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榆树市监察局强化效能监察,打造一流审批平台
榆树市强化效能监察,打造一流审批平台
榆树市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之初,榆树市软环境投诉举报中心(行政效能监察室)整建制迁入办公,通过“三二一”做法,强化效能监察,打造一流审批平台。
“三”就是3部门联动,全面做好项目梳理与权力剥离
每年年初,市监察局、市法制局、市编办等三部门对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确认,在项目进驻到位后,通过与各部门签订《责任书》、《授权书》等措施,实现了“部门审批权向审批办集中、审批办向中心集中”、授权到位和人员到位。同时,将所有审批项目按照固化审批流程,录入到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
“二”是2系统结合,全面监察工作状态与审批过程
通过音视频监控系统对窗口工作人员工作纪律进行监督,监控情况有记录、发现问题有声像、处理问题有措施、整改问题有记载。发现的问题采取“一提醒、二谈话、三处理、四调离”的方法。
电子监察系统监督4个重点。一是重点监督不予受理、不予办理事件。查看不予受理、不予办理的理由是否充分合理,法律依据是否适用和公开,是否存在行政不作为或吃、拿、卡要等违规现象。二是重点监察督办超期办理件。通过回访办件人监察超期原因是否属实,无合理原因超期办结将对相关责任人及窗口进行处理。三是重点抽查涉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或牵扯较大个人利益的审批项目。监督是否存在故意拖延、人情审批、腐败审批等行为。四是重点监察评议结果。通过查询电子监察系统的评议情况,对产生不满意评议和无评议的办理项目进行回访,确认不
满意评议件是否存在“吃、拿、卡、要、报”等违规行为。
“一”是一结果运用,全面考评窗口与个人
监察机关通过监控、评议、投诉举报和办件回访等专项考核,结合政务服务中心日日常的量化考核,年度考评结果作为各窗口部门“三满意机关”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篇:纪委监察局效能监察工作汇报
2005年,**县积极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机关效能监察工作,通过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工作难题,狠抓工作落实,在县内打造了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有力地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主要做法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保障措施。全市效能监察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我县迅速成立了县机关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县效能监察工作会议”,组建了县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设立了举报箱、举报电话,并统一在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同时,在全县开展“如何加强效能建设”大讨论,引导全县各单位把改进服务、提高效能与优化发展环境统一起来。还在电视台开辟了“效能监察工作聚焦”栏目,在县“政务公开栏”按月刊出效能监察工作动态,在工业园区和乡镇开展了效能监察文艺巡演。
二、深入调查摸底,找准效能病症。我县围绕“企业和群众什么事最难办、什么事最需要办、什么事最想办”组织座谈调查,对各单位围绕“执法规范化水平、服务优质化水平、政务公开化水平”组织问卷测评,在网上围绕“管理之我见、监督之我见、服务之我见”组织纳谏。通过调查摸底,我们掌握了各单位在效能建设上存在的“两高两低”问题。即集约服务少,创业成本高;涉企检查多,扰商频次高;滞后政策多,办事效率低;官本思想重,服务水平低。
三、突出关键环节,把握工作规律。我县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出台了《**县机关效能监察工作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突出“三个关键环节”、用好“三条工作规律”。一是突出“政务公开承诺”环节,用好“发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这一规律。落实政务公开承诺工作后,群众的政策水平得到提高,积极性增强。二是突出“跟踪问效监督”环节,用好“注重监督双方的互动性”这一规律。2005年,我县组织县建设局、县供电公司、县技监局等单位召开了现场对话会,解答和解决效能问题86个,对16个效能问题承诺限期整改。县级聘请的12名“特邀监督员”通过暗访收集的8个效能问题也得到及时解决。三是突出“惩与导相结合”这一环节,用好“治理腐败必须惩防并举”这一规律。一方面,在效能问题发生的单位推进抓源治本,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另一方面,选取典型的效能问题开展警示教育,将“一案一整改”机制引入效能监察工作中,防止同样问题在其他单位发生。
我县机关效能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促使我县干部的服务意识、政务效率、创业态势、廉政建设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比较实在的工作效果。
一、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政企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呈现“四个增多”势头:一是便民服务制度增多。各单位积极实施首问责任制、首违不罚制、一次性告知制、政务公开制等制度;二是效能建设投入增多。各单位对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常议、常抓;三是优质服务态度增多。全县各单位普遍推行了微笑服务、全程服务、让利服务等;四是群众支持力量增多。我县在机关效能监察工作中求真务实,赢得了群众的积极支持,群众配合各单位依法行政的举动日益增多。
