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苏区文化强市的厚重母体5篇

时间:2019-05-13 11:4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川陕苏区文化强市的厚重母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川陕苏区文化强市的厚重母体》。

第一篇:川陕苏区文化强市的厚重母体

中华巴渠文化网 >> 巴渠文化 >> 历史文化 >> 文章正文

巴渠文化:哺育达州“文化强市”的厚重母体

作者:龙 克 文章来源:《西南商报》 点击数:2189 更新时间:07-07-04 17:13:37

生长于达州这片古老的土地,时常被一种神秘的东西所诱惑、所涌动。这种“神秘”的东西不是别的“尤物”,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来自太荒时代我们远祖蹒跚学步的足音,来自隐逸于日常岁月背后的清幽之光。翻开巴山渠水这部硕大的史书,我就看见先人们留下的一处处神秘的遗址,依旧闪射着眩目的火焰;听到每处遗址似乎都在向我们诉说賨人和巴人悲壮的命运和灿烂的文化。我们的远祖依山而巢、傍水而居,他们刀耕火种、勇猛作战、狂歌劲舞,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巴山渠水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形成了达州独特的区域文化体系——“巴渠文化”。它是中华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中国西部诗歌城得天独厚的条件。

山脉往往是生命的根基,江河往往是文明的摇篮。素有“川东明珠”之称的达州,既有雄奇险峻的大巴山由东北向西南蜿蜒横亘而下,华蓥山由北而南纵卧其间;更有滔滔渠江和州河流经全境,注入嘉陵,汇进长江。山峦迭嶂、河流纵横、美景如云的巴山渠水,孕育并记载了一部远古人类賨人和巴人灿烂的文化——“巴渠文化”。所谓巴渠文化,一指达州市地处巴山渠水,上古属巴地,距今上千年的古著《太平寰宇记》中就列有《巴渠风俗篇》;二指巴渠人民所创造的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既具有鲜明的巴渠地域特色,又是中华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渠文化”是生活在州河、渠江流域的劳动人民,经历了数千年社会的发展演绎创造出来的区域文明的结晶。其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厚重壮观的红色文化、瑰丽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以及繁荣缤纷的现代文化,有着极为深厚的内涵。巴渠文化的生成,为达州文化强市提供了基础性的哺育母体。

一、带你走进巴渠历史文化灿烂的宝库

源远流长的达州历史。据考古发掘发现,早在4—5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达州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最早的土著居民是賨人,他们建立了賨国和賨国都,賨人如何突然消失的,至今是一个谜。夏朝时属梁州,商、周时属雍州,战国时为巴国治地,秦汉时属巴郡。建县始于战国末期。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推行郡县制,设置宕渠县,隶巴郡,辖四川东北部大片区域。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改巴郡宕渠县属益州。到东汉和帝永元年间(89—105年),宕渠县分为宣汉县(治今达州市通川区)和汉昌县(治今巴中市巴州区)。公元216年,刘备将宕渠县地置宕渠郡,治地賨城,辖宕渠、宣汉、汉昌3县。隋唐时称通州。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改通州为达州。清雍正六年(1758年),达州升为直隶达州。嘉庆七年(1802年),改达州直隶州为绥定府,并增附首邑达县。嘉庆十九年(1814年),绥定府辖达县、东乡(今宣汉)、永宁(今开江)、大竹、渠县、和城口厅(今重庆市万州区城口县),遂成今天市治的主要格局。在远古时代,巴渠大地住居着三支民族,一支叫“虎巴”,一支叫“蛇巴”,还有一支土著民族叫“賨人”。他们都是巴渠儿女的祖先,共同创造了巴渠文化。尤其是賨人对创造川东古代文明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人文景观熠熠生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达州积淀出丰富的人文景观。宣汉县境内的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1999年9月首次发掘的战国土坑墓群,总面积达60万平方米,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面积最大的先秦文化遗址。据发掘出土文物推算,巴人文化遗存距今约3000-4700年,历史年代远久,文化沉淀深厚,古老的“巴人文化”遗址具有同“三星堆”同样的文化、艺术、旅游价值,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渠县城坝遗址位于渠县土溪镇城坝村,城坝遗址又名宕渠城遗址,总面积1820亩,遗址北、西、南三面渠江环绕,东西接佛尔岩,造成依山傍水之势。城坝为汉代古城遗址,是达州市目前尚存的唯一历史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遗址。城坝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渠县汉阙是我国现存于地面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仿木结构建筑遗存。在全国仅存的29处汉阙中,渠县就有6处7尊,素有“汉阙之乡”的美称。渠县汉阙不仅具有丰富的雕刻内容、精湛的雕刻技术和高超的建筑手法,还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富有神话色彩的龙爪塔位于达州城区州河岸边的玉印山上。因塔身为白色,又名白塔。传为唐代所建。有关资料记载,清嘉庆18年(1813)、光绪14年(1888)先后作过两次较大的维修。至今整塔保存较为完好,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用料独特的陶牌坊位于开江县任市镇内。该坊纯用土陶组砌而成。此坊用料独特,造型别致,技艺精湛,既古朴端庄,又生动活泼,为省内所罕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真佛山庙群位于达县福善乡的高坪寨。庙群依山取势,庙周古树参天,绿荫环抱;庙门彩壁雕檐,金碧辉煌;庙内1000余尊塑像栩栩如生,墙上壁画大有呼之欲出之感。真佛山乃川东著名胜景,每天的游客络绎不绝,特别是阴历六月十九的传统庙会,竟有成千上万的人赶会。“西蜀金山”的金山寺位于开江县城西8公里的金山山腰。因其山形宛若“金”字故名,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在中国佛教禅宗寺院中,开江金山寺早与民间传说《白蛇传》中“水漫金山”之左镇江金山寺并称于世,有“西蜀金山”之美誉。

