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时间:2019-05-12 03:2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赵县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赵县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第一篇:赵县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赵县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

一、基本情况介绍

河北省赵县地处石家庄市东南部, 全县总面积67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81个行政村,赵县共有人口50.5万,全县共有农村学校176所。赵县是河北省的一个农业大县,全县16个乡镇(办事处),281个行政村,总人口57.6万人,其中未成年人11.8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20%。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99所,国办学校192所,民办学校7所。其中,国办高中:8所; 国办初中:30所;国办小学:152所; 特教学校:1所;县直幼儿园:1所; 民办学校7所。全县在校学生107335人,其中小学49643人,初中38724人,高中18968人。

全县中小学在编在岗教职工5331人,其中专职教师学历达标率为:小学

100%,初中92%,高中87%。具有高级教师资格教师187人,中级教师资格2355人,初级教师资格2795人。

由于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二、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长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被调查的学生家长中,具有大专学历的占6%,高中以上(含中专)学历的占15%,初中学历的占89%,不难看出,受调查学生父母的学历都明显偏低,由于他们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因此,对孩子的家庭作业有时也力不从心,对家庭教育方法更无从谈起,因为他们自身成长的家庭环境影响了他们的后天教育,他们没有从父辈那里获得好的教育方法,因此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他们眼前一片茫然,不知如何教育子女才科学有效,不知道怎样才能教育好子女,很多家长在盲目的状态中全然不知教育的“路”到底在何方?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言行,行动鲁莽,语言粗俗,在孩子面前没有表现出家长的风范,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孩子就会慢慢地滋长一些不良的想法并体现于言行举止上。在家庭中,家长没有起到榜样作用,没有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是否顾及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这一问题时,大对数家长回答从没有顾及过,从没有想过父母吵架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和睦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试想,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加上高素质的父母与孩子经常没有安全感的家庭比较,培养出的孩子一定可想而知。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爱模仿的天性注定要受到家庭成员和家庭文化的影响。没有高素质的家长,怎么能造就高素质的孩子,不具备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方法,教育好子女又从何谈起。

而且,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很少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要少了很多。

(二)家长外出务工,使孩子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机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当前农村的经济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有较大的转变,大量的农民工涌向城市。在调查中的3位多家长中父亲外出打工的占46%,母亲外出打工的占19%。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占21%,父母都未出去打工的占14%。家长为了生计而长年奔波在外,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缓解了一时的经济困难,基本上满足子女上学所需的花费,表面上看,他们为家庭、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了贡献,可他们忽视也忘记了更重要的事情——对子女的教育。家长片面地认为,只要满足了子女对金钱的需要,孩子就会好好学习,自己也尽到了责任。可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染上不良习惯,容易沾染上社会上的恶习,孩子被扭曲的心灵和形成的孤僻、任性、倔强的心理已很难矫正,“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观念在孩子的大脑中萌芽,靠金钱、溺爱来补偿子女只会适得其反,可谓得不偿失。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三)家长不善于与学校配合沟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许多家长认为把子女送进了学校就等于送进了“保险箱”,教育属于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培养和教育孩子属于学校的应尽之责。家长不主动与

学校沟通,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不闻不问,对学习成绩都漠不关心,更谈不上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学校表现了。在调查中发现,家长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的仅占13%。其实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成绩好、表现优秀,老师虽然可以敏锐地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或某个学习阶段的心理变化,但没有家长的配合,老师不可能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每一个学生都做到细致的说教,毕竟孩子太多。

三、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必将带来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这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居住的不稳定,子女受教育等问题使外出打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区域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尤其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的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外出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

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

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四、对策及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下一代的教育质量,而且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也有利于使更多的人们由于这一人群正在加大,问题正在凸显,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对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给予了相当的关注。通过调查与分析分析,对农村留守学生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进一步规范家长学校管理。

