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一份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析其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情况(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0:2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选取一份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析其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选取一份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析其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情况》。

第一篇:选取一份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析其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情况

《大连丸上》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萧军和东北作家群,梳理课文的主体结构,鉴赏课文主要艺术表现手法,鉴赏课文独特的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鉴赏、品味艺术技巧。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鉴赏多种描写方法和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东北作家群简介

萧军原名刘鸿霖。笔名除萧军外,还有三郎、田军等。萧军于1907年出生于辽宁义县下碾盘沟村(今属凌海市)。1922年在哈尔滨化名“三郎”在各报纸上投稿为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家乡被日寇占领,人民遭受着苦难,自己也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危险,于是和爱人不得不离开故土,辗转到了青岛和上海。

萧军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文坛的著名的“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是反映东北人民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名作之一。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体会人物对话所包含的复杂情感。特别是从整体上把握敌人的细致盘问、寻找破绽的伎俩,把握“我”的机智镇定、沉着无畏。同时明确如下问题:

1梳理课文结构。

共分三部分:

盘问———即日寇的汉奸走狗对“我”的“问讯”。这是敌人刁难手段的第一步。

搜查———即汉奸对“我”携带物品的逐件搜查。是敌人刁难手段的第二步。

期冀和喜悦———写紧张过后的期冀和脱离沦陷区以后的喜悦。

2筛选课文经典的描写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①“‘怎么是“大概”呢’他的眼睛一向是细着的,现在圆起来了。脸上的肉一向是皱折着的,现在是铅一般地平展开;他身后的人们也同样睁好他们不同形的眼睛———我还看到挂着枪的,用手去抚摸他们的枪;手里有棍棒的,也颤动了两颤动„„”

简析:肖像描写、行动描写。流露出“我”对走狗的憎恨与厌恶的思想感情。

②“他的手伸在我的眼前了。———那是一只肥厚的、有点凶残意味的手。”

简析:外貌描写,突出“我”的厌恶之情。

③“末春的阳光和着风,愉快地从舷板上的圆孔投到舱内的席子上。”

简析:环境描写,衬托出当时“我”的机智镇定。

④“记得当时我什么已经全绝望了,只要他把我带到‘水上警察署’,只要橡皮鞭子抽到我的身上,只要那煤油或辣椒水一注入我的鼻孔„„便什么全完了!”

简析:心理描写,与当时“我”的爽快、平静、勇敢形成反衬,同时也暗中刻画了敌人 的残忍与刻毒。

⑤“矮胖胖的人,检视我每件衬衫和袜子,他相同一个买故衣者,又相同一个典当业的店员那样仔细。不相同的只是我们没在论着价钱。”“把一页页雪白的信纸,全是面了阳光看了又看。”

简析:行动描写,传神地描写出汉奸的丑恶嘴脸,———他们简直就是一条忠实而仔细的狗。

⑥“什么全检查完了,他看我吃起苹果来了,他们说:‘你倒很开心哪!’”

简析:行动描写,侧面写出“我”对敌人的轻蔑之情。

⑦“他们在频频回着头,好像迷恋着我一般地说:‘我总看他不像好人———’”

简析:细节描写,刻画出敌人急于发现破绽的心有不甘。

3读下面语句,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

“‘不,我是“满洲”人———’我又开始平静。”

①读出逻辑重音。

②体会“满州”加引号的作用。

4本文蕴涵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之情,对祖国深挚热爱之情。如何表达出来的?

明确:①对话当中:从容镇静,对答如流,表面上被迫应付,但决不示弱乞怜,表现出镇静、有骨气。

②行动上:不卑不亢,敌人耍尽手段,自己则抱定宗旨,令汉奸无可奈何。

③直接抒情:到达“祖国”后,将压抑的情感,尽情地喷发宣泄出来。

三、鉴赏语言特点

1语言简洁,具有鲜明的动作性。

文中对话多,这些对话由于是对立双方的意志、性格与心理的交锋,因而具有鲜明的动作性。

2语言情感色彩鲜明。

对汉奸走狗的极端憎恨、厌恶、轻蔑,以及心灵的痛苦压抑和对祖国的强烈热爱,都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得到了具体的反映。

通过“我”与汉奸走狗针锋相对的对峙体现出来。在对峙过程中,表明上看,汉奸走狗气势汹汹,横行无忌,似乎是强者;而“我”处处被压制,受欺凌,被百般刁难,似乎是弱者,但实际上,“我”在精神上、情感上则对汉奸走狗构成了一种威压之势,内心充实,无所畏惧,蔑视奸恶,从容应对。

四、总结课文主题

《大连丸上》作于1935年,属于记叙抒情性散文。文章真实地记述了自己与爱人当初乘“大连丸”号轮船离开东北故乡时,在船上遭受汉奸盘查刁难、险遭不测的经历,写出了沦陷区人民的屈辱和愤怒,揭露了汉奸走狗的奸诈无耻,表达了对敌人的无比憎恨和对祖国的强烈热爱的感情。【分析】

