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关系国计民生

时间:2019-05-12 07:0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计关系国计民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计关系国计民生》。

第一篇:审计关系国计民生

关于审计

审计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自从近年来“审计风暴”的刮起,审计更是引起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6月15号下午安徽省审计挺厅长刘战平莅临我校,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审计的讲座。我从中受益匪浅。映像最深刻的审计的微观和宏观及审计的转型。

按照人们的一般理解,审计部门就是查账的,每到一个单位也就是翻翻账本,看看其在财务收支上有没有违法违规情况。看起来,这些都是微观的,但却是和服务宏观联系在一起的。审计工作往往是从查账入手的,通过对一个又一个单位帐本资料及相关事项的检查,客观剖析其财政财务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并针对存在的“病症”开出治疗的药方。这是审计工作长期以来的习惯做法。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审计工作同样需要深化,“就审计论审计”的老套路必须打破。近年来,在“跳出审计干审计”方面进行了认真地探索,要求审计人员在解剖一个个“麻雀”中增强“共性”意识,注意寻找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倾向性、政策性的东西,为领导宏观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就实现了由个别到一般、由微观到宏观的提升。

审计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把每一个项目审深审透,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适当、建议可行。同时,通过对同类审计项目进行综合分析,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发展的趋势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既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又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具有操作性、可行性的审计建议。以促进宏观管理与决策为标准,以服务地方发展为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单靠财务知识就不行了,还必须有宏观意识、政治眼光,审计机关是政府的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其作用任何部门不可替代。随着我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进程的加快,强化审计的宏观服务,对审计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要求审计人员既要精通审计专业知识,还要认真学习财政、金融、法律、企业管理、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理论,要求广大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要站在宏观背景下审视审计,提高对第一手审计资料的综合理性分析能力,加强对审计建议的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研究,力争在服务领导宏观管理与决策方面提报更多的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和信息,发挥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

内部审计转型工作是在继续强化原有传统审计工作的基础上,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对审计工作进一步延伸、拓展和提升。将内部审计工作渗入到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不仅要关注企业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更重要的是立足于防范,做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管理合理性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稳步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在审计理念上,要由重检查纠错、轻评价治理,向检查与评价、纠错与治理并重转变;在审计定位上,要由维护财经法纪、服务于执行力建设,向提升公司价值、服务于公司战略实施拓展;在审计职能上,要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拓展;在审计内容上,要由财务收支向经营管理全方位延伸;在审计方式上,要由事后审计向全过程审计转变;在审计手段上,要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要做好内部审计的转型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

个方面:1.更新传统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与理念。2.增强人员全面素质,树立自身良好形象。

3.明确审计重点内容,拓展审计范围。4.转变传统工作职能,提高审计质量。5.改进审计手段,合理运用信息系统。6.培养集体意识,发挥团队作用。7.注重后续审计,巩固审计成果。

这次讲座让我对审计有了更多的了解。

第二篇:计划生育关系国计民生 妇联范文

计划生育关系国计民生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计划生育工作已开展了三十余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农村地区,这项关乎国计民生的事业依然得不到长足进步,广大基层干部谈“计”头疼,广大群众谈“计”色变。计划生育工作将依然是困扰中国人口问题的首要难题,能否彻底突破制约因素,从而推动农村地区计划生育事业的顺利开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事业的全面实现。

一、我国人口发展出现“四个高峰” 计划生育仍有障碍 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人口总量、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及流动与迁移人口“四个高峰”。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

1、低生育水平不稳定。我国的低生育水平是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群众文化水平不够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行政制约手段实现的,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生育政策之间还存在距离,低生育水平存在着反弹的压力。

2、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生育率降低,但是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生育水平还比较高,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还很大,不少贫困地区“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3、计划生育队伍素质还不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不少地方仍然主要依靠行政强制来推动工作,面对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不会服务、服不好务的现象比较普遍,优质服务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树立。

4、秉守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成为难以突破的主观认识。

5、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成为难以解除的心理顾虑。正值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口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农村原有的养老模式的某些功能不断弱化,养老保障机构和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散居五保户较多,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比较突出,这直接导致广大群众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时的顾虑心理,“养儿防老”的思想成为一种必然。

以上这些问题是阻碍计划生育、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仍然是“天下第一难”的工作。

