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工作方式确保修改后刑诉法顺利实施[五篇]

时间:2019-05-13 16:1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转变工作方式确保修改后刑诉法顺利实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转变工作方式确保修改后刑诉法顺利实施》。

第一篇:转变工作方式确保修改后刑诉法顺利实施

南昌律师 http://www.xiexiebang.com/ 转变工作方式确保修改后刑诉法顺利实施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发展进步,检察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既要理性对待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新机遇,又要积极应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给检察工作带来的新挑战,更要在自觉地转变工作方式中把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贯彻好、执行好,确保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全面有效实施。

一、深化学习培训

贯彻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全面把握、深入理解相关规定及其立法精神,真正学懂弄通。

(一)要全面学。不仅学习修改后的条文,也要结合原有条文全面把握;不仅学习有关检察工作的内容,还要着眼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学习有关侦查、审判、执行等方面的内容;不仅学习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内容,还要强化检察一体观念,全面把握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职务犯罪侦查、诉讼监督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二)要深入学。不仅要掌握法律条文和具体规定,还要深入领会这些条文、规定背后的法律宗旨和立法意图,准确把握立法精神,确保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不走样、无偏差。比如,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逮捕的条件进行了修改完善,将“社会危险性”具体细化为五种情形,作出“应当予以逮捕”情形的硬性规定,连同“逮捕后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这些条文的修改和增加贯彻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体现了少捕人、少押人的立法精神。在具体的工作中把握了这些精神,才能准确地执行法律,实现立法目的。

(三)要结合实际学。要结合实际,带着问题学,弄清刑事诉讼法修改给我们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思考检察机关该如何作为,研究具体应对措施,早做打算,早做准备。

二、坚持正确应对态度

实施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应对态度十分重要。应对态度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当前各种准备衔接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系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能否取得预期实施效果。

(一)要理性辩证看待。这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对检察工作影响很大。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既赋予检察机关新职责、新任务,为检察机关履行职责增加了新手段、新措施,拓宽了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空间,为检察工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又对规范检察权的行使设定了许多新程序、新制约,限定了行使检察职权的边界,对检察执法办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充分运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法律监督工作。

(二)要积极主动应对。从现在起到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仅有5个多月时间,过渡衔接和准备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检察机关要注意克服被动应付思想,抓紧行动起来,紧密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未雨绸缪,认真做好调研、机制、保障等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南昌律师 http://www.xiexiebang.com/

南昌律师 http://www.xiexiebang.com/

(三)要严格依法实施。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必须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检察机关要强化严格依法办事的执法理念,坚决避免和克服“于我有利就积极落实、于我不利就消极对待”的实用主义。比如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律师提前介入和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规定,将使侦查工作从相对封闭走向公开透明,犯罪嫌疑人对抗侦查的心理和能力将有所增强;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免除被告人近亲属出庭作证义务、证人出庭作证等规定,将使获取职务犯罪特别是贿赂犯罪的言词证据难度加大;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对检察机关取证的合法性、规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等等。上述这些规定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使侦查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强调严格依法办事,越要强调严格执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越要研究如何通过增强侦查取证能力、完善侦查工作机制、推进侦查信息化和装备现代化建设等措施,切实提高整体侦查工作水平,以有效应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给我们提出的考验和挑战。

(四)要依法稳妥过渡。按照高检院有关精神,本着保障人权、限制公权、加强监督等原则,对当事人有利的规定,现在即可参照执行;新增授权性规定,必须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才能执行;对涉及面广或难度较大的,可先行稳步试点;对现行规定限制公权力要求更严格的,如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等,应坚持严格执行现行规定,不能倒退;对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已有成果但未纳入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继续探索推进。

三、转变检察工作方式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对转变工作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加快转变工作方式提供了新动力和新契机,我们要在更加自觉地转变工作方式中把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贯彻好、执行好。

1、要转变执法理念。要进一步强化人权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时效意识和监督意识,真正做到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强化法律监督与强化自身监督并重、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公正与效率并重、严格公正执法与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并重,为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正确实施打牢思想基础。比如,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延长了传唤、拘传时间和职务犯罪嫌疑人决定逮捕时间,但延长不是无原则的,而是有条件的,只有“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时间才可以从12小时延长到24小时;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对被拘留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决定逮捕的时间才可以从14日延长至17日。落实好这些规定,就要强化时效意识、人权意识,而不能不分案件、不分情况,一概适用最长时限,办理一般案件还是要坚持依法加快办理进度。

