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饲草料业调研报告[推荐]
新疆饲草料业调研报告
作者:孙家鹏、曹怡心 | 时间:2015-07-31
为全面了解全区饲草料业发展状况,深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全产业链发展途径、区域布局及制定促进饲草料产业发展政策措施,近日,自治区党委农办组织自治区农业厅、畜牧厅、林业厅、水利厅等单位对饲草料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巴州、阿克苏地区、克州(以下称作三地州)饲草料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畜牧业生产特点及促进饲草料业发展经验做法
(一)畜牧业生产特点。畜牧业是克州、巴州和阿克苏地区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三地州紧密结合实际,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千方百计推进畜牧业关键环节建设,实现了畜牧业平稳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当地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支点。通过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座谈,对三地州农牧业生产的总体认识概括是:
克州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农牧设施建设投资回报率低,草原畜牧业占有较大比重,牲畜出栏率低,天然草场严重超载,人均耕地少,农作物秸秆可利用规模不大,维持畜牧业发展年缺口饲草近30万吨,依靠自身资源条件自主解决饲草供给短缺能力不足。今后畜牧业要稳定牲畜存栏规模,实现畜牧业提质增效发展,除进一步挖掘有限资源潜力外,很大程度上需依靠外部饲草料调配补充维持发展。
阿克苏地区农牧业资源优势突出,畜牧业以农区畜牧业为主,草原畜牧业基本实现平衡发展。耕地面积相对富足,种植业结构调整余地大,农林牧结合紧密。农副秸秆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仅棉花秸秆可利用量就达200余万吨,饲草料加工业起步早,草料市场发育程度相对高。今后通过快速扩增农区畜牧业规模、大力培育新型饲草料产业,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潜力和优势明显。
巴州是农牧业生产大州,草地资源丰富,草原畜牧业占有过半比重,农副产品富集,以棉花秸秆为主的作物秸秆深度开发利用已取得积极进展。畜牧业发展重心正处于由草原牧区向农区转移的关键阶段,面临草原畜牧业顺利转型和农区畜牧业快速跟进发展两大任务。今后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生产体系,大力推进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生产模式,是实现畜牧业突破性发展的关键。
(二)主要经验做法。通过调研了解,近年来三地州促进饲草料业发展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围绕畜牧业发展调优种植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近年来,由于受到国内棉花价格及其他经济作物比较效益的影响,巴州、阿克苏地区棉花等作物面积高居不下,围绕畜牧业调整种植业结构难度不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积极克服困难,按照“稳粮、调棉、兴畜”的结构调整思路,把种植当做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础来抓,促进种植业结构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转变,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调减棉花种植面积,增加玉米等饲草料种植。2012年起,阿克苏地区实施“增草工程”,将增草工作纳入年度绩效管理考核工作,三年间增加正播玉米面积20.46万亩,增加人工饲草料地面积32.3万亩。2015年,巴州、阿克苏地区、克州将分别调减棉花种植123万亩、110万亩、3.5万亩部分用于正复播玉米、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及小麦等作物种植,积极增加草料面积,缓解本地区饲草料不足的问题。
二是制定政策,提升饲草料种植积极性。2012年阿克苏地区制定政策,对苜蓿等饲草作物种植每亩补助50元,苜蓿留床面积由2012年56万亩增加到80万亩。巴州和静县、和硕县对种植玉米、苜蓿连片100亩以上的每亩分别补助40元、150元。尉犁县在集体土地、国有土地上种植苜蓿、青贮玉米每亩分别补助150元、100元。
三是推广间作套种技术,拓展饲草料种植空间。三地州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拓展饲草料种植空间,积极开展粮草、林草间作模式的试种与探索,总结出较好的作物间作套种、复种、多熟种植技术及林草间作多种模式,大力推广饲用甜菜、草木樨、苏丹草、苜蓿等产量高、效益好的作物,取得较好成效。阿克苏地区推广苜蓿、草木樨、饲料甜菜、饲用胡萝卜、果园套种等种植技术面积达57.8万亩,仅拜城推广小麦地套种草木樨面积达到14.7万亩。克州受自然条件制约,在林下套种苜蓿等作物方面做了最大努力。
四是广辟饲草料来源,做好各类饲草料收储等工作。三地州为解决饲草料不足的问题,在积极动员农牧民大力种植饲草料的同时,组织群众开展了小麦、玉米、豆类、薯类等作物秸秆和田间地头杂草、树叶、林果落果、甜菜渣等作物收集储运,增加饲草料储备量。阿克苏地区将自治区财政10元/亩牧草良种补贴资金,统一购买当地适宜的饲草种子发放给种草农牧民,提高农牧民种植积极性。并加强饲草料储备库建设。特别是克州阿合奇县、乌恰县克服自然条件恶劣的种种影响,大力建造饲草料储备库,尽可能多的在冬春季为牧民补充草料、平抑草料价格,为促进畜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扩增饲草料种植面积,提高饲草料生产能力。一是加快建立饲草料种植生产基地。2012年以来,三地州通过退耕还草、退林还草等方式及落实以饲草料地名义开垦国有土地必须种草料的要求,抓紧建立优质饲草料基地,扩大苜蓿、青贮玉米等作物种植。如和静县三多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建立3000亩苜蓿基地。和硕县在四乡一镇建立饲草料基地8200亩。克州在阿合奇县、乌恰县建设“光伏扬水饲草料基地”3600亩,对促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畜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是大力支持种养大户和定居牧民种植饲草料,解决养殖户饲草料不足的问题。三地州对种养殖大户和定居牧民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多种草、种好草。阿克苏地区对种植面积300亩以上的规模化种植,按照用种量50%免费提供种子,2015年起要求土地承包大户必须拿出15%的面积用于粮食作物和饲草料种植。阿瓦提县明确规定,以发展畜牧业名义开垦的草原地,必须有30%面积用于种植草料及粮食作物。温宿县对于新开垦的草料地,县上免除150元/亩承包费鼓励农牧民积极种草。
---推行先进的饲草料收获加工技术,提高秸秆加工转化利用率。一是动员组织农牧民和有实力的农机大户开展饲草及农作物秸秆收获加工。三地州利用农作物收获加工机械将玉米、棉花秸秆及苜蓿等草料收割、粉碎、打捆、外销,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阿克苏全地区购买棉秆收获机械66台,颗粒饲料机150余台,棉秆加工粉碎饲喂量达16.39万吨,颗粒饲料加工量达5.62万吨。其中,农作物秸秆丰富的拜城县饲草机械收获、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
二是研发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努力提高秸秆利用率。如巴州宏瑞达公司通过四年的潜心研究,建成日加工60吨棉花秸秆皮芯分离中试生产线1条,利用膨化技术,将棉秆皮芯分离,棉皮用于造纸、棉芯用于制作饲料,饲草料达到了膨化熟化、脱毒的标准,加工后的棉秸秆每公斤1元出售,市场反映积极,大大提高了棉花秸秆的使用效益。
三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收贮一体化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棉花秸秆利用难题。如尉犁县罗布羊养殖大户吐尔逊利用新疆农科院和新疆中收农牧机械公司研制的联合作业收割、微储收割技术,将棉花秸秆一次性收割粉碎并添加玉米、麸皮等原料微贮发酵,经对比试验,饲喂效果较好,成本低、简便易行、科学合理,为全疆各地充分利用丰富的棉花秸秆资源找到一条新路子。
四是对饲草料加工设施及农户购买加工机械给予补助,最大限度的支持农作物秸秆加工转化。和静县对青贮饲料每立方补助10元,轮台县、尉犁县、和硕县在农户购买加工机械享受农机补贴的基础上,县财政再分别给予购置费20%、10%、10%的补助。
