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题课教学设计(终稿)_2
习题课教学设计(终稿)
一、教材依据:
采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复习题11拓广探索第12题改编“中线”为“高”。
二、设计思想:
1、教学指导思想:
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生为本,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材分析: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是初二几何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这节课探究的是如何从运动的角度来看待三角形全等证明的问题,通过类比迁移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对今后学好几何证明打下一定的基础。
3、设计理念:
(1)、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经历动手、动脑,学会观察、发现、分析、概括的学习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2)、注重知识的产生、转化和迁移的过程,强调对问题的分析、处理,渗透数学思想。(3)、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4)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回顾所学的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快乐的学习数学,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己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一般情况下,对简单的几何证明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在特定的条件下,证明两次三角形全等,还有点困难这有一个学生学习上数学思维的转变过程。由于我校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学生的学习素养普遍较低,教学中面对大多数学生,因此,教学起点不易定得太高,而选择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想通过剪纸活动去探寻证明途径,降低教学难度,这也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HL”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在具体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四种基本判定方法和HL定理去进行几何证明的学习和应用。通过对此例的学习,感受运动在知识的学习和知识技能的提高中的作用,经历由“静”到“动”的思维变化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新他们僵化的思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和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方法对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课堂学习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在对几何问题的分析、处理和解决过程中,充分认识几何证明的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逻辑思维的严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重 点:经历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与画图验证的过程,能用“角边角”“HL”定理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难 点:把一般三角形全等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全等问题。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小组讨论法。
课前准备:准备有关的纸张、剪刀和作图工具、多媒体,学生预习本节小结部分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剪纸操作,引入新知
问题1: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两个直角三角形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学生活动1: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1B1C1,使A1B1=AB,∠B1=∠B,B1C1=BC(即使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1B1C1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学生活动2:任意画一个Rt△ABC,再画一个Rt△A1B1C1,使A1B1=AB,A1C1=AC(即使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1B1C1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学生主动参与,互助学习,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完成作图剪图。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观察各小组学习、交流情况,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小组进行指导,提问小组学生或学生代表。
师生共同归纳:板书: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问题2:证明: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生活动3:以活动2三角形为基础,用橡皮筋和长图钉构成△ABD和△A1B1D1点C是点D在BC边上左右移动后的动点,点C1是点D1在B1C1边上左右移动后的动点,三角形的高AD不变且垂直于BC边,三角形的高A1D1不变且垂直于B1C1边观察这样变化后当B1C1=BC时,△ABC和△A1B1C1全等吗?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和讨论。各组谈他们的做法和想法,听取教师的点评引导。
教师活动:教师在多媒体上演示活动3,并巡视观察各小组学习、交流情况,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小组进行指导。
问学生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回到问题2的结论并加以肯定。
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2改写成已知求证形式,而作图分三种情况分三个大组按所作的图形加以证明。已知:如图,在△ABC和△A1B1C1中,A1B1=AB,B1C1=BC,AD,A1D1分别是 △ABC和△A1B1C1的边BC和B1C1上的高,且 AD=A1D1.求证:△ABC≌△A1B1C1.(如图)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归纳,既有助于训练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在归纳概括过程中把所学的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条理化、系统化。注意证明书写规范。
组长派组员去黑板上展示各组的证明结果,并讲给全班同学听,重在讲思路。讲完以后全班同学都可以进行点评,或阐述自己不同的思路。
师生共同归纳:
师生共同分析后由教师用多媒体投影仪在银幕上展示解题过程。(略)
(三)小结与反思
回顾本节我们学习的过程,同学们可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有怎样的收获?学生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回忆。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发表见解,教师对学生的体会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对图形的动态变化的证明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因此改一点D(D1)为动点,证明中所出现的三种不同状态都可以很容易得到证明。很多学生都能体会到动态观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认识上的提高,促进学生严谨科学对待数学学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及时帮助学生提高这样的认识,这样才能加深和扩展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这节课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三个维度方面的目标都有所体现。在如何关注学生的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都进行了探究,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验、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方法,一步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四)布置作业:
P27
复习题11第12题
第二篇:勾股定理习题课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复习教案
课题:勾股定理习题课
授课类型:复习课
日期:3月17日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明确应用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难点:利用方程解决翻折问题
四、教学方法:例题讲解法
五、典型例题
(一)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
1.(1)如图,分别以Rt △ABC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则S1,S2,S3之间的关系为。.
