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降低执法风险几率的几点思考
者按:强戒所基层民警执法风险是指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人民警察在对强戒人员实施教育矫治的过程中,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遭遇到的人身攻击、身体伤害、死亡或因执法过错受到纪律、法律、经济处罚等的可能性。执法风险的存在,严重影响民警队伍的积极性,不仅侵犯民警的基本权利,也使单位工作受到影响。降低执法风险,保障民警权益已成为了强戒机关及有关部门应高度关注的问题。
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产生执法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民警自身的因素,也有管理对象的因素,还有各种外部环境的因素,归纳起来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民警业务素质差,容易发生执法过错。尽管强戒工作民警中大专文化的已占了绝大部分,但部分民警文凭与水平的差距依然存在,执法水平不高的现实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随着劳教工作向强戒工作的转变,少数民警的业务素质跟不上,不了解强戒工作法规,不熟悉强戒工作规律,教育理念落实、矫治手段陈旧,不会做强戒人员的思想工作,遇到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常常只能用打骂、体罚等简单、粗暴的手段进行管理教育,使得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从而引发一些执法问题。
二是民警执法思想不端正,导致执法不规范。个别民警没有树立公正、廉洁、依法、严格的执法思想,只简单地把自己当做执法者,对管教对象不关心、不过问,甚至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如随意给强戒人员加分、扣分,甚至打骂体罚强戒人员、为强戒人员私自传递违禁品等,这些行为一旦暴露就会受到政纪、法规处理,风险不可小视。
三是民警责任意识不强,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少数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在值带班过程中不认真负责,不按要求进行巡更,不按规定开展安全检查,存在很多侥幸心理,对强戒人员反应的问题不管不问,导致强戒人员发生打架、逃跑、复吸、甚至自杀或患疾病未及时发现救治而死亡等。
四是管教对象身体素质差,易发病死亡或导致民警职业暴露而引发执法风险。强戒人员因长期吸食毒品,导致身体素质大幅度下降,病情复杂、并发症多而重、反复发作易恶化,同时由于吸食、注射毒品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症状表现较少,发现困难,加上他们经常隐瞒病情或者谎报病情,一旦合并其它临床疾病,病情发展迅速,猝死率极高,特别是夜间发生疾病猝死现象多,而很多民警又不具备医疗知识,如果民警稍微不注意,工作不细致,就容易出现工作失误,承担执法过错责任。
同时,HIV感染、乙肝、丙肝、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成为强戒人员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某所统计,在2011年中,患结核病的就占4%,艾滋病的占10%,肝炎的占8。5%,心血管病占6%,这些病传染性强,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天天与他们在一起,发生
职业暴露的风险很大,某劳教所医院的医护人员就因为长期接触这些人员、导致每年都有近10起的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成为了基层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最大的风险之一。
五是管教对象复杂化,管理难度大,导致执法风险的发生。随着形势的发展,强戒所管教对象的情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冰毒、麻古等一些新型毒品的出现,对吸毒人员身体和精神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很多人经常产生幻觉,有的人甚至精神失常,性格暴躁易怒,行为过激,自控能力差,有自杀倾向和行为的人员多,比例大,管理难度大,个别戒员经常趁民警不注意吞食习艺产品、牙刷、牙膏皮等,极个别的在吞食异物被发现送医院经手术取出吞食的东西后,还会第二次、第三地吞食异物进行自伤自残。当民警对违规人员进行教育时往往受到强戒人员的反对,顶撞民警的事件就经常发生,甚至还有强戒人员动手打民警的现象发生。从某强戒所统计的数据看,该所在三年的时间中就先后发生了6起强戒人员动手打民警、用口咬民警的情况。民警普遍感到执法工作日益艰难,压力越来越大。
六是执法依据、程序的不完善,使民警执法工作左右为难。禁毒法颁布实施以来,相关部门又先后制定了强戒人员管理教育的相关规定,但很多规定并不完善,使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左右为难,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各种问题。如《禁毒法》对收治对象规定得过于宽泛,对60周岁以上的戒员、严重病患者、精神病患者、严重残疾患者等没有规定不予收治,使强戒所陷入两难境地;再如对违纪人员的处理上缺乏有效的强制措施,在实际执法工作中,部分强戒人员会不服从民警的管理,甚至采取自伤自残、暴力袭警等手段对抗民警的管理,而对强戒人员违纪行为的处理,除《禁毒法》有“保护性约束措施”、《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管理办法》有“可使用束缚椅(床)外,几乎没有其他强制性规定,同时对违纪人员的处理往往要等到一年后决定机关即公安机关的综合性、一次性的评估来确定,既不能及时兑现处罚,且最终又要由公安机关来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强戒人员的反改造气焰,使民警陷入被动执法的局面。
七是强戒人员家属不理解,经常性地侵扰民警。强戒工作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有时还会遇到强戒人员家属的攻击。家属因手续不齐全未能接见时、在提出家中有事希望强戒人员回家看看而未获批准时、在希望将部分物品递交给强戒人员遭到民警拒绝时,有的便会对民警进行语言攻击,说一些难听的话、威胁的话,有个别的甚至还想动手殴打民警。特别是强戒人员身体很差,很容易生病死亡,当他们因病死亡时,其家属往往会纠集很多人到强戒所提出无理赔偿要求,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对民警进行谩骂、甚至人身攻击。
八是设施不完善,手段落后,易引发各种事故。目前各强戒场所都高度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各种防逃治逃的设施较好,但不管怎样的设施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存在
着不同的漏洞,强戒人员很容易从这些漏洞中钻空子,发生事故。如某所一民警用房的窗户没安装防护栏,一名学员便利用这一漏洞从这窗户中跳楼自杀;还有某所戒员餐厅设在二楼,个别戒员便利用到餐厅就餐的机会,趁民警不注意从餐厅外没有防护栏的平台跳下自杀。受场所经济的限制,由于强戒人员的衣物和生活日用品不能全部实行配给制,有些还需要家里邮寄或接见带来,而目前并没有什么先进的检测方法或仪器来进行检查,检查时全靠民警的经验和感觉来进行判断是否夹带有毒品,而现在的毒品传递方法五花八门,防不胜防,这对防止毒品等违禁品的流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民警稍一疏忽就会发生问题,这些事故的发生必然会追究民警的责任。
