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活动是幼儿表达情感和了解幼儿情感的一种方式
美术活动是幼儿表达情感和了解幼儿情感的一种方式
美术是幼儿的一种语言,是幼儿自我表达的工具。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绘画是语言的先导,表示美感的良器”。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完善,美术活动成为幼儿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特殊“语言”,因此美术是内在于儿童的一种语言,是儿童自我表达的工具。幼儿期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幼儿的许多想法与现实都有很大的距离,但美术可以使他们把自己的想像、愿望变成可见的作品表达出来。尤其是绘画更是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孩子们都愿意,甚至是无意识地用“涂鸦”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这几乎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因此,美术是内在于儿童的一种自我表达工具,是儿童的一种语言,因为语言的本质含义不外乎就是人进行自我表达、相互交流的一种物质手段。美术活动除了是幼儿自我表达的工具外,同时通过幼儿的美术活动来了解幼儿真实的内心世界。
一、美术活动可以了解幼儿的内心情感与需求。
符合幼儿意愿的图画是幼儿情感本性的自然里流露。在孩子眼中,周围世界中所有事物都像人一样有生命、有感情。我们看到,在孩子的笔下,太阳公公笑眯眯的看着大地,花朵小草都在跳舞,小动物穿着漂亮的衣服在一起玩耍,这是幼儿期特有的“泛灵心理”,也是幼儿在图画中寄托他情感和愿望的表现。在一个小女孩的作品中画中的孩子总是留着又长又粗的辫子,特别夸张。原来是这个小女孩很想留长头发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未能达到自己的愿望,孩子便在图画中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寄托,通过图画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以此求得心理平衡。因此,父母和幼儿教师如要了解孩子,就必须重视绘画这把打开幼儿心理的钥匙。
二、美术活动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
幼儿图画作品除了能反映出孩子的动作发展、绘画技能外,还可以折射出孩子的情绪反应、自信心、性格特征等个性方面的特点,如性格外向、活泼自信的幼儿构图大胆、线条粗框,更多选择红、黄等暖色调,但可能在作画时比较粗心、不拘小节,有时半途而废。而性格内向、文静温和的孩子画画认真,有始有终,但画面比较拘谨、放不开,色调偏冷、注重细节等。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幼儿图画作品天真烂漫、构图饱满、色彩明快。
第二篇:情感体验是幼儿美术之源泉
情感体验是幼儿美术之源泉
摘 要: 美术是情感艺术,美术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对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格修养、陶冶情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适当挖掘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情感因素,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情感体验 美术活动 美术园本课程 幼儿教育
一、引言
一般来说,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主要由教师向幼儿传授一定的绘画语言和绘画知识,对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与创造力进行综合开发。在此过程中,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是其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1]。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情感特征是美术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事实上,美术活动十分有利于幼儿情感体验的开展,教师应注重幼儿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与艺术素质,塑造幼儿的人格品质。
二、幼儿进行情感体验的重要意义
世界知名教育家对于情感体验的内涵和思想都有自己的探讨和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在“情感动力论”中提到,要通过为学生提供多彩而丰富的精神生活,保障其个性全面发展,使学生的天赋得以充分表现,让学习过程富有成效,建立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的“情感动力系统”。罗杰斯十分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具备密切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由此可见情感体验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是引领幼儿体验世界的重要角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此,幼儿教师更应加强情感体验活动的安排,使幼儿能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形成健全的人格,获得知识,增长智力,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幼儿正处于思想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多样化的情感体验可以丰富幼儿的心灵世界,帮助幼儿对世界形成正确的认识。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以幼儿情感体验为基础,形成系列美术园本课程
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2],以一系列情感体验为载体,使幼儿获得更多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幼儿有感而发,将自己的感受体验通过美术形式予以呈现,我们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依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河苑分园的生源特性和主题课程,形成爱幼儿园、爱他人、爱劳动、爱家乡、爱祖国、爱环境六大园本美术课程,目标是使幼儿最终成为具有健康情感的个体。如中班下学期“爱家乡”主题课程,由于幼儿园很多孩子都是新市民子女,这一园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孩子们能够感受到第二家乡的美好,唤起朦胧的归属感和对第二家乡的热爱之情。针对这个目标,我们设计了如下活动内容:
1.让幼儿参观美丽的大运河。大运河是常州地域风情的重要载体,参观大运河不仅可以给幼儿提供绘画题材,而且可以让幼儿对一方水土一方人的乡情文化产生朦胧的萌芽意识。
2.进行角色游戏民俗一条街,里面有乱针绣、留青竹刻、双桂坊小吃、中华恐龙园等游戏项目,从而了解常州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特有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代表一个地方的性格和形象。通过这一体验活动,幼儿可以对本地的民俗文化留下更深的印象。