二、解决阻碍计划生育瓶颈迫在眉睫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解决宣传工作浮于表面、沦于形式的问题,多层次深入宣传,多方位引导教育,促使群众生育观的快速转变

3、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从“人”开始把农村科学发展推向社会化和现代化进程

4、建立健全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村群众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后顾之忧

三、对计划生育误区的正确认识

第一,人口比例失调是落后的生育观念造成的,不是计划生育造成的。只要想要男孩的人多,就算放开生随便生,最后结果也是男多女少,除非让男孩都去打仗。

第二,老龄化不是仅仅由低出生率造成的,而是由高出生率之后的低出生率造成的。现在提高出生率只能推迟老龄化,把问题留给将来,并不能解决老龄化问题。因为在和平条件下,高出生率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强迫也好,自愿也好,总有一天出生率会降下来,老龄

化的问题必然会出现。与其在31亿人口时出现老龄化,还不如在13亿人口时出现老龄化更容易解决。

第三,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和日本的老龄化问题是不同的。日本的老龄化主要是由人们的生育观念造成的,而政府对生育观念是很难控制的,所以日本的老龄化将是一个长期的严重问题。而中国是由于政府的政策引发的,人们的生育意愿旺盛,政府很容易控制出生率尺度,所以没必要把这个问题看得很严重。只要总人口稳定下来,对资源(尤其是粮食)的紧迫需求下降,可以逐渐提高出生率。但近期内,这个条件是很难实现的。

第四,老龄化问题与人口的控制是相对应的,控制人口必然会导致老龄化。虽然都是问题,但在中国,人口激增是大问题,而老龄化造成的问题则相对小得多。两害相权取其轻,在解决大问题的前提下,再想办法解决小问题,不能为了解决小问题而带来大问题。这也是和有的发达国家因为生育观念造成的老龄化不同的地方。在那些国家里,同样也都有问题,但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比老龄化的问题相对更容易解决一些,所以老龄化是主要矛盾。

第五,计划生育执行过程中的简单粗暴的问题,是执法的问题,不是法本身的问题。就好像美国经济要不要救市和怎样救市是两个问题。甲提出这样救,乙不同意这样救,不代表乙就反对救市。

第六,中国将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是由大学招生名额决定的,不是由现在的小学、中学毕业生的数量决定的。因为中国的高考录取率非常低,即使将来小学、中学毕业生减少了,结果就是人们考大学稍稍容易了一些,远远达不到能够减少大学毕业生的程度。而且小学、中学学生少了,可以实行小班授课,各种人均教育资源都会有所提高,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

第七,经济发展是由人口数量乘以劳动生产率决定的。人多力量大的观点,是基于固定的劳动生产率条件。现在中国的主要问题不是

人少,而是劳动生产率太低。所以对中国来讲,虽然理论上提高人口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都可以发展经济,但提高人口在其它方面的代价太大,所以发展经济主要应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

四、实行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

1、有利于国家加速资金积累。实行计划生育,使国家用于新增人口的消费减少,从而加速资金积累。

2、有利于劳动就业。实行计划生育,可以使每年进入劳动适龄人口减少,从而有利于劳动就业。

3、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国家可以把积累下来的资金用于教育,使更多的人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和技术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质量的目的。

4、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人均资源水平。实行计划生育,可以缓解人地矛盾,提高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人均占有粮食的水平。

5、有利于农民少生快富。实行计划生育使每个家庭的人口减少,不仅可以减少家庭消费,而且使家庭主要成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发展家庭经济和健康娱乐中,从而保证家庭幸福、社会稳定。

第三篇:关系国计民生的测绘事业

关系国计民生的测绘事业

测绘处 苗沛霖

测绘管理是国土资源局的主要职能之一,测绘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工作,通过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综合性和专题性基础信息,广泛服务于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它是宏观管理、资源调查开发、土地利用和管理、重大灾害监测预报、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保障手段。

一、测绘和测绘管理的作用及意义

测绘涉及国家安全。测绘的直接成果是用数据或图形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工设施的空间位置、大小、形状和属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经过测绘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工设施都可以用一组坐标表示出来,其中有很多属于国家重要设施,不允许敌对势力进行干扰和破坏。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打的是空间数据的战争,如果没有准确的空间数据,导弹就不可能准确地击中目标。测绘是获取这些空间数据最重要的手段,从维护国家安全角度讲,需要加强测绘行政管理。