2、要转变执法办案方式。主动适应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确立以及辩护制度、强制措施、公诉、审判程序修改,查办职务犯罪工作要从传统的人力密集向信息密集、技术密集转变,从由供到证向由证到供转变,从相对封闭向公开透明转变,进一步增强侦查工作能力和水平;审查逮捕工作要从“构罪即捕”、“一押到底”等习惯做法向“确有必要逮捕”、“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转变,少用慎用逮捕措施;审查起诉工作要从单纯的指控犯罪向同时承担指控犯罪的举证责任和收集证据合法性的证明责任转变,从履行定罪之诉向同时承担定罪之诉、量刑之诉转变,进一步彰显公诉工作职能;诉讼监督工作要大力推进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建设,从相对分散、整体效能发挥不够充分向资源整合、上下一体、左右联动转变,切实承担起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活动实施法律监督的重大责任。

3、要转变业务管理方式。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内容涵盖多项检察业务。贯彻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要求业务管理必须进一步由分散向集中转变。河南省检察院已成立专门的案件管理

南昌律师 http://www.xiexiebang.com/

南昌律师 http://www.xiexiebang.com/ 工作办公室,河南省各级检察机关也要建立健全工作机构,以推进统一受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督、案后评查、综合考评的执法办案管理新机制,实现执法管理的全程化、公开化、规范化。要加大业务调研力度,按照“办案工作要抓准,综合工作要抓实”的要求,注重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运行中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倾向性问题,及时下发指导意见,切实提高业务工作组织、推动能力,保障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得以正确实施。

4、、强化组织保障检察机关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检察工作方方面面,必须加强保障建设。

一要强化机制保障。要按照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具体规定和内在要求,结合即将出台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现有制度规定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建立健全保障修改后的刑诉法实施的工作制度体系,比如,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业务考评办法,设置与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要求相一致的业务考评指标,以推进非羁押诉讼、相对不起诉等工作依法实施。

二要强化能力保障。要把检察干警执法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推进队伍专业化和广泛开展“大学习、大练兵、大竞赛”等方式,着力提高干警适用法律政策、处理突发事件、应对网络舆情、舆论引导、群众工作等能力。在适用法律政策方面,要把切实提高侦查取证能力、审查判断证据能力、出庭指控犯罪能力、及时发现和纠正诉讼违法行为能力,作为重中之重。

三要强化后勤保障。认真研究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新职责、新任务和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科学测算和论证新增工作任务、司法成本和工作量。对诉讼监督职能的扩展,羁押必要性审查,简易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出庭要求,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别要求,技术侦查措施适用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以及因职能拓展可能带来的涉检信访增多等情况,要积极向党委、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争取重视支持,积极推动问题解决,为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贯彻实施做好人、财、物等各方面准备。

南昌律师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如何确保劳动合同法顺利实施

如何确保劳动合同法顺利实施

劳动合同法在制定过程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法通过后,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很高评价。但在该法即将实施之际,却出现了许多规避行为,许多用人单位通过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裁减雇员人数、使用劳务派遣工等形式规避劳动合同法的义务。这些现象不禁让人对劳动合同法是否可以顺利实施,该法是否能真正实现其立法宗旨产生担忧。徒法不足以自行。在该法实施之际,很有必要对如何确保劳动合同法的顺利实施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如何使纸面上的法律成为活生生的法律。笔者认为,劳动权的保护及劳动法律的实施取决于一系列因素,这些因素至少包括: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政府的劳动监察、工会及其他组织的作用、雇员自身的素质和权利意识、雇主的人力资源策略与守法意识、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个人的生活方式等等。劳动法律的实施也涉及多方主体,包括政府、雇主及其组织、雇员和工会、其他社会组织、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等等。为确保劳动合同法的顺利实施,笔者认为,我国应从以下诸方面作出努力。

