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学生会“大部门”体制改革实践与思考--朱育锋

时间:2019-05-12 02:2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基层学生会“大部门”体制改革实践与思考--朱育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基层学生会“大部门”体制改革实践与思考--朱育锋》。

第一篇:高校基层学生会“大部门”体制改革实践与思考--朱育锋

高校基层学生会“大部门”体制改革实践与思考

-------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生科系学生会为例

朱育锋1

(湖南农业大学 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摘要:院系级学生会作为高校基层学生组织,在协助学校各级部门和校学生会开展各项工作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联系各院系学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现行的学生会体制客观存在着诸如工作缺乏自主权、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活动内容缺乏创新等严重弊端,产生了诸多不良后果,本文尝试从构建“大部门”、组建“临时工作小组”和“外围机构”和对“特殊机构”进行垂直管理这几个方面分析高校基层学生会“大部门”体制改革,以期促进高校基层学生会的健康良性运行。

关键词:基层学生会大部制改革

“大部门体制”是为了解决机构重叠等政府管理问题,由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率先探索并逐步实行的一种行政管理模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由此可见,实行“大部制”既是国外成功的经验借鉴,也是现行形势所需。笔者结合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生科系学生会“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实践,通过“精简合并部门、设立‘临时工作小组’和‘外围机构’和对‘特殊机构’进行垂直管理”等具体措施,以期探索和构建高校基层学生会权责明晰、各司其职、运转高效的机制。

一、现行高校基层学生会组织的特点和不足

院系级学生会作为高校基层学生组织,在协助学校各级部门和校学生会开展各项工作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联系各院系学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现行的学生会体制客观存在着诸如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活动缺乏自主、原创较少,内容老套、方式单一等严重弊端,产生了诸多不良后果。1 朱育锋(1983--),男,汉族,湖南娄底人,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辅导员

1. “地域”特点突出,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院系学生会由院系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对院系学生委员会负责,在学院党总支(分党委)的领导及院系团总支(分团委)的指导和帮助下主要围绕学院广大同学开展各项工作。基层学生会成员均来自同一学院或专业,工作也主要是针对各院系的中心工作,依靠自身特色,围绕学院内部广大同学而展开的,这就使院系级学生会有其区别于校级学生会强烈的“地域”性特点[1]。

基于上述特点,在一些基层学生会组织内部,已经按照老乡关系、同学关系、寝室关系、哥们关系、恋人关系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导致基层学生会各级机构部门越设越多,干部人数自然也随之急剧膨胀,在许多班级都出现了“官”比“兵”多的怪现象。如此,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管理危机,有些部门职能重复,工作中相互冲突,人际关系复杂,工作时“官官相护”;另外,一些学生干部只想过把“官瘾”,不想做事,办事效率大幅下降,造成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被动局面。

2.形式内容灵活,但缺乏自主、原创较少

各院系活动的开展对象是院系各班同学,组织者也常是学生会干部和各班班委,因此在工作形式上很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时间、地点、方式上的调整,方便同学。

但几十年来高校基层学生会一直沿用行政体制模式,忽视了学生自治组织与学校行政组织的区别,导致目前高校基层学生会组织较为松懈、功利性增强,“官位”气息较浓重,有官僚化发展的倾向;习惯于依赖各级团委和团总支的指挥和要求,自主性、原创性较少,独立思考能力较差;与同学的沟通、交流以及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积极性方面重视不够,为同学全方位服务的意识有所弱化,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这一学生会自治性的本质。

3.专业特色明显,但内容老套、方式单一

院系学生会因为所面对的特定范围使得在开展工作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笔者所在的湖南农业大学各院系依托专业特色举办了一些特色文化艺术节和学术讲座论坛,食品科技学院举行食品文化艺术节,农学院举办作物文化艺术节,动物医学院举办宠物文化艺术节,经济学院创办“商贸论坛”、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举办“创新论坛”,理学院举办“名人堂”,东方科技学院举行“东方讲坛”,这不仅增强了学

术氛围,同时开创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但传统基层学生会的工作,各类娱乐性、竞赛类活动内容往往占相当大的比重,而在新形势下学生所关心和迫切需要的心理健康咨询、就业指导、实践动手能力、科技创新及贫困生帮扶等内容却未得到及时满足。

二、高校基层学生会“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实践

所谓基层学生会大部制改革,是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学生联合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加强基层学生会的组织建设、基础建设,使之适应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要求。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生科系学生会“大部制”改革以“团学适度分开”为指导方针,以构建“大部门”为总体原则,在原有主席团及各部门工作架构的基础上,通过部门资源的整合,转变部门职能,理顺部门权责,探索试行权责明确、职能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1.精减合并,控制基数

根据任务和完成组织目标的需要,合并职能相近的部门、精简事务性部门、严格控制部门数量[2],重视部门的统合性与整体性,利益相反与性质不同的业务要尽量放在不同部门,部门之间在规模和权限方面要尽量保持均衡,且大部门不宜规模太大,以致成为超越同一系列的其他部门之上的“部上之部”。

