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归纳法学案
课题: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并能以递推思想作指导;
(2)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操作步骤,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并能严格按照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格式书写.二、基础梳理:
1.什么叫数学归纳法?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步骤:
总结:
三、例题
类型一 证明等式
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分析 1427310n(3n1)n(n1)
21)第一步应做什么?此时n0=,左,2)当n=k时,等式左边共有项,第k项是。
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n=k+1时,命题的形式是
4)此时,左边增加的项是
5)从左到右如何变形?证明:
变式训练
1、用数学归纳法证:
11113n1n22n2
4(n≥2,n∈N)过程中,由“n=k”变到“n=k+1”时,不等式左边的变化是():
1(A);2(k1)11(B);2k12k2111(D).2k12k2k1 11(C);2k2k
12、用数学归纳法证:
11111nn2342
1(n≥2,n∈N)过程中,由“n=k”变到“n=k+1”时,左式所需添加的项数为():
2项 A.1项B.kk2C.项D.21项
k1
类型二 证明整除问题
例2证明:n25n(nN)能被6整除
分析:这是一个与整除有关的命题,它涉及全体正整数,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第一步应证n1时命题成立;第二步应明确目标,即在假设k35k能够被6整除的前提下,证明(k1)5(k1)也能够被6整除
证明:
变式训练: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n5231(nN)能被8整除.类型三 证明不等式问题 nn1*
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1113(n2,nN*).n1n22n2
4分析: 此题关键在于从n=k到n=k+1不等式左端的变化
证明:
变式训练
求证: 111112(nN,n2).22223nn
四、小结 :
1、数学归纳法有哪些应用?
2、第二步中从n=k到n=k+1应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技巧方法?
五、课后作业:
(一)、必做题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下式
111111111 2342n12nn1n22n
(1)当n=1时,左边有_____项,右边有_____项;
(2)当n=k时,左边有_____项,右边有_____项;
(3)当n=k+1时,左边有_____项,右边有_____项;
(4)等式的左右两边,由n=k到n=k+1时有什么不同?
左边增加两项:_____________
右边增加两项:__________,减少一项:________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4
3(其中n∈N*)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
(二)、选做题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偶数时x, y能被x+y整除.2、平面内有n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证明交点的个数f(n)=n(n-1)/2.nnn2能被13整除,n5时,2nn2
第二篇:2013-2014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1.2.3 公式法导学案
1·2·3公式法(2)
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2、运用根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
1、自学教材P17-P18,关注b²-4ac的大小与方程根的情况的关系。
2、自学检测:(1)解方程:
①x²-4x+3=0② x²-4x+4=0③x²-4x+5=0
(2)上面三个方程:方程①的解的情况为,方程②的解的情况为,方程③的解的情况是。
(3)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a≠0)的跟的情况为:
①当﹥0时,②当﹤0时,③当=0时,(4)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①2x²-3x-5=0② 9x²=30x-25③ x²+6x+10=0
解a=b=c=∵b²-4ac=
∴方程。
解 a=b=c=∵b²-4ac=
∴方程。
解 a=b=c=∵b²-4ac=
∴方程。
三、合作探究:
当k为何值时方程x²-kx+4=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并求此时方程的根。
四、课堂小结
五、当堂检测:
1、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①x²+9x=0②4y+2y²+3=02、判断关于x的方程mx²+(2m+1)x+(m+1)=0的根的情况。
第三篇:2013-2014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1.2.3 公式法导学案
1·2·3公式法(1)
学习目标:
运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
方程x²-2x=1化为一般形式为,a=,b=,c=。b²-4ac=。
二、快乐自学:
1、自学P15-P17的内容。重点掌握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2、把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a≠0)的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把方程左边配方得
即为。
把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得
由此得出或
解得,3、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a≠0)当b²-4ac≧0时,此方程的根为。
三、合作探究:
解方程(1)x²+ 2x-4=0(2)5x²=2x +
1(1)解 a=b=c=(2)解
b²-4ac=
因此x=
从而 x =, x=
四、课堂小结:
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a≠0,a、b、c为常数)的求根公式是。
五、当堂检测:
A组题
1、解方程 x²-x-5=02、x为何值时,3x²-7的值与x-3的值相等?
