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乐于劳动,善于劳动(第2课时)》导学案 教科版
《乐于劳动,善于劳动》
一、知识概览图
二、新课导引
2010年7月1日农垦日报报道,陈大玉:新型劳动者的楷模。陈大玉,1943年3月出生于山东梁山,16岁来到北大荒,当过拖拉机手、农业技术员、生产队副队长。1983年担任二九〇农场服务公司副经理。1986年,他辞去职务,创办北绿园林苗圃。23年来,他在园林苗木的引种育种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填补了东北边陲地区园林绿化品种的多项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风富赞扬他是新型劳动者的楷模。
一位哲人说过:平凡与不平凡之间,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跨越的。陈大玉,这个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土专家”,靠着信念、坚守、创新、奉献,实现了由普通劳动者到新型劳动者的跨越。
【思考讨论】你知道什么是新型劳动者?为什么要做新型劳动者?
三、教材精华
知识点1在知识经济时代
现代科技和知识信息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资本,社会生产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探究交流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结合实际,说说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什么要求。(课本第100页)点拨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现代科技和知识信息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资本。
答案上述两幅图片反映了随着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在生产劳动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生产方式逐渐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型;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技和知识信息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生产新型的劳动者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的要求
新型劳动者的含义及特点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对我们中学生的启示
的重要资本,社会生产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需要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者是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劳动者。
新型劳动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包括: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新型劳动者必须具备的能力是知识化、技能化、富于创造力的人。
(1)随着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在生产劳动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生产方式逐渐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型。
(2)新型劳动者的特点及含义。劳动者是知识化、技能化、富于创造力的人,是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劳动者。
(3)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快速增长的21世纪,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只有掌握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探究交流许振超是靠什么取得成功的?在他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新型劳动者必需的哪些素质?(课本第101页)
点拨掌握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可以使劳动者取得成功。答案是靠他的劳动热情、掌握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及创新精神取得成功的。新型劳动者必须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知识点2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新型劳动者的原因
(1)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经济要迅速发展,必须在科技前沿有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世界一流科研水平的专家做先导,在生产一线有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做支撑。
探究交流这两幅劳动力人才结构图说明了什么?根据这两幅图,推测未来几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课本第102页)
答案说明我国高技能人才匮乏,制约了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人才结构图说明中高级人才支撑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
未来几年我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将会增长,特别是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人数缺口更大,需求量将大大增加。
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在科技前沿有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世界一流科研水平的专家做先导,在生产一线有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做支撑。实
践证明,只有一流的设备,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人,是生产不出一流产品的。高技能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我国许多高精尖的工程和产品,不是无人设计,而是无人制作;许多企业引进了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却无人会操作,而发挥不出效益,这同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低、高技能人才数量极少有直接关系。
(2)高技能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这种状况亟待改变。(3)随着我国工业现化代进程的加速,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做创新型的劳动者,积级参与技术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探究交流结合许振超、王海和包起帆的事迹,谈谈对新型劳动者的认识和理解。(课本第104页)
点拨从新型劳动者的含义入手谈理解
答案新型劳动者是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劳动者。新型劳动者必须具备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素质。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快速增长的21世纪,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只有掌握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在科技前沿有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世界一流科研水平的专家做先导,在生产一线有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做支撑。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做创新型劳动者,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知识点3与时俱进,做新型的劳动者
