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富贵不能淫 说课稿
《富贵不能淫》第二课时说课稿
FF 今天我主讲的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中的第一篇《富贵不能淫》的第二课时。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文言实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文意,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我将本节课目标定位为“四读”:译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分角色课文,挖掘大丈夫内涵;分层读文,分析写作特色;诵读课文,感悟情怀。
教学过程以“读”为主线,采用板块化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每一读方式不同,重点各异,教学内容设计由浅入深,关注学情。
导入选用有关“大丈夫”名言警句,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知识的积累。
活动一译读课文,采用“独学—展示—评价”的方式,学生理清了行文思路,明析了文章写作内容。
活动二采用分角色朗读,围绕“大丈夫”设置了三个问题,“举人物实例阐释大丈夫”“列举诗文阐释”“大丈夫之道的现实意义”,设计的三个问题突出了教学重点,且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利于学生知识系统化,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环节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不仅对大丈夫的内涵理解深刻,且感受合作的快乐,有助于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掌握学习重点,巩固学习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活动三分层读文,分析写作特色,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思维更活跃,理解更透彻,课堂更高效。
活动四诵读课文,指导背诵技巧,感悟大丈夫情怀。此为本节课的难点,因此,设置选择题,让学生读文后,完成选择题目“大丈夫应该具备()的情怀”,巧妙地将难度降低,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板书设计为人形的思维导图,既凸显教学重点—“大丈夫”内涵,也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再现,并且将各个教学板块融为一体,设计比较新颖别致,利于激趣。
课堂小结结合学习目标和思维导图,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检测内容紧扣教学重点,重视学科渗透,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任何一节课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认真反思之后,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需要改进: 1.应该特别关注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学生接受能力。
2.更多地让学生展示,课堂生成力求精彩纷呈。
总之,我的课堂的驾驭能力和教学艺术都有待提高。今后,需虚心请教,静心学习,潜心教研,尽心教学,用心生活。
谢谢大家,向大家学习,请各位领导、同事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第二篇:孟子《富贵不能淫》说课稿[最终版]
《富贵不能淫》说课稿
今天我主讲的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中的第一篇《富贵不能淫》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文言实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文意,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我将本节课目标定位为“四读”:译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分角色课文,挖掘大丈夫内涵;分层读文,分析写作特色;诵读课文,感悟情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读文本,识记重点字词,背诵精彩片段。过程与方法:1.理清文章观点和思路。
2.通过反复诵读,大致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恰当运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时我将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等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以“读”为主线,采用板块化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每一读方式不同,重点各异,教学内容设计由浅入深,关注学情。
导入选用有关“大丈夫”名言警句,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知识的积累。活动一:译读课文,采用“独学—展示—评价”的方式,学生理清了行文思路,明析了文章写作内容。
活动二:采用分角色朗读,围绕“大丈夫”设置了三个问题,“举人物实例阐释大丈夫”“列举诗文阐释”“大丈夫之道的现实意义”,设计的三个问题突出了教学重点,且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利于学生知识系统化,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环节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不仅对大丈夫的内涵理解深刻,且感受合作的快乐,有助于学生树立合作意识,掌握学习重点,巩固学习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活动三:分层读文,分析写作特色,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思维更活跃,理解更透彻,课堂更高效。
活动四:诵读课文,指导背诵技巧,感悟大丈夫情怀。此为本节课的难点,因此,设置选择题,让学生读文后,完成选择题目“大丈夫应该具备()的情怀”,巧妙地将难度降低,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为人形的思维导图,既凸显教学重点—“大丈夫”内涵,也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再现,并且将各个教学板块融为一体,设计比较新颖别致,利于激趣。
谢谢大家,向大家学习,请各位领导、同事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第三篇:富贵不能淫(教师)
《富贵不能淫》
1234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注释】
1.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2.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3.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4.安居:安静。
景春说:“公孙衍(yǎn)、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4567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8910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1.焉:怎么。2.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3.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命:教导、训诲。4.女(rǔ):通“汝”,你。
5.戒:留神,当心,谨慎。
6.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7.正:正理,及基本原则以:把;顺:顺从;为:作为。道:正确方法。
8.得:实现。9.由:遵循,遵从。
10.独行其道:独:独自。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2]
一词多义
1.诚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诚心)——《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 [3]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表假设)——汉·司马迁《陈涉世家》 2.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气词)——《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 3.冠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名词动用,行冠礼)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戴帽子,名词作动词用)——明·魏学洢《核舟记》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命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训导)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指派;发号)——《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 奉命于危难之间。(命令,政令)——诸葛亮《出师表》 5.戒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第一个为“告诫”,第二个为“谨慎”)6.居
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为“居住”,第二个为“住所”)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处在,处于)——明·魏学洢《核舟记》
居五日,桓侯体痛(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为“过了”。)——《韩非子·喻老》中的《扁鹊见蔡桓公》 7.屈
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屈服)
手指不可屈伸(弯曲)——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8.之
“丈夫之冠也”及“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母命之(代词,代出嫁的女子)往送之门(动词,去,到)居天下之广居(助词,的。)
何陋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唐·刘禹锡《陋室铭》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清·蒲松龄《狼》 9.得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能,能够。得志得:实现。[4-11]
二、通假字
1.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女(rǔ):通“汝”,你
三、词类活用
①居天下之广居
动词用作名词。原意为居住。文中意思为居所、住宅。②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原意为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文中作动词,意思为行冠礼,A.富贵不能淫
本意:惑乱,迷惑。文中意思:使……迷惑。B.贫贱不能移
本意:改变、动摇,文中意思:使……改变(动摇)。③威武不能屈
本意:屈服。文中意思:使……屈服。
第四篇:8-1-21 《富贵不能淫》
《富贵不能淫》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 虚词,明确词类活用的手法
2、熟读课文,借助注释,把握文意。
3、体会孟子的说理特点,背诵课文,积累文中名言警句。
4、深入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并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
5、掌握特殊文言句式,梳理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6、孟子论说的思路方法
【教学流程】
板块一:初读(读准课文 了解文章大意)
俗语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到底哪样的人是大丈夫呢?我们伟大的思想家孟子也谈了自己的观点。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的看法。
首先请大家端起你的书,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
1、纠正强调(字音、重音,停顿)
衍yǎn 冠 guàn 1.把帽子戴在头上。2.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勇冠三军
女,同“汝”rǔ,你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请大家自由练习朗读,抽学生展示,感知文意
提问:
一、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之间什么关系?