---大力推进饲草料流通体系建设,促进饲草料集散能力。一是在主要流通节点县市建设饲草料批发市场,为饲草料供需之间搭建贸易、交流、合作的平台。阿克苏地区制定了《饲草料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力争今年每个县市建有饲草料交易市场,为地区饲草料更有效、畅通地进入市场提供商机。巴州在焉耆县、库尔勒市兴建饲草料交易市场。克州和巴州其他县市围绕牲畜交易,自发形成若干饲草料交易市场,提升了饲草料流通交易能力。库车县积极筹资修建了比西巴乡饲草料交易市场,解决了饲草料流通交易难的问题,提高了饲草料产出价值。
二是积极对现有饲草料市场抓紧改造提升,增强饲草料集散能力。三地州在新建饲草料市场的同时,抓紧对现有市场改造,着力提升饲草料产品产销快速衔接,促进产品交易流通。
三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依托口岸优势,安全稳步扩大进口。克州积极利用两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的优势,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相邻吉尔吉斯斯坦考察饲草料进口事宜,在保证饲草料绝对安全的情况下,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两批次牧草132吨,部分程度上缓解了克州牧草紧缺的问题。
---大力扶持草畜联营合作社发展,提高饲料产业化经营水平。三地州充分发挥饲料企业与农民联系紧密的特点,鼓励饲料企业采取“订单农业”、“公司加农户”等方式,把原料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结起来,形成较为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利益关系。支持饲料企业、专业大户和经纪人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静县对在规划内养殖基地组建的畜牧业公司、畜牧合作社给予政策补助。尉犁县财政投入200万元,重点对草畜联营合作社进行扶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饲草料种植比较效益低影响了种草积极性。近年来,为确保粮食安全,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对粮棉生产给予许多补贴政策,特别对粮食生产除给予良种补贴、综合补贴外,还给予差价直补。相比之下,对优良牧草种植只有10元/亩的良种补贴,从亩单位面积粮食与苜蓿效益分析,种草效益不及粮食,更远远低于棉花等经济作物,严重影响农牧民种草积极性。以阿克苏地区为例种植效益比较如下:
种植粮食成本:种子100元,化肥200元,耕地费40元,播种20元,除草费50元,收割费100元,水费60元,成本计570元,七年总投入3990元。
收益:产粮450公斤,每公斤2.5元计1125元,产麦秸秆70公斤,每公斤0.5元计35元,各种补贴200元,共1360元,七年总收益9520元。扣除成本,七年亩净收益5530元。
种植苜蓿成本:种子50元,化肥200元,耕地费40元,播种20元,除草费50元,收割费200元,水费60元,成本计620元。第二至第七年,种子费、耕地费、播种费和除草费不需要投入,七年总投入3380元。
收益:亩产干草第一年300公斤,第二至第七年600公斤,每公斤2元,每亩销售收入第一年600元,第二至第七年7200元,七年总收益7800元。扣除成本,七年净收益4420元。
(二)受水资源、生产管理水平低等因素限制种草效益水平有待提高。三地州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水资源年内分配因受降水、气温等因素影响,夏季多、冬季少,农业春旱时有发生,分配很不均匀。特别是克州,拥有新疆冰川和永久积雪面积的14.77%,是南疆7大河流的主要产流区和水源涵养区,地表水90%以上流入了喀什葛尔流域和阿克苏平原,自己却无力提用。在牧草生产管理方面,牧民因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惯的影响,种植牧草的经验严重不足,牧草管理水平低下,产草量不及正常水准的1/3。还有个别地区,因为牧民种植水平低下,管理不善,将开垦饲草料地没有分配到户,而由乡政府机关干部代种代管,长此以往,不利于的发展及牧民种植管理技术的提高。某些地方,因管理不善将原有的水利配套设施弃用,计划重新申报水利项目,造成资金的浪费。
(三)饲草加工流通交易成本高。多年来,在畜牧业发展中,全疆大多数地州均以草原畜牧业为主,在饲草料加工流通及市场培育方面远远滞后于畜牧业当前发展需要。特别是国家实施禁牧还草、草原生态有偿保护机制后,畜牧业转型升级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三地州畜牧业发展情况看,饲草料在不同季节均有不同程度的欠缺,但由于疆内饲草料加工流通业起步晚、发展慢,投入不足,大多企业不愿从事饲草料加工,仅有的加工企业、合作社或经营大户加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也较弱,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从横向比较,三地州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巴州、阿克苏地区在饲草料加工企业的引进、市场的培育数量虽少,但也相对发展较好,克州受资源条件制约,发展程度相对缓慢。另外,受区域限制,地州饲草料价差较大。如巴州吐尔逊合作社生产的棉秸秆混合饲料每公斤0.7元左右,其他企业生产的颗粒精饲料最高也不超过2.5元,而克州阿合奇县只能当牲畜填充物的麦草秸秆每公斤2.2元,苜蓿草每公斤近3元,价格非常悬殊,严重影响到畜牧业发展。
(四)草场退化严重,相关政策亟待调整完善。2011年国家实行草原生态有偿保护机制以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草原生态恢复。但当前草原保护面临着很多问题,如禁牧减畜后,由于缺乏有效的产业扶持配套政策,在牧民搬迁、安置和转产转业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禁牧不减畜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多数禁牧区没有围栏设施,明禁暗不禁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大多牧民受传统畜牧业、生活方式习惯及担心转型后生产成本增加、生活费用提高、基本收入降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愿转、不想转、不主动转的现象也大量存在。
致使草原生态保护工作难以落实到位,草场退化局面没有根本扭转,部分区域特别是克州草原退化程度十分惊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草原保护行政管理成本高,管护措施难以落到实处;二是对草场实行强制禁休牧管理,缺乏配套法律法规支持;三是草原保护和牧民两方利益矛盾未能妥善处理。
另外,林区和天然草场地域重叠、权属不清;借饲草料建设或其他项目建设开发草场造成重复发证等一地两证、一地三证等问题也较为突出,有利多头管理、无利没人愿管现象时有发生。
(五)草畜不平衡矛盾依然突出,大面积开发新建草料地无法实现。从三地州情况看,普遍存在牲畜多饲草料少,草畜间严重不平衡。阿克苏地区计划年内存栏达到600万头(只)、缺草61万吨,克州年内存栏达到250万头(只)、缺草近30万吨,巴州年内存栏达到460万头(只)、缺草50万吨左右。三地州近150万吨饲草料缺口,按照种植苜蓿计算,需新增草料地250万亩,需新增水20亿立方。当前,全疆都要积极落实退地减水政策,受水力资源所限和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硬性规定,依靠大面积增加饲草料地很不现实。
(六)经营机制创新不够,农口部门缺少统一协调机制。在引导饲草料生产的龙头企业、专业经济组织、种养大户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推进土地、草原流转,大力开展饲草料种植及饲草料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机制创新方面不足。在农牧结合、优势互补方面没有形成机制推进,出现牧区草畜矛盾尖锐,农区草料利用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实用技术推广普及率低,草原畜牧部门与其他农口间缺乏沟通协调机制,出现地块重复、颁证重复、水利设施投入重复等问题。
三、主要经验推广预期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三地州在促进发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推广,并就经验推广预期分析如下:
(一)关于调减棉花增加饲草料种植面积。三地州按照自治区调减棉花种植面积的总体部署,配套县级财政种草补贴政策使人工种草面积快速增加,为区内棉花主产区做好压棉种草结构调整提供了示范。调研期间我们也看到做好压棉种草工作面临着两大阻力:一是受种植比较效益影响,种植户调减棉花后替代作物选择优先序依次是小品种经济作物、果蔬、饲料玉米,最后是优质牧草;二是调减棉花地大多处于灌区下游和水资源保障条件差的区域,对水肥调件要求相对较高的饲草料种植十分不利,同时也受自治区退地减水政策的限制。如不配套出台必要的种草补贴和用水保障优惠政策,做好压棉种草工作难度较大。
(二)关于提高棉花秸秆加工利用率。巴州、阿克苏地区通过多年探索实践,证明棉花秸秆加工饲用效果明显。一方面多功能大型秸秆加工收储机械的研发应用使棉秸秆加工成本每千克下降0.3元,到户棉花秆微贮饲用总成本控制在了每千克0.7元以内;另一方面棉花秆脱毒技术的应用,逐步消除了养殖户饲喂顾虑,和硕县养殖大户阿里木年饲草料使用总量2万吨,其中棉花秆饲喂量就达7000吨,两地州棉花种植重点乡镇养殖户利用棉花地冬季放牧超过3个月以上十分普遍。目前,棉花秆利用较好的阿克苏地区利用率不足10%,如将利用比例提高到50%以上,按全疆1000万吨棉花秆资源量计算,就可新增500多万吨饲草,足以满足500万只肉羊年饲草需求。
