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魔幻仙踪】动漫新政下的畸形发展
【魔幻仙踪】动漫新政下的畸形发展首先片名为了迎合当前火爆的娱乐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而取了个妈妈去哪儿的副标题,但是这跟剧情是完全不符的,因为本片的主题是寻找母亲,应该是妈妈去哪儿了。细微之处就可以见到制作者还是不太用心。
本作可谓是中西结合的杂交之作,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与美帝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来完全可以做一部西方魔幻的剧情,结果因为新政策不得不把西方的文化剔除掉。在新政之下,这种抱大腿的姿势显然是不够优美的。魔幻世界是基于圣经的,是一种外来词汇,而“仙踪”则是本土的;巫师虽然在国外也有这种称呼,但是中国人的观念中,巫师是中国仅有的,国外的大都是称呼为魔法师。中国人的文化体系里,巫师是使用巫术或者法术的,国外的魔法师才是使用魔法的,也只有国外才会称呼这类书籍为魔法书。虽然理论上巫师就是魔法师,但是这也是近代的事情,虽然说得过去,但是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是让我一时无法接受。
而那半吊子的歌剧以及松弛的节奏更是让我频繁的出戏。一个精灵世界只有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其他都是北极熊,这可真是“爸爸去哪儿了”啊,有点美女与野兽的感觉。虽然结尾提到了爸爸这个问题,但是一句“不要八卦”有点苍白吧。难道是继《冰雪女王》之后的又一次女权主义复兴?
开篇那个北极熊感觉还是蛮厉害的,可是到了与巫师对阵的时候,简直弱爆了啊,你真的是那个在魔王手上救走海婴的精灵熊吗?魔王的眼睛回来之后身上的冰块就崩裂了那请问你当时为什么不打破冰封而把眼睛分离出去,是脑残酸菜吃多了吗?还有那把来历不明的剑,完全是可有可无啊。还有那个海盗船,真是多功能啊,能下潜,能飞天,能破冰,这些许多不科学的地方因为它是魔幻题材我忍了,可是两只小鱼游到北极居然能忍受住寒冷你可真是皮厚啊,没有辜负你们那圆滚滚的身材。
海盗的出现让我不得不把它和加勒比海盗联系在一起,人家袭击的时候那战况何等激烈,到了我朝,就是小鬼当家的节奏。才开了几炮,大人们就毫无还手之力全躲起来了,小孩子跑去冲锋。我不禁要问,这个世界是肿么了。
精灵熊在海浪崖与海婴重逢的时候是失忆的,做出防御状态,之后莫名奇妙就愉快的玩耍了,再之后就突然记起一点事情来了,这个精灵熊还真是让人难以捉摸啊。
那个魔王是可以飞的,但是我无法理解这样一个可以飞的BOSS级人物被一个巫师拉着到海里去了,我严重怀疑巫师在这期间吃了大力加了buff。
最后的最后,一切都如新闻联播一样美好,死了的都复活了,正派没有一人一物的损失打败了BOSS。这种结局还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
P.S:虽然说是3D,但是我摘掉眼镜跟不摘眼镜的区别就是摘掉我看的更清晰一点。制作也还是不够精良,尤其是女主的表情,闭着
眼睛流泪的时候眼睛都没闭好,以及高频率的眨眼睛都让人看着很别扭。更好玩的是平平安安两只鱼也眨眼睛,我对导演无语了。另外,可能是太着急了,在海婴起身阻止巫师破坏精灵仙子的冰雕的时候,本来还躺在门口的海婴,上个镜头是醒来,下个镜头就出现在巫师前面,这个瞬移闪现真是比龙珠还龙珠。
第二篇:新政限购下,如何做好销售
新政环境下,做好销售有很多切入点:
1、销售执行面:促销啊,优惠啊,打跑得快,参照08年万科。
2、现场管理方面:以练带打,练习、培训一起上,带动销售力的提高。
3、政策应对面:政策擦边球、翻新而不创新。
4、营销推广面:信息直达,信心直达。
5、产品展示面:细节决定成败。
首先了解新证下可能对自身项目带来的利害因素;在大环境中,新政往往会受到强度的关注,我想不在任何时候,任何政策下,市场是存在的,;这个就是看你对项目的期待值在一个什
么阶段;
价格:谁都没有想着项目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降价销售,市场真的都降价了嘛,如果没有,这个市场说明并没有受到各项因素的阻碍; 客户:客户上访量是不是减少了?如果是说明人的心理受到影响了,这个时候更应该关注上访的客户,而不应该把精力再放在如何寻找客户,因为影响了客户的心理,再有力的推广与忽悠,已很难恢复客户的信心;而关注现有的上访客户,主要是这部分客户确实存在需求,而心存顾虑 销售现场:注重销售人员的激励,在好的市场优秀的业务员很多,没有太大差别,而在市场低迷的时期,采用高额的奖励,自然能分辨出哪位业务员更优秀,优秀的业务员在这样的市
场中理当得到应有的回报.
