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归纳法学案

时间:2019-05-12 19:1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归纳法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归纳法学案》。

第一篇:数学归纳法学案

课题: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并能以递推思想作指导;

(2)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操作步骤,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并能严格按照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格式书写.二、基础梳理:

1.什么叫数学归纳法?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步骤:

总结:

三、例题

类型一 证明等式

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分析 1427310n(3n1)n(n1)

21)第一步应做什么?此时n0=,左,2)当n=k时,等式左边共有项,第k项是。

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n=k+1时,命题的形式是

4)此时,左边增加的项是

5)从左到右如何变形?证明:

变式训练

1、用数学归纳法证:

11113n1n22n2

4(n≥2,n∈N)过程中,由“n=k”变到“n=k+1”时,不等式左边的变化是():

1(A);2(k1)11(B);2k12k2111(D).2k12k2k1 11(C);2k2k

12、用数学归纳法证:

11111nn2342

1(n≥2,n∈N)过程中,由“n=k”变到“n=k+1”时,左式所需添加的项数为():

2项 A.1项B.kk2C.项D.21项

k1

类型二 证明整除问题

例2证明:n25n(nN)能被6整除

分析:这是一个与整除有关的命题,它涉及全体正整数,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第一步应证n1时命题成立;第二步应明确目标,即在假设k35k能够被6整除的前提下,证明(k1)5(k1)也能够被6整除

证明:

变式训练: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n5231(nN)能被8整除.类型三 证明不等式问题 nn1*

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1113(n2,nN*).n1n22n2

4分析: 此题关键在于从n=k到n=k+1不等式左端的变化

证明:

变式训练

求证: 111112(nN,n2).22223nn

四、小结 :

1、数学归纳法有哪些应用?

2、第二步中从n=k到n=k+1应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技巧方法?

五、课后作业:

(一)、必做题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下式

111111111 2342n12nn1n22n

(1)当n=1时,左边有_____项,右边有_____项;

(2)当n=k时,左边有_____项,右边有_____项;

(3)当n=k+1时,左边有_____项,右边有_____项;

(4)等式的左右两边,由n=k到n=k+1时有什么不同?

左边增加两项:_____________

右边增加两项:__________,减少一项:________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4

3(其中n∈N*)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

(二)、选做题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偶数时x, y能被x+y整除.2、平面内有n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证明交点的个数f(n)=n(n-1)/2.nnn2能被13整除,n5时,2nn2

第二篇:2013-2014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1.2.3 公式法导学案

1·2·3公式法(2)

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2、运用根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

1、自学教材P17-P18,关注b²-4ac的大小与方程根的情况的关系。

2、自学检测:(1)解方程:

①x²-4x+3=0② x²-4x+4=0③x²-4x+5=0

(2)上面三个方程:方程①的解的情况为,方程②的解的情况为,方程③的解的情况是。

(3)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a≠0)的跟的情况为:

①当﹥0时,②当﹤0时,③当=0时,(4)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①2x²-3x-5=0② 9x²=30x-25③ x²+6x+10=0

解a=b=c=∵b²-4ac=

∴方程。

解 a=b=c=∵b²-4ac=

∴方程。

解 a=b=c=∵b²-4ac=

∴方程。

三、合作探究:

当k为何值时方程x²-kx+4=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并求此时方程的根。

四、课堂小结

五、当堂检测:

1、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①x²+9x=0②4y+2y²+3=02、判断关于x的方程mx²+(2m+1)x+(m+1)=0的根的情况。

第三篇:2013-2014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1.2.3 公式法导学案

1·2·3公式法(1)

学习目标:

运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

方程x²-2x=1化为一般形式为,a=,b=,c=。b²-4ac=。

二、快乐自学:

1、自学P15-P17的内容。重点掌握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2、把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a≠0)的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把方程左边配方得

即为。

把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得

由此得出或

解得,3、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a≠0)当b²-4ac≧0时,此方程的根为。

三、合作探究:

解方程(1)x²+ 2x-4=0(2)5x²=2x +

1(1)解 a=b=c=(2)解

b²-4ac=

因此x=

从而 x =, x=

四、课堂小结:

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a≠0,a、b、c为常数)的求根公式是。

五、当堂检测:

A组题

1、解方程 x²-x-5=02、x为何值时,3x²-7的值与x-3的值相等?

B组题

3、已知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3㎝,其面积为18㎝²,则矩形的周长为多少?

第四篇:数学放缩法

放缩法的常见技巧(1)舍掉(或加进)一些项

(2)在分式中放大或缩小分子或分母。(3)应用基本不等式放缩(例如均值不等式)。(4)应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放缩(5)根据题目条件进行放缩。(6)构造等比数列进行放缩。(7)构造裂项条件进行放缩。

(8)利用函数切线、割线逼近进行放缩。

使用放缩法的注意事项(1)放缩的方向要一致。(2)放与缩要适度。

(3)很多时候只对数列的一部分进行放缩法,保留一些项不变(多为前几项或后几项)。(4)用放缩法证明极其简单,然而,用放缩法证不等式,技巧性极强,稍有不慎,则会出现放缩失当的现象。所以对放缩法,只需要了解,不宜深入。

先介绍工具

柯西不等式(可以通过向量表示形式记住即摸摸大于向量乘积)

均值不等式

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平方平均数

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定理1:|a|-|b|≤|a+b|≤|a|+|b| 推论1:|a1+a2+a3|≤|a1|+|a2|+|a3| 此性质可推广为|a1+a2+…+an|≤|a1|+|a2|+…+|an|. 推论2:|a|-|b|≤|a-b|≤|a|+|b| 定理2:如果a,b,c是实数,那么|a-c|≤|a-b|+|b-c|,当且仅当(a-b)(b-c)≥0时,等号成立.