上述各种因素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各种不稳定的因素或安全事故,使民警在执法过程承担着较大的风险,民警心理也承担着较大的压力,很多基层民警都不愿意在基层工作,都希望能调到机关或不直接管理强戒人员的单位或岗位工作,造成民警思想的不稳定。因此降低风险,保障基层民警的合法权益就成为了各级强戒机关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针对执法风险发生的原因,应从以下几方面来采取措施,降低执法风险的发生几率。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端正民警执法意识。要减少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事故发生的几率,降低执法风险的系数,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加强民警的思想教育,纠正民警在思想上的错误认识,提高民警的思想觉悟。首先要对民警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执法检查、执法整顿等途径,帮助民警树立严格的执法意识、真诚的为民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剔除特权思想、纯粹的管理思想,消除简单、粗暴的执法行为,从而减少民警的违法违纪现象。其次要加强民警的责任意识教育,督促民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必须按规定进行巡查、开展安全检查、落实戒员的个别谈话教育,减少各种不作为、慢作为的行为,从而减少民警的执法过错。
二是加大培训练兵力度,提升民警执法水平。民警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执法的质量,影响着场所的安全稳定,而培训和练兵是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培训中要坚决克服走过场的现象,要特别注意培训练兵的效果,重在实用性上下功夫。第一,要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要重点对民警进行《禁毒法》、《强戒隔离戒毒实施细则》等的培训,帮助民警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第二,要加强毒品知识及常见病知识的培训。要经常性地对民警开展毒品种类、毒品危害性、戒毒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将掌握的毒品知识向强戒人员讲解,帮助强戒人员充分认识毒品的危害性,树立戒毒的信心。同时还要对民警开展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强戒人员
常见病的症状及救治方法的培训,使民警对强戒人员的病情能及时发现、及时掌握、及时送医院救治,以减少因抢救不及时而引发的事故。第三,要注重加强教育矫治方法、技巧的培训。要经常组织民警学习强戒人员信息收集的方式、个别谈话的技巧、思想教育的方法、心理矫治的手段、程序等,使教育更有效果。第四,要强化处突训练。要经常性地组织民警对如何处理强戒人员打架、顶撞民警、自杀、突发疾病、绝食、外来人员冲击等开展训练,使每个同志熟练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和方法,提高处突的质量,将各种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三是完善法规制度,减轻民警执法压力。健全的制度可以使工作更规范、更科学,各相关部门应针对执法工作中各个环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使民警执法有据可循,尽量减少执法的随意性和执法过错行为,降低因随意执法带来的风险。主要应建立完善以下制度:首先,要完善强戒人员的收治制度,要对强戒人员的收治条件做出明确规定,哪些人员强戒所必须收,哪些人员强戒所不能收,特别是要明确规定对吞食异物未取出的人员、精神病患者、急性脱毒未满的人员、严重病患者、残疾人等强戒场所不应当收治,对收治关严格控制就可以减轻强戒机关的执法压力和事故发生的几率。其次,要完善强戒人员违纪处理制度,对强戒人员自伤自残、吞食异物等违规违纪行为以及完不成任务的现象,特别是不服民警管教、甚至殴打民警等行为的处理要做出明确规定,既要规定处罚的种类,更要规定处罚的程度、处罚的时限,还要规定处罚的机关,建议将一般性的处罚权移交给强戒机关行使,这样可以使违纪行为能得到及时处理,使强戒人员感受到法律的威慑力,在所内能听管服教、不再违规违纪,尽可能地减少民警的风险。再次,完善重病及传染病强戒人员的处理制度。强戒人员身体差也会给民警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对他们的处理也应该有完善的制度和措施。明确规定重病患者全部应办理所外就医,其亲属必须无条件接受,对不接受的应按遗弃罪等进行处罚,对比较重需要外出治疗的,全省应建立统一的专门的违法人员医院从而减轻民警带戒员外出就医的压力和很多医院不愿意接收违法人员就医的现状。同时在对HIV感染者的检测上,目前实行的是入所后由强戒所进行检测,往往需要一个多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知晓结果,这段时间实际是双盲管理,民警风险大,建议将这一工作移交给公安机关,在公安机关刚抓获强戒人员后,就由公安机关立即组织进行HIV的筛查,由公安机关直接将感染者送到HIV专管所或专管大队,能避免公安机关和强戒所的双盲管理,也便于公安机关掌握情况,对大家都是很有好处的。第四,完善民警管理的相关制度。对民警执法思想教育、执法行为监督、执法过错的处理等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使民警知道该做那些、不该做哪些,又该怎样做,不这样做的直接后果,使民警能自觉按规定执法。减少因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产生的执法过错的发生。
四是严肃法纪,保护民警权益。针对强戒工作民警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权益受到
侵犯的现象,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给予严厉打击。对强戒人员不服管教的或顶撞民警的由强戒机关直接给予集训或禁闭、约束椅约束甚至延长期限等处理,对殴打管教民警的直接按袭警罪交法院进行处理,必须对侵犯民警权益的强戒人员实行高压的管理态势,才能使这些强戒人员因害怕处罚而听从民警的管理。对强戒人员家属在来所探视或处理相关事情时对强戒工作民警进行谩骂、恐吓、甚至殴打的必须按法律规定给予及时严厉的处罚,以保证民警的合法权益。国家必须建立相应的规定,对这些现象从严从快从重处理。
五是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执法环境。良好的执法环境对民警执法工作影响很大,强戒所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要主动对强戒工作进行宣传,向社会大力宣传强戒工作的重要性、工作的内容和工作的相关政策,同时要经常性地邀请强戒人员家属和社会相关人员到强戒所进行参观、参与劳教强戒所的各项执法活动,使社会对强戒所了解更清楚、更全面,特别要使强戒所的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强戒人员家属的理解和赞同,使他们积极配合支持民警的工作,从而就可以减少很多问题,减少很多纠纷,执法风险也自然会降低。
