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工具学习
学习心得
2011年9月16日在联社办公室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了省联社理事长王文进同志在全省第二届社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通过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工作目标。
一、要勤于学习。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就是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大事要干对干好,小事要做细做精。要培养敬业敬事的态度和团队意识,严于律己,不断增加自己的才干。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不断超越自我。
二、严格按操作规程,做好本职工作,坚持工作原则。坚持服务“三农”、做实县域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坚持解放思想、转换机制是我们的活力之源;坚持以人为本、团队合力是我们的发展之基。
三、转变工作作风。为彻底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简少审批环节,规定各基层网点按时上报各种信贷报表,严格按联社要求完成各项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此为工作目标,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信合事业的建设中,为信用社的发展项献自已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非衍生金融工具
非衍生金融工具
2007-04-12 22:24
包括货币、债券、可转换债券等等。
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金融工具。比如说,你很容易想到市场上的那些债券或股票等投资工具,你甚至还会想到金融工具投资风险或被“套牢”。但是,从金融工具会计规范的角度分析,还是有必要给金融工具下一个定义的。正因为人们看到金融工具这个词容易想到股票或债券投资,因此曾有人简单地将金融工具界定为企业持有的一些金融资产。事实上,如果你站在金融工具的发行那一方看,在金融工具持有方为资产的情况下,发行方往往是负债或列在所有者权益中的股本等。A商业银行发债券,B保险公司去买,对A商业银行来说债券是负债,而对B保险公司来说却是债券投资(金融资产)。如此延伸开来,从会计规范角度,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为什么金融工具的定义落脚在“合同”?这是因为金融工具最初的存在一定涉及发行方和接受方,双方是以一种契约的方式达成交易的,而且这个契约的终止时点恰为对应的金融工具“消亡”的时点。按照上述金融工具定义分析,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金融工具,另一类是衍生金融工具。
先说说基本金融工具。货币(现金)就是基本金融工具,而且对持有的一方来说,还是金融资产。它代表交换的媒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持有方与政府(发行方)之间的一种合同。在银行或类似金融机构中的存款也是基本金融工具(资产),代表着存款人的一种合同权利,即存款人有权从该机构中取得现金,或者根据其存款余额签发支票或类似工具用以偿付金融负债。其次,还可以找到成双成对出现的基本金融工具,比如,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应收债券和应付债券、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长期股权投资和股本等。除此之外,也会遇到一些基本金融工具难判断的情况。比如,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是否都是基本金融工具?融资租赁合同基本上被视为出租方获得连续收入的权利,同时也是承租方需连续支付的义务,这一系列的支付实质上与贷款协议下本金和利息合起来支付是一样的:出租方对租赁合同中应收款项的投资进行核算而不是对租赁资产本身进行核算。经营租赁有些不同,它基本上被认为是一项没有完成的合同,要求出租方在未来期间提供资产给承租方使用,以换取类似劳务费的对价,出租方继续核算的是其租赁资产。因此,融资租赁被认为是一项金融工具而经营租赁则不是一项金融工具(已到期的应收或应付款项除外)。又比如,财务担保是否是金融工具?它代表着借出方向担保人收取现金的一种合同权利,也是当借入方违约时担保人应支付现金给借出方的一种对应的合同义务;合同权利和义务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承当担保)而存在,即使借出方是否能够行使这一权利以及担保人是否必须履行这一义务都取决于借款人未来是否有违约行为,也是如此。由此说来,财务担保也是金融工具。
第三篇:金融工具风险控制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以中航油事件为例探讨了中航油集团破产原因,并以此为基础阐明投资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与风险特征。最后针对当前衍生金融工具投资制度的存在缺陷,提出对投资风险合理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投资 衍生金融 风险 风险控制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新加坡。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为盈,从单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公司经营的成功为其赢来了声誉,2002年公司被新交所评为“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奖,并且是唯一入选的中资公司。
中航油通过国际石油贸易、石油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其净资产已经从1997年16.8万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35亿美元,增幅高达800倍。但2004年11月,中航油因误判油价走势,在石油期货投机上亏损5.5亿美元。这一事件被认为是著名的“巴林银行悲剧”的翻版:十年前,在新加坡期货市场上,欧洲老牌的巴林银行因雇员违规投机操作,令公司损失13亿美元并导致被一家荷兰银行收购。曾经在7年间实现资产增值800倍的海外国企中航油,缘何短短几个月内就在期货投机市场上背负5.5亿美元的巨债?