制定实施细则或者司法解释明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劳动合同法尽管经历了漫长的立法过程,但和任何法律一样,该法也存在一些有待明确的概念和法律漏洞,需要行政机关或法院的解释以明确法律的含义并填补其漏洞。例如,第十四条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或者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雇主有义务与雇员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许多雇主对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义务反应非常强烈,纷纷采取规避措施。如何明确该规定中的模糊之处,非常重要。例如,如何解释“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利用关联公司,以相互之间存在关联关系的公司先后与从事同样工作的雇员签订合同,是否应该认定属于“同一雇主”?如何解释“连续工作”之“连续”,“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连续”,中间发生短暂的间隔是否不属于“连续”?这些关键术语的解释将直接影响劳动合同法的顺利实施。另外该法也存在一些漏洞,需要法律解释加以补充。例如,该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第十四条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因此没有约定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就不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任何一种合同,将成为既非无效又不受劳动合同法调整的“另类合同”。未来实践中,大量以书面形式订立但没有约定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如何适用法律将是一大难题。

用人单位应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有利于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但对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并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尤其对于守法的用人单位影响并不大。劳动合同法相对于《劳动法》的主要变化在于进一步明确了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尽管劳动合同法扩大了经济赔偿金的适用范围,尤其是增加了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责任,但此举主要是为了鼓励用人单位签订较长期的劳动合同,而且劳动合同法还对经济补偿金的数额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因此,用人单位不必担心用工成本的大幅提升。劳动合同法也不会对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造成重要影响。尽管该法鼓励并要求用人单位在某些情形下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第十四条),但无固定期限合同并非终身合同,该法也同时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的诸多情形(第三十九条、四十条、四十一条),而且,经济性裁员的条件相比《劳动法》更为宽松。需要指出的是,在欧洲国家,无固定期限合同是劳动合同的主流形式,例如在德国,超过三分之二的劳动合同属于无固定期限合同。实践证明,劳动关系的稳定有利于提升雇员的归属感和积极性,鼓励雇员进行长期的投资和培训,从长远看,对雇主也有利。因此,用人单位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理解劳动合同法对于规范企业用工形式的积极作用,正确对待加强劳动保护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尤其对于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不必谈虎色变,对劳动合同法也不必采取规避措施。

进一步明确政府劳动监察的职责。

由于目前我国特殊的劳动就业形势以及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劳动者权利保障的难度较大,而且基层工会的作用比较薄弱,政府的作用更显重要。目前我国应充实劳动监察队伍,改善监察的理念和水平。政府机关还应贯彻科学发展观,不能以牺牲劳动者保护换取经济增长。劳动合同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劳动监察的职责,第七十四条明确了劳动监察的事项,第七十五条明确了劳动监察的程序,第八十五条明确了劳动行政部门查处违法行为时的职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九十五条明确了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失职的法律责任,规定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行政机关的违法失职行为科以民事赔偿责任有利于促使劳动行政部门履行职责,但该民事赔偿条款仍然存在模糊之处。“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情形很多,诸如雇主拖欠工资、雇主违法解除合同或者雇主解除劳动合同时没有支付经济补偿金,是否行政机关都应承担赔偿责任?雇主众多,劳动监察机关的人员数量有限,不可能一一监察。因此,如何认定因果关系,即如何认定哪些损害是由于主管部门“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违法行使职权”造成的非常重要。而且,政府赔偿的范围是依照国家赔偿法或按照雇主应该承担的赔偿责任向雇员进行赔偿,雇员按照何种程序主张赔偿责任,法院是否受理以及如何受理都有待进一步的明确。

