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换元法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21:1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换元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换元法》。

第一篇:数学换元法

换元法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例如解不等式:4 +2 -2≥0,先变形为设2 =t(t>0),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

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如求函数y= + 的值域时,易发现x∈[0,1],设x=sin α,α∈[0, ],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如变量x、y适合条件x +y =r(r>0)时,则可作三角代换x=rcosθ、y=rsinθ化为三角问题。

均值换元,如遇到x+y=S形式时,设x= +t,y= -t等等。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如上几例中的t>0和α∈[0, ]。

例:

1.y=sinx?cosx+sinx+cosx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2.设f(x +1)=log(4-x)(a>1),则f(x)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

3.已知数列{a }中,a =-1,a ?a =a -a,则数列通项a =___________。

4.设实数x、y满足x +2xy-1=0,则x+y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5.方程 =3的解是_______________。

6.不等式log(2 -1)?log(2 -2)〈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

【简解】1小题:设sinx+cosx=t∈[- , ],则y= +t-,对称轴t=-1,当t=,y = + ;

2小题:设x +1=t(t≥1),则f(t)=log [-(t-1)+4],所以值域为(-∞,log 4]; 3小题:已知变形为 - =-1,设b =,则b =-1,b =-1+(n-1)(-1)=-n,所以a =- ;

4小题:设x+y=k,则x -2kx+1=0, △=4k -4≥0,所以k≥1或k≤-1;

5小题:设3 =y,则3y +2y-1=0,解得y=,所以x=-1;

6小题:设log(2 -1)=y,则y(y+1)<2,解得-2

第二篇:换元法及其应用

换元法及其应用

高一(2)班(C3)张宇

绪论:目的在于总结数学解题方法,灵活运用换元法解题。

(一)选题引入

【例一】

其中(>1),则

【分析】

一般得求出的值域比较容易,但当的自变量也是一个函数的时候求其值域相对比较困难,这时候换元法就大派用场了。

【解】 求的值域,首先要求出的表达式。的值域是_______。

函数一般我们习惯还是用

【例二】 解不等式:来表示,所以要把换成。

【分析】

这是包含对数函数的不等式,一般地对数函数或指数函数写起来都比较麻烦,当在一个等式或不等式中对数或指数出现次数很多的时候,一般可以考虑用换元法,把对数或指数换掉,这样可以简化计算的中间过程,减少因为写错写漏而引起的错误。

【解】 原不等式可以化为:

即,以2为底的对数函数是增函数。,以2为底的指数函数是增函数。

变量代换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尽可能让外表结构简单明白,尽可能将新鲜的问题转化到熟悉的老问题中去。换元法关键的一步是变量代换,如何选择,如何代换直接影响计算的复杂度,甚至影响到能否解决问题。

(二)选题概述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三)选题分类

1、局部换元

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例如解不等式:4 +2 -2≥0,先变形为设2 =t(t>0),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

2、三角换元

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如求函数y=√1-X^2值域时,若x∈[-1,1],设x=sin α,sinα∈[-1,1 ],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如变量x、y适合条件x +y =r(r>0)时,则可作三角代换x=rcosθ、y=rsinθ化为三角问题。

3、均值换元

如遇到x+y=2S形式时,设x= S+t,y= S-t等等。

(四)换元法典型题归纳

1、整体换元

求函数ysinxcosxsinxcosx的最大值.t21.• 解:设tsinxcosx(2y2),•则sinxcosx

2t211y当t2•时,•故yt(t1)21.•222、三角换元 求函数yx5x2的值域.解:令xmax12.25sin,•[,],• 2

2

4).则ysin|cos|sin5cossin(

因为

所以22,

443.4所以2sin()1,得sin() 424

所以函数的值域为[,].3、比值换元

y1z2,试问实数x,y,z为何值时,x2+y2+z2达到最小23已知x,y,z满足x-1=

值?