常用放缩思想

这几个务必牢记

不常见不常用的不等式

这几个一般用不到,放的太大了,知道有印象就好了

下面就是常用思路了,主要就是裂项部分

当年apucng与V_First研究的题

二项平方和

f(x)=(a1x-b1)^2+(a2x-b2)^2+……(anx-bn)^2 由f(x)≥0可得△小于等于0

第五篇:因式分解公式法(导学案)

因式分解(二)(导学案)(公式法因式分解)

学习目标:

1、会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2、了解因式分解的步骤。

学习重点:会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学习难点:熟练应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学习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探讨新知:(ab)(ab)

(ab)2

把这两个公式反过来,就得到:

(1)(2)把它们当做公式,就可以把某些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二、深入研究,合作创新

1、因式分解:4x2

25例

2、因式分解:x2

6ax9a2

自主练习,小组交流:

216a29b2

81x4y

m2mn1

n2239

x24y4xy



三、小组合作,应用新知 1.辨析运用

(1)下列多项式能否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是

①4x2+9y2②81x4-y4③-16x2+y2④-x2-y2⑤a2+2ab+b2

归纳:可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多项式特点是:①恰好两项 ②一项正,一项负③可化为的形式。2.下列各多项式能否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①-2xy+x2+y

2②

②-x2+4xy-4y

2③

③a2

+2ab+4b2

④a2

+a+1

4归纳:完全平方式的特征是:①三项 ②两平方项同号 ③另一项可化为的形式。3.因式分解:

1、a2b20.25c22、9(ab)26(ba)

13、a4x24a2x2y4x2y24、(xy)212(xy)z36z25、(x2y)2(x2y)2

6计算:992+198+17.982-2

2四、课堂反馈,强化练习

1、因式分解:

(1)(3a2b)2

(2a3b)2

(2)(m2

n2

1)2

4m2

n2

(3)(x2

4x)2

8(x2

4x)16

1(x2

2y2)22(x22y2)y22y4

(4)2(5)(x2+x+1)2-1(6)36(x+y)2-49(x-y)

2(7)(x-1)+b2(1-x)(8)3a2(2a+b)2-27a2b2(9)(x+y)2-2(x2-y2)+(x-y)2

(10)(x+y)(x-1)-xy-y2(11)(x+2)(x+4)+x2-4(12)2m3-8m2、多项式4x2

x加上一个怎样的单项式,就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多项式0.25x2

1呢?

3.已知a,b,c,是三角形ABC的三边长,试判断b2

+c2

-a2

+2ab的正负。

4.若a2b2

+a2

+b2

+1-2ab=2ab,求a+b的值。

5.已知a,b是有理数,试说明a2

+b2

-2a-4b+8的值是正数。

下载数学归纳法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归纳法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数学学案

    数学学案 【必修】第三章直线与方程授课班级:高三理1)2)3),文1) 授课时间:2013年12月6日至12月 7日 学案编者: 课型:复习课+习题课 教学课时:3-4课时 3.2-3.3直线方程的类型与点到直线......

    数学学案及其设计

    数学学案及其设计1 王富英1 王新民2(1.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四川 成都 610100;2.内江师范学院数学系,四川 内江641112.) 摘要:学案,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

    平方差公式法因式分解学案(五篇模版)

    平方差公式法因式分解[教学目标] 会用公式a2-b2=(a+b)(a-b)分解因式 [教学重点]掌握可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特点,并能使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把多项式转换成符......

    善用段首排比法学案

    《善用段首排比法,巧构文章之美》学案 一、范文共赏 (一)让快乐走进心灵 我是喜欢幻想的女孩,因为拥有美丽的幻想,我的生活便充满了快乐的源泉。我用我的心感受大海的宽广,我用我......

    2.4分解因式法研学案

    2.4分解因式法 主备:吕秋梅 副备:郝增波 祝晓红 周晓丹 黄巍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解因式法的概念;(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

    8.1 提公因式法教学案

    第1课8.1 提公因式法教学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公因式的概念,掌握提公因式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

    数学换元法范文大全

    换元法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

    数学证明法例题

    例1 已知,p,q∈R’且p+q=2,求证:p+q≤2证明用反证法设p+q>2,则q>2-p,∴q>8-12p+6p-pp+q>8-12p+6p=2+6(p-1)≥2与题p+q=2,矛盾。所以p+q>2不成立,只能是p+q≤2。说明当用直接证法证明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