笔者所在的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生科系在学生会中探索试行“大部门制”,改革实现团总支和学生会职能的相对独立,一方面加强学生会工作的灵活性和开创性,另一方面加强和改进系团总支对学生会和其他学生组织的指导,突出共青团在青年组织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改革后的学生会不再承担基层团建的相关职能,而是在系党支部的领导和系团总支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富于特色的活动,参与建设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实现、维护和发展青年权益,服务同学的成长成才。具体措施是将原来的“学术科技部、生活部、女生部”合并组建“日管统筹中心”,全面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监督,更好的协调三者的关系,实现学生管理监督机制上的突破;“文艺部、体育部”合并组建“文体活动中心”,全面负责文体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试运行半年多来提高了效率,同学反应良好。

2.增强弹性,拓展外围

根据需要成立临时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在解决问题后即告解散,这是增强基层学生会组织弹性的好办法。笔者所在的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生科系学生会每个部门(中心)抽调一个外联人才成立临时机构外联小组,平时没有拉赞助的时候在各部门工作,有大型活动时立即组建成立外联小组出去拉赞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基层学生会可以充分利用社团思想成立特色机构——外围机构。外围机构挂靠在各部门下,机构成员可由主管部门以会员的形式面向全校招募,同时聘任“客座部长”、“名誉主席”来指导工作,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会的管理队伍,同时增强了学生会的部门特色。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生科系学生会成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小组”,面向全系招募了一大批爱好科技创新的同学,广泛深入地开展具有学术性、知识性、实践性的课外科技学术活动,调动全系同学参与的积极性,为同学们进行科技创作创造条件,为促进学校人文建设,营造学校良好的学术科技氛围做出了贡献。

3.加强领导,垂直管理

“垂直”管理是我国政府管理中的一大特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即省市县行政管理关系由目前的“省-市-县”三级体制转变为“省-市、县”二级体制,实行“省管县”模式。

为了加强对主席团对基层学生会执法部门的管理,同样可以借鉴采用“垂直”管理机制,实行主席团和分管部门的“双重领导”,这样可以解决部分政策执行难的问题,而且提高了效率。笔者所在的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生科系业余团校,原隶属于团总支组织部,由于部门人手不足,力量淡薄,在很多时候都难以承担大型培训活动,改革后实行主席团“直管”,强化了主席团的领导,提高了效率,为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干部、打造学生骨干人才梯队奠定了基础,为高校共青团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推行“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几点启示

《中华学联章程》指出:“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帮助下,依照法律、学校规章制度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这条规定明确了学生会为学生群众性组织的定位、受党团组织的领导、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特性。推行“大部门” 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

1.转变学生会职能是前提

要使大部门制有效地运转,一个基本前提是实现学生会职能的根本转变,使学生会从直接管理者转变为监管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强化学生会干部的服务观

念,提高服务水准。学生干部要真正为青年学生所急,为青年学生之所需,以服务学生为己任,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准,才能真正赢得广大学生的信任和拥护,最终使学生会由原来的“活动型”向“服务型”转变。“大部门制”侧重改变学生会职能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可使学生会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角色定位,彻底塑造公共服务型学生会[3]。

2.探索与渐进推进是原则

正如中共十七大报告所说,“大部门”体制是要探索实行,并非全面实施。对于基层学生会同样如此。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涉及行政管理体制的方方面面,对学生会内部影响较大,各方面都很敏感。因此,基层学生会大部门制改革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科学论证大部门制的实施方案,稳妥慎重、周密部署推进策略,坚持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成熟一个改一个,必要的时候可以实行“过渡大部门”体制,自上而下,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团委的统一部署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尽管大部制这一管理模式在国外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但是我们不可能照搬照套。

3.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是保障

为促进基层学生会“大部门制”组织健康发展,巩固党、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群众基础,高校党委在新时期必须加强对学生会组织的领导。要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切实把高校党委和行政的决议、决策和上级意图贯彻下去。各级团委和有关职能部门在加大对学生会工作的指导中,要正确处理“放得开”和“管理紧”的关系[4],把握分寸,做到宏观上管好,微观上放开,以调动上作积极性为主,鼓励学生会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为学生会创造参与学校管理、与学校有关部门交流合作、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同时不断改善学生会工作条件,优化学生会组织的外部环境,并为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彭云龙.对当前高校学生会工作的理性思考[J].工会论坛,2007.(5):83-84

[2] 刘闪.大部制改革的国际借鉴及理论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6):167-168

[3] 曹晶.论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探索与挑战[J].现代商贸工业,2008.(8):20-21

[4] 张靖.高校学生会制度的改革[J].平原大学学报,2006.(6):109-110

作者简介:朱育锋(1983-),男,汉族,助教,湖南娄底人,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学工部