课文《大连丸上》作于1935年,属于记叙抒情性散文。文章通过记述自己与爱人当初乘“大连丸”号轮船离开东北故乡时,在船上遭受汉奸盘查刁难、险遭不测的经历,写出了沦陷区人民的屈辱和愤怒,揭露了汉奸走狗的奸诈无耻,表达了对敌人的无比憎恨和对祖国的强烈热爱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透过作者经历的事情来了解当时的中国实际情况,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本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确定、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很好地体现本节课的要求,做到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且学习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结】

教学目标是教师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教学实际的统一。只有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合适的每一堂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使其能够统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标准等,以期实现教学预期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能够发挥其功能性,是有效的教学目标。制定对于教学活动具有意义的教学目标,能够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时效性。具体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未来、为了学生的一切,如果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没有扮演主角,那么教学目标就不能够实现。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开放性原则:创新是现代教育的灵魂,开放性是必然的表现形式。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塑造学生的崇高人格。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一定要目中有“人”。当然,教师的“导”也不应忽视,即使是放羊也应把羊引到水草丰茂处,而不是贫瘠的黄土地,更不是把他们围在水泥场里。“导”就是启发、点燃。

3、多样性原则:教学的终极目标一致,但由于教学内容不同、班级间的差异,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不尽相同。其实,就算是同一堂课教学目标也应是多样的,同样的班级在同一堂课中,不同的学生欲达到的教学目标也不应相同,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设标,分类推进,才是科学的原则。

4、渐进性原则:新课改设置的每门学科,都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但是这些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一堂课不能定太多的目标,并且也不能太高,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有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分类实施的过程,“高大全”式的课必会弄巧成拙。

5、生成性原则:每一位老师在上课前都要反复斟酌确定教学目标,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他走进那充满生气和变数的课堂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有的既定目标是“闭门造车”。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刻板的东西,应该适时调整,这种调整便应是灵动、机智的。

6、激励性原则 :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除了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教师的及时点评和激励。事实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自尊心的保护、自信心的激励,只有遵循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手段,才能保证次目标和终极目标的实现。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问题

《林黛玉进贾府》,我曾经听过二十几位教师上的课,结果发现,这二十几位老师“教”的几乎是二十几种内容。

有些老师着眼的是人物上场,讲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些老师关心的是人物描写方法,讲对贾宝玉的“侧面描写”;有些老师对诗词有其爱好,于是上课的时间主要花在鉴赏两首《西江月》上了;有些老师注重“基础”,于是上课的主要内容就放在十余个词语的“古今词义辨析”上。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高中语文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材料有着丰富的语文元素,可用于语文学习的“点”很多。同一篇教学素材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可以讲出无数的内容来,完成所定的不同目标。所选取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缺乏严密的对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太强等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办?我们应当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我们应当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教学目标? 2.如何设定教学目标? 3.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4.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

5.如何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切的教学内容。

1.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终点,也是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状态的提前确认,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定向指标,具有指导与选择教学策略的功能,也是评价教学是否达成的重要参照点;

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经过学习后能做什么。

而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评价与测验这些都不是教学目标。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时,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并且能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目标。关于教学目标,还有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在能力培养等问题上的模糊性;教学目标陈述时所用概念操作性不强;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及针对性不强;教学目标的不能全面考虑教学的结果;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清等等。

2.如何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有三个方面: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3.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常见的目标表述方式:

抓住课文里的“哭”字重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探讨在宝玉挨打这一事件中哭过的人、不哭的人、应该哭而且可以哭却没有哭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人物形象情感,把握形象个性特点。

探究和鉴赏相结合,以“哭”为切入口,深入探讨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把探究性学习和鉴赏性学习自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探究和鉴赏能力。

——《宝玉挨打》

上述的目标表述方式也有诸多问题,我们将这些问题归为以下几类:主体错位,目标弱化;贪多求全,目标泛化;脱离实际,目标异化;脱离文本定目标;脱离语文定目标;脱离学生定目标含糊笼统,目标虚化;盲目照搬,流于形式等。

一个好的学习目标的陈述应该仔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对象(Audience):教学是针对哪个层次的学生。

(2)学生行为(Behavior):说明学生在学习后,应获得怎样的知识和能力,态度会有什么变化,应用可观测到的术语来说明学生的行为,以减少教学的不确定性。

(3)行为条件(Condition):指能影响学生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或范围。

(4)学习程度(Degree):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最低衡量依据,是阐述学习成就的最低水准。可从速度、准确性、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

4.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

语文教学内容的一大特点是从文本的“原生价值”中选择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是指国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使各级各类学校依据不同的培养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培养人才所制定或出台的各种课程设置的政策或文件。在这些文件中它规定了各学科中的特定事实、观点、法则和最终解决的问题。任何特定的内容项目都可以为不同的教学目的服务;反之,不同的内容项目也可为特定的教学目的服务。

