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龙实小信息化先进典型经验
化龙镇实验小学信息化先进典型经验
21世纪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的时代,教育也将会面临着更加深刻的变革,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都将发生大的转变,而这些转变是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密不可分的。
我们学校根据教育信息发展的需要,明确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不断引导和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和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应对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逐步走出了一条初具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教师们要不断更新思想观念,鼓励教师撰写论文、随笔、整合方案或课题报告,不断带动整个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实践向更高层次迈进。
我们学校依照上级要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速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为实施课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安上“翅膀”,优化信息化学习环境。
为确保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有多媒体教室一间,并为13间教室及多功能用房配置多媒体设备,建设成局域网,并且能够利用教育网连接到万维网上去,全部教室及学校办公室能够上网,使班级全部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不仅有力推进了我校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也使得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提供了方便。
二、开好信息技术课程,启动信息技术教育工程
大力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明确各年段培养目标和任务,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及其它形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所有学生会上机、会上网。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
理解能力;运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在开设必修课的基础上,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参加电脑科技小制作等活动,鼓励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充分利用计算机教育资源,统筹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作用。
三、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要通过使用探索法、发现法去探索、发现相关的信息与知识;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其中的联系认真思考;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过程,协作学习达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得到知识。学生们不仅是在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手段,形成了自己的成果,在成果的展示中获得了成就感。在网络环境下的“整合型”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然后,通过对主题的分析或者分解,帮助学生分析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建立起自已的知识框架。教师带领学生探讨可能的完成途径。在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以帮助学生高效、高质地完成自已确认的主题,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够把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入到学科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的有机产物,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等自然、流畅,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核心所在。
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全体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一项历史使命,也是我们教育争创新优势,跨越“数字化鸿沟”的必由之路。
第二篇:化龙实小小学安全工作汇报材料
化龙镇实验小学安全工作汇报材料
为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保障师生员工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社会稳定。我校在抓安全工作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组织师生,全员参与,营造安全氛围。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安全教育精神,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学校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安全制度,实行了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工作追究制。与每位教师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进行安全教育。班主任利用班队会进行安全教育,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个区域,每个角落。
2、通过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墙报、校园广播等途径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并向每一位学生家长发出了有关安全教育的公开信。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安全工作,并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队会和各班开展的安全教育知识的评比活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3、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重视子女的安全教育,结合安全教育主题和节假日,提醒家长们在家里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4、重视学生和老师的法制教育,卫生纪律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每学期指定教师进行法制教育和卫生健康教育讲座,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结合安全教育日,开展安全教育周系列活动。
5、加强教师值日和学生值岗力度,维护校园清洁,保护学生安全。教育学生不买小摊、小店的不洁食品和饮料。经常性地进行治安防范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即查即治不留隐患,在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时,扩展学生法律知识。夏季对学生进行防交通安全事故,防溺水,防中毒教育,通过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放学让学生站路队一起回去。
