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前提然
干部的德首先是政治品德。习近平同志在去年底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要从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四个方面,加强干部的思想政治修养。这对在新形势下识别干部的政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同时还要看干部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情况,看干部的个人品行和生活情趣,教育引导干部做全社会思想道德的模范。
要规范行为,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是作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项重要因素!
广大干部要廉洁自律!自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名利观、政绩观,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远离一切贪污、腐败行为,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各单位也应该加大教育力度,将不廉洁行为扼杀在萌芽之中,开展多种活动,如行为规范、政策法规学习会,廉政经验交流会,反面教材警示会等;或多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体育活动,使干部将业余精力放在有益活动上!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严格遵守《若干规定》,坚持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不利用职务和职权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作为纯洁党的组织的切入点,大力弘扬正气,打击邪气,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和各级领导班子拒腐防变的能力。
在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廉政监督制约机制,从制度上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
要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组织部长做人的工作,不能没有感情,但讲感情必须以讲原则为前提,不能当老好人,不能怕得罪人,尤其不能徇私情。要严格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办事,严格坚持干部选拔标准,严格履行干部选拔程序。要正确对待“上情”,支持党政主要领导按照事业需要选人用人,但必须实事求是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不说违心话,不唯命是从,不绕过民主集中程序。要正确对待“恩情”,对老领导特别是培养帮助过自己的老领导的要求,符合原则的意见要尊重,不符合原则的要耐心做好工作,不该办的事坚决不能办,要不然不仅自己违反原则,也会损毁老领导的声誉。要正确对待“友情”,对同学、同乡、同事和要好的朋友,要和别的干部一视同仁,不能迁就照顾。要正确对待“亲情”,对自己的亲属子女务必更严要求,不能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为他们铺路搭桥,尤其不能干违反党的干部政策、制度和程序的事。
..选拔人要公道
现在干部对选人用人最大的意见还是认为不够公道。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僧多粥少”,期望提拔的干部多,而岗位职数总是有限的;二是确实有选人不公的现象,有看人没看准的,有讲个人感情关系、搞裙带之风的,还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组织部长讲公道,最重要的是选人用人要公道。要始终从党和人民事业需要出发,坚持因事择人,坚持好中选优,坚持优中选强,把最合适的人选放到所需要的岗位上去。要重用那些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担当责任、敢于改革创新,埋头苦干不搞歪门邪道的干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用制度和程序保证选人用人公平公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选拔干部经常会遇到矛盾,改革是解开矛盾很好的钥匙。要敢为事业用人才,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保守观念,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注意调动各个方面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让功有所得、苦有所值、疲有所安。在干部受委屈时,要为干部说公道话。
公道正派是一根“生命线”
近日,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全国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和市委组织部长任职培训班”上指出:组织部长要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提高为党和人民选贤任能的本领,及时发现、合理使用各方面优秀干部,保证党的事业朝气蓬勃、兴旺发达。
生命决定存亡,组织工作的生命就是“公道正派”。公道否、正派否,往往在于“一线之间”,这一线之隔就成了组织工作和组织部长的“生命之线”。所以,源潮同志特别强调“组织部长要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如果失去了立身之本,也就等同于失去了生命,其人生与工作均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组织工作能否做到公平、正义,能否取信于民和获得党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部长能否严格践行“公道正派”这个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倘若能够做到公道正派,则将对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将会为之添砖加瓦,反之则是巨大的玷污和无限的亵渎,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无法估量。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谓大丈夫也。”组织工作特殊的性质、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其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半刻也不能掉以轻心,丝毫也不能出差错。组工干部要时刻锤炼党性,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要加强人格修养,做一名最真诚、最务实的组工干部,用人格魅力塑造形象、推动工作;要敬畏人民,学会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财富而不是负担,把组织工作融入到群众中去,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考评,这是践行公道正派的一种根本方法
深入贯彻“两会”精神,推进反腐倡廉
一年一度的两会已结束,“反腐”问题再次成为了网络调查中百姓最关注的议题。历年来,“反腐”都是两会焦点,不论是两会前的网络调查、还是会议中代表委员的话题、群众对反腐相关立法的期望,都说明了这一点。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毛新宇的提案涉及反腐廉政建设;九三学社中央建议“三公”浪费入刑引发广泛热议;人大代表韩德云也在人大召开前向媒体高调表示,今年将第七次向大会提交“官员财产申报公开”的书面建议或议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廉政建设又有了创新性提法,例如,严禁领导干部插手政府采购、工程招标等活动。这些提法既反映了我国政府新形势下反腐的思路和决心,同时也引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及网民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腐败现象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社会痼疾,腐败现象的成因比较复杂,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国际、国内等各种因素。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仅仅依靠权力反腐败是没有出路的,只有依靠制度反腐败才是最终取得反腐成功的必由之路。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腐败问题历来为老百姓所深恶痛绝,加强监督制约权力的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保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牢记党的宗旨,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时时按照党纪党规检查自己,接受制度的监督,接受群众的监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从制度上严格把关,从思想上进行廉政教育,从法律上进行防范,从源头上切断腐败现象的发生,把腐败现象降到最低程度。
反腐倡廉既需要民主监督,更需要制度约束,既需要他律,更需要自律。古人讲,做官三要:不欺君,不卖法,不害民。加强官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让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反腐宣言”落到实处,从制度上让反腐没有“漏洞”,对腐败“零容忍”,只有建立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中国反腐倡廉工作才能逐步完善,赢得百姓信任。
