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时间:2019-05-12 20:0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篇:如何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真正的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与此同时,我们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我们不可避免的想要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偏差。特别是我们大学生,可塑性很强又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向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现在大学生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存在着很多的心理问题。为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状态,大学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适度运动、②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③保持心理健康、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⑤适时干预。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0985011 12贾鑫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 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 发生了快速发展和深刻的变革;同时, 也出现了社会成员个体的大量的社会适应和心理问题。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继1958 年召开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以来, 分别于1986 年和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精神卫生年”的2001 年召开了三次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中国在“精神卫生年”的主要议题是: 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指示精神, 确定新时期卫生工作的重点、发展策略与目标, 动员全社会参与, 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作为一个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 其心理健康程度是衡量社会成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也是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成败得失的关键因素。目前,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者和研究机构逐渐增多, 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并且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策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学术界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标准, 但是大致可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 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依据该标准, 不同的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在不同时期对特定地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看法, 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

对于大学生这样一个相对独特的社会群体, 在新时期我们应该确定怎样的工作重点、发展策略和目标, 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对相关问题有较深入的认识, 对相关问题进行客观描述和合理解释, 我们于2000 年对西北地区八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我们想通过这次调查, 了解西北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分析其特点, 并对这些特点之间以及它们与大学生成才之间的联系做出初步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主要指具有与个体年龄发展相应的认识水平、积极情绪, 同客观实际保持积极平衡的意志行为, 以及良好的人格心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系着未来社会的人文品质和综合竞争力。但根据调查资料, 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1994 年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大学生进行抽查结果显示有20.3% 的人存在着心理问题;还有调查表明, 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成人, 大学生心理卫生不良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这不能不引起广泛关注。那么, 大学生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都发生迅速变化的时期, 他们正面临求学、求职、求偶等重大人生选择, 又由于环境和社会角色与过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造成大学阶段特殊的心态。

(一)奋斗目标上的变化

初高中阶段的奋斗目标就是要上大学, 考上大学后这一人生目标实现了, 下一步该如何走, 学生之间的差异就比较大。如将来出国深造、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寻找机会走仕途、自己创业打天下做老板、或只希望过自己喜欢的清新淡雅的生活⋯⋯目标不同, 大学生们在学习期间的表现就会有很大不同, 或者拼命苦读或轻松逍遥过生活。

(二)自我认识的变化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 大学阶段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评价能力都发展到较高水平, 能够知道自己在新环境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在初高中阶段, 学生和家长以及教师的首选评价指标就是成绩如何,其它指标均可忽略不计, 此阶段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很容易确定。上大学之后, 周围的同学们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 学习上的优势变得不明显,需要重新从全方

位评价自己, 包括大学学习成绩、新环境的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组织能力等等。在这许多的变化中, 学生判断、调整得如何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三)情感需求上的变化

情感的需求和体验在大学阶段是个体发展的高峰期。早恋是中学老师和家长绝不允许的, 即使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关系也是家长和老师提防的。而到大学阶段, 这种控制已经相对弱化, 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同意学生的异性交往或者恋爱, 而对大部分学生来讲, 真正的情感体验是第一次, 没有经验,有时是成功的喜悦, 有时是失恋的痛苦。这方面的心理发展毕竟远不如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 没有了父母在身边的关怀, 心理的困扰无处排解, 挫折感受也就尤其深刻。

(四)对社会认同的变化

初高中阶段, 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没有什么机会接触社会, 他们的年龄和主要责任也使得他们没有必要过多接触社会。他们没有实质性地处身于社会环境之中, 对社会的复杂没有切身感受, 很多听到的或看到的都被“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而进入大学就等于进入了社会, 各种社会现象、人际关系都要自己处理, 比如社会的阴暗面对美好理想的影响、政治中的腐败对信仰建立和维持的影响等等。这些都影响大学生对社会的认同、对社会态度的变化, 也就相应地改变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学习压力是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影响因素

每门考试合格的压力, 争取第一的压力, 发挥特长的压力, 这些都使学生每天在三点一线式的紧张忙碌中度过, 同学之间的竞争使个别同学不能忍受而走上自杀之路, 更多的同学则是默默地承受,只是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发泄一下, 以缓解心中的郁闷。有调查表明, 大学生中由压力而引起的自杀人数在7% 以上。