6、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与有关单位一起清理,整治校园周围的安全隐患。
7、严格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成立了预防和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明确职责,建章立制。
学校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管理,预防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妥善处理好学校各类安全事故。为此,学校安全工作实行“校长主管,分管领导主抓”的管理体制。把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教职工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年初,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就制定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计划,并与每一位教职工签定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职责。一年来,我校完善了各项安全制度,通过建章立制,达到规范师生行为,增强师生安全意识的目的。
三、狠抓学校消防,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安全。学校特别重视消防工作。加强了对木质建筑物、用电线路等重点部位的认真检查,严禁学生带火柴、打火机进校门。学校专门购置了灭火器,加强了对学生消防意识的安全教育。通过以上切实有效的措施,杜绝了火灾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交通安全教育,确保本校师生无交通安全事故。每期一开校,我们就对师生进行了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对交通知识法规进行了讲解和学习,特别是对学生骑自行车进行了严格规定:严禁学生骑自行车或其他机动车辆。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不横穿公路,在公路上靠右边行走等规定;教育学生不在公路上追逐、疯跑以及爬车、追车、吊车等等。通过以上措施,使全校师生遵守交通规则,无一例交通事故发生。
加强校车管理。近年来,随着道路“村村通”条件的改善和学校布局调整的深入,接送孩子的校车应运而生,校车安全越来越成为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成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为了保障学生乘车安全,我校严格按照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全面启动校车整治工作,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打造校车安全的铜墙铁壁,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1)为加强领导,确保学生接送任务的圆满完成,确保不出任何学生交通事故,学校成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且建立了《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制度》。
(2)建立乘车学生及校车相关信息档案。为了强化校车的日常管理,我们多次召开校车安全管理专题会议,制定校车安全管理措施,建立了校车档案制度,收集了2辆校车的车况和司机的相关信息,包括车牌号、车型,司机的家庭住址、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通过家长会与每位学生家长签订关于切实加强学生安全工作相关事宜《告家长书》、关于加强接送学生上下学安全管理事宜《告驾驶员书》,明确了学校、车主、家长三方的责任。
(3)实行安全上车制度。学校对乘车学生按乘车路线划分了固定的集合点,学生按照乘车路线排队候车。每次由值周领导、值班教师及2名保安在候车点值班,清点离校学生乘车的人数,维持秩序,一切妥当之后由值班领导向保安发送放行指令,保安接到领导的指令后才能放行校车。
我们在安全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我们深深知道,安全工作是一项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的重要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安全各项制度和措施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坚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方针,坚持把安全工作与教学工作同安排、同总结,坚持安全工作天天抓、周周抓、勤检查、月月有总结的安全机制,力争把我校安全稳定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2011年2月
第三篇:化龙实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化龙实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1、学校成立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并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关于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要求。并结合学校师生健康状况及各时期防病工作重点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由健康教育小组主管;学校全体师生、其他员工有参与和配合执行各项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的责任和义务。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
3、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包括健康体检和随访制度、健康信息传播制度、健康环境促进制度等。
4、学校实行健康体检和随访制度。至少每2年对全体学生进行健康普查,建立健康档案并科学管理。对存在健康缺陷或疾病的学生、教职工进行跟踪随访,督促他们尽早矫正和诊治。主要由校医务室或(或总务处、行政办公室、后勤处等)负责。
5、学校要结合师生健康状况及各时期防病工作重点,通过课内外教育活动,利用宣传栏、视频、广播、幻灯片、读物、报刊、杂志等载体,定期向师生传授身心发育发展知识和传染病、学生常见病、食品卫生与营养、慢性疾病预防、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并做好健康教育档案工作。同时,要通过参与式、体验式的各种活动,让师生掌握各种维护自身健康的生活技能。
6、每学期要对学校环境噪声,室内空气质量、采光、照明,黑板、课桌椅的设置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定期检查监测。要按能满足师生需要的原则设置足够的厕所和洗手设施,并定期清洁消毒。
7、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等文件精神。
8、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成立领导小组。
9、校领导掌握学校整体健康教育工作情况,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定期向领导汇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例会。
10、校医和学校领导每学期都要听健康教育课。
11、每学期初要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学期末要有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12、健康教育工作要规范化、档案化、微机化管理。
13、健康教育教师位专职教师或校医担任,并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14、保证健康教育课的开课率,课表中安排的健康教育课不能被随意占用。
15、每学期对学生的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进行一次考核。
16、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咨询室。
17、把健康教育课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的日程之中,定期召开会议。