六是重视硬件建设,降低事故发生几率。良好完善的基础设施设备能帮助民警减轻工作压力,也为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坚强的保障。第一,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防逃设施、设备,各类围墙、门窗必须牢固符合标准,监控施舍、报警装备功能齐备,能正常使用。第二,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各类自杀事故的安全设施,如所有较高建筑的门、窗、阳台、平台都必须安装符合标准的防护栏,防止戒员跳楼自杀;所有房间、过道或戒员有可能去的地方等都必须安装监控设施,以防止戒员自杀或干其他违纪事情。第三,必须添置完备的防职业暴露的各种设备,使民警在处理强戒人员打架、治疗等过程中,不受到感染,以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第四,必须添置防毒品或其他违禁品流入的各种检测设备,使民警在日常检测工作中,既能快速高效,又能客观准确,有效地防止各种违禁品的流入,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特别是相关部门要加强经费保证,确保所有强戒人员的全部生活用品都由强戒所统一采集供给,有效地防止毒品的流入。
第二篇:加强风险企业管理降低税收执法风险调研思考
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在增值税转型中,由原来的免税改成由财政还,有人认为该类企业收购发票与增值税关系不大,只成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成本扣除的合法凭证,销售的又都开票销售,已无风险点,但其实其原有的风险点仍未消除,相反,反而增加了管理人员思想麻痹、疏于管理的涉税风险。
一、涉税风险点的分析
1、未设立收购站的风险点的分析
作
为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它的经营流程是收购废旧物资和废旧物资。现在的许多废旧物资经营企业,都没有自己下设的收购站,而是由许多收购人员自行收购后,由自行收购人员再卖给废旧物资经营企业。而《江苏省国家税务局收购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下列情况一律不得开具废旧物资统一收购发票:
(一)购进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包括无证贩运者)的废料、边角料、回收料。所以,凡在税务登记过程中经调查未设有收购站的,都存在此风险。大都的做法是废旧物资经营企业自己找来或请自行收购人员提供若干实际没有销售废旧物资人员的身份证,让废旧物资经营单位人员自行填开,造成实际销售人员与票面销售人员不相符。
2、违章开具收购发票的风险点的分析
许多制造类企业销售工业废料、废品、下脚料或商业企业销售包装物给中间商或直接销售给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借用废旧物资经营企业执行政策规定有松有紧、有守法有不守法的漏洞,为了将废品销售不入账、偷税,不开票给废旧物资经营企业,而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利用自行填开废旧物资收购发票的便利条件,自行填开收购发票入账,造成了为销废企业开票的涉税风险。
3、经营企业高增值税税负的风险点的分析
具有关联性或其他利益关系的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和用废企业,因为政策原因,用废企业可以用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开具的销售发票抵扣10%的增值税额,用废企业为了偷税,可能要求经营企业多开销售发票,因为税务部门近年来加强了用废企业的纳税评估,对其投入产出很重视,所以此类虚开一般不为销售数量的虚开,而为经营企业销售金额的高开,而虚开的部分缴纳的增值税,新政策可由财政按比例返还,所以应注意经营企业高增值税税负的涉税风险点。
4、经营亏损的风险点的分析
由于对用废企业高开销售额的需要,而经营企业又不想交纳企业所得税,所以,经营企业存在提高收购单价、虚提收购金额的涉税风险,如果经营企业提高了收购单价,其主营业务利润必然很小,加之,“三项费用(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的列支,就造成了企业的经营亏损。
5、关联交易销售单价偏高的风险点的分析
如果关联交易销售单价偏高,高于同期正常交易价格,又无正常理由,就可能存在经营企业虚提销售单价,用废企业虚抵进项税额的现象。
6、关联企业增值税税负下降的风险点的分析
如果用废企业通过虚提购进金额、虚抵进项税额,关联企业增值税税负就会下降,所以,关联企业增值税税负同比下降,就有可能存在涉税风险。
二、控制措施
1、加强收购发票票、货、款一致性的调查。采取抽查方式,按一定比例对废旧物资销售人、销售数量、销售单价和发票所列数据进行一致性的调查。
2、对废旧物资经营企业是否设立收购站进行调查。对未设立收购站的企业多次重复出现的出售人进行票、货、款一致性的调查。
3、对收购款项实行实名银行存款支付制度。由于废旧物资经营企业收购环节不像农产品收购存在收购季节忙的现象,所以销售人应提供身份证明,并在收购发票上签字确认,同时经营企业应设立实名支付台账,注明收款人、收款地址和联系方式,以备税务机关巡查、核实。
4、分析行业风险。对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增值税税负高于去年同期税负20%以上的、对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增值税税负持续上升的、对关联交易销售单价高于其他同行正常交易价格20%以上的、对关联用废企业值税税负同比下降20%以上的、对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出现大额亏损的,应进行风险点的分析,实施纳税评估或发现偷税的稽查。
5、建立《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管理办法》。根据政策规定和管理要求,建立规范性的管理办法,使经营企业守法经营,提高对税收的遵从度。
第三篇:药品行政处罚案件降低执法风险调研报告
《药品管理法》赋予了食品药监部门依法履行药品监督执法的职责,这既是政府赋予我们的权力,又是我们的责任。在药品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中,稍有不慎或者失误,就可能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甚至会引起国家赔偿的严重后果,所以哪怕是一些细小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现结合工作实际,就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中如何降低执法风险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当前行政执法现状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药品监管行政执法的总体情况逐年好转,执法办案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有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用法律错误
1、应适用甲法,却适用了乙法。
例如某药店未建立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执法人员适用《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第四十七条规定,对该药店处以罚款500元,本案中,该药店的行为既违反了《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八条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五条规定进行处罚,但《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属于部门规章,效力低于上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根据法理学的理论,适用法律时,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下位法与上位法存在冲突时,应适用上位法。因此在此案中,应适用药品管理法进行处罚。