(三)关于引导种养大户发展饲草料生产。调研期间我们走访了近20家种养大户,突出特点是牲畜养殖量大,作物种植面积广,小的耕地面积3、4千亩,大的2、3万亩。种养大户种植饲草料具有四大优势,一是饲草料种植面积连片,机械化作业水平高,节水灌溉措施配套,产出效益水平明显高于散户种植;二是畜牧产业政策扶持到位,国家、自治区重点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的发展,在设施建设、良种引进、贷款贴息等方面均给予相应补贴;三是农牧结合效益明显,种植饲草料及作物秸秆就地转化,粪肥还田培肥地力,利用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目前,全区备案畜禽规模养殖场6000多家,基本配套有一定饲草料地,稳定和扩增规模养殖场饲草料种植面积条件成熟,同时,加大政策扶持,积极引导现有国有土地种植大户延伸产业链,发展畜禽养殖,种养结合,扩大饲草种植面积潜力突出。
(四)关于促进饲草料加工流通交易。目前,区内猪禽混配合饲料饲喂率高达90%以上,饲料营销网络健全,而牛羊混配合饲料推广,特别是饲草精细加工起步晚,牛羊饲草料加工程度低,直接影响到饲草流通和交易。巴州、阿克苏地区通过提高饲草加工率、建设草料交易市场、培植饲草经销大户使饲草便捷快速配送到户,特别是对平抑饲草价格、促进草料跨区调动作用突出。相反饲草市场培育滞后的克州,则出现每千克小麦秸秆均价2元甚至高达4.5元以上价格扭曲现象。区内伊犁、塔城、昌吉东三县饲草特别是玉米、小麦秸秆资源富足有余,但由于受加工调运成本高、销售渠道不畅等因素制约,对补充南疆地区饲草市场缺口作用还十分有限。今后,通过加大饲草主产区饲草加工力度,降低饲草调运成本;布局建设重点区域饲草交易网络,减少交易环节费用,对确保区内饲饲草料业健康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五)关于草畜联营合作社扶持发展。三地州试点扶持牧区草畜联营合作社发展,对提高牧区草畜资源有效利用率,促进牧区劳动力转移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区内牧民定居比例已超过80%,定居牧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仍然面临三方面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放牧与种地劳动力调配困难;二是受有限畜草资源绑缚闲散劳力解放困难;三是抓好生产与照顾老幼生活难以两全兼顾。今后,在广大牧区扶持草畜联营合作社发展,特别是以村组或家族为单位合作社的发展,对加速优化牧区社会分工,促进劳动力转移;提高生产资料使用效益,推动草原畜牧业上规模经营作用重大,也是现阶段稳妥推进牧区草畜合理流转,有力保障牧民权益、促进牧区稳定的现实选择。
(六)关于连片草原改良和人工草场建设。克州在自然条件恶劣,特别是降水明显不足区域,通过提水工程建成连片人工草场的做法,开拓了我们增加草地产出的思路。一是我区现有坡耕旱地1000多万亩,今后结合退耕还草政策落实,辅以一定的灌溉措施,建成人工草地相比大规模水土开发建设人工饲草料地投入明显减少,具备建设优势;二是前山丘陵区是牧区春秋放牧场集中区域,也是草地退化最为严重急迫需要禁牧保护区域,今后通过严格的禁牧保护措施,在有条件区域进行适当补播和灌溉改良将放牧场建成人工打草场,对恢复草地生态、增加打草场面积和饲草产出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四、有关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经验梳理、问题查找和推广预期分析,为加快新疆饲草料业发展,很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台政策快速推进:
(一)加大人工种草补贴力度。弥补饲草料种植效益价差,参照国家退耕还草补贴政策标准,对基本农户和种养大户种植优质牧草按照三年内每亩800元标准给予种植补贴,种植饲用玉米按年每亩150元标准进行补贴。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基本农户种植结构调整腾出空间和余地,重点支持国有土地种植大户种植饲草料,对国有土地种植大户和各类经营主体林下种植草料按照种植品种给予籽种购置和收储费全额补贴。人工种草所需补贴资金由区、地、县三级财政按比例分摊。
(二)支持饲草料加工利用。在落实好饲草料收储加工机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施行加工收储机械运营补贴政策,重点补贴对象为多功能秸秆收割粉碎、牧草收储、青贮打包机械,对完成相应收储面积的机械按照机械购置资金总额10%的标准给予年运营补贴。对以牛羊饲草料加工为主的饲草料加工企业,给予机组购置、生产周转金贷款贴息补贴政策。鼓励饲草料加工利用技术研发推广,对取得重大突破和推广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一定奖励补助。
(三)促进草料交易流通。降低饲草秸秆调运成本,对牧草及初级草产品给予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重点打通伊犁河谷至南疆区域饲草料调运主通道。支持饲草料交易市场建设,对建设用地给予无偿划拨或减免土地出让金优惠,并对基础设施建设、购销周转金贷款给予财政贴息补助。继续巩固和发挥好各级防灾饲草料储备库有灾防灾、无灾平抑饲草料市场价格作用,对储备库配套饲草料地给予建设补助,对储备库运营管护给予一定补贴。
(四)调整优化草原建设保护政策。对近年来以饲草料地建设名义开发土地,严格用于饲草料种植,并纳入基本草原管理,发放相应权证。优化草原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适当提高饲草料价格相对较高区域禁休牧补贴标准,支持各地将补奖资金调整用于牧民定居点已建饲草料地更新改造、已建牧区骨干水源工程下游饲草料地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以及连片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场建设,同时安排部分工作奖励资金,对落实禁休牧制度较好、带动作用明显的草畜联营合作社给予奖励补助,鼓励牧区草畜规模经营。
(五)制定出台饲草料业发展规划。整合各方面项目资金,加快实施1000万亩饲草料地建设工程。调动地方饲草料业发展积极性,实施种草大县奖励政策。实施百万亩棉花秆异地收储调运工程,在水资源相对富足的克州,借助兵团、地方棉花主产区力量,采取以水资源换取草料措施,解决克州等饲草自给能力严重不足区域饲草保供问题。
(六)对南疆发展给予特殊扶持。启动实施南疆地区畜牧业发展饲草保供专项行动计划,汇集各方力量,多措并举,短期内突破南疆地区畜牧业发展饲草料短缺瓶颈。对南疆地区粮食作物种植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协调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将南疆地区小麦种植补贴政策部分调整用于玉米种植补贴。
(七)创新饲草料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农林牧水等部门协作配合,建立饲草料业发展部门协同推进机制。重点在对饲草料种植实行差别化水价、优先配水送电,进一步放活牧草种子经营市场,林下经济优先发展饲草料业,国有土地种植大户强制结构调整种植草料,依法规范林草权证发放,规范合作社运营等方面进行协作,制定具体操作办法。
调研人员:聂 新(自治区党委农办副主任)、艾克拜尔·热合木吐拉(自治区水利厅农牧水利处副处长)、艾尔肯·吐拉克(自治区林业厅资源处副处长)、孙家鹏(自治区畜牧厅畜牧处副调研员)、董永斌(自治区农业厅种子站农艺师)、曹怡心(自治区党委农办经济发展处主任科员)
第二篇:吉木乃县防灾应急饲草料储备库
吉木乃县防灾应急饲草料储备库
自查报告
按照相关要求,自治区应急饲草料储备库落户我县。为应对自然灾害造成的牲畜缺草少料的困难,我县始终把“规范管理、确保储草储料安全”作为重要任务,紧紧围绕储备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制度、强化措施、严格责任,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对应急饲草料储备库账务及监管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吉木乃县萨吾尔山自治区防灾草料储备库,单层门式钢架结构饲草储备库3座,面积2482.23平方米;饲料储备库1座,面积284.47平方米;单层砖混结构生活用房126.6平方米;消防水池400立方米,工程总造价274.5万元,设计饲料储备规模为3000吨,其中:可储备饲草1000吨,饲料2000吨。储备库建设成后辐射吉木乃县、哈巴河县、布尔津县、阿勒泰市、福海县和塔城和丰县五县一市冬牧场,提高了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办公室两间、警卫室一间,各类消防设施齐全。储备库配备管理人员5名,其中;库管、工作人员、保管员、警卫、检测员各一名。库内外道路通畅便捷。
二、库存饲草料管护情况
1、明确职责,加强领导
自治区畜牧厅和地区畜牧兽医局决定在我县设立自治
