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规划局多举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平湖发展5篇

时间:2019-05-12 06:5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平湖市规划局多举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平湖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平湖市规划局多举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平湖发展》。

第一篇:平湖市规划局多举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平湖发展

平湖市规划建设局多举措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平湖发展

发布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信息来源:平湖市建设局

一是缩短审批时限。按照“短流程、高效率”的要求,缩短企业各项审批时限,审批时间缩短了5到30个工作日。其中,城市规划和市政类审批项目在法定办理时间的基础上压缩了50%;建筑工程施工类审批在各项手续完备的情况下,当场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园林绿化类审批从20个法定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房屋产权登记审批从法定30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而房屋抵押登记审批从法定10个工作日压缩至4个工作日,并开通了绿色通道做到急事急办,优先结办。

二是规范行政处罚。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原则上按收费标准的下限收取。推行项目收费、罚款的预告制度和教育告知制度,对初次、非故意、情节较轻的违法行为主体发放整改通知联系单,指出违法行为,依据法律法规给予处罚,避免了以罚代管的现象发生。

三是优化服务流程。在服务流程上,全面贯通工程规划建设审批、房地产登记两大审批链,进一步加强窗口“四清四零”服务(即咨询一次答清,表格一次发清,材料一次收清,内容一次审清,受理零推诿、服务零距离、办件零积压、结果零差错),确保行政审批流畅、规范、便捷;在服务方式上,提前告知行政许可事项办理的手续、办事流程和联系方式等内容;在服务措施上,深入推行四大特色服务(即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服务、疑难问题预约服务、特殊对象上门服务、紧急事项延时服务),延伸服务触角,方便群众办事。

第二篇:杭州:支持浙商创业创新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杭州:支持浙商创业创新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目前浙商的“回归”热不减,章鹏飞等浙商回归发展,政府等都大力支持。

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是杭州经济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重要举措;广大浙商回乡发展,不仅自身实现了再创业,也为杭州经济企稳回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经济下行、区域竞争等多重压力下,各地普遍面临如何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难题。对此,浙江省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支持、引导和服务浙商群体创业创新。杭州市更是在思路上进行创新,即突出杭州优势,强化转型升级,着力解决后顾之忧,实现政策叠加、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和跟踪服务,在为浙商创业创新提供良好平台和支持,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新动力等方面,走在了浙江全省前列。杭州市在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中,最值得肯定的是在优化环境上下功夫,在与浙商组织的互动上化心思。

打造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政策洼地

浙江自然资源匮乏,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中,面临过于依靠物质资源消耗,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等问题。浙江省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经济转型升级。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浙商是浙江最大的资源和财富。去年10月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把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列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

作为省会的杭州市,与浙江其他地市相比,拥有经济发展质量好、经济发展活力强、科技创新能力强、城市宜居环境好和政府服务能力强等优势。杭州市除了召开会议广泛动员、出台工作意见、建立工作机制和营造浓厚的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氛围以外,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联系沈国军、郭广昌、章鹏飞、徐群、张国芳、张国标等10位知名浙商所投资的项目。杭州市认为,吸引浙商回归,不仅需要走“亲情”路线,更需要为浙商创业创新提供重要发展机遇和强力保障,这就要求在支持政策、体制机制、创业环境、优质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营造务实高效政务环境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绩效管理,破解体制机制和要素制约因素,激发创业与创新活力。要求各地各部门齐抓共管,深化改革,合力攻坚,努力在全市营造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实现经济发展项目和招投标项目审批“两个提速”,实现群众对政务环境效能投诉和行政审批领域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率“两个降低”。

据杭州市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以下简称“杭州市经合办”)主任董祖德介绍,杭州市政府把支持浙商来杭创业创新与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制定出台了“1+13”政策,其中“1”为市级层面制定的《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的若干意见》,“13”为13个市直属单位研究出台的13项相关配套政策,包括总部激励、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用地保障、投融资、生态环保、综合服务、产业和投资引导等。

