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机制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机制
五龙联小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有关要求,继续推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做好组织,引导、服务少年儿童和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工作,促进少年儿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打造全新的德育工作品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工作目标
1、牢固树立德育意识,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继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
2、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大队辅导员为副组长的德育工作及少先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估体系,调动全体教师的育人积极性,在学科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全面渗透德育德育,争创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3、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继续突出德育和少先队的特色工作。
①形成1项自己的少先队工作特色。②继续开展已有的特色活动,使特色更专。③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经验。④严格按照《岗位目标责任书》的规定,出色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5、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强化主题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学校德育工作品牌。
6、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制定德育工作相关机制,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共建共育网络。吸收优秀教师担任辅导员,定期进行培训,并通过观摩、培训、研讨等形式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选拔、聘任、管理与考核机制,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通过培训、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督促班主任积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对班主任日常工作进行量化评价,并适当提高班主任工作在考核中的权重,提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加强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定期聘请他们到校做报告、开讲座、进行法制、科技、安全教育,做好共建共育工作。完善少先队小干部的选拔、任用、奖励机制,定期进行小干部培训,增强队干部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功能、定期组织学生干部会议和学生代表会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2、强化德育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外德育资源的育人作用
利用黑板报、评比栏等宣传阵地推出优秀学生榜样,成立班级图书角,有计划地组织读书竞赛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成立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各种兴趣小组,做到活动经常化、序列化、规范化,将德育实践活动向纵深推进。
3、抓好常规建设
抓好德育常规工作,学期初召开学校德育工作大会、开学典礼、国旗下教育等大型集中教育活动。按要求组织主题班队会、晨夕会、后进生帮扶等日常教育工作,并建立相应档案记录。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通过系列化的途径加大教育引导力度,逐步使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确保教育实效。同时,还要结合上级要求,积极组织开展重大节日庆祝、荣辱观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网络文明教育、科技环保教育、劳动实践教育、亲情援助、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书香校园等主题活动,做好关心下一代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和教育工作,完善家长委员会职能,密切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探讨德育序列化,加强德育科研工作。
4、突出德育特色活动
继续开展绿色环保活动,结合上级要求和本校实际,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习惯养成、文明守纪、法制环保、安全出行等教育,美化学生的德育生活。月份工作安排
2月份
总结假期工作
3月份
开展“学雷锋”、“安全教育日”等主题教育
开展节约资源“四个一”活动
4月份
组织清明节祭扫和教育活动
5月份
组织节假日实践活动
6月份
搞好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
以端午节为契机,开展“爱我中华——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活动
7月份
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活动
8月份
组织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9月份
组织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
开展“尊师爱生”活动
10月份
组织庆“十一”假期实践活动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1月份
组织“建设书香校园”读书展示活动 12月份
迎接学校德育团队工作评估 开展一年级新生队前教育2010、2
第二篇: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制定和颁布,如何更好地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社会的持续发展,持续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青少年能否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成员,而培养社会的合格成员,仅仅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坚持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一、当前青少年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当前,教育的实践中,我们还深感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配合不好的现状还是比较突出的,因此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
首先是家庭教育的误区,我认为孩子出问题家长是很有责任的,怎样让家长具有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说:“别当班干部耽误学习;你会做的题不要告诉别人,现在是竞争社会。”在家长是非观、价值观摆不正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成长是令人堪忧的,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快了,贫富差距大了,家庭之间的差距也拉开了,弱势群体家庭的子女尤其需要关注。那些下岗的、失业的、离异的、留守的、残疾人家庭的孩子,由于成长的环境先天不良,或多或少对社会有不满情绪,对学校的正确教育持有质疑态度,这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诱因。再者有的家庭不配合学校教育,家长的教育随意性非常强,缺乏科学性,有的溺爱、娇惯,有的简单粗暴,棍棒教育,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占比例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家庭教育的特点是重智轻德,不能全面培养子女,甚至有的家庭教育背道而驰,使学生在这种相互矛盾中无所适从,削弱了教育的作用,第二社会教育呈现出无力的状态,表现不重视社会教育,因为社会教育的作用有隐形性,长效性,不能立竿见影,其次是学校教育的困区。目前看,还有个别教师没有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够重视德育和法制教育,对后进生和差生缺乏关怀和帮助等等,都会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辍学,过早的流入社会。