管理能力:市场分外部与内部,外部自然是策划与推广的结合,一个好的推广能带动项目整体价值的提升,客户关注市场自然会根据推广的影响力来关注一个项目,达到事伴功倍的效果;内部市场自然指现场的控制能力,业务员敲定不了的客户,肯定是有原因,管理人应该
在这个时候把控客户.
第三篇:政府新政下的房价浅析
政府新政下的房价浅析
摘要:近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高烧”,疯狂的房价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为了防止地产市场的泡沫,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尤其是“新国十条”公布后各城市将陆续出台实施细则;同时,有关房产税等方面政策出台的预期日益升温。楼市也开始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部分城市更是出现了“量价齐跌”。业界都认同此次调控为近10年来最严厉的政策,是动真格的,对新政是交口称赞。
关键词:政府 资本 观望 新政 房价
一、政府新政的影响
(一)新政对开发企业的影响 1、2010年2月以来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发生结构性变化,国内贷款占比持续下降,自筹资金占比稳步上升。
2010年以来,随着银行信贷支持的减弱和销售回款的放缓,企业资金来源增速持续放缓。1-4月,企业资金来源2.16万亿元,同比增长59.9%,增幅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延续今年以来的增速放缓势头;4月单月资金来源5353亿元,较上月下降7.5%,其中国内贷款878亿元,较上月下降25.9%;自筹资金1857亿元,较上月下降13.9%。从资金来源的结构来看,2010年1-4月,国内贷款占企业资金来源的比重为21%,自今年2月以来持续下降,也明显低于2009年1-4月的24%;而自筹资金的比重为35%,较1-2月提高2个百分点。
2资本市场调整显著,增发或IPO融资难度加大,部分企业积极拓展票据等多元化融资渠道
2010年以来,资本市场对房地产企业上市或增发的态度更为理性。银行信贷融资受阻和资本市场融资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品牌企业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票据、信托、基金等得到更多使用。随着新政的出台,房地产企业的信托融资通道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难度不断加大。
3多项政策的叠加效应显著增加企业资金压力
尽管“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是“新国十条”的重要目标,并提出增加土地供应、加强闲置土地处置、严格土地出让合同管理等多项具体措施。但由于“新国十条”已经对市场销售产生显著影响,必然影响到开发企业的投资信心。
另一方面,除“新国十条”外,国土部、住建部、金融监管部门也分别出台了相关措施,如住建部提出的“完善预售资金监管机制”,在保障资金安全、防范工程烂尾风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国土部提出的“土地首付款不得低于50%”、“加强闲置土地处理”等政策也将影响到企业的拿地计划。由于“1+1>2”的政策叠加效应,中央及各部委多项政策的连续出台将对开发企业的投资信心产生较大影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投资、购地、新开工等指标的增速将难以维持在2010年1-4月的高位,增速放缓将是大概率事件,甚至可能出现同比下降。
4多数企业拿地渐趋谨慎,但也有部分企业借机摘取优质地块
经历了2009年的空前火爆后,在新政的影响下,房地产企业拿地热情也大大下降,拿地数量和金额都有所下降。尽管新政的出台影响了开发企业的整体投资信心,但仍有保利地产、富力地产等资金充裕和实力较强的优质房地产企业继续寻找机会拿地,积极拓展土地储备。
(二)新政对政府的影响
从财政收入来看,由于地方政府更加依赖房地产相关税收收入及土地出让金,新政对地方政府的影响程度要远超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近年财政收支差距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新政或将使得地方政府的房地产相关收入缩水,加大地方财政压力,影响到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土地供应计划的顺利完成。
1房地产新政或将减少土地出让金,进而导致地方政府收入缩水
房地产新政可能引发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的短期低迷,进而减少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外的主要财源,土地出让金一直约为地方财政收入(不含中央转移支付)的40%左右,因此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减少将导致地方政府收入缩水。