教学内容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以及智力发展的总称。教师的教学内容包括课前准备的教学内容和课上传授的教学内容。课堂的教学内容包括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教学内容包括正确的信息、错误的信息和添 / 减的信息。

下面要探讨的是语文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1)社会文本与原生价值

社会文本是作者根据社会的需要,借助语言符号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某一现象,表达自己对这些事件与现象的看法,抒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或者把自己内心的某种情感用文字符号书写在物质载体上,借助媒体向社会公开发表的语言材料。其特点是:

• 没有确定的读者群体;

• 没有强制的阅读情境和阅读目的;

•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选择性阅读;

• 可以随意发表不违背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阅读感受或观点;

• 因生活经验及文化背景的不同,作/读者可以享有多元趋向的解读空间。

也就是说,社会文本一经发表就不再属于作者个人,而是作者与读者共有,不同的读者可以在文本所营造的第三空间内进行多维对话,可以从文本中读出任何一种情感,也可以借文本的情感宣泄自我的人生态度。即便是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因时空的变换而获得不同的感受,这些基于读者的阅读经验所获取的情感体验、形成的观点就是文本的原生价值,即文本创作时由作者内隐于文字之中的思想情感及对世界的看法,是作者对问题的评价判断和处理方式。文本的原生价值不会因读者的不同而有高低优劣之别,只要是对读者的生活有所启迪,对读者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有所增益,甚至那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无害于社会与他人,有悖于社会常理的观点也允许在读者中间存在,文本的原生价值就是这样一种他人无法控制而由读者主观情感所决定的价值体现。《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并非是叙写宝黛的爱情故事。只因为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家族的落败不允许他做一番“补天”的大事,但生性不甘“辱没于槽枥之间”的他,只好以写小说来彰显自身的价值。他也自信能写出远胜过当时盛行于世的“稗官野史”“才子佳人”类的书,才不惜花费十年的时间,五易其稿,投入一生的精力撰写这部旷世之作。曹雪芹无法在字里行间直抒胸臆,又怕读者被宝黛爱情牵住了视线,则在开篇“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不惜泼墨,一次次提醒读者此书的主旨是:“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脂胭斋对“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点评是“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曹雪芹第二处交待写作动机,暗示书中所写均为真情真事是在“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第三处是“太虚幻境”牌坊两边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外有还无。”为此作者还特意安排了两个关键人物“甄士隐(真事隐)”和“贾雨村(假语存)”。如果说前三处是用暗示、隐喻的方式提醒读者注意书中所写皆为真事真情,那么这两个关键人物的命名可以说是作者明确强调全书用“谎言”叙写“真事”,这种欲盖弥彰的手法让读者更清晰地看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然而读者在阅读此书时并不能如作者所愿的那样还原作者创作此书时的真实意图及隐藏于文字背后的悲情心志。正如鲁迅所言:《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易”“淫”“爱情”“排满”“宫闱秘事”就是一个社会读者眼中《红楼梦》的原生价值。其中虽然不乏一些摆不上台面,不合主流价值观难以公开议论和发表的看法,但却无法阻止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如此的价值判断。

(2)教学文本与教学价值

教学文本是教科书的编者依据不同时代,不同学校的教学目的,国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标准从社会文本的原生价值中筛选出适合的教学价值,再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心理、学习需要、学习经验进行改编,被置于“鉴赏提示”“课文注释”“课后练习”之中转变成“教学材料”,成为一定知识体系的形象化示例,一定教学内容载体的教学文本。教学价值则是教师依据学习者的认知特点,编者的编选意图,根据教学材料所在的教学时段、教学单元及单元中所居的位置,从该文本作为社会文本时所呈现出来的众多原生价值中所确定下来的易于学生接受,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其内化为自我个体知识的原生价值。相对于社会文本而言教学文本具有以下特点:

• 有固定的读者群:没有确定读者的社会文本一旦成为教学文本,相对学段的学生就成了这一文本的固定读者。

• 强制性的阅读情境与阅读目的:社会文本一旦变成教学文本,阅读情境和阅读目的一般是预设的,强制的。学生是在特定阅读情境下、特殊时空范围内,带着一定的学习目标进行阅读,此时作为读者的学生基本没有选择阅读情境及阅读目的的权利。• 有限、确定的教学价值:强制性的阅读情境和阅读目的,也就决定了阅读价值的确定性和有限性。当教学文本被编入特定的教学单元,学生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阅读时,该文本与单元内的其它教学文本一起承担着学段内的教学任务,并因不同文本的差异性而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任务取决于编者选编文本时从原生价值中择取的教学价值不同,与单元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价值只能是确定的、有限的。否则教学就会被湮没在眼花瞭乱的多元原生价值中,有悖于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向性。