18、按时上好健康教育课,有教学计划和教案,期末有考核成绩。
19、定期出卫生宣传板报,宣传内容要有记录。
20、做好学校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使常见病的患病率逐年下降。
2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2、对学校发生的传染病要“管起来”,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领导。同时尊医嘱对患者隔离或休学。
23、教育学生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
2012.3
第四篇:相州小学信息化先进典型经验121
相州小学信息化先进典型经验
21世纪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的时代,教育也将会面临着更加深刻的变革,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内容等方面都将发生大的转变,而这些转变是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密不可分的。
我们学校根据教育信息发展的需要,明确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不断引导和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和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应对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逐步走出了一条初具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教师们要不断更新思想观念,鼓励教师撰写论文、随笔、整合方案或课题报告,不断带动整个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实践向更高层次迈进。
我们学校依照上级要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速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为实施课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安上“翅膀”,优化信息化学习环境。
为确保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新建多媒体教室一间,并为24间教室配置多媒体设备,建设成局域网,并且能够利用教育网连接到万维网上去,全部教室及学校办公室能够上网,使参加新课改的6个学年段20多个班级全部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不仅有力推进了我校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也使得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提供了方便。
二、开好信息技术课程,启动信息技术教育工程
大力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明确各年段培养目标和任务,通过
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及其它形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所有学生会上机、会上网。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运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在开设必修课的基础上,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参加电脑科技小制作等活动,鼓励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充分利用计算机教育资源,统筹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作用。
三、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主题化探究型教学的课堂模式有四大步骤:设置情景──提出主题──完成主题──总结与成果展示交流。
设置情境 设置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设置一种情境。使学生心中感到特别,为什么信息课要讲语文课文呢?这样,可以将学生引入到要进行研究的主题之中。由好奇心产生对主题的学习动力。
提出主题
提出学生研究主题的作用是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范围内、什么样的框架下进行学习或者研究。
完成主题
完成主题是主题化互联网教学过程的重要过程,其中主要包括五个步骤。
一、初步获取信息。
二、加工、处理信息。
三、形成初步学习成果与体会。
四、对学习成果的进一步研讨。
五、完善、修正研究成果。完成主题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是在不断重复、穿插着的。无论是阶段性完成的主题,还是一个没有完成的主题,都在不断地得到新的信息、不断地进行研讨、不断地完善、修整形成观点与成果。观点与成果也将继续补充、继续研讨、继续完善......。这样,学生的知识框架、观点与成果才不断地由错误走正确、由简单走向复杂、由幼稚走向成熟逐步趋向完美。
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形成观点与成果、修改观点与成果,完成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不是主题化教学的结束。学生还会应当学会展示、推销自己的成果。对完成的主题可以利用各种形成进行长期的展示与交流。在本课中设计的展示与交流的主要方法是利用学生口答与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问题来形成一种表彰的气氛。一方面对研究的成果进行展示与交流了,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一种心理作用。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要通过使用探索法、发现法去探索、发现相关的信息与知识;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其中的联系认真思考;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过程,协作学习达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得到知识。学生们不仅是在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手段,形成了自己的成果,在成果的展示中获得了成就感。在网络环境下的“整合型”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首先要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然后,通过对主题的分析或者分解,帮助学生分析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建立起自已的知识框架。教师带领学生探讨可能的完成途径。在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以帮助学生高效、高质地完成自已确认的主题,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够把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入到学科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的有机产物,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等自然、流畅,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核心所在。
四、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平台
关注学生主动、和谐、可持续发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与合作交流为主要教学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提升师生的多重能力和素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环境。
(一)构建平台因素:
1、师生、生生关系。教师应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着多重需要的有机主体,是成长和发展中的新生力量,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积极表现者,有其独立人格和尊严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师要正确公正的看待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懂得自己是以主导为主的施教者,决不能当作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否则将造成学生自我肯定意识和自信心的丧失。师生、生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互动,表现积极的责任态度,彼此互相信任和尊重的。
只有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与合作交流才有助于和作用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和主体性的发展。
2、适当调整、补充、改造教材,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及经验的联系。如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拓展延伸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自主探究性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课堂环境,变通或抵制不利的环境,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联系等。
3、创设适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型教学环境
①创设人文环境如:文化环境、教学实施环境、自然环境、时空环境和教学信息、人际、组织、情感、舆论的环境。
②建立有弹性的学习团队和学习伙伴,合理的小组活动如:角色互换、责任承包、随机提问、个别测试、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参与度等。
③指导学法如:教给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法,记录学习日记或思考日记,师生会谈,可进行实际操作的材料和科技设备、学习成果的公开展示、综合活动、班级图书馆以及同伴间的讨论和相互指导。
④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获得成功体验如: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等。
⑤改革考试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整个过程涉及学习过程、作
业、练习、习惯、能力、态度、情感、意志等方面,采取自评、互评、组评、班评、师评等实施侧重于分析、诊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反馈信息,改革单一化的考试制度,运用多功能互动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整体素质提升的多样化评价策略,以提高正在进行中的教学活动质量为最终目的,而不是以简单的分数或分等鉴定,来判断小组及成员的优劣。
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全体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一项历史使命,也是我们教育争创新优势、赶超先进地区教育水平、跨越“数字化鸿沟”的必由之路。
第五篇:我省农业信息化先进典型
我省农业信息化先进典型
(二)——大连: 推进百万农民上网工程深
入实施
发布时间:2006-7-31 13:03:00 来源:辽宁金农网
辽宁省政府实施百万农民上网工程以来,大连市以此为契机,以市政府名义实施了大连市万名农民上网工程,制定《实施意见》,下拨专项经费。几年来,在辽宁省农委的指导下,在大连市信息产业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建设农业信息网络体系,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加强农民上网培训等措施,大连市万名农民上网工程实施顺利,成效明显,初步实现了以上网工程为抓手,推进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
一、基本情况
经过历年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农民上网工程的推进,全市的市县乡(村)多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日趋深化。
1、建立完善组织机构,为实施农民上网工程提供组织保障
全市各级政府对上网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创造条件,强化保障。市级成立大连市农业信息网络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3人;各县(市、区)农业部门分别设立了服务机构,确定了分管领导,配备了专兼职信息员等相关工作人员共50余人。市级还在各直属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设立信息点,聘请涉农行业权威专家20余人,从而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建立起涵盖信息网络、政策法规、农事生产等多专业、多学科的权威专家服务队伍。
2、开发建设内外双重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为上网工程提供资源和技术双重保障
2000年,大连市建立起全市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大连农业信息网,并依托该平台,相继开发建设了农业网上展厅、农业数据库、投诉、建议、咨询等信息互动交流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系统、畜禽资源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作为信息发布平台和农业工作平台的双重功能,显著提高了农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增进了信息资源共享,扩充了信息资源总量。2004年市机关建立起办公局域网,开发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档案管系统和农委信息采集上报系统等应用软件,建设了内网门户网站,与省市党政内网实现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快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步伐。
3、健全完善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为上网工程提供渠道保障
根据省农委和市政府关于实施农民上网工程的具体要求,积极争取财政经费支持,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努力推进全市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几年来市级财力投入300万元,县级财力投入400万元用于信息网络建设。全市已建起由1个市级服务平台,7个县级农业信息网站,99个乡级、161个村级、280个多个农业示范带动户组成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4、宣传扶持农村信息致富典型,为上网工程提供引导示范
配合全省百万农民上网工程的实施,大连市政府实施了“万名农民上网工程”,出台实施意见,制定培训计划,编印培训教材。近两年来已累计开展培训200余次,培训农村信息员和信息意识较强的农民共计1.3万人,同时对重点培训对象提供信息、技术等跟踪服务。在2005年初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百万农民上网工程阶段总结表彰大会”上,大连市有9位信息致富典型农民被评为“辽宁省农民信息致富先进个人”,受到省政府表奖。经过典型的引导、示范和带动,目前全市农户拥有电脑数量达到1万台以上,拥有电脑可上网村数达到300个,可以享受互联网络信息服务的农户达到15万户,具备接入互联网条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15家。全市农产品网上交易额历年累计已达6亿元。
5、创新拓展信息服务模式,为信息进村入户提供途径