测绘涉及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测绘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是各类工程建设的前期性、基础性工作,如果没-1-

有测绘作为基础,任何工程建设都无法进行。在交通、能源、水利、电力、通讯、市政、房地产开发等工程建设中,测绘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在这些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阶段进行地形测量,施工阶段要进行定线测量,竣工阶段要进行竣工测量。如果测绘数据出现错误或质量问题,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危害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

测绘涉及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测绘活动涉及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特别是地籍测绘和房产测绘。地籍测绘是一种以确认土地权属为主的测绘活动,地籍测绘直接涉及国家、团体和个人的利益。地籍测绘是土地登记、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建立土地信息系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的基础性测绘工作,具有一定法律效力。

二、测绘管理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1、依法加强测绘市场监管,做好测绘管理服务。

(1)依法加强测绘市场监管。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对进入测绘市场的测绘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生产能力、仪器设备等进行严格界定,具备条件,取得测绘资质后方可进入测绘市场;二是加强测绘资质管理,开展测绘业务必须取得相应的测绘资质,严肃查处无证测绘、超资质测绘等违法测绘行为;三是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积极推进测绘单位开展测绘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完善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测绘成果质量的监督检查,监督重点测绘项目完成后,要

经测绘质检部门进行质量检验。

(2)督促矿山企业办理测绘资质,保障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煤矿企业井下测量,对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测绘管理人员深入到20多家工矿企业讲解《测绘法》、《山东省测绘管理条理》等法律,帮助他们组织测绘资质申报材料,并根据上级初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近年来共督促18家测绘单位开展了测绘资质申报工作。

(3)开展测绘档案管理认证和测绘质量体系认证。测绘档案涉及国家秘密,为加强测绘档案管理,保障测绘成果质量,与上级测绘主管部门一起,对我市工矿企业的测绘档案管理和测绘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现场综合评价考核,在考评的基础上,开展了测绘档案管理认证和测绘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工作。

(4)努力做好测绘服务。2009年,国土资源局测绘管理处依法向测绘单位和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涉密测量标志数据(测绘起算点数据)150个,有力地促进测绘事业的发展。帮助测绘单位完成测绘仪器鉴定2次,100多台套。同时,还为公安、安监等部门信息化建设办理了秘密级全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即电子地形图的审批购买手续。

2、地图和地图市场管理

地图管理是测绘管理的重要内容,地图的编制出版离不开测绘成果。地图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严格的法定性。市国土资源局依法加强地图市场的监管,宣传和提高全社会的国家版图意识,从严查处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具有严重政治性问题的地图和地图产品,收缴各类侵权盗版地图和“三无”地图。损害我国领土主权、民族尊严和版图完整,带有严重政治问题的地图产品主要表现为:漏绘我国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和台湾岛,错绘国界线(如麦克马洪线),甚至将台湾省表示为独立国家等。有的企事业单位非法编制出版地图,经营侵权盗版,公开销售保密地图,依法加强地图市场监管十分重要。

3、测量标志管理

测量标志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测绘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测量标志是测绘活动的基准和起算点,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保护,测量标志数据属国家秘密,使用测量标志要经国土资源局批准,高等级国家测量标志的迁建须报经国家测绘局审批。全市共有各类等级以上测量标志200多个,国土资源局每年都组织国土资源所对全市测量标志开展普查,并对全部测量标志建立了档案,落实了管护责任。

国土资源局对位于城区、单位、居民庭院及开发建设范围内的测量标志采取了划定保护范围、砖石砌筑加固、用钢板焊制保护装置等不同形式的保护措施。

测量标志保护工作出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有些测量标

志委托保管人几十年如一日义务看管国家测量标志,有的居民主动缩减房屋建筑面积,让出测量标志占地范围等。

4、整顿地理信息市场,推进“数字滕州”建设

(1)、地理信息市场整顿。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地理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测绘技术和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市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迅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但地理信息市场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扰乱了地理信息市场的正常秩序,危害了国家安全和利益。深刻认识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清地理信息违法违规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有序有力有效地组织开展好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地理信息市场环境,推动地理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2)、推进“数字滕州”建设

在“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下,建设“数字滕州”,构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大势所趋,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数字城市建设主要包括数字城市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智能交通系统、社会公共安全系统、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大型会展信息服务系统、企业信息化系统等。项目建成后,一是可以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辅助决策支持。通过政府网络专线,政府领导可以查询