• 群体性的阅读:文本一旦被编选为阅读教学材料变身教学文本时,作为文本读者的学生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群体的方式进行阅读。那种独立的、自由的、理想状态的阅读主体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时空内基本是不存在的。

• 符合主流文化价值观:教学文本的解读必须符合民族的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不同民族有着自己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文化价值,这一价值是多数民族成员认可并集体无意识遵行的。

《红楼梦》 前 80 回约 61 万字,全书总字数 731,017 个字。关涉人物九百七十五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三十二人,无姓名称谓的二百四十三人;男性四百九十五人,女性四百八十人。但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年龄阶段、认知图式、阅读心理,能使学生通过对节选章节的阅读,管窥《红楼梦》的结构,主要人物关系,语言特色,思想情感,艺术手法,又能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阅读体验,能为学生接受并形成正确人生观的章节并不多。百年来成为教科书中的传统教学文本的仅有《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近年来又选编了《石头撰书》《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宝玉挨打》《香菱学诗》等章节。这些章节并未因其时代的变迁,而发生质的变化,编者编选时所设定的教学价值一般也能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引出问题激发学生自读全书。同一章节也因其在教科书中所属的单元不同,单元内篇目的组合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教学价值。如处于同一时代教科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因其所在的教科书不同,教学价值的差异体现在:苏教版选取的是叙事视角——“总借一双俊眼传出来”;人教课标版选取的是“细节中的人物形象”;人教大纲版则将教育价值定位于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

第三篇:《琵琶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分析

《琵琶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分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是第二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讲课过程中,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反复诵读,感受两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情感。

2、共同分析运用多种手法(重点是比喻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高超技法;并通过分析乐曲旋律的变化,感受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 学生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在字词的疏通上应该没有大问题,字词内容的梳理完全可以在课前完成,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听《高山流水》等古乐,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的音乐形成感性的认识,另外,让学生在反复和诵读中相互交流中也很好地弥补了鉴赏的不足。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熔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学生毕竟没有很高的文学和音乐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枯燥的传授知识,效果未必好,必须辅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第一个目标主要是通过分析琵琶女和白居易这两个失意人的人生经历来达成,我在课堂上呈现了白居易的生平经历,引导学生分析了三、四两段能够体现琵琶女人生遭际的段落。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了“天涯沦落人”的悲剧情感。

而第二个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诵读、共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齐心协力找出使用比喻手法的八个经典句子,并根据注释感受期间音乐的旋律变化。之前已分析过琵琶女的颠沛人生,对抑扬起伏的音乐旋律的变化的对应关系也就了然于胸了。

这个课设计的美中不足是容量偏大,课讲不完。若要快速讲完,学生们就得做好预习工作。否则出现的另一结果是课讲完了,学生的音乐、对文本的感悟并没有绝对的同步。

附:《琵琶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两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情感。

2、共同分析运用多种手法(重点是比喻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高超技法;并通过分析乐曲旋律的变化,感受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

教学重难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最大的优势是学生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但对学习资源的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概括能力不够高,学生对琵琶的了解不多,想象和联想能力还不太强。

学法指导:

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本诗是唐诗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尤其是对琵琶声的音乐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的艺术魅力,感悟意境,特别是集中描写音乐的第二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一箭双雕。

学习课时:三课时,此为第二课时。

学具准备:语文课本 导学案 同步练习册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语:

播放名曲《高山流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生各抒已见)

师小结:从同学们表达的感受可以看出,用语言来表达音乐的感受可以说是比较难的事,大家知道音乐并不是实实在在,可感的、可触摸到的实物,它是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的。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就更罕见了,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堪称“千古第一音乐诗”。自唐以来历咏不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读这首千年乐音《琵琶行》。好,首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也就是这首诗的序言。

二、体悟感情

(1)诵读小序:思考小序交代了什么事?

转换语:诗前小序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由此可知,这篇叙事诗的目的不在于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而在于抒心中的感情,浇心中的块垒。

(2)遭贬的诗人在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后,产生了心理共鸣,这共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是?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小组讨论: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请同学们联系课文三、四两段和导学案上所提供的白居易生平经历,想一想诗人与琵琶女身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附诗人人生经历)白居易: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29岁进士及第,32拔萃登科,35岁授翰林学士,36岁授左拾遗,44岁上书批评朝政,被贬为江州司马。明确:①彼此都自京都沦落江州(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

②彼此都怀才不遇(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才华横溢)。

③彼此都遭遇不幸(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但“商人重利轻别离”,只能“梦啼妆泪红阑干”——因直言进谏“谪居卧病浔阳城”)。

小结:尽管诗人与琵琶女的社会地位悬殊,生活态度也有所不同,更是素昧平生,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失意者的感受是相通的。失意者天涯沦落、同病相怜,故诗人在听曲之后,产生了共鸣,咏叹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题。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三、分析鉴赏琵琶女的演奏。