联系电话:0731—84673847***

电子邮箱:xndfxg@163.com

第二篇:监狱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监狱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在省厅、局的正确指导下,我们立足于更好地“落实司法体制改革目标任务、落实第一责任、落实首要标准,增强行刑效能、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法制化水平”,以科学的思路、开放的姿态、稳妥的步伐,抢抓历史机遇,积极推进监狱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监狱与监狱企业规范化运行,将企业管理纳入“129规范化运行体系”,通过严格执行“129规范化运行体系”,使监狱工作和企业发展实现了“六个稳步提高”,即:稳步提高了监狱行刑效能、稳步提高了罪犯改造质量、稳步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稳步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岗位素质,推进了监狱企业的规范运行。

一、监狱体制改革与规范运行的基本做法

(一)监狱党委积极把握大局,系统推进监狱体制改革 省局及时出台了《监狱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实施细则,为我省监狱体制改革制定了蓝图,引领和指导作用巨大。监狱在领导和推进改革中,从实际出发,坚持依法制监,牢牢把握三个关键环节,稳步实施,整体推进,改革工作取得开门红。

一是率先做好思想发动。监狱解放思想、率先垂范,深入研究上级政策和外省改革经验,认真总结我狱多年的发展实践,在全狱首先开展了“监狱体制改革重大意义”教育大讨论活动,通过深入宣传和广泛发动,使每一名干警都深刻认识到:监企合一的旧体制,是导致监狱职能弱化,影响刑罚执行职能有效发挥的根本原因之一。要保障 监狱正确执行刑罚、履行好维护安全稳定的职能,必须进行监狱体制改革,旧体制已经严重制约了监狱和企业的发展。实行监狱体制改革,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维护监狱安全稳定、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由于对监狱体制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到位,打开了全体干警积极改革的思想闸门。

二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方面,深入分析旧体制的特点,继承和发展被历史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重新修订了罪犯劳动改造时间管理制度、向监区派驻会计制度、劳动现场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产品质量控制制度、库房管理制度等,保障了改革的传承性;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因狱情制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认真听取群众对监狱体制改革的看法和意见,研究上级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上级文件的精神,把握了改革的大方向,保障了改革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三是统筹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为了确保工作的平稳过渡和改革的成功,监狱妥善处臵“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积极迎接改革带来的挑战,认真分析化解改革中存在的矛盾,精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了矛盾问题调处应急机制,处理好“监狱选派到企业兼职干警身份问题、机构改革人员调配问题、监狱和企业相互协作问题”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调动了干警和职工的积极性,营造了有利于改革的大环境。

由于,在实施监狱体制改革中,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步子扎实,为监狱企业规范化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使监狱企业规范化运行顺理成章。

(二)科学导入“129规范化运行体系”,全面推进企业规范化运行

在推进监狱企业规范化运行中,监狱紧紧围绕“切合实际、健全制度、严格执行,体系推进”这四个关键环节,科学构建“129规范化运行体系”,坚持“一个总体改革目标”,即: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务求“两种效应”,即:“监狱与企业双赢的效应、罪犯改造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双赢的效应”;导入“九项规范”,即:监狱与企业协作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内部机构设臵规范、企业生产管理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生产项目准入管理规范、企业合同管理规范、企业兼职人员履职规范、企业职工管理规范。形成了“重点突出、全面规范”的工作格局。

一是规范监狱和企业的协作方式,理顺了监狱与企业协作关系。制定了《监狱与企业内设机构协作制度》,定期召集企业职能部门与监狱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会议,共同研究、决定、协商企业与监狱在用工、生产安排、劳动改造等事项,理顺了监狱党委与企业管理层、监狱与企业、监狱资产与企业资产、监狱财务与企业财务、监狱内设机构与企业内设机构、企业内设机构与监区等六大关系,形成了“既明确分工又通力协作”的新型监企组织模式,为监、企协调运行提供了基本框架。

二是规范监狱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具有监狱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公司法》和“党委领导下的企业经理负责制”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了“监狱党委(企业工作委员会)、企业经理层、企业监事、职工代表大会”责权明确的现代企业治理模式,形成了具有监狱特色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了企业各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职 责、权限,确立了监狱党委对企业的投融资、产业发展方向等重大事务进行决策的权责,确立了企业总经理的法人代表资格,确立了经理层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管理权责,坚持了企业经理向监狱党委定期汇报企业经营情况的制度,确立了企业监事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权责,确立了职工代表大会的权责,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企业制度体系和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确立了企业以其全部资产承担企业有限债务责任、进行市场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地位。具有监狱特色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确立,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点奠定了领导基础。

三是规范监狱企业内设机构设臵,组建高效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按照市场化要求,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大部制”企业内设机构体系,成立了生产综合部(劳动改造科),统一担负生产管理、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产品营销、技术装备、质量控制、企业行政等综合职能,组建了企业财务部(国有资产管理科),统一担负企业财务管理、投融资管理、资产管理等职能,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职责进一步细化,确保了企业的高效运转,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是规范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健全了收支分开的财务管理体系。认真实施了监狱财务和企业财务机构、人员、管理三分开,真正实现了监狱财务、企业各自独立运行。制定了《公司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公司财务报销管理规定》、《公司资金收支及往来管理规定》等一系列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的支出管理、收入管理、成本核算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财务报销流程等做出了详细规定,实施了企业财务的收入与支出的分开,对企业会计科目、企业会计凭证样式做了精心设计,这一系列精细的管理措 施,确保了企业财务的科学性、规范性。