区级饲草料应急储备库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安排部署了各项准备工作,并把保障饲草料储备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灾情,救灾饲草料能够及时送达灾民手中。成立了以县分管领导为组长,由县农办、畜牧、消防、安监、粮食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员安排、责任落实等具体工作。制定了《饲草料库管理办法》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了安全生产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岗位职责和各种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日常工作要求和行为规范,从而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为规范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强化措施,规范管理
为了把规范化管理落在实处,确保饲草料储备工作的健康发展,不断强化工作措施,使饲草料储备管理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是严格制度,严格责任,严格管理。在储备管理上,储备库做到制度上墙,人员持证上岗,专人专库,责任到人,标识标志规范统一。工作中坚持照章办事,严格管理,实行24小时动态监测通风机制,仓库内放置了测温管线,配备了高精度测水仪,可定期不定期对库内饲草料进行水分测试,以便及时降温除湿、保持其通风干燥。同时,还要求管护人员不定期对库房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整、修缮,确保草料储备安全。二是严把入库质量关,确保储备草料安全达标。储备库建立了质检、接收、结算一条龙服务的运转模式,库内账、卡、簿规范齐全,填写准确,坚持包包扦、车车检,确保了草料储备质量安全。三是抓安全管理,确保各项工作开展。储备库在制定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火应急预案、草料处置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坚持领导带班、干部值班制度,仓内外悬挂防火等各类安全标识,坚持每天下午对全库安全检查和夜间巡逻值守,有效杜绝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进出库情况
根据《饲草料库管理办法》和各项管理制度,立足实际,从饲草、饲料出入库接收与检验、仓储管理、草料保管、草料采供、安全生产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出入库必须认真填写出入库单、水份和质量检测凭证等单据,做到了帐实相符。2010-2011年以来,应急饲草料入库、出库情况如下: 1、2010年我县自治区级饲草料储备库储备饲料1632.94吨、饲草440吨。2011年在地区及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发放给牧民的饲料1567.62吨,损耗65.317吨,饲草219.8
吨。220.92吨饲草转存在黑山头饲草料库储存,拉斯特牧办储存12吨。2、2011年底在县自治区级饲草料储备库储备饲料1265.58吨、饲草220.92吨。共出库饲料1120吨,目前,还库存饲料145.58吨,饲草未出库(库存饲草220.92吨)。
四、资金回收情况 1、2010年我县没建成固定的储备库,因此当时的实际情况租用库房分别储存三个乡镇(喀尔交乡,托斯特乡、吉木乃镇)已出库饲料1565.62吨、饲草219.8吨,饲料价格均为1.5元/公斤,共回收并上缴资金124万元,损耗资金9.79764万元其他费用6.9635万元,合计16.7611万元,未收回资金54.1799万元;已出库饲草219.8吨,价格均为1.5元/公斤,回收并上缴资金1.27万元,损耗资金7万元,其他费用2元,合计9万元。黑山头草料库储存220.92吨,在拉斯特牧办储存12吨,未收回资金18.352万元。2、2011年县自治区级饲草料储备库储备饲料1265.58吨,其中一号库储存饲料从福海调运的382.46吨,出库饲料373.133吨(价格为2.0元/公斤),损耗9.327吨;二号库储存饲料从塔城调运的883.12吨,出库饲料734.6吨(价格为2.0元/公斤)。资金全部由地区畜牧兽医局征收。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应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监测设施,防虫设施没有、办公设施、装卸设施有待解决。
2、县应急饲草料库离县城100公里,对工作人员和保管员的资金需求带来了困难。
3、因天气原因,在预防过程中,无资金进行倒运、翻晒及拉运租车费用。无资金增设防霉变设施。
吉木乃县畜牧兽医局
2012年6月15日
第三篇: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实施方案
xxxx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
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xxxx畜牧兽医局 二○一三年六月二十一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1
1.1项目概要.....................................1 1.2项目背景.....................................1 第二章 项目区自然经济概况...........................2
2.1自然概况.....................................22.2社会经济概况.................................3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5第四章 项目建设原则及目的...........................64.1建设原则.....................................64.2建设目的.....................................7第五章 项目建设场地选择及条件.......................75.1项目建设地点.................................75.2项目建设相关条件.............................8第六章 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86.1投资估算.....................................86.2资金筹措.....................................第七章 效应分析.....................................87.1经济效益.....................................87.2社会效益.....................................8
7.3生态效益.....................................9 第八章 保障措施....................................10
8.1统筹规划,加强部门协作和组织领导............10 8.2建立多渠道草料收购机制,确保储备草料供应....10 8.3建立良好的运营机制..........................10 8.4完善资金管理制度............................108.5建立严格的储备草料管护制度..................1 伊犁州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概要
1.1.1 项目名称:xxxx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建设项目 1.1.2 项目主管单位:xxxx畜牧兽医局 1.1.3 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建设单位:州草原站、xxxx草业科技服务中心 法人代表:薛发祥。联系方式:*** 1.1.4项目总投资:300万元
1.1.5项目建设期: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 1.1.6项目建设地点:xxxx县提克阿热克乡 1.1.7建设规模
项目一期计划新建饲草储备库3000平方米,储备饲草1500吨,饲料储备库300平方米,储备饲料400吨,消防水池400平方米,饲草料种植基地10000亩。配套设施:围墙、围栏、大门、监视器、地磅,门卫室、职工宿舍等设施。项目二期通过和内地大型企业合作,计划建设饲料加工厂(年设计生产能力10万吨)和农作物秸秆饲料利用加工厂(年设计处理能力30万吨)。
1.2项目背景
xxxx是全疆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畜产品基地,也是重要的种畜繁育基地,牲畜存栏总量占全疆的三分之一,畜产品产量位居全疆前列,具备了“牧业大州”的基本条件。
xxxx直草场总面积为5239.38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为4706.37万亩,占总面积的89.8%,夏草场可利用面积1532.12万亩,冬草场可利用面积1254.9万亩,春秋草场可利用面积1336.3万亩,冬春秋草场可利用面积583.05万亩。草天然草原植被发育良好,优良牧草种类繁多,草场类型丰富,常见的草地