解:由比例可以设x1y1z2t,则 12

3x2y2z2(t1)2(2t1)2+(3t2)214t210t6.当t5时,即1

491213x,y,z时,•x2y2z2达到最小值.147144、不等量换元 ○

求证:111117.122233n2(n1)2

4111111().令22kk1(k1)(k1)2k1k

11111111117k=2,3,…n,n+1,则2232 1(1)222n1n24123n(n1)

证明:对通项公式进行变形

(五)分析结论

换元法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用这种方法可以让解题更具条理性;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使思路更清晰,提高正确率;还有对于一些难题来说,换元法不失为一种捷径。

(六)研究体会

数学虽为一门理科,但解题中的反复、归纳、积累是不可或缺的,生活中不经意的好习惯也许会成为你将来成功的筹码与阶梯。

第三篇:怎样用换元法证明不等式

怎样用换元法证明不等式

陆世永

我们知道,无论在中学,还是在大学,不等式的证明都是一个难点。人们在证明不等式时创造了许多方法,其中有换元法。下面我们探索怎样用换元法证明不等式。

所谓“换元法”就是根据不等式的结构特征,选择适当的变量代换,从而化繁为简,或实现某种转化,以便证题。其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一、利用对称性换元,化繁为简

例1设a,b,cR,求证:abcbcacababc.分析:经过观察,我们发现,把a,b,c中的两个互换,不等式不变,说明这是一个对称不等式,如果我们令xbca,ycab,zabc,则原不等式可化为:

xyyzzx8xyz.这是一个较简单而且容易与已知不等式联系的不等式,因而可以按上述换元证明不等式。

证明:令xbca,ycab,zabc,则

a

12yz,b12xz,c12xy.a,b,cR,当xyz0时,有

xyyzzx8xyz;

当xyz0时,有x,y,zR(否则x,y,z中必有两个不为正值,不妨设x0, y0,则c0,这与c0矛盾), 因此

yz0,zx2zx0, xy2xy0,yz

2xyyzzx8xyz,综上所述,恒有

xyyzzx8xyz,把x,y,z代入上式得:

abcbcacababc.例2设a,b,cR,求证:

a

bc

a

bc

abbcca



abc2a2

bcabbcca.

分析:类似于例1,我们不难发现,这也是一个对称不等式,因此可考虑令

xabc,yabc,zabbcca,则原不等式可化为2yzz20.这是一个简单的不等式,由已知条件可证该不等式,因此我们可按上述换元证明原不等式。

证明:令xabc,ya2b2c2,zabbcca,则

x

y2z,yz

ab

bcca

0,原不等式可化为:

yyz



x

yz2,将x2y2z,代入上式得:

yyz

y2zyz,yzy2

yzy2zyz0,

2yzz0,又由已知条件可知,2yzz20成立,而上述过程可逆,因此原不等式成立。对于类似于例1与例2的对称不等式,可以结合不等式的具体形式换元,简化不等式的结构,使得不等式容易证明。

二、借助几何图形换元

例3已知a,b,c是ABC三边的长,求证:

abbccaabbcca

.分析:(如图)作ABC的内切圆,设D,E,F为切点,令xBD,yCD,zAE,(其中x,y,zR

则原不等式可转化为:

y2zz

z2

xx

x2



yy2x2y2z.

利用重要不等式:ab2ab可证该不等式,因此可以通过上述换元证明原不等式。

证明:设D,E,F为切点,令xBD,yCD,zAE,则原不等式可转化为:

y2

zz

z2

xx

x2

2x2y2z.1 yy

又因为x,y,zR,则有

y

z

z2y,z

x

x2z,x

y

y2x,所以(1)式成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

从例3可以看出,在证明不等式时,我们可以根据题意结合几何图形进行分析、换元,从而借助几何图形的性质来证明不等式。

三、借助三角函数的性质换元

例4已知:a1,b0,ab1,求证:0

1a

a

11b1.ab

分析:由于a1,b0,ab1,并且不等式中有a,b,因此我们联想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sec2tan21.经过对比,发现a相当于sec2,b相当于

tan,因而可令:asec2,btan20





.2

证明:令asec2,btan20

1a

1a



, 则 2

ab

1 b

sec1tan

1

2sectansec

sin1,可见原不等式成立。

例5若x2y21,求证:x22xyy2

.分析:由x2y21,知点x,y在圆x2y21的内部或边界上,因此可以考虑变换:xrsin,yrcos 0r1,02.证明:设xrsin,yrcos 0r1,02, 则

x2xyy

rcos2sin2

2

2rcos2

42r

2.从例4,例5可以看出,证明不等式时,我们可以结合已知条件或不等式的结构与三角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利用三角函数换元,从而借助三角函数的性质来证明不等式。