2003年底,由于中航油错误地判断了油价走势,调整了交易策略,卖出了买权并买入了卖权,导致期权盘位到期时面临亏损。为了避免亏损,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2004年1月、6月和9月先后进行了三次挪盘,即买回期权以关闭原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每次挪盘均成倍扩大了风险,该风险在油价上升时呈指数级数的扩大,直至公司不再有能力支付不断高涨的保证金,最终导致了破产的财务困境。应该说中航油能够在7年间实现净资产增幅800倍,到巨亏5.5亿美元,都是缘于“创新”及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诞生本来是为了规避风险的保值作用,但中航油却是毁于过度的投机。
衍生金融工具及其特征
衍生金融工具是具有衍生特征的金融工具。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定义:“衍生金融工具是期货、远期合约、互换和期权合约以及类似性质的金融工具,如利率上限与固定利率借款承诺等”。而我国一些学者认为,衍生金融工具是指价值派生于某些标的物的价格金融工具;其中,标的项目包括债券、商品、利率、汇率和某种指数等。也就是说,衍生金融工具就是在传统的金融工具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未来行情走势,采用支付少量保证金或权利金签订远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等交易形式的新兴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是以风险存在为前提,并为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其交易有别于一般的金融现货交易,是以标准合约交易和保证金交易为基本特征的,其主要功能并不是交易,而是保值或投机。主要特征有六个:杠杆性,它能以极少的资金(合约保证金)控制较多的投资资金(出货或平仓时合约持有者应付的资金),来获取理财的收益;虚拟性,它在合约到期时可以履行也可以不履行;依存性,它依赖于传统的金融工具而存在,传统金融工具的价格变动最终会影响衍生金融工具;灵活性,它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不同类型的衍生金融工具,以适应使用者的需求;表外交易,它通常不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定价比较复杂,因对其风险的度量非常困难。
近几年以来,衍生工具交易**不断,1994年1月,德国MGRM集团在美国高息筹资,投资石油期货损失13亿美元,相当于集团一半资产;1994年12月,美国加州橘郡财务长雪铁龙以政府名义筹资,进行票据投资,最后亏损18亿美元,地方政府宣布破产;同年12月,美国最富庶的奥兰冶县由于从事金融衍生交易失败而亏损15亿美元,不得不宣布破产;1995年2月23日,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出现“327国债期货**”,直接导致了国债期货市场在我国的暂停。
尽管出现上述情况,但衍生金融工具仍获得了巨大发展,美国《幸福》杂志在1995年载文声称,国际金融市场上当时已知的金融衍生工具已有1200多种,未清偿名义本金额超过20万亿美元。不仅如此,衍生工具的品种也正在创新中,目前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几乎能根据客户的任何特殊要求“量身订造”任何品种的衍生工具并为之创造市场,所以今后衍生工具的品种还将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关于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制度现状
我国十分注意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风险意识。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我国不断发布各项规章制度:国务院1998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中规定:“取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允许进行套期保值,不得进行投机交易。”1999年6月,以国务院令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期货交易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禁止不通过期货交易所的场外期货交易。”第四十八条规定:“国有企业从事期货交易,限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期货交易总量应当与其同期现货交易量总量相适应。”2001年10月,证监会发布的《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
我国自2004年3月起施行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实施的范围为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法人,以及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分行。目前,我国证监会共计批准中石油、中石化、中航油等27家企业可以进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
企业投资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策略
以上一系列事件说明,必须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风险加以必要的控制,不能任其作为表外业务游离于会计报表之外。如果对该项风险极大的投机行为予以适当的披露,有适当的机制予以约束,提醒管理层和所有者的高度关注,就不会发生等事态无法收拾以后的巴林银行残局和中航油的艰难重组。对企业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风险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禁止过度投机,完善内部治理制度,杜绝“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建立严格的衍生金融工具使用、授权和核准制度。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应由高级管理部门、董事会或相关的专门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财务委员会授权核准,并进行合法、合规性检查;衍生金融工具的授权、执行和记录必须严格分工。如由独立于初始交易者的负责人授权批准,由独立于初始交易者的其他人员负责接收来自交易对方对交易的确认凭证;对交易伙伴的信誉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控制交易伙伴的信用风险;建立健全的衍生金融工具保管制度和定期盘点核对制度;建立投机项目的投资限额制度,规定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最高限额,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之内;严格限定衍生金融工具的适用范围,除为了规避实际外贸业务中的不确定风险以外,禁止从事以投机为手段的投资行为。