在此基础上,还推出了几项具体举措。一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各项政策的落实。二是强化要素保障,着力破解土地、资金、能耗等瓶颈制约,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快“腾笼换鸟”步伐,为优势企业和项目腾出发展空间。三是优化服务环境,围绕浙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使广大浙商安心创业、舒心生活。四是强化亲情感召,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扶商的浓厚氛围,让回乡浙商有更强的归属感。

“回归有利于自主创新,有利于转型升级,有利于把我们多年在外打拼所积累的经验、技术、技能、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利用价值最大化。回归投资,是创新转型的极佳契机,是创新转型的强劲动力,能使我们创新转型的愿景成为可能,变成现实。”上海市浙江商会执行会长张国标认为。他的公司在全省各地独立完成或与其他浙商抱团合作完成投资项目共8个,涉及港口物流、新型建材、日用五金、商业地产、电子商务、文化事业六大领域,投资额160亿元。这些项目大多已为浙江省或杭州市重点建设项目。

在深圳创业的杭州籍企业家胡惠康、盛小木、徐国恒等,回乡投资了富春永安生态休闲综合体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领先的生态、运动、文化、休闲综合体。徐国恒告诉调研组,选择将杭州作为自己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创业地”,除了家乡情结和永安山本身的生态、产业环境外,当地政府全程“保姆式”服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么大的项目,从开始洽谈到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前后不过半年时间。”徐国恒说。

加强同各地浙江商会的互动与合作

商会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桥梁与纽带。在浙商创业创新工作的初创之年,如何快速形成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流来全面推动此项工作,加强与各地浙江商会的全方位合作交流与互动,是加速推进浙商创业创新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杭州市的一大创新举措。

杭州市经合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各地浙江商会共谋发展、共拓市场、共构平台、共建机制。截至目前,与全国各地29家浙江商会签订了支持浙商创业新工作合作协议书。约定每年至少互动走访一次,相互通报情况、交流工作,共同研究推进工作、加强合作的具体举措。同时,双方互相链接对方网站,寄送期刊,建立信息交流机制。今年以来,杭州市分别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武汉、南京、兰州和青岛等10多个城市与浙江商会互动。杭州市经合办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及时通报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大发展战略调整、重点招商项目信息等情况,帮助各地浙江商会及时掌握情况、把握机遇和寻求商机;各地浙江商会利用各种渠道帮助宣传推介杭州政策法规、投资环境和项目,调查掌握并及时通报当地浙商回归创业和所在地企业到杭州投资发展意向,便于杭州市经合办及时跟进做好服务对接工作。

此外,还建立了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各地浙江商会积极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对杭州企业“走出去”发展的重点项目实施重点跟进服务,帮助“走出去”重点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出效;杭州市经合办充分发挥协调能力,为浙商回归引进项目全程提供高质量服务,有力推进浙商回归重点项目在杭快速落地、尽早投产、健康发展。

据了解,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成为杭州市吸引浙商回归的主战场,三大区域回归引进项目到位金占全部到位资金的93.38%。8月10日,应杭州市政府邀请,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议事会在杭州召开。随后上海市浙江商会成立了“回乡投资委员会”,提出实施“在沪浙商回归发展五年千亿投资计划”。4月6日,山东省浙江商会回归座谈会在杭州举行。会后,山东省浙江商会组织部分会员,就总部迁移、光电项目、生物科技等项目,与杭州市达成了合作协议或意向。5月25日,“全国浙商会长杭州行”期间,山东、河北、上海、北京、天津等15家省外浙江商会联合倡议广大浙商朋友响应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感召,积极来杭州创业创新,在杭州建设浙商总部中心、浙商科技城、浙商总部研发中心等等。10月份,杭州西湖博览会期间,全国29个浙江商会会长再次应邀来杭参加西博盛会和投资考察活动。6月19日,杭州新天地·东方茂(Est Mall)奠基仪式在杭州下城区新天地项目现场盛大举行,这是一座36万方体量的城市综合体,集商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于一体,包含了大型购物中心、创意办公核心区、商业商务区、高星级酒店、SOHO/LOFT商住区、休闲娱乐等多个功能区,总投资超过30亿元。是上海市浙江商会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回乡投资号召今年在杭州的第一个项目,也是杭州市在外浙商抱团回归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浙江省省长夏宝龙亲自出席了奠基仪式。