充分利用家长学校阵地,向家长传播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文化素质偏低,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的匮乏,成为家长合理进行家庭教育的主要障碍。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是搞好家庭教育的根本,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规范家长学校管理,很好地利用家长学校这个阵地,从提高家长的认识,转变观念入手,经常举办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第二、政府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未成年人的父母在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或者就地就业。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未成年人的父母在家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一条龙服务模式和庭院经济,或者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余出更多的时间来教育孩子,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增强安全感。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爱护,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另一方面,父母在家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一可以照顾家庭,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身体、心理变化,并配合学校对孩子给予正确的引导,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二可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所以政府部门应抓住农民工返乡的机会,加大培训力度,采取措施鼓励或奖励未成年人的父母在家大力发展种、养、加一条龙模式的经济结构及庭院经济模式,达到教育孩子与增收致富两不误。

第三、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

目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普遍没有寄宿制,即使有寄宿制的中学条件也很差,各项制度也不健全,使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应在中小学针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村,建议建立一批寄宿制学校,教育部门培训一批精干优良的师资队伍安排在寄宿学校,从学习、生活、心理成长等方面全方位关心留守儿童,使他们在远离父母的情况下,孤独的心灵找到停靠的港湾,使孩子们身有人爱、难有人帮、心有人护,既解决外出父母的后顾之忧,又使孩子们收到良好的教育。

第四、家长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和沟通。

一是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交流。家长们不妨把老师的电话记在自己的号码簿上,在烦忙工作之余打个电话询问一下孩子的近况。有些家长怕影响了老师的休息时间,孩子没出事打扰什么老师呢?其实不然,大多数老师都是有着强烈责任心与职业道德的人。她们会认真地交流孩子的情况,不错过鼓励孩子的良机。二是利用书信交流。把孩子在家的情况或者孩子学习生活上出现的一些疑问,写成纸条或者书信让孩子带到学校里。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三是通过学校举办的家长会去了解孩子一段时间以来的情况,现的问题一起与老师协商解决。总之,多与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便于更好地引导孩子,教育孩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学生与老师接触的机会,通过实行教师与留守学生一对一帮扶制度,让留守学生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教师应加大对走读留守学生的家访,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帮助自身健康成长。

第二篇:关于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现代教育现状分析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10级1班 王波 1009020137)

教育乃立国之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像英美法德日这些发达国家在崛起指出,无一不把国民教育摆在首位。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德国,在普鲁士帝国时期,小学就开始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学习的范围全面实用而科学,从此以后德国将国民教育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并在各个领域催生出一大批光辉璀璨的巨星。正应为如此,才使德国拥有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叫板英法美等强国的实力。

中国的教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宓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呢?需要的不仅是有知识和能力还要有理想、责任心和追求的人才。而在当今的中国,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升官发财的仕途经济思想,成为中国现代教育挥之不去的梦靥。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然也!这与我们的现世需求大相径庭。

我们来看看中国孩童时期的教育。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个3岁的孩子能在众人面前认出字母“o”,那么他必将得到众人的赞叹,羡慕。“这孩子真聪明”,“长大了一定有出息”等等,他的父母也会面露自豪。可在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的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 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三个月后,法院判决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因为那位母亲说,我的女儿以前看到“O”时,会说它是一个圆圈,太阳,苹果,轮子,酒窝,但是我的女儿在上了幼儿园之后就只会说是字母“O”。我的女儿被他们早早地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美国内华达州后来在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时,依据伊迪丝的案例对相关条文作了修改。美国现在的《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两项权利:

1、玩的权利;

2、问为什么的权利。中国对学前教育不太关心,可这个时期的教育却很重要,因为它有可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方向。

义务教育是大为推崇的教育,因为它可以大众化教育,普及教育,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我国对于义务教育的投入很高,虽然成效很大,但也存在弊端。义务教育似乎却成为了升学的垫脚石,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学校和老师对于学生的考试科目相当重视,限定的科目,限定的内容,限定的答案,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完全把学生限在一个框里,学生即使对所学科目不感兴趣,也必须死在这框里。因为我们要考试要进入重点高中,这样才有更大的机会进入名牌大学。对于义务教务也成了应试教育,一切只为考试,一切只为分数。这样的死读书,读死书,最后只能是读书死。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同学们会积极思考,热情地回答问题,把自己的小手举得老高老高,但到了高年级以后课堂气氛不再是那么的活跃了,同学们的思考积极性大大下降,成就老师提问无人举手回答的尴尬。到了高中以后,更是死气沉沉,到了下课十分听到的是分数,分数,还是分数。

