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就业现状与困境 2

时间:2019-05-12 16:4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免费师范生就业现状与困境 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免费师范生就业现状与困境 2》。

第一篇:免费师范生就业现状与困境 2

2014寒假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免费师范生就业现状与困境

2007年我国开始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这是从国家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采取这一重大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但是,虽然具备“有编有岗”的政策保障,免费师范生的就业现状并不如所期待的那样乐观,面对就业存在着不少困境。就以第一、二批免费师范生为例。

首先,部分省份未出台地方配套政策,这样一来就给师范生就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首批师范生张某家住贵州,“履行协议、回本省就业”,一直是她坚定的目标。毕业时,经过双向选择,她和贵州省黔南州田家炳中学达成签约意向,但因贵州迟迟未出台相关政策,张某感觉自己正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学校要向当地人事部门申请编制,如果拿不到编制,她就得再找别的单位,可直到1月份,冬季招聘高峰期已经过去,随着用人单位减少,她再次选择的机会也变少了。

另外,跨省就业的限制对于前几批的师范生的就业影响很大。首

批免费师范生大多来自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按照国家回生源地就业的政策,这些欠发达省份必须“消化”大量学生,而他们原本财力薄弱,要一次拿出那么多编制,必然存在一定困难。而部分省份将跨省就业视为违约,这使得师范生就业的机会大大降低。好在现如今,随着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一步步的完善,这一问题达到了很大的改善,许多省份都予以提供免费师范生跨省就业的申请。这样一来,师范生的就业范围得到扩大,就业压力减小,教师资源的利用率也得以提高。

再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计划都是提前制定的,有些专业,可能在四年前是紧缺的,但是四年之后毕业的时候,就趋于饱和了,这种市场预期,有些是学校无法预料,或者无法在四年之内调整的。如今大部分师范生当初选择其所在的师范专业时都是因为该专业的教师需求在其生源地较大,但是师范院校对于师范生的教育为四年,我们并不能保证四年后该专业的教师岗位仍有所需。加上上文所提到的跨省就业限制的影响,使得师范生面对就业再次陷入困境。

201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意见的通知》,从制定招生计划、健全录取和退出机制、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和专业发展等方面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进行了完善,这标志着师范生免费教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所以免费师范生采取回生源地省份就业的方式。如果招生时

对省内不同专业的教师需求估计不准,就会导致免费师范生回生源地就业时无法顺利对接,引发结构性就业难题。《意见》针对此问题提出要“科学制定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合理确定分专业招生数量,确保招生培养与教师岗位需求有效衔接。”然而,免费师范生的培养需要四年的周期,会使人才供给出现一定的滞后,招生时急需补充的专业,毕业时可能已经饱和。因此仅依靠完善招生机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免费师范生回生源地省份就业时遭遇的结构性难题。

缓解这一结构性难题的最佳方式,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变免费师范生“回生源省就业”为“回生源区域就业”。所谓生源区域就业,是指根据各省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内各省(市、区)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大体相当,免费师范生就业时可以在生源地所在区域内进行双向选择。

生源区域就业有三大优点:第一,由于区域是按照经济、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划分,因此与生源地省份就业的区别不大,对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政策目标的影响较小;第二,区域内各省(市、区)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市场”与“计划”共同调节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有利于消除各省份之间的岗位差异,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习好不如政策好,学习好不如省里提供的岗位好”这种现象给免费师范生带来的心理冲击;第三,扩大就业区域范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冲由四年培养时间滞后所带来的免费师范生就业结构性难题,例如四年之前,区域内的某一省份对生物专业的教师有大量的需求,所以招生时扩大了生物专业免费师范生的规模,但四年之后,该省份的生物专业教师基本饱和,免费师范生在不跨省、不违约的前提下很难在省内找到工作,如果换成是区域内就业,该省份同一区域内的其他省份可以吸收部分多余的生物专业免费毕业生。区域内的省份越多对结构性就业难题的缓冲作用就越加明显。

总而言之,免费师范生政策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定会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助力。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

最近,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二零一零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严峻在哪里?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大学生就业不难才是怪事,“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现象。尽管如此,中国教育部决定继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表面上看,研究生扩招能提高大学生学历层次,可以缓解就业难。但是,如果不清理高等教育积弊,扩招研究生来应对就业难将是饮鸩止渴,使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由于大学毕业生多,市场需求少,要获得一个好的工作位置,就只有依靠社会关系,尤其是在报考和录用公务员方面。通俗地说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父母在社会上是有权有势有钱的,子女肯定能获得一个好的工作位置。虽然中央政府三令五申,不准妻儿等直系亲属到本单位工作,但是中央政府不能禁止朋友安排我的子女,我安排朋友的子女这样的友情交换。

现代版“上山下乡”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胡主席和温总理曾多次勉励大学生要心系国家,努力学习,甘于奉献,号召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和中小企业去。而一些学者认为,要求大学生到城乡边远地区工作做起来是相当困难的。

"不光是大学生可能不愿意去,即使去了,“大学生村官”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最重要的是农村的基层政权现在都是人满为患,其中也有不少大专学历的人,并不需要多少新大学生。即便有大学生被安排到那里去,当地的官员也会觉得僧多粥少而加以抵制。