到全市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城市规划信息、水资源信息、矿产资源信息、房地产等诸多信息,提高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尤其是建设、国土和规划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二是可以很好的解决跨部门数据共享和跨部门行业应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形成了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相互封闭的管理体制,使得各部门掌握的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阻碍了地理空间信息的广泛应用。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各部门根据各自的需要,重复采集和处理基础地理空间信息,造成重复建设和政府投资的浪费。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深度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类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服务的信息平台、信息应用系统,把“数字滕州”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一个“信息内容丰富,更新维护及时、共享交换便捷”的公共信息基础平台。

第四篇:住房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要害问题

住房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要害问题,住房不能平稳供应,会导致社会矛盾加剧,不稳定因素攀升。作为国家公务员,必须对住房问题有足够的重视,所以房价问题成为2011年国家公务员的申论热点之一。

最新措施:

2010年10月,国家新一波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在国庆黄金周的前两天骤然而至,具体措施包括:全面暂停第三套房贷、首套房贷款比例升至30%及以上、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购首套普通住房契税下调等。

本轮调控除了运用市场机制的手段,还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问责力度,对省级人民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进行考核与问责。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

政府声音:

温家宝总理2010年9月13日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重申了中国政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他指出,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稳定房价和提供住房保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

温总理在国庆招待会致辞中再次强调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保持房地产价格的合理和稳定,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广泛地惠及全体人民。发展历程:

1998年,中国开始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也大大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10年来中国新建住房65亿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28平方米。但2004年以来,随着土地出让方式的变化等原因,各城市房价开始快速上涨。2007年,由于房价涨势太猛,深圳每周就会发布一次房价涨幅;在北京,当年6月份一月之间北京房价上涨了20%。在厦门与郑州,甚至因房价高出现了有市民居住在集装箱中和自挖的地下室里的个案。

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1-7月,北京四环路以内住宅期房均价为每方米3.4万元人民币。房价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

三大问题: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住房和房地产业,一直存在三大突出问题:

1.房价上涨过快(含房价过高)

2.投资增长过快

3.大套型住房比重过大

政府历年措施:

中国政府及时地发现了这三大突出问题,并于2003年开始,拉开了房地产调控的序幕。遗憾的是,国务院的调控要求没有很好地落实。直到2009年和今年初,一些城市的房价仍在猛涨。过去7年,不少城市房地产调控“雨过地皮湿”,搞成了“空调”,搞成了“调涨调涨再调涨”。

2009年末至今,国务院连续采取措施,并以2010年4月发出的“10号文”为代表,把住房问题提到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高度上。9月末相关部委的新一轮调控,进一步细化了“10号文”的内容。“调控新政”决不能再重蹈“空调”的覆辙,不能再因调控会带来一定幅度的房价下跌和建设规模缩减而犹豫动摇,而要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阻力,切实地把宏观调控的要求落到实处。

治理成效:

中国政府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包括:

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土地、财税、金融政策,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引导市场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促进形成合理的住房供给结构,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等多方面。

如住房保障建设初显成效,截至2008年底,中国已解决800多万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截至2010年8月底,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410万套,占计划的70%。

第五篇:不动产统一登记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攻坚战(模版)

不动产统一登记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攻坚战

李二福/文

2013年11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并出台《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今年1月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透漏:国土部将尽快协调有关部门,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快组建不动产登记局。

笔者认为: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预示查处小产权房、开征房地产税、抑制高房价、反腐败等改革项目开始实施,关系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全国千家万户等国计民生改革项目攻坚战即将打响。

1、看现状,不动产登记由“分散”到“统一”是深化改革的攻坚战

1.1不动产登记概念及分类。不动产登记又称为不动产物权登记,是指经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国家专职部门将有关不动产物权及其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事实。目前世界上存在不动产登记有契据登记制、权利登记制和托伦斯登记制三种模式。我国不动产登记兼具权利登记制和托伦斯登记制度的特点,偏重权利登记制度。1.2不动产登记现状

登记有阻力。早在2007年,《物权法》出台时就明确提出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但7年过去了,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等难题尚未根本解决。原因是,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重效应。明晰的不动产名录,既可为反腐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也能对滋生于土地市场的不当寻租行为产生威慑作用。但也正因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涉及利益格局的核心地带,而遭遇种种阻力。

