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春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10课 谁为我们护航(第3-4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
第10课 谁为我们护航(第3-4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了解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2.初步了解未成年人所拥有的各种权利的含义、内容和存在形式。3.初步理解与权益相对的概念——义务,并能认识两者密切的关系。4.学会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学习重点】司法保护的含义、内容: 【学习难点】社会保护的含义、内容
【学法指导】(阅读并熟悉教材79—84页,完成填空题,并将知识重点用红笔勾画出来。)一.自主学习:
1.社会保护归根到底是要创造一种的社会环境。
2.尊重他人隐私,是每个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随意披露他人隐私不仅是的,而且是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以及其他智慧成果权。
4.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少年犯管教所等劳动改造执行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实行的专门保护。二.合作探究
1.小雨在市中学文艺汇演中获得了歌曲类第一名,当天国内就有家唱片公司与她家人联系,商讨为小雨出专辑的事情。因为怕影响学习,小雨坚决反对。但第二天,市晚报却在头版登载了小雨已经签约的消息及她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照,随后各媒体记者蜂拥而至。小雨及家人苦不堪言,对晚报的做法非常气愤。(1)小雨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
(2)请你出出主意,小雨及家人应该怎么办?
2.学校传达室职工李某酷爱集邮,千方百计搜集邮票。一次,他发现学生的邮件中有许多封信上贴的邮票非常漂亮。几经犹豫,李某还是撕掉邮票,把信扔掉了。尝到了甜头,李某便一发不可收拾。采用此种方法,他积攒了几十枚精美的邮票。(1)李某的做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什么权利?(2)李某违反了什么法律的何种规定? 三.展示交流,精讲点评 四.收获展示,归纳知识结构
五.当堂检测
1、社会保护是指国家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实现,同时社会各界和公民也负有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社会保护归根到底是()
A.为了限制青少年的活动,避免意外的发生 B.要创造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C.要青少年积极履行应尽的义务 D.保障青少年享有的一切权利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据此回答2、3题
2、这一规定属于未成年人保护中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自我保护
3、实施这一规定的最有利的保证是()
A.普法宣传 B.道德约束 C.自觉遵守 D.国家强制力 4、2007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实施。这使我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劳动部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这是为了()
A.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 B.保护未成年人的休息权 C.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权 D.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权
5、近年来,我国的各大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在报道未成年人犯罪时,对这些未成年人的图象和照片进行了技术处理,并用化名代替他们的名字。这说明我国维护未成年人的()①姓名权 ②荣誉权 ③隐私权 ④生命健康权 ⑤名誉权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③⑤
6、国家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是对未成年人实施()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第二篇: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10课《谁为我们护航》教案 教科版
第十课 谁为我们护航
【教学内容】第十课 谁为我们护航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家庭与学校对未成年人的关爱,正确对待父母与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同时知道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引导学生体验社会各方面对成年人的关爱,懂得自律,同时珍惜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重点】家族、学校保护的基本内空、要求。
社会、司法保护的基本内空、要求。
【教学难点】提高未成年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提高未成年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蓝极速”网吧的事例
教师介绍“‘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的情况以及纵火者张某和宋某的家庭状况与学校状况。
问题:导致这两个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二、家庭和学校的监护和管理缺失什么?
家庭保护的内容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家庭保护的内容。
学生对教科书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分组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三、学校保护的内容
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学校保护的内容。学生对教科书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分组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四、请你当法官
学生阅读或者看教学设计中的“案例一”和“案例二”。针对这些案例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着做法官。分别讨论在这两件事例中,当事人的哪些权益受到侵害,哪种保护途径没有尽到自己的保护责任。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看漫画展示的事例“歌舞厅的少年”。讨论问题:这个故事中的几个未成年人受到了社会环境中什么因素的侵害?