五是规范监狱企业资产管理,建立了具有企业属性的资产管理体制。按照“资产分开”的界定及分开原则,严格实施了监狱与企业资产的分开,制定了《企业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大型设备、生产设施的管理,实现对企业资产的依法管理,确保了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了企业资产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使公司真正成为以资产担负有限债务责任的实体,为公司做大做强提供了资产保障。

六是规范企业生产管理,形成新型生产管理模式。实行了《监狱企业生产体系化管理规定》,由监狱企业“统一对外接单、统一合同定价、统一安排生产、统一货款回收、统一物流管理、统一设备购臵、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工时核算”。在生产综合部下设“中试技术中心”,负责对新产品生产加工工序的中试,测定每一道工序的科学加工时间,确定加工工序的难度系数,从而为指导监区生产提供基本管理数据。体系化的生产管理方式,使监狱组织罪犯劳动改造更加规范。

同时,全面规范企业生产项目准入管理、企业合同管理、企业兼职人员履职、企业职工管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监狱体制改革成果。

二、监狱体制改革与规范运行的初步成效

通过实施监狱体制改革,深化监狱企业规范化运行,在四个方面效果明显:

(一)形成了监狱法人、监狱企业法人两个既相对独立有密切协作的法人实体

做到了监狱按照司法体系的要求运行,公司在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改造罪犯的基础上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运行。在监狱企业引入了现代 企业制度,构建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改变了监企不分的局面,实现了公司在党委领导下的独立运营。既增强了监狱行刑执法的专业化程度,缓解了监区干警的对外经营压力,又为公司减轻了监管负担,解放了公司的生产能力。同时,为推动财政对监狱经费的“全额保障”创造了充分必要条件,消除了监狱资产的潜在风险,大大降低了公司资产的经营风险。

(二)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企业管理制度体系

制订了《监狱和企业内设机构协调运行管理办法》、《总经理办公会议议事规则》、《总经理、副总经理、监事岗位职责》、《监狱企业财务管理规定》等13项管理制度,实现了管理规范对企业运营的全覆盖,为企业管理提供了运行的制度保障。

(三)推动了监狱和企业的双赢式发展

实现了安全稳定、教育改造质量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全面提高、监狱管理模式创新的多赢局面。监狱连续实现无重大安全事故;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服刑人员改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干警管理监狱的方式、方法实现新的转变,干警队伍的综合素质有新的提高。

(四)监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规范中稳步提高

我们借助监狱企业管理规范化的强大动力,细化企业内部管理,努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一是优化了生产项目。我们集中各生产要素,淘汰了地毯项目,重点发展服装项目,提高服装档次,使服装项目真正做大做强,经过整合,三分之二的生产监区都从事服装生产,形成了服装产业的规模优势。

二是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我们在大力提升生产综合部职能上下 工夫,强化人员配臵,选精兵强将充实生产部,细化生产中管理,强化生产前、生产后管理,强化对生产工序的科学管理,进一步细化生产组织机构,强化对关键工序的管理,强化各工序之间的协调配合,增强生产组织的团队精神,提高了对监狱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

三是提高了生产加工的技术水平。我们加大生产资金投入,提高缝纫设备自有率,使自有设备的占有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同时,提高加工系统的先进性、科学性、配套性,打造一个先进的加工平台。对部分生产流水线进行了改造,使之更加适合现代生产的特点,对各加工工序进行了优化调整,形成了更加科学的生产工艺,构建起由生产工序、生产小组、生产工段形成的加工流水线,提高了监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监狱企业的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监狱体制改革与规范运行的设想与思考 在推进监狱体制改革和企业规范运行中,有一些工作还没做到位,规范化程度还不高,今后,将继续深化监狱企业的规范化运行,初步设想,在条件成熟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新的尝试,让监狱企业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一是引入社会对监狱企业的外部监督机制。聘请驻狱所在市、县的人大、政协、社会团体、协作企业,对监狱企业的运行进行外部监督,培育监狱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使监狱企业更好地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是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进监狱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推进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初步实现省内监狱企业对我狱监狱企业的持股,进一步实现社会大型国有企业对我狱企业的持股,直至有实力民营企业对我狱企业的持股,实现我狱企业资产的大规模增值。三是引入职业经营人才。从社会招聘优秀的职业经营管理人才为监狱企业工作,对招聘的人员的管理实行符合市场经济的管理制度,对监狱在企业兼职管理人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建立一套监狱企业管理人员的进出机制,保证监狱企业能够很好地适应发展的需要。

二0一0年十二月一日

第三篇:关于高校学生会民主管理的总结与思考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会

关于高校学生会民主管理的总结与思考

林坚华

【摘要】

民主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它通过激励个人与提升个人能力来促进组织的发展,强调以人为本。这与学生会的发展观是相吻合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会的民主管理制度仍有较大的改进和完善空间。本文将以经管学生会为例对民主管理进行简单的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民主管理、以人为本、文化、制度