2、适用法律条款错误,包括适用法条和款项错误。例如执法人员查获某药店销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明令禁止销售的药品,认定该药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因为该条包括三款内容,所以不能笼统地说违反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而应该说违反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第(一)项的规定,这样从逻辑上来说才是严密的。
(二)行政处罚程序违法
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我们药品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所要遵循的程序法,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在药品监管工作中,如果发生具体行政行为程序违法的情形,管理相对人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上级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可以责令或者判决该行政机关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以程序正当、合法非常重要。药品监管程序违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明身份程序违法。有的执法人员只说我们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来检查,没有出示执法证件,或者不及时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是调查取证的一般前提,是所有行政检查程序都必须的起码要求,它作为一项行政处罚程序至少有三个意义:(1)体现对当事人的尊重,树立公仆形象;(2)表明合法的处罚主体或资格;(3)在处罚违法或当事人对处罚不服时,表明身份程序有利于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中查明案件事实。
2、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回避主要有三种情形:(1)是案件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2)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3)与案件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对于我们执法人员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如果被检查认识自己的亲戚、朋友,应该主动向单位负责人提出回避的申请,不能仅仅把回避理解与某个人有仇怨而由当事人提出的回避。从我们实践看,回避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实施,很少有执法人员主动提出回避。
3、说明理由程序违法。主要表现为在对管理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理时,没有向相对人说明合法性、合理性的理由,或者说得不充分。忽视告知义务的履行,主要表现为在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听证告知书》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不给当事人充分行使申辩权的机会,强制性的要求当事人在相关法律文书上签署诸如“对告知的内容无异议,放弃陈述申辩”等。在使用自由裁量权时,没有说明从轻处罚或者从重处罚的理由,不能达到以理服人。
4、应该适用一般程序的,却适用了简易程序。这是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情形,如对超过《行政处罚法》规定罚款数额(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的适用简易程序;对有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的适用简易程序。
5、违反规定当场收缴罚款。个别案件还存在不符合当场收缴罚款情形的,予以当场收缴罚款。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符合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主要是:(1)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罚款的;(2)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3)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作出罚款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三)部分案件事实不够清楚,证据不够充分
个别案件的违法事实中缺少违法时间及涉案的数量、货值、违法所得等要素;有的执法人员重视对当事人的调查询问而忽略了对原始书证、物证的收集与固定;部分案件当事人身份不清,反映当事人情况的身份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没有被收集进入证据;收集的证据和违法事实之间缺乏相关性。
(四)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
从当前的行政处罚案件来看,事实、证据、程序方面的问题都是个别性的,最主要的就是法律文书制作方面,也是执法人员最容易忽视的,常见的主要问题有:
1、执法文书中对被处罚单位(人),地址(住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括号中的内容不根据情况作出取舍,需要划掉的没有划掉。
2、案卷中没有假劣药品的销毁记录,无没收物品的处理记录等。
3、文书时间填写不准确,如举报时间为下午4:00,记录记载4:00,准确记录应为16:00或者下午4点,虽然并不会因此造成案件败诉,但我局就曾遇到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对此提出疑问,何不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4、个别案件笔录当事人未签署对笔录的真实性意见。
5、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审批表,保存物品只填写“药品”,没有写明药品名称。笔录“监督检查类别”填写不准确,如日常监管、药品等等。
6、个别案件文书书写时把定性为“劣药”与“按劣药论处”相混淆。
二、降低执法风险的思考
作为药品监督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行政处罚案件中,要想降低执法风险或者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争取使每一个行政处罚案件都办成“铁案”。对此,我们应该认真把握以下几点。
一、证据确凿,收集完整