二、政务运行机制进一步简化,政务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县内政务环境发生“四个变”:一是滞后政策障碍变少了。全县废止文件85件,修订8件;二是行政审批环节变少了。各单位删减办事环节、归并过细程序,新设定的办事程序明显简化;三是办理时限变短了。各单位对简单的事项即来即办,复杂的事项由原来的3天缩短为当日办结、7天的缩短为5天内办结、20天的缩短为7天内办结;四是集中服务平台变大了。我县投资近3000万元建成了一个集效能监察、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14个部门中心于一体的行政服务中心大楼。34家行政事业单位统一在服务中心设立了服务“窗口”。
三、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民创业热情得到充分激发。全县共出台各种优惠政策141条,为全民创业创设了“政务绿色通道”。同时,各套班子的县领导对效能监察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亲自挂点联系企业,帮助发现和解决制约创业发展的效能问题。各责任单位的高效工作加快了县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县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工程比预期提前交付使用、县民营企业园二期工程提前实现“三通一平”、率先设立海关办事处和外汇管理支局。2005年,我县实际引进利用内资14.06亿元,外资5523.5万美元,入园企业109个。
四、事前监督途径进一步拓宽,惩防体系建设得到有力推动。集中表现为“三个机制得到完善”:即违纪线索的收集机制得到完善,苗头问题的预警机制得到完善,管理制度的优化机制得到完善。2005年,我县在机关效能监察工作中,共收集违纪线索36条,查办违纪案件22件,发现苗头性问题15个,发布预警信息7次,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惩防腐败制度51项。(**县纪委监察局)
第三篇:拓宽渠道 强化服务 打造一流的干部培训综合平台
拓宽渠道 强化服务,打造一流的干部培训综合平台
市行政学院副院长刘俊国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参加了全市在浦东干部学院举办的党政干部高级研修班,通过学习,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阅历。特别是浦东干部学院新颖的教学模式,丰富的教学内容,鲜明的教学特色,高效的管理方法,开放的办学理念,使我感触颇深,带给我诸多启示和思路。
一、秉承理念,突出特色,紧扣时代特征。
浦东干部学院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在中央党校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前沿——上海浦东成立的一所国家级干部培训学校。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改革创新意识、熟悉经济管理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学校一开始就始终紧扣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突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经营管理的内容,依托上海这个全国经济发展龙头城市和浦东开发的优惠政策,坚持“忠诚教育、能力培养、行为训练”的培训理念,把党的理想信念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现代化建设的管理知识、浦东开发的政策优势和上海经济的发展示范
作用及长三角地区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起来。因而使学校成为对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改革开放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现代化建设管理能力教育和开展国际培训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基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办学特色和区位优势。
二、站在高端,引领潮流,具备高超的教学科研水平。浦东干部学院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所设置的教学课程都紧紧盯住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脉络和前瞻性问题,根据国内各地方、各行业探索发展的实际,在认真研究理论,深入探索实践,仔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置的,既具有行业学术的领先意义,又具有教学上的针对性和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师资队伍面向中央、省、市和全国各行业,特别注重利用长三角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各类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密,人才众多的优势,不拘一格,择优选择,所聘请的授课教师大多是该课题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的知名专家和有独到见解的学者;同时注重聘请一些多年在党政单位从事政策研究和制定实施,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领导专家。所培训的内容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言之有物,令人信服。此外,他们在教学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注重用事实说话,利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经济改革发展的实际,组织学员实地参观、调研考察工厂、农村等一些有典型性、代表