我们的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之后,万千学子是为此忙得浑天暗地,哪知世间。我们的高中,无不是只重视升学率。学生整天埋首于纸堆中,做题、做题、还是做题!老师教的永远是知识而不是学习方法。分数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唯一目标。千军万马过高考这一独木桥,实际我们忽视了发散的思维,创新的精神甚至是快乐的童年只是为了能在高考中占一席之位。应试教育的典型特点是死记硬背,是刻板地继承人类文明的成果。但是高考制度有着它不可抹灭的优点。首先,方便统一实施考试,招生,录取。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平。可以说公平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到处可见作弊和暗箱操作,而高考却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平。大家的起点一样,时间一样,机会平等,让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有了公平出头的机会。

大学时我们深深期待的天堂,我们描绘着蓝图。但当我们成功地进入大学以后,英语是学习的重点,没过英语四级意味着找死,没过英语六级意味着差生,所以我们又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学习英语。大学教授的讲课呀,速度快如霹雳,一堂课的作业那是堆积如山呀,寝室熄灯之后,仍然是光芒四射,健笔如飞。一学期完了,谈论的是你拿奖学金了吗?所以从高校走出来的人虽多,而才少。知识的教育是人才的根本,是科技发展的基础。然而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要成为有能力的才人,还必须具有事业心、责任心和创新能力。现在都认为读了大学,而且是要上名牌大学才是好事,只在乎形式和结果,并不在乎现在的大学教育的实际效果是否理想。所以大学里对人才的培养是不成熟的,还是有应试教育的影子在里面,我们的创新能力损害殆尽了。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家庭教育。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家庭成员结构跟上世纪七十年代相比,独生子女家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许多家庭非常重视孩子的胎教和学前教育,画高金读贵族幼儿园,但是许多家庭的父母却让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劳动的艰辛,致使其生活的自理能力欠缺。有的父母双亲因为高节奏的工作习惯,而与孩子缺少交流引起孩子的自闭症,还有少数父母许诺“可怕的礼物”,以物质、金钱利益来刺激孩子的上进心和学习欲,这些都为日后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了极大的生存安全陷患。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教育资源仍然分配不公、国家教育支出分配不公。东部与西部的不公、农村与城市的不公、省立高中与县立高中的不公。这些不公体现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的不公,这样就产生了许多问题,高考大省里的学生们,拼命的学习作题,人数较少的省的学生过的是潇洒有滋味,还出现了高考移民。

中国的教育主要弊端在于应试教育,所以我们要用现代教育理念来培育中国的学生。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

四、创造性理念。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五、主体性理念。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

六、个性化理念。在教育观念上提倡平等观点、宽容精神与师生互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鼓励学习者各显神通;再次在教育方法上,注意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施行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从共性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给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生长空间。

七、开放性理念。教育观念的开放性即指民族教育要广泛吸取世界一切优秀的教育思想、理论与方法为我所用;教育方式的开放性即教育要走国际化、产业化、社会化的道路;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即教育要从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拓宽,从课堂教育向实践教育、信息网络化教育延伸,从学校教育到社区教育、社会教育拓展;教育目标的开放性即指教育旨在不断开启人的心灵世界和创造潜能,不断提升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拓展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指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物质的、精神的、现实的、虚拟的等各种资源用于教育活动,以激活教育实践;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设置教育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使教材内容由封闭、僵化变得开放、生动和更具现实包容性与新颖性;教育评价的开放性指打破传统的单一文本考试的教育评价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的更富有弹性的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

八、生态和谐理念。人才的健康成长需要宽松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滋润,现代教育主张把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教育活动内部的教师、学生、课堂、实践、教育内容与方法诸要素的亲和、融洽与和谐统一,也包括教育活动与整个育人环境设施和文化氛围的协同互动、和谐统一,促进人才的健康和谐发展。