加大对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水平和道德水准。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种类众多,业务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和分析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风险,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避免巴林银行事件中因业务人员越权违规操作所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另外,必须使用信得过的交易人员,做到核心机密内部人掌握。中航油参与此次交易、掌握交易核心机密的交易员,均是外籍人,来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像这种核心机密被外籍人士掌握和运作,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国家也是很少出现的。在美国的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公司,掌握最核心机密的关键位置交易员,一般都是美国人。
实施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外部监管,将作为“表外业务”纳入到表内披露。中航油从事场外交易历时一年多,从最初的200万桶发展到出事时的5200万桶,一直未向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报告,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也没有发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金融市场的逐步国际化,衍生金融工具也必将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因而,我国必须完善法规制度,使企业在投资或投机衍生金融产品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能够对高风险的投机业务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以避免类似中航油事件的再次发生。
第四篇:2018年新金融工具准则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重点解读出炉啦!!小编呕心沥血的盘点不要错过,快快看过来!
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CAS22)、《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以下简称CAS24)等三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随后,于2017年5月2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以下简称“新CAS 37”),以反映上述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变化在列示和披露方面的相应更新。上述四项准则统称“新金融工具准则”究竟其中有何变化,又会带来什么影响,请听小编细细道来。
一、新准则出台背景
1.新问题亟待解决: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金融创新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化,有关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实务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现行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过于复杂,主观性强,影响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过于原则,对金融资产证券化等会计实务指导不够;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脱节等。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修订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来及时、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2.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及借鉴:据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谈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凸显,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金融工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并于2014年7月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拟于2018年1月1日生效。为切实解决我国企业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实务问题、实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财会〔2010〕10号)的要求,我们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需要,修订了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