各地浙江商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宣传杭州的投资创业环境,推介杭州的产业特色和城市品牌,为广大浙商来杭投资牵线搭桥、协调沟通、提供服务,不仅引进了大量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而且带来了新理念和新思路,已成为推动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截止10月底,杭州市通过各地浙江商会组织牵线搭桥引进的项目340个,涉及总投资161.29亿元。

实现浙商再创业与经济转型的双赢

通过在外多年的发展,浙商群体已经积累了相对雄厚的资本,但此前大多集中在传统行业。而随着自身规模和内外环境的变化,寻找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新出路,正是浙商转型的需要。很多浙商都有这样的感受,回归创业,不是单纯地把企业搬回来,这样肯定会水土不服。他们迫切需要投资结构调整、实施品牌战略,唯一的出路就是在于寻求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机遇。

创新型经济是未来提升城市价值的发力点。杭州具有发展创新型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阿里巴巴等创新型企业众多、高端人才集聚。杭州市政府把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之一,地方财政(市本级)支出科技经费占比达7.57%,专利授权量已连续五年稳居省会城市第一、副省级城市第二。符合条件经认定的新引进浙商总部企业,补助200万元到500万元„„。杭州的优势及市政府的重视,对于企业家来说,是再创业的绝好契机。

浙商回乡,是企业自身转型再创业的需要,也是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经营理念的合理流动,更是增加有效投入,振兴实体经济,进而改变人口和社会结构的新蓝海。因此,浙江产业升级需求与浙商投资诉求,在“回归”上找到了最佳契合点。

调研组了解到,来杭浙商投资大多放在旅游休闲、金融服务、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一些企业将总部、研发设计等战略性机构搬回杭州;来杭创业的浙商也大多带来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和项目。“杭州是浙江的杭州,更是世界的杭州。”作为浙商回归的带头人之一,上海浙江商会名誉会长、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对杭州打造全球浙商中心充满信心。

浙商的回归,为杭州市经济企稳回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今年1-10月,杭州共引进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268亿元,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94.04%,总额位居全省第一。截至9月底,浙商来杭投资总部经济项目7个,到位资金39.04亿元,占项目总到位资金的15.36%;世界、中国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2个,到位资金32.26亿元,占项目总到位资金的12.69%;重大产业项目18个,到位资金62.89亿元,占项目总到位资金的24.74%,重大科技人才项目和机构118个,到位资金19.34亿元,占项目总到位资金的7.61%。今年1至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92.18亿元,同比增长9.5%;自主创业态势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523.78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24.2%,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创出历史新高。

扩展阅读:

章鹏飞,1963年出生,浙江杭州人,现代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现代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也是山东浙商商会会长。

章鹏飞是具有品牌意识和战略思维的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之一,他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和社会发展趋势,从国家政策走向和社会变迁中发现和捕捉商机;他具有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商业感悟能力,善于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在平凡小事中演绎出大手笔的商界传奇,从而创造了无数个“全国第一”和“浙江第一”。

现代联合控股集团创办于198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民营企业之一。集团以商业地产为依托,专业市场为支柱产业,经过23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已拥有中国第一家连锁专业市场管理公司及20余家全资、控股或参股子公司(其中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中药制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集团现有净资产超60亿元,员工2000余人,是一家集市场商贸业、金融业(非银行)、医药保健业、文化产业等相关联产业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第三篇:海淀区促进人才创新创业发展支持办法(范文模版)