谈到民主管理四个字,也许许多同学并不清楚它的含义是什么,甚至学生会的成员们也是一知半解。民主管理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通过实现人的需求来满足组织发展的科学管理方法。事实上,高校学生会开展某些工作或活动正是民主管理的具体体现,只是很少提出这一个专业名词并进行总结和学习而已。

经管学生会是一个善于从其他学生组织及企业学习经验和方法的组织。尽管民主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然而即使是在社会中,企业民主管理也仅仅是处在一个初期的阶段,因此学生会也只能在这条道路上边探索边尝试,且行且思考。为了将民主管理的概念和思想精髓加以提炼和宣传,下面我将以我们经管学生会为例从两个方面阐述高校学生会在民主管理上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一、学生会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经管学生会价值观系统中的人才观,体现了学生会对每一位成员成长的重视,也表明了学生会的所有决策和运作都必须体现全体蓝鹰的意愿和主张。由于学生会实行两年一届、一届两任制,因此人员的更新换代是一个较为频繁的过程,这要求学生会在意识和制度上齐头并进、相辅相成。为了适应这样的发展,学生会一直进行着如下的内部民主管理:

1、无部长会议——让干事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部门内部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干事们脑有所想、心有所烦,但在师兄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会

师姐面前却总选择缄口不言。即使相差只有一两岁,但“代沟”一词却频频出现。据此,无部长会议制度应运而生。顾名思义,这个会议的与会人员只有干事没有部长,且干事分别来自学生会的八个部门。会议上一律不作任何记录,以保证每一位干事都不会心存顾忌。部长层则根据会议的结果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以创造部长层和干事之间最大的磨合度,充分体现了学生会对干事发展的关注和重视。

2、轮流主持例会制度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工作,部门里通常会开始实行轮流主持例会制度,通常由副部或者干事作会议主持。这个制度可谓一举多得,既锻炼了学生会人主持会议的基本技能,又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了解部门近来的运作情况,更在此基础上,培养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学生会、部门绝非个人所有,它是一个学生自治组织,是一个追求民主和科学的学生组织,无论你的学生会经历有多长时间、多丰富多彩,你都拥有对这个组织的管理、运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学生会每月工作回顾与计划

这项制度是本任学生会首次建立,由主席团直接负责,每月定期总结上个月的学生工作,并整理下个月学生会的工作时间脉络,以群邮形式分发给学生会所有成员,保证大家对学生会的整体工作与其他部门运作情况有更全面地了解。

二、学生会在学院中实行民主管理制度

学生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这种服务不应仅仅包括为同学提供讲座信息、回收旧书旧物等,更应该体现在保障同学们自主管理、参与决策的权力上。因此,学生会在这里担任的是一个保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保障同学享有应有的权力,促进学院与同学之间的交流。

1、学生代表大会

学生代表大会,简称学代会,两年举行一次。如同人民代表大会一样,学代会前期将在各班选举代表,由代表收集、整理提案,形成规范的正式文档,上交给学院领导。学代会当天,学院领导将就提案向代表作出解释说明,将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并持续关注其动态发展。

2、民意问卷调查

为总结经管学生会前期工作,促进学生会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会

同学们的需要和意见,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生会的发展,学生会向学院同学发放问卷,并在回收后及时总结和反馈,为学生会收集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3、关于民主管理的网络建设

学生会在自己的网站和博客均设有留言板,并提供意见收集表的下载,以供同学们随时在网上与我们取得联系,向我们反映问题。同时,网站和博客上公布了本届主席团的联系方式,尽最大努力多方面多渠道倾听同学的声音,解决同学的问题。

无论是经管学院,还是经管学生会,都应该成为一个集体所有的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权力共使、命运相联,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自由空间,这是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被剥夺的。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建设民主管理制度?下面我将以学生会内部的建设为例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高校学生会民主管理的整体思路,是通过文化建设和制度完善来强化民主管理意识、落实民主管理具体操作方法。

1、文化建设

文化如同一种信仰,她使整个组织拥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系统和行为准则。这种文化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寄托在某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之上。例如经管学生会从企业引进的VI系统的建设,并将VI系统很好地与学生会固有的蓝鹰文化将结合,进而产生了一系列文化承载品——学生会logo、会旗、横幅、名片、工作证、会服、环保袋等等。由此可以看到,文化建设的方法是从用文化意识促生文化物质,用文化物质巩固文化意识。

显然,学生会的每一位成员都不是蓝鹰文化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建设者、传承者。无论是什么文化,都必然存在不足,每一任学生会成员都有着建设蓝鹰文化的责任。

2、制度完善

诚然,光有文化意识和文化物质来完善民主管理是不够的,将文化意识比作灵魂,文化物质比作躯体,那么相关的制度则应起着骨架的作用,支撑起躯体和灵魂,使整体的建设更富有力量。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会