伊犁州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植物有84科,452属,1243种,60个亚种,占全疆的37%。地利用方式主要是放牧和打草两种利用方式,放牧场主要是根据气候和利用时间分为夏牧场、春秋牧场、冬牧场(冬春秋)三季牧场和少数全年放牧的四季牧场。伊犁草原的功能和草原生产性能与自治区其他地州草原不同,伊犁草原不但是畜牧业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而且还是伊犁生态、旅游和“两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近年来全疆畜产品产量来看,伊犁用占全疆6%的草原面积,饲养了全疆13%牲畜,提供了全疆13%的肉类、28%的奶类,禽蛋产量占全疆的25%,为全疆畜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xxxx也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和种畜繁育基地。2011年,xxxx各类牲畜年末存栏624.59万头,比上年增长1.22%;全年出栏牲畜493.42万头,增长了8.68%;主要畜产品产量持续保持较快增长,肉、奶、禽蛋产量分别达到23.43万吨、65.18万吨、6.86万吨,分别增长6.08%、10.64%、7.0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813元,净增1221元,农牧民新增收入中来畜牧业贡献额达到400元以上,占农牧民人均新增收入的32.8%。畜牧业产值68.07亿元,较上年增长14.79%,占大农业总产值的占43.12%。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第二章 项目区自然经济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条件:项目地位于xxxx县xxx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距xxxx首府xxx市98公里,地处xxxx直东五县中心位臵,东南与和xxx县接壤,东北与xxxx县毗邻,北部同xxxx县和xxxx县隔河相望,西部与xxxx县相邻,南部与xxxx县相依,交通便利。
伊犁州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2.1.2 自然条件:该区域为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西部四季分明,冬春长而夏秋短,年降水量少,东部温凉湿润,降水丰富,冬暖夏凉,年均气温7.4℃,年均降水256mm,无霜期约145天。
2.2社会经济概况
xxxx县总面积4528平方公里。现辖7乡1镇5个农牧场,有汉、哈、维、回等23个民族,总人口19.64万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是发展农牧业的天然宝地。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饲草料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而如今在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来大力发展畜牧业。长期以来,xxxx由于自然因素和草场超载过牧等导致草原退化、沙化、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严重迫坏了草原生态环境,造成天然草场牧草产量低,质量差,使得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为使草原生态环境得以恢复,xxxx从2007年开始实施退牧还草工程,2011年又开始全面贯彻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大面积天然草原禁牧恢复生态,而载畜量不断的增加,使得草畜矛盾日益尖锐,饲草料短缺成为制约xxxx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近年来,国家、自治区相继制定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策略,即实行放牧加舍饲的生产方式,这样就对舍饲用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除了继续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建设优质高产人工饲草基地外,更为现实的一条途径就是实施优质草产品战略来支持草食家畜的生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畜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草食家畜的发展,使饲草、饲料的品质和储备成为畜牧养殖业效益的关键。然而饲草、饲料的品质与深加工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加工后的饲草料不仅改善
伊犁州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了秸秆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和营养价值,而且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减少药物残留,改善畜产品的品质。
饲草料产业是保障畜牧业发展的根本,是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大力发展饲草料产业,不仅为家畜提供丰富的饲草料来源,缓解畜草矛盾,增强防灾抗灾能力,而且对建立生态型草地农业,实现农牧耦合,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推行舍饲、半舍饲圈养,建立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促进天然草原休养生息,保护和恢复草原植被,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生态畜牧业,提高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xxxx是一个多地形、多气候的地方,不同地区对牧草品种及种植方式的要求不同,目前种植户在牧草的种植不能完全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牧草管理,后期田间管理上也比较粗放,水肥不足、刈割时间不佳等等造成了牧草产量和质量偏低。以及由于近年来水资源短缺,而且许多牧草种植区域灌溉设施不配套,灌溉质量不高,灌溉成本高,严重影响了饲草料地规模的扩大和产草量的提高。并且种草的效益比较低,同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农区牧民大部分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粮食、经济作物为主,导致农区饲草产量不足。牧区种植户对于依靠种植人工饲草料地养殖家畜的意识淡薄。
多年来,伊犁已多次遭受干旱和暴雪灾害天气的侵袭,这种灾害天气会因温室效应而长期存在并频繁发生。这种灾害会对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创,饲草储备应对极端灾害估计不足是一方面,但缺少有效的市场总量供给是主因。通过草产品调制加工优质化以及商品化,运用市场和网络信息平台技术,根据市场供求,及时调节供应和生产,将会实现饲草的常年均衡供应,真正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伊犁州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鉴于以上原因,加快构建我州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增加饲草料储备规模,增强农牧民人工种草积极性,提高饲草料品质,建立市场和网络信息平台技术,既是推动我州防灾抗灾工作由被动应急向主动防御转变的迫切需要,也是保证我州畜牧业安全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2.1社会优势
国家西部开发政策主要是政府支持和保护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西部地区的资源利用情况,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性政策。近年来,为了改变项目区的落后面貌,各级政府对解决项目区贫困问题都非常重视,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政策优势,项目区具有项目实施的基础力量和组织领导能力,项目区群众有要求实施项目的迫切需求,有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3.2.2自然优势
l、xxxx土地地势平坦,土层厚,土质好,可以集中连片开发,也可分地域开发。通过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我州自然资源,建成10000亩稳产、高产饲草料基地。
2、项目地临近南岸大渠,水资源丰富,可以通过抽水和打井保证项目区的正常供水,防渗渠配套建成后,可扩大浇灌而积。
3、项目地处主干道路,交通便利,为运输各县市的中枢通道。
3.2.3畜牧产业优势
近年来,在国家、自治区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带动下,各级政府均将其作为优先发展、重点扶持的产业,各类社会资源也不断向农牧业进行转移和倾斜。2012年末各类牲畜存栏数量
伊犁州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636.55万头,肉类产量25.47万吨、奶产量71.20万吨、禽蛋类产量7.65万吨。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饲草料需求量也在逐步的增加,2012年xxxx改良草场达到3111.58万亩,打草场面积671万亩,人工草场种植面积231.1万亩。这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草料基础。