第三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教育科学学院 07级小教专业 陈慧梅 学号:1011407018 心理健康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心理健康教育指一切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人格健全的教育活动。狭义上指在学校范围内,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专门教育。我们通常说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狭义这个观点。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推动教育科学化进程;第二,它有助于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三,它对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的课程目标主要是受教育者通过教学活动,心理素质得到培养,心理机能得到提高,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渐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概念被提出并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高的关注。许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增强,中小学生群体由于处在人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受到了高度关注。我将对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做简要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们都可以看到,我国广大中小学生虽有着热爱生命、积极进取、开朗活泼等等健康状态,但也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社交困难、吸烟酗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问题。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占19%左右。可见,虽然我国中小学生当前心理不健康的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由于我国中小学生的基数很大,所以中小学生——这些祖国未来的主人身上的各种心理问题绝对是不容忽视的。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也进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进行了初步培训,同时也加强了地区间与地区内的合作与交流。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现出来的特点有:第一,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较快;第二,城市学校比农村学校发展快;第三,部分大城市由个别学校实验发展到了成批学校实验;第四,不少地区已经由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地方教育改革举措予以推行。

但是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的。存在着五大误区。

1、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德育化的倾向,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倾向严重。很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混淆起来,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是一种思想政治工作,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有诸多差异的:就目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重在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而德育侧重于思想品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行为,以提高社会认可度;就内容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知能力辅导、情感辅导、意志力辅导、个性塑造、学习辅导以及交往辅导;德育侧重于学生的社会认知,学习社会的规范,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追求符合社会广泛认识的思想与品行;就方法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小组咨询、个别心理咨询、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德育侧重自上而下的传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向学生传达道德理念,增加学生的认同感以致内化。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虽然有着紧密联系、,但二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相互替代的。

2、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

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严重。有些中小学将心理咨询室与医务室放在一块,让校医做心理咨询工作,使学生错误地认为,只有当心理有疾病时才应该去心理咨询室,致使有一般心理问题或有发展性咨询要求的学生望而却步,这种医学化的倾向严重阻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进行。

3、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

许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上课模式与普通课科目等同,老师用填鸭式的照本宣科将各种心理健康知识机械灌输给学生,目的仅仅在于让学生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行,没有将心理健康知识付诸实践来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素质以及健全人格。

4、心理健康教育狭隘化

很多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为提高学习成绩服务的上面,主要集中在帮助学生解决考试焦虑、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而缺乏对学生的人格、气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探究。而且一些老师过分依赖心理测验数据,缺乏对被试实际情况的了解与深层心理原因的挖掘,从而对被试心理问题的诊断出现偏差。这些心理教育方式都背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5、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

某些中小学虽然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列于课表之中,但是很多仅仅是在刚开学的时候上几节课,不久就将该课堂让位给数理化等科目。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上课模式也与普通课科目等同,只是将知识机械灌输给学生,或者认为根本没必要上课,让学生自己看看课本就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小学始终把升学率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不少学校将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纸上、嘴上和墙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小学的评估也是升学率有多高,学生分数有多高。在这样的体制下,学校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考试科目的教学上,而无法顾及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清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无法真正开展的重要原因,有些学校甚至明确提出,心理健康再重要也没有学校升学率和学生的前途重要,将学校的资源向考试科目倾斜,完全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流于形式的教学严重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没有发挥其真正应有的效果很多学生因此也不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认为自己不会有心理问题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过分相信自己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觉得自己可以应付,或不愿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向别人倾诉,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不愿进行心理咨询。这都是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表现。

二、解决上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

在中小学设立独立的心理咨询室,实行心理咨询室与医务室相分离,避免学生将心理咨询室与医务室的任务相混淆。有条件的学校可对心理咨询室内的装修与布置进行完善,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心理咨询的氛围,让需要咨询的学生感到放松、自在,以减轻前来咨询的学生的紧张情绪。如桌椅舒适度、颜色、样式的选择,屋内光线的强弱,窗帘、墙壁、地面的颜色,环境的布置等等。