户籍松动

大学生就业难推动了中国户籍政策进一步松动,国务院办公厅在去年二月发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取消对专科以上毕业生落户中小城市的限制,这也意味着希望在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等地落户的外地籍高校毕业生仍要面临户籍问题。

有学者认为,取消户籍限制虽然有助于毕业生在省城和地级市就业,也对毕业生在民营私企单位就业有帮助,但帮助不大。

自主创业之难

去年新上任的教育部长袁贵仁曾强调加强创业教育,优化政策环境。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接受有补贴的创业培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还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但是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多是规模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成功率低。而且,自主创业只适合少数人,具有创业素质和条件的人毕竟很少。依靠创业只能缓解就业难,要根本解决就业难问题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历史原因。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如果就业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可能会引起社会不和谐、不稳定。

名列

(资料出处:http://《联合:随着金融危机仍然不断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在经济高速发展和高校扩招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大学生

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出解除困境的方法。早报网》)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教育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女士进行了独家专访。

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

关键词:结构性过剩、扩招、就业率

中国青年报:最近我们看到新加坡《联合早报》专门把您说过的一段话引用出来,作为一条新闻。该报刊登的您的原话是:“现在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原因怪扩招,我觉得没有太多道理。现在大学生太多,这叫结构性过剩——大家都想在大城市当公务员,有多少岗位呢?有很多地方需要他们去,他们不去。当然,不去也不能怪大学生,你为什么不增加紧缺人才岗位的吸引力呢?文革前,越到西部,工资越高,比如,新疆可以拿80块钱,我们在北京只能拿46块多,现在反过来了,那谁愿意到西部去啊?”该报指出,您的观点是:就业率低不能全指责学校和教育部门,政府整体应该分析和反思。您是在什么背景和情形下谈及这个问题的?您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难在何处?

吴启迪:我也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这个问题的。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是因为扩招,问我怎么看。我的意思是,确实不要随便地把“扩招”和“就业难”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当然从数字上看可能是这样,因为现在大学生多了,毕业以后找工作的人也就多了,肯定会影响就业。这好像很直观,但其实这两者的关系很复杂,要作为一个系统来看。

为什么中国需要更多的大学生?假如中国现在毛入学率在23%的话,这并不算高,韩国是百分之七八十的毛入学率。当然也不是说越高越好,但至少23%是不高的。我一直说,文革造成了一个窟窿,那个窟窿要补,总有一天要把它补起来。因为10年不招生这种事情实在是不好解释。我们作为一个要想发展的国家,如果要提高国民素质,要想搞创新型国家,大学生的数量要多,这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个时候就说大学生已经太多了,他们找不到工作了,我觉得不符合逻辑。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其实是一个结构上的问题。有些地方岗位没多少,但是大家都想去,有的地方很需要人才,但大家又不愿意去。这个问题能怪年轻人吗?我觉得不能怪他们。他们想的很多问题都很现实,不光是工资高低的问题,还考虑到将来,比如将来家庭怎么样啦,孩子上学怎么样啦。我觉得大家考虑这类问题很自然,不能总说他们不够有理想、抱负不够高什么的。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怎么把人吸引到需要人的地方去,这个责任是政府的。你理解我的意思吧,就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问题,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用什么样的政策。而且也要防止跷跷板,不要按了这个,翘了那个。我们国家的城乡二元结构不解决,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但是二元结构的解决,又跟人才很有关系,解决得好,就良性循环,解决得不好,就恶性循环。

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政府应该说是很有力量的,只要真把它当做一件事情去做。我们国家有很多研究机构,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题目,好好去研究。我不认为这个事情想不清楚。

中国青年报:您所说的文革前的这种情况,到西部去工资会更高一些,这是因为当时实行计划经济,工资是由国家统一调配的。现在已经没办法执行了。

吴启迪:我们公务员的工资本来就是国家定的。为什么没办法?有好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它们也有这种情况。像日本、澳大利亚,都有这样的例子。这些政府做得成,我们政府会做不成?我们有一个很强大的政府。

中国青年报:但在边远地区提供的就业岗位并不一定是政府职位。吴启迪:当然有部分不是,但很多是。我觉得政府先做了,就会有影响力。中国青年报:它会有一种政策影响力。

吴启迪:当然啦。上次我举了法官和检察官的例子。他们和律师不一样,律师的收入很高,自己去做案子就可以了。法官、检察官是公务员,在艰苦的地方,非常稀缺。

中国青年报:据我们所知,在我国一些边远地区的基层法院、检察院,能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寥寥无几。

吴启迪:现在有政策让我们法学院学生三年级就考司法考试,以为他们考完了就可以去西部地区当法官、检察官。我说这没有抓对啊。那些学生考过了之后,为什么一定要去西部呀?他一样可以不去。

中国青年报:他在大城市做律师,赚的更多。

吴启迪:没错呀,怎么会制定这样的政策呢?政策应该制定在用人的那一头。但是用人的那一头,教育部门只有建议权。

中国青年报: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谁负有最直接的责任?