四、借助均值不等式换元

例6n个正数x1,x2,xn,它们的和是1,求证:

xn1xn1xn

x1

x1x2

x2

x2x3



xn

xnx1

.分析:就这个不等式而言,我们容易想到均值不等式,但是直接用均值不等

式却难以证明这个不等式,因此我们把分子变为两项,可令x1

x2x3

xnx1

n

x1x2

m1,x2

m2,,xn

mn(其中mi0).i1

证明:令x1

n

x1x2

m1,x2

x2x3

m2,,xn

xnx1

mn,则

m

i1

i

0.x1

x1x2

x2

x2x3



xn1xn1xn

xn

xnx1

1

xxm1n2n

xnx1

1

xxm2121

x1x2

1

xxm3222

x2x3



x1x2

x2x3

4mn



xnx1

m1m2mn

m1

x1x2

m2

x2x3



xnx1

2x1x2xn

,因而原不等式成立。

例6说明,在证明不等式时,可以从不等式的形式出发,借助均值不等式进行换元。

第四篇:不等式证明四(换元法)

Xupeisen110高中数学

教材:不等式证明四(换元法)

目的:增强学生“换元”思想,能较熟练地利用换元手段解决某些不等式证明问题。

过程:

一、提出课题:(换元法)

二、三角换元:

证一:证二:由x > 0 , y > 0,2x + y = 1,可设x

则2sin,2ycos2 11212(1cot2)(1tan2)22xysincos

3(2cot2tan2)32

2例三:若x2y21,求证:|x22xyy2|2

证:设xrsin,yrcos,(0r1),1则|x22xyy2||r2cos22r2cossinr2sin2|

r2|cos2sin2|2r2cos22r22 4

例四:若x > 1,y > 1,求证:xy1(x1)(y1)

证:设xsec2,ysec2,(0,)2)2

小结 若x2y21,则可令x = sec, y = tan(02)。

)。2

若xR,则可令x = tan()。22若x≥1,则可令x = sec(0

三、代数换元:

例六:证明:若a > 0,则a2112a2 2aa

1证:设xa,aya2

21,(a0,x2,y2)2a2121则x2y2aa22 aa

xya11a2222(当a = 1时取“=”)

aa

四、小结:

五、作业:

1.若a22. 若|a3. 若|x|4. 若a1 5. 6. 已知3

第五篇:换元法证明不等式

换元法证明不等式

已知a,b,c,d都是实数,且满足a^2+b^2=1,c^2+d^2=4,求证:|ac+bd|≤

2a=cosA,b=sinA

c=2cosB,d=2sinB

|ac+bd|=2|cosAcocB+sinAsinB}=2|cos(A-B)|

<=2

得证

若x+y+z=1,试用换元法证明x²+y²+z²≥1/

3解法一:(换元法)

证明:因为

(x-1/3)^2+(y-1/3)^2+(z-1/3)^2≥0

展开,得

x^2+y^2+z^2-2/3*(x+y+z)+3*1/9≥0

x^2+y^2+z^2-2/3+1/3≥0

x^2+y^2+z^2≥1/3。

其中等号当且仅当x=y=z=1/3时成立

解法二:

因为:x+y+z=

1所以:(x+y+z)²=1

化解为:x²+y²+z²+2xy+2xz+2yz=1

又因为:

x²+y²≥2xy;

x²+z²≥2xz;

y²+z²≥2yz;

所以x²+y²+z²+2xy+2xz+2yz=1<=3(x²+y²+z²)

固x²+y²+z²≥1/3

例1:已知a+b+c=1,求证:a2+b2+c2≥1/3

证明:令a=m+1/3,b=n+1/3,c=t+1/3,则m+n+t=0

∴a2+b2+c2=(m+1/3)2+(n+1/3)2+(t+1/3)2

=m2+n2+t2+2(m+n+t)/3+1/3

=m2+n2+t2+1/3

∵m2+n2+t2≥0,∴a2+b2+c2≥1/3得证。

换元的目的:转化、化简已知条件,使已知条件更易于使用。

例2:已知a>b>c,求证:1/(a-b)+1/(b-c)≥4/(a-c)

证明:令x=a-b,y=b-c,则a-c=x+y且x>0,y>0

∴原不等式转化为:1/x+1/y≥4/(x+y)

因此,只要证明:(x+y)/x+(x+y)/y≥

4只要证:1+y/x+1+x/y≥4

只要证:y/x+x/y≥2,而y/x+x/y≥2恒成立。

∴1/(a-b)+1/(b-c)≥4/(a-c)得证。

换元的目的:

化简、化熟命题,把复杂的、不熟悉的命题化为简单的、熟悉的命题。

例3:已知(x2-y2+1)2+4x2y2-x2-y2=0,求证:(3-√5)/2≤x2+y2≤(3+√5)/

2证明:令x2+y2=t

由(x2-y2+1)2+4x2y2-x2-y2=0整理得:

(x2+y2)2-3(x2+y2)+1=-4x2

∴(x2+y2)2-3(x2+y2)+1≤0

∴t2-3t+1≤0,解之得:(3-√5)/2≤t≤(3+√5)/2

∴(3-√5)/2≤x2+y2≤(3+√5)/2得证。

换元的目的:转化条件,建立条件与结论间的联系。

例4:已知x-1=(y+1)/2=(z-2)/3,求证:x2+y2+z2≥59/1

4证明:设x-1=(y+1)/2=(z-2)/3=k,则x=k+1,y=2k-1,z=3k+2

∴x2+y2+z2=(k+1)2+(2k-1)2+(3k+2)2

=14k2+10k+6

=14(k2+5k/7)+6

=14(k+5/14)2+59/14≥59/14

∴x2+y2+z2≥59/14得证。

换元的目的:减少未知数的个数,直接利用已知条件。

例5:已知a>0,求证:(a+(a+(a+(a+…+a0.5)0.5)0.5)0.5)0.5

证明:设t1=a0.5,t2=(a+a0.5)0.5,……,tn=(a+(a+(a+(a+…+a0.5)0.5)0.5)0.5)0.5tn=(a+tn-1)0.5

tn2=a+tn-1,且tn>0,而tn>tn-

1∴tn20

∴tn

换元的目的:转换、化简命题

例6:已知a≥c>0,b≥c,求证:√c(a-c)+√c(b-c)≤√ab

证明:要证明原不等式,只要证明:

√c(a-c)/ab+√c(b-c)/ab≤

1只要证明:√(c/b)(1-c/a)+√c/a(1-c/b)≤1

令sinα=√c/b,sinβ=√c/a,且α、β∈(0,π]

只要证明:sinαcosβ+cosαsinβ≤

1只要证明:sin(α+β)≤1,而sin(α+β)≤1显然成立

∴原不等式得证。

换元的目的:利用两个正数的和等于1进行三角换元,可以将原问题得到极大

程度的化简,在各种命题的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7:已知a2+b2=c2,且a、b、c均为正数,求证:an+bn2且n∈N

证明:设a=csinα,b=ccosα。α∈(0,π/2)

则:an+bn=cnsinnα+cncosnα=cn(sinnα+cosnα)

∵0

下载数学换元法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换元法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配方法与换元法(推荐5篇)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配方法与换元法一、配方法与换元法的特点:把代数式通过凑配等手段,得到完全平方式,再运用完全平方式是非负数这一性质达到增加问题的条件的目的,这种解题方法叫......

    高一小班三角函数与换元法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期末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设P(3,6),Q(5,2),R的纵坐标为9,且P、Q、R三点共线,则R点的横坐标为( ) A.9 B.6 C.9 D.6 2PP2, 则P点坐标为() 2.己知P......

    小学奥数1-3-5 换元法.教师版

    换元法教学目标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分数乘法算式的一些计算技巧必须开始掌握.这既与基础课程进度结合,更是小学奥数经典内容.裂项、换元与通项归纳这三项内容,通称“分数计算之......

    换元法证明不等式09[精选多篇]

    换元法证明不等式教学目标:增强学生“换元”思想,能较熟练地利用换元手段解决某些不等式证明问题。 教学重点:三角换元 教学过程:一、提出课题:(换元法)对所证不等式的题设和结论中......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换元法证明不等式大全

    2a b 11ab2a2 b22ab a2 b1(ab)222 2ab整式形式 ab2 22ab ab2  a bab2 根式形式22 ba2(ab) b a分式形2(a,b同号) ab1 0a2aa 倒数形式1 a0a2a1.比较法、分析法、换元法一.比较......

    浅谈换元法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妙用(合集五篇)

    浅谈换元法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妙用 开封市实验幼儿园 茅开荣 【内容摘要】 换元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学习和运用,巧妙运用换元法于诗歌、故事和游戏中,一方面使幼儿提......

    七年级数学8.2.2.1加减消元法教案

    8.2.2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加减消元法;2、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组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在探索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

    换元法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姜本超)

    换元法证明不等式例说姜本超换元法是指对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的不等式,通过恰当引入新的变量,来代换原命题中的部分式子,通过代换达到减元的目的,以达到简化结构、便于研究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