(二)恋爱失败也是一种显著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青春期青年的情绪本来就不稳定, 易喜易怒情绪爆发时很难控制, 很难扭转。恋爱又是大学阶段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所以恋爱问题不能轻视。大学期间由于恋爱失败而引起的自杀或伤害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现已在各高校中引起了高度重视。恋爱成功与否本来就是喜忧参半的, 但对于极少数学生来讲, 却不接受失恋的挫折, 甚至一厢情愿, 这种极端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恋爱观, 不仅害了自己,也破坏了良好的异性关系, 给对方亦造成重大的心理压力, 如忧郁、紧张、敏感、恐惧、压抑。恋爱双方因此都产生心理故障。

(三)家庭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且普遍的心理因素

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以怎样的一种心态对待他人和社会, 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 他们的性格如何, 家庭气氛如何, 父母的养育态度和方式如何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子女的性格、为人处世的方式以及对社会的态度。另一方面是家庭经济水平影响。经济水平的高低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子女的性格、价值观等。高收入家庭的子女的优越感、唯我独尊和低收入或贫困家庭的子女的自卑感、对金钱的切实压力, 都会在两个极端上影响他们对他人的态度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如一些高收入家庭的子女总是自视高贵, 缺乏同情心, 在同学中不被接纳, 与同学关系紧张, 引发攻击、逆反、对抗等情绪;而低收入或贫困家庭的子女的自卑也使他们总是低估自己, 过分地保护自己, 内心产生消极的、敌对的情绪。

(四)性格中的某些不足同样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很多研究都表明性格中如自卑、固执、依赖、忧郁、自控能力差等都是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因素。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对子女是比较溺爱的, 同时也寄予了厚望, 一心希望子女出人头地, 再加上应试教育对家长和子女双方的压力, 使很多家长在子女考上大学之前不把子女性格的塑造放在首要位置, 造成子女的性格出现了偏差, 比如自我中心、依赖、责任心差、合作能力差、不能承受挫折等等, 这些都使学生适应新环境、维

护良好生存环境有困难。

(五)就业困扰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大因素

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 大学毕业就业制度的深化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加, 就业问题成为大学生面临的重大问题。面对就业, 许多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 有人觉得无能为力, 有人感到怀才不遇, 有人后悔大学没学好, 有人在选择单位时犹豫不决, 有人感叹自己没有个当官的父母, 有人没就业, 就想到了下岗威胁, 等等。另外, 有些大学生不能客观评价自己, 期望值过高, 一心向往大城市、大机关、涉外单位, 追求高薪、高待遇, 一旦达不到个人要求, 就心灰意懒, 怨天尤人, 自暴自弃, 思想情绪极不稳定, 影响心理健康。

三、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一)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

面对新形势, 学校应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 从领导到教师都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当成大事抓, 并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可以结合教学工作开设《大学生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学》《心理健康与素质》等心理素质教育的选修课,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心理学知识, 培养心理健康意识, 主动对自身心理进行自我教育和调理。

(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

学校应比较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 采用多种灵活的途径全方位地进行宣传教育, 如利用板报、宣传橱窗、广播、校内报刊、专题讲座和校园网络等形式, 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心理问题的讨论与教育, 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轨迹, 对学生中出现的普遍性心理问题, 进行专题性辅导, 以促进其心理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健全发展, 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消除心理压力和障碍, 保持良好心态。

(三)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热线

有些大学生已经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所以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热线电话, 对这些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是非常适宜的。通过咨询, 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态, 引导他们缓解心理紧张和冲突, 提高其适应与生存能力, 矫正其心理障碍, 使其恢复心理平衡,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四)为学生提供挫折教育、创新教育的环境

目前在全国教育领域提倡的素质教育是和挫折教育、创新教育相辅相成的。应试教育中只算分数的高低, 无暇顾及生存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开拓进取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学生离开父母或教师很难找到精神寄托, 不能克服面临的艰难困苦。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就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学生感受挫折, 适应挫折, 并能战胜挫折。

(五)适当开展心理拓展训练, 开发大学生的心理潜能

通过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简便易行的专题性心理拓展训练, 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如在心理学教学中, 可以利用本校的教学条件, 结合北京大学推出的JS 训练方法, 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拓展训练、抗挫折能力训练、团队协作精神训练等。从而达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 培养现代人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正确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合格人才