转换语:唐宣宗李忱曾写诗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高度赞美了白居易的代表作品《长恨歌》和《琵琶行》。毋庸置疑,本文的音乐描写就如诗中所言,早已妇孺皆知、千古绝唱。关于音乐,文章中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江头送客忽闻琵琶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此处是侧面烘托音乐之美;第三次是在最后一部分“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侧面烘托琵琶声悲伤凄切,表现了音乐给作者的震动。这两处描写都是略写,趋于简单。

在这三处描写中,以第二处描写最为经典。大家请看大屏幕。

第二次演奏:江上聆听琵琶曲(全班齐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请找出描写音乐的八个比喻句,并思考这八个比喻句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2)、从琵琶曲旋律变化的描写中你能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变化的轨迹吗?请从诗文中找出证据说明之。明确:(1)、八个比喻句及其描摹的音乐特征

经典诗句 音乐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 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 柔美细腻

大珠小珠落玉盘 圆润清脆

间关莺语花底滑 婉转流畅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抑郁

银瓶乍破水浆迸 高亢激越

铁骑突出刀枪鸣 雄壮气势

四弦一声如裂帛 短促急迫

转换语: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乎情。“不得志”是琵琶女琵琶声中倾诉的主题,那么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你捕捉到琵琶女的情感和生活变化轨迹了吗?好,有请第一组代表发言。(2)琵琶曲旋律的变化和琵琶女情感变化的对应关系:

1、浔阳江口,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低沉抑郁)

2、强烈的生活反差勾起她对往昔年轻岁月的美好回忆(急切愉悦)

3、好景不长,时光不再,生活变故,门庭冷落(幽愁暗恨)

4、渴望爱情抚慰,但薄情丈夫却重利轻别离(高亢激越)

5、收束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愤激抗争)

小结:这节诗歌中,诗人大量运用了比喻等艺术手法,以声喻声,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诗与音乐达到和谐灵动的境界,使我们领略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同时通过乐曲的变化,表现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真真如诗人所言:“我闻琵琶已叹息。”

四、背诵琵琶曲部分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诗人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天涯沦落”道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情感体验,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

六、课后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闻筝

【明】 康海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白泉洄。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不知弦上曲,情切为谁哀。

【注】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他本抱负宏大,不幸因罪落职,遂狂荡不羁,郁愤终生。

比喻(1)诗的颔联蕴含丰富,请简要赏析。

(2)诗的后两联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西邻女弹奏的?请概括分析。

答案示例:(1)颔联是表现西邻女演奏筝曲的:天上白鹤长鸣,地下水流回旋,充塞其间的又是落日的余晖、习习的秋风。颔联用比喻、通感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诸方面,描绘了西邻女所蕴含的那种孤高、凄清、深沉的音乐境界。

(2)①颈联选择“人”的反应和“物”的表现用侧面描写和夸张手法表现西邻女弹奏的神妙:座客们引颈谛听,天上的行云也要下来看个究竟。②尾联用疑问句,既正面写出了筝曲的凄切哀伤,也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坎坷命运的哀伤及对社会的隐忧。

板书:

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声中诉悲情

重要手法:比喻、衬托

第四篇:SQL Server数据库的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内容选取研究

SQL Server数据库的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内容选取研究

【摘 要】SQL Server数据库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一门理论加实践的课程,是衡量计算机技能的重要指标。如何定位课程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是SQL Server 数据库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内容选取依据,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对 SQL Server 数据库的教学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0 引言

由于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数据库课程在计算机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数据库课程已经成为各类高校计算机专业的重点主干课程。

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是程序设计、信息管理与网络维护等方面重要内容,是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针对程序开发、信息系统管理和网络维护工作岗位的必备的知识体系,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如何定位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目标、选取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调研一些企业,了解计算机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以及完成数据库的开发和维护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对课程进行设计。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具备SQL Server数据库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通过一个实际数据库应用开发项目的层层推进,使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原理和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成为能够胜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1.1 课程的整体能力目标

(1)能够使用SQL Server 2008进行物资管理系统服务器端数据库的创建、维护和安全性、完整性控制;(2)能够利用SQL语言对数据进行查询、更新、统计操作;(3)能够根据需求独立设计小型的数据库系统。

1.2 课程的单项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关系数据库理论设计小型数据库系统;(2)能够将数据流图转换成E-R图,并进一步转换成关系模型;(3)能够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会建立索引,并能使用约束、默认、规则等对象对数据库的完整性进行管理;(4)能够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插入、删除、更新等操作;(5)能够使用SQL语句查询数据表中的信息;(6)能够创建、删除、查询、更新视图;(7)能够创建、执行、删除存储过程;(8)能够创建和删除触发器;(9)能够使用系统函数,并根据需要创建用户自定义函数;(10)具有规范的企业编程风格、良好的排查程序错误的能力;(11)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作和学习能力。