海淀区促进人才创新创业发展支持办法

来源:海淀区金融办 作者:海淀区金融办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京海发〔2012〕12号),根据《北京市海淀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有关精神,实施海淀区人才聚集和培育计划(简称“海英计划”),着重支持一批高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一批青年英才,打造一支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实现“以事业聚人才,以人才促产业”,保持和提升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加快促进核心区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人才和项目均指海淀区重点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导航与位置服务、云计算、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海淀区其他优势产业领域的人才和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涉及的支持资金从核心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

第四条 本办法在海淀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海淀园管委会(区科委)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创业和创新领军人才标准及支持政策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创业领军人才是指具有潜力成长为国际或国内行业领军型企业的企业创始人或创业团队。具体为符合以下

(一)至

(三)条件者或符合(四)、(五)条件之一者:

(一)企业原则上成立三年以内,在海淀区办理工商注册并纳税。

(二)创始人和创业团队基本稳定,并且是企业的主要股东。

(三)创办企业已获得500万(含)以上投资机构创业投资(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四)入选“千人计划”创业类人才、“海聚工程”创业类人才或“高聚工程”创业未来之星的人才,在海淀区办理工商注册并纳税。

(五)入选中关村“十百千工程”重点培育企业的创始人(目前仍然在任),企业原则上成立三年以内,在海淀区办理工商注册并纳税。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创新领军人才是指从事前沿技术研究,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拥有国际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人才。具体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

(一)自2011年1月1日(含)之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含)以上的人员;承担“973”、“863”等国家级重大科技及产业化项目(原则上立项五发布时间:2012-07-31

年以内)的项目核心团队成员;项目由人才所在企业作为课题承担单位,或在海淀区实施转化和产业化。

(二)入选“千人计划”创新类人才、“海聚工程”工作类人才、“高聚工程”战略科学家、科技创新人才,或为入选“十百千工程”重点培育企业的核心团队成员,企业在海淀区办理工商注册并纳税。

(三)其他经海淀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的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的领军人才。

第七条 创业领军人才、创新领军人才(以下统称“领军人才”)享受以下支持政策:

(一)对围绕海淀区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活动并取得突破的领军人才,根据创新成就、区域贡献等情况给予资金奖励,每年最高奖励金额30万元,连续实施三年。对于领军人才创办的符合海淀区重点产业领域的科技型企业,优先给予股权投资支持。

(二)为在京无自有住房的领军人才每月提供2000元房租补贴,连续补贴三年。优先安排海淀园企业人才租赁住房。

(三)设立服务绿色通道,为领军人才提供代办服务。

(四)在领军人才的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按《海淀区重点企业服务和引进支持办法》相应条款给予支持。

(五)创业领军人才创办的企业在办公用房购置和租用方面,按照《海淀区重点企业服务和引进支持办法》相应条款给予支持;符合条件的新产品、新技术优先在海淀区推广和应用。

第三章 青年英才标准及支持政策

第八条 本办法所称青年英才包括目前在海淀区企业工作,具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强烈的创新创业热情,并在企业中担任重要职务的管理人才或研发人才。具体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

(一)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的人才。

(二)获得国家或北京市“优秀博士后”称号的博士后。

(三)入选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新星计划”的人才。

(四)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青年项目的人才。

(五)经相关行业协会、产业联盟、行业主管部门推荐并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首席科学家、首席技术官或同等高级职务的人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每年不超过50名。

第九条 青年英才享受以下支持政策:

(一)青年英才创办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的创业资金。对于符合海淀区重点产业领域的企业,优先给予股权投资支持。

(二)创办企业在办公用房购置和租用方面,按照《海淀区重点企业服务和引进支持办法》相应条款给予支持。

(三)对围绕海淀区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活动并取得突破的青年英才,根据创新成就、区域贡献等情况给予资金奖励,每年最高奖励金额15万元,连续实施三年。