从制度方面,我们首先要保证信息的沟通,坚持例会制度、每月工作回顾与计划制度等,善于利用QQ、邮件、微博、博客、网站等一系列快速高效的沟通渠道;在咨询与磋商方面,初步建立主席团—项目小组办公室交流会议,帮助项目管理层更好地管理项目团队;通过主席团会议、部长层会议制度制定决策,坚决杜绝个人专断独行现象。

民主管理将持续作为学生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进行更深入地探究和积淀,这将需要几代学生会人的共同参与和建设,这是责任,亦是使命。

二零一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参考书目:《企业民主管理》

第四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中积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部署。社会管理的根基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突破点也在基层,基层基础建设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武进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近年来我区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成效

针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近年来,我区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建双赢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居(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对接与融合,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服务力得到有效提升,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在条块结合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覆盖。近年来,我区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突破传统“单位式”的党组织组建模式和城乡界限,积极探索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党组织,切实提升基层组织设置的科学化水平,从而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形态稳定、机制开放的区域性组织网络。根据全区农村城市化进程和优化村域布局的需要,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将全区有关村党组织升格为党委或总支;按照城市社区模式建立农村社区和拆迁安置小区党组织,探索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根据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推行村企联建、企企联建等党组织设置模式,使行业党组织活动与行业自身的特点紧密结合。统筹城乡党建,打破城乡界限,推行机关事业单位与村、社区、企业结对共建党组织模式,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在经费保障、人才聚集、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镇、开发区成立流动党支部,加强对流动党员 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规范建设,目前全区269个村,98个社区,已建立31个村(社区)党委,286个村(社区)党总支,41个村(社区)党支部,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有效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在开放互动中实现基层党群工作优势互补。整合党群资源,牢固树立大党建意识,积极推进党群工作一体化,通过整合阵地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行政资源等,将党群工作统一部署、统一配置力量,使党群组织在人、财、物的利用上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合城乡党建资源,积极适应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组织联建、队伍联抓、活动联办、信息联通、发展联促为主要内容,全面开展“组织联建,共促党建”活动,通过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结对联建,大力推进城乡党建工作的对接与融合,有效建立起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发展共赢的长效机制。整合党组织自身资源,利用武进党建网、武进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组织工作视频会议系统等平台,建成了武进区党建信息化系统,为共享党建信息资源,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在村居自治中促进基层管理服务规范民主。在村委、居委的日常建设中,实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方针,村里的重要公务、公益事业、财务管理等变过去的干部“说了算”为村民“说了算”,变“行政命令式”为“民主商量式”,变过去的“为民作主”为现在的“由民作主”。如今,村中的大事都由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全区镇、村自觉按照《组织法》办事已经蔚然成风,村务公开率达100%,涌现了一大批村民自治模范村。特别是在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中,礼嘉镇、湖塘镇、邹区等镇把涉农、惠农政策交给群众,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医疗卫生、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在强化服务中保障基层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预防化解发展中的各类矛盾为着力点,切实加强群众工作,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及时详细将党的方针政策和区有关政策宣传贯彻给全体居民,确保政令畅通,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相对复杂的征地拆迁工作中,基层干部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全力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确保了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推进了农村城镇化步伐。同时,村级组织积极组织开展基层社会治安防范和群防群治建设,在暂住人口服务管理,村级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等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并通过细致入微的群众工作,在源头及时预防和化解大量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仅今年以来,村级组织调解和参与调解的矛盾纠纷就达8000余起。

二、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区基层组织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社会管理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都与基层基础工作跟不上有很大关系,主要表现为:

1、部分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与领导核心地位还不相适应。少数村“两委”关系不顺,工作难以形成合力。一些村党支部越权包办,把村里的大小事务都归为己管,村委会只是形式。一些村委会位置不正,揽权越权。村委会认为他们是全村村民选举产生的,比数量不多的党员选举产生的党支部应该更有权威,不愿接受党支部的领导,导致领导关系错位。同时,村委会还认为他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不用党支部领导。少数党支部自身建设不过硬,凝聚力不强,难以起到领导核心作用,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2、基层组织建设的推进水平与改革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撤村建居、村居合并、大型安置小区的管理及组织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各类大型安置小

区的服务管理中,由原来多个村委拆迁安置到一个社区的,基层党组织还未能有效整合设置,组织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社区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还未理顺,服务管理工作出现真空,社区居民缺乏归属感,对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带来严重隐患。

3、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社会发展变化还不相适应。农村地区基层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不高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少数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开拓进取精神不足,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一些基层党组织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能力较差,缺乏发展农村经济新举措新办法。部分基层干部自身素质较差。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漂浮,作风不深入,等靠要依赖思想仍然存在;做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手段方式还有不足,对如何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办法措施不多,影响了基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措施的落实。

4、基层组织建设的保障力度与实际工作需要还不相适应。由于自然条件制约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当部分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差,经济实力不强,党组织发挥作用缺乏物质基础,影响了农村干部的积极性,没有经济基础为民办实事好事。特别是在城镇社区方面,受经费保障不足等限制,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不到位,日常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的情况相对突出。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建议