再次是社会教育的盲区。现在社会风气不尽人意,一些不良的东西,如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不讲诚信冲击学校,冲击了孩子,孩子对许多事情没有鉴别力,对一些坏的东西信以为真,对好的东西却将信将疑。有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宣扬的价值观、道德观与我们的正面教育是相悖的,尤其是暴力、金钱、色情。孩子认为那就是真正的社会,自觉不自觉的在接受这些东西。这些不健康的思想危害之深,有时甚至超过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这些都成为诱发青少年德育问题的温床。
所以就青少年德育而言,还需要进一步坚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就此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新一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健康成长。
二、学校、家庭、社会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各自应发挥的作用及合力
1、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不可少的,青少年在校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展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强,他们只有在学校有目的的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下,才能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自己。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应充分发挥学校主体的作用。
2、社会教育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所以校外各种教育机关在吸引青少年参加有益的活动,占领校外阵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各种专门人才中,无疑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一种补充和促进的作用。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发挥社区平台作用,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3、家庭教育的作用。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也确实起到不同于学校和社会的独特作用。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劳动教育、智力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要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
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三者要形成合力,不能忽视或放弃任何一个方面,否则将会出现残缺不成系统的教育遗憾无穷。在“三位一体”教育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教育,在方向上要保持一致和统一,共同教育和要求,使学生能方向更明确,有动力,避免了不知所措的和犹豫和徘徊。三方面的教育都要按照教育目的提出要求,作为教育的统一目标和要求,当然在内容上措施上,可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家长要和教师沟通配合好,不能各行其是;社会教育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学校携起手来,使学生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感到共同的期望和要求,目标一致使他们更加坚定信心。二是教育作用的互补性。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要各自发挥作用,不管其作用大小,勿庸置疑,对学生都会有影响。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还要充分的发挥各自的作用,各有侧重形成互补。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创造和谐的家庭成员的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使青少年心情舒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使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提供各种追求和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条件,创造成功的机会,使青少年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乐趣;学校则应该按照教育目标,从德智体等几方面为他们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根据个人特点还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各自的才能、特长都能得到培养和发挥,自我价值得到体现。
三、思想道德规范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可塑性很强,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点群体。历史经验证明,良好的道德风尚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代青少年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党中央来历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革命理想共产主义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腐朽思想的俘虏。”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上题词:“加强小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特别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从现在情况来看,当代青少年绝大多数热爱党热爱祖国、拥护改革开放;奋发努力,积极向上,要求进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思维敏捷、视野开阔、思想活跃,竞争意识强,遵守法纪,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一个讲公德、守法纪、尊师爱校刻苦学习、崇尚科学、勇于进取的良好道德风尚正在形成。总的来说,主流是好的,是有希望的,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现在的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艰苦磨练,加之由于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等等,在部分青少年道德行为习惯养成上还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对西方某些社会现象是非、美丑辨别不清,崇拜西方的生活方式;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挑吃挑穿,相互攀比,追求享乐,不愿参加义务劳动,崇拜大款明星,追求将来当大官,挣大钱;上课不愿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求上进,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不尊重师长,说脏话,说假话,不遵让老弱病残,横穿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关注社会和他人及同学的责任感,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缺少团结协作精神;在校园、街头、公共场所乱扔纸屑、乱写乱画、损坏公共设施不爱护花草树木,踏草坪,折树支,乱倒垃圾乱泼脏水,空中抛物,不注意保护环境;信奉鬼神,崇拜神像,夜不归宿,讲哥们意气,拉帮结伙,请吃请喝。打架斗殴,欺小凌弱,不知法、不学法、模仿不良行为,诚然,这些不良行为是个别现象,但不及早引导教育,认真加以纠正,日积月累,还会污染他人,产生消极腐蚀作用,不仅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家庭和社会的安定,不利改革开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因此,开展“思想道德养成教育”活动,是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打好立身做人基础的客观要求,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是落实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方略,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举措,也是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有效载体,是教师的愿望,是家长的强烈要求。正如一些教师和家长说:“开展道德养成教育是固本强基工程,抓到点子上了。”