1.3 知识目标

(1)理解数据库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2)理解数据库设计理论和主要工具(数据流图、E-R图等);(3)理解数据库创建的语句格式和索引的作用;(4)掌握SELECT查询语句的基本格式;(5)理解INSERT(插入)、DELETE(删除)、UPDATE(修改)语句的一般格式;(6)理解视图的定义和作用;(7)理解函数的定义和作用;(8)理解存储过程的定义和作用;(9)理解触发器的定义、作用和工作原理;(10)理解SQL提供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机制。以应用为核心选取教学内容

在大多数高校的数据库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按照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教授,由于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多,教学课时不足,一学期下来都在赶进度,教学重点不明确,知识传授全而不精,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也不知道数据库设计的具体过程是怎样实现的,需要用到哪些软件工具,这对我们人才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在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的信息社会,如果让学生掌握不了实际的应用操作的话,我们的教学只能说是失败的。为此,为了培养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我们必须对数据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取,提高教学效果。

在进行从典型工作任务数据库应用与实践转化而来的课程开发和设计时,首要的工作就是合理选择源于企业、经教学理论加工改造的工作任务载体,以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为此,我们选择源于企业的物资管理数据库载体来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载体的选择遵循开放性、完整性、可持续性、简单易理解四个原则。在课程内容确定过程中,教学载体所包含的知识点是静态的,授课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所选载体逻辑必须简单、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通常,载体未必能包含所有的知识点,可把载体未涉及的知识点作为拓展知识来教授。

本课程以一个项目、5个情境进行课程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以物资管理数据库项目为载体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序化为5个教学情境:数据库导论、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数据库表的设计与管理、数据库对象的设计与管理、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管理。对于每个情境描述和分析中包含所学的知识点,将知识点的顺序按项目进行重构。教学过程示例

在实施教学时,一边实践,一边理论讲解,按照以下4个顺序进行课程教学。

(1)使用Excel完成物资管理

以下表

1、表2是某移动公司在开发物资管理系统之前,库管员使用Excel表格对物资进行管理的样表,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表格,在Excel中输入公式自动计算入库、出库、库存数量。

课程围绕物资管理数据库项目进行教学,首先就必须让学生知道实际工作中物资管理的流程,所以,第1次课我就让同学们假设自己是某单位的库管员,单位领导需要及时了解物资的库存情况,让他们思考自己该如何管理,如何根据出入库明显,自动计算出月报表。使用Excel表格导入课程的教学,学生都比较熟悉,而且非常实用,所以效果比较好。

(2)使用sql server2008设计数据库和表

通过Excel表格进行物资管理之后,同学们对“数据”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熟悉了物资管理工作流程,这时,让他们提炼出数据库设计中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设计出物资管理数据库的表就不会那么深奥了。

(3)把实际的数据记录输入数据库

在学习数据库课程时,没有“数据”很多实践操作就无法完成,所以我要求同学们输入只是几条有代表性的记录。

(4)在物资管理数据库中练习各种sql语句

有了丰富的数据记录,再让学生完成物资管理系统开发中,需要对数据的查询、添加、删除,汇总等各种操作,进行练习。结语

面对着数据库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教学也不能一成不变,应该不断地调整和改革,培养有创新型的人才,适用信息社会对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需求。课程内容的选取过程中应正确处理以下3个关系:

(1)陈述性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的关系

工作过程知识是职业能力中最为重要也是最难获得的部分。将陈述性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这两类知识能够有机结合起来,是课程内容选择的重点。

(2)必备知识与拓展知识的关系

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一方面要针对学生未来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选择特定的知识和技能,不过分强调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着力选择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也要为学生长期的发展服务,为今后持续学习提供接口,适度增加拓展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关系

课程内容选择要正确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使理论知识更好地为实践服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整合,课程的内容多选自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的实践内容。

【参考文献】

[1]丁怡心.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的教学内容选取研究.现代计算机[J].2010,6.[责任编辑:杨玉洁]

第五篇: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低效、微效甚至无效的主要原因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我们对“教什么”这个方向性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从某种程度说,“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不少专家就提出:就教学的有效性而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在他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提出,语文课“好课”的最低标准是:(1)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即知道自己想教什么、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2)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