登记机构分散。登记机构不统一,是目前登记制度的最大缺陷。我国执行不动产登记的部门至少有国土、住建、农业、林业、矿产、海洋、军队、铁路、河务等九个。不动产登记机构存在“多头行政”的局面,存在着碎片化现象,使得登记成为一个社会成本很高的复杂过程。

登记材料不统一。登记机构不同,程序不同,要求的登记材料也不统一,不仅加大了交易成本,而且会在衔接上出现巨大的法律风险。

登记信息系统分散。各个地方自己都有几个系统,比如土地登记是一个系统,商品房销售是另一个系统,系统之间没有联系。

登记物权重复。按照我们现在的法律规定,抵押房子,地也必须抵押,同样抵押地,房子也必须抵押。但土地和房屋是独立的不动产,又在不同的机构登记,会导致有些人把土地抵押一个机构,把房子抵押给另一个机构,两个机构之间的信息不沟通,就会出现房地分别抵押的问题。

登记交易费用高。在土地和房屋交易过程中,交易方需要向相应的部门缴纳登记费用。多头登记一方面增加交易成本,一方面也造成信息分散不易查询、重复登记、数据不统一等问题,有违物权登记初衷。

土地登记没到位。去年6月7日国土资源部公布:截至5月底,全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率为97%,其中有24个省份的发证率在95%以上,6个省份在90%~95%之间。不到位的原因:目前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遭遇了一部分政策问题。两大难题:一是小产权房。1月14日北京新闻网公布:目前有小产权房近70亿平米,有近7000-8000万居住者,巨大的存量让清理工作变得更加艰难。二是地以租代征。2007年9月17日的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说:从已经统计出来的70个城市看属于“以租代征”的宗数就占了9%,面积占9.6%。其中最突出的城市,110万亩乡镇企业用地中,属于“以租代征”的就有73万亩,占到了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7.4%。

房产登记联网有阻力。2011年,住建部要求次年6月底完成60个城市住房信息联网。但是,如今联网期限早已过去,500个城市的住房信息联网却仍未完成。直到这次不动产登记事宜最终划给国土部之前,社会公众也不知道个人住房信息是否联网,有多少城市联网,联网后产生了什么作用。受阻原因:一是地方利益。一些地方或部门不愿意主动配合是联网搁置的主要原因。统一登记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都不希望将这一财产暴露,地方政府不配合、官员信息难公开、基础数据整理庞杂等因素均使这项工作寸步难行。二是技术瓶颈。技术上的也阻碍了统一登记的顺利推进。由于各地技术标准、平台条件及人才素质不统一,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

1.3组建机构,不动产登记由分散到统一的攻坚战已经打响 一是组建不动产登记局。1月12日《新京报》报道:国土部组建不动产登记局。1月11日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徐德明表示,国土部将尽快协调有关部门,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快组建不动产登记局。将分散在多地区、多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由一个部门承担;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重点做好不动产登记的顶层设计,制度安排。首先落实好统一登记机构和统一登记依据,尽快协调有关部门,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快组建不动产登记局,机构人员要到位,以加强工作支持。

二是消除“信息孤岛”,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关部门间依法依规互通共享。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登记制度通常都是统一的。比如德国,虽然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登记也是统一的,不是各搞各的,形成全国性的制度。例如:今后在郑州买房子,与在开封一个县城买房子,要求的材料、程序应该是一样的。

三是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依法公开查询系统。国务院决定: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依法公开查询系统。保证不动产交易安全,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地职责整合工作的指导,加快清理相关规章制度,做好有关事项的整理交接,确保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工作有序、平稳推进。

媒体对国土部门独立组建不动产登记局质疑。去年12月10日 10《中国经济周刊》文章:国土部能否承受“不动产登记”之重。尽管明确国土资源部为负责部门很有必要,也最合适,但是,仅靠一个部门的力量能否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坦率地说,让人多少有些忧虑。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不动产种类繁多,仅靠一个部门或者一个系统很难早日完成任务。二是国土部门负责不动产统一登记难防“假登记”。三是一个部门难解不动产纠纷之“结”。据悉,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仅黑龙江就发生土地权属争议5883起,解决不到20%,可见,不动产纠纷多发、易发,而且不容易解决。如果没有相关部门支持,特别是没有司法机关的支持,国土部门恐怕很难完成不动产登记。据说,德国、瑞士、韩国等国家,就是法院负责不动产登记。可以由国土资源部负总责,但不应该由一个部门独自承担。