性的单位和开发区。用鲜活的实例启发学员,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说服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科学管理,强化服务,体现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精细化服务水平。
浦东干部学院的管理和服务让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各类型的学员们无不感到满意。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食宿条件、井然有序的教学秩序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各类型学员,使学员能够进得来、呆得住、静下心学习。体现在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至上理念,浦东干部学院在教学资源上体现了社会共享,但在服务管理上体现了自我为主,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在人员结构上,以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为主,着力打造良好的工作平台,努力创造条件,他们精细化的服务体现到学校的每一个环节和教学全过程中,同时注重调动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作用,他们的后勤保障既和社会接轨,向高标准的宾馆饭店看齐,又体现学校管理的个性和独到之处,在服务上,高于社会标准,同时高水平完善的服务管理也是他们学院的特色和品牌之一。开放式、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服务体现了人性化关怀和学校特色个性。
几点启示:
浦东学院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行政学院的负责人,结合我市实际,应着力加强和改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准确定位,突出特色。
酒泉市委党校是有市委主办,和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三位一体,面向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党外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员开展教育培训的综合性机构。承担着市委、政府各党派、人民团体的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市党校和行政学院要在突出党性教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干部培训的实际,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项目、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经济文化社会中的一些特色工作,举办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培训班,推出一批切合实际、富有地方特色的班次、课程,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地方特色,创造酒泉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防止大一统的人云亦云的一般化培训。
二、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丰富培训内容。
在师资力量上,应面向全社会。除聘请一些国内外、省内外知名学者、专家讲课以外,应着力面向全市一些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老师和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基层工作人员,聘请他们兼职授课。努力做到实际实用,富有特色。把那些在实践中具有真知灼见,能切实解决
问题的人员请上讲台,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需要哪方面的人就请哪方面的人,需要哪方面的课题就请哪方面的权威人士。在教学内容上,除党的理论政策法规和“一校两院”规定的任务外,应当拓宽教学面,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辨别,酒泉经济发展的特点,乃至社会、人民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有需求和技能性、知识性的班次。把酒泉深厚的文化积淀,古代飞天和当代航天精神,风光电产业发展等特色经济融入教学中,使培训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区位优势。在培训对象上,除完成党委政府委托的各级党政干部培训任务外,一些企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机构、学术单位乃至个人委托的培训任务也可以接纳,一些商业性、知识性、技术性、文体娱乐性的课程、班次也可以设置。在培训方式上,要密切结合培训对象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课堂讲授、调研走访、实地考察、情景模拟、角色转换等多种方式进行,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际内容,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真正做到培训资源共享,效能最大化。
三、强化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要切实加强基础设施改造,改善教学硬件设施,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酒泉市委党校是在原职业技术学院的底子上,经过财产置换、搬迁的学校,许多设施老化陈旧,有的不符合干部培训和成人教育的要求,在这方面我们要加大