(2)以△ABC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如果S1 +S3=S2 则此三角形是 三角形。
S
S
S2.教材29页13题
(二)利用方程解决翻折问题
3.如图,Rt⊿ABC中,∠C=90°,AC=6,AB=10,D为BC上一点,将AC沿AD折叠,使点C落在AB上,求CD的长。
A
C´
B C
D
(三)勾股定理的应用
4.一根70cm的木棒,要放在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0cm的长方体木箱中,能放进去吗?(长方体的高垂直于底面的任何一条直线)5.教材29页14题
(四)最短路程-展开图
六、家庭作业 1.教材39页9题
2.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及斜边上的高分别为a,b及h.求证:
111 a2b2h23.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20dm、3dm、2dm,A和B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最短路程是_____________。
七、教学反思
第三篇:习题课教学设计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习题课教学设计
政治组
杨永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有针对性的习题课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文化生活客观题与主观题的一般步骤和基本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整体协作共同提高答题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过“从试题中来,到试题中去”的学习环节,使学生懂得解答每个试题也要把握其内在生命和灵魂的道理。尤其是针对本课习题,提高学生甄别落后与腐朽文化的能力,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交流、学会领悟、学会归纳;找准题设切入口,归纳总结答题技巧。【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
【教学流程】:明确目标—习题演练—师生说题—总结归纳—巩固强化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夯实基础】:请同学们回顾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的知识体系。(学生自主完成,过程略)【习题一组练习】多媒体展示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习题探究,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探究命题立意,归纳总结,通过变式训练拓展提升,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配合学生做多媒体展示。)【变式训练1】多媒体展示略
【习题二组练习】多媒体展示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习题探究,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探究命题立意,归纳总结,通过变式训练拓展提升,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教师配合学生做多媒体展示。)【变式训练2】多媒体展示略 【习题三组练习】:(多媒体展示主观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习题探究,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探究命题立意,归纳总结,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变式训练3】多媒体展示略 【归纳总结】:学生自主总结关于解答客观题的技巧与方法,教师以多媒体设备辅助展示。【巩固强化 综合拓展】多媒体展示材料、问题略。
【小试牛刀】学生自主思考,全面分析,详尽作答,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归纳总结】:学生自主总结关于解答主观题的技巧与方法,教师以多媒体设备辅助展示。【提升领悟】: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过程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教学反思】:1.应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把握时间;2.针对高二的学生,在总结教学方法技巧环节,教师的语言表述应更具象,使其更容易理解;3.习题的安排顺序应有梯度,循序渐进。
第四篇:教学设计终稿)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新课标下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是缺一不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学生听力的一些主要因素有:
(一)学习动机
(二)学生的学兴趣
(三)语言知识
(四)理解能力(五)背景知识
二、对此我们在听力教学中应该做到:
(一)听、说、读、写并进,强化听说领先地位。
(二)加大听力训练力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1.教师要坚持用英语授课,尽可能让学生多听;
2.充分利用学生喜爱英文歌曲的现象,将英文歌曲用于听力教学;
3.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接受多媒体教育的机会增多,很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很多好的听力录音,这些都是训练听力的绝佳机会,既可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同时也可提高他们的英语整体水平。
(三)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语句结构正确,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学生对说话者
意图理解的程度,既取决于他们语言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对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四)重视听力技能训练 1.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由于英语语音中存在弱读、失去爆破、连读等现象,学生在听时会产生一些困难。因此,老师要尽量地用英语解释,辅以图片、体态语等方式,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摆脱母语的干扰。
2.培养捕捉信息的能力。
(五)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掌握短语和固定用法
让学生广泛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积累丰富的词汇量,如《学生双语报》,《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就是非常好的材料来源。
在平时听力教学和其它教学中,让学生多做听写的练习,由词到句,由句到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积累大量的词汇对学生有百利而无一害。
(六)掌握好语法知识
掌握语法知识是提高听力水平的基础。语法结构是句子的框架,熟悉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所听内容。
总之, 英语听力的提高并不是一个简单听的问题, 而是一个克服障碍, 发展技巧, 丰富知识, 反复实践的过程。听力训练不应急于求成, 应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而通过分析英语听力中存在的障碍, 有利于减少影响英语听力的因素, 有利于克服英语听力中存在的障碍, 有助于提高英语听力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见解,望老师能给予指正.
第五篇:习题课2—函数极限2009
《数学分析I》第2次习题课教案
第二次习题课(函数极限、无穷小比较)
一、内容提要
1.函数极限定义,验证limx12.x
32.极限性质(唯一性、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保不等式).e3xe2x
3.极限四则运算.求lim.x0x
4.收敛准则(迫敛准则、柯西收敛准则、归结原则).5.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比较、等价无穷小替换定理、渐近线的求法).6.重要极限与常用等价无穷小.二、客观题
1.当x0时,下列四个无穷小中,()是比其它三个更高阶的无穷小.为什么?
2(A)x2;(B)1cosx;(C)x1;(D)tanxsinx
2.已知limsinx(cosxb)5,则a(),b().x0exa
23.当x0 时,xsinx 是 x 的().(A)低阶无穷小;(B)高阶无穷小;(C)等价无穷小;(D)同阶无穷小但非等价无穷小.4.设f(x)lim3nx,则它的连续区间是().n1nx
25.当x→0时下列变量中与x是等价无穷小量的有[].(A)sinx;(B)ln(1x);(C)x2 ;(D)2x2x.x217.设f(x),则x0是f(x)的间断点,其类型是__________ __.x
三、解答题
1利用重要极限求下列函数极限
1xn1ann!x7(1)lim(二重),(2)设xn,求极限lim,(3)求极限limcosxx2,nnxx1x0nxn
cosx
1xx1解:limcosxxlim1(cosx1)x0x011cosx1cosx1xex0lime 1
22.利用等价无穷小的性质求下列极限:
《数学分析I》第2次习题课教案
sinaxx2ln13xxsinx1(1)lim;(2)lim,b0;(3)lim.x2x0x0x0sinxtanbxe1
3.利用连续函数求下列极限:
ex1ln1ax2(1)lim;(2)lim(提示:令tex1);(3)lim13tanxx0x0x0xxcot2x.4.利用函数极限的归结原则求数列极限
212(1)limnsin,(2)lim12.xnnnnn
sinax5.设fxxx[x]x0x0,应怎样选取数a,才能fx使处处连续?
x31(axb)1,求常数a,和b。6.已知lim(极限分析)xx21
四、证明题
1.若f(x)为周期函数,且limf(x)0,试证明f(x)0,x(,).x
2.利用函数极限的归结原则证明limcosx不存在.x
3.设f(x)~g(x)(xx0),证明:f(x)g(x)o(f(x)).4.设函数f在(0,)上满足方程f(2x)f(x),且limf(x)A,证明:f(x)A,x
x(0,).f(x)limf(x)f(1),证明:5.设函数f在(0,)上满足方程f(x2)f(x),且limx0x
f(x)f(1),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