充分发挥工会作用、完善集体谈判程序

单个的劳动者保护自身劳动权的能力有限,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是保护劳动权利,促进劳动合同法实施的重要内容。劳动合同法赋予工会在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制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经济性裁员、集体合同等方面更多的职责,工会的作用增强。最典型的是体现在第六条,该条规定,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表明了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维护雇员的权益是工会的一项法定义务,这将促使工会履行其应有的职责。劳动合同法首次在法律中规定了行业性和区域性的集体合同(第五十三条)。尽管该法仅仅将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限定在县级以下区域,但毕竟是重大进步,而且明确了集体合同具有约束力。该法存在的问题是,未能对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的订立程序作出规定,因为2004年实施的《集体合同规定》仅适用于用人单位和本单位职工订立的集体合同,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订立的程序和实施机制与用人单位和职工订立的集体合同程序有明显差别。工会组织可以代表本行业或本区域的劳动者签订集体合同,而本行业或本区域的雇主由谁代表则并不清晰。另外,在订立程序上,用人单位和职工订立的集体合同可以通过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行业性或者区域性的集体合同则难以适用该程序,行业性或区域性的集体合同是仅仅由工会代表协商并签订,还是必须通过某种民主程序由本行业或本区域的职工参与,企业如何民主参与,都有待完善。

第三篇:学习修改后刑诉法体会

学习修改后刑诉法学习心得体会 我国的刑事政策长期以来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轻保护,与现代司法公正、人权保障和程序安定等原则不相符合。此次修改刑诉法给检察机关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法与旧法相比取得很大的进步,从许多方面对许多问题做出了新的具体规定,对很多制度如证据制度、强制措施、侦查措施等也做了修改和完善。

我国加入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一系列加强人权保护的法律修改,2004年我国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此次刑诉法修正与时俱进,亦明确将此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写入了刑诉法(第二条),使该原则由宪法理论进入了实际操作,标志着刑诉法的重心完成了由打击向保护的转移,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具里程碑性的意义。

一般刑事案件最大的特点就是先有犯罪结果,再根据各种证据追溯、还原犯罪事实,故证据线索无疑是刑事诉讼的生命线。因刑事侦查一般属事后追查(抓赌博、扒窃、两抢及交易类的现形性刑事犯罪除外),导致绝大多数证据材料在案发时不在司法机关的控制之下,甚至多数关键证据在犯罪嫌疑人亲友、同伙控制下,为保障侦查的有效性,自古以来的侦查一般都是秘密进行,为的就是防止打草惊蛇,不给犯罪嫌疑人的亲友、同伙有毁灭证据的时间和机会。而“国

家专门机关在追诉、惩罚犯罪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地超越权力、甚至滥用职权,从而侵犯诉讼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导致错追、错判,严重损害司法公正”。刑事诉讼法是一部专业性很强的法律,连我们这些基层法院的审判人员,都不敢轻言知晓、熟悉,更勿论犯罪嫌疑人,故犯罪嫌疑人是否可委托辩护人就显得至关重要。此次修改将可委托辩护人的时间由原来的“移送审查起诉之日”提前至“第一次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至此,刑事诉讼全过程都可委托辩护人,使侦查阶段不再是真空。且委托人由原来的自行“聘请”,变为“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从而使犯罪嫌疑人的的权益更易得到保障。当然,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同时,打击也得跟上,故新法明确规定“辩护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后,应当及时告知办理案件的机关”,即侦查透明化了,辩护人的活动也要透明化,辩护人监督司法机关,司法机关也要监督辩护人,防止辩护人帮助串供或毁灭证据。

新刑诉法新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九条:“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这实际上是“疑罪从无”原则的具体和明确。“公民没有自证其罪的义务”,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沉默权,此次修改虽未废除“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之规定,未赋予其沉默权,但明确举证责任,无疑是一个进步。

修改前刑诉法虽然也有“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的规定,但《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根据。”是否可以理解为,除“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之外的其他非法证据不排除,这无疑给侦查人员违法收集证据留下空间。此次修改,明确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进一步明确这些证据“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同时规定了非法证据存疑排除制度,新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于经过法庭审理,确认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对有关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这就确立了公诉机关的双重证明责任——不仅要提供证据证明犯罪成立,还要证明这些证据的来源(程序)是合法的。

新法进一步规定了证人(含鉴定人)的强制出庭作证义务,否则其证言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第五十九条规定:“证

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修改后刑诉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这实际上人性化、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是西汉时就确立的“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再现,同时也“公民没有自证其罪的义务”的延伸。

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属证据的当然排除之列,意味着侦查、检察机关不得强迫证人作证,不得强制收集证言,但法院却可以,多少有些“只许州官放火”之嫌,但总的来说,法院的审判远比侦查要公开、透明得多,证人的合法权益也更易得到保障。

