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式命题的推广和证明
分式命题的推广和证明
命题
1、已知ab=1, 求证:a/(a+1)+b/(b+1)=
1命题
2、已知abc=1, 求证:a/(ab+a+1)+b/(bc+b+1)+c/(ca+c+1)=
1命题
3、已知abcd=1, 求证:a/(abc+ab+a+1)+ b/(bcd+bc+b+1)+ c/(cda+cd+c+1)+ d/(dab+da+d+1)=
1命题
4、已知x1x2x3…xn=1, 求证:x1/(1+x1+x1x2+…x1x2…xn-1)+x2/(1+x2+x2x3+…x2x3…xn)+x3/(1+x3+x3x4+…x3x4…xnx1)+=…xn/(1+xn+xnx1+…xnx1…xn-2)=
11、已知abc=1, 求(ab+b+1)/(ab+a+1)×(ac+c+1)/(bc+c+1)的值
2、已知a+b=1,求证:a/(b2-1)-b/(a2-1)=(b-a)/(ab+2)
第二篇:§24.3命题与证明
.cn
§24.3 命题与证明
1.定义、命题与定理
试一试
观察图24.3.1中的图形,找出其中的平行四边形.
图
24.3.1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怎样的图形才能称为平行四边形.你还记得 以前学过的知识吗?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句话说明了平行四边形 的含义以及区别于其他图形的特征.一般地,能明确指出概念含义或特征的句子,称为定义(definition).还可以举出如下的一些定义: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2)有六条边的多边形,叫做六边形.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定义必须是严密的.一般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术语,比如“一些”、“大概”、“差不多”等不能在定义中出现.正确的定义能把被定义的事物或名词与其他的 事物或名词区别开来.
思 考
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
(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同位角相等;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5)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
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判断出句子(1)、(2)、(5)是正确的,句子(3)、(4)是错误的.像这样可以判断它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proposition).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在数学中,许多命题是由题设(或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种命题常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例-1-
如,在命题(1)中,“两个角是对顶角”是题设,“这两个角相等”是结论.例1 把命题“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解这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这里的题设是“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结论是“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axiom).例如,我们通过探索,已经知道下列命题是正确的:
(1)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
平行;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
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我们把这些作为不需要证明的基本事实,即作为公理.
此外,我们把等式、不等式的有关性质以及等量代换(即在等式或不等式中,一个量用它的等量替代)都作为逻辑推理的依据.
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theorem).
例如,运用公理“两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得到定理:“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定理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且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认其他命题真假的根据.
练习
1.找出右图中的锐角,并试着对“锐角”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
.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它的题设和结论.(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地边相等.3.指出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和假命题.(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个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证明
思 考
一位同学在钻研数学题时发现:
2+1=3,2×3+1=7,2×3×5+1=31,2×3×5×7+1=211.
于是,他根据上面的结果并利用素数表得出结论: 从素数2开始,排在前 面的任意多个素数的乘积加1一定也是素数.他的结论正确吗?
如图24.3.2所示,一个同学在画图时发现: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 交点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于是他得出结论: 任何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他的结论正确吗?
图
24.3.2我们曾经通过计算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等的内角和,得到一个结论: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这个结果可靠吗?是否有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不满足这一规律?
上面几个例子说明: 通过特殊的事例得到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结论,还需进一步加以证实.
根据题设、定义以及公理、定理等,经过逻辑推理,来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proof).
前面的学习已经告诉我们: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线所得的内错角相等.下面我们运用前面所提到的基本事实,即公理来证明这个结论.
例1 证明: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内错角
相等.
已知: 如图24.3.3,直线l1∥l2,直线l3分别和l1、l
2相交于点A、B.
求证: ∠1=∠3.
证明 因为l1∥l2(已知),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图
24.3.3 又∠2=∠3(对顶角相等),所以∠1=∠3(等量代换).
如果要证明或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那么我们只要举出一个符合命题题设而不符合结论的例子就可以了,这称为“举反例”.例如,要证明“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例如锐角等于30°,钝角等于120°,但它们的和就不等于180°,从而说明这个命题是假命题.
练习
1.根据下列命题,画出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不必证明);
(1)两条边及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
形是直角三角形.2.判断“同位角相等”是真命题还是假命是,并说明理由.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下面的例题所表述的结论
是正确的,现在通过推理的方式给予证明.
例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已知:如图24.3.4,直线l3分别交l1、l2于点A、点B,∠
1=∠2.
求证: l1∥l2.
图
24.3.4证明 因为∠1=∠2(已知),∠1=∠3(对顶角相等),所以∠2=∠3(等量代换),所以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3 已知:如图24.3.5,AB和CD相交于点O,∠A=
∠B.