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性情况的一切事实。其种类有①书证;②物证;③视听资料;④人证证言;⑤当事人的陈述;⑥鉴定结论;⑦勘验记录,现场笔录。确凿的证据既是行政机关认定当事人违法事实并实施行政处罚的重要保证,又是降低行政机关执法风险的关键要素。证据不确凿,行政处罚必定就有风险。证据一般分为:①常规类,如现场检查笔录等;②核心类,如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的“渠道”资质证明,如假劣药品的检验报告等;③佐证类,如证人证言、发票台帐等。收集证据时,一定要注意和把握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证明力。第一,证据的合法性。一是要注意证据来源的合法性。不能非法取证,不能以网站、报刊文章和非法定数据作为依据或证据。二是要注重取证程序的合法性。一方面先行登记保存的物品,资料既要注重法定时限,又要注重内部事前审批及时限。另一方面,进入司法程序后,不能擅自再行取证和补充证据。三是要注重资料收集的合法性。勘验笔录(现场检查笔录),证人证言(调查笔录),书证(发票、台帐等)要当事人签字、盖章、指印及具有行政处罚资格的两名执法人员签字等。第二,证据的关联性。一是证据之间必须具备关联性,组合在一起时形成严密的证据链条。二是所有证据都必须经得起逻辑推理,特别是证言中不能出现彼此矛盾的或者不同的结论。三是证据要符合客观实际,要在众多证据中筛选提炼出与案情有内在联系的主要证据和直接证据,不要以为证据越多越好。第三,证据的证明力。一是必须有满足处罚定性的核心证明,如处罚制售假劣药品案件,必经载明药品检验机构的质量检验结果,但《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一)、(二)、(五)、(六)项和第四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除外。二是证明案件客观事实的关键证据,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无论是证人证言、书证物证,还是勘验笔录、鉴定结论等,都要围绕违法案件过程的事实搜集富有证明力的证据。
二、法定程序,严格遵守
有了充分的证据证明违法事实的存在,如果程序不合法,行政处罚照样无效,所以遵守法定程序是减少行政执法风险的重要因素。所谓“程序”,简言之即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作为药品监督执法部门,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时,必须时刻牢记和自觉遵循《行政处罚法》和《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各项程序的要求。具体讲:第一,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要正确适用和严格区别,符合适用简易程序的就只能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符合适用一般程序的就必须适用一般程序处理,两个程序不能混淆,不可以滥用。第二,听证程序。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较大数额罚款行政处罚决定的,一是要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二是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要严格按听证程序各项规定要求办理。第三,内部审批程序。从立案到结案全过程,无论是领导,还是执法人员,都要注意各执法文书的审批和签名,不可掉以轻心和出现失误。
三、适用法律,准确规范
证据确凿和法定程序是行政处罚的前提条件,准确规范适用法律条款是行政处罚的重要保障,是降低行政执法风险的重要因素。第一,要客观全面分析证据,做到定性准确无误。一是要在违法行为中取其重、做到准;二是案件定性用语要规范,符合引用法律中的“法律责任”或“罚则条目的对应用语”。第二,引起法律条文要写全称,不能简写、缩写,也不能擅自造词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不能写成“药品法”等,这样是经不起行政复议审查和行政诉讼“官司”的。第三,引用法律条款要具体,能到项、目的决不能只到条、款。第四,应用条款要全面,如某药品是被污染的,应直接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第四项外,还要引用第四十八条第一款,只有法律明确规定是禁止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才能按假药论处。
四、把握尺度,加强审核
“尺度”是通过法律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性来体现的。在处罚违法案件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执法人员更要高度重视和注意掌握好这一重要动态因素,他与前面三个要素构成一个既严密又辨证的统一体,稍有疏忽和失误,一则关系到我们公平、公正的执法形象,二则可能导致行政复议和诉讼,三则为司法机关提供变更判决或判定败诉授之以柄。为此,一方面,一是要拟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规则以及免予处罚规则。二是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事求是、标准统一、不分亲疏。三是要严格掌握自由裁量权,相同性质的案件,处罚标准上一定要坚持一视同仁。另一方面,自始至终抓住和坚持审核关,一是要严格执行合议制度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二是要建立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三是建立和推行案件复核和审核程序,由负责法制工作人员具体承办。
充分发挥法制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和行政执法检查。将评查结果记录在案,作为单位目标考核和执法人员绩效考核的依据,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形成激励机制,促进依法行政。
五、文书规范,用词严谨
执法文书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行政执法的质量,也是降低执法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任何违法执法和不当执法都会在执法文书中得到反映。提高执法文书的制作水平是保证依法执法降低执法风险的重要举措。一是事实描述要清楚、准确。违法行为时间、地点、数量、金额、违法药械批号、产地等等都要准确的描述。二是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在文书上一定要记载清楚,必要时可当场向当事人宣读。三是笔录中执法人员签名应由两名执法人员共同签名,不能由一名执法人员代签。
综上所述,药品监督行政处罚是食品药监部门的一项长期工作,在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和履行行政执法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降低行政执法风险问题,以确保行政执法工作高质、高效、权威。
第四篇: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思考
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思考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税收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尤其是为国家建设积极出力的纳税人,维权意识也正日益升温。这不得不迫使我们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逐渐趋于阳光化、透明化、公开化,接受着各层面的监督和制约。但就目前的税收执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征管措施不到位、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不廉洁、执法方式不当等执法风险点。为了构建平安国税,创建和谐国税,有效保障税收执法和税务干部的安全,规避税收执法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一、税收执法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税收执法风险主要是指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因为执法主体的作为(主要指不当执法行为)和不作为可能使税收管理职能失效以及对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本身造成损害的各种不利后果或不利影响。