3.了解常州的著名建筑。建筑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形象,一般都能代表本地的文化特色,参观本地著名建筑可以使幼儿对家乡产生自豪感。
4.登明城墙观篦箕巷。通过前几项活动,幼儿已经对家乡现状有了基本认识,这项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连接,使幼儿对家乡的感受变得立体化,变得更鲜活,从而进一步焕发幼儿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这四项体验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安全保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应急预案,以便幼儿能够进行安全的情感体验。在四次体验活动结束后,再组织中班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美丽的家乡”,让幼儿以画笔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孩子们从内心深处生发一种把自己体验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强烈愿望。在绘画过程中,他们将所拥有的全部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与发挥,非常自信、兴奋、幸福和激动。教师在活动评价时不要过于纠结具体的美术形象,不论幼儿画板上的内容是什么,教师都应适当鼓励,同时要认识到,美术活动只是一种载体,虽然幼儿的美术作品技能技巧的呈现比较重要,但在此过程中幼儿获得的情感体验相对更重要。
四、结语
一个人在精神层面上获得的经验往往能够决定他成为怎样的人,幼年时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可以促进人形成健全、良好的人格。美术活动是一种体现幼儿个性的艺术活动,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积极实践情感体验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在美术作品中传达出对世界、对他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情感。只要我们注重在美术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丰富而健康的情感体验,就能提高学习兴趣,激活幼儿的情感心理机制,充分而有序地驱动情感效应,从而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使其拥有健康的情感,培养丰富而深层的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任佳盈.基于幼儿情感发展需求的玩具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9):93-94.[2]聂家红.浅谈幼儿美术教育[J].新一代(下半月),2010(5):157.
第三篇:幼儿情感的培养
目录
一、为什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2
二、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3(一)培养的形势与目标
1、在一日生活中进行培养„„„„„„„„„„„„„„„„3
2、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培养„„„„„„„„„„„„„„„„3
3、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培养„„„„„„„„„„„„„„„„4
(二)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1、要求合理„„„„„„„„„„„„„„„„„„„„„„4
2、榜样示范„„„„„„„„„„„„„„„„„„„„„„5
3、激励强化„„„„„„„„„„„„„„„„„„„„„„5
4、注重体验„„„„„„„„„„„„„„„„„„„„„„6
5、丰富幼儿的生活„„„„„„„„„„„„„„„„„„„6
6、自我控制„„„„„„„„„„„„„„„„„„„„„„6
(三)培养的步骤
1、认识习惯的重要性„„„„„„„„„„„„„„„„„„7
2,、坚持不懈„„„„„„„„„„„„„„„„„„„„„„7
三、参考文献„„„„„„„„„„„„„„„„„„„„„„„„„8
2跃进行回答,回答好的话及时进行奖励,这样不仅让小朋友们学会了各个学科的知识,还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也是百利而无一害啊!
3、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培养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游戏也就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他们在游戏中可以发泄自己在生活中所碰到的不高兴的事,游戏可以带给他们无尽的快乐,我也认为,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培养是效果最好的一种形式。
游戏可以分为很多种类:角色扮演类,益智类,体育类等。
角色扮演类的游戏可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为主要形式,借助真实或替代材料,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再现周围生活的游戏,从而培养他对某种事物的看法,形成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益智类的游戏是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自愿和愉悦的情绪中增进知识,培养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其智力。
体育类的游戏可以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总之,不同种类的游戏都不同的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为其以后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
(二)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1、要求合理
对于幼儿的要求不同时期重点不一样,一段时间内只能培养
一、两个习惯。比如:小班的幼儿刚进幼儿园,还不太适应幼儿园的环境,第一个月先让他慢慢适应周围环境,接下来才可以深入园中,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知识、技巧。到了大班以后,幼儿身体各器官逐渐变得灵活,各种能力也日渐形成,学知识的范围也就变得更加大了。
所以,关键是第一个月,第一个月坚持不懈,好的习惯自然会慢慢的养成。
2、榜样示范
儿童的行为多是从模仿中形成的,所以儿童周围亲人的言行举止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家长一直为他孩子最近的奇怪行为发愁,因为他的女儿最近老是时不时的歪着脖子,他起初以为是孩子脖子疼就去看医生,医生说没事不是脖子的问题,他就更奇怪了,四处打听,最后为他解开疑团的是当地儿童行为研究的主任,主任建议他去孩子所在的幼儿园看看,在一次听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他无意的发现孩子的代课老师经常会无意识的甩自己的辫子,女儿由于好奇就去模仿老师的行为。俗话说:好奇心害死猫。幼儿的好奇心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幸亏他的女儿不是模仿一些坏人坏事,不然对于他们一家人来说都是个大的伤害。所以,幼儿的父母以及周边的亲朋好友、幼儿的教师都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在幼儿跟前,以免幼儿学习一些不良行为,给幼儿树立好的榜样是作为亲人应尽的职责。