文人学士享誉京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片古老的土地人杰地灵,历代文人学士层出不穷。在巴渠大地的史册上,有跻身于诸子百家的賨人著作家、思想家、谋略家曷鸟冠子。有与三苏齐名的经学大师黎淳。有大唐一代诗坛盟主元镇贬官通州,为达城留下的著名诗篇。最有代表性的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唐甄,他所著的《潜书》充满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民主思想。明末兵部右侍郎李长祥文稻武略,其著作《天问阁文集》,具有早期启蒙思想。哲学家杨超对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的写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做出了贡献。现代有全国著名的地震专家朱成熹、生物学家朱全让、画家朱朴存、边塞诗人代表杨牧、多产作家梁上泉、文学博士余虹等等。新中国建立后,这方水土养育的诗人、作家、艺术家更是如雨后春笋,形成闻名遐迩的“巴山作家群”,其各类文学艺术作品誉满京华。

英雄豪杰叱咤风云。东汉时的冯焕系今渠县土溪人,刚正不阿,学识渊博,尤喜兵法,为东汉王朝立下了许多大功劳。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李特、李雄兄弟建立了大成政权,李雄在位31年,开创了成汉的全盛局面,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中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车骑将军冯绲死于汉桓帝延熹十年,渠县土溪人。他博学多才,做过官高一品的车骑将军。任期内,他返回故乡,将宕渠城池大加整修和扩建,并改名“车骑城”。三国时的蜀国大将王平,渠县渠北乡人。他从小学得一身好武艺,在刘备麾下建功立业,逐步成长为蜀国大将,成都武侯祠中有其塑像。明末抗清英雄李长祥更是长留史册。渠县安北乡人王万帮,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生,从小熟读兵书,苦练武艺,出任北陆路副将时,抵御来犯日寇,矢志精忠报国。清嘉庆年间,徐天德、王三槐等领导的白莲教起义,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反贪除弊的农民英雄袁廷蛟,宣汉县梨子乡人。清雍正年间,以他为首在东乡县展开了一场“上京城,告御状,为民请命”的反贪除弊血腥斗争。川剧《巴山秀才》就是以袁廷蛟的英雄事迹为原形创作而成。抗英名将谭恩系渠县人,曾任江西兴国营都司(正三品)等。公元1841年1月26日,英国侵略舰船攻占香港,并继续向大陆进攻,谭恩率军赶赴广东,参加抗英战争,成为清军中出类拔萃的一员爱国猛将。

賨人勇猛,能歌善舞。在远古人类的生活与战斗中,他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歌舞是最突出的艺术表现。高歌猛进的巴渝舞就是其典范之一。的在远古时代,賨人在劳动和征战实践中,创造了一种舞蹈叫“巴渝舞”。賨人勇猛、膘悍,能歌善舞,史书记载:“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周武王在和商纣王的征战中,以巴渝舞鼓舞士气,賨人高歌猛进,无坚不摧,终于赢得胜利。巴渝舞兴盛于汉朝,在刘邦灭秦的战斗中,賨人以前歌后舞,“为汉前锋陷阵”,受到汉高祖刘邦的称赞。据说,巴渝舞的名字就是刘邦亲自命名,并把它引入宫廷之中的。大放光彩的竹枝词也是其典范。《太平寰宇记·巴渠风俗篇》中已有“唱竹枝为乐”的记载。它是古代巴渠居民的民俗活动,是巴渠人民创造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一领众和的“相和歌”。竹枝,早在晋代就被诗官们收入《乐府》中。唐代又将竹枝称为“巴渝歌”,同与“巴渝舞”以地域而命名,并在一些著名诗人的赏识、摹仿和极力提倡下,使竹枝大放光彩,声誉高扬。

二、带你走进这片红色的土地

大巴山和华蓥山脉在达州境内纵横形成的深山大壑,孕育了革命火种在这里燃起燎原大火,成为红四方面军成长壮大的摇篮,使川陕苏区成为当时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红色遗址比比皆是。在达州,红军战斗和工作的遗址遍布各地,大小共有500多处,革命文物极为丰富,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刘伯承、徐向前、李先念、张爱萍、王维舟等老一辈革命家血与火的光辉历程。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万源保卫战”是红四方面军历史上,也是整个红军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斗最艰苦、战线最辉煌“的重大战役。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全面收集境内的革命文物资料,并采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重新布展。列宁主义街被誉为”中国红色第一街“,位于达县石桥古镇。1933年10月,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九军十一师从平昌挥师东下,屯兵该镇。红军先后在该镇四座牌坊和石壁上刻下了”建立苏维埃“、”平分土地“、”消灭刘湘“等38幅标语。其石刻“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被称为“中国红色第一联”,原件陈列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宏文校“工”字楼位于宣汉县清溪场,1923年王维舟接任校长之后,集资新建“工”字楼校舍,喻意学校教育面向工农,为工农服务。王维舟在这所学校广纳进步人士,诞生了四川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为革命培育了骨干力量。此外,还有宣汉清溪王维舟故居、项山红三十三军成立纪念碑、红军标语碑林、王维舟纪念馆,万源固军坝李家俊故居、驮山李家俊烈士纪念碑、巴山女红军塑像,通川区张爱萍故居、蒲家英烈园、渠县营渠战役纪念馆等。近日,《巴山魂》群雕又重新伫立城市中央,重建的红军亭巍然屹立在凤凰山巅。这些红色遗迹、纪念物、革命精神是达州建设文化强市,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和物质基础。