教师总结:恶劣的社会环境,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青少年在失去家庭保护的同时,也未得到应有的社会保护。
二、社会保护的内容
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社会保护的内容。织学生对教科书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司法保护的内容
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司法保护的内容。组织学生对教科书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四、请你当法官
学生阅读教学设计中小明和小逸权益受到侵害的故事。分别讨论在这两件事例中,当事人的哪些权益受到侵害,哪个渠道保护途径没有尽到自己的保护责任。
五、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设计】
第十课 谁为我们护航
1、家庭保护: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2、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3、社会保护:是国家用法律赋予的权利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实现,同时社会各界和公民负有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4、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监狱、少年犯管教所等老丁改造执行机关,依法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行的专门保护。
5、我们要珍惜受教育权,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采取了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一系列措施,提供了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包括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等义务。【教学后记】
第三篇:七年级政治谁为我们护航
第十课 谁为我们护航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初步了解未成年人所拥有的各种权利的含义、内容和存在形式。2.初步理解与权益相对的概念——义务,并能认识两者密切的关系。3.学会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4.初步培养权益意识,能够初步分析、归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内容分析:
本课由“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个部分构成。本课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涉及的四个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法律的层面上,应贯穿其义务(责任)、处理个人权益(如隐私权)时与父母的冲突处理的“两难”问题,以及与同学关系、老师关系等道德、心理的总是为体现“综合性”的特点,主要内容涉及面较多。但主要还是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所涉及的未成年人的各项权益。
从用法律约束青少年行为、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协调社会对青少年教育保护职责三方面,说明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要求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培养初步的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
通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基本内容,知道未成年人应该受到哪些方面的保护,并需要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教学重点:
未成年人的含义,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未成年人所拥有的各种权利的含义、内容和存在形式。理解与权益相对的概念——义务,并能认识两者密切的关系。学会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初步培养权益意识,能够初步分析、归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难点:
与权益相对的概念——义务,学会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初步培养权益意识,能够初步分析、归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1.家庭保护:导入:可以从“家庭与自己的关系”的讨论入手,引入个人在家庭里获得的保护。关于“日记”的讨论彩开放的方式,不限定评价标准、答案与范围。介绍相关法律,并在进行法制观念教育时,将学生与父母关系、同学关系等道德两难问题作初步解释。请学生评析正文后续,“妈妈”和“我”的反应及一些同学的评论。辍学**参考案例:几年前,一位家住甘肃的农民,见到村子里外出打工的青年都挣了钱,使家庭生活因此而富裕了,于是他就要自己正上八年级的儿子退学出去打工,并且未经儿子同意就到学校去办了因病休学的手续。他认为,反正初中毕业后也考不上高中,还不如早点儿去挣钱。就这样,他的儿子初中还没有上完就离开了学校。一份呼吁书:呼吁书表明父母整天与麻将为伍,没有心思和精力履行对孩子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及职责。不履行对子女应尽义务的家长是应负法律责任的。学生结合教科书中提供的事例,联系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讨论遇到类似的问题和情况应该怎么办?
2.学校保护:导入:参照教科书中所列案例“上课的权利”以及第一课中的“我要上学”进行教学导入。“学校保护”案例中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权和受教育权,让学生在安全的提示下,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这些内容,因为在学校或家庭里的身心健康权的受侵害往往和受教育权的受侵害是交织在一起的。辩论“爱教育是权利还是义务”。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包括未成年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更有义务来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权利与义务是一个相对应的范畴,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即在享有相应权利的同时,要承担相应义务。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服兵役的义务,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等等。公民是各种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享受权利并履行义务是现代人应具有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3.社会保护:谁在雇用童工案例:14岁的农村姑娘小丽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加上自己也没有信心学习,因此父母让其辍学在家,辍学一个月后母亲让小丽到城里的一个亲戚家做保姆,在亲戚家里每天就是打扫打扫卫生、洗洗衣服、买菜做饭等一些家务活,亲戚对小丽不错活也不累而且每月还给小丽400元的工钱,小丽对此也感到很满意。青春的秘密:这一层与第一部分“家庭保护”中“请保护我的心灵绿地”案例都是涉及未成年人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但第一部分是局限在家庭内部,这里更加侧重社会组织和个人对个人隐私侵犯,是更进一步的。自由的通信: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搜集同学、老师或其他人开拆信件的案例,讨论如何依据法律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我们的作品有版权:除了教科书中的案例外,这里也可根据学生学习、生活中具体事例,如抄同学作业和其他人的作文等。抄别人的文章或作业,这和偷别人的东西没有两样,等于抢夺了他人的劳动成果,损害了他人的名誉。
4. 司法保护:给学生提供案例了解司法程序过程中对未成年违法犯罪人的特殊保护就可以。小结:
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利益息息相关,未成年人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一个群体,因此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通过哪些途径来保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小节可能就伤害到自己但却不以为然,因此,要培养学生树立权利意识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当受到侵害时应该积极的维护,学会保护自己。板书设计:
第十课
谁为我们护航
家庭保护:
社会保护: 含义及内容
含义及内容 青春心锁
辍学**
谁在雇用童工
青春的秘密 一份呼吁书
通信自由
我们的作品有版权
学校保护:
司法保护: 含义及内容
含义及内容 上课的权利
身心健康的权利
分析案例
第四篇: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导学案
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导学案
第一课时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含义。
2、了解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基本内容。(重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难
点)
二、根据问题,自主学习
(一)复习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法律有哪些?其中为保护未成年人专门制订的法律叫
什么?它规定了对未成年人哪四个方面的保护?