笔者对组建不动产登记局的建议:一是应该参照 “谁主张,谁证明;谁证明,谁举证” 证明的基本原则。组建不动产登记局中,不同登记部门的登记资格人才与登记薄同时移交,产权纠纷谁登记谁调解。否则仅移交档案,专业登记人员置于门外,不动产登记局将长期陷入产权纠纷调解事务工作中,不仅把自己置于火山口上,而且影响部门形象。二是依照《行政许可法》第十三条规定,政府把下放的、管不好管不了的工作移交给行业协会及其中介机构!成立不动产登记代理协会,发挥经过国家统一考试持有《土地登记代理资格证》等的专业资格人员及其资质机构的作用。三是依法选择专业测绘队伍用。依照建设部;国家测绘局《房产测绘管理办法》(2000年第83号)第十二条 规定“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载明房产测绘业务的《测绘资格证书》”专业人员及其机构,由过去“房产管理中需要的房产测绘,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房产测绘单位进行”,改为由不动产登记局委托相应测绘机构担任繁重的土地、房地产等不动产测绘任务。测绘成果质量不合格的处罚:根据《测绘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测绘成果质量不合格的,责令测绘单位补测或者重测;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测绘资质证书;给用户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打基础,不动产统一登记为小产权房清理、开征房产税等计划实施铺平了道路

2.1 小产权房清理。

小产权房概念。它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亦称“乡产权房”。小产权房不是法律概念,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该类房没有国家发放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购房合同在国土房管局不会给予备案。实质是违法建筑无产权,它违反土地管理法律,违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法规。多年来,虽然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各部门均申明小产权房的非法性,但小产权房的面积却越来越大。产权房由来已久,在大中城市城乡接合部、城中村、旅游景区、休闲度假区都有,情况比较复杂。小产权房产生原因:城市房价过高;擦边球的空间:农地制度不合理。

小产权房不予登记,不受法律保护。从1999年自今,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明确规定,集体土地不得用于商品住宅开发,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并要求各地坚决制止、依法严肃查处。国土资源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对于借户籍制度改革或者擅自通过‘村改居’等方式非经法定征收程序将农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法出让或出租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等违法用地,不得登记发证。对于不依法依规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或登记簿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小产权房不登记带来两个无望:1月11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表示,一是小产权房转正无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土地改革新思路——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并不是意味着自由买卖宅基地,与此相关的“小产权房”转正无望。根据小产权房最新政策,小产权房不得发证。二是城里人到农村买地建房无望。在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时,要坚持符合规划、一户一宅的原则,进一步研究完善宅基地取得、分配和管理办法,城里人到农村买地建房属于“逆城镇化”行为,是坚决不能允许的。小产权房政策新动态。1月13日证券时报网: 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分类解决小产权房。1月14日中国广播网小产权房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刀切。显示:一是“三个一批原则”。小产权房问题严重的北京和深圳先后发文做出处理小产权房的最新部署,最后是各地以“三个一批”为原则,坚决拆除了一批小产权房、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严肃追究了一批有关责任人。二是“两尊重一从宽”办法,对存量小产权房,出路在于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从宽处理。除了少数占用耕地、生态红线和公共设施的小产权房最终必须拆除外,其他绝大多数都会在继续利用的情况下渐进处理,其进展一方面取决于法律的修订,主要是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土地管理法》中作何种程度的修订;另一方面取决于各地实践中村民、政府间利益分配和权衡。此次各地查处行动,更重要的目的是对于小产权房的普查和登记,这是分类处理的前提,与我国正在开展的不动产统一登记是一致的,反映了政府对这一难题的正面回应,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三是小产权房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刀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徐洪才说;小产权房转正应该说希望还是有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太复杂,积累的问题太多,存量的规模太大。现在要一刀切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恐怕时间还不成熟。要解决小产权房和商品房价格差距太大的问题,可以通过一些补偿的办法把小产权房欠缴的土地出让金给弥补上去。将来,小产权房和商品房之间如果价格差异缩小的话,那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农村住房贫富不均现象凸显!值得政府引起高度重视。笔者调查发现:现在我市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改造、“村改居”中村民在持有并使用原有《宅基地使用证》基础上,特别是有钱、有权、有势的“土豪”,占有多处房产,违反了农村宅基地管理“一户一宅”原则,拉大了贫富差距,民怨四起!2.2 房地产税征收