巴山将军赫赫有名。这方土地是血染的热土、英雄的热土,不仅有无数先烈长眠于此、魂留于斯,更有陈毅、刘伯承、贺龙、徐向前、李先念、吴玉章、许世友、王树声等共和国的无数忠臣和将军在这里战斗过。而巴山儿女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贡献举世震惊。1929年,王维舟、李家俊、雷玉书、唐伯壮领导了万源固军坝起义,拉开了川东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王维舟创建和领导的川东游击军威震全国。1932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达州人民踊跃参军的近10 万人,牺牲的不下2万。由王维舟和他的川东游击军组成的红三十三军从这里汇人了中国革命的洪流。这块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共和国赫赫有名的将军。王维舟被毛泽东亲笔书赠为“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神剑将军”、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张爱萍,以文武双全扬名军中。巴山儒将魏传统以及唐在刚、徐彦刚、陈伯钧、李中权、蔡长元、孙继争、向守志、任思忠、严政、瞿道文等大批战功卓著的将军赫赫有名。这些英杰,值得巴渠儿女骄傲和自豪。

红色文化厚重壮观。川东游击军和红四方面军不仅给巴渠儿女留下了革命的火种、光荣的传统,更留下了伟大的精神、厚重的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文化部门和广大文物工作者,积极开展川陕革命根据地文物的征集工作,整理出各种革命文物三万余件,进行了多达二千多万文字的史料整理、研究和编写工作。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巩固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石刻标语、红色歌谣乃是两大创举。现保留下来的石刻标语3000多处,分布于各地。除“斧头辟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被誉为中国红色对联第一联外,“赤化全川”至今在数十里外清晰可见,被称为“世界石刻标语王”。红色歌谣不仅数量多,而且是那个时代从未有过的崭新的歌谣,真实地抒写了人民大众的情感倾向和政治态度。川陕苏区火热的经济建设和保卫、发展苏区的革命斗争,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他们在战斗的间隙、行军途中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其类别有戏剧、歌舞、曲艺、诗歌、楹联、美术作品等。川剧《刘湘投江》、《戒大烟》、《半升米》等剧目,开创了现代川剧的先河;有许多演唱作品利用当地群众熟悉的山歌、民间小调、采用旧曲配新词的方法创作演出,广为流传。特别是快板、顺口溜、民谣等韵文,因其通俗甲韵、上口易记,其流传更广。川陕苏区红军文化,是全国土地革命时期乃至现代少有的文化现象。它既是历史的见证,珍贵的文物,革命的瑰宝,又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难得的教材。

三、带你领略川东民俗民间风情

走进达州,除了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红军文化可供凭吊,还可感受浓郁的川东民俗民间风情。

巴渠大地,民歌之乡。巴山民歌内容丰富,无所不及,劳动中包括放牛割草、薅秧挞谷、开山打石、挑抬背拉,总是歌声相伴,或号子相随。《巴山背二哥》、《抬工号子》、《情歌把我当蜜糖》、《打双麻窝子送给你》等民歌,托物起兴,就事抒情,形象生动,质朴刚健。《正月里来是新春》、《豆芽葱蒜叶》等民歌唱进中南海,享誉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近年来人们把巴山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唱红了全中国。巴山民歌以浓郁的巴渠大地泥土的芬芳,以特有的地方风貌立于中华民族艺术之林。

巴渠民俗,风情万般。巴渠民俗历史悠久,来源于民间生活。它触景生情,各种礼仪,劝善斥恶,信手拈来,可成华章。其中婚嫁礼仪有“哭嫁”、“坐歌堂”、“拉亲”、“拜堂”、“铺床”、“谢媒”、“回亲”等,其程序堪称完善,其文化内涵颇为丰富。除此,丧葬、建房上梁、小孩开荤等礼仪和渠县的“打耍锣”、“三汇彩亭”、大竹的“吹打乐”、达县的“翻山铰子”、开江的“落脚灯”、万源和宣汉等地的“薅草锣鼓”等表演艺术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近日,经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认真评选,达州市申报的灯影牛肉传统加工技艺、巴渠童谣、翻山铰子、安仁板凳龙、巴山石工号子、巴山背二歌、薅草锣鼓、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大竹竹唢呐及制作工艺、东柳醪糟酿造工艺、三汇彩亭会、渠县耍锣鼓、渠县刘氏竹编工艺、渠县呷酒酿造工艺、开江拗棒、开江巴山石工号子、薅秧等17个项目被确定为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民俗节日,全国罕见。重阳登高的习俗,自古沿袭至今,遍及全国。唯有达城,偏在正月初九这天倾城出动。据传,元和十四(819)年正月初九,被贬通州的大唐诗人元稹离开通州时,百姓依依不舍,登高而望,目送天涯,留下了“元九登高”这一民俗。此后,每逢正月初九, 达城人倾巢出动,登高壮观,思古述怀,历千载而不衰,经沧桑而尤盛,当属川东北仅有,实为全中国罕见。2006年,达州市人大常委会顺乎民意,作出建立“元九登高节”的决定,将每年正月初九确定为“元九登高节”,使这一沿袭了一千多年的独特民间习俗得以固定化。2007年首届达州元九登高节隆重举办,10万市民勇攀高峰,赛诗会等各种文体活动异彩纷呈,盛况空前。全省独一无二的三汇彩亭会。渠县三汇彩亭会相传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举办时间是每年阴历三月十八。三汇彩亭的民间艺术融铁工、木工、刺绣、缝纫、建筑于一体,汇文学、绘画、雕刻、力学于一炉,结构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绚丽,工艺精湛,颇富特色,是川东地区民间艺术瑰宝。近年来,三汇彩亭会融入了新的内容,使彩亭会更加增辉添彩。因此,每逢办会日子,不少群众远道赴会,把整个三汇镇变成了人山人海。1992年,四川省委、省政府举办春节电视联欢晚会,特邀三汇彩亭赴蓉进行了公演。