究其原因,可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来分析:
(一)外部因素
1、纳税人利益的驱使。
一是由于税收关系到国家和纳税人两者的切身利益,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利益冲突。因此,部分纳税人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会想方设法利用税收政策和管理漏洞偷逃税款,给税务干部带来失职渎职等执法风险。
二是部分纳税人甚至还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拉拢或腐蚀
税务干部,税务干部如果稍有疏忽,抵制不住诱惑,就会因执法不严或执法犯法,受到责任追究。
2、纳税人法律意识增强和司法机关关注增加。
一是随着税收法律的逐步普及,纳税人的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处在当今社会矛盾多发期,使税收执法风险的变数更大。
二是近年来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对税务部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使税收执法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内部因素
1、税务干部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执法风险意识不强,由于税收执法机关作为执法者兼管理者的强势地位客观存在,使执法人员一定程度上存在“权治”思想,在执法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执法思路不清晰,造成执法漏洞和过错。
二是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工作态度不认真,草率行事;法治意识淡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以权代法;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和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徇私舞弊。
三是业务素质不硬,执法水平低。有些执法人员业务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之税收行政规范性文件大量存在并不断修订更新,由于对税收政策法律法规不熟悉,容易造成工作方式单一,程序不到位,处理事务的能力差,文书不规范现象等执法过错。
2、税务机关管理有待完善。
一是税收执法监督制度不健全,执法监督体制主要是以事后监督为主,而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较为薄弱,存在管理漏洞可能导致风险。
二是部分岗位权力过于集中,由于涉税事务可能掺杂人为操纵的因素,一旦干部未严格履行职责,或监管不严,就容易为个别税务人员提供权力寻租的可能,滋生人情税、关系税甚至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
三是,一些税务机关对税务干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思想教育乏力,监督管理软弱,对违法违纪行为常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干部违法成本较小。
二、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要对策
有效规避各类税收执法风险,是保障税收执法和税务干部安全的迫切需要。在目前征管条件下,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着手,需要我们从增强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密切与协税护税部门联系、提高税务人员综合素质、深化税务管理体制等方面努力。
(一)从外部环境角度看
1、增强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
在税收执法活动中,力求取得纳税人对税收执法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就能减少税收公正执法中的干扰和阻力,就会降低执法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要加大对诚信纳税的宣传力度,增强纳税人的税法遵从
度;加大对税收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依法纳税意识。
二是在宣传好税收政策的同时,要及时了解纳税人的服务需求,通过多走访纳税人,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国税部门的亲和力,树立阳光国税的温暖形象,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
2、密切与协税护税部门的联系。
一是要加强与当地党政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与协税护税部门的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地方协税人员的作用、加强与财政、工商、银行、海关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掌握纳税人的信息,减少征纳信息不对称,有效降低税收执法风险系数。
二是积极密切与纪检部门、司法机关的联系,通过用正面案例的激励和反面教材的警示来教育税务工作人员,预防税务执法人员知法犯法行为的产生,从而营造和谐的税收执法环境。
(二)从内部环境角度看
1、提高税务人员综合素质。
一是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牢记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它直接关系到税务干部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直接关系到税务人员的幸福和前途,是不能随性而为的,必须严格做到依法治税和依法行政,时刻绷紧责任风险这根弦。
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铸牢廉洁风险防护墙。加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育,加强文明执法教育,树立甘于清贫、淡泊名利的教育理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执法道德水平,从根
本上杜绝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行为的发生。
三是加强对税务执法人员专业化、法制化的培训教育,例如税收、财务、会计、计算机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基础业务知识;开展经验交流会,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通过教育培训,做到防微杜渐,提高行政执法的准确率,避免出现风险差错。
2、深化税务管理体制。
一是深化执法制约,全方位监控管理,实行机器管事、制度管人、人机结合的管理模式,强化对行政执法权的制衡与监控,深化执法制约。成立执法检查领导小组,明确专人,专门负责执法异常数据信息的监控和考核,突出对执法程序合法性、实体规范性和适当性、执法效率性的监控,将执法风险控制到最低。