我们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落在了我们的身上。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将来才能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探究交流调查了解目前社会上对各种职业的需求情况,以及各行各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考虑如何从现在起,为将来成为一名新型的劳动者做准备。(课本第104页)答案目前社会上对各种职业的需求情况:
例如:未来几年,电子信息、现代医药、装备制造、商贸与物流、旅游与会展5大类重点发展产业,56个专业岗位的紧缺人才。其中,电子信息业有高级经营管理、软件项目管理、硬件开发、软件开发、数字电视技术开发等10个岗位;现代医药有高级经营管理、生命科学与医学基础研究、中药现代化研究、药物研发、生物医药中下游技术研发等11个岗位;
装备制造业有高级经营管理、研发工程师、技术总监、高级技工等15个岗位;商贸与物流业有跨国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等9个岗位;旅游与会展业有会展组织管理、旅行社高级管理、高级导游、旅游规划等11个岗位。
各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例如:保险经纪人除须掌握保险业务知识外,还需精通法律、财会知识。
形象设计师的素质要求:具备美容、美发、化妆、服饰、礼仪等多种专业知识和技术,并能够对这些因素进行整体搭配,综合设计。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与顾客充分地交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以形象塑造为突破口,引领顾客树立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现在起,为将来做一名新型的劳动者做准备:作为青少年,我们要为将来成为一名新型劳动者做准备。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确立终身学习观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现代代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练就一身真本领,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四、课堂检测
1.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劳动者被称为()A.新型知识分子 B.新型劳动者 C.新型教师 D.新型农民
分析新型劳动者,是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劳动者。不论农业生产、工业制造、商来经营还是社会服务,都需要这样的新型劳动者。此题考查对新型劳动者含义的理解。故选B。
2.在一次科技展上,许多人对新疆博州四中学生发明的“蛙泳式沙漠汽车”、“毛发气象仪”、“采绵机械手”等惊叹不已,问他们“是不是比别人聪明”。他们的回答是一致的,“这是参加科技小组的收获,课本教会我们知识,科技实践活动教会我们创新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动手制作,有所发现。”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学习要()A.夯实基础,注重积累 B.对什么都要有好奇心
C.认真学习科学文化,勇于参加社会实践
D.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激发人们创造动机的伟大想象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的内容。从材料可以看出,学生发明东西,一方面靠的是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还需要实践。所以选C。
3.52岁的王海,虽然只读过小学三年级,但是经过长期不懈的刻苦学习和钻研,完成技术革新与改造项目43项,从一位普通的机械师发展成为高级工人技师,他说:“不管工作有多忙,身上的病有多累赘,我一定要设计出最先进的造桥机。”王海的事迹告诉我们,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已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A.领导管理能力的高低 B.技术创新 C.工人数量的多少 D.企业规模的大小
分析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此题考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故选B。
4.“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已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精神文化比物质文明重要 ②知识经济年代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③有了劳动者,就能发展知识经济 ④新型的劳动者是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只要明白劳动者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型劳动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包括: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此题就迎刃而解了。正确答案为C。
5.目前,在津求职的农民工已经超过110万人,许多求职人员普遍存在职业技能低、文化程度不高的共性。这些求职人员相对缺乏职业竞争力,很多人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这说明()
A.职业技能和文化程度高的人不会失业
B.现代社会劳动者是四肢健全、肌肉发达有力的人 C.现代社会劳动者是知识化、技能化、富于创造力的人
D.简单的体力劳动者,没有就业机会
分析本题结合具体情境考查我们对新型劳动者的认识。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体现了现代化生产方式下各个行业对简单的体力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少,社会更需要知识化、技能化和富于创造力的劳动者。A说法过于绝对;B项不符合现代化生产需要;D说法绝对。因此选C。6.王海,只读过小学三年级的他原是一位普通机械钳工,但经过长期不懈的刻苦学习和努力钻研,终于设计出了6台架桥机,并参与了几十座桥梁的建设,完成技术革新与改造项目43项,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23项。从一位普通的机械钳工成长为一名高极工人技师。阅读材料后,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王海靠什么取得成功?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从王海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新型的劳动者必须具有哪些素质?
【答案】(1)王海靠自己长期的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从而掌握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新技术而取得成功。启示:我们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只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将来才能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2)新型劳动者要有劳动热情,要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素质。7.重庆市中小学“科技之星”创新大赛活动拉开序幕。
(1)【科技创新我动员】假如你所在的学校准备召开全体学生动员大会,请你做动员发言,你会运用思想品德所学的哪些有关知识?
(2)【科技之星我争创】假如你代表学校参加这次“科技之星”创新大赛,你应从哪些方面做好准备?