巴渠名镇,淳厚古朴。山区交通不便、欠发达的经济基础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达州大山里的古镇,保持了建筑风貌和文化氛围的原汁原味。其民风之淳厚,其风情之古朴,使人流连忘返。石桥古镇除红军文化外,还完好地保留着被世俗的烟火气浸润得斑驳、残破,于是愈显其真实、厚重的民间古建筑和别处绝难寻觅的手工业生产作坊。有川东特有的吊木结构民居;还有前面提到的那四座牌坊,仅仅其建筑艺术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观赏和保护价值。清河古镇中的西式建筑群堪称一绝。看过电视剧《哈(傻)儿师长》的人,都对其男主角”范哈(傻)儿“印象颇深。位于大竹县境内的清河古镇,就是”哈(傻)儿师长"原型范绍增将军故里。古镇老街古建筑群在明末清初形成规模,1931年被范绍增出资修建成中西合壁式建筑群,颇为壮观。这是四川省以及周围省、市保存最完好的唯一一处中西合壁式古建筑群,其声名已远扬国内。三汇古镇依山傍水,盘踞在三江交汇处的一个硕大的磐石之上(当地人称“石磐”)。自古是川东重镇,现为四川三大古镇之一。镇辖三岸,山环水绕,街市沿山而建,街道蜿蜒曲折,街面跌宕起伏。街内小巷幽深,院落相连,街房多雕楼画栋,镂龙刻凤,古风古韵。于山顶鸟瞰,房屋接踵摩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仿佛大都市重庆的微缩景观,故有“小山城”之称。

巴渠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内容缤纷灿烂,本文无法一一道来。这只能是一个缩影,一个大纲,没有穷尽其渊源、细究其细节,就算是一个开头吧。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有幸听到达州一位年轻的市长曾这样说过,达州文化既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在人文、历史、民俗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达州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着力打造具有鲜明达州特色的三大文化品牌。一是打造以达州元九登高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品牌,二是打造以川陕红军为代表的旅游文化品牌,三是打造以巴人文化为代表的巴渠历史文化品牌。如此,有哺育文化强市的厚重母体——巴渠文化,达州“文化强市”不是一句空话!

第二篇:打造文化强市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利用**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个资源,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推进了“文化**”建设。

坚持靠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实践,强化“文化兴市”的责任感使命感。突出一个“学”字,准确把握“文化**”建设的新内涵。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学习省委关于建设文化强省、扬州市委有关加强文化大市建设的精神,制定并部署了“十一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着眼一个“邮”字,积极构建“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坚持以“邮”为文化品牌,注重挖掘龙虬文化、尧文化、运河文化和乡土文化,集传统、特色于一体,相继推出了农民艺术节、社区艺术节、周末大舞台、秦邮文化讲坛、百姓学堂等文化活动,并成功举办了一届中国羽绒服装节、四届邮文化节暨双黄鸭蛋节、三届汪曾祺文学奖评选等活动。紧扣一个“实”字,努力创新“文化**”建设的新举措。坚持文化项目点面结合。城区启动建设了集商务、研发和会展为一体的邮都文化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了蝶园、海潮等综合性市民广场;各乡镇、社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了菱塘回民文化广场、八桥农民广场等。坚持多项活动全民参与。在每年开展的特色文化活动中,都尽量动员更多的群众参与。坚持工作成效群众评判。每次重大活动结束后,都多渠道收集信息,虚心接受各界有识之士的诤言,确保特色活动效果逐年提高。