房产税目的主要是打击人们持有多套房产,防止房产的投机行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和房产税征收扩围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技术准备和支撑条件。从房产税开征的前期准备看,如果要征房产税,应对征税对象有全面的调查与评估,不动产统一登记是为开征房产税做准备。在健全了全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之后,也就扫清了房产税开征的最大障碍,特别是对全国范围内多套住房拥有者的梯级征税变成可能。

房产税试点不成功。1月14日青岛新闻网报道:困难重重争议多多 青岛开征房产税面临“难破冰”。从2011年房产税在上海和重庆试点以来,就吸引了极大的关注。从目前来看,房产税在重庆和上海的试点并不成功。重庆房产税在征税对象上,针对个人拥有的独栋商品住宅,个人新购的高档住房,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第二套(含)以上的普通住房。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虽然房产税每年给政府带来了将近两亿元的财政收入,但是与动辄上百亿的土地出让金相比,仍是微不足道,而且重庆的房产税无形中将有钱人逼到去买普通商品房的地步,进一步加大了普通市民购房的压力。而上海的房产税规定为对上海居民家庭新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上海居民家庭的新购住房征收房产税,税率因房价高低分别暂定为0.6%和0.4%。同时,对上海居民家庭给予人均60平方米的免税住房面积扣除。从实际效果看,上海的房产税对房价同样没有起到抑制作用。去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首次明确表态将研究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关于房产税扩容至南京、杭州、青岛等二线高房价城市的传闻不绝于耳,但最终都未落地。原因:不是中央太给面子,实在是经济太不给力。

房产税开征“不会太远”。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房产税相关的表达是“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已经基本定调了未来楼市政策走势。全会涉及房地产的四个方面,即市场化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和财税改革等,对于调控只字未提。日前。国家税务总局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刘植才在调研时表示房产税“不会太遥远”福卡智库首席研究员王德培认为,房产税落地的时间节点与力度取决于“经济”与“房价”的走势。“如果说‘限购、限贷、限价’代表着行政调控已走向极端,那么房产税则意味着市场化调控的开启,调控政策俨然已切换思路。

笔者认为:房产限购政策退出,接替的必然是房产税开征。统一登记制度可以对全国范围内多套住房拥有者的梯级征税变成可能。一项新的税费政策的出台,应该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促进市场向良性发展,让弱势群体受惠。业内看来一项大的税收政策调整有三个必经程序:首先,得到基本形成共识的研究结论;其次,起草税法和实施细则草案;最后,准备好处理相关问题的配套文件。如果今年组建不动产登记局,房产税或最早在年底落地,2015年出台的可能性很大。

3.保民生,不动产统一登记为遏制高房价、反腐败等稳定社会举措创造了条件

3.1从房源看,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引发二手房抛房潮 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出台后,手握多套房的业主会在政策范围内做出选择,如果持有成本增加,从性价比来说很不划算,业主将抛出多余的房子;会挤出炒房客手上多余的商品房。二手房供给量会相应增加,按照市场供求规律,当供大于求是,会引起抛房潮。例如:去年3月,上海二手房库存为131869套,而在4月国务院明确表示将出台不动产登记条例时,业主就加快了挂牌速度,当月上海二手房库存跃升至133073套。

3.2从房价看,房地产市场类别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将抑制高房价。

在高房价的当下,人们更关心的是,不动产统一登记能否起到抑制高房价的作用。市场的公开透明,引起楼市量增价跌。不动产统一登记的重要内容就是住房财产的登记。未来房地产市场有新房、二手房、租赁市场等三类市场的有效供应,缓解部分城市或者局部区域的市场供需矛盾,减缓房价继续上涨的压力。

2011年5月26日《重庆晚报》报道:重庆房产税实施3个月显露成效:高档房降价10%。1月28日-4月30日,主城区应税住房成交建面均价13140元/平方米,较房产税实施前(1月1日-1月27日)同类房屋成交建面均价14678元/平方米下降10.48%。

笔者一孔之见:预见的是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过程中,楼市刚需是主体,保值投资需求、投机需求将会大幅压缩。未来房价是否继续上涨,则主要取决于供给关系。随着不同地区、城市城镇化的进城,房价涨跌的幅度不同。