求证: ∠C=∠D.
证明 因为∠A=∠B(已知),所以AC∥B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图
24.3.5 所以∠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试一试请在下面题目证明中的括号内填入适当的理由.已知:如图24.3.6,AD=BC,CE∥DF,CE=DF.求证: ∠E=∠F.证明: 因为CE∥DF(),所以∠1=∠2().在△AFD和△BEC中,因为 图
24.3.6DF=CE(),∠1=∠2(),AD=BC(),所以△AFD≌△BEC(),所以∠E=∠F().
练习
1.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EF、GH所截,∠1=∠2,求证:∠3=∠4.(第1题)
(第2题)
2.已知:如图,AB=AC, ∠BAO=∠CAO.求证:OB=OC.习题24.3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则举一个反例加以说明.(1)两个锐角的和等于直角;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3)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把下列命题改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三角形全等,对应边相等;
(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
(3)三个内角都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证明:平等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提示:连结AC)
(第3题)(第4题)
4.如图,OA=OB,PA=PB,试证明:OP平分∠AOB.5.证明:矩形的两条对角线长相等.(第5题)(第6题)
6.如图,已知:DC=AB,AD=BC,点E、F在AC上,AE=CF.试找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并用有关全等三角形的基本事实加以证明.
第三篇:09命题、定理、证明
第9节命题、定理、证明
【学习目标】
A级:掌握命题的定义,结构,分类
B级:会将命题改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由此找出题设和结论部分 C级:会使用反例来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
D级:掌握文字命题证明的步骤并会证明文字命题。【自学导引】自主学习教材P20—P22.【夯实基础】
一、前面我们学过一些对某一件事情进行判断的语句,请举例(多举)。
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1)画线段AB=CD(2)对顶角相等吗?(3)x=1是方程x2
1的根
(4)2>1
(5)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
二、命题的结构
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题设是已知事项(已知条件),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所以命题往往可以改写:
命题常常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样容易找到题设和结论两部分。例如:对顶角相等
可以改为:“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题设就是: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就是: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将下列命题改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三、命题的分类:
请说明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公理和定理五个概念间的关系
思考:如何说明命题“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是假命题?
四、证明 证明的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写出已知、求证
(3)证明:即写出推理过程。
1、求证:邻补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
2、求证: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
3、求证: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
4、书P24、第13提,册P20、第14题。
第四篇:命题、定理和证明教案
命题、定理、证明
重点: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 难点: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性质、判定、定义,这些命题都是真命题,那什么是命题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5.3.2命题、定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请看投影)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2、会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三、指导自学
认真看课本(P21-22练习前).1结合例子理解命题的定义,会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2理解真命题、假命题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如有疑问,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检测题.三、先学
1、教师巡视,督促学生认真紧张地自学
2、学生练习:
检测题 P22 练习补充题:
1、下列是命题的是()1对顶角相等.○2答案A是正确的.③若a=b,则a+c=b+c.④画射○线BC.⑤这条边长等于多少?
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1同角的补角相等。○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④若∠1=∠2,∠2=∠3,则∠1=∠3 分别让两位同学上堂板演,其余同学在位上做。
四、更正、讨论、归纳、总结
1、自由更正
请同学们认真看堂上板演的内容,如果有错误或不同解法的请上来更正或补充。
2、讨论、归纳 评讲2(1):命题假设的对吗?为什么?怎样找一个命题的假设?引导学生回答:“如果”后接的部分是假设(师板书)
(2)命题的题设正确吗?为什么?他没有“如果„„那么„„”的形式该怎么办呢?如何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引导学生回答:题设——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来的事项。
评补充题:
1、答案正确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命题的条件是什么?(1)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2)对某件事做出了判断。
2、“同位角相等“是真命题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画图说明:
五、课堂作业(见测试题)
六、教学反思
第五篇:命题定理证明教案
5、3命题定理证明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以及命题的构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2)知道什么是真命题和假命题.
(3)理解什么是定理和证明.
(4)知道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学习重点:
对命题结构的认识.理解证明要步步有据
一、自学基础:(看书20页---22页)
1、对一件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由______和________组成。__________是已知事项,__________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3、命题常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_______”后接的部分是题设,“________”后面接的部分是结论。
4、_________________叫真命题,_______________叫假命题。
二、探究新知
问题1 什么叫做命题?
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问题2思考命题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问题3 下列语句是命题吗?如果是,请将它们改 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问题4 什么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什么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问题 请同学们举例说出一些真命题和假命题. 问题5公理定理
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问题6证明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检测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