根据以上几个方而的有利因素分析,在项目区建立我州第一个集生产、储备、加工、交易的优质饲草料基地,为发展xxxx畜牧业解除后顾之忧,是完全可行的。
第四章 项目建设原则及目的
xxxx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大好机遇,以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促进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带动其他企业、专业经济组织、经济实体及种养大户加大投入,通过调整优化饲草料产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规模化牧草良种及饲草料生产基地,建立和完善饲草料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规模化生产。通过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构建东西联动、农牧结合,跨区域、跨行业的饲草料生产、加工、贮备体系和抗灾保畜保障机制,促进饲草料产业和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实现农牧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同时,应该坚持“四个原则”,达到“四个目的”,确保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建设针对性强、目标明确。
4.1建设原则
一是突出重点、体现辐射。在该项目实施后,xxxx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能够确保各级的党委、政府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展开跨县、跨乡、跨村的抗灾救灾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6 伊犁州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降低救灾行政成本。
二是突出牧业应急减灾,体现长效。注重时效,着眼长远,xxxx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建设不仅是促进当前牧区经济发展、减少损失的根本措施,而且是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
三是突出整合,体现合力。xxxx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建设,在整合资源、整合项目、整合力量的基础上,捆绑使用各类资金,力求形成推进畜牧业增产增效的巨大合力。
四是生态优先,统筹发展。发展饲草料产业必须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推进饲草料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高饲草料供给能力,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4.2建设目的
一是草原畜牧业能够抵御中等强度的自然灾害,转变游牧生产方式被动救灾的局面,推动我区草原畜牧业步入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是牲畜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草原畜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牲畜越冬“134”工程得到落实,畜牧业产出率明显提高。
三是避免牧民群众因灾返贫、因灾致贫现象,从根本上扭转“扶贫—脱贫—受灾—返贫—再扶贫”的恶性循环,使牧民群众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是使草原植被有明显恢复,草原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天然草原基本实现草畜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局面更加巩固。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场地选择及条件
5.1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xx县提克阿热克乡。
伊犁州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5.2项目建设相关条件
一是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建设必须建设空旷的区域,于周围房舍保持在1000米以上的距离,单独建造,达到防火安全。库房外墙和屋顶采用压型钢板。
二是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必须配套安全防护和消防设施,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6-2006),在场区内修建蓄水池,安装消防栓记忆防雷设施,重点加强草料的防护安全管理。
三是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必须配套建设浸塑高密度围栏、值班室、职工宿舍一级水电暖等辅助设施。
第六章 项目资金筹措
6.1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总投资593.5万元, 投资明细如下: 饲草储备库3000平方米×570元/平方米=171万元; 饲料储备库300平方米×750元/平方米=22.5万元; 消防设施、外墙、门卫室、职工宿舍及地面处理等100万元; 饲草料储备资金300万元。
第七章 效应分析
7.1经济效益
项目运行的同时对当地饲草进行收购和加工,再进行转销,即带动了项目区周边的农牧民种草的积极性,又扩大了饲草料生产规模,得到了经济效益和示范推广的有效结合。若考虑到项目的示范效应、技术成果的应用价值以及对维护伊犁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项目的实际经济效益将无可估量。
7.2社会效益
项目的建设,可调动项目区及周边农牧户种植优良饲草的积极性,为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加快科技脱贫致富步伐,为xxxx
伊犁州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以点带面,辐射全州的推动作用。基地经过大面积规模化种植,在合理利用土地、防止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方面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可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步伐,使我州向多元化特色农业发展,从而逐步改变农业产业结构。通过整乡整县推进在结合“双培双带”的同时,它又使党的富民政策得到宣传并深入民心,是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在村、户的具体落实,是切实带动农牧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全面推动全州饲草产业和暖栅养畜产业的发展,无论从扶贫攻坚,还是振兴伊犁畜牧业都是一种利国、利州、利民的好事。也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一是能活跃产区市场商品流通、培植地方财源、增加财政收入、壮大地方经济、提高贫困地区自身发展能力。二是能加快xxxx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粮、经、饲三元结构协调发展,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合理配臵农村人力资源,变农闲为农忙。三是可促进全州各县市以发展牧草产业农牧互补战略向区域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推动区域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四是能培养一批农牧民技术员,提高全民科学种草水平。五是增加群众收入,为农牧民增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对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起到决定性作用。
7.3生态效益
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可有效的缓解当地因超载过牧、草畜矛盾,减轻草场压力,遏制天然草场退化、沙化、盐碱化。同时项目的实施后,一方面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用于发展养牛业,实现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时,减少了因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该项目通过发展舍饲等科学饲喂技术,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伊犁州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八章 保障措施