坚持靠主题活动牵引工作,营造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浓厚氛围。举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去年10月,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召开了以“抢抓发展机遇、打造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并就**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形势、现状、目标及举措等邀请市内外专家、学者到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举行“永远的汪曾祺”系列纪念活动。今年5月16日是**籍作家汪曾祺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日,我们适时筹划了永远的汪曾祺专题讲座、纪念汪曾祺先生逝世十周年征文、颁发汪曾祺文学奖、汪曾祺京剧《沙家浜》交响音乐会等十多项纪念活动。活动中,得到了中国文联作协主席铁凝女士,中国文联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先生,汪曾祺研究会会长陆建华先生等全国20多位名家的支持和参与,中国新闻网、新华日报、扬州日报、扬州电视台等20多家新闻媒体均作了全程报道。开展首届读书节活动。今年4月到7月,我市举办了以“读书、求知、守信、文明”为主题的首届读书节活动,内容主要有“经典回响———大型美文诵读”,“十佳藏书家庭”评选,“快乐书海”———XX**市首届读书节书市,“我最喜爱的十本书”推介展评等。目前,该活动已经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的广泛参与,产生了较大反响。办好社区艺术节。依托蝶园市民广场,我市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由家庭才艺表演、《争做好市民》dv短片大赛、送图片进社区等系列活动糅合在内的社区艺术节。今年的艺术节围绕“和谐家庭、和睦邻里关系、和美生活”的主题,相继举办了“公民道德颂”合唱比赛、趣味体育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坚持靠打造品牌彰显优势,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出和做响“秦邮文化讲坛”。按照“挖掘秦邮文化,打造文化**”的思路,通过文人搭台、文化唱戏的途径,以“文化人讲秦邮、秦邮人讲文化”为主题,以**籍在外文化名人为主体,从去年11月开始,相继开坛了《汪曾祺,一位真诚的优秀作家》、《婉约派词宗秦少游》、《永远的汪曾祺》等专题讲座。目前,一股“秦邮文化热”正在**城乡兴起。开办和搞活“百姓学堂”。组建“百姓学堂”讲师团并积极动员公务员、教师、法官和医生等各类人才加盟,深入城乡巡回宣讲“构建和谐社会、农业科技、卫生防疫和子女教育”等内容。城乡居民纷纷夸赞其为政策法规的宣讲员、生产生活的导航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播音员。“百姓学堂”被新闻界形象称之为学习型**建设的“三堂会审”。创建和申报“中国民歌之乡”。**是中国民间文学创作研究基地,尤其**民歌,别具一格,乡音纯真,目前已整理成功并广为流传的有《**西北乡》、《数鸭蛋》、《撒趟子撂在外》等民歌272首,横泾等地的原生态民歌还被央视相中并多次亮相中央电视台。为了充分张扬**民歌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目前我市已经成立了**“中国民歌之乡”申报小组,邀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60余名代表来邮指导民间遗产抢救工作,各项筹划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扮靓和做大“周末大舞台”。依托现有的蝶园、海潮两个大型市民广场,发挥基层文化部门的作用,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两年多来,已经进行了20多场次大型广场演出,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坚持靠整合资源推进发展,创建内外联动、群策群力构建大文化的格局。用好和用足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先后对盂城驿、龙虬庄遗址、清代当铺等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文游台、宋城墙、奎楼等7个省级保护单位进行重点修缮;同时,收集并整理了秦观、汪广洋、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及汪曾祺等**历代文化名人的档案资料。挖掘和利用**籍在外文化名人资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籍在外文化名人有百余名。我们把这些名人资源当成宣传推介**的宝贵财富,专门建起了**籍在外文化名人信息库,做到常联系、常沟通。同时,倾听他们对“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巩固和开辟新闻舆论资源。市委把宣传“文化**”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内容。除率先在扬州举办“**经济会发展新闻发布会”、下发加强新闻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落实新闻会商制度外,还注重与国家和省级新闻媒体、知名网站等进行沟通联系,确保了“文化**”宣传向立体化、多层次和全覆盖的方向发展。

第三篇:建设海洋文化强市

建设海洋文化强市,增强文化竞争力

王文洪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3年),所谓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内在的要素资源,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被称为文化竞争力。舟山是我国唯一的海上群岛城市,发展海洋文化,不仅仅是舟山“建海洋经济强市、创海洋文化名城”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建设海洋文化强市增强文化竞争力”,来提升舟山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具体地说,有以下三方面作为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一、把海洋文化发展战略作为先导。

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城市,也就缺少竞争能力。要在竞争中体现出城市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取决于城市文化功能的定位、取决于科学的文化发展规划。在国外,伦敦提出:发展文化战略和创造新的文化多样性能够巩固伦敦作为世界都市的地位。英国老牌的工业化城市曼彻斯特的文化战略是:让曼彻斯特成为“创意之都”或“文化之都”,并明确提出“21世纪的成功城市将是文化城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在世纪之交制订了新世纪第一次十年的文化战略,在报告中开篇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城市即人化,文化即城市”。新加坡新闻及艺术部的《文艺复兴城市》明确提出:要将新加坡建设成为21世纪的文艺复兴城市,要成为亚洲的核心城市之一。

在我国新一轮城市建设中,城市文化的定位和建设备受关注。广州提出“城市以文化论输赢”,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定位于文化,要建设文化山水城市。武汉市提出城市环境创新要面向世界,张扬城市个性,突出文化底蕴,营造新的城市亮点,建成“文化武汉”。浙江省的城市建设也十分重视文化战略,“实力杭州、活力杭州、魅力杭州”已成为经营杭州、发展杭州的文化理念;宁波“三江文化长廊”等文化设施建设凸现了文化内涵和现代气息;绍兴在城市建设中做好“水”字文章,突出“江南水乡”特色。