(四)为在京无自有住房的青年人才每月提供1000元的租房补贴,连续实施三年。优先安排海淀园企业人才租赁住房。

第四章 人才引进及服务平台建设支持

第十条 鼓励企业围绕海淀区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组织国内外创新人才和团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对取得重要成果的,可对团队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

第十一条 做好海淀区人才吸引服务平台。

(一)建立中关村核心区产业人才数据库,进行动态跟踪,定期面向海淀区重点创新型企业开展以高端人才为主的各类人才需求征集,并与国际知名人才中介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在全球定向寻访高端人才。

(二)鼓励创业孵化机构、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各类平台引进、培育和推荐创新创业人才,每成功推荐或引进一名“千人计划”人才,奖励该机构10万元,每成功推荐或引进一名“海聚工程”、“高聚工程”人才,奖励该机构5万元。

(三)加大海淀园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青年人才引进力度,按照企业引进博士后数量、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成效和博士后工作成绩,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后给予补贴和奖励;同时对国家和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相应支持资金进行配套。

(四)搭建企业招聘服务平台,组织企业联合面向高校等开展人才招聘活动,对于活动费用给予补贴,单次最高补贴金额50万元。

(五)支持重点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对区级以上政府予以配套的基地给予运营经费支持,最多支持五年。

第十二条 完善海淀区人才交流平台,开展海淀区人才宣传工作,建立明确的人才宣传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一)由海淀区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面向海淀区高层次人才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促进政产学研高层次人才交流互动。

(二)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科技中介机构为海淀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服务,成立人才俱乐部并开展活动,尤其是国际高端交流、培训活动。对成功举办活动的机构按照《海淀区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支持办法》相应条款给予支持。

第五章 申报与受理

第十三条 申报企业须在海淀区办理工商注册并纳税。

第十四条 本办法涉及资金的申请、审批和拨付程序,按照《海淀区支持核心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由海淀园管委会(区科委)牵头依托第三方机构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认定工作,备选人员名单报海淀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向社会公布,原则上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中认定。

第十六条 符合本办法和申报指南规定的单位,按照要求在统一申报平台上进行申报。

第六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七条 项目单位应在项目建设期内积极推动项目实施,并根据主管部门要求报送项目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八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项目单位须配合海淀园管委会(区科委)、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九条 对于提供虚假材料、骗取财政资金或未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的,相关部门有权收回政府支持资金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海淀区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后实施。

第四篇:平湖市2009年“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总结

平湖市2009年“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

工作总结

2009年,我市的“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以下简称“行动”)”工作,在市府和市卫生局的重视以及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在上级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浙江省健康教育能力建设为重点,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深入开展了农村健康教育以及社区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控烟健康教育等,有力的配合了全市的爱国卫生和疾病控制工作,为提高我市城乡居民的文明卫生素质做出了贡献。现将我市2009年的“行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重视分类指导。

市各有关部门及各镇(街道)的“行动”领导小组高度重视“行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平湖市2009年“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定期召开“行动”领导小组协调会议和办公室工作例会,组织领导机构和网络体系健全,落实专、兼职人员和“行动”工作经费纳入工作预算。市“行动”办定期对基层单位工作进行分类指导,推动全市“行动”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各级“行动”办认真贯彻落实平湖市2009年“行动”工作要点,积极开展公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丰富“行动”工作内涵。利用“行动”工作健康教育固定平台,定期在三大媒体投放健教公益广告、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目等,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力度。

(二)部门协作,巩固和发展“行动”工作成果。

各成员单位积极协作,结合本部门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巩固和发展“行动”工作。

1、市卫生局及有关卫生部门发挥业务主导作用,是“行动”工作的基础,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及宣传咨询活动。今年我市利用送戏下乡、知识竞赛、讲师团、卫生日宣传等传播“行动”核心信息和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并通过中小学生健教课堂,以“小手拉大手”,营造浓厚的“行动”氛围,使“行动”工作深入人心。与兄弟单位共同开展法定卫生宣传日健教 1