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以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为干部培训提高保障;要改善学院住宿条件,按照现代标准配置学员宿舍,配置教学设备,提供餐饮服务,使学员能够住得下来,学得安心;要加强电教设施的配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网络平台,和中央、省上的培训教学机构联网,使学员能及时掌握高端知识和先进发达地区干部培训的新情况。二是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要使全体教职员工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学员至上、服务至上的理念,提高教学科研、后勤保障、餐饮娱乐的质量和综合水平;要引进标准化后勤管理模式,与餐饮企业和星级饭店联营,面向社会开展服务,餐厅、住宿、体育文化设施等公共设施在假期和空闲时间要向社会开放,保障学员的学习、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要努力创造优美环境,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文化设施建设,创造花园式校园,使学员能在优美的环境中享受良好的教育培训,努力把党校建成思想教育、文明传承的高地和环境优美的乐园。
第四篇:强化平台建设打造和谐社区
强化平台建设 打造和谐社区
——胡琳在市政协第二十三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2005年6月15日,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政协常委、同志们:
十分感谢市政协开展了社区建设专题调研活动,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市政协对此看得很准,也抓得及时。社区建设这个课题确实值得认真探讨研究。第一,社区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目前我们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城市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市民,原先这些人在农村基本上是通过宗亲关系来维持稳定的社会关系,到了城里以后,这种关系被割裂了,他们往往就找不到归宿感了;另一方面,由于体制改革,促使很多“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居民与单位的依赖关系彻底解除了。过去一些事情居民可以向单位反映,单位也会积极帮他们解决。这种依赖关系打破后,现在他们一旦碰到问题,就直接找政府,导致上访事件急剧增多。这确实是个非常大的问题。面对这种现状,就需要搭建一个新的平台来承载这些人,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扰,让他们有个归宿感。否则,就容易出事。第二,社区建设是深化体制改革的关键。小政府、大社会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古代的县官包揽一切,现代化管理要讲究分工协作。目前政府管理包罗万象,十分庞杂,而且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情。以至于很多居民只要碰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直接找政府、找市长,要求政府出面干预甚至包揽到底,这样当然不行。事实上,即使是政府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往往也是难以把所有事情都管好的。社会管理要完全依赖居民自治。为此,当前改革的关键,就是让社区逐步实现自治。在这个方面,新加坡做得很成功。新加坡整个国家只有一级政府,连区、街道等政府管理机构都没有设置,完全推行居民自治。当然,要达到这种管理状态,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渐进过程,但这的确是我们对社区建设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总之,优化城市社区,扶强自治组织,是政府改革的一个关键。否则,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只是一句空话,政府机构只会越来越庞大,政府管理的事务也只会日渐庞杂。第三,社区建设是加强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管理任务也就随之逐渐加重。现在城市管理已经从大街大巷逐渐扩展到小街小巷,深入到居民社区,延伸至每栋楼院和每家每户。作为政府管理部门,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包揽下来,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和财力,我们要踏进每家每户的门槛去处理一些细小事务,这样实在太难,也根本做不到。但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的困难不能不管。该怎么办?这就必须依靠社区自治来解决这个矛盾。事实证明,我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深入,要借助社区的力量就越大,这是我们目前必须正确面对现实问题。市政协在这个时候对社区问题开展调研,非常有必要,对于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来说,也是一场“及时雨”。作为分管城建工作的领导,我以前对社区工作接触不多,现在正处于摸索阶段。市政协这个调研,全面摸清了我市社区建设的现状,认真分析了我市社区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提出了全面构建和谐社区的七点建议,为市政府进一步搞好社区建设提供了良策和支持。遗憾刚才没有听到常委们的发言,但认真看过市政协的报告后,我深受教育和启发。下面,我想借此机会,就市政府怎样抓好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怎样把市政协的建言献策变成市政府的决策参考和管理意志,变成提高管理水平的实际行动,谈几点个人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要搭好社区平台,搞好社区硬件建设。