(3)【智力成果我维护】如果你的小制作、小发明取得成功,你准备怎样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
分析本题以活动探究题的形式考查我们对科技创新的认识。第一问从创新的重要性方面来作答;第二问从具体的活动准备上考虑,注意在做准备时要量力而行,符合中学生事迹;第三问结合维权知识来回答。
【答案】(1)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②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③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我们要从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①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培养自己具有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进取精神。②做好知识的储备,了解、掌握相关知识。③做好物质准备,准备好所需材料和工具。(3)申请专利权,寻求法律保护。
第二篇:第十一课《乐于劳动,善于劳动》第二课时教案
第十一课《乐于劳动,善于劳动》
第二课时教案
上课时间:5.19-5.20 备课时间:5.16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从现在做起,将来成为一名新型劳动者的观念。【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善于劳动,做新型的劳动者。
【知识】明确新型劳动者应具备的素质,懂得通过创造性劳动造福人民、发展自己。
二、教学过程
【时政播报——记录点点滴滴】
(由负责时政播报小组同学进行时政播报,并进行现场提问。)【预习导学——从宏观上把握教材】
根据以下导读提纲,认真研读教材,联系实际生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新型的劳动者?新型劳动者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2.为什么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培养一大批新型的劳动者?(从新型劳动者的重要性及现状两方面阅读思考,建议查找相关典型人物的事迹)
3.完成教材P102的活动,画出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人才的结构图。(注意材料中对人才结构的描述)4.了解许振超、王海、包起帆的事迹。5.青少年怎样才能成为新型劳动者?(课前由教师和组长进行检查)【学习探究——自主合作、理解探究】 1.交流思考:
多媒体展示招聘启示和应聘简历
思考:你认为王某某能否应聘成功?如果不能成功,原因是什么? 教师:青少年的必然选择:与时俱进,做新型的劳动者。2.自主合作、基本感知——是什么 学习任务一:
/ 4
1.什么是新型劳动者?(自主学习)
新型劳动者是、、的劳动者。2.活动:寻找闪光点:寻找许振超、王海、包起帆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并简短的词句概括这些闪光点?(新型劳动者必需的素质)(合作探究)3.合作探究、深入理解:——为什么
学习任务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需要(培养)新型劳动者?(1)阅读教材P101—103正文,并结合“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人才的结构图”,自主探究: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需要(培养)新型劳动者?
【提示:1.重要性:新型劳动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议从正反两方面思考)2.现状: “劳动力人才的结构图”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小组交流,准备展示(3)班级展示
注意:不要照读教材原话,要用自己的话表达,注意表达语言的条理性、规范性,力求考虑问题的全面,表达方式鼓励创新。4.合作探究、展示自我——怎么做
学习任务三:合作探究:如何从现在做起,为将来成为一名新型劳动者做准备。教师:对成为新型劳动者的建议:
1.树立责任意识,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树立远大理想; 2.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刻苦钻研;
4.在生活学习实践中,不断增强获取知识、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 5.确立终身学习观念,养成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 6.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创新精神。【课堂小结——让我们共同盘点下我们的收获】
【要点总结1】与时俱进,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每个青少年的必然选择。【要点总结2】新型劳动者是、、的劳动者。【要点总结3】 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
/ 4
济发展;
【要点总结4】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已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板书设计
(二)新型的劳动者
1、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2、什么是新型的劳动者以及新型劳动者应具备的素质
3、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四、随堂练习
1、“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的话告诉我们,青年学生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那么,作为青年学生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A.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B.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C.刻苦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
D.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就一定可以成才
2、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说:“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可以不进大学殿堂,但不可以不学习;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发奋学习才能成就未来。”许振超的这段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要敬业奉献 B.要具有过硬的技能