吴启迪:现在一说起责任,动不动就说“问责”,你们媒体很喜欢用。说实话,很多东西连权限都没明确,怎么个问责法?所以我更倾向于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先说责任在哪里,“问责”反而弄得大家都很紧张,认为责任不是我的,就往外面推。

我觉得你们中国青年报提出这个问题来,本身就很有意义,共青团这些年为大学生就业做了很多事情。我一直说,光找教育部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其实,教育部被骂骂也没什么,但骂解决不了问题,没解决问题才是最麻烦的。

中国青年报:考虑到就业难的事实,您觉得扩招的政策是继续还是变化?

吴启迪:扩招这件事,从2005年开始,政府已经人为地把它压低了。其实人口自然的增长率也在减少。因为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减少。适龄学生最多的一年是2008年,到2009年已经朝下走了,2010年就更少了。

中国青年报:您曾说大学生就业率不该完全推到校长头上?

吴启迪:学校不是一点责任没有。就业的事情当然跟教学质量有关,和专业设置有关。像这种问题,学校应该关注,应该敏感,应该跟踪。但高校目前出现了一些情况,为了提高一次就业率的数字,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都不好好做。这种状况从长远看很糟糕,会使我们大学生的质量真正降低。许多大学最后一年就荒废了,或至少荒废半年。

你若问一个外国大学的校长,他不知道他学生的就业率,他真的不知道,因为国外没这个概念,而一次就业率则更没

有道理了。国外是后来才调查,有些人过了一年以后再就业可以吧?而我们现在就片面地追求一次就业率。这其中难免会有虚假成分。教育方面很多事情不要搞得太刚性,太刚性了,一件好的事情也会搞歪了。教育部原副部长:大学生就业难与城

乡二元结构有关(2)2009年12月21日 09:15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我国教育亟待国际认证

关键词:教育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

吴启迪:另外我还想提一点,就是就业难跟教育质量问题是有关系的。因为有些人,比如说外国人,经常说我们的工科学生很多,但是质量比较差。这种话他们讲得很多。我觉得他们这种讲法,是吃牢我们一点,就是我们没有参与到国际认证当中去,如工程教育认证、医科教育认证、法学教育认证等。

中国青年报:加入国际性的教育认证组织,是由政府出面谈的吗? 吴启迪:这必须由非政府组织来做。中国青年报:我国有这样的机构吗?

吴启迪:目前还没有。我们只好通过各种渠道,比如在教育部成立一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来干这件事。这件事我呼吁了5年。

中国青年报:如果我们获得了认证,那意味着什么呢?

吴启迪:意味着人家将会承认你的教学质量。我们有些好的学校水平是足够了,像清华、交大这些工科院校,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国外就是以此为借口,说我们不行。这实际上影响了我们的学生在国际人才市场的就业,因为现在进入外国公司,就是进入了国际人才市场。

其实我问过很多美国著名的大公司,即那些用了我们国家毕业生的大公司,当然他们找的都是好学校。我问他们老板,你觉得我们的学生怎么样?比你们国家毕业的学生差吗?他们说,一点儿都不差。我也问中国学生,你在公司里觉得自卑吗?觉得比外国学生差吗?他们说,绝对没有啊。

中国青年报:他们是不是已经接受过西方的教育了?

吴启迪:没有,就是国内学校毕业后去工作的。当然我们有一些新的大学,水平还有待提高,如果我们搞了国际认证的话,大家就知道朝什么目标去努力,就能把这件事越做越好。

专业为什么忽冷忽热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人才预测

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8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和管理学,最差的是法学和哲学,您怎么看待这种专业冷热带来的结构性失业?您认为,学校专业的设置应该以什么为导向?

吴启迪:很多人老喜欢说的一个词叫专业对口,学什么干什么,所以才会出现一会儿这个专业很热,一会儿那个专业很冷,就业也成问题了。我倾向于大学生本科阶段主要还是能力培养。只要用人单位有眼力,就能选择一些好的毕业生,不见得是学这个专业的人。所以教育部在学校专业定位上已经拓宽了,本科阶段应该比较宽。比如物理,有物理专业就行了,不一定要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等。但现在恰恰有一些行业部门跑过来说,我们太缺核物理的人才,说赶快办这个专业。这种指导思想不对。因为假如核物理这边真的需要人了,学物理的学生在最后一年可以加点这方面的内容,去适应那边的工作。这是以事先有意向为前提的。如果事先没有意向,学生毕业后在单位里培训一段时间就可以了,因为他基础知识都有了。我觉得应该用这种方法来考虑本科教育,不然就变成职业教育了。所以你看美国的名牌大学,哪有那么多窄得不得了的专业?而我们在教改的过程当中,改来改去,越改越窄。

另一方面,关于哪个行业需要多少人才的预测,也需要做。这个教育部门一家做不了,决定一个专业招多少生,目前是发改委和教育部共同决定的。人才的预测需要一个很有水平的研究机构,它能够预测几年后各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些专业叫长线专业,有些叫短线专业。当然,也有民意测验。比如,美国每年都评选“美国学生最喜欢的专业”,每年调查一次,然后从统计数据里分析趋势。在国外,这个方面是非政府组织做得多一点,我们现在是劳动人事部门来做。这种人才预测对学校有指导作用。