四、思想道德规范养成教育的活动内容、基本措施
(一)、活动内容
“思想道德规范养成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根据“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针对青少年的特点,紧密围绕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环境,从自尊自爱、注重仪表;团结友善、礼貌待人;爱国守法、勤奋学习;勤劳简朴、孝敬父母;遵守社会公德、保护生态环境;坚强安全防犯、维护社会治安等六个方面,共三十六条,(三十六条具体内容见另文)。
(二)、思想道德规范养成教育基本措施
对青少年进行道德规范养成教育,是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结合国内外形势,联系青少年的特点,区别小学、中学、待业青年等不同年龄、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用道德规范养成教育的内容(即三十六条)规范青少年的行为。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循序渐进,让广大青少年在不同的环境中去实践去体验,把认知和行为逐步统一起来,懂得怎样去生活、学习、奋斗、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打好立身做人的基础。
1、抓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理想想念教育。一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以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组织老同志和青少年一起开展多种多样的庆祝、纪念活动,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教育活动,举行入队、入团宣誓,升国旗唱国歌,引导青少年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二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请老同志对青少年进行声动、形象、具体的革命传统和改革建设重大成就的教育。三要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使青少年知道新中国是千百万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在行动上要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立志一辈子跟共产党走,干社会主义,做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2、积极引导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科普教育。一要引导青少年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学习,使这些英雄模范人物,在青少年心里树立起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习的道德楷模,激励青少年勤奋学习。二要在社区组织青少年开展小发明小制作为主体的科普活动,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三要组织待业青年针对需要,树立自身的价值观,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参加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本领,既要帮助他们自某生路,解决就业发展问题,又要对他们进行道德规范养成教育。
3、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充分发挥家长的管理作用。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言一行对青少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风要正、家规要严、家庭要和、事事处处给孩子做出样子,要指导孩子,学习遵守道德规范,讲礼貌、守纪律、尊国法;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身,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凡是孩子能做的,尽量让孩子动手去做,父母不包办,增强孩子的自理、自律、自护、自强的能力;对孩子不良行为不能漠视、纵容和庇护,以“36条”为律条及时进行教育和矫正,帮助他们分辨是非、美丑、增强他们的免疫力。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积极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培训班,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为进一步提高家长素质,充分发挥“三位一体”教育的统一性和互补性,我在这里向家长倡导十条“家长行为规范”:
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重视并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休养。
②学习马列主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雷锋精神,树立自我榜样,培育孩子做“四有”新人。
③积极配合学校深入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青少年道德规范养成教育“36条”,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家长应该能力做到,用自己的榜样示范感化孩子,养成习惯。
④讲公德、做文明公民树立社会新风,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亲友融洽、邻里团结,守信誉、讲诚实、不谋私、爱公物。
⑤自觉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提倡家庭民主,废除家长制作风,不训斥、打骂、虐待孩子;不溺爱娇宠孩子;时时处处关怀孩子的健康成长。
⑥崇尚勤劳、节约;穿戴整洁、生活朴素,节约水、电、煤,爱惜粮食和家庭物资,教育孩子不挑吃穿,不乱花钱,指导孩子学做适当的家务,逐渐养成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精神。
⑦遵纪守法,净化社会风气,不赌博,不酗酒,不搞迷信活动,不看黄色书刊、录像,在孩子面前不议论他人是非。
⑧优化家庭环境,倡导全家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⑨联系学校教师,互通情报,沟通思想,督促孩子按时上学接受学校正规教育教学;关注孩子按时返家,并按时辅导功课。
⑩鼓励孩子学科学、文化、技术,支持并奖励孩子的爱好,如: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科技等,奖励孩子小发明、小创造。家长应重视孩子的发育状态,进行青春期教育,发现孩子有不健康的行为苗子,要及时批评教育。
4、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楷模。学校是加强青少年道德规范养成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铸造儿童灵魂的工程师。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重视学生道德规范养成教育,正师风、讲师德,不断加强教师人格修养,打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三尺讲台就是师德表演的舞台,进一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责任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率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自身形象;衣着整洁大方,化装自然得体,不袒胸露背,不带耳环手镯,不涂指甲油;热爱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辱骂,不变象体罚学生;认真上课,对学生要循循善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不训斥,热忱耐心帮助;对学生严格要求,以奉献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素质影响人,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健康的发展。