活动,形式包括:义诊咨询、有奖问答、科普讲座、科普展板、大型广场文艺汇演等,生动活泼的健康教育活动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通过数字电影、电视、电台、报刊、医院视屏、灯杆旗、公交车站灯箱、健教公益广告灯箱、“行动”固定宣传栏和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与电信合作设置社区和农村健康教育宣传栏,丰富宣传方式,扩大卫生科普知识普及面。在不同的传染病流行季节编印下发“行动”核心信息折页、海报、小册子等12万份的同时,设计制作与赠发2克和6克控盐勺、限油壶、营养健康评价多功能尺、健身计步器等健康小礼品20000份,让市民在使用的同时也可以收获健康知识,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2、爱卫部门结合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卫生镇(村)等中心工作,同步开展“行动”工作。在爱国卫生宣传月、世界无烟日,印制大量预防人禽流感、控烟等宣传资料,深入村居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宣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3、市教育部门配合市、区、镇“行动”办,把“行动”核心信息放在课堂上,积极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启动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建立教育部门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

4、市妇联各有关部门结合妇女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相应的“行动”工作。

5、市广电部门发挥部门优势,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刊播卫生防病知识。

6、市科协每年定期组织卫生、农业等部门开展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丰富文化、科技、卫生内涵,以实际有效的行动参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7、市团委认真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行动”工作。

8、市财政部门结合当年“行动”工作开展情况,将“行动”经费列入计划,保障“行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9、市农业部门利用季节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人、畜传染疾病的健康教育活动。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针对平湖市“行动”工作的特点,加强农村农民及社区居民的传染病

防治健教工作,对已有的“行动”固定宣传栏、多功能滚动式公益广告灯箱、灯杆旗等定期更换健教内容,利用“行动”工作的固定宣传阵地,长期向城乡居民宣传“行动”核心信息、卫生保健知识。为了更好的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行动”工作的大众传播。为加大宣传力度,制作健教公益宣传广告在电视、电台和平湖报报上刊播;为促进健康素养项目的开展,编制与印发了《平湖市民健康指南》(含66条内容)的宣传手册11万册,发给城乡居民家庭手中。为拓宽健康教育模式,全市各家医院积极开展医院视屏健康教育项目,面向广大患者及家属,传播疾病防治知识,极大地拓宽了健康教育的宣传面。

(四)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深化“行动”工作内涵。

我市“行动”办按照2009年工作要点积极开展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大力宣传普及防病知识,启动公民健康素养监测,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按照健康素养监测工作要求,各抽取500人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等人口学特征上对我市公民健康素养水平开展第一次基线调查,并完成了《平湖市公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研究》论文的撰写,为明年平湖市公民健康素养干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拓宽健康教育宣传模式。

(五)开展控烟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控烟意识。

积极开展无吸烟单位和无吸烟学校创建工作,营造社会控烟氛围,积极号召社会参与。根据市爱卫办的部署,5月31日,市爱卫办、卫生局、文明办、烟草局等联合开展了平湖市纪念第二十二个世界无烟日活动,向全市卫生机构和卫生工作者发布《倡议书》,组织了卫生工作者进行控烟签名活动。同时在各新闻媒体刊发科普稿件8篇。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由市人大、市文明办、市爱卫办、市卫生局参加的控烟执法检查,对医院、学校等重点场所的控烟工作进行了检查。