“啃老族”、“蚁族”与钟表匠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高薪、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难导致“啃老族”的出现,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吴启迪:这个跟时代有关,也就是价值观。这是一个物质相对优越的时代,老一代舍不得孩子在外面吃苦,找不到好的工作,就在家呆着吧。而前面那一代,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要奋斗,要改变贫困的状况,大家都很艰苦。到了这一代,已经不需要吃苦了。我觉得这种状况是青年工作应该考虑的事。怎么使年轻人感受到“啃老”的优点和缺点。比较下来,他可能觉得“啃老”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单是我们国家,别的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

中国青年报:现在还有一类人,叫做“蚁族”,就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他们在大城市的郊外租很便宜的房子,也不一定找得到工作,就上上网,吃得也很简单。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吴启迪:这跟我们国家城乡二元结构的关系还是蛮大的。包括我们的地区差异也比较大。这些学生从农村或者小城市来到北京、上海以后,就希望留下,改变他们原来的生活状态。这还是个社会形态的问题,要重视。

改变这个现象,就得让其他一些地方的一些职位有吸引力。比如说西部地区的一个中小学校长,你给他高薪,而且不仅是待遇高,你还考虑到他成家、生儿育女等全方位的问题,甚至给他10年以后回到大城市的机会。吸引力要达到这个程度,使最好的学生都愿意过去。他到了那儿就是一个校长,如果一个校长是很优秀的人,他不能容忍底下的人很差。这样的话,团队就带起来了。包括卫生院的院长、法院的院长、检察院的检察长等。最优秀的人就给他最好的待遇,这种做法在有些国家就有。

中国青年报:您非常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就全国平均而言,中职就业率连续4年超95%,大大超过本科生就业率。但是高就业率并没有大幅度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声望,您觉得原因何在?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吴启迪:这个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中职就业率有百分之八九十,跟大学生就业率差别这么大的原因,我认为,主要还是人的期望不一样。也就是说,他们要求不是那么高的,给1000块钱觉得足够了,很好了,所以比较容易就业。但是到了大学毕业就不一样了,最好有三四千,但是这样的工作不好找,最后无奈了,1000块钱也行了。所以我觉得不要把这两种就业率数据放在一起比较,这两件事情是不一样的。

另外,我们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还比较差,也就造成了它不是特别吸引人。这跟发达国家不一样,发达国家这些人和大学毕业的人差别是很小的。

中国青年报:是不是我们观念上也有一些问题?

吴启迪:当然有问题。大家都希望小孩能上本科,甚至研究生,这是非常明确的。我们的干部子女,有几个去读职业学校?可见职业教育并不吸引人。所以对此要下大的功夫。还有一个,跟时代有关,发达国家职业学校毕业出来后待遇非常高。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就是他没觉得开个出租汽车有什么不好,大学毕业生去开也没什么不好。瑞士的钟表匠,他的收入可能比大学教授还高。那你说家长为什么还要送不大爱读书的孩子去受苦,读这么多年的书?所以,这个跟社会形态有关系。

教育部原副部长:大学生就业难与城乡二元结构有关(3)2009年12月21日 09:15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诺贝尔奖到时候会主动找过来” 关键词:教授治学、创新型人才、诺贝尔奖

中国青年报:您担任过同济大学校长,现在大学功能日益复杂,您如何看待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的问题?

吴启迪:现在提得比较多的是“教授治学”,我看,能够做到教授治学也不错。因为学校主要是学嘛。学校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学生,一个是老师,他们应该参与决策。

中国青年报:现在有些知名的教授愿意去做一些行政的事,因为听说项目和科研经费都在系主任手上。

吴启迪:当然这些人也是业务骨干,所以他们的发言权大一点是可能的。当然,你讲的这个问题是我们的一个弊病。在科研经费方面,有行政职务的比没有行政职务的要多。这种局面其实是资源不足造成的。假如资源充足,可能就会给教授更多的自由度。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学的情况就不一样,系主任大家都不想当,都推来推去,因为资源比较充裕,而且平均。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表现。

中国青年报: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为什么没有创新型人才,北京大学原副校长王义遒说,我们现在也许并不需要太多钱学森这样特别杰出的人才。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靠的是劳动密集型经济,主要是农民,包括农民工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把经济推上去的,所以现在不需要创新型人才。也有人批评说不应当用过去精英时代的价值观来培养大众化时代的人才,您对此怎么看?

吴启迪:创新型人才我们是需要的,但是也确实不可能用培养天才的方式来对待整个高等教育,因为现在高等教育已经走到大众化阶段。我们的质量观会有变化,跟精英型的高等教育相比,是不一样的。就是说,不可能把每个大学生培养成尖子,因为现在上大学毕竟成了一件大众化的事情。

当然我们还是需要有一批拔尖人才的,但这些人才确实不应该也不可能数量很大。怎样培养这种人才,现在讨论得很多,我觉得光靠学校可能是不行的,尤其光靠大学是不行的。我现在很担心我们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小孩那么小,就给他们加了那么重的负担,一天到晚为了考试而读书。我想,高中三年里面,最后一年肯定是不学新知识了。这是干嘛呀?一天到晚在对付那些题目。现在很多大学新生已经被“磨练”得对科学没有兴趣了,他来念这个专业,基本上是家长或老师的意思。我们面对这样的学生,有的时候真得重新开始,来提起他们的兴趣。所以,今天的高等教育在效率上是降低了很多。