3、激励强化
心理学派中有一个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它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有不断地强化,这种行为再出现的可能性才会增多,这种强化是正强化。如果一种行为得到的强化使这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这种强化是负强化,或者也可以通过惩罚、消退等方式来减少幼儿的不良习惯。
比如:如果一个学生在一次测验中得到A的成绩,就奖励他少抄10篇作文(正强化)。
如果一个学生在一次测验中得不到A成绩,就罚他多抄10篇作文(惩罚)。幼儿园的孩子大都比较喜欢小红花,喜欢老师夸奖他们,所以,在他们表现良好的时候教师可以奖励他们小红花,从而激发他们继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
4、注重体验
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不失为良好的方法。什么事会给他带来快乐,什么事会给
678-
第四篇:试论小班幼儿美术活动兴趣及情感的培养
试论小班幼儿绘画活动兴趣及情感的培养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不习惯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往往凭自己的兴趣自由行动,兴趣与注意力都不稳定,他们对鲜艳的色彩,有趣的物体易产生兴趣,但观察不仔细,无意注意占优势,易受外界干扰。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些特点,采取各种有趣的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稳定幼儿情绪,初步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我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对小班幼儿的绘画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1、选择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
小班幼儿受其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物体有绘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绘画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在学习画小草时,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在学习画圆圈时,可以设计“小兔吹泡泡”;在学习画波浪纹时,可以设计“会游泳的小鸭”等绘画内容。另外,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线团”、“气球宝宝”、“水果娃娃”等等。
2、选择的绘画材料要丰富有趣。
小班幼儿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支配能力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玻璃球让幼儿滚画,提供纸巾染画,提供吸管吹画等。如,在吹画活动“节日的礼花”中,幼儿只需在纸上蘸一滴颜料,对着吸管用力吹颜料,纸上便会盛开一朵朵美丽的礼花。又如,在滚珠画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玻璃球,幼儿用玻璃球蘸上自己喜欢的颜料在白纸上滚画,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线条交织在一起,一幅幅神奇的画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要继续滚画,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有趣的事。
3、让幼儿在玩中学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由于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所以,他们常常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只有在这种绘画的游戏中,孩子们才会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才会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才能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尽情的发挥。在活动中我首先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入课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在绘画活动“气球宝宝”时,老师带领幼儿边游戏边画:“有一天,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气球离开了妈妈,他们想到天上去旅游,他们飞到了高高的天上,有些气球因为看到美丽的风景而好开心,有些气球因为在高高的天上有点害怕,有几只气球北风一吹,翻起了跟头,他们觉得真好玩,有的却吓得哭了。”孩子们被老师带入气球宝宝的世界,很自然的对画气球宝宝非常感兴趣,因此,他们最后画出来的气球宝宝也各不相同。其次,老师还组织孩子们玩的模仿游戏,如:在学习画螺旋时,首先让幼儿做律动,在音乐中体验绕线团的手臂环绕动作后,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线团”。总之,教师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让孩子们眼中充满美。
幼儿对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他们常常会被五彩斑斓的色彩所吸引。在自然界中感受、发现色彩的魅力,可以从小培养幼儿审美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组织幼儿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寻找色彩、感受色彩。让幼儿置身于大自然中,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碧海拍浪、奇花异草、飞禽走兽、雨后斑驳的彩虹、夜晚缤纷的霓虹等等,这些五彩的色调能直接给予幼儿美的感受。
二、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
在绘画教学中,我们习惯以教师为中心,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这使得孩子在绘画中往往按照老师的范例去模仿,教师和家长也常常以画得和老师像不像作为评判的标准。而幼儿本身的创造性在哪里?他们在绘画时是不是愉快、自愿?幼儿的情感是否积极主动?„„这些问题常常被我们忽视。其实在绘画过程中,幼儿自身情感在其绘画中的作用,是幼儿绘画过程中的潜在动力。它包括对事物的正确感受和理解,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和表现欲望等,那么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作用表现在哪里呢?