今天,在城市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关心舟山发展的人都在思考:舟山凭什么在新世纪城市竞争中寻求新的发展?应该用什么作为实现舟山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用什么来增创新优势,增强舟山在沿海地区的竞争力?用什么来营造舟山这座城市的个性与特色,扩大其在中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我们想到了海洋文化,并把它作为“舟山新世纪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可以说“海洋文化繁荣之日,就是舟山经济振兴之时。”

第二、把海洋文化产业作为突破口。

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其含义是对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进行工业化、信息化、商业化加工与运作,其范围涉及文学艺术、影视音像、新闻出版、体育娱乐、信息咨询、设计策划、文物工艺等领域。发展城市文化产业不但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有利于加快地方文化走向世界,而且可以引导大多数文化行业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以解放和发展文化艺术生产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文化产业在新世纪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舟山市民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问题在于舟山海洋文化的发展长期以来不是以产业形态而是以事业形态出现,走的是政府办文化的路子,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乏原始积累和投入机制,导致产业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比如舟山“小百花”越剧团还没有完全面向市场;新兴的“沙雕工艺作品”尚未形成集生产、销售、展览、收藏于一体的产业;文化产业更多地集中在见效较快的旅游业上,还没有向其他行业拓展。

要建立起实力雄厚、具有鲜明的舟山地方特色的现代海洋文化产业体系,必须首先实现思想观念转变。应更新“文不经商,士不理财”,“主业靠政府,副业靠产业”,以及“富余人员搞三产”等落后观念,科学认识文化的产业属性,确立正确的文化产业观。比如舟山国际沙雕节,以市场化手段进行运作;舟山渔民画经历了“市场冲击”低谷之后,借产业化机会将重新繁荣。其次应尽快出台有关扶持海洋文化产业政策,在资金投入、税收减免、价格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惠,支持和鼓励社会资金、私人资金和外资投入海洋文化产业。以普陀为例,自2001年以来共吸纳民间资本4亿多,用于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的综合开发。最后在海洋文化产业规模上,要把现有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把产业做大。实现从“弱、小、散”向集约化转变,以形成集团化、集约化的规模效应,比如海洋艺术演出业、海洋图书信息业、海洋文博展示业、海洋休闲健身业、海洋影视基地、海洋文化网站等等。

第三、把海洋文化旅游业作为落脚点。

当今社会,文化在旅游经济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旅游业的内在特性——文化性,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目前文化旅游在所有旅游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为37%,近几年将以15%的年增长速度向前发展。海洋文化与佛教文化的有机融合,形成了普陀山旅游热长年不衰。信仰是一种精神文化,它对僧侣和信徒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人们来普陀山的目的主要在于朝山拜佛,信仰观音文化。普陀山在我国及国际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日本、法国、印度、东南亚(称为佛教国家)各国僧人和信徒,来普陀山朝拜历代不绝,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2003年11月,举行了首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体现了自然、文化与生命的结合。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历史文化遗产保留着现代都市人的历史记忆。近年来文化遗产已成为一大旅游热点,并形成了这样一个公式:“世界遗产=世界名片=注意力经济。”现代人旅游追求新奇(求新),渴望到大都市如上海、深圳、香港等感受现代生活,后现代人或当代人期盼“回家”(怀旧),去海边,去森林,去没有遭到破坏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旅游。普陀山作为佛教文化遗产,在今天中国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热中,应该积极向上争取,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舟山海洋文化资源丰富,区域分布各有特色,定海为海洋历史文化,沈家门为海洋渔业文化,普陀山为海洋佛教文化,朱家尖为沙雕文化,桃花岛为海洋武侠文化等等。各县区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积淀,都在着力做好海洋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有的做“海”字文章,如海钓邀请赛、沙滩排球赛、帆船锦标赛等;有的做“渔”字文章,如渔家乐、渔家风情、海上人家等。总之,海洋文化旅游既是海洋旅游和文化旅游的结合,又是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的结合,是舟山旅游经济的重中之重,是舟山城市营销的战略选择。

第四篇:川陕三国文化核心旅游线路走进西安

西安电视台《快乐旅游》节目主持人雯卿主持推介会 四川中大投资管理董事长冯世斌致辞

8月20日下午,由四川中大投资管理主办的三国旅游线路推介会在西安恒佳好世界大酒店召开。西安市旅游局质量规范处处长郭斌、西安市旅游局质量规范处田平科长、西安市旅游协会旅行社分会副会长高建忠、西安市旅游协会旅行社分会副秘书长张涛、四川中大董事长冯世斌出席了此次推介会。参加推介会的还有腾讯网、西安电视台、勉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西安市各大旅行社负责人。

西安市旅游局质量规范处处长郭斌在推介会上讲话 四川中大营销部经理巩万举作景区推介

本次推介会旨在展示广元昭化古城、勉县武侯之祠、武侯墓、马超墓祠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宣传推广川陕三国文化核心旅游线路,并联合陕西旅游业界同仁,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四川中大营销部经理巩万举在推介会上就三国文化旅游线路作了详细的推介,并向各大旅行社宣布了最新的旅游线路及组团优惠政策。同时四川中大员工代表面向社会作服务承诺宣誓,西安华商旅游与四川中大也在推介会现场签定了合作协议。