(二)、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力支持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规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处或基(普)教处负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有专人负责或分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教研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当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对人员配备、工作规范、经费划拨、师资培训、器材完善、宣传督导等方面的措施支撑,来促进这项工作持续、健康、全面展开。

(三)、搞好心理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搞好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是要从对教师的专业化的培训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两个方面来做好工作。首先,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由于现在的中小学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数量不够、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比较缺乏,难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因此要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培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注重教师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能否正常、健康开展的关键。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充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首先,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指导家长以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去引导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文明、美满、和谐的校内外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其次,学校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人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针对中小学生不同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与发展目标。让学生思考、讨论、分析、选择,逐渐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小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应以心理老师为主导,运用简单的、具体的、有趣味性的活动或游戏来引导他;中学生由于对自我的认识已较为完整,在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更加多样的方法来引导他们。如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开阔心理空间,主动调节自身问题。开设心理课堂,经过对某些问题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得到心灵的启发,获得一些相应的技能。通过心理信箱、心理热线,也能让学生能吐露内心的困惑和烦恼,来宣泄掉心中的苦闷等等。

(五)、以预防为主,注重防治结合

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健全人格,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应以预防为主,注重防治结合。心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意识的正确引导和人格教育,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教授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心理自助的知识。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促进学生多种才能的发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使生活更有乐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受到锻炼,多种需要得到满足,心理紧张得到缓解,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改善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和发展。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工作 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上的研究,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类学科教育的关系。各学科可以针对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并通过学科教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营建以学科教学为载体,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每个教师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潮中探索、构建“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如在具体的实践中,语文科目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与完善人格;数学科目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科学学习策略、坚强意志品质;英语科目可培养学生大方开朗、善于交流的性格;物理科目可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学校和老师应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成已任,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力求在范围上有所拓展、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全面提高学生道德、文化、艺术等修养,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七)、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是心理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并能有的放矢地对其心理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认识的需要。心理档案中所收集的资料,为教师和学校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了科学依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要注重归纳总结学生的心理偏差,实行个别辅导和群体辅导相结合。要注意保密,由心理教师统一保管,不能随便给学生看,以免其中不宜让学生知道的内容给其带来负面影响。还要注意档案内容的收集与结果解释的科学性,对于心理测验的数据分析与解释应以专业人员为准,不能随意曲解。尤其对智力测验和心理健康测验的结果分析与评价一定要慎重、仔细,不能轻易下结论。

事实证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学校和老师应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持续、坚定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新的亮点,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助推器”,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四篇:中小学教育现状

中国教育改革:现状反思与路径探索

(鲁林岳作者系浙江外国语学院原院长、国家督学)

自“十二五”起,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教育发展模式开始转型,即由规模发展走向内涵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现状之反思

由于思想观念和教育价值取向的问题,导致我们教育的目的似乎不是为了面向造就全体学生,而是为了一部分升学有望的学生;教育的过程似乎不是呵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自信心,而是一味地加班加点、超时重负、机械训练,没有学生个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的时间空间。为了高考,设计3年教学的高中课程,普遍的提前一年甚至更早完成,到高三纯粹就是索然无味的应试训练;又因为重点高中的选拔制度,今日的中考同样有着不能承受之重,以致让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过早地承受超越其年龄阶段之重负„„所有这一切,都在无情地扼杀无数个体的创造力,扼杀中华民族的生机与活力。

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称,高考状元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业后,选择在国内直接就业或创业的比较少,高达60%选择继续出国留学攻读硕、博学位。迄今在社会公众还普遍将高考状元作为最优秀学子代表的当下,如此高的比例选择“一路向西”、远走异乡深造,有其必然性,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走出去的理由是对身边的教育失望,以致他们都在给中国今天的教育“用脚投票”。