5、组织青少年开展尊老敬老和社会公益事业活动。以建设家庭美德为切入点,在创建“五好”家庭中把尊老、敬老、孝老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利用母亲节、父亲节、老人节等相关节日,引导孩子为母亲、父亲、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具有孝敬内容的好事。在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到敬老院和军烈属、孤寡老人家中,打扫卫生,拆洗衣被和进行慰问演出活动,培养敬老爱老的美德;组织少先队共青团和青少年“护绿监督岗”、青年志愿者、手拉手等活动,参加清扫街道、清楚白色污染,回收废旧电池和种花植树、美化环境、保护绿地、给花草小树浇水,从小养成预防污染,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6、充分利用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组织青少年开展业余体育文化活动。一要根据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居民小区,组织歌咏队、体育队、写作、绘画小组,开展各种学习演练活动。二要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演讲会,大合唱或文艺演出,开展喜文乐见的体育比赛,丰富中小学生的课外的文化生活,占领课余文化阵地。三要从社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校外活动基地,采取社区、学校、单位联手,组织老同志老教师参与对青少年的各种教育活动。
7、开展青少年道德规范养成教育的“36条”进社区、家庭活动。省关工委下发的《关于在城市社区开展青少年道德规范养成教育的“36条”》符合农场实际情况,完全行得通。去年下半年以印发给中小学校,正在实施中。现将“36条”印发给社区和家长,使学校、家庭、社区联起手来,形成网络,全方位的开展好青少年道德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切实抓出成效来。
第三篇: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整合机制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机制整合实践研究》
实 施 方 案
旌阳区新中学校课题组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新世纪祖国优秀建设者的有效载体。面对农村德育教育形式的变化,教育改革的发展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情况,我校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还不能与之相适应。突出表现为: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于我校没有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没有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学校德育工作比较落后。学校德育的实施,由于受到社会各种非规范行为的冲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随之带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未做到衔接的问题、德育管理没有形成合力,使德育育人的功效受到影响。
德阳市旌阳区新中学校课题组针对我校不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德育教育效果差。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拖欠作业现象严重。有些学生照抄作业。学生不热爱家务劳动,不孝敬父母。不团结同学,学生心理不健康,出现学生自杀现象。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有些学生不爱护庄稼和花草树木等。为了解决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了使素质教育在我校真正落实,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办好新中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课题组选此课题进行研究。
本课题对丘陵地区学校德育方法、途径和评价的研究。可为丘陵地区学校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课题研究意义
(一)、新中镇是一个边远山区贫困的乡镇,新中学校是一所经济、文化滞后的山区农村学校,要实施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非常的困难。当前制约我们山区农村学校德育实效的因素,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新中学校德育的实施,由于受到社会各种非规范行为的冲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低,教育方法不当。我校没有严格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没有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没有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学校德育工作比较落后。领导和教师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不够重视,在接触过的很多学生自杀案例中,大部分之前都有苗头,班主任没有及时积极干预,并且放松警惕,没有经常了解学生的表现,在我校学生中发生了学生自杀现象。家住新中镇普安村六组的刘雪东,在2008年10月12日下午放学后,回到家里,父亲见到女儿很生气,就问:“前两天下午放学后没有回家,你到哪里去了,她就站在父亲的身边,木木地立着。第二天她的父亲听说刘雪东前两天没有
回家是在网吧打游戏,她的父亲恼怒极了,可是她不管做错了什么就是“死不认错”,这时家长气头上打骂得更凶。第二天,就是星期六,这位初一学生刘雪东趁家长不在家,喝毒药自杀,幸亏有人发现早,及时送医院抢救,她那年轻的生命得救了。这位家长打孩子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造成了新的心理问题。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压抑。
2、新中学校学生有五个村的学生放学回家要经过德中公路,德中公路的车多,车速快。我校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有一些学生不懂交通安全知识,还有一些学生不遵守交通安全规则。放假期间,有个别学生骑自行车上街办事,还有个别高年级学生骑摩托车上街办事。由于上述原因发生了交通安全事故。在2010年2月28日晚上,原新中学校学生罗云骑着摩托车到德阳庆祝元宵节,在回家的德中公路上,与车相撞,当时,受伤严重,送医院抢救无效。2007年11月,新中学校四年级学生韩继平,放学回家,经过德中公路,在德中公路旁不遵守交通规则,被运输车撞伤,送医院抢救无效。目前,我校还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学生上学和回家搭私家车,司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出现超载学生回家的现象严重。
3、新中学校初二学生曾学建,父母对他要求严格,寄予厚望。教育手段粗暴、简单,一旦孩子表现不满意或犯错,一顿打骂难免,而且下手很重。可是爷爷奶奶十分疼爱他,庇护他。该生成绩较好,但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同学相处融洽,与学生交往能力较强,受外校转入一位学生刘鹏的不良习惯影响。节假日,两人一起到网吧上网打游戏。教师批评教育时,他认识到了到网吧上网打游戏的危害性。也下定决心改正这种不良现象。可是回到家里,自己不能约束自己,加之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又受到爷爷和奶奶的庇护。2008年4月的星期天又到网吧打游戏。回到家里,父母打骂后,他和刘鹏离家出走。几天后,父母才把他找回家。
4、我校有一些学生不懂得“人人离不开庄稼,种庄稼很辛苦,粮食是来之不易的”的道理。没有认识到花草树木和庄稼是我们的好朋友,不知道应该怎样爱护它们。有时出现不爱护庄稼的现象,例如:2010年春期的一个星期天,新中镇雷井村有几个学生在油菜田里捉迷藏,把油菜叶和花撞落在田里。被人发现后,进行了制止,这些学生暂时离开了。过一些时间,又在油菜田里继续捉迷藏。就在我们校园里,也有个别学生不爱护花草树木,没有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5、我校九年级学生李宏,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一年才回一家。可是爷爷奶奶十分疼爱他,庇护他。该生成绩较差,自我约束能力差,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同学相处不融洽。由于上课时他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经常随便
说话,影响同学听课,且“屡教不改”,该班学生有一些家长很有意见。无奈,老师只好将他安排到教室最前面右侧靠窗户的一个位臵上,使其尽可能“远离”他的同学。可他没有了“交流”的对象,就一个人唱起了“独角戏”——拆文具盒、叠纸飞机、……每天都有新花样,老师们对他无可奈何。有一次,学生起立后,他将椅子拉到一边,学生坐下就坐空了,摔了一跤。而这些学生的恶作剧往往具有突发性、对抗性和危害性,可教师一怒之下,极易做出蠢事。但这样只能显示出教师的无能,使自己威信扫地,使师生关急剧恶化,而始作俑者却愈发暗自得意。教师对待学生的恶作剧,采用了简单粗暴,感情用事的教育方法,没有留给自己一个调整情绪、思索对策的时间,再则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这位学生在2010年春期的一天又做了一件恶作剧。一位教师把一辆摩托车放在教学楼底的楼梯下,李宏同学在课间休息时,将摩托车的某一零件扭松。教师骑摩托车上路时,差一点发生交通事故。