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重点解读 表1 新CAS 22 与原CAS 22 的比较 新CAS22 分类根据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原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则
原CAS22
持有金融资产的意图和目的
分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类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结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果 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 计凡是权益工具均以公允价值计量。债务持有至到期投资及贷款和应收款项量工具分两种情况,对于即满足商业模式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其他类别以公基为收取合同现金流又满足金融资产合允价值计量,但是有一个例外,公允础 同现金流量特征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无标价权益工本计量;不同时满足两条件的以公允价具以成本计量 值计量 原CAS22中不允许主体在初始分类后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重企业改变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其他三类,而分时,三类金融资产之间可以进行重分类 在一定条件下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类
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两类之间进行重新分类 减预期损失法 值
(一)主要变化:
1、金融资产分类由现行“四分类”改为“三分类”
现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按照持有金融资产的意图和目的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类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新修订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以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作为金融资产分类的判断依据,将金融资产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三类,取消了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三个原有分类,减少了金融资产类别,提高了分类的客观性和会计处理的一致性。旧准则
新准则 已发生损失法
第七条 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其管理金融为下列四类:
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
三类:
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
(一)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益的金融资产;(二)持有至到期投资;(三)贷款和应收款项;(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指企业如何管理其金融资产以产生现金流量。业务模式决定企业所管理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来源是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出售金融资产还是两者兼有。
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是指金融工具合同约定的、反映相关金融资产经济特征的现金流量属性。即相关金融资产在特定日期产生的合同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其中,本金是指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本金金额可能因提前还款等原因在金融资产的存续期内发生变动;利息包括对货币时间价值、与特定时期未偿付本金金额相关的信用风险、以及其他基本借贷风险、成本和利润的对价。新准则下金融工具的分类:
2、强化金融工具减值要求 1)金融工具减值确认方法的改变
新CAS22就减值而言,考虑包括前瞻性信息在内的各种可获得信息,不再采用“已发生损失法”,而是根据“预期信用损失法”,使得损失更早得被确认。新CAS22第四十七条规定: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在估计现金流量时,企业应当考虑金融工具在整个预计存续期的所有合同条款(如提前还款、展期、看涨期权或其他类似期权等)。企业所考虑的现金流量应当包括出售所持担保品获得的现金流量,以及属于合同条款组成部分的其他信用增级所产生的现金流量。2)“三阶段”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推出
对于购入或源生的未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判断金融工具的违约风险自初始确认以来是否显著增加:第一,如果已显著增加,企业应当采用概率加权法计算确定该金融工具在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以此确认和计提减值准备。第二,如果未显著增加,企业应当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确认和计提减值准备,具体情形请见下图: 修订CAS22 “三阶段”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3)两大难题的思考 从上述三阶段信用风险的确认及预期信用损失的集体来看,无疑对企业带来两大难题:
第一、判断难题:即某项金融资产信用风险是否呈现显著恶化应当采取何种标准进行判断,目前国际上对金融资产期末的信用风险与期初信用风险的变化实行五级分类,属于绝对比较法,是站在期末看该时点应归属于哪个类别里,因此现行分类不够精细,有待与新准则要求更匹配的分类标准出台。
第二、计量难题:即某项金融资产预期损失应当如何准确计算,惯用的内评法也只要求计提未来12个月的预期损失,但要求的对整个存续期预期损失的计提的确没有成熟的模型加以参考,这将对企业预期损失建模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技术人员的培养、引进显得尤为重要。
(二)其他变化
