务联动保障。合理配臵岗位,实现消防专职专管工作格局。民警数达到10人以上的派出所要配臵专职消防民警,少于10人的要确定消防专干。消防专项整治行动中,消防部门要将派出所专职民警编入检查小组,让派出所专职消防民警全面参与监督执法过程,对检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有效提升专职民警消防执法监督能力。治安、消防要联合制发“全警消防”示范派出所建设标准,明确经费保障、办公场所、人员配备、警种职责、工作模式等标准,深入推进“全警消防”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七)固化工作方法。各级公安机关成立由局长牵头,指挥中心、政工、警务督察、治安、刑侦、巡警、交警、消防、法制等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全警消防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成员单位全体工作会议,抓好组织、协调、指导、培训、督办等工作,研究重大节假日、火灾多发季节以及各项消防专项治理工作,组织开展联合督察暗访,表彰奖励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警务督察、消防部门根据每年的工作部署、重点任务等情况,制定督导检查工作方案,把督导检查贯穿于工作任务落实过程始终,对消防监管责任不落实,工作措施不到位的单位,填发《督察通知书》,并定期编发通报。对领导批示和社会影响较大的消防安全问题做到一案一督。
(八)细化目标考核。出台消防执法量化目标排名,将消防执法工作与单位和个人的绩效考评挂钩,实行奖惩机制。明确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以及责任区民警开展消防监督工作量化标准,并加强考核;各公安机关对各派出所考核消防工作权重原则上不少于5%。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对消防监督工作成绩显著的10个公安派出所、20名消防民警、30名责任区民警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因失职、渎职导致发生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的,依法依规倒查问责。强化考核问责,进一步建立健全派出所消防执法责任倒查追责制度,以考核促进工作,以问责规范行为,不断提升派出所消防监督水平。
第五篇:在2006市直物资系统工作会上的讲话
把握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物资改革与发展
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2006市直物资系统工作会。这是我市“3+1”发展战略提出之后物资系统召开的第一个工作会,是我物资系统召开的具有规模的一次会议。
刚才,***同志代表物资集团公司党委和班子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非常全面。既充分肯定了2005物资集团公司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查找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且按照市委、市政府对2006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物资现状,提出了2006市直物资系统工作思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我对报告表示完全赞同。希望参会的同志能结合实际,把集团公司今天的工作会议精神进行认真贯彻落实。
过去的一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国“十五”规划的总结年,同时也是打基础、促发展的一年,是物资发展的奠基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物资系统上下克难攻坚、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招商引资超额130%完成任务,并且实现引进外资25万美元,在市进单位里也是为数不多的单位;多年来,物资部门在下岗职工多、底子薄、资金缺乏的困境下,始终保持企业内部稳定,确保多年无一人上访,这确实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情;在企业改制工作上,物资部门能坚决响应政府三年完成国有企业改制的号召,行动快,决心坚定,将企业改制全面推进,已做了不少工作,为企业改制奠定了基础,这的确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物资集团公司过去一年所取得成绩表示祝贺!对物资集团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表示亲切的慰问!希望物资系统的全体干部职工在新的一年里能再接再厉、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把物资部门的改革与发展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下面,我就科学把握新时期物资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迎接物资部门新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新时期我市物资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大物流为方向,把我市打造成“赣、鄂、湘、皖”四省交汇处区域性物流枢纽中心城市和大力提高开放性经济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大市场,发展大流通,促进我市经济结构高速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为落实上述要求,实现既定目标,我想总体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为主调,以企业改制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以市场建设为主抓手,以和谐发展为保证,做好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突出流通先导行业的地位
实践证明,流通业是先导产业,是经济发展的“血脉”,已与大工业、大旅游一起构成了我市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将加快由供给转向需求,由生产转向消费。我市要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在继续加大投入的同时,不断增强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可以说,目前情况下,优先发展流通业,充分发挥其先导作用,正是抓住了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牵住了我市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因此,要认清形势,进一步突出流通企业的先导地位,强化全市上下发展物流的意识,营造全社会重视物流、支持物流、发展物流的良好氛围,改善物流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支撑条件,全力推进我市流通业的加快发展,不断增强物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支撑力和带动力。
二、把握重点,进一步突出现代物流的重要性,加快对物资企业的改制进程
国有企业改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物资企业的改制始终走在流通企业、甚至是我市的前列,为了响应市政府国有企业三年完成改制任务的战略部署,坚持“国退民进”的原则,物资企业改制过半。在我市经济发展的一片大好形势之下,物资企业要想迎来新的春天,就必须进一步创新机制、深化体制改革,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全面推进物资企业改制,进行资产重组,在加快国有资本从物资企业有序退去的同时,把优质国有资产聚集做大做强。要通过股份合作制、兼并、嫁接民资、与外资合资合作、出售、拍卖等形式放开,搞活物资部门的中小国有企业,对资不抵债、经营困难、扭亏无望的企业,可通过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让其尽快退去市场。
三、夯实基础,突出对“外”开放战略,加大物资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发展大物流战略是我市“3+1”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物资部门连续多年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招商任务,并且内资数额翻番,外资数额也是靠前排名,这实在是不易。2006年,物资企业要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突出大物流战略,吸引国内外更多的商业资本进入我市的物资流通行业,重点引进外地先进的物流营销方式、经营管理理念和物流技术,引导外资向物资企业建设物流市场。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引导和协调,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
四、发挥优势,进一步突出市场建设这个抓手
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是物资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做好物资工作的主抓手,对于我市当前来说,一方面要加快新型市场的建设和培育,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另一方面加大资源事例力度,对已投入运营的各类市场逐步提高档次和管理水平。要尽快建设国家内贸部批准的九江市生产资料中心批发大市场,把九江市生产资料中心批发大市场打造成我市物流基地,形成我市区域性的大型物流集散地中心,通过废旧物资综合利用市场、旧车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的建设和培育,形成我市各具特色的企业群和产业集聚地。
五、以人为本,创造优良和谐的发展环境
物资企业要树立大局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确保政令畅通,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提供优质服务。加强社会信用诚信建设,注重软环境的建设,扎实推进物资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加强行风建设,改善机关服务。要加强对物资企业改革发展形势的分析与预测,找问题、想对策、抓落实。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要抓治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加强物资企业班子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物资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良和谐的环境。
同志们:时不等我,机不待我,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同时也是我市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发展的关键年,物资工作肩负重任,前景广阔。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发展大物流战略的指引下在物资集团公司党委一班人带领下,把握新阶段的发展机遇,迎难而上,扬起大发展的风帆,聚势勃发,开创出物资事业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