为国家培养“四有”新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应正确对待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优秀人才,他们正处在由学生到社会生产力的转变期,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心理上还不成熟。面对困难、诱惑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一旦产生认识上或选择上的错误就会导致心理期望与现实间的偏差或失败,进而产生心理上的打击;如若引导、排解不及时将会引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全社会都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一切,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1)正确引导,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离开父母亲人、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大学这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容易产生紧张和不适感,这时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关怀、详细介绍学

校生活的小手册(利用图文对学校的地理位置、环境、日常生活、校园的行为规范等进行详细介绍)或多媒体宣传品(在校园网上设置学校生活介绍栏目,利用电影片段和图文介绍大学生活)会使入校新生较快地了解自己新的生活环境,从而舒缓、化解这种紧张和不适感,使入校新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适应校园生活。

新入校的大学生,刚刚从高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相当多的学生心理深处存在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没有做好面对大学繁重的学业压力的思想准备,有的甚至觉得上了大学可以好好的歇一歇。学校应该在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的同时,针对学生这种状况安排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对新生进行心理引导和学习指导,使学生正确认识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针对学生习惯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的现实,学校应建立导师指导制,学生一入学就确定一名老师作为其在生活、学习上的导师,使学生一入学就能在生活和学习上得到老师的可靠指导。同时建立学业方向指导机构,学生可以就专业前景、社会需求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咨询,使同学在学习方法与方向上得到知识面宽、了解各学科发展方向的老教授的指导。

(2)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大学生单纯幼稚,可塑性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和新环境面前难辨是非,加之长期在家长和学校细心营造的保护圈中生活,脱离实际、易感情用事。所以,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调整心理状态,锻炼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

首先,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关键是要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以达到思想和心理相统一。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如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的人和事,帮助他们提高对马列主义的认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认识问题的本领,交给他们解决思想问题的钥匙。

其次,大学生自我意识强,善于独立思考,对生硬的说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思想政治课不能是单纯的课堂教育,应用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这个载体,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与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策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撰写社会实践活动心得;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分辨能力。

建立学生和教师的沟通网络,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对于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要能及时发现,同时要尊重他们、主动关心他们,分析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教育以缓解其心理压力,恢复其心理健康。

(3)加强法律、道德教育。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开设相应的法律、道德课程,举办有针对性的报告会和宣传活动,使学生从心理和思想上分清哪些是可做的,哪些是坚决不能触碰的。

(4)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一个人的才能主要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努力四个方面的因素制约。作为教育机构只能从环境和教育两方面入手。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讲方法的培养人的工作。素质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环境和教育方式,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逐步形成和提高。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学过程影响、通过老师的正面引导、通过个体的认识与实践,养成比较稳定的身心健康品质。

(5)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针对大学生所处成长阶段需要引导、帮助的特点,高等学校不仅应该有一定数量和有专业水准的、相对稳定的学生工作队伍,而且应该发动所有教师积极投入到教书育人中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足够多的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出现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校学生工作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与咨询, 给学生提供宽松、健康、以人为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帮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才。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摘要:本文是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索,对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疾病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心理的现状和心理素质,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为我院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好的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我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专题调研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当接连不断的大学生自杀似乎已不是新闻的时候,今天,大学考场里那个空荡荡的座位,是否再次震撼我们的心灵?

1、自杀事件:

2010年5月28日上午9时30分左右,西南政法大学一名大四女生从该校渝北校区第四教学楼6楼跳下,被送往医院紧急抢救无效后死亡„„据校方分析,至少有两种原因导致了该名学生自杀:一是自杀学生在情感上有很大困惑,二是与家长沟通存在问题。

2005年6月21日22时40分左右,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三年级学生张乃健从学校中心教学楼13层的厕所窗户跳楼自杀。

2001年12月31日上午,广州市五山某高校2000级研究生坠楼身亡。据了解,他们

研究生的每门课要根据成绩排名,排在最后5%~10%的学生,给予黄牌,累计三个黄牌就换一个红牌,得红牌的学生毕业难度较大。该学生可能是成绩太差,受不了刺激

2、犯罪事件:

《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即将毕业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学生周一超参加公务员应聘,因体检不合格被取消录取资格后,竟用尖刀行刺嘉兴市劳动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造成1死1伤。

