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新)五年级上_约分教案Njue.doc.
《约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2.理解约分的意义,激活已学的知识探讨约分的方法,进而理解最简分数的形成,通过交流比较,形成自己的约分技巧。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最简分数及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 :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26÷13 18÷6 56÷7 135÷5 36÷12 11÷66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自主探究
师:请看大屏幕,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些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指名生说,出示结果。想一想:
(1)请你仔细观察图及分数,你能发现什么?
(2)你能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解释你的发现吗?动笔试一试。
2、合作交流
师: 同座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下你的发现? 师:谁能把自己的发现介绍给大家?
生: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分别是8、4、2、1
241263我发现它们的值都相等。师: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吗?
师:8、4、2、1这四个分数的值是相等的。
241263谁能解释你的发现吗?
生1: 8824 4422 2221
242424212612612266623生2: 8842 2221
244623
生3:8881
242483师:根据是什么?
生: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说明这些分数的值相等。
师:请大家观察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的2、4、8这些数,它们是分子和分母的什么数?(学生交流)
生:它们是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师:谁再能说一说8怎样转化为1?
243生1:把8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2(连续除3次),就可以得到1
243生2:把8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4,再同时除以公因数2,就可以得到1
243生3:把8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8,就可以得到1
243师:对,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就叫做约分。师:1还能不能再约分?
3指名生答
师:谁能说说你的想法?
生:把一个1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1,分数的值不变1
33师:像这样,分子和分母不能再约分的,我们把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师随机板书:最简分数)
问:谁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最简分数?
这个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
师:对,当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时,这个分数就是最简分数了。你能举出这样的分数吗?(学生举例)
师指着还没有化成最简分数的几个:大家来看一看,这几个分数约分到位了没有?还可不可以继续约分?怎么约分?(指名生答)
师:有的时候,分数当一次约分没有到最简分数时,还可以再约几次,一直约到最简分数为止,最终让分数变成最简分数。
师:在分数的计算中经常要进行约分,而且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指着刚才的板书)大家看看,如果每次约分都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生:太麻烦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79,淘气和笑笑是怎样约分的?(学生看书后汇报,教师板书,强调书写格式)
师:以后我们约分可以象淘气和笑笑的这种写法比较简单,我们来看淘气的,板书。我们再来看看笑笑的。(板书)
试一试:把 16化成最简分数
学生试做,上黑板板演。
师:实际上,我们在约分的时候,想到分子分母的哪个公因数,就先约去这个公因数,直到约成最简分数为止。(提示不一定马上去想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三、巩固练习。
大家一起来练一练。
1、第80页第2题。(1)学生试做。(2)集体交流。
问:约分时怎样才能又对又快,你有什么体会? 指名生答
师:同学说的特别好,我们在进行约分的时候,注意观察和思考,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选择方法进行约分。
2、第80页第3题。(1)学生独立连线。
(2)集体交流,为什么这样连?
3、教材第80页第4题,比较大小。(1)学生试做。
(2)小组内交流比较好的方法。(3)反馈信息。
4、趣味题:
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 3,老二分到了这块
9地的4。老三分到了这块的13。老大、老
二、老三都觉得自己很吃亏,于1239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你知道,阿凡提对三兄弟讲了什么话吗?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约分教案
4.约分
第一课时 一.课题:最大公因数 二.教学说明及内容
内容:教材P79~P81例1例2及相应练习。
说明:最大公因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学习约分做准备。教材通过例1引入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例2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三.教学目标及说明。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定义。
2.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明:现在《标准》有关求最大公因数的要求是:“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采用“找”的方法,就不学要分解质因数和短除法。这一改进,不仅大大降低学习难度,而且也符合学生学习约分的实际需要。
四.教学问题及说明。问题: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明:通过用集合圈表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五.教学过程及设计
1.基本流程:导入新课—探索新知—目标检测—全课总结
2.问题及例题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识。问题一:我们已学过找一个数的因数,你能很快找出16和12的因数吗?