但教学实际并非如此,问题有两个方面:(1)目标意识不强。许多教师平日备课,首先不是看教材,而是看教参。看教参是怎么分析教材,怎么确定目标,提供了哪些教学建议,安排了哪些课堂练习,甚至还会去查有哪些教师上过这课,有哪些现成的教案、教学设计。然后,才匆匆地跟教材“见上一面”。教师备课时最不关心的恰恰是教学目标,只是被当作一个条目抄到备课本上,如此而已。(2)教学内容模糊。我国的语文教材基本上是“文选型”教材。除了少量课文是编者根据教学的需要编写的以外,大部分选自以文学作品为主的各类著作。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位作家在写作时就预见到自己的作品以后要让老师当教材去教,让孩子们当学材去学,作家并不是从教学的角度来写作的。从作品成为教材再成为教学内容,至少要有两次开发过程:第一次是编者经过遴选和改编,把作品编成教材,尽量适合某一年级的教学;第二次是教师细读文本,从教材中开发出对本班学生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来。语文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有限,我们必须对教材作“二度开发”,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看见什么教什么,这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就阅读教学而言,目前大体有这样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学生读了课文,只是知道了一个故事。这样的阅读教学处于没有“入门”的状态。第二种水平,学生读了课文,明白了一个道理。这样的课表面上看似乎好一点,其实好不了多少,因为这是把语文课上成了品德课,并没有完成阅读教学应该担当的任务。第三种水平,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形成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这才是比较完整地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不久前,崔峦老师代表全国小语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在语文教师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当阅读教学跟“内容分析”分手后,我们该教什么?这就涉及到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效果标准。也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应当“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质量标准”。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①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 ②评价功能,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③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 ④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等等。因此,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尤为重要。

适切的教学目标应该有以下特点:①恰当——教学目标的切适性。符合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和教材特点,适合本班学生的水平,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成。宁少勿多,宁低勿高,“每天进步一点点”。②明确——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用清晰明白的语言描述学生通过学习后行为发生的变化,可操作,可检测。③全面——教学目标的完整性。教学目标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避免顾此失彼。

如何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呢? 1.依据年段目标制定教学目标

在确定具体的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前,我们要对课程标准非常熟悉,尤其是对学段目标了如指掌,避免教学目标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现象。就阅读教学而言,年段要求是有层次和梯度的。

低年级,识字、写字无疑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同时还包括词和句的训练,初步的朗读训练。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星星的孩子》一课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同时习得识字、写字的方法。

②学习并积累词语。如,无数、珍珠、汉朝、天文学家、距离、清楚、钻研等。

③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好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④学习张衡从小细心观察、乐于探究的品质。

(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 张文花)

中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理解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要加强段的训练,注重段的理解、积累与运用。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榴》一课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能够借助书中注音和字典,准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重点阅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初步体会用比喻、拟人的写法能够把事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③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陶冶审美情趣。

(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 倪鸣)

高年级教学目标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表达的方法上,揣摩并运用表达方法是需要加强的一个训练重点。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一课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②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③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 罗才军)

2.依照单元目标制定教学目标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导语”和“我的发现”或“交流平台”,它们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与编写意图,而这正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二个凭借。我们说,一篇文章,其内涵固然丰厚,语言固然精妙,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固然很多,但哪些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哪些是急需解决的、训练的,应根据单元重点与编者意图来定。我们如果承认不可能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解决语文上的所有问题这个事实的话,那么,我们也就不应该无视单元重点与编者意图随意地确定教学目标,而应依凭单元重点与编者意图而定。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一课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

②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

③抓住故事矛盾,理解三个故事内部联系,体会“和”的重要性,体验阅读历史故事的乐趣。

④抓住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课文中主要人物语言描写的表达效果。

⑤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主要人物语言的句子。

(第十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献课者

刘小波)

《将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单元主题是“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训练重点是学习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中的故事,要求“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目标 ② ③④就很好地体现了单元目标的要求。

(3)依照文本特点制定教学目标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课文特征与课后练习。一篇篇课文如同一个个人,其特点是十分鲜明的,每一篇课文所承载的教学目标都应该带有该文本特有的标记。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充分把握文本特点,找出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可迁移的、可概括类化的语言现象作为教学目标与内容。再说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极为庞杂的,我们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课文特征的内容来教;而课后练习是语文课程内容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文课“教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课后练习或明或暗指示给教师的。

就阅读教学而言,阅读不同样式的文章,课程标准也有相关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面、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一课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认识6个新字,会写8个。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示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④领悟课文环境烘托、分层推进、设置悬念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式。

这是一篇叙事性作品。这样的教学目标就体现了这一类体式文章阅读的个性,“什么样的文章读出什么来”。特别是目标④更是体现了这一篇文章阅读的个性,因为环境烘托、分层推进、设置悬念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式就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色。

4.依照学生基础制定教学目标

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潜在学习能力,寻找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发展,这也是语文教学生本特点的切实体现。学情是有可知性和规律性的,教师要了解特定年龄阶段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和学习思路特点,也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了解、观察针对特定学习内容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进程安排的需求。但不可过分强调实际而把课标规定的学段目标丢在一边。

此外,规范地表述教学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用ABCD法来表述教学目标,即用主体(Aujience)、表现(Behavior)、条件(Condition)、程度(Degree)四个要素来描述教学目标:(1)行为主体。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撰写时行为主体通常省略。虽然省略,但心中还是要有学生,想到学生的“学”。(2)行为表现。由行为动词和结果构成,要说明通过学习后,学生能做什么。(3)行为条件。具体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达到表现行为。(4)行为程度。通常是规定行为在熟练性、准确性、完整性、数量限制、时间限制等方面的标准。

本文讨论的是一篇课文教学目标,通常情况下,还要根据课时条件(总课时分配、一节课时间长短等)和课型(精读课、略读课、选读课等)特点细划课时目标。

二、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不等于语文教材内容。语文课上,我们不能将语文教材内容当成语文教学内容去“教课文”,应该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即“用课文来教语文”。

教科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材中具体的一篇文章则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蕴含着许多“可以教”的内容。我们应该重视语文教材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但是,不可能是所有的教学价值都需要教学,我们必须有所选择。如何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呢?