简化嵌入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按照现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满足一定条件的嵌入衍生工具应当从混合合同中分拆,作为单独的衍生工具进行处理。如无法对嵌入衍生工具进行单独计量,应将混合合同整体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此规定涉及的专业判断较多,企业对其理解和把握口径存在差异。修订后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对嵌入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进行了简化:混合合同主合同为金融资产的,应将混合合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会计处理,不再分拆;混合合同不属于金融资产的,基本继续沿用现行准则关于分拆的规定。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是基于单项资产,而业务模式可能更多地在组合层面确定,因此基于客观事实和情况,同一种金融工具可能被分类为不同类别。
根据现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如果企业的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一组金融资产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则这些金融资产符合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分类条件,但是不强制采用此分类。在修订后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下,这些金融资产必须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调整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的会计处理。在现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下,许多企业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时,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额可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而在修订后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下,允许企业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进行处理,但该指定不可撤销,且在处置时不得将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额结转计入当期损益。
三、《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重点解读 套期会计方法:是指企业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在相同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以反映风险管理活动影响的专门性的会计方法。
问题的提出:现行的套期会计准则对套期会计规定了严格的适用条件,导致实务中企业开展的大量套期业务无法通过套期会计在财务报表中予以反映。新CAS24特征:新修订的套期会计准则更加强调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在拓宽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范围、以定性的套期有效性要求取代现行准则的定量要求、允许通过调整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数量实现套期关系的“再平衡”等方面实现诸多突破,从而有助于套期会计更好地反映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
1.明确套期关系有效性的要求:满足三条件+再平衡 新CAS24 第十六条
套期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应当认定套期关系符合套期有效性要求:
第七条 企业通常可将单项衍
(一)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之间存在经济关系。
生工具指定为对一种风险进行该经济关系使得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价值因
套期,但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面临相同的被套期风险而发生方向相反的变动。
可以指定单项衍生工具对一种
(二)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经济关系产生的价以上的风险进行套期: 值变动中,信用风险的影响不占主导地位。
(一)各项被套期风险可以清
(三)套期关系的套期比率,应当等于企业实际晰辨认; 套期的被套期项目数量与对其进行套期的套期工
(二)套期有效性可以证明
具实际数量之比,但不应当反映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相对权重的失衡,这种失衡会导致套期无
(三)可以确保该衍生工具与效,并可能产生与套期会计目标不一致的会计结
不同风险头寸之间存在具体指果……
定关系。第十八条
套期有效性,是指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能够套期关系由于套期比率的原因而不再符合套期有
抵销被套期风险引起的被套期效性要求,但指定该套期关系的风险管理目标没
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有改变的,企业应当进行套期关系再平衡。的程度。本准则所称套期关系再平衡,是指对已经存在的套期关系中被套期项目或套期工具的数量进行调整,以使套期比率重新符合套期有效性要求。基于其他目的对被套期项目或套期工具所指定的数
原CAS24 量进行变动,不构成本准则所称的套期关系再平衡。
企业在套期关系再平衡时,应当首先确认套期关系调整前的套期无效部分,并更新在套期剩余期限内预期将影响套期关系的套期无效部分产生原因的分析,同时相应更新套期关系的书面文件。2.调整符合被套期项目条件:取消部分限制