8.1统筹规划,加强部门协作和组织领导
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建设具体模式标准由xxxx畜牧兽医局规划设计,xxxx草原工作站组织建设实施,在确定具体草料储备建设选址时,要充分考虑到周边草场、道路、水源等基础情况,要把草料库建设和草料供应与牲畜机械化转场、牲畜疫病防治、草原虫鼠害防治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科学选址。
8.2建立多渠道草料收购机制,确保储备草料供应
一是建立饲草料储备供应基地。为保证草料储备库草料供给,重点在伊犁河谷等依托现有耕地,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在耕作区内监理可满足草料库储备需要的饲草料基地,同时,在基地内大力推广饲草收储、加工、压块机械,提高饲草生产机械化水平。
二是发挥好目前实施的高标准饲草料基地建设项目作用,加强对高标准饲草料基地建成后的管理利用,通过管护使用协议,将部分草料地直接作为饲草料供应基地。
8.3建立良好的运营机制
xxxx畜牧业防灾减灾物资贮备库及配送交易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公益性扶持的管理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前期主要是由州草原工作站进行筹资、注册和建设管理,交易中心采取引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运作方式,走自负盈亏的可持续发展途径。既可以保证我州防灾减灾的需要,也可以推动我州牧草产业化体系发展,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物质保证。为此,请州政府审查批复xxxx畜牧业防灾减灾物资贮备库及配送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并给予政策性扶持为盼。
8.4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xxxx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建设运营及管护承担单位要对建设资金、年运行经费,实行专户储存、专项管理、专款专用,10 伊犁州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设立独立的财务账簿和台账,确保资金使用方向不变。
8.5建立严格的储备草料管护制度
饲草料储备加工交易中心由州草原工作总站做为主管单位,由xxxx草业科技服务中心具体管理,储备库日常管护由xxxx草业科技服务中心承担。
第四篇:灌溉饲草料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灌溉饲草料工程
施工总结工作情况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家参与由我单位施工的2012年兴海县灌溉饲草料基地项目的竣工验收,现我代表施工单位对工程情况进行介绍。
一、工程简述
1、工程地理位置、水文和气象条件
工程所在地位于海南州兴海县子滩科镇,地处青藏高原南缘,距省会西宁约280km,海拔高程为3100~3200m左右。地势平坦、宽阔,土层深厚,各工程位置处有诸条草场牧道相通,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区内属高原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冬寒夏凉,春季风大,降雨多集中在6~8月有,雨热同季。
2、施工条件及建筑材料
项目区地形平缓、开阔,可以布置工程施工期间材料、工区等临时工棚。工程所需建筑材料主要是混凝土粗细骨料、河卵石或块石料,所需的河卵石或块石在本地拉运,其岩性以砂岩、变质岩为主,质量较好,储量丰富,能满足工程需求;砼粗、细骨料可在附近河漫滩筛选,质量较好,储量丰富,能满足工程需求,平均运距3.0km左右。其他材料需从西宁采购,水泥在金河水泥公司购用。工程区内外交通便利,材料运输以汽车为主,手扶拖拉机、架子车为辅。
工程区施工用水可直接从沟道内取用,考虑采用手扶拖拉机
拉运,其水质、水量满足施工需求。
工程区内各定居点处供电虽已普及,但距工程地位置较远,架设施工临时输电线路较长,因此施工用电考虑采用柴油发电机。
3、项目建设内容及施工管理原则
根据招标文件的工程量清单,本工程于2012年7月15日开工,规划草原灌溉面积10000亩,其中工程内容包括引水口一座,主干管1条长5665m,管径450mm;分水干管3条,长4800m,管径315mm、200mm、90mm;配水支管72条,长,66.999km,管径90mm;工作移动软管62条,每条71m管径40mm。根据工程布置整个灌溉系统布置分布分水井50座;阀门井11座;给水栓井667座。
由于本工程受天气及移民安置规划工作的影响,施工黄金季节短,施工质量要求高。因此,青海省宏星工程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施工队伍技术力量,设计采用平行交叉施工方法,均衡连续施工。根据项目区地形特征进行全面开工建设,自始至终要加大工程的施工资源投入,增强施工强度,提高工程的建设进度,力争在规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为建设单位提交一份优良工程,为该地区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构建和谐社会增添一份力量。
4、工程建设相关单位 建设单位:兴海县水利局
设计单位:青海黄河水利水电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北京政泰隆兴海县监理组 施工单位:青海省宏星工程有限公司
二、工程投标情况
该工程是灌溉饲草料建设项目,因此兴海县水利局办公室于2012年6月进行了公开招标。我公司积极参与,2012年7月,我单位以合理的报价、良好的施工组织管理、质量保证及较高的社会信誉取得了该项目的施工承包权,合同标价为7273226.07元,施工工期为: 2012年7月15日开工至2012年11月04日完工。施工总历时127天,有效施工工期为113天。
1、施工总体布置、总进度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为使工程顺利实施兴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我公司按照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当地实情设立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配备懂专业、有丰富施工经验、协调能力较强和有责任心的同志担任项目部经理,下设项目经理、技术负责、工程技术、经营核算、物资设备、监控管理等人员和职能班组。
2、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完成的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2800m3,各干管:77464m3,砼及钢筋砼43m3。
2012年兴海县灌溉饲草料基地项目由青海省宏星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青海黄河水利水电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北京政泰隆兴海县监理组监理,兴海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
三、开工及完工日期:
开工日期:2012年7月15日。
完工日期:2012年11月04日。
四、施工管理:
本工程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建立了施工4个施工班
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严格按照质量认证体系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把材料关、工序交接关、分项工程验收关等;同时,建立健全了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和处罚细则。
在内部分工上管理班子配套齐全,职责分明,分工到人,做到每个施工面有人管,每个施工过程有人控制。
在施工组织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质量安全强制性条文标准施工、严格按照监理、业主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对于重要的部位、重要单项的施工都预先拿出详尽的施工方案,做到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指导施工。
五、施工质量控制:
本工程我们始终把“建用户满意工程”的思想贯穿在个施工生产过程中,贯穿到每个施工人员的实际操中,施工质量控制主要采取抓重点,抓关键的原则,对每个重点分部、分项工程都坚持会同监理进行全过程跟踪检查。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向工长、质量检查员、各施工班组工人进行总的技术交底,交工程的质量控制点、施工安全点,并落实责任到人。每道工序施工前,各分项工长对各自负责的分项工程均做具有针对性的书面技术交底,交底清楚、细致、有针对性,负责把交底内容落实到实处、细处。