3.3 从反腐看,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澄清了不同类型个人家产,切断房地产寻租黑路

房地产击倒官员。近年来,楼市的发展的同时,个别地区政府的相关官员的私欲也迅速膨胀,权力寻租现象层出不穷,受贿等案件也接二连三地发生。纵观近年来的房地产腐败案,房地产案件可分为如下几类:挪用公款投资房地产型、以权为家属谋私型、插手工程直接受贿型、低价购房换取差价型、接受请托违规批地型、直接参与幕后操作型。过去不动产登记处于分散、独立状态,为贪官创造了黑洞。“房妹” “房姐”“房叔”的出现表明了房产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的弊端。

多部门易孳生房地产腐败案:从案件分析发现,房管、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税务等部门,成为此类房地产行业性腐败的重灾区。各部门都具有相应的监管职责,且互为关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一旦案发,诸多部门就会牵涉其中。

官商勾结充斥各个环节:权钱交易贯穿于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征地拆迁、土地出让、缴纳土地出让金、调整用地性质、规划审批、项目选址、调整容积率、产权登记等环节都充斥着官商勾结。房地产的产业链有多长,权钱交易的食物链就有多长。权钱交易在“土地出让”和“调整规划”两个大项上最为突出,官员利用职权为开发商牟取了惊人的暴利。” 房地产腐败四大特征 :一是房地产开发诸多环节存在着权力寻租和官商勾结,房地产的产业链有多长,权钱交易的食物链就有多长。二是开发商擅长“金钱+美色”组合拳。为了“摆平”那些对房地产开发至关重要的官员,开发商投其所好,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官员爱钱就送钱,好色就送美女,如果既不贪财又不好色,就满足其爱好。三是落马官员涉案金额大多极为巨大。由于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爆炸性发展,凡涉足房地产行业腐败的官员,受贿金额动辄几百万,数额巨大的甚至超过亿元。四是落马官员很多是中青年干部,有的是一个地区的高学历、骨干型的“高素质人才”,有的甚至还是是城市规划领域的专家型干部。

不动产登记公示形成的反腐风暴冲击房价比什么都灵。现在建立全社会房产数据统一平台,组建不动产登记局,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必然对部分灰色房源存量有威慑作用。有两个原因:一是房价太高,这个高房价有涨幅太快,而人们的收入相对太低;二是房地产领域里的腐败是推高房价的至关重要的原因。如果在房地产领域清除了所有腐败因子,也就还原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而竞争的结果肯定是价格的大幅度回落。

总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楼市中的作用:一是能够让政府有关部门和群众更加了解房地产市场的真实情况,让楼市的需求与总量数据更加清晰与公开。二是开征房产税,促进房地产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炒作市场向使用市场的转变。加重持有环节的经济成本,可以将投资者与炒作者踢出住房交易市场。三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公开查询系统建立后,有助于摸清那些多占多用、占而不用和不正当交易的问题,对于发现腐败活动,斩断利益输送会有很大作用。(作者单位:郑州市国土资源协会储备领导小组)

2014年1月16日

下载审计关系国计民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计关系国计民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安全饮水——国计民生

    农村安全饮水——国计民生 ——我与城乡联网供水 许亚敏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饮水安全工作,要求把“切......

    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教案

    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北京市十一学校 赵继红课标内容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

    会计与审计的关系

    会计与审计的关系一、概念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

    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的关系

    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的关系 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下分析审计风险和审汁证据的关系,必须结合审计过程及审计风险要素动态地多维地进行。因为风险基础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对控制......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国计民生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国计民生主讲人简介:温铁军,中国研究“三农”问题的权威专家,中国体改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改革》、《改革内参》杂志社社长兼总编,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被评为中央......

    2008年食品安全工作关系国计民生讲话

    2008年在食品安全紧急会议上的讲话 食品安全工作关系国计民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消费等多个环节,需要工商、质监、商务、卫生、农业、食品药品监......

    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精选合集]

    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 摘要:为配合近年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推行,阐述了内部控制与审计之间审计和内部控制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关键词:内部控制 审计 关系......

    基于审计委托关系的审计独立性研究

    基于审计委托关系的审计独立性研究 [摘 要] 通过历史事件分析影响审计委托关系下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包括独立董事不独立,股权分散,监事会作用被忽视等。并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