四川中大代表向社会作服务承诺宣誓

西安华商旅游与四川中大现场签订合作协议12下一页

琚唷呭

厦门日租房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市中医院文化强院一年见成效a

市中医院文化强院一年半见成效

文化建设让市中医院插上腾飞的翅膀

石 川

2009年4月,清远市中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面对基础弱、底子薄的清远市中医院,新领导班子经过反复总结论证,终于找到了兴院、强院的关键所在: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弘扬中医文化,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从抓文化软实力建设着手,塑造医院灵魂,抓纲张目。在构建和谐中医院的科学发展实践中,从价值体系、行为规范、环境形象三个方面入手,推动医院整体内涵建设和发展,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中走出了一条借助文化特色建设兴院、强院之路。一年多来大力弘扬中医文化,使医院人气旺了,医患关系和谐了,综合实力更强了,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快速提升,社会影响力大了。文化建设,让市中医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秉承“大医精诚”的中医服务文化

中医院立足公益性特点,努力营造“仁者爱人”、“大医精诚”的中医院特色服务文化。通过开展医院精神大讨论和价值理念征集活动,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市中医院确定了新的体现中医特色的院徽、院训,提炼了医院精神、办院宗旨、发展战略等核心价值观,并印制了《员工手册》,组织学习,规范职工道德规范、诊疗行为规范、同道相处规范、教学承传规范、语言仪表规范;另外,医院举办了“服务之星”的评比,规范医院员工服务行为,促进了服务价值、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升。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开展了富有中 1

医文化特色的各种活动,营造“爱中医、学中医、讲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举办了方剂比赛、中医经典比赛等系列中医知识竞赛活动和相关培训,在医疗活动中大力提倡和促进中医药方剂、制剂、协定处方的应用以强调中医特色;二是加强医院的环境建设,让人们在浓浓的中医药文化气氛和休闲怡人的中医人文环境中去接受中医文化的陶冶,传承中医文化的“仁者爱人”、“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理念。一年多来,市中医院的环境形象建设成为其医院文化建设上极为浓重的一笔,利用院内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整理大院,重新布局,变庭院为以中医文化为主题,休闲亲和为格调的中医文化广场;广场周边墙下空地建造长达近百米的中医文化大长廊,它将极具中医文化内涵的“名医石”、“大医亭”、中药材种植园、大型中医名人影壁浮雕串连在一起,形成了宽松祥和的文化休闲空间;把门诊大楼与住院大楼的所能利用的走廊墙壁及病房外墙、楼梯间、大厅等位置设置中医文化墙和中医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宣传栏、宣传牌;建设并投入使用颇具中医元素的国医楼,内部装饰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设有经广东省中医药局批准的“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清远地区首家中医体质辨识健康体检、国内首创“名医会诊门诊”、国医堂、名中医工作室及国医特色的针灸、推拿、理疗康复科室等等。一位每年都要来中医院一两次找省名中医欧阳汝忠看病的老教授感慨地说:“才一年多,医院变化太大了,连空气里都充满了中医药文化和人文关怀的气味”。老教授的话没有丝毫夸张,中医院用自己的行为实践了“仁者爱人”、“大医精诚”的中医精神:2010年1月6日,一名车祸重伤的16岁广西女孩小琴被送到市中医院骨伤科,被诊断为股骨干骨折急需手术,但家中父亲得了精神病,母亲去世,弟弟读小学,只有一个80岁的爷爷独自撑起整个家,小琴根本交不出

治疗费。得知情况后,骨伤科主任胡德志亲自安排治疗方案,副主任杨林想办法与香港的一个基金会联系,为小琴争取到了5000元的资助,医院免去其手术费,院里的医生护士还主动捐赠,送水送饭,直到她伤愈出院。一年多来,类似小琴状况的贫困病人在市中医院都获得了应有的关怀和治疗,医院还特地为此制定了《患病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治流程》,为“三无病人”免费提供基本医疗治疗,开通了急诊绿色通道等制度,全院中医人对“三无病人”的人文关怀,无不闪烁着“仁者爱人”、“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传统中医文化光彩。

打造“以人为本”的医院管理文化

市中医院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以此作为争优创先科学发展的实践过程,已成为清远市中医院事业兴、人气旺的奥妙所在。

医院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区别不同培养对象,制定了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引进专业紧缺学科带头人工作暂行规定及新聘博士的待遇等管理规定,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获得巨大成功,今年上半年,中医院引进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9名,“博士群”的引进,实现了我院及我市中医专业博士零的突破。此外,我院还成功引进了肿瘤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一名、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一名、放射科及肿瘤介入副主任医师一名。同时医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人才培养,选派专业骨干到广州等国内一流医院进修学习,现已派出8人外出进修。为提高我院在职人员的素质和学位层次,增强医院的整体竞争力,我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签署研究生培养基地协议,开设在我院的研究生课程班于3月19日正式开班,招收学员71人。我院的冯伟勋、欧

阳永红、胡德志被广州中医药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实行人员分类管理,采取公开竞聘方式竞选中层干部,改善职工待遇,对在职人员的岗位补贴参照市直机关标准进行了调整,两次提高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使之达到同级退休公务员工资水平。在“以人为本”的医院管理文化中,清远中医院还注重改善诊疗环境,提供人性化服务。比如配合科室业务开展做好医疗用房的改造、装修工作。在科室、病区按装空调、更新办公桌椅,改善医护人员工作环境和病人就医环境。开设营养餐厅、专家招待所和病人餐厅“药膳堂”,为值班人员、住院病人下送夜餐,为团队体检提供早餐。成立输送中心,为临床一线提供有力后勤保障。