二是严格税收执法权限,按照征、管、查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臵岗位,进一步明确税收执法权限的行使范围,有利于税务人员“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腿”,防止越权执法或滥用执法权情况的发生。
三是强化执法过错追究,完善管理监督制度。加大对执法人员执法权的监督,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确保执法不出错,干部不出事。发现问题根据权限及时进行弥补、修正或向上反映,减少执法风险。对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不隐瞒、不偏私、不包庇”,要坚决进行查处或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第五篇: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中如何降低执法风险心得体会
内容摘要: 相同性质的案件,处罚标准上一定要坚持一视同仁。另一方面,自始至终抓住和坚持审核关,一是要严格执行合议制度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
《药品管理法》赋予了食品药监部门依法履行药品监督执法的职责,这既是政府赋予我们的权力,又是我们的责任。在药品行政处罚案件办理中,稍有不慎或者失误,就可能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甚至会引起国家赔偿的严重后果,所以哪怕是一些细小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现结合工作实际,就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中如何降低执法风险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当前行政执法现状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药品监管行政执法的总体情况逐年好转,执法办案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有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用法律错误
1、应适用甲法,却适用了乙法。
例如某药店未建立真实完整的购销记录,执法人员适用《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第四十七条规定,对该药店处以罚款500元,本案中,该药店的行为既违反了《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八条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五条规定进行处罚,但《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属于部门规章,效力低于上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根据法理学的理论,适用法律时,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下位法与上位法存在冲突时,应适用上位法。因此在此案中,应适用药品管理法进行处罚。
2、适用法律条款错误,包括适用法条和款项错误。例如执法人员查获某药店销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明令禁止销售的药品,认定该药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因为该条包括三款内容,所以不能笼统地说违反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而应该说违反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第(一)项的规定,这样从逻辑上来说才是严密的。
(二)行政处罚程序违法
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我们药品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所要遵循的程序法,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在药品监管工作中,如果发生具体行政行为程序违法的情形,管理相对人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上级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可以责令或者判决该行政机关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以程序正当、合法非常重要。药品监管程序违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3、说明理由程序违法。主要表现为在对管理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理时,没有向相对人说明合法性、合理性的理由,或者说得不充分。忽视告知义务的履行,主要表现为在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听证告知书》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不给当事人充分行使申辩权的机会,强制性的要求当事人在相关法律文书上签署诸如“对告知的内容无异议,放弃陈述申辩”等。在使用自由裁量权时,没有说明从轻处罚或者从重处罚的理由,不能达到以理服人。
4、应该适用一般程序的,却适用了简易程序。这是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情形,如对超过《行政处罚法》规定罚款数额(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的适用简易程序;对有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的适用简易程序。
(三)部分案件事实不够清楚,证据不够充分
个别案件的违法事实中缺少违法时间及涉案的数量、货值、违法所得等要素;有的执法人员重视对当事人的调查询问而忽略了对原始书证、物证的收集与固定;部分案件当事人身份不清,反映当事人情况的身份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没有被收集
进入证据;收集的证据和违法事实之间缺乏相关性。(四)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
从当前的行政处罚案件来看,事实、证据、程序方面的问题都是个别性的,最主要的就是法律文书制作方面,也是执法人员最容易忽视的,常见的主要问题有:
1、执法文书中对被处罚单位(人),地址(住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括号中的内容不根据情况作出取舍,需要划掉的没有划掉。
2、案卷中没有假劣药品的销毁记录,无没收物品的处理记录等。
3、文书时间填写不准确,如举报时间为下午4:00,记录记载4:00,准确记录应为16:00或者下午4点,虽然并不会因此造成案件败诉,但我局就曾遇到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对此提出疑问,何不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4、个别案件笔录当事人未签署对笔录的真实性意见。
5、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审批表,保存物品只填写“药品”,没有写明药品名称。笔录“监督检查类别”填写不准确,如日常监管、药品等等。