2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相关税收更为依赖
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契税、房产税及土地增值税等,而这些税收收入主要归地方政府所有,2008年数据显示房产税、契税及土地增值税三大税种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为10.9%,但对中央税收收入的贡献为0。因此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依赖于房地产类税收收入。
3新政或将加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影响到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土地供应计划的顺利完成 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稳定在45-47%之间,但支出占比从1994年的69%上升到2008年的78.7%,导致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差距不断加大。因此相比于中央政府收支趋平,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收支长时间不平衡,2008年地方政府收支差距(不考虑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达20599亿元,较1997年增长了近10倍,而中央政府收支基本平衡,因此财政压力主要集中于地方政府。
由于对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类税收的严重依赖,此轮房地产调控对地方政府的影响程度要远超中央政府,加之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差距本就十分突出,地方政府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面临更大的财政压力,这将影响到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土地供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不利于未来住房供应的扩大和市场的平稳发展。
(三)、新政对银行的影响
新政可能会减少银行的营业收入并加大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风险。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短期低迷将减少银行的房贷业务量,影响银行业绩;另一方面,由于2009年来房地产贷款在金融机构贷款所占的比重有所提升,购房者杠杆化率在2010年1季度大幅提高,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风险有所加,但这部分风险目前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1新政可能减少银行的房贷业务量,造成银行业绩下降
2009年,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4349亿元,个人按揭贷款的贡献约为527亿元,贡献率为12%。若2010年个人按揭贷款规模较2009年下降40%,上市银行的净利润损失将在320亿元左右。受此影响,4月17日房地产新政出台以来,主要上市银行股价出现大幅跳水,资本市场已开始担忧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将导致的银行业绩下降。2今年一季度主要城市购房杠杆率提高,银行风险增大
研究组通过购房杠杆率(个人按揭贷款与同期商品房销售额的比值)来反映银行按揭贷款的风险。2010年一季度,16个城市中大部分城市的购房杠杆化率大幅提升。整体来看,杠杆率的大幅提高说明购房者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在加大,银行面临的风险有所提高。
3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提高,银行信贷资产风险更容易受到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 随着居民购房需求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房地产贷款额快速增长,其占各项贷款余额比例也不断提高。截至2010年1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为8.18万亿元,同比增长44.3%,增速比2009年末高6.2个百分点。而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例达20.9%,较上一提高0.9个百分点。