B组题
3、已知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3㎝,其面积为18㎝²,则矩形的周长为多少?
第四篇:数学放缩法
放缩法的常见技巧(1)舍掉(或加进)一些项
(2)在分式中放大或缩小分子或分母。(3)应用基本不等式放缩(例如均值不等式)。(4)应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放缩(5)根据题目条件进行放缩。(6)构造等比数列进行放缩。(7)构造裂项条件进行放缩。
(8)利用函数切线、割线逼近进行放缩。
使用放缩法的注意事项(1)放缩的方向要一致。(2)放与缩要适度。
(3)很多时候只对数列的一部分进行放缩法,保留一些项不变(多为前几项或后几项)。(4)用放缩法证明极其简单,然而,用放缩法证不等式,技巧性极强,稍有不慎,则会出现放缩失当的现象。所以对放缩法,只需要了解,不宜深入。
先介绍工具
柯西不等式(可以通过向量表示形式记住即摸摸大于向量乘积)
均值不等式
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平方平均数
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定理1:|a|-|b|≤|a+b|≤|a|+|b| 推论1:|a1+a2+a3|≤|a1|+|a2|+|a3| 此性质可推广为|a1+a2+…+an|≤|a1|+|a2|+…+|an|. 推论2:|a|-|b|≤|a-b|≤|a|+|b| 定理2:如果a,b,c是实数,那么|a-c|≤|a-b|+|b-c|,当且仅当(a-b)(b-c)≥0时,等号成立.
常用放缩思想
这几个务必牢记
不常见不常用的不等式
这几个一般用不到,放的太大了,知道有印象就好了
下面就是常用思路了,主要就是裂项部分
当年apucng与V_First研究的题
二项平方和
f(x)=(a1x-b1)^2+(a2x-b2)^2+……(anx-bn)^2 由f(x)≥0可得△小于等于0
第五篇:因式分解公式法(导学案)
因式分解(二)(导学案)(公式法因式分解)
学习目标:
1、会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2、了解因式分解的步骤。
学习重点:会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学习难点:熟练应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学习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探讨新知:(ab)(ab)
(ab)2
把这两个公式反过来,就得到:
(1)(2)把它们当做公式,就可以把某些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二、深入研究,合作创新
例
1、因式分解:4x2
25例
2、因式分解:x2
6ax9a2
自主练习,小组交流:
216a29b2
81x4y
m2mn1
n2239
x24y4xy
三、小组合作,应用新知 1.辨析运用
(1)下列多项式能否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是
①4x2+9y2②81x4-y4③-16x2+y2④-x2-y2⑤a2+2ab+b2
归纳:可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多项式特点是:①恰好两项 ②一项正,一项负③可化为的形式。2.下列各多项式能否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①-2xy+x2+y
2②
②-x2+4xy-4y
2③
③a2
+2ab+4b2
④a2
+a+1
4归纳:完全平方式的特征是:①三项 ②两平方项同号 ③另一项可化为的形式。3.因式分解:
1、a2b20.25c22、9(ab)26(ba)
13、a4x24a2x2y4x2y24、(xy)212(xy)z36z25、(x2y)2(x2y)2
6计算:992+198+17.982-2
2四、课堂反馈,强化练习
1、因式分解:
(1)(3a2b)2
(2a3b)2
(2)(m2
n2
1)2
4m2
n2
(3)(x2
4x)2
8(x2
4x)16
1(x2
2y2)22(x22y2)y22y4
(4)2(5)(x2+x+1)2-1(6)36(x+y)2-49(x-y)
2(7)(x-1)+b2(1-x)(8)3a2(2a+b)2-27a2b2(9)(x+y)2-2(x2-y2)+(x-y)2
(10)(x+y)(x-1)-xy-y2(11)(x+2)(x+4)+x2-4(12)2m3-8m2、多项式4x2
x加上一个怎样的单项式,就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多项式0.25x2
1呢?
3.已知a,b,c,是三角形ABC的三边长,试判断b2
+c2
-a2
+2ab的正负。
4.若a2b2
+a2
+b2
+1-2ab=2ab,求a+b的值。
5.已知a,b是有理数,试说明a2
+b2
-2a-4b+8的值是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