C.要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D.要有不怕苦的精神
3、我国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等活动是检阅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重大活动。举办这些活动是因为()
/ 4
①社会需要新型劳动者 ②富有创造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③人人要高起点,攀登科学高峰 ④人人都会成为创新型劳动者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小张等三位同学是某校八年级(1)班的学生,他们喜欢课余时间在一起看一些科普书籍,讨论问题,进步科技制作,参加实践活动。最近,他们申报的科技制作项目在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事例告诉我们()①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②青少年要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多读科普书籍是创新的唯一途径 ④青少年只能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制作,不可能有大的发明创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解析删除试题
/ 4
第三篇:第十一课《乐于劳动,善于劳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十一课《乐于劳动,善于劳动》
第一课时教案
上课时间:5.16-5.18
备课时间:5.12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到快乐,在家庭中能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摒弃那种厌恶劳动懒惰的恶习。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劳动中增强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并能在家主动承担家务劳动。
3.知识目标:知道劳动的必要性,干家务劳动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劳动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劳动的必要性
三、教学过程 导入:心灵手巧
1.组织开展“心灵手巧”活动,具体活动内容和方式参考“教学活动设计”。2.学生反思刚才做活动的感受。如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作品完成后大家的感受是什么等。重要的是注意活动的体验,体会创造、付出和收获的快乐。3.教师总结:没有劳动的付出,我们就体会不到收获的快乐。体会劳动创造快乐,体验劳动收获的快乐。
教学环节一:感受劳动的快乐
1.学生交流自己平时参加的劳动以及收获到的快乐:哪位同学参加过劳动,并且让自己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学生交流)
2.学生根据平时的体验和交流,寻找劳动带来的快乐。(如克服困难带来的快乐、劳动获得成果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合作带来的快乐等)
3.教师总结:劳动是辛苦的付出过程,也是快乐过程,我们要善于发现劳动中的快乐。只有学会从劳动中寻找快乐,才能真正地从劳动中获得利益。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增强学生对劳动快乐的理解。
/ 5
教学环节二:劳动者的快乐
1.让我们听听劳动者是怎样看待劳动中的快乐的。
2.学生交流课前查找到的表达劳动者快乐心情的名言警句或故事。如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在寻找野生水稻原株时付出辛苦以及成功后的快乐等。下面几则名言可供参考。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卢梭)
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即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高尔基)通过具体事例突出劳动的快乐。
教学环节三:反思自己
1.学生交流自己平时的劳动情况:我们现在主要的劳动有哪些?(如学习、学校的劳动、家务劳动、社会上的公益活动等)
2.学生交流这些日常劳动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可以从对自己未来的成长的好处、对自己独立自主品质的培养、对自己身心的锻炼等方面谈)
3.教师总结:没有劳动的付出,就不会体验劳动的快乐。没有劳动就不能有社会的发展,我们都是劳动者,都学习做一个快乐的劳动者。反思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成为快乐的劳动者。
四、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乐于劳动
善于劳动
(一)快乐的劳动者
1、生活因劳动而精彩
2、热爱劳动,乐于劳动
五、课堂练习
/ 5
1、中学生怎样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A.在家里,积极参加家务劳动。
B.在学校,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劳动。
C.自己能做的事情,让父母和家人来做也无所谓。D.在社会上,积极从事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2、“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对这一观点正确理解,应该是()A.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B.自然界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C.热爱劳动才能热爱世界 D.勤俭节约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3、一位游客曾用自己的相机拍下了这样一幕:一位身材苗条的清洁女工用着舞蹈一样的姿势在擦广场周围的那些石墩儿,无疑,她是一个快乐劳动者。这位游客把这些照片发在了网络上,凡是浏览过该网站的人都能从清洁女工的动作和姿势,感受到劳动的快乐。这则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A.我们都要像这位清洁女工一样去打扫卫生。B.生活因劳动而精彩,我们要成为快乐的劳动者。C.大家都应该参加劳动。D.我们都要争当清洁女工。
/ 5
4、在学习劳动的相关知识后,两名同学展开了讨论:甲说:“劳动很重要,我们作为学生也要把劳动当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乙说:"劳动虽然重要,但现在我们应该分清任务的轻重,学习作为中学生,我们不正确的想法是()A.我们要积极投入到劳动中。