12的因数
16的因数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加强新知识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师生活动:学生找出12和16的因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入相应的集合圈里。
二.创新情境,探究新知。
教师出示教材第P79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问题二:如果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储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砖都是整块的)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是几分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在活动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抽象概括出知识。师生活动:学生说出选择1分米,2分米或4分米的方转,这几个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问题三:哪些数是12和16的公因数?那个数是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设计意图:抽象概念出知识,能够深刻的掌握知识的内涵。
师生活动:部分学生参加游戏活动,其他学生一起来判断。进一步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问题四:你们能找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尝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式。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师生活动: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共同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并归纳出方法,然后分小组汇报。目标检测(见学案)4.全课总结。
问题五: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六.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共有的数叫他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叫他们的最大公因数。例2: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是9。七.课后反思.学案设计: 1.课前准备.预习课本P79~81 2.目标检测.完成第P80~81的“做一做” 3配餐作业.一.练习十五的1.2.3.二.练习册P42
第二课时 一.课题:约分。二.教学内容及说明。
内容:教材第P84~85的内容及相应练习。
说明: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约分,不但可以提高对分数基本性质的了解,还可为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打基础。教材通过例4,教学约分的一般方法。归纳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是课本的教学重点。三.教学目标及说明 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得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明:要掌握约分的方法,除了要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大于1的公因数之外,很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判定月份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如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一次约分比较简便,促使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问题及说明
问题:部分学生还不能把一个分母约分成最简公分母
说明:通过约分练习,熟练约分方法。五.教学过程及设计 1.基本流程:创设情境—研究新知—目标检测—全课总结 2.问题及例题。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教材P84主题图。问题一:75/100和3/4是回事吗? 设计意图:感知两个分数之间的联系及区别。
师生活动:组织学生在小组作中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探讨75/100于3/4之间的关系。
问题二:3/4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揭示约分的概念,明确学习的目的。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3/4的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从而引出最简分数的概念。2.探究新知
问题3:怎样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体验约分的过程。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再联系练习本上进行约分练习。
先讨论交流然后汇报引导学生掌握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分母分别除以他们的最大公因数。3.目标检测。(见学案)4.全课总结。
问题四.怎样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
74/100=3/4
3/4=75/100 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怎样的分数叫最简公因数。
把一个分数花城和他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的的分数,叫做约分。
学案设计 一.课前准备。预习第P84~85 二.目标检测
课本第P84~85的做一做 三.配餐作业。1.练习16的1.2.3.题 2.练习册P44
5.通分
第一课时 一.课题:最小公倍数 二.教学内容及说明 内容:教材第P80~90的例1.2.说明: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学习通分作准备。教材通过例1引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通通过例2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因此,理解两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课本教学的重点。三.教学目标及说明 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明:根据《标准》的有关要求,采用“找”的方法,找出两个证书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一改进,不仅大大降低学习难度,而且也符合学生学习通分的实际需。
教学问题说明
问题:大部分学生不会运用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说明:在练习中不断总结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学过程及设计
1基本流程:复习引入—探索新知—目标检测—全课总结 2 问题及例题。
问题一:举例说明什么叫倍数?分别写出20以内2和3的所有倍数 设计意图:复习有关倍数的知识,为掌握新知打下基础。
师生活动:学生举例互相说一说,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后集体订正。2.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P8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题二:如果用一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所用墙砖都为整块),正方的周长为多少分米?最小多少分米?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铺成正方形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公倍数,师生活动:学生观察主题图,了解图上数学信息。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然后汇报。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二的倍数。
问题三:既是二的倍数又是三的倍数的有哪些?你怎么找出来的? 设计意图:初步体验找公倍数的过程,认识公倍数的意义。师生活动:
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找一找既是二又是三的倍数的数。
学生可能会发现:只要是六的倍数就是二和三的倍数。
问题四:像这样既是二的倍数又是三的倍数的数你想把它叫做什么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公倍数的意义。
问题五:在二和三的公倍数中有最大公倍数吗?