目前社区提出要建设管理用房的比较多,但是经过我们实地考察,了解到这些提出申请的社区大约只有40%左右真正没有平台,大部分社区还是有平台的,只不过,很多有平台的社区都抱有这么一种想法,他们想趁机会搞一块土地,然后交给开发商去开发,从中获取一些利润。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定下了三个原则:第一,要切实为社区解决好工作平台的问题。对于凡是目前仍然没有工作平台或管理用房明显不足的,或者属于借租办公场所的,我们要积极想办法,予以优先解决;第二,决不允许社区借建设工作平台之机联合搞开发。现在很多社区请求市政府批地给他们,然后又转交给开发商去搞房地产开发,双方进行利润分成。这种做法,对于目前土地拍卖程序规范、严格,所有城区土地都必须进行公开挂牌拍卖,决不允许私下协议出让来说,不但严重扰乱了土地市场,而且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第三,不能影响城市经营。社区本来是要贴近老百姓,为老百姓服务的,但是现在我们很多社区建设的思路走偏了,比如,我们官园安居小区建设得很好,中央、省领导来了都到那里去参观,唯一缺憾的是,小区内没有社区管理服务平台和配套设施,本来就近在小区里面建设一个社区很好,但他们的想法却偏偏要到临街找块地建,目的就是临街地段可以搞个店面,能够有些创收,其实这个思路就走偏了,这种至少在地理上舍近求远、远离群众的方式是不可取的。那么,如何有效解决搭建社区平台的问题呢?我想主要有这么几种途径:一是盘活资源搭建。争取在企业改制的时候,由企业从改制资金中留出一点,单位闲置的资源再支持一点。二是政府划地援建。市政府已经承诺了,只要没有社区平台的,可以由市政府无偿供给土地或者按照成本价格提供土地,其它一切费用都免收,尽快把社区平台建起来。三是开发商腾房支助。现在我们已经制订了一套政策,市政府常务会也研究通过了,要求所有的开发项目都必须拿出一定面积的场地来给业主和社区作活动室,以2万平方米为衡量标准,2万平方米以下的,要提供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的场地;开发面积越大,应提供的用房面积就越大。开发商提供场地的目的就是为业主服务、为社区自治服务;四是倡导社区实行资源共享。正如刚才周书记所说的,对于拥有图书室、活动室、娱乐室或会议室的单位,可以开放允许社区共用,社区不一定要新建,要推动资源共享。这也是解决社区基础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要规范社区工作机制,实行长效化管理。政府的各个部门,上面对应着千个口、万条线,落实到了社区就成了三、四个人,这样一来,如果政府部门都给社区下任务,定指标,他们肯定干不好,也承受不了。所以,一定要规范社区工作职责,具体明确他们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可不做,切实提高社区工作效率。我们初步考虑,社区硬件建设至少要求具备“四室二园”:“四室”即办公室、活动室(图书室)、综治室(警务室)、服务室,“二园”含小游园和宣传园;软件方面要做到“八进社区”:党建进社区、社会服务进社区、城市管理进社区、综合治理进社区、社保就业进社区、文化教育进社区、计生卫生进社区、信访调解进社区。以上这些工作内容,也就是社区必须干好的本职工作。除此以外,要严格实行准入制,单位指派社区做任何一件工作,都必须事先经过批准,并且要解决相应的工作经费,单位决不能强加于社区无偿完成任何份外的工作任务。
三要完善内设机构,强化社区组织建设。我认为,每个社区至少要建立、完善三个组织:一是党组织,二是居民委员会,三是社区工作站。党组织无疑是团结广大党员的一个政治性组织机构,也是社区领导的核心;居委会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必须最大限度地代表居民的意志,居民委员会干部将来肯定要进行“海选”,由所有的居民选举产生;社区工作站是政府的派出机构,它的职能就是协助政府在社区内开展一些工作。但是,社区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我们的社区基本上属于政府的延伸,实际上就是工作站、党组织、居委会三位一体,议行不分。这种管理模式肯定不行,将来一定要改革,必须进一步理顺关系,完善机构,使得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工作站,甚至是下属的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居民小组及楼栋,他们之间属于什么关系,怎样来规划建设,一定要做到职责分明,有条不紊,实施规范化管理。
四要建立评比激励机制,激发居民共建。目前,我们的社区发展现状是,现实基础大相径庭,建设水平各有千秋。我们初步把社区划分为“三等四档”。“三等”:达标社区、示范社区、精品社区;“四档”:不达标社区、达标社区、示范社区、精品社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就应当以此标准来加强对社区工作的监督考评,当然更主要的是依据自治标准进行科学考核。比如,社区成立一个卫生监督队,不单要看队员名册,还要检查工作实际成效,要采取问卷调查或者访民问效的方式,详细了解社区居民是否知晓卫生队在管卫生,满意程度怎样等等。这些步骤,对于强化社区工作监督管理来说,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这就需要我们尽快制订出台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办法,努力建立完善一项合情合理的激励机制,并通过共同奋斗,齐心协力地工作,促使不达标的社区在几年内全部达标,对现已达标的社区几年内要变成示范社区,属于示范社区的在几年内迅速打造成精品社区,逐步推动我们的社区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五要增强社区干部素质,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在市政协的建言献策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目前社区干部待遇的确偏低,但自身素质也亟待提高。最近,我看过一个资料,某个社区存在这样一帮干部,他们把社区里的社保、低保都给了自己的亲戚,即使不符合条件的也照样开后门,吃低保,若要找他们办事就必须得交钱,拿了钱就盖章。这种情况虽然是极少数,这样的干部也只能算是害群之马,但其中确实也反映出了我们的社区干部整体素质仍然较低,思想境界还亟待提高。