关于诺贝尔奖,我觉得别老提,诺贝尔奖不是所有领域都有的,所以拿这个衡量有点不公平。在国际上的很多排行榜里,我们中国的大学不是老排得比较后吗?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诺贝尔奖。但是,我觉得要是加上这么一条,我们中国的大学就不会排得那么后了,那就是:假如提到大学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的作用,我觉得,我们不会太差。我们大学搞出来的研究成果,包括我们的人才,建设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这些都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包括人才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在这些方面,没有国家比我们更活跃。再比方说石油勘探,人家就得靠我们的技术。甚至包括地质领域。在这些领域里,我们已经是世界一流了,我们一点都不要有自卑感。

我现在感觉到中国人是丧失了自信心,一天到晚说我们不如人家,一天到晚说我们没得诺贝尔奖。我说,只要我们国家强盛到一定程度,诺贝尔奖自然就来了。甚至包括文学奖、经济学奖、和平奖等,都可能主动找上门。

“大学校长腐败是一种悲哀”

关键词:理想主义、工程腐败、学术腐败

中国青年报:您在谈到女大学生“傍大款”时,说大学要有点理想主义,说并不认为中外的教育差距非常大,倒是社会差距比较大。从您任大学校长和教育部副部长的经历来看,怎么解决大学理想主义欠缺的问题?

吴启迪:我觉得这个问题要说得大一点的话,是整个中国的社会问题。整个社会在诚信、信仰、道德素养方面,是有缺失的。但我感觉,这也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

比如一些老板开始的时候拼命赚钱,一旦好到某种程度,他就想回馈社会。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慢慢变化的。生活水平高到一定程度以后,理想主义就会产生。年轻人就会感到,成天吃吃喝喝没什么意思,还得做点什么事。所以,我觉得有些事情会与时俱进,我们也不可以太着急。

但是从局部来讲,从教育部门来讲,也应该搞点活动来鼓励同学们的这种理想主义。我跟美国一些大学的校长接触,我觉得他们很理想主义。上次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在北大演讲,一上来就说,他们学校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非常优秀的公民。我一直觉得,不要认为“公民”是个很简单的词,它说明一个人要承担社会责任。我认为这些我们的学校还是可以做的。

其实任何人回想起来,大学这段经历都是非常美好的,是激动人心的,想起来都会很怀念,那为什么不让这段时光变得更美好呢?所以,我觉得大学里面应该创造一种校园文化,来构建理想主义的东西。有人说,你这个说法不太现实,社会太现实。我说那不要紧,你就在自己周围营造一点,也是好的。有些人说,把大学生搞得理想主义,到了社会上不能适应。我想不会的,他照样能适应。但是至少他有个崇高的起点,他要做个崇高的人。我觉得这很重要。

中国青年报:最近,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因涉嫌在基建工程中巨额受贿被捕,大学不再是净土。您怎么看大学里的腐败现象?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杜绝?

吴启迪:大学里出现这种事情,是一种悲哀,是很丢人的。有好多腐败现象出现在基本建设方面,因为经费数量很大,社会关系很复杂,有各种各样的陷阱、圈套,道德上、素养上稍微欠缺的人,就容易陷进去。对此当然要严打,有多少抓多少,我们不能让这些人毁了大学的名声。

中国青年报:除了经济腐败,学术腐败也在大学盛行,本报就曾报道过多起发生在知名大学的剽窃、抄袭等学术腐败事件。您认为滋生学术腐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这一丑恶现象?

吴启迪:这个我们一直在说,现在整个学术界太浮躁,太急功近利。在大学里出现这样的事情,是违反教育规律的,给学生造成很坏的影响。我们一定要严肃对待这些事。

中国青年报:教育部有具体的解决办法吗?

吴启迪:已经有了,最近搞了几个文件。包括科学院、工程院,也发生了这样的事,他们也会出台文件。我觉得这还是个道德教育的问题。而且我说不要老提诺贝尔奖的事,越提

越浮躁。其实,我觉得有些东西你不提,反而自然而然出来了。关键是怎么培育创新的健康的土壤。

第三篇:湖南省免费师范生就业

湖南省免费师范生就业

2010-11-16 11:27:00作者:就业指导中心浏览: 446 次

湖南省实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细则

各市州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办、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单位关于认真做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有关工作意见的通知》(湘政办发〔2007〕49号)精神,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制定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教师〔2010〕2号),我们制定了《湖南省实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细则》,现印发给你

们,请遵照执行。

湖 南 省 教 育 厅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厅

湖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湖 南 省

财 政 厅

二O一O年十月二十九

湖南省实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 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细则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的通知》(教

师〔2010〕2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单位关于认真做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有关工作意见的通知》(湘政办发〔2007〕49号)精神,为切实做好我省生源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以下简称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省财政厅组成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全省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负责制定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指导各地落实任教

岗位、编制、人事和工资福利等政策措施。工作小组办公室设省教育厅。

第二条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统筹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编制、财政等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分工负责,通力合作,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任教岗位、人事接转、编制和各项保障措施,确

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

第三条 保障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是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性举措的关键环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职责,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