设计意图:引出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问题:最小公倍数
问题六:怎样求六和八的最小公倍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不断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练习本上练习然后小组交流讨论。问题七:观察一下,一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掌握以上两者的关系。师生活动:组织学生活动交流。3.目标检测(见学案)全课总结:
问题八: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6.12.18......是3和2共有倍数,叫他们的公倍数。其中,6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最小公倍数。课后反思:
学案设计 一.课前准备。预习课本P88~90 二.目标检测
完成P89~90的“做一做” 三.配餐作业 练习十七的1.2.3题
第二课时 一.课题:通分。二.教学内容及说明 内容:教材第P93~94的例3.4.说明:教材通过例3,讨论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并引入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通过例4提出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引出通分的方法。因此掌握通分的方法是本课时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及说明: 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比较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大小。
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说明:经历分数大小比较和通分的过程,体验迁移知识,推理应用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知识及说明。
问题:部分学生不会运用通分解决实际问题。
说明:实际运用,练习提高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基本流程:问题导入—探索新知—目标检测—全课总结 2.问题及例题:
问题一:1/8和1/6,那个大?问什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设计意图:引出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通分的必要性。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三
问题二你们之地球上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
师生活动:学生交流方法,结果及理由。得出:同分母分数,分母小的比较大。
问题四:2/5和3/4有何特点?像这样分子分母都不一样的数怎样比较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通分的必要性。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一种是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另一种是化成同分子比较,教师指出:我们重点研究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我们把几个分数的相同分母叫做公分母。问题五:用什么数做公分母?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和原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习兴趣。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题,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先求出1/4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20,用20做公分母。2/5=8/20
1/4=5/20 问题六:根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数学学习“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良好的学习态度。
师生活动: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师指出: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问题七:你能说一说怎样通分吗? 设计意图:发现概念的本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师生活动: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在小组中交流,通分时先求出原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分母,再看原来分数的分母变成公分母需要乘上几,分子也相应乘上相同数。3目标检测(见学案)4全课总结
问题八:什么叫通分?怎样通分?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 板书设计: 例三.7/10>3/10 例四.2/5=8/20
1/4=5/20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七.课后反思
学案设计 1.课前准备 预习课本 P93~94 2.目标检测 教材第P94的:“做一做” 3.配餐作业
4.练习十八的1.2.3.六.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教学内容及说明
内容:教材第P97~98的例1.2.说明: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沟通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学生在四年级下学期学习小数的意义时,已知道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实际上就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三.教学目标及说明 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熟练,正确的进行分数小数互化。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明: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源于分数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因此,关注算理,让学生经历依据已有的基础知识到处理方法的过程,能有效促进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四.教材问题及说明
问题: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说明:观察讨论,理解应用 五.教学设计
1.基本流程:复习引入—探索新知—目标检测—全课总结 2.问题及例题 一.复习引入
问题1:还记得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吗?分数的基本性质呢?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记忆,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奠定了基础。师生活动: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全班汇报。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一。
问题2:把一段长三米的绳子平均分成十段,每段长几米?若平均分成五段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尝试独立完成问题。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上黑板做。
a:3/10=0.米
b:3/10=3/10米
5/3=0.6米
3/5=5/3米 所以:
0.3=3/10
0.6=3/5 问题三:能不能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数?若果能,要怎么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讨小数化成分数的过程。
师生活动:学生完成P97的“试一试”,并汇报自己是怎么想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小数化分数时,先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 做分母,原来的小树去掉小数点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出示例题二。
问题四:这6个数中,有分数.有小数.要比较这些数的大小,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师生活动: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有两种:一是把分数化为小数,二是把小数化成分数,第一种方法较简单。问题五:分数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该怎样化成小数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师生活动: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试着解决,再汇报交流。得出:分数化小数时,用分子除以分母,一般情况下,除不尽时,要按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问题六:现在你能把这6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了吗?
设计意图:沟通分数和小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
11/45<0.25<7/25<43/100<0.7<9/10 三.目标检测(见学案)全课总结:
问题七:分数和小数怎样互化。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例1.把一段长三米的绳子平均分成十段,每段长几米?若平均分成五段呢? 3/10=0.3米
3/10= 3/10米 3/5=0.6米
3/5=3/5米
0.3=3/10
0.6 =3/5
例2.把0.7,9/10,0.25,43/100,7/25, 11/45这六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1/45<0.25<7/25<43/100<0.7<9/10 七.课后反思
学案设计 一.学前准备
预习课本P97~98的内容。二.目标检测
课本P97~98的“做一做” 三.配餐作业 练习十九的1.2.3.4.
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约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约分》教学案例与分析
作者:未知日期:2012年05月11日【字体:大 中 小】我要评论(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84-85页例
3、例4及相关练习学情分析:《约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约分作为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它是化简分数的常用方法。学习约分,不但可以提高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的认识,还为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经历探究约分方法的过程,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最简分数的意义和约分的方法;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能准确的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24的因数有(),30 的因数有(),24和30的公因数有(),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2、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课件出示复习题,第1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第2题先默背,然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过渡:这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新内容,请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一)、猜测、验证和比较,理解最简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3的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2、师:从情境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这是某所学校100米游泳比赛中,三个学生的对话,生1:一共要游100米,小明已经游了75米,生2:他已经游了全程的3/4,生3:75/100和3/4是一回事吗?)、猜一猜: 75/100和3/4是一回事吗?
4、验证:让学生同桌讨论,把验证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5、学生汇报结果,教师课件演示。
6、引导学生比较75/100和3/4两个分数的异同,得出最简分数的概念。
相同点:分数的大小相等
不同点:75/100分子和分母较大,含有公因数1、5、25;3/4分子和分母较小,只含有公因数1。
总结概念: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7、请学生例举最简分数的例子。
8、课件出示练习: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为什么?
5/76/910/1211/128/10
14/169/1624/2521/2413/17
(二)、探究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最简分数,在我们学过的分数中有很多都不是最简分数,我们能不能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呢?