为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一是要以开展好我市第二批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努力加强社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提高广大社区党员顾全大局,关心群众,体恤民情,主动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是要以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对广大社区干部的职业教育培训。社区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但让社区干部明白社区具体应该管什么、到底怎样去管,是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最近,准备请相关专业的老师专门为社区干部讲几堂课,切实提高他们服务社区、奉献于民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才干。三是要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原则,积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军转干部、下岗职工、待业中青年里面的优秀人才,自愿走向社区参与岗位竞聘,担任社区管理职务。南昌市在这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在这种导向下,很多企业改制的经理、党委书记竞相应聘社区管理职务,待遇规定700元一个月。我们也要合理借鉴别人的成功做法,逐步提高社区干部素质。四是要以强化社区干部的绩效考评为手段,做到奖优罚劣,严格监督管理,促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五是要以深入开展社区联创联建活动为契机,促使各社区干部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并建立起长效化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社区全面和谐发展。
六要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化进程。从我市目前现状来看,要真正实现居民自治,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面有效地推进居民自治,不但应以社区居民的自身素质达到一定的水平为前置条件,还关系到党政机关改革和机构调整等问题,只有这些前提条件具备了,才能像国外一样实现完全自治。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社区居民自治需要一个渐进的完善过程,又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缩短这个渐进过程。一是要成立自治机构。我们现在的居委会选举可能还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一般都是街办确定候选人之后,再召集居民代表举举手,走走过场,今后这样肯定不行,一定会发展到象选村委会主任一样要求进行“海选”,并以此来不断建立完善自治机构。目前,全省的居委会民主选举工作已经在九江进行试点,一旦试点成功,估计就要迅速推广,因此我们现在就要着手这项工作的前期准备。二是要建立自治组织。目前最紧要的是逐步成立起社区民政福利、人民调解、文化教育、卫生计生、治安保卫、城市管理等专业委员会,不管现在能不能管理到位,先把机构设置好,把架子搭起来,如果经常有一个人牵头,主动找他们来开开会,来商量问题,慢慢或许就可以逐步达到社区自治了。三是要建立志愿者队伍。应当借助这次认真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机,组建起城市管理监督队,成立党员帮扶队伍、社区专业服务队伍和文化宣传队伍,有效激活社区管理的内生机制。四是要做到决策下移,让权于民。现在社区很多事情都是先由政府决策,再交由下面执行。严格来说,这种做法是欠妥的,应该努力做到由下至上,逐步让老百姓来决策。记得在一次搞社区调研时,有个居民向我反映:这里的房子很破,居住环境较差,市政府能想办法帮我们改善一下吗?我说,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来解决:一种方式是把房子全部拆掉,拆危建新,政府可以给予优惠政策,但建房子的钱由你们自己出;另一种方式是可以由政府出一点,社区掏一点,自己凑一点,多方位筹资,共同把你们的居住条件改善一下。两种方式你们自己来决策,你们觉得哪种方式好,政府就采取哪种方式。问话居民听过回答后十分满意。我想,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居委会学会自己决策,逐步形成自治习惯。七要着力发展社区的经济,实现和谐发展。尽管有的社区很富裕,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是参照公务员的标准发放,每个月达到一千多元,而且福利等什么都不错,但总体而言,目前大部分社区还是比较困难,有的社区干部每月只有300元的收入,待遇相当差。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一是要想方设法提高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市区两级政府应当逐步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扶持力度,适当提高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二是要拓宽思路加快社区的经济发展。城市社区既是加快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平台,又是紧密联系政府和居民的纽带,还是扶持居民创业致富,构建和谐社区的前沿阵地。因此,社区管理机构既要切实发挥好自身直接与居民接触这个资源优势,充分借助和发挥居民的力量发展社区经济,又要主动承担起为居民服务的义务,切实为居民创业致富保驾护航,将两项职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争取政府的大力扶持,我们社区的经济发展应该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帮助社区选准发展项目,积极鼓励社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并把发展经济融入到为民服务之中,在搞好便民服务的同时,带领社区居民实现共同致富。