在城镇化全面加速的大背景下,必须进一步树立强基固本的思想,以“一村一社区”为模式,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和城镇社区建设,重点围绕组织网络构建和服务管理工作做好文章,在工作重心上进一步下移,在管理体制上进一步创新,在人财物保障上进一步强化,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切实把社会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末梢,真正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一是加强城乡社区组织建设。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

主体、管理服务站和综治办为依托、以物业管理机构和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机制,引导社区多元建设主体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将社区党建工作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纳入总体规划,确保撤村建居、村居合并等工作落实后,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创新社区管理格局,全面建立“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社区管理模式,积极推广“网格化管理”和楼道长、志愿者队伍建设,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建立区级机关与社区挂钩联系制度,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加大对社区工作的扶持力度。

二是推进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始终把服务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重在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加大区、镇两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重点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拓展社区服务项目,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扶贫济困、就业社保、综治平安、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体系,切实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理顺行政事务与社区服务的关系,把社区工作从纷繁的部门条线下派任务中解放出来,全心投入服务管理工作。积极打造服务品牌,通过设置“一站式”、“一门式”的社区服务站,通过资源整合,在社区内逐渐形成社会福利服务、社会互助服务和市场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网络。建立社区服务社会化引入机制,通过培育中介组织和服务实体,广泛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服务,扶持、培育和发展贴近社区居民需求的服务项目,促进社区服务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三是推动基层民主自治落实。把人民群众依法直接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最广泛途径,着力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保障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探索建立符合实际、尊重群众合理意愿的基层民主制度,提高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水平。建立健全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科学界定决策范围,严格规范决策程序,坚持实行“一事一议”,促进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群众当家作主的管理机制和约束有力 的监督机制,疏通干部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渠道,构筑起增强提升干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平台”。不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推动建立社区居民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关怀的关系,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树立关口前移理念,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努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打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四是拓宽畅通的诉求渠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使社区真正成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成为反映居民诉求、协调利益关系的重要渠道。继续推进和完善社区民主议事、民主评议等制度,畅通民意反映渠道,让社区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善于用民主、法制和示范的方式方法来指导工作,通过协调、协商、教育、引导的方法,使各方利益主体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反映诉求,并积极主动地协助党和政府及时妥善处理各类事件,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社区、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切实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能力,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建设者、管理者、受益者。

五是强化群众工作能力水平。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深入做好群众工作。以能力提升为重点,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开展经常化业务培训,着力提升社区工作者管理社区事务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加大对基层工作经费的支持保障力度,推行职业认证制度,配齐配强社区工作人员,落实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保障队伍的稳定。以改进作风为根本,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串千家门,知千家情,理千家事,解千家难,暖千家心,真正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让广大居民群众感到温暖。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把量化考核与民主评议结合起来,完善社区工作考评激励机制,充分释放广大社区工作者的热情。

第五篇:关于开展部门工作评议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开展部门工作评议的实践与思考

工作评议是各地人大常委会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而形成的一种监督形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使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这对新时期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法监督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区人大常委会围绕部门工作评议进行了探索实践,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结合XX实践,谈一管之见。

一、开展部门工作评议的法律依据

虽然目前国家的基本法律尚未对人大开展工作评议作出明文规定,但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人大开展工作评议的依据也是有迹可寻的。

一是符合宪法原则和法律精神。宪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监督法第八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安排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作出的相关解释:“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也就是工作评议。”“人大常委会对专项工作的评议情况,可以作为组织部门评价、使用干部的依据。”“工作评议不仅可以评议本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还可以评议政府直属机构和在行政区域内的上级垂直领导机构。”

二是省人大有明确要求。《中共XX省委关于加强全省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实施意见》(苏发〔2015〕26号)的“完善监督工作方式方法”章节中明确指出:“县级人大常委会要健全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工作报告、预算审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加大督促落实和跟踪问效力度,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推动有关方面改进工作、解决问题;……乡镇人大通过听取审议工作报告、开展工作评议、组织代表视察调研、进行执法检查等方式,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明确规定了工作评议这一监督方式,也为工作评议提供了制度依据。

二、开展部门工作评议的XX实践

2017年,XX人大常委会启动了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评议,首批选择发改局、科技局、民政局、城管局、水利局、侨办等6个部门作为评议对象,今年又组织开展对区司法局、经信局、卫计局等3个部门的工作评议。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评议对象的确定体现全局性。根据《XX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评议办法》,评议对象主要是区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人大常委会每年选择若干单位,有计划地开展工作评议,原则上所有单位在一届内至少接受一次评议。评议的内容主要为部门上一的主要工作,包括贯彻执行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情况;贯彻执行上级、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等情况;履行工作职责和工作作风、工作成效等方面情况;社会普遍关注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情况;区重点项目(工作)和区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