温总理引用“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有何深意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日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新当选并获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代表国务院向梁振英颁发了任命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的国务院令。他勉励梁振英要清正廉洁。“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唯有立身正、为政正,才能聚人心、合众力,开拓施政新局面。(据4月11日《人民日报》)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出自《论语》。据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他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大意是说:“只要你领导人自己做得正,下面的风气就自然正了。” 温总理在这里引用“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仅对梁振英为官从政寄予一种期盼和嘱托,而且对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定位要正。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作为一个领导者,不管做什么官,做多大的官,都是暂时的,做人却是长远的。尤其在处理做人与做官的关系上,要先学做人后当官。领导干部不要有高人一等的错误“官念”,而要时常将自己置于老百姓的位置,拥有“平民意识”和“平民情结”,这样使自己在为官上,才能保持一颗水波不兴的平常心,把自己当作一个平常人,怀着一颗平常心,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不为情所困。可以说,各级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要永远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甘心情愿、老老实实地履行人民公仆的职责。如果领导干部对自己做人的定位不准,“官念”歪了,最终害人害己害事业。
人品要正。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没有一个好的人品,一切都无从谈起。事实上,没有良好的人品做底子,是干不了大事的。领导干部应该注重自身的品行修养,自觉养成堂堂正正的人格品行,想问题、办事情秉持公正,做到“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为此,领导干部要对党忠诚,视人民如父母,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胸襟开阔,心胸坦荡,眼界开阔,做到刚正不阿,敢于负责,坚持原则,做到对上与对下一致,人前与人后一致,任前与任后一致。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追求要正。人生追求“正”与“不正”,不是一个简单的态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方向性的问题。领导干部如果能够一身正气、坦坦荡荡,其为官就会以民为本,视民心为根;就会保持“心在国家,情系群众”的平常心境,保持“利归天下,誉属黎民”的淡泊情怀。可见,领导干部要树立一种“官要无所求,业要有所创”的人生价值取向,像郑培民、孔繁森、焦裕禄、雷锋那样做人,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吃苦,甘于吃亏,乐于奉献,把社会当成奉献的舞台,把岗位当成奉献的阵地,做到敢想敢干,锐意开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官的本质就在于“正”。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做到身正、心正、行正,才能有底气、有骨气、有锐气,才会有服众的底气和被尊敬的资格,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和诱惑,都能从容应对,真正做到以德服人、以正服人。
第二篇:学习教育是前提
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是前提,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中央确定的必读书目,以先进典型为镜,触及思想灵魂、加强党性修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才能行动到位。要想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要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学习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这既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需要,也是查摆整改问题的基础。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学习教育就要把理论武装作为首位任务抓紧抓好。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就没有政治上的坚定,更没有行动上的自觉。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学习中央确定的必读书目,以先进典型为镜,加强党性修养,系统掌握党的群众观点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打牢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根基。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解决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必须要加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的内涵丰富,包含政治修养、理论修养、作风修养和纪律修养等诸多方面。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切实做到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通过学习教育努力提高自己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
当前,全党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保证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就是通过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一是要把学习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在保证学习时间、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增强学习实效上下功夫,并贯穿活动始终。二是要突出抓好集中学习,学深学透中央规定的必读书目,特别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时的重要讲话,加强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和道德品行教育,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三是要把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与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以深化学习教育拓展听取意见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深入听取意见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边学边改中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检验学习教育效果,调动激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第三篇:爱是教育的前提
爱是教育的前提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师爱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力量,是通向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及开朗乐观个性的重要途径。
师爱的核心是尊重。爱生,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记得有一次周末,我检查家庭作业发现几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当时的我又气又恨,想想这些孩子都在家里做了什么?可我知道,谩骂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我需要找一个更好的渠道去发泄自己的情绪,也需要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于是,我提笔给全班孩子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孩子们,老师非常不愿意在这样的一种情绪中给你们写信,但我真的想说点什么。从我当上你们的语文老师那天起,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无论能带你们多久,我都会努力,为你们的一生负责,因为我爱你们|!我相信你们一天天在成长,也越来越懂事,你们取得成绩,我为你们骄傲!我与你们同呼吸,共命运。可是今天,有几位同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除了批评你们,老师还能怎样呢?只是孩子,老师要告诉你们,学习并不是为了应付老师。从你们懂事开始,就要确立一个人生的目标,就要为目标不断努力,最终会收获成功的。老师想问一问,孩子们,你们能做到吗?”