这次刑诉法的修改,非常注重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样最直接的后果是司法机关办案难度增加,但更好地保护了当事人的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体现,更是法治的进步。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得以体现。

第四篇:学习修改后刑诉法体会

学习修改后刑诉法学习心得体会

我国的刑事政策长期以来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轻保护,与现代司法公正、人权保障和程序安定等原则不相符合。此次修改刑诉法给检察机关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法与旧法相比取得很大的进步,从许多方面对许多问题做出了新的具体规定,对很多制度如证据制度、强制措施、侦查措施等也做了修改和完善。

我国加入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一系列加强人权保护的法律修改,2004年我国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此次刑诉法修正与时俱进,亦明确将此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写入了刑诉法(第二条),使该原则由宪法理论进入了实际操作,标志着刑诉法的重心完成了由打击向保护的转移,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具里程碑性的意义。

一般刑事案件最大的特点就是先有犯罪结果,再根据各种证据追溯、还原犯罪事实,故证据线索无疑是刑事诉讼的生命线。因刑事侦查一般属事后追查(抓赌博、扒窃、两抢及交易类的现形性刑事犯罪除外),导致绝大多数证据材料在案发时不在司法机关的控制之下,甚至多数关键证据在犯罪嫌疑人亲友、同伙控制下,为保障侦查的有效性,自古以来的侦查一般都是秘密进行,为的就是防止打草惊蛇,不给犯罪嫌疑人的亲友、同伙有毁灭证据的时间和机会。而“国家专门机关在追诉、惩罚犯罪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地超越权力、甚至滥用职权,从而侵犯诉讼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导致错追、错判,严重损害司法公正”。刑事诉讼法是一部专业性很强的法律,连我们这些基层法院的审判人员,都不敢轻言知晓、熟悉,更勿论犯罪嫌疑人,故犯罪嫌疑人是否可委托辩护人就显得至关重要。此次修改将可委托辩护人的时间由原来的“移送审查起诉之日”提前至“第一次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至此,刑事诉讼全过程都可委托辩护人,使侦查阶段不再是真空。且委托人由原来的自行“聘请”,变为“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从而使犯罪嫌疑人的的权益更易得到保障。当然,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同时,打击也得跟上,故新法明确规定“辩护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后,应当及时告知办理案件的机关”,即侦查透明化了,辩护人的活动也要透明化,辩护人监督司法机关,司法机关也要监督辩护人,防止辩护人帮助串供或毁灭证据。

新刑诉法新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九条:“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这实际上是“疑罪从无”原则的具体和明确。“公民没有自证其罪的义务”,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沉默权,此次修改虽未废除“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之规定,未赋予其沉默权,但明确举证责任,无疑是一个进步。

修改前刑诉法虽然也有“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的规定,但《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根据。”是否可以理解为,除“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之外的其他非法证据不排除,这无疑给侦查人员违法收集证据留下空间。此次修改,明确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进一步明确这些证据“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同时规定了非法证据存疑排除制度,新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于经过法庭审理,确认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对有关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这就确立了公诉机关的双重证明责任——不仅要提供证据证明犯罪成立,还要证明这些证据的来源(程序)是合法的。

新法进一步规定了证人(含鉴定人)的强制出庭作证义务,否则其证言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第五十九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修改后刑诉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但“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这实际上人性化、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是西汉时就确立的“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再现,同时也“公民没有自证其罪的义务”的延伸。

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属证据的当然排除之列,意味着侦查、检察机关不得强迫证人作证,不得强制收集证言,但法院却可以,多少有些“只许州官放火”之嫌,但总的来说,法院的审判远比侦查要公开、透明得多,证人的合法权益也更易得到保障。

这次刑诉法的修改,非常注重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样最直接的后果是司法机关办案难度增加,但更好地保护了当事人的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体现,更是法治的进步。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得以体现。

第五篇:转变工作方式的几点认识

转变工作方式的几点认识

所谓工作方式,是指在完成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的典型形式和总体特征。由于各项工作的性质和对象不同,其工作方式也有很大的的差异。

一、要有“变”的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

先说二个工作中的具体例子,推广一体化办税平台;核实代码证书与税务登记户。

当前,我们的工作面临许多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和新问题,从我们做征管科技工作来说,面临着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集团大幅增加,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总分支机构、关联公司、母子公司等增长迅速,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税源管理人员少和纳税人户数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如何解决这此问题?