(二)请同学们自学课本74—79页,思考并回答:
1、家庭保护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家庭保护是指或其他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和思想上的。
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1)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和义务。
(2)尊重未成年人的权利,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
(3)应当以的思想、的品行和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身心健康的活动等。(4)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5)父母因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
对未成年人职责的,应当委托有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
监护人是指对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人。
2、学校保护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学校保护是指、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未成年人(2)
尊重未成年人的权,关心、爱护学生。(3)尊重学生的,不得
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4),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5)专门学校的特殊保护。
3、作为中学生应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三、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一)家庭保护的误区
活动一:青春心锁
阅读课本75页《保护我的心灵绿地》
小组讨论: 1.日记是否属于个人的隐私?不征得子女的同意,父母是否有权翻看子
女的日记?
2.当父母的这种关心和爱护与我们的权利冲突时,我们怎么解决?
活动二:辍学**
材料:【开学了,李华看到自己同学有说有笑上学去,将要上八年级的李华却万分惆怅,因为她学习不太好,又是女孩。爸爸妈妈说再上学也没用,不如在家帮他们干活,说什么也不同意她去读书了。】
小组讨论:
(1)李华父母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你能告诉李华该怎么办吗?
活动三:如此家教
说一说:这则公益广告给家长的启示应该是什么?
(二)学校保护的误区
活动四:上课的权利
【某市的一所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在高考前夕,劝高三级成绩较差的学生放弃高考。】
思考:这侵犯了他们的什么权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活动五:李刚的遭遇
【李刚是某中学的初一学生,由于又没完成作业,被老师重重打了一记耳光。李刚顿时感到头晕耳鸣,放学后他感到听力下降,精神恍惚。从此他更害怕上数学课了。】
小组讨论:(1)老师侵犯了李刚的什么权利?
(2)李刚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活动六:请你来辨析
师: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从李刚未完成作业的角度来看,他也未履行好受教育的义务。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履行哪些受教育的义务呢?
※按时入学的义务、接受规定年限教育的义务及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义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强是怎样履行义务的。
案例【小强与本班的两名同学经常逃课偶尔坐在课堂上也不学习,还起哄。班主任找他谈话,他满不在乎地说:“上不上学,听不听课是我自己的事情,用不着别人管。”】
小组辨析、讨论:小强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反馈练习
1、请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单选(1)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受到多方面的保护,其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2)为了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害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合法
权益的行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制定的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A、① ④ B、② ③ C、③ ④ D、① ②
3、下列现象违反了什么法律,分别违犯了什么保护中的什么规定?
(1)两岁的小红,由于身有残疾被父母遗弃。
(2)青海学生夏斐因考试成绩没达到90分被生母活活打死。
(3)小韦成绩太差,不想读书,父亲干脆让他回家帮忙。
(4)李波未完成作业,老师让他到教室外面去写,等写完了再回教室听课。
(5)农村姑娘王某,9岁时由父母作主同20岁的刘某订了亲,在16岁时就嫁到了刘家。
(6)内蒙古丰镇市第二中学因一段楼梯护栏突然坍塌,酿成21人死亡、47人受伤的惨剧。
4.如何杜绝父母或老师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侵害?
一方面,要增强父母和老师的法律意识,使其尊重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未成年人要增强权利意识,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要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虚心接受父母和老师的教导。
五、课外延伸,布置预习
1、作业:练习册第十课相关内容。
2、预习:第十课第二课时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思考: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第五篇: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课第一节《校园风景线》导学案(无答案) 教科版
《校园风景线》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我校的一些重大事件,能记住校训的涵义及制定校训的意义。
2、培养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
3、热爱我们的新学校。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校园剪影”“和”校史追踪“。
2、难点:“校训感悟”。
三、学法指导:
1、小组讨论法
2、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校园剪影 课前准备:
1、我校的设备设施有哪些?
2、列举我校的校园文化活动。
阶段练习一:
请用一句话描述自己的新学校。
小结一:
知识点二:校史追踪
课前准备:了解我校历史(上网搜或询问他人),完成下列问题:
1、学校名称:()
2、建校时间:()
3、我的学校共有()个校区,本校区图书馆在();微机室在(教导处在()等。阶段练习二:
了解了我校的历史,你有何感受?
小结二:
知识点三:校训感悟 课前准备:
1、搜集几所名校的校训,并试着解释其涵义。
;1)
2、阅读课本第六页材料,找出校训的含义并思考学校为什么要制定校训?(或校训的作用和意义?)
阶段练习三:
我校的校训是什么,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进一步完善我们学校的校训!
小结三:校训是......五、课堂检测:
1、金色的九月,带着梦想,怀着憧憬,步入了初中。初中生活意味着(① 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② 学习负担重,没有快乐可言
③ 开始了崭新的中学生活 ④ 没有好朋友,会很孤单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2、校训是:()
①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道德规范
②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学宗旨、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 ③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深深地影响学生成长 ④记录着学校诞生和发展的历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
六、课堂小结:
进入新学校,我们如何了解自己的新学校? ①了解自己学校的风格和特色; ②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 ③铭记学校的校训。
七、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