B.我们要用劳动创造创造美好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社会。C.我们要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
D.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学习,劳动热情可以等到工作之后再好好培养。
5、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他创设的乡村幼儿园里,不仅有自制的玩具和娱乐场所,还因地制宜地办有儿童小农场。孩子们在农场里“种几株黄豆”栽几种花草”养几只老母鸡”。下面对陶行知的这种做法理解错误的是()A.这可以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者的良好品质 B.可以开发孩子们的智力
C.可以提高孩子们认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D.这样做只是让小孩子做做游戏,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6、“幸福在哪里?朋友你告诉我,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睡梦里,它在辛勤的劳动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歌词寓意的是()A.劳动是人们的基本活动 B.人的成长离不开劳动 C.劳动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D.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 5
7、一般来说,家务劳动能力强的人,生活技能相对较高,独立生活能力也较高,也会()
A.对学习充满信心,每次都考出好成绩 B.对学习失去信心,只会劳动不会学习C对生活充满信心,能够独立面对各种困难 D.对生活充满信心,容易遭受挫折
8、沙湾县第一小学在校园里为学生们开辟了一亩多自留地,选种了花生、土豆、红薯、草莓和油菜5种植物,由五、六年级的学生亲手播种和管理。眼下到了采摘期,学校又组织学生们亲手采摘,并将收获的果实做成了菜肴,由学生们自己品尝劳动带来的快乐。这一事例说明()A.生命的意义与劳动无关 B.生活因劳动而精彩 C.只要劳动了,就会有快乐 D.人们的每一次劳动都能获得成果
9、当太阳还未升起,人们还在梦乡的时候,那些“城市美容师”早已忙碌起来,投入到清扫街道、铲除垃圾的劳动中了。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他们是我们幸福生活的缔造者 B.他们都是先进劳动模范 C.他们是快乐的劳动者
D.他们都在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查看答案解析
/ 5
第四篇:2014新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第十单元第四课时
“分组合作,自信高效”导学案
课题:Unit10 Section B 1a-1e课型 :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教者:zlp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够掌握本课出现的重点短语和句子。
2.能够正确使用现在完成时。
3.能够熟练运用since, for 谈论谈论家乡的不同地点。
4.能从听力中获得自己周围的事物变化的相关信息。过程与方法:课前检查—自主学习—语言运用与展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珍惜自己周围事物的变化,感恩社会,汇报社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
1、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过去发生持续到现在的用法。
2、重点单词和短语。
3、since与for的用法区别。自我预习
1、自学完成Section B 1a&1d,学科组长检查。
2、用双色笔标出重要的短语和句型,标出疑难点,准备课堂中讨论解决。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
(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自主、合作、探究: Task1.1、通过自主学习完成1a Task 2.1、听录音,并完成1b&1c。
2、根据1b、1c的内容,小组内轮流讲述关于熊猫的事。Task 2.探究知识点
1.辨析:how long, how soon, how often, how far
How long 多久,多长。对时间段提问,如:for+时间段;since+过去的时间点。e.g.--How long have you worked in Beijing?-For five years.How soon 多久以后。对“in+时间段提问,常用于一般将来时”。e.g.–How soon will Mr.Li be back?--In a week.How often 多久一次,对频率提问,其答语为:once(twice/„)+时间段。
e.g.--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Once a day.How far 多远,对距离提问,其答语是表距离的内容。
e.g.--How far is it from here to your school?--Three kilometers.2.辨析:for 与since
for其后只能接表示“一段时间”的名词性短语,可用于多种时态,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时间段长短。
e.g.I have lived in this city for five years.我在这座城市居住了5年了。He usually sleeps for twelve hours every day.他通常每天睡12个小时。since 其后接表示“时间点”的短语或从句(过去时),也可以接“一段时间+ago”,常用于完成时态;还用于句型:“It is +时间段+since+一般过去时的句子”。表示过去某个时间发生并持续到说话时的动作或状态。
e.g.It is two years since I came to China.自从我到中国以来已经两年了。She has worked here for five years.=She has worked here since fiveyears ago.她在这儿工作5年了。
四、实践创新,知识反馈(升华板—拓展延伸训练)
一、单项选择
1.I don’t believe that this ___boy can paint such a nice picture.A.five years oldB.five-years-oldC.five-year-old 2.According ____ Mr.Wang, we’ll go on a trip this weekend.A.inB.thatC.whoD.what3.Look!She’s standing ___ the ten children.A.amongB.betweenC.ofD.from
4.--Can you give me some information about vacation trips?--Why not _________ going to Hainan Island?