以上几个问题说明了我们新中学校没有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德育没有引起全校教师的高度重视。有一些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感情用事。学校德育教育效果差。学生家长具有“重养轻教”、“树大自直”等传统观念,没有树立科学化、现代化、人文化的家庭教育新理念。农村家庭教育水平偏低,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家校关系有一些紧张。学校还需要为家庭教育研究、为青少年成人成材搭建平台,还要促进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目前,我们丘陵边缘山区的德育教育举步为艰,并没有引起社会多大的关注。“德育立校”在学校贯彻得很认真,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能渗透德育教育。在学校,大多数学生表现似乎很有道德水准。但是,学生一出校门就是另外一个人了。原因是社会和网络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分辨是非意识薄弱的中小学生提供了一种无意识的负面的教育,社会所展现的形形色色,虚虚实实,汹涌澎湃的无意识的负面的教育严重冲击着学校教育,它绝不顾忌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二)、当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同作用。德育应是学校,家庭、社会统一影响的系统工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三者协调同步,形成校内外合力,发挥整体效益的结果。但在目前,学校德育的实施,由于受到社会各种非规范行为的冲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教育功利主义的普遍存在,又导致全社会教育的乏力,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受到影响。因此,我校选择本课题的研究对促进教改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养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只有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有效并快速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和茁壮成长。但是,由于受习惯影响或知识层次的差异,据调查,目前我镇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四种不良类型:拔苗助长型、放任自流型、只养不育型、虎头蛇尾型。这四种类型的家庭教育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学生成长进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多数家长还有“重养轻教”、“树大自直”等传统观念,家长在教育子女方法有失偏颇,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有少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积极性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大部分学生生活习惯差。还有部分学生放学后不回家,串门,去网吧打游戏。有的学生在家里,不做家务活,甚至晚上十一点以后用手机上网或发短信等不良现象。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为此,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同作用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1、是全方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加强与改革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只有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探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才能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落到实处。
2、是推动并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现实需要
学校是典型的学习型组织,学校教育是推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从社会发展的高度,审视教育行为的自身,积极谋求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应用。这对于进一步端正学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推动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3、是我校教育科研成果的延伸与拓展
我们深切体会到: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综合工程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很难推进的,必须有家庭、社会的参与和支持。需要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引导,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与教育能力。需要对全社会教育诸元素进行有机整合,调动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建立全方位参与的大教育体系,并不断创新教育机制,形成教育合力,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切实的推进。
4、是全面提升我校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校正处于新课程实施阶段,如何抓住课程改革的历史机遇,全面提升我校教育质量,是我校行政领导和教师都在思考并渴望获得有效解决
办法的问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全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并指导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本课题从健全教育的责任分担机制和发挥教育评价的正向激励功能入手,探索并构建科学的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体系,以期实现诸多教育元素的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全面提升我校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假设
构建德育一体化网络,形成以“政府领导、学校主导、家校配合、社会参与的德育管理体系。在学校人人都成为做德育工作,能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以校长为首,在我校建立教育科学发展观,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能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领导更加重视,教师努力,家长配合。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拖欠作业现象减少。学生热爱家务劳动,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学生心理健康,不出现学生自杀现象。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学生爱护庄稼和花草树木。落实“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办学理念,在我校真正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提升学校办学效益,办好满意的人民教育。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针对我校在德育的实施时,受到社会各种非规范行为的冲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问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低,教育方法不当。学校还没有严格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没有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没有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学校德育工作比较落后。学校德育工作是全方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是推动并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全面提升我校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因此,要以校长为首,在我校建立教育科学发展观,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能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要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拖欠作业现象减少。学生要热爱家务劳动,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学生心理健康,不出现学生自杀现象。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学生爱护庄稼和花草树木。要在我校落实“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办学理念,真正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提升学校办学效益,办好满意的人民教育。