1.根据语文根本任务选择教学内容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在什么地方呢?它是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它肩负的责任不仅是让学生获取信息,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

叶圣陶老先生说:“国文科的目的,说起来很多,可是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就是阅读的学习和写作的学习。这两种学习,彼此的关系很密切,都非从形式的探究着手不可。”可见,对我们语文学科而言,学习一篇课文是如何表达的,而不是它表达了什么,学习言语形式比了解课文内容更为本质,更为关键,更为主要。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理解,主要是对课文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理解,即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运用语言文字而不是那样运用语言文字,学习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我们说,语文教学最核心的内容是学习语言表达,训练语言表达。

那么,学哪些言语形式呢?言语形式,具体包括词语和句子的形式、段落的结构、文章的布局谋篇。

言语形式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积累丰富的的语言材料;二是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形式的知识;三是体会语言形式对内容表达所起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就各学段语言形式的教学分别提出了要求:

第一学段:“阅读中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二学段:“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三学段:“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需要主意的是,“哪些优美的语言形式”“哪些基本的表达方法”“哪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关键词句、标点、节奏、声调在表情达意中的哪些具体作用”等等,课程标准并没有具体提出,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具体课文提出语言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如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王春燕老师选择了下面这个内容: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她为什么要选这个内容呢?这段话藏着秘密——内容与语言高度融合:第一,三个字的短句排列着,表现石猴的好动;第二,四个字的短句排列着,表现石猴的乐群;第三,最后一个分句是对子,表现石猴的自在。她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言语形式探究与内容理解和谐统一”上,带领孩子们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感受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

像这样经常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除了了解课文内容,更要发现这一篇的表达,这一类的表达,获得支撑他自己表达的知识,等到他自己表达的时候就有章可循。2.依照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段经典的话,道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的真谛:“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教师不教学生先自设法理解,而只是一篇篇讲给学生听,这并非最妥当的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内容,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关注的地方,就是学生在预习时“理解不了的”、“揣摩不出的”。

3.依照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旨在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扣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还得注意几点:(1)教学内容相对集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红楼梦》第九十一回中贾宝玉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他说的是爱情要专一,而我们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准则。如果上课东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却是什么也没有学会。小学的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一个班的学生大多有四五十个,要让学生学得比较透彻,有两三个“点”就足够了。(2)“整合”是上佳的选择。如果每篇课文都从上述四个方面去选择教学内容,各自为政,互不相干,那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定多而凌乱。好在许多优秀的作品,既是语言学习的范本,也是人文熏陶的上品,而且两者不能分割。不少课文,语言习得和人文熏陶的结合处是教学的重点,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我们要尽可能选择这样的内容,通过研读赏析,实现语言习得、形象再现、情感熏陶、表达方法学习等的一举多得。(3)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互动。在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范围内,一篇具体的课文,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目标确定应当是一个反复互动的过程:根据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选定教学内容后修改教学目标,不断考虑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内容选择的切适性,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86.[2]崔峦.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J].北京:小学语文, 2010,(9).[3]吴忠豪.教课文?教语文?[J].山西:小学语文教学,2010,(4).[4]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J].上海:小学语文教师, 2010,(5).此文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第1期

下载选取一份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析其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情况(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选取一份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析其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情况(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5篇模版)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财务报表分析》教学设计方案

    《财务报表分析》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基本说明 《财务报表分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本课程是为进一步提高......

    教学案例的选取与使用

    教学案例的选取与使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籍由案例作为师生互动核心的教学方法。以案例为载体,设立一个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对案例的分析,集体讨论,实践的教学方法。地理案......

    中学英语课型及对应教学分析

    三、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课型的分类及教学方法 (一)基本课型 从语言知识系统的角度,划分为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及语言文化教学。 从语言技能的角度,划分为听力教学、......

    单元教学目标分析与讨论

    快乐认读,集中识字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策略与课例观摩 单元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讨论 本次培训课程,是基于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而设......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1、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2、在操作中掌握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顺序和大小比较。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的口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元、角、分......

    学前班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优秀范文五篇)

    学前班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能认读、数1~100以内的数,会5个5个、10个10个地连续数数,会顺着数、倒着数,会读序数。 2、会写1~20以内各数及10以内的单数、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