识变、应变、求变

所谓识变就是敏锐观察并不断跟踪时代主题和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 所谓应变,就是迅速调整自己,应对时代潮流变化提出的挑战。

所谓求变,即观念创新。

“识变”——新情况、新问题; “应变”——新思路、新办法 “求变”——新观念、说新话。

邓小平在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变化观,这就是识变、应变、求变。邓小平的变化观反映了时代主题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贯穿着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伟大追求。这个变化观是被邓小平中国化了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统帅邓小平所有思考的灵魂,是指引邓小平一生伟大实践的旗帜。邓小平的变化观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使中国走上了发展变化的快车道。

勇于创新和灵活应变,是持续发展、克敌制胜的原动力。求“变”——促进工作创新把团队的学习力转化为创新力是市国税局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局领导十分重视建立人人创新的意识、营造团队创新的氛围、完善激励创新的机制,在工作方法上、技术上、管理上、服务上求变。

在意识上求变。引入“自我超越”的思想,打破创新的神秘感,变“不可能为可能”、变“我不能为我能”,点燃干部职工创新的激情。通过用身边的人和成功的创新事例,引导大家,人人可以创新、事事可以创新。在机制上求变。在管理上求变。通过改善心智模式、完善制度、技术创新等方 式在管理上求变,二、要有“转”的能力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学习能力是干部整体素质的基础,是激发干部创新力的关键。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唯有不断学习理论、政策和各种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既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履行职责的需要。当前,整个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国家税收事业日趋发展,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领导者具备更丰富的知识、具有更高的素质和更强的能力去抓好工作落实。否则,就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难以正确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就会慢慢落伍,逐步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在工作落实中,领导者要比普通干部承担着更大、更重、更多的责任。因此,领导者应当树立更加认真的态度、更加紧迫的使命感,自觉把学习当作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结合工作的实际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

从加强学习入手,提高敏感性和判断力,学会从全局高度思考问题,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但明白“干什么”、“怎么干”,而且懂得“为什么这样干”,从而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

学习是一个知识、经验、智慧积累的过程。胡锦涛总书记 记曾明确指出,勤奋学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领导才能。为此,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要在学习的理论性、实效性和应用性上下功夫。领导者要针对自身工作、业务、能力实际,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学以致用。要注意学习方法,开阔学习渠道。勤于向书本学习,多读书勤钻研。善于向实践学习,注重点滴积累。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每日多反思,经常检讨自己的成败得失。善于学习别人,“三人行必有我师”,注意把别人的成功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办法。使自己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抓工作落实上出成效。

二要提高抓落实能力。“抓工作关键在于落实”。无论多么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计划、决议、设想,如果没有很强的抓落实能力,使之变为行动,付诸实践,就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取得实效。因而,提高抓落实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关键,也是领导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工作落实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实际也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某部在今年工作开局时,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一进行梳理,并明确责任和落实时限。这种做法值得提倡。我们干工作,归根到底是解决前进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一个个问题解决了,工作才能落到实处。离开解决问 题这一根本目的,抓落实就无从下手。因此,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必须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善于从不落实的问题入手抓落实,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抓落实的能力。

抓好工作落实,就是把决策付诸于工作实践,善抓会抓是关键。实践证明,在吃透上级精神、掌握本单位实情的基础上,探索到新的正确的工作方法和有效手段,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作不能落实的原因,不外乎有三种:第一是不想干,第二是不会干,第三是不敢干。而随着各项工作管理机制的不断健全、规范和完善,因第一种原因导致工作不能落实的现象已经很少。而不会干、不敢干的问题就显得很突出。这就需要我们领导干部解决自身能力不济,不会抓落实,无法抓落实的问题。有些人为什么总是抱怨上级的工作指标过高,难以完成,有些人为什么对上级的指示精神不能领会,有些人面临一些新问题新困难却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都是由于自己知识的储备、经验的积累不够。这时才真正切身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滋味