2002年3月上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一分院批准逮逋了涉嫌故意杀人的大学生马晓明。只因功课不好被学校“劝其退学”,上个月,自感没法向家里交待的马晓明把自己的爸爸和奶奶杀死了。

22岁的刘海洋,原清华大学机电系学生。2002年一二月间,他先后两次在北京动物园熊山黑熊、棕熊展区,分别将事先准备的氢氧化钠(俗称“火碱”)溶液、硫酸溶液,向展区内的黑熊和棕熊倾倒,致使3只黑熊、2只棕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伤熊”案一时间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热点。

„„

一桩一桩血的事实,像针一般扎进我们的眼睛,你是否感觉到触目惊心? 比事实更加触目惊心的,是数字。

卫生部2002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座谈会公布的调查统计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有焦虑不安、恐怖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而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只有不足1/5的患者得到了适宜的治疗。

据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介绍,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大学生中,16.0%至25.4%的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等为主。近几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

2004年,中南大学自杀预防研究所徐彗兰等人在对该校623人的调查中发现(有效问卷为610份):有89人(占总样本的14.6%)表述自己在一年内认真想过要

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的陈志霞等人也在今年对101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10.7%,其中女性高于男性,三年级最高(为13%),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高于成绩好的学生,文科学生高于理科学生。

(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1)抗挫折能力差,引发压力难以适应症。现在校园里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一代学生从小家庭娇惯,生活条件优越,被称之为“在蜜罐里”泡大的新生一代,家长花重金租房陪儿女读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就从客观上养成了这一代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环境适应能力下降,“郁闷”一词成了他们的常用语。与过去艰苦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相比,这一代大学生在抗挫折能力上有较大落差,造成在遇到竞选班干部落选、奖学金没评上、学习压力大等问题时,都会使一些学生烦躁易怒、自卑苦闷。此外,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由于大学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多,教师的授课方式常常会使许多学生不能认同。大学汇集了各地中学尖子,许多学子会因学业成绩不再显赫而产生自卑、焦虑和不适感觉,若迟迟不能调整,长期压抑也会造成严重的心理疾患。而目前有些学校对学生战胜挫折的心理教育重视不够,也使这种状况的扭转迟缓。

(2)失恋等情绪困扰,诱发冲动控制障碍症。现在大学里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中年级学生就开始尝试建立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然而大学生谈恋爱成功率比较低,失恋问题突出。失恋对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往往很大,不良情绪酿成的事件比较多。失恋造成学生心理失衡,引发各种的心理问题,轻者荒废学业,重者引发校园极端事件。

(3)个性偏执、情绪敏感,易诱发孤独、失落症。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在性格上以自我为中心,自信偏执,易于冲动,随心所欲。这种特殊环境形成的个性造成人际交往能力差,少数学生因个性、价值观的差异等因素迟迟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群体而产生孤独感;交朋友特别是交异性朋友中喜怒哀乐的不成熟处理、自我认知和认知他人的偏差导致人际关系敏感,自卑失落,极易诱发心理问题和极端行为。

(4)经济条件的差异导致心理落差,引发烦恼、自卑症。现代社会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社会分配存在较大差异,“富二代”、“官二代”等社会热议的问题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影响。来自贫困地区或家庭经济状况不如意的学生,与

衣食无忧的“富二代”学生彼此的认同度有较大差距,容易导致情绪波动、价值观的动摇改变,并加剧同学间的矛盾。对于贫困生来说,“富二代”的一掷千金很可能是一个刺激,并由此引发情绪反应或者人际矛盾。而有的“富二代”学生由于对贫困学生缺乏同情心,也可能会在朝夕相处中伤害到贫困生的自尊,引发人际纠纷,导致贫困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和加剧。

(5)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引发焦虑、恐惧症。当前在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市场经济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大背景下,青年群体面临着较重的生存压力、就业压力。不少毕业班学生有“就业综合症”,主要表现在求职过程中的焦虑、急躁、心神不宁,以及达不到期望后的意志消沉和情绪低落。大学生一般就职期望值偏高,向往大城市,不甘心回小县城,同学间也必然会作收入、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比较;加之,存在一些社会不正之风使学生看到录用人才的不公正,会使他们产生愤怒、不安、无奈、孤独等负面情绪。如果临近毕业而学校对学生这方面的心理关爱忽视,将使这方面问题难