房地产贷款的增加使得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更容易受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的影响,但从风险的可控度来看,由于全国性房价的迅速上涨主要发生在2009年第三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而在这期间新增房地产贷款余额占银行总贷款余额的比重约为3%,比例较低,因而总体上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暴露度不大,目前依然在可控范围之内。
(四)、新政对购房者的影响
房地产新政对购房者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新政出台影响下,购房者已经产生了普遍观望情绪,大多数购房者预期房价将下跌且房价的最低点会出现在下半年。调查同时显示,购房需求依然存在,如果房价回调至合理心理价位,大多数购房者还会选择出手置业。
1新政已引发购房者的普遍观望
中指调查数据显示,在8个重点城市,认为新政对其购房计划有比较或非常大影响的购房者均占50%以上,广州、上海、天津和北京在60%以上。此外,因新政延迟购房或暂时观望的购房者占比均在60%以上,广州、苏州、南京和天津甚至超过80%。
2多数购房者预期房价下跌,半数认为房价最低点将出现在下半年
数据显示,各城市均有超过或接近半数的购房者认为房价最低点将于今年下半年出现。因此,在房价出现一定调整后,购房者或选择在下半年出手。
二 新政的有效性
房价是纠结的,涨也不是降也不能,就像下蛋的公鸡!从现在的市场销售情况来看,开发商也开始进入纠结期。谁也不想始作俑者做第一个降价的,但是现在的销售情况又让他们面临很尴尬。
从整个行业看,信贷收紧更是导致资金链紧张的因素之一。5月10日,央行在今年第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此前为遏制房地产价格飙升,部分地方还推出了一些紧缩第二套房按揭的政策,包括提高最低首付和使用差别化信贷利率等措施。而且,最近又有消息称,监管部门已明确要求商业银行严控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部分股份制银行已要求开发贷上浮20%,针对优质开发商的贷款利率也要上浮10%左右。
考虑到银行借贷无门,许多房企又重新考虑借道信托融资。但是,信托融资的成本要远远高于银行,在2008年房地产信托贷款大发展的一年,房企借道信托的融资成本普遍达到年利20%,甚至有家大型信托公司的一个房地产信托贷款项目的融资成本创纪录地到了30%。而且,今年房地产信托的情形和2008年上半年完全大变样,融资门槛越来越高,同样硬性要求土地4折质押,50%自有资本。近期还不时传出监管部门要加强信托贷款监管的消息。
在借贷无门、增发无路的困境中,一些开发商又开始琢磨海外发债。在如此肃杀的调控和萎靡的成交量之下,普遍认为,分化不可避免,一批房企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出局。其实,并购已呈逐渐增多的态势。
三 房价将何去何从
(一)关于拐点的争论
虽然业界都认同此次调控为近10年来最严厉的政策,是动真格的,对新政是交口称赞,但对于房地产市场走势,尤其是市场拐点的判断,却存在很大分岐。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新政对市场的冲击主要是心理上的,阻吓作用大于实质性作用。在房价可能走低的猜想中,人们从抢购转向毁约或者推迟购买,房价于是停止上涨。此时购房者和房地产商对楼市前景都持观望的态度。后市房地产走势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楼市是否会下行?还是出现像以前那样的新一轮“报复性反弹”,还很难说。新一轮的楼市调控更需要关注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期因素,而不是着眼于一时的房价回调,从而避免楼市调控再次陷入“越调越涨”“短跌长涨”的怪圈。
被认为是精准打击炒房者的利率政策,也被质疑作用到底有多大,因为很多买房、炒房者资金雄厚,并不依靠银行贷款,很多甚至是一次性付全款。对于这种情况,单纯的信贷政策调控是不起作用的。国家第一季度的GDP增长为11.9%,远高于预期,这也被认为是中央出手调控房地产的原因之一。房地产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如果房地产冷下来,钢铁、水泥、玻璃、建材、工程机械、家电等相关行业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到四季度中央觉得经济增速不足,是否有可能会再次启动刺激政策?如果不解决流动性的问题,即便压下了过热的房地产,泡沫又会在其他地方吹起来。
暂时性的价格回调不是拐点,只有房价真正进入了下行通道,才是拐点真正出现。楼市拐点到底会不会出现,还要看中央有没有进一步的调控动作,还有已出台的政策能否实施到位。
(二)警惕二三线城市房价