三、要的“好”的方式

要注意抓落实的方法

抓落实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抓好工作落实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上级各项税收政策、决定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 果。在实际工作中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工作领导大会小会地讲,文件一个接一个地发,但就是不能落到实处。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的原因在于抓落实的方法不对路。没有做到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弄清妨碍工作落实的各种矛盾和症结所在,找准主要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有的放矢,把工作落到实处。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税收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税务部门要充分发挥税收宏观调控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确保税收工作各项指标顺利实现,就必须把加强工作落实摆在首要位置。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注意正确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来落实工作。一是要注意处理好上和下的关系,做到上下结合,在结合中抓落实。吃透上级精神,摸清下边情况,具体提出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才能把决策变成现实。要深刻理解上级精神的客观针对性,用经验来说明上级精神的正确性,用教训说明落实上级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用切身感受反复品味、体会,领悟其精义,在贯彻落实过程中理解上级精神。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作用,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增强落实的针对性,做到大权揽得住,小权放得开。让各部门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才是真正的落实。二是要注意处理好大和小的关系,做到以大统小,小中见大,在兼容上抓落实。领导要统揽不包揽,既驾 驭全局,又不事无巨细。要集中精力抓影响全局、事关工作成败的关键问题。对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必须一抓到底。三是要注意处理好动和静的关系,做到动静相宜,在调查研究中抓落实。工作落实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把调查研究贯穿于抓落实的始终,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关键环节来抓,做到静态指导和动态检查相结合,实行全过程跟踪,深入调查研究以推动和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四是要注意处理好表和里的关系,做到由表及里,表里一致,在深入上抓落实。要彻底摒弃形式主义,不要搞表面上轰轰烈烈而对工作落实没有用处的活动,要把主要精力用到基层建设上去,努力提高工作落实的质量。真正沉到基层去抓,钻到细处去抓,落到实处去抓,逐个层次地抓落实。五是要注意处理好抓眼前与抓长远的关系,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促进全面建设上抓好工作落实。切实做到既完成当前任务,又兼顾未来的发展。切忌急于当前出成绩,热衷于搞“一招鲜”,而对长远建设思之不多,基础薄弱,缺乏发展后劲。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心思和精力用于打基础、求发展、谋长远,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创新税源管理新模式 建模找点 上收分析、监控、评估

信息化建设:够用、管用、好用

领导这个词由“领”和“导”两个字组成。“领”字的含义包括带领、率领;“导”字涵盖了指导、督导、导向的意思。领导干部既要领,又要导;既要会当战斗员,又要能当指挥员;既要勇于冲锋陷阵,又要能够运筹帷幄。

下载转变工作方式确保修改后刑诉法顺利实施[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转变工作方式确保修改后刑诉法顺利实施[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丰满区院学习修改后的刑诉法

    丰满区检察院掀学习新刑诉法热潮 为更好地打击犯罪,保障人权,尽快理解、领会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精髓,适应新形势下检察工作的需要, 6月11日,丰满区检察院召开全院大会,部署《丰满......

    科学立项规范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科学立项规范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儿童营养问题直接关系到未来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对未来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影响巨大。目前,国际社会对此越来越关注,各国纷纷采取相应措......

    一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

    一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蹲点调研、发现典型”活动,要求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蹲点,跟踪具体工作,提炼基层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水平,做到......

    关于实施刑诉法规定(2018)(5篇材料)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关于实施刑诉法规定(2018)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司法部......

    修改后刑诉法对自侦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修改后刑诉法对自侦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次刑事诉讼法修改,是1996年修订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的首次“大修”,修改......

    简论刑诉法修改后监视居住制度的适用

    简论刑诉法修改后监视居住制度的适用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蒋朝政编辑:studa1211 论文摘要 本文从职务犯罪侦查的角度出发,重点比较了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监视居住与逮捕的......

    刑诉法修改后拟2013年起施行(5篇范文)

    刑诉法修改后拟2013年起施行 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郎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副主任李寿伟就“刑事诉讼法修改”回......

    稳妥推进拆迁安置确保旧城改造顺利实施(精选)

    稳妥推进拆迁安置 确保旧城改造顺利实施泰兴市人民医院魏立新■ 典型事例我市旧城改造是党和政府造福民生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市委、市政府加快振兴泰兴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