四、研究内容
(1)、丘陵地区学校德育方法的研究。(2)、丘陵地区学校德育途径的研究。(3)、丘陵地区学校德育评价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研究”与“行动”相结合的探索方法。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成功经验。根据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地运用以下方法开展研究。(1)、教育调查法(谈话与问卷)
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我校学生和家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研究组成员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教育目标、方法和措施。调查法 :
(2)、行动研究法:
针对本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①预诊:发现问题。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德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
②收集资料初步研究:由课题组研究人员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方案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③行动: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3)、经验总结法:
定期召开研讨会,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概括和提炼,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4)、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组织教师学习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把阅读作为教师生活。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
(5)、个案研究法:
在每个班确定3-5个优生或差生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他们进行个案分析和个案研究。
六、课题实施的步骤
根据课题安排,结合本课题具体情况,拟定课题的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间三年,即2009年9月—2012年7月,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酝酿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月)1、2009年9月成立课题研究机构。2、2009年10月确定研究课题。3、2009年11月召开课题立题会 4、2010年1月:召开课题开题会。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1年11月)1、2010年2月:①在每个班中确立个体研究对象,并安排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调查、分析、进行转化教育,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取得对学生教育的重大进步。
②对基础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有关情况。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③2010年2月-2010年7月:子课题研究:体育教学中怎样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德育的角度培养学生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和怎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2010年11月:①开展班团队主题活动(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抗震救灾演讲活动、讲故事)
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到敬老院打扫清洁卫生、到乡村帮助孤、残老人。)
③、家访。
④召开家长会,开展专题讲座,指导怎样教育子女 ⑤开展家长交流活动。
⑥、评选优秀家长,在全校交流。⑦给家长发放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 3、2010年12月:教师写一篇关于德育教育的文章。4、2011年3月:课题研究工作会议 5、2011年4月:①开展班团队主题活动(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抗震救灾演讲活动、讲故事)
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到敬老院打扫清洁卫生、到乡村帮助孤、残老人。)
③、家访。
④召开家长会,开展专题讲座,指导怎样教育子女 ⑤开展家长交流活动。
⑥、评选优秀家长,在全校交流。⑦给家长发放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 6、2011年3月-7月:子课题研究: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和学校体育怎样实施学生耐力训练。7、2011年7月:教师写一篇关于德育教育的文章 8、2011年9-2011年11月:A、课题研究工作会议
B、①开展班团队主题活动(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抗震救灾演讲活动、讲故事)
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到敬老院打扫清洁卫生、到乡村帮助孤、残老人。
③、家访。
④召开家长会,开展专题讲座,指导怎样教育子女 ⑤开展家长交流活动。
⑥、评选优秀家长,在全校交流。⑦给家长发放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 C、教师写一篇关于德育教育的文章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3月
1、运用已取得的研究成效进一步扩大试验区域,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三教结合模式和运作机制,推介三教结合经验。
2、全面总结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编辑研究文集,整理研究资料档案,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全面论证、鉴定、验收。
七、课题研究机构
(一)专家顾问组
周乐志(德阳市旌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刘 艳(德阳市旌阳区教育局副局长、旌阳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谢华林(德阳市旌阳区教科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
杨贵才(德阳市旌阳区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张增萍(德阳市旌阳区教科所理论室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二)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胡勇(旌阳区新中镇党委书记)副组长:许建熙(旌阳区新中学校校长)
成 员:刘武田 冯祖怀、郭俊、李道菊、龙文伟、曾仔述、郭升平
曾国太(镇团支部书记)李冬(村支部书记)冯隆兴(村主任)
(三)、课题研究组:
组 长:许建熙(新中学校校长)
副组长:李道菊(新中学校教导副主任)
成 员:冯祖怀、郭俊、刘武田、龙文伟、曾仔述、郭升平、黄国成、赵宗毅 李建、杨华明、肖开明、刘红英、蔡小艳、陈加彩、冯华富、黄万华、李从国、尹华巧、张天顺、邱钦杰、张凌杰、王德君、邱钦元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刘川、男、37岁、德阳市教科所理论室主任、德阳市教育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有近二十篇论文在全国、省、市等刊物上发表,主研的四川省普教科研课题《中小学教师全员岗位素质培训研究》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撰写的《中小学CAI课堂评价探讨》与《网络环境下教师教育观念与行为转变对策研究》分别获得四川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担任2001年四川省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委(四川省教育出版社、四川少儿出版社)。