信念完,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孩子们也默默地流下泪水。时常反思自己,我们应该和孩子有更多心灵交流。这就是爱的教育。在后来的学习中,每一天看到了越来越多孩子的作业得到优,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绽放着灿烂如花的笑容。他们的学习习惯一天天变好,他们的成绩一日日在提高,他们的能力在一点点增长。
尊重学生,关注个体,为孩子的一生负责!一生有多长路程,一生有多少内容!老师,请注意你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技巧,为孩子成就美好的一生,勇敢地负起属于我们的责任,为孩子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师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
第四篇: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下午第2节才下课,我就接到政教处黄主任的电话,主任说:“今天我中午查宿舍时,你们班的商东同学跟宿管员吵架,对宿管员说了一些„粗话‟,骂得非常难听,我已经叫这位同学写检讨书,希望你处理一下。”由于商东同学在平时学习不刻苦,经常违反纪律,心中一惊就说:“好的,主任,我一定让他检讨!”晚自习第一节前还有20分钟时,我走进教室,到商东同学面前问他:“今天的事,检讨书写了没有?”他抬头看看我说:“老师,还没写完呢!?”突然我有一种反感(知错不改),就想:让他到讲台去当着全班同学检讨,想到此,我又对他说:“要到讲台上去检讨!”听到这句话,那位同学突然脸上一阵红说:“老师,不会吧?”我就说:“有什么不会!一定要上讲台去检讨!”说完我就走了。过了10分钟,我又走进教室,用眼神暗示商东同学上讲台检讨,我本以为他会拒绝的,但是他还是走上了讲台,进行了检讨。可是,我突然发现他的检讨讲得也有一些道理,他说:“今天中午休息时,我正在劝说没按时休息的同学快点休息,声音刚好被宿管员听到了,就说我不按时休息,如果这样就要扣班级量化分。听此,我就觉得宿管员太过分啦,就跟宿管员争吵起来,恰好被主任见了。”他又说:“我虽然有错,但是宿管员也有不对的地方,动不动就拿扣分来压他我们。我认为宿管员素质不高,不会尊重我们学生,因此根本不值得我们尊敬。”听到此,台下的同学都笑了,看到这个情景,我突然觉得台下有部分同学是认同他的看法的。此时我觉得自己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我这样做会不会给他造成心理伤害?他以后还会不会见我面时给我客气的打招呼……
此时,我觉得该如何评定这个学生非常难,既不能否定他做得不对,又不能完全否定他做得对,因为无论持哪一方面,我觉得都会给学生伤害。因为如果说学生不对,那就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觉得班主任不讲道理;如果说学生做得对,那就会助长这种不好的风气。所以此时我先肯定他说得有道理,确实宿管员素质可能低了点,有时候确实不了解情况,做得不对。但是商东同学也有不对的地方,宿管员老师那么大年纪了,即使他有不对的地方,我们还是应该要尊敬他,事后再解释吗。而且你都知道管理员素质不够啦,你还要跟她他争吵,那不是也显得你素质也低吗?而且你是接受了比较高的教育了,宿管员老师没有征求我的教育方法,所以你更不应该跟管理员争吵啦。如果按你这样的想法,对你不尊敬的人,我们都不应该尊敬他了是吗?如果你父母不尊重你,你是不是就不尊敬他们啦?如果你在街上遇到个疯子骂,你就觉得这个疯子不尊敬你,你就跟他争吵吗?我觉得你不可能会这样做的是吧,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应该多点忍让,体现自己的品质。最后,我还说,商东同学让你上讲台来检讨可能会伤害你的自尊心,是老师不太了解情况,在此老师向你道歉。讲完这些我就走了。
从这件事,我得到了一些启发,我们作为教师,每当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吗?事实是这样吗?我批评得有理有据吗?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处理。因为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
由此,我又想到了这事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更让我觉得做为一个班主任要尊
重学生,感受学生的心理,不能凭感情用事。那是早上上完第一节课后,语文老师说我班有几位同学还没到,听此我心里非常恼火。又听她说张明同学早上来时,他妈妈送他到校门口了,第一节了还是没见来上课,真是的。听到此,我真是火冒三丈,平时这位同学就有逃课现象,就径直到教室找这位同学,刚好一进教室就他,我就直问:“张明,今早第一节怎么不上课?!”张明说:“我现在才来!”听此我更是觉得他太过分啦。就说:“今早我就见你妈早早送你来学校,还这样说!给我检讨!”说完,我马上气愤地离开。这之后好多天,这位同学见我,都是低着头走过去,不跟我打招呼。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我们不能感情用事,用一成不变的老眼光看学生,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犯了错误,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虚心接受你的批评,而不是随意伤害学生自尊心,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反叛心理,觉得班主任素质太低,那么班主任工作就更难做。所以批评更应就事论事,今天的事就说今天的,把以前的、其他的都抖落出来说几句,学生心里会想:“我就算改好了,老师也不会忘记我以前犯的错,也不会相信我!”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有时老师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会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学生!”“咱们班有了你算是完了,你就是一个小混子!”“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回家自学去吧!”“你永远也学不好,你要能及格,太阳就从西边出来!”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时,教师一句伤害学生的话,就可能使学生永远不能原谅老师,产生对立的情绪,教育工作就更难进行了。