在房地产调控上,地方和中央利益一直不一致。中央政府决策的出发点是维护民生,而地方政府除此之外还有强烈的政绩冲动,预算外收入更是主要靠土地批租实现,从地方政府来说,几乎没有打压房地产行业的动力。在每次打压楼市的风暴中,地方政府都“集体失语”,对于中央的政策,也是能拖则拖,或者打折扣执行,肯定不会主动超过中央政策范围。从这次调控来看,已经出台细则的地方,在调控力度和操作性上基本都没有突破新“国十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逢楼市下跌,地方政府则总是竭尽所能,努力托市。地方措施纷纷超出中央政策范围。2008年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国务院推出稳定房地产的鼓励性政策,随后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很多创新性的政策,大大超出了中央的政策范围。当时中央提出首次购房优惠税收的措施,很多地方政府直接对二套房也实行了。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想方设法帮开发商解决资金链问题。相对于高房价,地方政府更担心的是因为政府过猛的政策将房地产市场信心击垮。
从公开披露的信息看,房地产市场的热点已经从一线城市开始向二、三线城市延伸。各大开发商纷纷入驻二、三线城市。在调控政策影响下,一线城市市场观望气氛日益浓厚,而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成交依旧活跃,哈尔滨、海口、大连、长沙等地的成交面积环比则出现大幅度的上涨。如果调控只是调下一线城市的房价,而二三线城市房价却涨了,将是调控最大的失败。
(三)调控不是改革
房市新政策确实会对炒房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这对推升房价的主要因素——供求关系并不会带来根本性影响,中国的商品房土地供应近期内不可能大幅放量。新政的出台显然没有触及到地方土地财政、小产权房,从长期来看,目前的调控政策效果很有可能是事倍功半。
单纯靠政策调控价格,治标不治本,房价短期内可能少许下挫,当人们意识到基本面并未改变时,房价必定会报复性反弹。只调控,没有改革,这是一次次宏观调控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的根本原因。对房地产市场来说,宏观调控能救得了一时,但救不了一世。
综上,已出台的政策能否实施到位,关键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态度。“国十条”新政特点之一就是将控制房价的任务交给地方政府。解决目前房地产行业的问题,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货币政策,调整利率和首付比例,这是以前数次调整的法宝。其次就是税收政策,这次的房地产新政也将推动房地产税收政策的实行。其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中国房地产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土地问题,加上资本流动性过剩和民间对通胀的预期,共同推高了房价。体制问题不是调控能解决的。从国务院历次楼市调控来看,均出现了调控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其中一个原因便是供不应求,如果相关政策能加大土地、住宅的供应量,保持供求平衡,房价就不会出现强烈反弹。使调控和改革相结合,在定期的调控之下,进行金融、税收、土地、财政、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长效改革,同时实现地方政府转型,中国房地产市场才能真正“健康”。
第四篇:新政下上海北京深圳购房政策
新政下上海/北京/深圳购房政策
1、首套住宅
1)商住楼产品(使用年限为40-50年),不论面积大小,首付必须50%,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1倍。
2)普通住宅产品面积在90平米以上的首付不得低于3成,在基准利率的情况下可享受9折优惠。
3)普通住宅产品,面积小于90平米,银行和楼盘会根据实际情况有一定的松动,首付可以降到2成,但难度相对较大,银行利率优惠程度也相对较小。
2、二套住宅
不论面积大小,首付必须5成,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但是如果工作单位是政府或者事业单位,部分银行可根据申请人的银行资信程度进行适当的优惠,但幅度也相对较小。
3、三套住宅
目前三套住宅基本要求一次性付款,银行不受理其贷款业务。
新政下北京购房政策:
1、首套住宅
1)商住楼产品(使用年限为40-50年),不论面积大小,首付必须50%,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1倍。
2)普通住宅产品,面积小于90平米,首付20%,贷款利率可享受7折优惠(前提:申请人是北京市户口或者在北京有1年以上的纳税证明)
3)普通住宅产品,面积在90平米以上的首付不得低于3成,在基准利率的情况下可享受的优惠程度根据银行而定(前提:申请人必须是北京市户口或者在北京有1年以上的纳税证明)