谢华宁、男、46岁、旌阳区教科所所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教育管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有三十五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各级刊物发表或获奖。主研的《素质教育评价操作体系研究》与《城乡一体化实践研究》分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三等奖。
杨贵才、男、54岁、旌阳区教科所理论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教育管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有三十余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各级刊物发表或获奖。主研的《素质教育评价操作体系研究》与《城乡一体化实践研究》分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三等奖。
张增萍,女,德阳市旌阳区教科所理论室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管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有三十余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各级刊物发表或获奖。
许建熙长期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和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重视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所负责的学校2007年和2009年被区教科所评为校本科研先进单位。
冯祖怀从事学校管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参与《山区贫困学生教育的研究》区级课题的研究。
刘武田曾从事教学管理和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在理论上颇有建树。曾仔述从事区、校级课题研究和学校的教研工作,参与《山区贫困学生教育的研究》区级课题,完善了《山区贫困学生教育的研究》的研究计划。制定了《山区贫困学生教育的研究》实施方案,组织参研人员进行《山区贫困学生教育的研究》工作,撰写了《山区贫困学生教育的研究》研究报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四步曲”,2004年在德阳教育学院学报发表。主研过《贫困生道德情感教育途径的研究》、《贫困生道德情感教育方法的研究》《学校安全知识教育的研究》、等,曾获区教科所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奖。为这些课题顺利通过专家鉴定验收并获奖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思想保证
在许建熙校长的领导下,我校树立了科研兴校的新风气。学校把课题研究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校长带头参加课题研究工作,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工作积极性高。
二、制度保证
学校制定了教研科研管理制度,教育科研奖励制度,并把课题研究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晋级和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组织机构保证
学校成立了专家顾问组、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
四、经费保证
学校把课题研究经费纳入了学校预算之中。拿23000元作为课题研究经费,用于购买资料,奖励课题研究教师,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和课题结题工作。
九、预期成果
(一)、理论认识
1、提高领导和教师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同作用的思想认识。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新观念。
2、在学校教育中,以德育为首,全面育人,全员参与教书育人。形成“学校所有事中讲德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良好气氛
(二)、技术成果
1、落实“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办学理念,在我校真正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1)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强化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2)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2、构建德育一体化网络,形成以“政府领导、学校主导、家校配合、社会参与的德育管理体系。在学校倡导人人做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新中政府的领导下,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学校成立由校长全面负责的德育管理体制,设有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学校党组织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同时加强了对工会、政教处、团队等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它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3、以校长为首,在我校建立教育科学发展观,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4、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
5、通过课题研究,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劳动者。办好满意的人民教育。
6、在我国教育中最失败的就是德育教育,领导不重视,教师不努力,家长不配合。在我校建立德育创新的良好机制。
7、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评选新三好学生。只要在思想(热爱劳动、尊敬父母、团结同学……)学习(书写好、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有进步……)身体好(喜欢参加各种活动)方面做到三好就评选为三好学生。
(三)、实践成果;探索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由于农村学生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诸因素的负面影响,及学校教师对德育工作的淡化,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日趋边缘化。针对这一严重的教育问题,通过三年的研究,总结出“学生自主,成人帮助,多元评价”的德育新模式,拓宽德育途径,并根据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实际提出“榜样示范法、活动体验、自我评价激励法”等切实有效的德育方法,促使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的有机融合,增强了德育工作实效。
1、利用班团队课开展演讲活动。演讲内容:爱护庄稼和花草树木,遵守交通安全规则,远离网吧,爱家务劳动,尊敬师长,抗震救灾等。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
3、开展学生读书活动,讲故事活动。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4、在教室里和楼道的墙上张贴有关德育教育的标语。如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环境熏导。
5、利用传统节日教育学生。如:五一节教育学生爱劳动,国庆节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利用新中镇的优秀人物消防警察刘文龙的优秀事迹教育学生。
6、根据学生的评价体系。评选新三好学生。评选出“家务小能手”、“交通小卫士”、“小作家”、“小记者”在展板上进行表扬。
教师读一本德育书,写出德育体会和德育教育论文。做出一个德育教育个案。
7、促进家校、家园沟通,搭建家庭、社会、教育的“立交桥”。丰富家庭教育理论体系,探索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8、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模式
通过研究,我们构建“教学改革、师生互动,家长学校、家校互动,社校互动,群团组织、多元互动”教育模式,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十、预期效果