6、个别案件文书书写时把定性为“劣药”与“按劣药论处”相混淆。
二、降低执法风险的思考
作为药品监督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行政处罚案件中,要想降低执法风险或者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争取使每一个行政处罚案件都办成“铁案”。对此,我们应该认真把握以下几点。
一、证据确凿,收集完整
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性情况的一切事实。其种类有①书证;②物证;③视听资料;④人证证言;⑤当事人的陈述;⑥鉴定结论;⑦勘验记录,现场笔录。确凿的证据既是行政机关认定当事人违法事实并实施行政处罚的重要保证,又是降低行政机关执法风险的关键要素。证据不确凿,行政处罚必定就有风险。证据一般分为:①常规类,如现场检查笔录等;②核心类,如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的“渠道”资质证明,如假劣药品的检验报告等;③佐证类,如证人证言、发票台帐等。收集证据时,一定要注意和把握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证明力。第一,证据的合法性。一是要注意证据来源的合法性。不能非法取证,不能以网站、报刊文章和非法定数据作为依据或证据。二是要注重取证程序的合法性。一方面先行登记保存的物品,资料既要注重法定时限,又要注重内部事前审批及时限。另一方面,进入司法程序后,不能擅自再行取证和补充证据。三是要注重资料收集的合法性。勘验笔录(现场检查笔录),证人证言(调查笔录),书证(发票、台帐等)要当事人签字、盖章、指印及具有行政处罚资格的两名执法人员签字等。第二,证据的关联性。一是证据之间必须具备关联性,组合在一起时形成严密的证据链条。二是所有证据都必须经得起逻辑推理,特别是证言中不能出现彼此矛盾的或者不同的结论。三是证据要符合客观实际,要在众多证据中筛选提炼出与案情有内在联系的主要证据和直接证据,不要以为证据越多越好。第三,证据的证明力。一是必须有满足处罚定性的核心证明,如处罚制售假劣药品案件,必经载明药品检验机构的质量检验结果,但《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一)、(二)、(五)、(六)项和第四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除外。二是证明案件客观事实的关键证据,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无论是证人证言、书证物证,还是勘验笔录、鉴定结论等,都要围绕违法案件过程的事实搜集富有证明力的证据。
二、法定程序,严格遵守
有了充分的证据证明违法事实的存在,如果程序不合法,行政处罚照样无效,所以遵守法定程序是减少行政执法风险的重要因素。所谓“程序”,简言之即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作为药品监督执法部门,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时,必须时刻牢记和自觉遵循《行政处罚法》和《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各项程序的要求。具体讲:第一,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要正确适用和严格区别,符合适用简易程序的就只能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符合适用一般程序的就必须适用一般程序处理,两个程序不能混淆,不可以滥用。第二,听证程序。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较大数额罚款行政处罚决定的,一是要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二是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要严格按听证程序各项规定要求办理。第三,内部审批程序。从立案到结案全过程,无论是领导,还是执法人员,都要注意各执法文书的审批和签名,不可掉以轻心和出现失误。
三、适用法律,准确规范
证据确凿和法定程序是行政处罚的前提条件,准确规范适用法律条款是行政处罚的重要保障,是降低行政执法风险的重要因素。第一,要客观全面分析证据,做到定性准确无误。一是要在违法行为中取其重、做到准;二是案件定性用语要规范,符合引用法律中的“法律责任”或“罚则条目的对应用语”。第二,引起法律条文要写全称,不能简写、缩写,也不能擅自造词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不能写成“药品法”等,这样是经不起行政复议审查和行政诉讼“官司”的。第三,引用法律条款要具体,能到项、目的决不能只到条、款。第四,应用条款要全面,如某药品是被污染的,应直接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第四项外,还要引用第四十八条第一款,只有法律明确规定是禁止生产、销售假药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的行为,才能按假药论处。四、把握尺度,加强审核
“尺度”是通过法律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性来体现的。在处罚违法案件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执法人员更要高度重视和注意掌握好这一重要动态因素,他与前面三个要素构成一个既严密又辨证的统一体,稍有疏忽和失误,一则关系到我们公平、公正的执法形象,二则可能导致行政复议和诉讼,三则为司法机关提供变更判决或判定败诉授之以柄。为此,一方面,一是要拟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规则以及免予处罚规则。二是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实事求是、标准统一、不分亲疏。三是要严格掌握自由裁量权,相同性质的案件,处罚标准上一定要坚持一视同仁。另一方面,自始至终抓住和坚持审核关,一是要严格执行合议制度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二是要建立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三是建立和推行案件复核和审核程序,由负责法制工作人员具体承办。
充分发挥法制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和行政执法检查。将评查结果记录在案,作为单位目标考核和执法人员绩效考核的依据,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形成激励机制,促进依法行政。
五、文书规范,用词严谨
执法文书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行政执法的质量,也是降低执法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任何违法执法和不当执法都会在执法文书中得到反映。提高执法文书的制作水平是保证依法执法降低执法风险的重要举措。一是事实描述要清楚、准确。违法行为时间、地点、数量、金额、违法药械批号、产地等等都要准确的描述。二是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在文书上一定要记载清楚,必要时可当场向当事人宣读。三是笔录中执法人员签名应由两名执法人员共同签名,不能由一名执法人员代签。
综上所述,药品监督行政处罚是食品药监部门的一项长期工作,在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和履行行政执法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降低行政执法风险问题,以确保行政执法工作高质、高效、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