第二章 信息管理

第四条 每年招生录取工作结束后,省教育考试院应于当年12月底前将免费师范生录取信息(含电子文档)提交省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

位人事管理处。

第五条 加强与培养学校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培养期间免费师范生留级、休学、退

学、死亡等异动情况。

第六条 由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建立免费师范生信息库和信息管理系统,负责免费师

范生信息和《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管理工作。每年10月底前,向市州教育局、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办、财政局发布下一免费师范毕业生信息。

第三章 就业岗位及编制

第七条 免费师范毕业生依法取得教师资格后,按照 国办发〔2007〕34号文件和《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规定就业,一般回生源所在市州辖区内中小学任教,履行国家义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10年以上。在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

服务两年。

第八条 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所需编制,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掌握全省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情况,会同机构编制部门在核定的中小学编制总额内确定,提前安排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编制计划。各地应首先用自然减员编制或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安排免费师范毕业生,确保

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

第九条 每年11月底前,由市州教育局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编制、财政等部门,根据下一本地生源免费师范毕业生人数、所学专业,结合本地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编制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计划,落实就业岗位及编制,报经市州人民政府同意后,连同《湖南省20XX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任教岗位信息表》(见附件),报省

教育厅(附电子文档),同时报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和省财政厅。

第十条 市州教育局应会同有关部门,于每年12月底前,主动与培养学校联系,做好下一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任教岗位落实、双向选择、供需见面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组织用人学校与免费师范毕业生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为毕业生落实任教学校和岗位提

供便利。

第十一条 鼓励和支持免费师范毕业生到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任教。免费师范毕业生要求跨市州到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任教的,由本人书面申请,经生源所在市州和接收市州教育

行政部门签署意见,报省教育厅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

第十二条 《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一式三份),由免费师范毕业生本人、培养学校和用人学校三方共同签订,并各持一份。各市州应于5月底前将落实在本地任教的应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名册分别报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和省财政厅备案,并同时报送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含电子文档)。

第四章 就业手续办理

第十三条 应届免费师范毕业生持本人毕业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和《免费师范毕业

生就业协议书》到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就业手续。

第十四条 落实任教岗位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档案、户口等,由培养学校直接迁转至任教学校或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毕业时暂未落实任教岗位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其档案、户口等由培养学校迁转至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由市州安排任教学校和岗位后,再迁转至任教学

校或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

第十五条 免费师范毕业生任教学校所在地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编制和财政等部门,要及时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办理人事接转、党团关系、入编、工资卡和“三险一金”等

关系和手续,落实国家规定免费师范毕业生应享受的各项政策待遇。

第五章 相关政策

第十六条 免费师范毕业生上岗任教后即享受当地公办教师同等待遇。在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按规定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服务期间,仍然享受原派出学校的工资福利待遇。

第十七条 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在职学习专业课程,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取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学位证书,具体办法按《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0〕3号)规定执行。任教学校应鼓励和支持免费师范毕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

第十八条 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可在学校间流动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各地不得将协议规定服务期未满的免费师范毕业生调整到非教育教学机构。

第十九条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为到农村任教服务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提供周转住房等

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十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为免费师范毕业生提供在职培训、进修、学习的机会,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第六章 履约与跟踪管理

第二十一条 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履约管理,建立诚信档案,将违约记录记入人事档案,并在湖南省毕业生就业网(http://)

上公布违约处理决定。

第二十二条 免费师范毕业生上岗任教后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由任教学校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按相关规定组织实施。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协议服务期内出现中途毁约、死亡等

异动情况的,由任教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将有关信息汇总报省教育厅。

第二十三条 对毕业后未按《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约定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由省教育厅依据协议书作出违约处理决定;对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未满10年且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擅自离开中小学教育岗位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由任教学校主

管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协议书作出违约处理决定。

第二十四条 违约免费师范毕业生退还的免费教育费用和应缴纳的违约金、滞纳金,由作出违约处理决定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追缴和管理,作为其他非税收入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用于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免费教育费用缴付额度按培养成本计算,违约金和滞纳

金按《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的约定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建立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制度,省教育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厅、省编办、省财政厅对各地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督查,并以适当方式公布督

查情况。

第二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教育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省财政厅

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重庆市免费师范生就业

重庆市免费师范生就业

2010-11-22 9:05:00作者:就业指导中心浏览: 1585 次

重庆市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的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的通知》(教师〔2010〕2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部门关于落实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7〕179号)精神,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鼓励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鼓励优秀青年长期从教,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现制定

以下实施办法。

一、明确工作职责

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由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编办、市财政局等部门组成工作小组,制定并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市教委牵头负责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派遣工作,指导区县(自治县)教委做好落实工作岗位、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工作;市人力社保局负责并指导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部门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人事接转工作;市编办负责并指导区县(自治县)编办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的编制;市财政局负责落实相关经费保障。各区县(自治县)应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并细化相关部

门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的工作职责。

二、落实岗位和编制

各区县(自治县)教委及市教委直属中小学应根据编制和岗位空缺情况,拟定免费师范毕业生招聘岗位需求计划。市教委会同市编办、市人力社保局,根据全市免费师范毕业生岗位需求情况和当年重庆生源免费师范毕业生情况,研究制定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招聘计划。各区县(自治县)编办要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保证余编优先用于招聘免费师范