1、幼儿的绘画情感是完成作品的保证
孩子的想象力是很奇特的,在他们的笔下,天空、云、太阳、花草、树木等一切都充满了生气,变得丰富多彩,如在画“我的妈妈”时,小雪把妈妈的头发画得长长的,一卷一卷的,她认为这样的妈妈美极了,金恺把妈妈画成个“大胖子”,而贝贝把妈妈的眼睛画得大大的,在画面中特别突出,三人的特征都被夸大了,可幼儿却认为自己画得很像,还互相夸耀自己的妈妈。这种夸张在幼儿的画中是常有的现象,他们往往对自己看得最仔细、印象最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画得较大,这也是一种创造,是幼儿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来理解、想象、创作。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情感是积极的,由此可以看出,有了积极的情感才能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潜能。
2、幼儿在绘画中的积极情感影响着对色彩的选择
我们观察幼儿的图画时,常会发现他们不受物体固有色彩的限制,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些颜色去表现,这在大人看来不合理,在幼儿看来却是自然。幼儿在绘画时,基本上每幅画都喜欢添上白云、太阳、小鸟。在画 “生气的颜色”时,大多幼儿用红色和黑色,画“金鱼”时,有几个幼儿画出了五颜六色的底色,这说明,幼儿在使用色彩中,带有较明显的情感倾向,他们对色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色彩不仅仅被幼儿用来表现物体,还能表现幼儿自己的情感。
因此,情感一直就存在于幼儿的绘画过程中,老师应善于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让它贯穿于幼儿绘画的始终,那么,积极良好的情感如何才能形成呢?
第一、开阔幼儿眼界,积累创作经验
绘画活动,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这就需要让幼儿养成观察的习惯,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包括身边的好人好事,自然界的变化,马路上的建筑等,还可以让幼儿欣赏名画、剪纸、雕塑等,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创作提供材料。如在进行“做操的娃娃”绘画前,老师组织幼儿观察做早操时周围孩子的动作,上课时,幼儿纷纷把看到的画下来,因为有了准备和情感的积累,幼儿情绪很高,创作了一个个动作各异的娃娃。这一绘画过程中,教师没有为其中形象作示范,但孩子却通过自己的眼,自己的手表现得准确、形象。
第二、正确的引导、评价,使幼儿积极情感得到鼓励
幼儿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在绘画中的能力也有强有弱,评价时,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对能力强的给予肯定,有进步的也要表扬,对能力弱的孩子更要鼓励。使每个幼儿对自己有信心,对绘画有兴趣,在这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发展智力,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总之,教师要善于钻研,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积极的情感,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良好的绘画习惯,有了这些良好的素质,就能使幼儿创造出更美的画面。
第五篇: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您给人们一个 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是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是展现一片灼热的情怀。如何把一音乐这颗美好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中并萌发成长应是每为老师最大的愿望,当然我也不例外。在实际的工作中自然遇到各种不同的状况以我现在能力也许对教学的御驾不能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但我会努力,通过向顾老师及自身的不断学习来提高教学水平。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幼儿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幼儿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时间飞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已结束在此对其进行如下总结来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进步。
一、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培养兴趣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幼儿对它兴趣索然。
中班幼儿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的年龄特征,音乐兴趣应侧重激发和培养。因此备课前我都会根据教学内容自制一些相应的教具,运用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兴趣不仅要保持还须使幼儿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
新《纲要》对音乐教育的目标定位中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音乐中的美”,“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活动”。这样的目标定位强调了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明确了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音乐是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极大的感染力,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也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幼教活动中,如何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
一. 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二. 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
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
如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欣赏《钟表店》这首曲子,幼儿都说很好听,曲调欢快,立刻都活动起来,当曲调优美时,有些男孩子在乱蹦乱跳,而女孩就会说:“不能这样,现在要轻轻的”;当音乐欢快时,幼儿个个扭头扭腰,跳起了欢快的动作,而且还在大声说笑,尽情发泄,就连平时不怎么言语的蔡瑞铭、冯心怡等小朋友也在教室中间蹦跳起来„„。
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有一次我让幼儿听一首钢琴曲,幼儿不感兴趣,因此只顾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可见,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三. 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节奏语,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用在活动中,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培养幼儿节奏感,这对歌曲进行打击乐可发挥较大的作用。
手势语,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中班音乐活动中可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能很好地把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特别在指挥分合唱和打击乐时,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
体态语,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赏歌曲《狮王进行曲》时,教师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充分感受狮王的神态,《摇篮曲》等较为柔和和抒情色彩较浓的歌曲,教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便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
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