2、二套住宅
首付必须5成,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3、三套住宅
目前三套住宅基本要求一次性付款,银行基本不受理其贷款业务。
新政下深圳购房政策:
1、首套住宅
1)商住楼产品(使用年限为40-50年),不论面积大小,首付必须50%,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1倍。
2)普通住宅,面积在90平米以下,首付2成,在基准利率的情况下可享受7.5-8折的优惠,视情况而定,目前招商银行的优惠是8折。
3)普通住宅,面积在90平米以上的首付不得低于3成,在基准利率的情况下优惠程度不大,基本为9折。
2、二套住宅
不论面积大小,首付必须5成,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但是关于二套住宅的界定由银行来确定。目前售楼部不作任何承诺和界定。
3、三套住宅
目前三套住宅要求一次性付款,银行不受理其贷款业务。
应对策略:
1、现在离婚买房 成规避政策好方式?这只是目前趋势,可行度还在应验中。
2、用第三方身份购房,第三方出具买卖委托书等
3、其他策略目前还不明晰,很多楼盘都在等待政策的短期效益及相关市场反应。
第五篇:理性对待新政下的高校自招
理性对待新政下的高校自招
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自2003年启动以来,对于完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几年自主招生政策不断在调整,通过自主招生这条通道走向高考成功的人也变多了,于是,很多学生和家长盲目走进了自主招生大军,参加培训班或者全国范围内找学校,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也浪费了金钱。尤其是教育部发出《指导意见》以后,不了解这些新政策的家长、学生,就更有可能成为自招路上的牺牲者。
在谈及自主招生时,老师们一再强调成绩,而总结以往学生的成功经验,成绩被视为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学科特长。对于明年要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来说,学科特长甚至比成绩还要重要。
据一些有经验的高三班主任介绍,参加自主招生要注意两点:
第一,在决定是否申请前,学生应考虑学习成绩、是否在学科竞赛中获奖、是否有体育及文艺等方面特长等。尽管新的意见指出以“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作为招收标准,但成绩仍会是各所高校考虑的因素之一,如果成绩不够突出,也达不到考取名校的目的。以上海交大为例,就算已收到预录取通知,但在高考的时候,还必须要达到一本的最低分数线才行。第二,在参加自主招生时,要注意各高校的相应要求。因为各校对自主招生报名条件作出了很多详细的规定,要对照条件看看自己是否达到报考要求,盲目报考只能是做“无用功”。
近些年来,自主招生的测试内容和学校的教育内容完全不一样,高校自招神考题频现。但是到了明年。高校自主招生将以面试为主要方式,没有必要的话就可以不用笔试。如果一定笔试,原则上一门,最多两门,而且也只考查学科基础知识。
家长如果不了解这些,还是一味地让孩子把门门功课都全部去学,这样孩子学得累,还浪费时间和精力。就像复旦大学的“千分考”,明年必定是不会再这样考了,家长们如果还是让孩子去准备这个,岂不是得不偿失。
以往的自主招生的对象一般要求是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艺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成绩拔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但是新指导意见要求,自主招生主要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只是成绩拔尖是不行的。总结以往经验,很多老师都表示,自主招生对平时成绩较好,有特长,但考试发挥不稳定的学生来说是个好机会,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综合考虑,不可头脑一热就匆忙报考。
搜索高校自主招生的有关政策,在以前,生源质量好的高校自主招生比例没有设定5%的上限。高校招生自主权也在进一步扩大。如今,有了5%的设定,对于那些想走自招的学生来说,就更应该理性地作出选择了。
骐骥教育在这里也提醒一下广大的学生、家长,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既然国内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录取人数减少,可以考虑一下香港和国外的一些好的大学啊,像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等。有这方面考虑的家长们可以来骐骥咨询。骐骥教育将会根据各方面的条件,帮你选择最适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