随着网络培训工作的逐步开展,农民群众的信息意识显著提高,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积极性日益增强。针对电脑和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程度仍相对较低的实际情况下,在开展信息服务工作中,我市拓展思路,实施创新,丰富手段,广开渠道。一是以大连农业信息网为窗口,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政务、农事、市场、农业数据等信息查询发布服务;二是在市电视台开设《辽南大地》农业专题电视栏目,结合农事季节对农民提出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点评,每天播出2次,每次半小时;三是开设农业专刊《农家富》,每月1期,印数1万册,广泛收集发布政策、科技、供求、生活指南等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信息;四是开办《垄亩文章》、《乡村大地》、《走进乡村》、《绿色田野》等各类县级农业电视、广播栏目,建立多元化农业信息传播和服务渠道。五是大力宣传推广金农热线16808080,引导农民群众以电话为手段,获得信息服务。同时还开设了“农技120”服务专车,常年为农民提供现场答疑指导。
二、几点体会
回顾几年来推进农民上网工程,实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领导支持是关键
近年来在农业部门的努力工作和积极争取下,大连市委、市政府对万名农民上网工程给予了大力支持。2002年末,省政府启动“百万农民上网工程”之后,我市将该项工程的实施作为开展农业信息工作的契机,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万名农民上网工程,制定了《大连市万名农民上网工程实施意见》。经过紧张周密的前期筹备工作,2003年10月,市政府召开了“大连市万名农民上网工程启动仪式”,刘俊文副市长到会并代夏德仁市长做了重要讲话,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广泛关注。2004年,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被列入《建设“数字大大连”规划纲要》中,成为全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各县(市、区)政府部门对农民上网工程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庄河市制定了《千名农民上网工程计划》,金州区实施了 “121农业信息工程”,瓦房店市制定了《农民上网工程培训规划》。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推进农民上网工程,实施农业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2、建章立制是基础
为规范工作,提高县乡两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和信息联络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市农委及时出台制度,广泛开展培训,双管齐下,加强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制定《大连市农业信息采集制度》和《大连市信息员考核制度》两项规章制度,对信息采集工作的范畴、种类、时限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认真抓好信息员培训工作。2年来,市农委共举办了5次县乡农业信息联络员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信息采集发布方法和要求、县级网站管理维护等,还邀请大工电脑信息技术学院对电脑组装维修、故障排除等内容进行了专业培训。通过卓有成效的培训工作,县乡两级信息员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能力,基层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3、因地制宜有抓手
在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中,面对资金紧张、任务量大的客观情况,基层县乡农业部门开拓思路,因地制宜,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培训任务。一是加强行业部门横向协作,扩大培训范围。各县农业部门积极与妇联等群团组织协调,将“农民上网工程”与“巾帼网上行活动”结合在一起,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同时农业部门还广泛与电脑公司、农业学校开展合作。如旅顺口区与华仁电脑公司合作,金州区七顶山乡与大连市121中学合作,瓦房店市将网络培训与农民“绿色证书”培训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较好地完成了培训任务。二是实现培训师资深入基层,保障培训效果。在开展市级培训过程中,改变传统召集基层人员上行到市参加培训模式,由市里聘请专业教师深入基层农村,分赴5个县(市、区)对500余名乡村农业信息骨干、农业生产大户和经纪人手把手进行网络知识技能培训,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取得良好培训效果。
4、典型示范有动力
各县(市、区)在组织培训和配发电脑过程中,本着充分发挥信息辐射带动效应的原则,重点面向具备产业发展优势、带动农户能力较强的产业大户和合作组织,开展培训,给予扶持,传授技能,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典型的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于信息意识较强,辐射范围较广,能够在农资供应、科技指导、市场流通等领域为农民提供服务的中介组织和专业协会,将其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免费为其提供技术资料,在开展信息富民活动,提供省市配套资金补贴过程中予以优先安排考虑。在典型的辐射带动下,农民信息需求日益迫切,农村网络用户日渐增多,信息致富事例层出不穷,参加网络培训农民络绎不绝,在农村形成了学信息、找信息、用信息的良好局面。
5、方法创新有活力
围绕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民上网工程,全市建立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各项工作做到年初有布置、有规划,年中有检查、有督促、有交流,年底有评比、有考核。年初召开县市区主管科长和信息员工作会议,下达工作计划和目标,将任务进行落实分解;年中利用培训会、协调会、沟通会等方式及时进行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利用下乡机会,对工作进行日常检查和督促;年底根据两个制度,结合日常工作予以通报和表奖,充分调动系统工作者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下步工作重点
以引导带动农民上网为主线,巩固现有建设成果,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培育信息致富典型,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夯实大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
巩固和加强队伍建设。对现有《农村信息员制度》和《信息上报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巩固现有机构和信息工作员,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展壮大信息员队伍,使总数达到700个,并对所有信息员按照农业部规定程序予以注册登记,下发信息员证书,培训指导信息员面向农民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开发建设“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系统。根据国家农业部和省农委部署,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按照具体技术要求,建设“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系统,扩大农业信息服务覆盖面,提升信息服务能力,推进信息入户,实现农业信息覆盖率达到70%的工作目标。
继续实施农民上网工程,面向基层农业信息员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开展网络操作知识和信息应用技能培训工作,每年培训3000人。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连市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使农业信息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