营造“中庸和谐”的医患文化

近几年来医患矛盾突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症结所在,既有医院内在问题,也有社会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我院着力渲染“和谐”、“和为贵”等哲学思想,并在实际医疗工作中着力抓好医疗安全,开展了安全发展专项活动,构建平稳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转变服务观念,转变服务方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中医院从五个方面扎实落实医患沟通工作。一是规范工作人员行为,二是强调对患者以心换心,真诚关怀,三是积极耐心聆听病人的诉说,四是开展微笑服务,五是耐心告知。

中医院一年来围绕“构筑和谐医患关系”做文章,开展了许多有效的便民举措,如率先推广实施中西结合临床路径起到了规范医务人

员的行为,缩短病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最终达到减轻患者负担的效果。开展从底层数据做起的全成本核算管理,这在我省三级甲等中医院中还是第一家。2009年10月,市中医院率先在全市的医疗机构中向市民开通电话预约挂号服务,实行预约挂号;同年3月,医院推出“无假日门诊”……。这些举措都得到了广大患者的拥护和支持,和谐医患文化氛围为医院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患关系呈现出和谐相融的局面,今年至今无医疗事故发生,有许多病人病愈出院后还经常带着感谢信、奖旗、礼品返回医院“走娘家”,“探亲人”。在清远市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中医院重民生、构和谐一系列举措让群众满意度达95%,对解决突出问题情况的满意率高达99%,成为市直唯一一家典型单位做经验介绍。

普及挖掘“绿色低碳”的中医特色文化

中药的来源基本为天然的植物、动物或矿物,在治疗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这是几千年来得到验证的绿色药物,低碳诊疗。如何让清远的400万父老乡亲都明白从防到诊、从诊到疗、从疗到养的个中原理,以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精神去理解,应该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市中医院为此作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介绍中医院,普及中医知识的医院网站,强调医院公众形象的塑造,宣传医院核心价值理念;与《清远日报》联手打造成功大众化的《中医与保健》专栏,一周一期,刊登通俗易懂的中医药知识,成为深受读者欢迎的品牌专版;在市电视台和清远其它媒体上大力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二是鼓励“师带徒”这一中医传统传承模式,继承和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培养新一代中医人才,确定刘冰冰等4人为省名中医欧阳汝忠的徒弟,轮流跟班学习。同时注重挖掘经方、验方,大力推广鼓励使用

中医协定处方、中药制剂,祖传方、经方、验方等,并制定了奖励方案。我院省、市名中医和中医药学科带头人纷纷献方。到2010年4月份止,已经应用的经验方和协定方从2008年的不足20个增加到了68个。2010年4月份门诊中药处方比例为72.84%,中药饮片处方比例为20.97%,增幅明显,医院的中医特色文化韵味越来越明显浓厚。

中医注重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并以此推断五行与脏腑之间的关系,借以寻找病因以除病根。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市中医院从“边缘”到“聚焦”,清远市中医院以其中医特有的方式抓文化建设,铸造灵魂,实践着 “后发优势”,“文化强院”取得了阶段性的辉煌成果,得到省中医药局的肯定。它不仅有力论证了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及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分别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和文化强市规划的可行性,也对过去的一年里医院在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大量的工作予以了自我肯定。曾经有学者说,从管理经历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管理是管理发展的最后阶段。由此可见用文化来管理一个单位的重要性。(3704字)

下载川陕苏区文化强市的厚重母体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川陕苏区文化强市的厚重母体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把福安建设成文化强市(★)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

    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文化强市

    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文化强市 应代明 2010年第1期 ——文化建设 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精神,荆州市将积极推进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努力打造......

    整合文化资源实现文化强市

    文章标题:整合文化资源实现文化强市为了繁荣**文化,把文化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实现文化强市的目标,要作好“三篇文章”。一、立足**抓文化,围绕特色作文章**......

    区旅游局关于文化强市的报告

    巴中市巴州区旅游局 关于贯彻落实文化强市决定的情况报告区委宣传部: 市委提出建设文化强市决定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传达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面安排部署。现将我局贯彻实......

    支持鄂尔多斯打造中国西部文化强市实施方案

    《支持鄂尔多斯打造中国西部文化强市战略合作协议》实施方案为落实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以下统称甲方)与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乙方)签订的关......

    《“文化强市”深圳大型文化公益活动》嘉宾介绍

    《“文化强市”深圳大型文化公益活动》 艺术家及嘉宾介绍 一线艺术家阵容:王宪荣、周小军、宗家顺、罗杨、杨为国、陈培林王宪荣 王宪荣,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法家协会......

    张家口借助文化张力打造强市名城

    张家口巧借文化张力打造“强市名城”2011-11-2911月28日讯(记者吴绍冰 常世荣)虽然入冬的省城绿意尚存,但是站在一幅幅摄影作品前,你仍可以领略到塞外冰天雪地的美景。今天,展示......

    档案工作应在文化强市建设中有所作为

    档案工作应在文化强市建设中有所作为 发布时间: 2007-11-19 点击: 538 次 绍兴市档案局 杜 园 论文摘要:档案部门应充分依靠自身的独特资源优势,在文化强市建设中有所作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