1、课件出示例4.师提出思考问题:
(1)、化简指什么?
(2)、化简要运用什么性质?
(3)、化简到什么时候为止?
学生交流:明确题目要求,为探究约分方法做准备。
2、师:请同学们自主探索约分的方法。
3、交流探究结果。
(1)方法一: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依次去除。
24/30=24÷2/30÷2=12/1512/15=12÷3/15÷3=4/5
(2)方法二: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24/30=24÷6/30÷6=4/54、小结:课件演示比较两种约分方法,并总结约分的意义。
5、师:约分还有一种写法,请同学们看第85页例4并让学生练习写一写约分的另一种写法。
6、教师课件直观演示约分的另一种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学习到了最简分数和约分的知识,老师发现大家学得很认真,但不知掌握的怎么样?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1、判断下面各等式,哪些是约分?为什么?
2、错题改正。
3、指出下列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4、分苹果。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约分)
五、板书设计
约分
方法一:
24/30=24÷2/30÷2=12/1512/15=12÷3/15÷3=4/5 方法二:
24/30=24÷6/30÷6=4/
575/100=3/4不同点 : 分子和分母较大含有公因数1、5、25
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较小,只含有公因数1
第四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约分
约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的例3和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4—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
2、使学生经历约分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教学难点: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指出下面每组数中的公约数(1除外)。42和50 15和5 8和21 18和12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24=2/()=()/3 18/24=()/12=3/()提问:你的依据是什么?(分数的性质)
3、揭示课题——约分。(板书课题:约分)
二、师生探究
1、教学约分的含义:例3。
(1)提问:你能写出和12/18相等,而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吗?(2)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汇报交流,得出两点:一是约分后得到的分数要与原来的分数相等;二是约分后得到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要比原来的分数小。
(4)小结: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就叫做约分。
2、介绍约分的方法和书写格式。(1)分步约分及书写格式;(2)一次约分及书写格式。
3、认识最简分数。
提问:可以直接把12/18化成最简单的分数吗?你是怎样想的?(找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强调:2/3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4、练一练。
第1题,指名学生口答,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并说说其余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除了1还有几。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用分步约分,也可以用一次约分的方法。集体订正时强调学生注意约分的书写格式是否规范、结果有没有约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深化
1、做练习十一第4题。
提示学生联系2、5、3的倍数的特征依次观察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并口答。
2、做练习十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其中第4题可引导学生想一想26和39的因数,发现13是26和39的公因数,从而确定26/39不是最简分数。
3、做练习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可以先把上一行的分数分别约分,再与第2行的分数进行比较,学生根据交流情况各自订正。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后记
第五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约分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约分》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学课本,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
2、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教学重点:
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否是最简分数。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出示三个分数18/
24、9/
12、3/4,让学生猜猜他们的大小是否相等? 请学生用涂色的方法进行验证
(1)、学生进行操作:请按要求涂色。(18/
24、9/
12、3/4)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快又漂亮?
二、探究新知
观察这三幅图,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又没有变?(等分的份数发生了变化,涂色部分的面积没有变)则说明这三个分数相等。那你知道18/24是怎样变成9/12的,又是怎样变成3/4的呢?请你们相互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分小组学生汇报。小组内人员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质疑 学生汇报时老师进行板书。揭示约分的意义 :
刚才把18/24化成9/12,又化成3/4,这个过程就叫约分。什么叫约分呢?(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分数,分子的大小怎样,它的分子、分母变的比原来怎么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你读了这句话,认为什么词最重要? 约分的依据是什么呢?(分数的基本性质)
3/4还能化简吗?为什么?(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最简分数)
教学例4 :化简24/30
1、你看见这个题目知道了什么?
2、怎样化简呢?请你们讨论。
3、汇报(约分时我们尽量用口算)
(1)、逐次约分法(用24和30的公因数2去除分数的分子、分母,再用12和15的公因数3去除分数的分子分母。结果是4/5,它是最简分数)还有其它方法吗?
(2)、一次约分法(用分数的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子分母,一次就能得到最简分数)
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做题时,如果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就直接用他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数的分子分母,这样比较简便;如果不能很快看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一般要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三、方法应用
1、观察下面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约数2,哪些有公约数5?
哪些有公约数3?
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约成最简分数
3、同桌互批 全对得优,得优的同学可以站起来。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堂练习
1、判断并且改错。
(1)把一个分数化成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2)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只有1的分数是最简分数。()(3)最简分数一定是真分数。()
(4)6/8约分以后,分数单位变小了。()
(5)11/
33、17/
51、13/
39、19/57都是最简分数。()2、3、3、写出分子是18的所有最简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