二是参与评议人员的选择体现广泛性。工作评议的主体是区人大常委会,但参与评议的人员不仅仅是常委会组成人员,还包括辖区内的五级人大代表和选民代表。在评议对象确定后,区人大常委会根据评议对象分别成立评议工作组,由区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工委主任任副组长,工委委员和相关领域的代表为成员,开展评议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广泛发动人大代表、选民代表和人民群众参与评议。区人大办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评议公告,收集社会各界对被评议部门的意见建议。各镇(街道)、区级代表小组广泛组织人大代表走访选民、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征集意见建议、开展满意度初评,将人大代表、选民群众的意志体现到工作评议的成果中去。

三是评议程序的推进体现规范性。开展部门工作评议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一是准备阶段。选定评议对象,组建工作评议机构,制定评议实施方案,召开工作评议动员会,对具体工作进行部署。二是调查阶段。工作评议组采取听取汇报、约见询问、走访座谈、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视察检查等方式开展评议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了解掌握相关情况,对被评议单位履职情况作出全面客观评价,并形成调研报告。三是评议阶段。召开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被评议部门和评议工作组专项汇报,进行评议发言、询问,开展满意度测评,并形成评议意见。会议邀请人大代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列席会议。四是整改阶段。评议工作组对评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定期检查,及时了解情况,督促有效落实。

四是评议结果的运用体现实效性。在满意度测评中,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对被评议单位的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票得票率在85%以上的为满意;满意票得票率在75%至84%之间的为基本满意;满意票得票率在75%以下的为不满意。工作评议情况和满意度测评结果,由人大常委会党组以书面形式向区委报告,建议区委将其作为考评领导班子、干部使用的依据之一。满意度测评结果连续两年为不满意的,建议有关部门对该单位主要负责人启动问责程序。

三、开展部门工作评议的体会和思考

实践证明,工作评议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不仅强化了常委会的监督职能,而且促进了“一府两院”改进工作、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有助于区委、人大、政府的各项决策、决议、决定落到实处。一是被评议部门接受监督意识和大局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开展工作评议,被评议部门把人大的工作评议当作推进工作和改进作风的动力,进一步树立了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增强了依法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被评议部门的工作得到推进。对被评议部门来说,人大开展工作评议,既是对工作的一次全面总结、检验和剖析,也是对工作的一次集中展示和宣传。三是人大的监督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工作评议作为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监督形式的延伸,更具有民主性、公开性、权威性的特点,它拓展了监督渠道,强化了人大监督机制,加大了人大监督力度。评议综合运用了视察、调查、检查、审议等各种手段,融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人大代表的监督和公众的监督为一体,把监督事和监督人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

然而,在开展部门工作评议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是精选评议对象。每年在确定评议对象时,要按照“少而精、重实效”的原则,围绕党委工作重点,着眼于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确定2至3个部门开展工作评议,不贪多求全。尤其要把事关国计民生,社会比较关切、人民群众呼声较高、问题反映比较集中的部门确定为评议对象,既突出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重点,也实实在在解决一些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增强工作评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工作评议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深化评议调查。评议调查是开展工作评议的重要环节,只有调查更深更细,才能全面客观掌握情况。评议调查一定要在“深”字上做文章。要深入基层,听取基层单位、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在用好走访座谈、明查暗访、查看现场等调查方式的同时,积极运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问卷调查、民意测评,广泛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必要时,还要进行回访调查。在评议调查的基础上,要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深挖问题根源,这样才能形成有深度、有价值、有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提出高质量的评议意见。

三是狠抓评议整改。“雷声大,雨点小”“评而不改,改而无果”的状况,往往导致工作评议流于形式、虎头蛇尾,挫伤人大代表的积极性,影响人大常委会的权威。要始终把抓评议整改作为重中之重。评议意见反馈给被评议部门后,各评议工作组应当及时对被评议部门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可以通过回访调查、现场督查、听取评议意见落实情况汇报等形式,对被评议部门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评议意见中涉及到的个别重大问题,要紧盯不放,并坚持“三个不放过”:评议意见不落实的不放过,问题整改不到位的不放过,代表不满意的不放过,促进重点评议意见尽快落实,确保工作评议收到实效。

下载高校基层学生会“大部门”体制改革实践与思考--朱育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基层学生会“大部门”体制改革实践与思考--朱育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综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新的挑战,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作者:黄君录时间:2011-07-21摘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取得实效,必须以辐射影响社会为时代使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

    基层地税部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基层地税部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从严治政的重要内容,是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对于凝聚党心民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基层地税部门作为重要的......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中共xxx区委组织部课题调研组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大局发挥基层......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赵雪松 近年来,中共抚顺市顺城区委团结和带领全区1188个基层党组织、24000多名党员,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解放思想谋对策,创新载体抓落实,切实把......

    关于加强基层党内民主的实践与思考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基层党内民主,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工程,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夯实基层党内民主。近年来,xx省xx县针对基层......

    基层质监工作实践与思考(五篇模版)

    文章标题:基层质监工作实践与思考重人才强技术得民心树立科学发展观,核心在“发展”,关键在“落实”。如何从当前质监工作实际出发,运用科学发展观引领质监工作,实现事业全面、协......

    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领导班子建设是党和政府各项事业建设的关键。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是领导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我国领导实践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