1、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抗震救灾演讲活动、班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通过班团队开展讲故事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促使学生更加懂礼貌,尊敬老师和长辈。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和校园内张贴名言警句等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明确学习明的,更加热爱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开展班队活动,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开展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在我校学生中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5、通过教改、教研活动和本课题的研究,在教师指导下,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
6、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7、教师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8、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在我校学生中不发生自杀现象。
9、家长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更新“重养轻教”、“树大自直”等传统观念,树立科学化、现代化、人文化的家庭教育新理念。
10、建立学校和家庭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家校联系、改善师生关系。
11、促进家庭和谐、社会进步、教育发展。以学校为办学主体,形成有家庭、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合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12、将“实施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在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探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促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落到实处。
1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全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并指导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本课题从健全教育的责任分担机制和发挥教育评价的正向激励功能入手,探索并构建科学的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体系,以期实现诸多教育元素的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全面提升我校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说明报告
雪野镇中心中学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教育网络说明报告
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探索一种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搞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合作模式,共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深入了解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使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孩子,使社会了解学校、了解教师,理解并支持学校和教师工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正向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推动家庭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通过“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促进行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我校“三结合”教育工作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使工作计划得到落实,圆满完成预期目标。
第五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
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发挥教育的功能,我们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父母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父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
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合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习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和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对孩子因材施教,重视父母的榜样作用,养成好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按照孩子的接受程度,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孩子不要过高的期望.过分的溺爱.过多的干涉.过度的保护.过多的指责。
(1)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师及家长的培养。(2)成立各级家长委员会并及时召开家长会。
(3)教师和家长交流学生信息,探讨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艺术,增强教育效果。
(4)举办教学开放日。学校每年以各种活动为契机,举办学校教学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
(5)举办家庭教育系列专题讲座。
社会教育
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日益发展,尽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处于辅助和补偿地位,但越来越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兴趣和爱好若能及早得到培养,就能形成特长,表现出某一方面的才能。这无疑会加速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的教育,很难适应同一班级中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学生的个别需要,社会教育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老师根据学生的爱好,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参加校外教育机构的专门活动,如电脑维修、琴棋书画,使学生在自己爱好的活动中施展才华、发展特长、增长聪明才智,进而独立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许多学生接受更多社会教育,成为运动员、演员、电脑高手,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
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丰富性、独立性、形象性远非学校教育可比。协调社会教育力量可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能将分散的、自发的社会影响纳入正轨。社会教育的好坏依赖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设程度和整个社会教育大气候的形成,这需要全社会较长时间的努力。
(1)学校积极动用社区力量,请各类专家和先进人物到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少先队、志愿者、校外辅导员等管理、辅导、服务作用。
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义务劳动
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二到三次学校周边环境整治活动,进行垃圾清理、消除街道牛皮癣和消除卫生死角等工作。
回家帮家长做家务,让学生在帮助家长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三种基本生活本领 组织学生春游
整治和优化校园内部和周边环境,切实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红领巾文明交通岗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