由这两件事,我得到了许多感悟。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得到学生在感情上的接纳,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得懂得教育心理学知识。我们教师要进行换位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一些问题,这样才能保持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真实的心理世界。我们教师还要关注心理脆弱的学生,因为现在的学生,很多时候会表现出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成熟,“喜怒不形于颜色”,不细心的教师就只会看到表面现象,而错过与学生的及时的沟通,做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第五篇:爱是教育的前提
爱是教育的前提
爱是教育的前提,在我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爱是教育好孩子的最好的一剂良药。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前提。对爱的情感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所以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要以爱为出发点。班主任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感觉,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个对学生冷漠无情的教师,根本无法对学生实行教育。没有爱,就不能有真正的教育管理,没有爱,就不能掌握成功的管理方法。2012年我担任小学六年级2班的班主任和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初春的时候,天气一天比一天好,有很多学生都不时的向我传达了想去野外野炊的念头,我深知把学生带出学校,要周到的考虑很多事情,其中最主要的,也是老师们最操心的学生安全问题。但为了满足学生们对活动参予的热情,我不是像其它老师那样,为了自己的省心而拒绝学生的要求。为了能把这次校外的活动办的有一定的特色,并为教育教学服务,我精心得设计了活动的计划。在一次班会上,当我把举行野炊活动的计划向学生宣布出来时,教室里一片欢呼,学生们高兴的不得了,对我要求他们在活动中要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任务,都欣然若许。等到野炊活动结束后,学生们不仅玩得尽情尽兴,通过合作,大家还增进了友谊,师生间的关系也加深了。这样的工作,虽然苦了一点,但收到了如此好的效果,我相信,任何一位教师都会说“值”。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班集中建立起来了,老师爱学生,学生就会爱老师,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就为班主任的工作,打开了一个极好的开端。
二、热爱学生,是转化偏常生的有效手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爱学生是教师全部的职业生活中一种最宝贵的情感,应把自己的最真挚的爱融入到每一位学生中去,不仅要爱那些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的力量。学生很善于观察,你对他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做出相应的评价和反应,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真诚地对待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倾向,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特别是那些后进生们,他们特别需要老师真挚强烈的爱来转化他们。记得我所教过的班上有这样一位男生,平时总爱拖欠作业,同学们暗地里给他送了个绰号“大懒虫”,自从冠上这个绰号,他不但没有改正缺点,反而变得越来越懒了,成了名副其实的“懒虫”了。我详细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找出导自他懒惰的原因。原来,该生除了怕做作业外,还是很勤劳的。在家里,他经常做家务,做饭,喂猪,放牛,样样都做。他怕做作业主要是因为不懂,不会做,越是不做就越不懂,久而久之,成了恶性循环,变成了大家口中的“懒虫”。了解到他的这一情况后,我专门为他召开了一次班会,在全班同学面前为他辩诉,纠正了同学们对他的错误认识,并号召同学们一起来帮助他,同时,我也经常抽出时间给他补课。同学们尊重他,老师也特别关爱他,该生又重新树起了信心,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成绩也慢慢的提高了。事实证明,老师的爱是一支强有力的催化剂,对学生的爱愈深,效果愈好。我相信,没有一个学生不渴望快乐,他们不快乐一定有原因,这样的学生绝不能忽视不管。