每一个分项隐蔽工程,在工长、质检员组织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公司申请报验,由监理公司组织甲方工程部、质监部门进行隐蔽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对于进场的原材料,由现场工长、质检员、材料员、试验员负责
对材料质量实行全面控制,进场材料必须有随货同行的合格证、质保书。我方按规定进行取样复检,取样时均有业主方、监理方现场见证取样和送检。材料复检合格,方可在工程上使用。资料的收集、整理设专职资料员负责收发图纸、技术文件等,做到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并保证及时、准确、系统、完整。工程所有技术、质量、测量、物资检验、试验,专业管理人员相互配合。资料内容项目基本齐全、真实。
六、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1、安全生产目标
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目标是:杜绝因工死亡事故, 杜绝重大机械、火灾、爆炸事故,因工负伤率控制在0以下,创 建“平安工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处理好安全与进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质量的关系。在全体员工中牢固树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出效益”的指导思想。
2、安全生产措施
为了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合同规定履行安全保护职责,针对本工程的施工特点,特制定了施工安全措施20条。
3、文明施工
只有文明、规范施工才能为本工程优质高效、按期完工提供保障。本工程制定了文明施工措施12条。
本工程于2012年7月15日开工;于2012年11月04日全面完工。经参建各方的不懈努力,现工程已完成设计文件和合同约定的内容,工程资料完整,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现行验收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
要求,已具备交户验收的条件。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会同监理、业主共进行了1次砂石料、水泥见证取样送检,1次6组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养护、送检,1次6组砌筑砂浆试块的制作、养护、送检,在混凝土浇筑时,按试验室出的配合比报告单进行配料,现场设有混凝土搅拌站,做到计量准确,并且在施工过程协同监理随机抽取计量数据和见证试块。经海南州检测试验中心检测合格。均达到设计要求。
在此我代表施工单位对在施工过程中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质监、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2年兴海县灌溉饲草料基地
总 结 报 告
青海省宏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第五篇:自治区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精)
自治区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编写提纲(征求意见稿)1项目综述
说明项目投资规模、灌溉类型选择、水源工程、建设目标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列表说明)。绘制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2项目区基本情况
2.1社会经济概况 2.1.1人文概况
项目区人口、民族与劳力情况。2.1.2农牧业生产概况
家畜种类与数量,作物种类、种植面积与产量,年社会生产总值与人均收入状况。
2.1.3饲料地建设与游牧民定居现状
牧民户数、人口,现有饲料地面积、经营现状及游牧民定居情况。
2.1.4交通、通讯及电力供应情况 2.2自然资源条件
2.2.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2.2.2土地资源条件
区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土壤田间持水量、作物耗水量;植被类型、植物种类、生长情况及土地利用方向的适宜性。2.2.3气象条件
项目区气候特征,气象要素:降雨量、蒸发势、风向风速、热量条件(年均气温、≥10℃年积温、一月七月均温、极端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温度)、无霜期、冻土层深度及灾害性气候。2.2.4草地资源
项目区天然草地类型特征、利用现状、人工饲料地建设现状及草畜平衡现状分析。2.2.5水资源
1)概述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水资源分配量。
2)详述项目区水资源状况,工农牧业及生活用水状况和水质评价等。
2.2.6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1)水文地质:收集水文地质资料,论述项目区地下水资源及钻井资料等。
2)工程地质:收集工程地质资料,踏勘并论述项目区工程地质情况等。
3设计原则与设计依据
3.1设计原则 3.2设计依据
3.2.1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 3.2.2技术规程规范 3.2.3相关规划与技术资料
4项目区规划
4.1建设任务
确定建设地点,明确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
4.2土地利用规划
4.2.1条田规划
4.2.2渠系规划 4.2.3道路规划 4.2.4 林带规划 4.2.5种植规划
4.3灌溉制度规划
4.3.1灌溉制度及灌水率 4.3.2净灌水率计算
4.4水土平衡分析(地面水或地下水设计方案)4.4.1供水量分析
项目区水资源总量、水质评价及其可供水量。4.4.2需水量分析
项目区灌溉需水量。4.4.3水量平衡分析
根据项目区可供水量及需水量,进行逐月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5工程设计(其它灌溉方案可参照地面灌设计模式变通设计内容)
5.1渠系设计 5.1.1灌溉水利用系数 5.1.2流量计算 5.1.3纵断面设计 5.1.4横断面设计 5.1.5抗冻胀设计 5.2建筑物设计 5.2.1节制分水闸设计 5.2.2桥涵设计 5.3排渠设计 5.4道路设计 5.5防护林设计 5.6土地平整设计 5.7种植设计 5.7.1作物品种选择 5.7.2作物产量指标 5.7.3田间管理与栽培技术
6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与环境保护设计
6.1水土保持设计 6.1.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6.1.2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预测 6.1.3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与概算 6.2环境保护设计 6.2.1项目区环境概况
6.2.2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6.2.3环境保护设计
7施工组织设计及招投标方案
7.1施工条件与建筑材料 7.2施工方法与要求 7.3施工布置 7.4施工进度计划 7.5工程招投标方案设计 7.6施工管理与竣工验收
8项目组织与管理
8.1组织管理
成立项目建设组织机构,明确项目业主及建设期管理责任人。8.2实施方式 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资金管理。8.3管理责任
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及规范对工程设计、施工和安装进行目标管理。
9项目建成后的管护措施
9.1机构设置
明确运行管护责任,落实分户承包和项目运行管护主体。9.2运行维护
明确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机制,管护措施和管护费用,确保项目良性运行与可持续利用。
10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10.1编制原则及依据 10.1.1定额标准 10.1.2基础单价 10.2投资概算 10.3资金筹措
11财务评价
11.1财务评价依据 11.2财务效益分析 11.2.1参数选取 11.2.2销售收入 11.2.3成本费用 11.2.4损益分析 11.2.5盈利能力 11.2.6不确定性分析 11.3财务评价结论
12社会与生态效益分析
12.1社会效益
有助技术推广,进行技术辐射,促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改善文化教育和卫生医疗条件,增加就业岗位,提高牧民收入。12.2生态效益
提高草地生产力,以新增人工饲草饲料进行舍饲圈养,减轻天然草地放牧强度,置换草地休亩、禁牧,遏制天然草地退化趋势,改善和恢复草地生态环境。
13附表与附图
13.1财务评价附表
13.2项目审批文件及设计任务委托书 13.3工程概算书 13.4项目施工图
1)项目平面规划图
2)项目渠道或管道系统纵横断面图 3)渠道或管道、工程建筑物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