第五篇:强化班组管理打造一流团队
强化班组管理打造一流团队
我汇报的题目是“强化班组管理,打造一流团队”。
近年来,我所把强化班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按照公司一系列部署,充分利用“班组管理精细化”和“创建先进班组,争当工人先锋号”等平台,把班组管理与创先争优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班组管理工作,团队素质明显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新突破,调度承担的各项指标一直保持在全省领先地位。先后多次被评为公司、集团公司先进单位,荣获“振兴沂蒙劳动奖章”、“山东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下面,我将调度所班组建设开展情况和经验强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突出“五个坚持”,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坚持车间抓电网特殊运行方式讨论审查,班组抓预案提前熟悉;坚持车间抓“三个不发生”,班组抓各类安全大检查;坚持车间抓规程制度完善,班组抓周五安全活动的落实(安全活动);坚持车间抓现场到位监督,班组抓作业标准化;坚持车间抓安全培训,班组抓隐患排查。通过车间、班组的互动式安全管理,使我所保持了安全生产的长纪录,截至2011年11月25日,我所实现连续安全生产8578 1
天。
二、深化班组对标,加强先进管理方式应用。今年年初,结合绩效合同鉴订,签订了《指标完成保证书》,管理对标体系发布后,召开了专门会议,学习了解新体系,明确各班班长为对标工作第一责任人,积极参加了标准体系宣贯月、基础管理提升月、管理经验互动月三个主题月活动。深入查找在专业管理上的问题,完善专业管理的组织、流程和方法,不断提高典型经验编写质量,全所今年共编写完成典型经验申报5项。1项入选集团公司典型经验,目前全所已累计5项集团公司典型经验,对促进专业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积极参加了公司召开内部班组对标发布会,2个班组参加了发布,1个班组荣获第四名。调度班参加了今年班组专业对标,其专业管理成果成功在烟台发布,入围10大班组。目前,全所已有2个集团公司专业对标标杆班组。
三、以科技为引领,加强班组创新意识。长期以来,我们始终鼓励班组科技引领,管理创新,形成了车间策划、班组组织、员工参与的科技创新体系。先后有多项科技、管理创新成果在集团公司和国网公司获奖。据最近三年统计:先后完成科技创新 项,管理创新 项;技术革新 项;QC成果 项。通过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促进了调度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注重信息化管理,加强班组基础建设。为提高班组工作效率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减轻班组资料整理工作量,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临沂电网调度OMS系统,实现了调度各专业的流程管理和
数据、报表的自动分类生成。重新整理了班组各项资料、记录、图表,将基础资料与专业管理资料纳入到了调度MIS系统及保护定值管理系统,班组管理资料、标准、制度全部整理存放到网络硬盘,达到了资料的定置存放、查询使用便捷。
五、推行班务公开,加强班组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了班组民主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班组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车间民主评议和班组民主生活会制度,保障员工享有对企业改革发展、班组生产目标任务和各项规章制度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平等享有教育培训、职业健康等权利。实行所务公开、班务公开,对班组经济责任制考核、工资奖金分配、评选先进、班费开支等班组重要事务的全面公示。
六、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班组队伍建设。我们以“三个建设年”为抓手,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重视班组长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狠抓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和队伍作风建设,全所干部职工未出现违纪违法现象,班组呈现出你追我赶创先态势,队伍呈现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围绕信息化、大运行体系、智能调度建设全面实施创先争优“夺冠行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今年,7月份,新盖大楼机房搬迁,时间紧,任务重,各班组加班加点,通力合作,15天时间完成了3个月的工作任务。
七、发挥“文化软实力”,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积极推进“四统一”企业文化落地进班组。
认真开展了“和谐家庭”创建、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编排的文艺节目《供电家事》、《生日》等成功上演,组织了“红色沂蒙教育”,成立调度所志愿者协会,组织员工义务献血,受到各界好评。各项活动的开展,极大的提高了职工的凝聚力。同时,还开展了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孝”文化教育和读一本好书等活动,以先进的核心价值观、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和教育了广大职工。
各位领导、同志们,尽管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离上级领导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敬请各位领导多加指导,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