以化解。

上述在现阶段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和改善,将会影响一些学生一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否得到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心理辅导,得以排解心理困扰,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种解决方法

(一)、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

1、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大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自门身素质,通过群体交往活动,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验友谊与沟通的快乐,开阔视野。具体措施:学校可通过组织假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系列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加他们的社会阅历,提高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力:大学生也可以自己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如义务执教、社区义务服务等有益活动:实践证明,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才能真正地培养出自主、自强的创新精神,才能真正锻炼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

2、保持良好、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即习惯化的生活,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是密不可分的。保持良好、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健康用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

体素质:③完美的人格展现。完美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该正确对待客观事物,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学校生活:④培养积极极向上的个性特点:个性是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的总和,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培养良好的个性特点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要注意:(1)应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观;

(2)在口常生活中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劳动,能够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广阔的胸怀,不以自我为中心;

(3)富有同情心,能经常想到别人,不一时冲动感情用事;

(4)遇事能客观冷静地分析.正确理智地进行处理和判断,不固执已见不主观;(5)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勇于克服困难,善于解决矛盾。

(二)、完善学校和社会培育机制:

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虽然门前很多高校已经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但是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心理教育深入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应机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诊断与咨询:高校应逐步完善两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专业化队伍,强化心理咨询功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容易在引导方法上产生偏差,因此必须建立一支合格的高校心理咨询队伍。

2、心理教育课程化、多渠道开展。在大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会碰到一些心理困惑。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课程。

3、构建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普及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是增进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的重要措施,是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咨询包括发展咨询、适应咨询、障碍咨询,它所涉及的领域几乎包括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实践证明,心理咨询是大学生心理教育有效的途径。通过完善心理咨询体系、普及心理学知识可使大学生心理问题得到调节,心理困惑得到消除,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

结束语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当今大学生的心里问题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经过我们的调查分析,我们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当今大学生心里问题的措施。希望通过我们本次的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可以为一些有心里问题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帮助,也祝愿所有人能够以一颗健康、开朗、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李冬生,阮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黄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初探[J].宜春医专学报 [3] 李世芬,试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现代大学教育

[4] 张海莹,大学生健康心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 [5] 李长文,时长江.大学生如何增进心理健康[J].黑龙江高教研究 [6] 张小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7] 李新红,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我见[J].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家庭社会所给予的压力、无法派遣求职和就业所郁积的烦闷、出现自我定位迷惑等问题,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呼吁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范围,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 原因及建议

步入大学校园,所有一切都是新的,学习任务、人际交往及竞争压力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大学生独立地面对和处理,因此也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心理上、思想上的困惑,如:紧张,焦虑,恐惧,孤独,抑郁等,严重的不适应会造成心理障碍。这些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会有哪些心理问题呢?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1103班毛概小组4组的同学对本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并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对部分同学进行了调查问卷,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思考和研究。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采用自编的问卷,对河南工业大学各学院在校大学生(因适逢毕业季大四学生在校较少,无法使调查对象均匀分布于各年级)进行抽样调查,抽取人数共60人,有效问卷57,其中男生31人,女生26人,;另有部分网络调查问卷,受调查的对象来自全国各地的在校大学生,使调查的范围更广泛,问题的回答更具有代表性,数据更为精确,调查结果更为科学;对调查问卷实行不记名填写,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及现状

(1)心理健康问题问卷结果分析

抽样调查对象男女所占比重分别为53%和47%,这样能够对男女的心理状况进行分别的分析,必要时还可进行对比,据不完全调查,这种区别分析的方法对于了解男女生各自心理特征有着很大的益处,另外调查的对象也均匀的分布于各个年级,大学生入校时间的长短对于他们心理变化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大三的学生,承上启下的位置,让他们的身份更加的具有代表性和参考性,调查的数据证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压力最大,心理状况最为复杂,对于各个问题的回答所突出的现象也最能引起注意。

时代的发展把当代青年卷入到了一个洪荒漩涡之中,他们一方面要面临着社会各方面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还要承担着家庭和父母的期许。在调查中,只有15.38%的同学认为父母没有给他们带来压力而超过44%的同学则表示他们的父母给他们的压力超过了一般的水平,这就不得不警示我们,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占决定性作用的,在加强学校教育,呵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家长对孩子的支持与宽容才是他们展翅高飞的最强动力。