1)企业可以将符合被套期项目条件的风险敞口与衍生工具组合形成的汇总风险敞口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2)当企业出于风险管理目的对一组项目进行组合管理、且组合中的每一个项目(包括其组成部分)单独都属于符合条件的被套期项目时,可以将该项目组合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3)虽然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不会对损益产生影响,然而新CAS 24允许对这些权益工具应用套期会计方法,其因被套期风险敞口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3.增加套期会计中期权时间价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现行准则规定,当企业仅指定期权的内在价值为被套期项目时,剩余的未指定部分即期权的时间价值部分作为衍生工具的一部分,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造成了损益的潜在波动,不利于反映企业风险管理的成果。修订后的套期会计准则引入了新的会计处理方法,期权时间价值的公允价值变动应当首先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后续的会计处理根据被套期项目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法有利于更好地反映企业交易的经济实质,提供了与其他领域相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了会计结果的可比性,减少了企业损益的波动性。4.增加套期会计中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修订后的套期会计准则规定,符合一定条件时,企业可以在金融工具初始确认时、后续计量中或尚未确认时,将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敞口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当条件不再符合时,应当撤销指定。新规定允许企业对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敞口选择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方式来进行会计处理,以实现信用风险敞口和信用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在损益表中的自然对冲,而不需要采用套期会计,以此作为套期会计的一种替代,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管理信用风险活动的结果,提高企业管理信用风险的积极性。
四、新金融会计准则出台的影响
1、对企业利润及操纵利润的影响 1)相较于旧准则,在新准则规定下企业的利润波动性可能会变大。其原因在于:旧准则下企业会将大部分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而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但是在新准则下,由于其他综合收益不可转损益,那么企业在投资初期就得慎重考虑该资产的划分,则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可能会增加,从而企业的利润波动性会增大。
2)旧准则中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处置时将其原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转入到投资收益(其他综合收益属于所有者权益项目,投资收益属于利润表项目),由此一来企业通过控制其他综合收益向投资收益转回的时间来调控当期的利润表。现在新准则规定其他综合收益不再转入投资收益,而是直接影响留存收益(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的变动)。除此之外,旧准则中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类,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间在某些条件下可以重分类,这就给一些公司提供了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操纵利润表的条件,而新准则要求划分为三类且可相互重分类,看似利润操纵空间更大,但受前述其他综合收益不可转损益的限制实则相反,因此新准则的这两点改变将大大减少企业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3)资产减值模型由“已发生法”改为“预期损失法”,虽然有相应的列报披露要求,但我们不难揣测这或许会给企业操纵利润提供机会。我们知道企业可以在利润目标超过预期时通过多提取资产减值损失这一方法来适当的降低利润,而在经营状况不好利润目标没有达到预期时,通过将前期多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转回来增加当期的利润。由于资产减值损失影响利润,企业基于未来利润的内部要求在模型设定方面人为因素大,对利润的可操作性空间大。
2、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影响
1)业务模式对于金融工具的分类将有很大影响,因而管理层可能需要在准则实施日前重新梳理审视业务模式。实务中,企业管理其金融工具的业务模式可能不止一种,业务模式的评估会涉及大量的判断,管理层可能需要将投资组合进一步细分成子组合,以更好地反映业务模式。
2)新准则要求基于过去、现在和前瞻性信息,按照“预期损失法”计提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将推动企业建立以信用数据和评价为基础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应对信用风险事件和信用损失的能力。
3)新准则要求对相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可以及时预警和反映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面临的市场风险等金融风险,提高企业风险识别、计量、防范和控制能力。
3、对监管部门的影响
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高度重视企业信息披露,要求企业充分披露信用风险等相关信息,其基本理念和方法与新巴塞尔协议一脉相承。企业在实施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后将能够进一步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深度,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整体透明度,为监管部门强化金融监管、提升监管效能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监管部门还应当积极跟踪新准则在行业以及各企业的落实情况,针对新的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使得市场参与主体的经营管理更为合理。