毕业生,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

三、组织双向选择

免费师范毕业生依法取得教师资格后,按照国办发〔2007〕34号文件和《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规定,双向选择就业,履行国家义务。毕业前已签订就业协议的,按协议规定就业;毕业前尚未签订就业协议的,一般安排回生源所在地区县(自治县)中小学任教。本市生源免费师范毕业生,确有特殊情况,要求到市外中小学任教的,需经意向就业学校审核、市教委批准。

市教委根据免费师范毕业生招聘计划,制定免费师范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实施方案。及时公布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生源信息和招聘单位的招聘信息,组织现场招聘、网上招聘等多种形式的供需见面活动,组织用人单位和免费师范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免费师范毕业生不得参加市、区县(自治县)组织的其他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

试。

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到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任教。县城及以上中小学招聘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由市、区教委结合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两年。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间,仍享受派出学校原工资福利待遇,由当地政府和农村

学校提供周转住房等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

四、迁转档案户口

毕业前通过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其档案、户口等由培养学校直接迁转至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所在地区县(自治县)教委;毕业前未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其档案、户口等迁转至生源所在地区县(自治县)教委,由区县(自治县)教委

会同有关部门定向招聘到师资紧缺的中小学校任教。

五、鼓励攻读教育硕士

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被录取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在职学习。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由培养学校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免费师范毕业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各区县(自治县)教委及任教学校要对免费师范毕业

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给予支持。

六、严格履约管理

严格履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的协议条款。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协议规定的任教服务期内,可在学校之间流动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未能履行协议的免费师范毕业生,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已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由培养学校取消学籍。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履行协议的,需报经市教委批准。市教委负责本市免费师范毕业生履约管理,指导区县(自治县)教委做好建立免费师范毕业生诚信档案、违约记载、按

规定收取违约人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和违约金等工作。

七、加强监督检查

保障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是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性举措的关键环节。各区县(自治县)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制定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稳定就业和安心从教的政策措施,为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中小学教师创造条件。凡未落实好本地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的区县(自治县),不得再招聘其他教师。市教委会同市人力社保局、市编办、市财政局建立督查机制,对免费

师范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督查。

WAP | RSS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大 中 小| 发表评论(0)

第五篇:档案学就业的困境

档案学就业的困境

档案学就业的困境

文/longzhengyi

看到报道,近几年档案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看好,尤其人大、武大、中大这样的学校,档案毕业生就业形式尤其大好。但仔细想来,所有的档案毕业生都是这样吗?

在网上看到帖子,说某个学校档案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档案类工作的人数非常少,而大多数都选择了考研或者考公务员。为何学档案的不做档案?

而愈演愈烈的考研风暴席卷全国,档案学也不例外。但是档案学研究生毕业后何去何从,至今还没有人能解答。为何前景不明的档案学研究生受到这么多人追捧?

档案学本科生的就业

在笔者的感觉中,档案学本科生是最容易找工作的了,一来可以不用太在意专业问题,二来用人单位也愿意用档案专业的本科生:成本较低,可塑性较高。尤其在档案管理、知识管理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重视的今天,档案学本科生成了高校就业中的一道风景线。但是这貌似只限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君不见招聘启事都写着“要求211、985本科毕业”?那么其他档案学毕业生呢,他们就业问题怎么解决?可想而知,很多人选择了考研、考公务员,去应聘那些“不限专业”的职

位„„

档案学硕士生的就业

好歹研究生学历,想必不错了吧。但是找工作怎么样,结果还是不如人意,这是为何?看看我们的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就能明白一二了。有些研究生本科并非档案学,而是语言类、秘书类、新闻类甚至经济类、工学类。这里并非说跨专业不好,而是这些半路出家的人,你们对档案学了解多少?即使通过了研究生考试,但是真正科班可不仅只学了那几本书啊。这还只是基础知识方面的差距。另一方面,硕士两年的学制(也有三年的),只上一年的课,第二年都是找工作、写论文了。但就这一年的课,老师教的多认真,学生学的多认真,都得打个很大的问号。就这样,比本科生多上了一个“大五”和“大六”,找工作就挂个硕士研究生的头号,试问,有多少单位买你的账?君不见现在一个大学图书馆、档案馆的最低进人标准都得博士学历?要不是博士,你还真进不了科研单位。但是你说我只想进普通单位啊,好吧,你研究生学历,愿意和本科生一样的工资吗?当然不愿意,读研究生我花了很多钱啊!这样啊,我们的工作名牌大学的本科生也能做得了,工资却比你们低,我还是招本科生了。于是乎,档案学硕士生就业面临着“要工资还是要工作”的困境。

档案学博士生的就业

现在来看看博士生的就业情况,按说博士生读了那么多年书,早已对专业谙熟于胸,而每年毕业的就那么几个,找起工作来是非常容易了吧。事实是很容易,但是想得到博士生的认同却很难。博士学历是高了,但是就业的路却窄了,普通政府企业几乎不需要,最大的销路就是高校了。得,读完博士,咱去教书吧。可是别急,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政策,985高校招人需要有海外背景,211高校招人需要有重大科研成果——这意思就是,如果你博士读完,没有出过国,也没有突出的科研成果,那么对不起,还是去一般高校当老师吧。或者,选择高校图书馆、档案馆也行,他们也招博士生。

从小就被灌输了这样一个思想“你要好好读书,不然长大了没有出息”;初中时听到最多的是“考个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大学了,抱着“研究生比本科生好就业”的信念,参加到考研的大军中。可是,等到你读完了博士,却发现,自己选择就业的时间早已过去,现在只能“被就业”了。

档案学,究竟该怎么就业?