从调查发现有47.69%的人经常反复检查自己已经做好的事情(如锁门后反复确定),其中女生占绝大多数的比例,说明他们时常处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一方面是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体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不确定的状况,导致自身缺乏自信。

社会的进步必然会带来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五彩斑斓的霓虹灯早已让人眼花缭乱,与此同时爆棚的还有人性深处潜藏的物质欲和虚荣心。从调查发现虽然有64.62%的同学表示他们在看到别人比自己穿戴的更好时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但是仍然有20%的同学面对这种情况会感到自卑,12.31%的同学甚至还会感到怨恨,这些都表现出了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们在面对物质诱惑的时候,并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由此可能引发的一系列严重后果,我们也是可以预见的,应当及时的给他们灌输正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避免悲剧的发生,至于另外的3.08%会产生嫉妒的情绪,我们就姑且将它视之为人之常情,毕竟嫉妒确实是人性本真的反映。

抛开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在学校,学生最该关系的问题就是学习,在“大学里的排名对你有影响吗?”这一题中,选择影响很大的只有4.62%,选择影响比较大的有29.23%而且其中大部分为女生,而选择基本没有影响和影响一般的分别占26.15%和40%,而其中男生所占的比重较大,虽说素质教育的时代,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综合能力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也不能说学校的课业成绩就完全不重要,两方面都应该重视。而男生在这个堪称“人生低谷”的阶段,心理尤其脆弱,他们觉得无所谓的原因,可能存在一种自暴自弃的可能。那么学校和社会就更应该给他们多一些鼓励,和正确的引起。

第七题是“你经常和周围的人发生矛盾吗?”从数据上可以得出83.08%的人在生活中很少或偶尔和周围的人发生矛盾,证明大多数人的人际交往还是比较顺利的,在与人交往中没有太大的障碍。13.85%的人经常和周围的人发生矛盾,这部分人在人际交往中也许有点问题但问题不大。3.08%的人经常和周围的人发生矛盾,这部分人也许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比较大的困难,可能需要一些心理帮助。

当今社会,大学生自杀的现象越来越多,期间的原因可能也是众多的,家庭社会和学校,各方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个问题也是最能反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问题,悲剧的产生必然会引发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如何杜绝以及解决是所有人该关注的焦点,现在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调查,了解一下大学生对自杀所持的态度和看法。第八题“你是否想过自杀?”有14.29%的同学选择了A项是,有85.71%的同学选择了B项否。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渠道去进行缓解,可能就会产生人生比较失败的消极想法。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关于大学生对自杀行为的看法,从选项分布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大学生都还是有健康乐观的心态,但是选择选项的也占了不少比例,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学生的自杀行为,进行心理教育。我们认为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所致。因此,在大学生中宣传普及各种有关心理卫生知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环境,设立心理咨询机构。

第十题是“你对自己的外貌满意吗?”选择非常满意的占样本总量的20%,这是很自信的一种表现,选择一般的占样本总量的55.38%,这部分的人一般性格比较中庸,不张扬也不低调。选择不太满意的占样本总量的18.46%,这部分人一般追求完美,可能有些偏执。选择很不满意的占样本总量的6.15%,这部分人很可能不够自信,有些许的自卑情绪。从数据就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人对自己的外貌还是比较满意的,几乎没有认为自己的外貌感到自卑的程度,但是还有24.61%的人对自己不够自信,这部分的人可能需要周围的人多给些肯定。根据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的心理是很脆弱的,他们很可能会产生怨恨和逃避等情绪,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及其繁多和复杂的,在问到“如果你能改变自己,你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上,各个答案所占的比重分别为:知识30.77%,出身35.38%,财富38.46%,性格43.08%,外貌26.15%,每一个所占的比重都不低,可喜的是不少同学还是能够理智的将对自己的不满归咎到自己的身上,可惜的是,认为出生比知识更具有决定作用的人要多,我们不能单方面的归结到社会价值观变形这个问题上,因为同样的环境下,总有为数不少的人,他们能把各方面的问题都出来得很好,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所有,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对于这种价值观的导向,我们应该更加重视。

(2)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的原因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

四、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为达到这一目标,大学生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应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其次,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

(4)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大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种业余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和业余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另外,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养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