通常我会特别关注这样的学生,用我真挚的爱来领引他们走出性格的冷漠,投入到热情洋溢的集体生活中来,享受快乐,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热爱学生,更要因人施爱。每个学生的性格各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的施爱要有一定尺度,要因人而异,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都用同一种爱。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对待这样的学生应该以无微不至的关爱,开导为主,经常和他们谈心交流感情,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并要特意为他们创设使他们能够敞开心扉与外界交流合作的平台,例如,我班的王小非同学,平时不爱说话,很少和同学们交流合作。对于这类学生,我总是细心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了解他们的爱好,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愿意和我说话,从而捕捉信息,以及时的给予帮助和指导。班上有一次开展辩论活动,我主动邀请她参加,开始,她不愿意,但在与我真诚的谈话后,答应了。我并没有认为这样就把她带进了集体生活中来,而是在后来的辩论会的准备工作中,时刻关注她的准备工作,并给她很多的帮助,让她把资料准备的相当充足。在辩论会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自从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她渐渐爱说话了,也经常参与班级活动,有什么问题也肯问我和同学们了。
对待那些外向,开朗的学生,就要以鼓舞激励为主,激发他们的斗志。外向的学生,他们个个爱说爱笑,有什么事情都藏不住,老师很容易了解他们的情况,他们做事有极积性,但爱冲动,教师也要对他们倍加关注,在他们做的对的时候,极时的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信心,在他们做的不对的时候,也要极时的劝阻,态度要果断坚决。有区分的去爱学生,要特别注意公平公正,不要给学生造成有偏爱,有偏见的看法。
四、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工作中,我努力让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决不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于学生,学会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创造潜能,决不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用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真诚与学生交流,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从而,我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与爱戴。
前几年,我曾经向颇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如何惩治学生的办法,我以为,学生犯了错,就要用残酷的办法来罚他,让他怕,以后就不敢了,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这些招术并未凑效,反而让学生们变本加厉了。记得我曾经有个学生,经常打架,上课老是不守纪律,我曾经多次对他进行严厉的教育,罚写作业,站办公室思过等等,不但没有起作用,反而使情况变得越来越坏,他竞然逃学了。后来,在一次家访中,我了解到了,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有些特殊:他母亲是个智力低下者,他从小就缺乏母爱,父亲脾气又十分暴躁,孩子一犯错误,轻则挨耳光,重则棍棒加身,导至孩子从小就性格十分倔强。我的教育方式和他父亲的打骂没有多大区别,自然也就谈不上有所凑效了。经过再三的考虑,我认为对他的教育,应该用爱来感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真诚的关怀,并进行心理辅导,给他建立一个正确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认识。这样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坚持不懈的感染,熏陶,我相信滴水石穿。同时,我还找到他的父亲,与他共同探讨对该生的教育问题,他父亲也同意我的看法。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该生逐渐改掉了老手病,并走上了正常的学习轨道。我们从“严”与“从”的师生关系中解脱出来,建立一种珍贵的信任与尊重的情感,对那些不循规蹈矩,甚至行为怪异,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要宽容理解,不歧视,不厌弃,“要像对待玫瑰花瓣上的露珠一样小心地对待他们那敏感的心灵。”(苏霍姆林基语)耐心引导并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尊重和接受这些学生,才能使整个班集得到整体的进步。
总之,教师要热爱学生,要把爱当作自己的天职,在教育中,真正做到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不厌倦和放弃每一位学生,用爱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用爱燃起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