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有这样一个部门:在体制机制和管理运营方面,它不同于传统的档案馆室;在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方面,它包揽了档案从形成到销毁的全过程;它是深圳市档案管理服务产业链的领跑者,它以“打造档案社会化服务的优秀品牌”作为奋斗目标。这个部门就是深港档案寄存中心。日前,记者到该中心进行实地采访,总裁杨建国向记者介绍了中心的业务情况和发展前景。

杨建国介绍,1998年,经深圳市政府批准,深圳市档案局成立了全国首家档案寄存中心。2004年,中心成功改制,深港档案寄存中心挂牌成立,并成为全市唯一获市政府特许资质的档案寄存专业机构。12年前的“首家”、6年前的“唯一”,使深港档案寄存中心几度成为档案界的热点话题。他表示,是否成为焦点并不重要,我们要做一名档案管理服务领域创新发展的探路者,做一块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推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试验田,让档案在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近年来,深港档案寄存中心秉承“挖掘档案信息价值,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核心理念,不断扩展业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提高工作效率,成为粤港澳及珠三角地区有口皆碑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服务机构。中心的客户名单由2001年的46家逐步增长到今天的近500家。这些客户中,既有深圳市党政机关,也有中国平安保险、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等金融保险机构,还有法国巴黎银行、美国友邦保险等国际知名企业。目前,中心的业务范围从最初的以档案寄存为主,扩展到文件整理和档案鉴定、珍贵档案保护和破损档案修复、缩微扫描和数字化处理、史料编辑和信息资源开发以及档案管理软硬件技术研发等等。

档案存储是深港档案寄存中心的“看家”业务。中心采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档案软件管理系统进行档案存储信息查询管理,确保纸质文件、电子档案、声像资料的安全保管。中心确立并坚持以“精确、安全、可靠、效率”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努力为各界客户提供完善的档案管理解决方案,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资源提供给所需的人。此外,中心还为各界客户提供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到期档案鉴定销毁及信息资源编研开发等服务,通过系统化、全方位的服务满足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公民个人多样化的需求。今年上半年,中心为深圳市建材集团公司等多家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鉴定整理档案6万余卷,为保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以来,中心为中国平安保险整理、寄存档案近3万卷,内容涉及寿险、财产险及贷款抵押等公司核心业务,被客户称作“放心的信息管家”“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此前,中心还为深圳市气象局编撰了《1952年—2006年深圳气象灾情大事记》,通过对气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开发,详实客观地记录了近半世纪以来深圳地

区发生的气象灾害。该书的出版发行,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为政府部门合理规划、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在中心业务典型案例中,还涉及公证档案鉴定整理、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扫描、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档案管理申报国家二级、香港中华艺术馆文物保管等。中心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国家档案局有关部门的积极评价。

杨建国透露,深港档案寄存中心投资3500万元建造的国际标准化档案文件储存中心将于近期落成并投入使用。储存中心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馆库容量达400万卷。储存中心将致力于为粤港澳及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高效能的档案管理服务。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30周岁生日。30年来,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点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深圳模式”“深圳效益”成为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典型代表和生动注脚。在档案管理暨服务领域,深圳人同样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深港档案寄存中心的创建和成功运作,是档案事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这一颇具深圳特色的发展模式,将引起业界人士的长期关注。(压题照片由深港档案寄存中心提供)

下载免费师范生就业现状与困境 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免费师范生就业现状与困境 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送奶到户现状与困境

    一、现状和困境 送奶上户是城市型乳业经营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业务,一直是城市型乳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获取稳定的现金流,有效地与客户沟通,消费者也希望......

    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与困境

    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与困境 摘要:沐尘畲族乡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南部,有许多的畲族人民居住于此。沐尘畲族乡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凝聚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

    困境儿童救助工作现状与思考

    近年来,**市始终把关注、推动儿童健康成长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多措并举为儿童特别是困境儿童办好事、办实事,全市儿童生存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但是,由于受各种内外因素......

    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困境与出路浅析

    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困境与出路浅析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导老师: 兰州大学 2011级毕业论文 二零一一年四月 院 系 专 业 年 级 姓 名 题 目 指导教师 评 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原因与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原因与对策 摘要: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存在若干抑制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因素,使城乡对高校毕业生巨大的潜在需求难以转化为......

    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m 9 2010年寒假实践报告——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分析一、实践指导思想据统计,2009年中国内地有610万的应届毕业生将走向就业市场,......

    我国就业现状与措施

    我国就业现状与对策 一、我国劳动就业状况 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劳动就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劳动就业规模逐年扩大,城乡就业人数大量增加,城镇失业率保持着较低水平......

    研究生就业与创业现状

    研究生就业与创业现状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供需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生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 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研究生在就业方面不如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奇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