(六)以“行动”为基础,有重点开展健康教育。

根据浙江省2009 年“行动”工作重点要求,重点开展了艾滋病、结核

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组织开展3·24结核病防治日、4·1爱卫月、4·25计划免疫日、5·15碘缺乏病日、5·31世界无烟日、9·20爱牙日、10·8高血压病日、11·4糖尿病日、12·1艾滋病日等大型社会健康教育宣传活动10余次,参与活动专业人员计600余人次,共展出宣传板350余块次,接受群众咨询1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余种120000余份,制作宣传条幅40余幅,组织专题报道10次。在5·15碘缺乏病日、5·31世界无烟日、10·8高血压病日、11·4糖尿病日、12·1艾滋病日等活动期间,组织对社会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联合开展全市公共场所开展控烟执法检查、社区督导检查、新闻媒体采访等活动,在平湖电视台播开展专题宣传18次,播放公益广告2000多次,播发科普及新闻稿件120余篇。

围绕艾滋病防治工作积极开展预防艾滋病农民工宣传教育活动,在城区农民工集中的建筑工地、集贸市场开展讲座、展览、晚会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全年共在10个场所开展宣传,受众达4000余人次。组织大型专题讲座2期,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播放宣传片三部;并协助市级新闻媒体常年开展艾滋病、结核病公益广告宣传。

二、存在问题

我市的“行动”工作,在探索中前进,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乡居民的健康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行动”工作缺乏长效机制,健教专业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与“行动”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不够,健康教育模式创新不多。

平湖市爱国卫生运动公办室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促进浙商创业创新 加快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促进浙商创业创新,加快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时间:2012-08-13 12:18 来源: 今日钢铁网

由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合作交流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上海市浙江商会主办,富春控股、复星集团、阿里巴巴、美特斯邦威、杉杉集团、新光控股、横店东磁等七大知名浙商承办的“浙商创业创新与浙江经济转型高峰论坛”将于2012年8月10日在杭州洲际大酒店举行。

本次论坛旨在落实回归工程,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凝聚浙商巨大能量,共谋浙江新的发展。

论坛设一个主论坛和四个分论坛。

主论坛以浙商创业创新与浙江经济转型为主题。分别由 杭州市副市长佟桂莉作关于杭州 “十二五”给浙商带来的机遇;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余明阳教授作前三十年浙商在外发展成果与未来发展道路之结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教授作浙商人文精神与下一步浙江经济发展之关系;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作聚则一团火,散则满天星——浙商回归的文化思考的专题演讲;同时,上海市浙江商会周成建会长将通报上海市浙江商会上半年回乡投资工作的推进与“十二五”期间1000亿元以上投资计划的落实情况。

四个分论坛则由富春控股在此前投资落地、业已投入正常运营的富春崇贤金属港、富阳新型建材产业园、杭州张小泉五金科技园等项目;复星集团与富春控股共同投资的富阳复城国际城市综合体项目,以及上个月刚启动建设的杭州新天地•东方茂项目与省、市对口管理机构共同推出。

各分论坛将根据各自企业(项目)在投资运营过程中的具体实践,结合创业创新这一主题,在总结既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企业(项目)前景的展望和阶段性目标达成的具体构想,为浙商创业创新回乡投资促进浙江发展,提供有力的实例支撑,本次论坛的举办,被认为是浙江省和杭州市两级政府切实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上海市浙江商会在上个月杭州新天地•东方茂启动仪式暨全省浙商创业创新推进工作现场会上提出的在“十二五”期间回乡投资百亿元项目十个以上,总额超过千亿元计划的落实与跟进。届时,浙江省、杭州市主要领导和相关厅、委、办、局的领导,各有关市、县、区政府主管浙商工作的领导将出席这次论坛;上海市浙江商会的全体五十多位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将悉数到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长江商学院CEO班的国内20位著名企业家应邀参加;浙沪两地金融界的领导、学者、媒体记者共400余人与会;大家齐聚一堂,共商浙江经济发展大计。

论坛开始前,上海市浙江商会专门召开八届三次会长议事会,专题研究、部署投资项目事宜,争取尽快把“十二五”期间的千亿投资工程付诸实施。

下载平湖市规划局多举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平湖发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平湖市规划局多举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平湖发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