A.considerB.mindC.keepD.think
5.--Did you go to Kenli during the Peach Blossom Festival(桃花节)?--Yes.The flowers were beautiful.Bees were flyingthem.A.inB.amongC.betweenD.through
6.Nowadays millions of Chinese leave the countryside to_______ for the work in cities.A.lookedB.searchC.findD.see7.Mr.Jack ______ China for several years.A.has been toB.has come toC.has been inD.came to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第五篇:2014新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第九单元第四课时
“分组合作,自信高效”导学案
课题:Unit9 Section B 1a-1e课型 :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教者:zlp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全体学生能会背本课单词及短语:
2.大多数学生能正确掌握以下句型并能用完成时的句子进行初步的问答。Have you ever +动词过去分词+„„? Have you been to+„„?I have never been to +...3.通过学生读1b预测答案,使学生更好的达到听力的效果。
过程与方法:课前检查—自主学习—语言运用与展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正确掌握现在完成的构成并能较熟练的进行应用,听力训练。自我预习
1、自学完成Section B 1a&1d,学科组长检查。
2、用双色笔标出重要的短语和句型,标出疑难点,准备课堂中讨论解决。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
(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预习检测:
翻译: A.写出下列动词的过去分词。
run______arrive ______see______go______take______visit______try______be______
B.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1.他已经去过台湾了。
He _____ _____ _____ Taiwan.2.他们来上海大约两年了。
They _____ _____ _____ Shanghai for about two years.自主、合作、探究: Task1.1、通过自主学习完成1a Task 2.1、听录音,并完成1b&1c。
2、根据1b、1c的内容,小组内轮流讲述关于熊猫的事。
四、实践创新,知识反馈(升华板—拓展延伸训练)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China has changed a lot.(改为一般疑问句)_____China _____ _____ _____?
2.I have been to the space museum.(对划线部分提问)_____ _____you been?
3.Have you ever visited the Bird’s Nest?(回答)Yes, _____ _____.No, _____ _____.4.I have known him since I was a child.(划线提问)
______ _____have you known him?
5.He stared studying English two months ago.(划线提问)_____ _____ he _____ studying English?
6.I joined the army two years ago.(改同义句)I have _____ a soldier _____ two years.二、指出错误之处并改正
1.I have been to Fun Times last week.______ 2.The dog has died for four days.______
3.—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Blue Mountain?—No, ever.______ 4.I have been there three times last year.______ 5.When did you start study Japanese?______
三、完形填空
Mr Smith and Mrs Brown were neighbours.One day Mr Smith came to Mrs Brown’s 1.He wanted to2a big bottle from her.Mrs Brown asked him in and3one for him.Mr Smith4 it and went back.When he5 it the next day, he gave her another small one and said, “It has 6 had a baby.”A few days later he came to borrow the 7 again.Mrs Brown 8 out another bottle and said with a smile, “Here’ s the baby.It has grown up.It’s9.You may10it as long as you like.”
()1.A.officeB.carC.houseD.shop()2.A.buyB.borrowC.lookD.ask()3.A.lentB.soldC.foundD.made()4.A.toldB.sawC.helpedD.got
()5.A.showedB.washedC.returnedD.thanked()6.A.neverB.alwaysC.justD.nearly()7.A.babyB.bottleC.moneyD.car()8.A.tookB.lookedC.wentD.used
()9.A.smallB.the sameC.brokenD.beautiful()10.A.openB.drinkC.keepD.grow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