反思中国教育改革之现状,原因恐怕主要在于我们始终没有形成文化思想、制度机制、育人模式三个层面的配套改革,存在许多错位、缺位现象。

中国是一个有着高度“政教合一”文化传统的国家,这里的“政”指的是“政治”,“教”指的是“教育”。《学记》所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古训便是这种文化的源头。因此,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形成了这样一种教育文化传统,即“官本位”的政治核心观、“学而优则仕”的教育功能观和“人上人”的人才价值观。这个逻辑的逆推就是,要想成为“人上人”,你必须“入仕”;要“入仕”,你就必须通过“考试”;要通过“考试”,你必须接受为“应试”而准备的教育。可以说,这种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毛孔、血液和骨髓之中,而这正是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或者素质教育推进真正难见实效的文化土壤之原因。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追求分数、追求升学、追求做人上人。对于个人来说,教育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其成人成才;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教育则是为了培养其接班人和建设者,传承文化血脉,推动文明进程。为此我们需要教育文化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空前解放和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等一系列观念的转变。

就教育内部而言,一方面是推进考试制度的变革。无论中考、高考,除了考试内容的改革要导向真正着眼于提高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教学过程只是注重死记硬背、注重标准答案的现象之外,最重要的是建立另一种公平机制,即让一些偏才、奇才、怪才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另一方面是谋求学生学业评价制度的变革。改革对毕业学生的评语,普遍推广写实评价,通过一些具体的指标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从过分关注学业成绩转到综合素质上来。

下决心给学校应有的办学自主权,真正变“教育局办学”为“教育家办学”;能不能真正建立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制度,真正实施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工资制度等,都是教育改革得以向纵深推进并取得如期成效不可回避的最紧迫课题和最需要取得重点突破的根本性环节。(鲁林岳作者系浙江外国语学院原院长、国家督学)

第五篇: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乃是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中心任务。如何保证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真正使学生获得政

治上的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无私的正义感、追求真理的理智感和圣洁的美感,这就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心理的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实施德育

系统工程,造就有优良综合素质的一代新人,这是我国当前的使命。

当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心里、和政治常识有以下几个特:

1. 广大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的主流是好的,是健康向上的1.1 学生基本道德素质水平不断提高,形成良好道德风尚。近几年,尤其是 2002 年《公

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国颁布、实施以来,在学生中讲文明、讲礼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扶贫帮困、为社会献爱心活动蔚然成风。据调查统计,学生认

为乘车遇到怀抱婴儿应主动让座的占 76.75%;80.20%的学生遇到老人被车撞倒在地

时,认为应主动提供帮助;认为讲粗话,不文明,有损自己形象的占 85.70%,与前

几年同类调查相比,上升了 15.07 个百分点;认为吐痰应吐在餐巾纸或废纸里,扔

到废纸箱的占 90.08%,与1992 年相比,上升了 39 个百分点;与 1992 年相比,在拾金不昧、不贪小便宜方面上升了 3.6 个百分点;84.93%的学生认为考试不应作

弊,与 1992 年相比,提高了 14.7 个百分点。

1.2 当前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总体呈积极向上的趋势。中小学生在义利观、集体观、人际观等方面的价值取向正逐步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调查表明,把金钱作为人生

追求最重要目标的,初中生占 2.4%,高中生占 3.15%,高中生与 1992 年的同类调

查相比,下降了近9 个百分点。在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上,主张“坦诚相处,互帮

互助”的占 66.3%,比 1992 年同类调查上升了 3.9 个百分点;反映当前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以“等价交换”为原则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占 15.97%,从 92 年至今,降低了 16.4%个百分点;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上,主张“宁可牺牲一点

个人利益,也要维护集体利益”的占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1.3 学生关心时事形势、政治热情正在上升。广大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在社会实践中表现

出高涨的政治热情。近几年来已在高中生中发展了 800 多名党员,培养了 7149 名

入党积极分子,中小学生社会志愿者服务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公民道德建设

实施纲要》颁布、实施前夕形成了高潮。

1.4 在自我认识和与同伴交往方面大多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有89.7%的学生认为对自己

性格是了解的,91.45%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是了解的,有 93.71%的学生