(5)加大心理咨询的力度

通过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咨询者针对求询者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帮助求询者找出正确认识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面对现实,并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同时,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使他们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

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怀揣着自己的理想,但对自己和环境总是存在很多不确定不信任,甚至是怨恨不理解的观念,正因为种种的客观和主观的原因,致使很多人对自己未来的不具有充分的信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对自身和环境不够了解,缺乏锻炼自己的机会,没去真正地接触社会,不明白自己的优点、缺点,使自己不明白向哪个方向发展才是自己人的长处,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人的才能,学以致用。因此,学校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可忽视。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齐斌 2016年4月5日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近来,广东个别高校连续发生了多起学生自杀事件,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广东大学生目前的身心健康状况,促进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大学生素质建设,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对全省部分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自我评价、学习环境、就业压力、感情问题、人际关系、家庭状况等方面全面审视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

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16份,回收率93%。其中男生502人,女生614人;本科生1011人,研究生105人。样本分布情况:广州大学城:700份,华南理工:200份,华南农大:200份,中山大学:100份。

调查显示,广东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隐患,形势不容乐观,而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落后,工作乏力。

一、广东大学生的自我评价状况

1、从总体上来看,广东大学生对自己并不太自信。

在对大学生“你是否觉得自信”的调查中,有47%的人选择了非常自信和自信,而53%的人选择了有时不太自信,不自信甚至自卑。女生的不自信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女性的心理普遍脆弱、敏感,致使不自信的因素相对男性更多一些,若不加以疏导和防范,出现意外的几率会更高。

对“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的调查结果显示,67.1%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他人不相上下。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太自信的表现。

2、广东大学生最想改变的是知识。

大学生如果能改变自己,他最想改变的是什么呢?“知识”以43.1%排在首位,“出身”、“外貌”分别以5.4%、5.2%排在最后两位。“财富”以18.9%位居第3位,也占有不小的比例,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追求的多元化。

3、广东大学生心态不轻松。

在“你觉得目前压力大吗”的选项中,选择“大”和“快要崩溃”的占有39.4%,同样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其中大四学生和研究生选择这两项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年级的学生。在“上学后遇到的最大挫折”调查中,“学习成绩不理想”和“就业竞争太激烈”选择率最高,道出了广东大学生不轻松的两个主要原因。

4、广东大学生对物质条件基本满意。

通过调查显示,女生在选择“生活费是否够用”的时候,86.7%的人选择了“基本够用”和“有剩余”,而男生的“经常负债”率也低于预期和以往,学生们在对生活费的打理上学会了控制,基本正常。学生的日常主要消费集中在饮食方面,这一选项高达51.9%;大学生拥有“新三件”手机、电脑、Mp3的比率高达65.5%。手机价格在2000元以上的达6.4%。

5、广东部分大学生情绪低落

在“你认为自己常处在哪种情绪中”的调查中,26.3%的人选择了郁闷、无聊、烦躁;而“对你的日常生活方式评价”的调查中,65.9%的人选择了很一般和枯燥。

二、广东大学生学习环境状况

1、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

在“学习负担是否沉重”的调查中,有超过29.4%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沉重和喘不过气来,女生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硕士的比例远远高于本科生。在另一个问题“你对考试成绩如何看待”的调查中,超过81.2%的女生选择了争取好成绩及拿奖学金,而28.2%男生选择无所谓和60分万岁。

2、大学生的作弊明显减少

在“你考试作弊吗”调查中,只有1.3%的人选择经常作弊,17.9%的人选择偶尔作弊或公共课作弊,从不作弊的人达69.5%。

3、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多选择上网或打游戏

“你在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的调查显示,38.3%的人选择了上网或打游戏。上网已经成为了多数学生课余生活的最爱,但过于沉迷网络、容易产生很多心理疾病。在实地调查中,大部分上网的男同学都是在打游戏,其中不乏暴力、血腥、色情的,上网聊天也是大学生发泄情绪的主要方式,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利用网络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广东大学生的爱情观

1、大学生对爱情信心不足

通过“你如何看待大学生恋爱动机”的调查发现,53.9%的同学认为恋爱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心理和生理需要”、“打发无聊的时光”和“随大流,不落伍”,只有46.1%的人是因为“情到深处”而“选择人生伴侣”。在“你对校园爱情的未来怎么看”的选择中,有31.1%的人把票投给了“无疾而终”和“社会太现实,毕业各自飞”,其中高年级的学生投这一项的比例高出低年级很多。有超过47%的人认为“只要双方努力,将来会在一起”。