小编的整理和解读到此告一段落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咱们下期再见!作者:西南财经大学保险会计研究生 吴亚楠、贺大芹
“中国保险会计研究中心”现面向全国业界学界诚征稿件。投稿邮箱:2284585413@qq.com
中国保险会计研究中心是西南财经大学在保监会和保险行业支持下设立的集研究、教学和咨询于一体的非营利学术机构,旨在推动保险会计在中国的发展,为保险行业会计、财务及相关领域提供学术、实务交流平台以及高水准的研究和教育资源
主办机构:中国保险会计研究中心
第五篇:怎样用金融工具防止出轨
怎样用金融工具防止“出轨” 如果丈夫犯了和文章同学一样的错误,你会怎么办?当他痛哭流涕,又是写保证书又是发誓不会再犯时,作为妻子,难免不会为了孩子和家庭,且行且珍惜,选择原谅。可隐忍后,谁又敢保证这一次的宽容不会成为纵容?与其相信“日后必不再负人”的口头承诺,不如通过财务安排,保护自己与孩子的财产权益。
如何利用法律和金融工具,让婚姻中没有过错的一方多获得财产支配权?或者,未来万一离婚也可以多分财产?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全国律协民委婚姻家庭法论坛主任王芳律师。
王芳认为,夫妻间的“忠诚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应一直存在争议,她个人倾向于无效。鉴于此,她建议女方通过签订夫妻财产约定、设立不可撤销家族信托、人寿保险、家庭财富提前传承给子女、资产代持、不动产产权按比例共有、保险信托这七种方式保护好自己和孩子的家庭财产权益。
“忠诚协议”不如“夫妻财产约定”
与明星“文马”事件受到极大关注相比,以黄女士为代表的家庭主妇只能默默忍受丈夫出轨给她带来的痛苦。黄是北京一家民营企业老板的夫人,为了家庭和丈夫的事业,她五年前辞职做了全职太太。可近期她却发现了丈夫“外面有人”,其丈夫甚至干脆地承认,称外面的都是应酬,并希望黄女士原谅。为此,黄女士的丈夫还写下保证书,保证以后不再犯,若再犯家中财产都归黄女士。
王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法律上,这类保证书叫“忠诚协议”,内容是如果一方违反对另一方忠诚义务的话,承担什么后果。通常“忠诚协议”有两类:如果一方再背叛另一方的话,将来离婚时就净身出户,或者给另一方一大笔钱。
“忠诚协议”有无法律效力目前还存在着很大争议。“实际审判中,我看到的是法官比较倾向于无效。个别情况下可能有效,每个案子都有它的特殊性。”王芳说。
因此她建议,与其双方签订“忠诚协议”,还不如签订一份“夫妻财产约定”。这种约定,不以对方是否违反忠诚义务为前提,没有任何理由,不附加任何条件,直接约定双方的财产和债务归属。
“夫妻财产约定”签订后可能有两个后果。婚姻和平时期,此后就实行分别财产制,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夫妻双方都可以单独处置自己名下的财产;第二个后果是婚姻和平时期财产继续混同,如果离婚,就按协议上的约定来分割财产,男女任何一方都不能反悔。
此外,普通家庭还可以通过“财富提前传承”、“资产代持”及“不动产按
比例共有”等方式,使婚姻中出轨的一方获得更少的收益。
比如,男方“出轨”后,女方想要让自己和孩子多获得财产,就可以把家庭财产(不动产、公司股权和金融资产)提前传承给子女。不动产、公司股权可登记过户在子女名下,金融资产通过人寿保险传承。这样一来,离婚时,这部分财产就不再作为夫妻双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也让女方和子女获得更多财产。
“资产代持”就是夫妻中某一方,购买房产或汽车等不动产时,登记在自己近亲属名下,这样可隐匿一部分财产,离婚时也不纳入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对于房屋等不动产,王芳表示,“如果一方担心另一方将来再出轨,就可以在不动产产权登记时,登记为按比例共有。按比例共有,就是妻子跟
丈夫约定房屋产权的共有比例,比如三七开、二八开。一旦双方约定并登记了按比例共有,就破除了婚姻法的法定原则。即使原房产证上登记为两人名字,没有其他约定,后来也可以去变更为按比例共有的登记。”
保险信托的两种安排
除了以上方式,对于富裕家庭来说,家族信托和人寿保险是更好的方式。目前家族信托门槛较高,一般是3000万元人民币。不过也有信托公司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正研究起点为1000万元的家族信托。
以“文马”事件为例,如果此时文章想弥补妻儿,可设立一个家族信托。信托计划架构为,男方作为信托计划的委托人,以一定金融资产作为信托资产,把妻子或孩子(也可以是妻子和孩子一起)设为信托受益人。
“最好在信托计划设立时,就设置成不可撤销之信托。这样无论夫妻双方离婚与否,都不影响信托架构的受益人。只要信托合同里约定,信托收益是属于受益人的个人资产,那么一旦离婚,男方既不能对信托财产进行分割,也不能分割受益权。”王芳提醒。
另外一种金融工具是“大额人寿保险”。王芳称,投保人可设置为女方父母,被保险人为女方,受益人为子女。“这实现了夫妻共同财产的转移。被保险人是妻子,如果妻子有意外,保险理赔金直接就到子女名下了。虽然保费由夫妻共同财产缴纳,但投保人设为了女方父母,夫妻离婚时保单资产就不分割。”
还有一种投保方式可让女方直接获益。投保人为女方父母,被保险人是女方,但购买的是终身年金险,女方每年就可从保险公司拿到一定的年金。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女方单独要有一个约定:这份父母投保的人寿保险,女方在婚内所得的生存保险金为其个人财产。
更复杂的方式是一种新型金融工具——“保险信托”。王芳介绍,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女方父母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购买大额寿险,但保险受益人指定为信托公司。同时,女方父母和信托公司签订一份信托合同,委托人是女方父母,但受益人是女方和孩子。
至于这种“保险信托”架构怎么运行,王芳介绍,“因为父母岁数较大,购买大额寿险,女方父母去世后保险公司就会赔付一大笔钱。由于约定保险的受益人是信托公司,所以这笔钱就直接打到信托公司账户,这时家族信托就开始运转,女方和孩子就可获得信托的收益了。”
王芳表示,“这样的信托架构还有好处,一旦夫妻离婚,孩子可能归父亲或母亲抚养,但信托合同可以约定,比如孩子满18岁前,每年可从信托得到5万元,满18周岁后每年从信托里得到30万。25岁时每年100万,然后30岁时得到全部。信托合同约定收益的领取节奏,这样夫妻任何一方都控制不了孩子的资产。”
“保险信托”的第二种方式是信托设置时以女方为信托计划的委托人,同时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这种架构一般商务人士比较喜欢,如果女方发生人身意外,孩子就可以得到一大笔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