景春,公孙衍,张仪
纵横家:类似于现代的外交家,演说能力极其强大的一类士子。最有名的就是以合纵策略而配六国相印的苏秦,和以连横策略辅助秦国的张仪,他们往往能凭一张嘴就能为自己效忠的诸侯国拿来城池扩大版图。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又称为“亚圣”。
二、概括说出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孟子和景春对“大丈夫”的不同理解。
3、结合课下注释,自行翻译文章,疑难问题小组讨论。
解决呈现的疑难字词,老师强调重点词语。
齐读译文三遍。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小心,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上。得志的时候就与民众一起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就独自独自坚守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这称得上大丈夫。”
板块二:析读(读熟课文 完整把握文意)
1、理解:景春提出了什么观点?为何会提出此观点?
景春:“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固定句式说话:“„„一句是写„„,它写出了„„,用现代汉语说它的意思是„„”
从景春的话里,可以看出来他对张仪持什么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想象景春说话时的表情,心理。“诚”“反问句式”“诸侯惧,天下熄”
2、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是如何提出这一观点的?
反驳明确:驳论文就是争锋相对的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有破有立。
孟子先驳斥,表示不认同的态度,接着以妾妇之道作比戳破景春的观点(类比的作用),再正面提出自己心中大丈夫的标准。
3、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
孟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想象孟子说话时的表情,心理。(不屑,鄙视,轻蔑---慷慨激昂,掷地有声)“焉”“妾妇之道”“此之谓大丈夫”
板块三:品读(美读课文 赏析品味)
读出情感 读出抑扬顿挫 领会深意 记诵佳句 这三个条件能否颠倒?为什么?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根本原则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补充讨论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极端情况
结合学生自己情况,谈谈对大丈夫的理解。
你认为孟子“大丈夫”的标准在现实还有没有意义?
回忆自己的知识体系,说说你认为哪些人算得上大丈夫?
总结:孟子的文章以雄辩著称,长于修辞,多有对举反复,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磅礴。
第五篇:富贵不能淫 教案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威县第二中学
张瑞花
教学目标:
诵读课文,理解文意。感受和培养大丈夫的英雄气概。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文意。教学难点:感受和培养大丈夫的英雄气概。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启发法
3、讨论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俗话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丈夫呢?是否男子和大丈夫之间可以划等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富贵不能淫》,看看孟子心中何谓大丈夫。(板书:富贵不能淫)
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
三、关于孟子和《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一部书,相传为他与弟子所作。
四、预习检测,朗读展示。
1、听范读,注意字音、停顿、语气。注意部分字词读音。
yín
yǎn
guàn
rǔ富贵不能淫
公孙衍丈夫之冠也
往之女家
2、自由朗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听学生独自朗读课文,感受文中的各自观点。
朗读后感受:本文是以对话形式展开,景春和孟子就何谓大丈夫各自阐释自己的观点,所以说,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让我们再次走入文本,深刻体会一下到底何谓大丈夫!
五、自学展示,理解文意。
1、结合课本注释,教师指出疑难字词的解释,两人一组,一位读原文,一位试着说出译文。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是:这。
焉:怎么 戒之曰
戒:告诫
必敬必戒
敬 :恭敬。
戒 :谨慎
2、指定学生来翻译部分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六、合作探究,你思我想。提示:再次深入理解文本后,我们发现本文针对何谓大丈夫各执一词,那么,你能在原文中找出哪些句子可以回答景春和孟子心中的大丈夫呢? 明确:
景春心中的大丈夫: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权,但是没原则)
孟子心中的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有仁、礼、义 有处事原则 有高尚节操
小结:孟子对景春的观点是反驳的、不屑的。对于真正的大丈夫是敬佩的、赞美的。那么你认同哪种观点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关羽:对曹操赏赐的金银无动于衷,只为寻找刘备。
让我们做一名顶天立地的,充满浩然正气的,具有高尚情操的大丈夫!
七、同学们试着齐背课文,再一次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八、拓展链接: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唐)
李白
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战国)鬼谷子
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
——
《晋书·石勒载记》
九、作业:
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大丈夫标准,请以《我心中的“大丈夫”》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并与同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