2、大学生渴望获得爱情

学校仍旧是学生心中的恋爱天堂,在“你在学校会选择什么人做你的爱情另一方”调查中,只有8.8%的同学选择“不会谈恋爱”。有66.5%的同学选择“志向相象,趣味相投”。

3、大学生的性观念依旧保守

尽管有些媒体对女大学生议论纷纷,我们的这项调查却发现,大学生性观念依旧保守。“你大学期间是否有性生活”的调查中,有超过88.2%的选择了“没有”,这其中包括了105名硕士研究生。结果可能会有误差,但我们看到大学生对待性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的。

在“你从什么途径了解到性知识”的调查中发现,53.2%的人的性知识是通过“旁门左道”和“同学谈论”中获得的,只有41.8%的人是从课程和书籍中学习到的,即使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大学生在性教育方面依然落后,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

1、同学关系比较健康

在“你与同学关系如何”的调查时,超过89.3%的人认为相处融洽,只有10.7%的人承认会偶尔发生矛盾。从整体上看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健康的,但交往的主动性欠缺,64.5%认为与别人交往“一般喜欢”、“无所谓”。

2、大学生普遍个性独立但也珍惜友谊

在“你遇到挫折的时候依赖朋友吗”和“是否担心朋友不喜欢和自己一起”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同学会参考同学朋友的意见,但会以自己为主去解决问题。有47.1%的同学担心朋友不喜欢和自己一起。

3、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交流途径少

“如果你遇到不顺心的事,如何解决”,54.2%的同学选择了“强忍”和“逆来顺受”,而选择“找父母倾诉”和“找心理咨询机构”的仅占8%。

五、广东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1、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是就业

在“你希望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的调查中,65.7%选择了就业,28.4%的人选择出国或继续深造,很多同学表示,希望在工作的过程中,再寻找合适的机会深造。

2、广东大学生就业态度比较端正

在“毕业后找什么样的工作”调查中,选择“有发展空间”、“符合自己专长”的占67.8%,“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选择率相对低一些,占23.1%。“无所谓,找到先呆着”、“要我就不错了”只占 9.1%。

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状况

在“是否参加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调查中,只有3.6%的人经常参加,不知道或没参加的比率高达69.8%。而“是否去过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的调查中,经常去的比率低至0.8%,92.6%的人表示没听说过或没去过。

七、广东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大学生不太关注社会公益

调查显示,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仅为12.4%,有87.6%偶尔参加和基本上不参加。

2、大学生普遍反对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你如何看待学生自杀事件”调查中,“非常鄙视自杀之人,对不起父母和社会的栽培”共有496人选择了该项,排在首位。

3、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较强。

广东大学生在最后一题“大学生应该履行哪些社会责任”的调查中,普遍认为应当“对得起父母的栽培,努力成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为人才,报答社会”,“经常参加社会实践,帮助他人”和“热心参加公益活动”,说明大学生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拥有良好的意识。但关键是要付诸实践。

下载如何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终版)

    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2013年下学期学年论文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大学生这特......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问卷调查表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问卷调查表 1.遇到压力和心理问题您会最先向谁求助() A.家人B.知心朋友C.老师D.专业人士E.不找任何人 2.您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及心理问题() A.向朋友、老......

    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在中国的国情下,大学生已经越来越常见,上大学也不算一件稀罕的事情了。大学生作为现今社会的重要群体之......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06-08 15:51:00 ]作者:戴晶晶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是高素质人才的根本,当前,虽然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主题班会的游戏1,盲行。 将参加活动的成员分成相等的两组,其中一组先蒙上眼睛,另一组分别选择同伴,然后由组织者选择路线前进,行进过程中不可以说话只能通过肢体语言沟通,然后交换......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摘 要:心理素质是构成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人能否成为合格的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

    党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

    党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开展宗教工作新的里程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标志着党对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指导我们做好新形势下......

    对核污染问题认识及处理

    环境科学导论 题目:对核污染问题认识及处理 院系: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 指导老师:袁绪英老师 学生姓名:顾旭 二零一五年一月 对核污染问题认识及处理 姓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