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是了解的。大多数学生有自控能力,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这类学生占中小学生总数的 67.12%。

2.加强德育教育实效的基本要求

2.1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工作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校长有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德育的认识是否到位,措施是否正确得

力,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和成效。党和国家把学校教育的重任交给校长,是希望

校长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办事,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带领全体教师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尊定坚实的基

础。校长如果只抓成绩,不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没有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德育

素质教育好、培养好,那是校长的失职。目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之所以迟迟没有把德育列

入考核范围,不是因为德育不重要,学校不要抓,而是因为到现在还拿不出一套即便于操作

又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案。因为不考核,所以我不抓。这是一种非常功利和狭义的思想,非常

要不得。因此,作为校长一定要有对国家、对民族、对未来高度负责的社会感,要有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之首,积极而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德智体全面

发展的人,思想和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校长的认识到位了,观念正确了,那么德育的春天就来了。

2.2 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内部协作

任何事情,只有分工而没有协作是不行的,德育就是一项需要各方面大力协作的系统工程。因为教师、部门锻炼的是同一件产品,要把这件产品打造成合格的甚至优秀的产品,教师、部门不合作,目标与要求不一致,行吗?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各位教

师、各个部门共同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国家、社会、家庭共同教育的结果,而绝不是某一个教师或某一个部门的独立成果。有人说;没有协作就没德育,没有协作的德育是一种低效的甚至失败的德育。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以校长要充分认识加强内部协作对推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要采取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措施,教育、引导、促进各部门、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即重学科教学,更重德育教育,在自己的学科和实际工作中充分挖掘、着力渗透德育教育,互相之间也能及时进行情况交流,相互探究和研究,相互配合与协调,做到步调一致,使学生受到正确的、全面的、有效的教育和培养。要使教师懂得,只会教书抓学科文化成绩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孤军奋战,不愿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教师也不是一位称职的教师;如果心里只有教学,根本不重视甚至是蔑视德育的教师,则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

2.3 完善考核机制,营造浓厚的协作气氛

考核机制具有很强的领导和控制功能,考核制度合理与否对学校的德育及其成效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目前,许多学校的考核评判制度都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教师重学科成绩轻德育教育,不愿意在德育花时间和精力,使德育教育,成为悬在半空中的花架子。要改变这种情况,新的考核制度应该融入并加大德育考核的权重,根据德育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各学科和各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各教师各部门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任务和要求,并通过观察、座谈、民意测验等方法经常组织检查。看看每个教师和各个部门是否严格按照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积极开展工作,有没有允许挖掘本学科本部门的德育教育因 素,平时的言行是否符合德育的要求,是否积极配合其他教师和部门共同开展德育教育,等等,努力从制度上营造团结协作、共育新人的良好气氛,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德育效率。

下载赵县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赵县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精选]

    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一、舞蹈教育现状1.舞蹈教学成为深化美育的有效手段。平凉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

    中小学教育现状研究报告[本站推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 实践材料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实践教学项目: 专业实践和社会调查 调查报告名称: 上饶地区中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实践起止时间: 2016年7月5日至8月30......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 农村中小学教育受功利思想支配,只盯住金字塔尖,办成了培养精英的教育 笔者手头有一农村中学的作息时间表,学校规定的时间精确到分,一天24小时,1400分钟,学生睡......

    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现状分析

    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现状分析 摘要: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投稿情况整体体现地区科研工作的现状及需求,能客观地呈现中小学教师在科研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本次研究主要对2013年贵州......

    中小学书法教学现状分析

    中小学写字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研讨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边教学,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结论:通过多年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有了较大幅度......

    深圳教育现状分析

    深圳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深圳教育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历史短、速度快。2013年成为全省首批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2014年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全市......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分析(模版)

    贫困山区中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巧家县老店中学 饶祥平[摘要]:贫困山区,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大农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表现在基础教育不够重视,同城市......

    上海教育现状分析

    上海教育现状浅析 上海是中国前沿城市,无论是经济政治教育都走在中国前列,是中国面对世界的窗口,通过上海等这些发达城市中国向世界展示着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