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思想教育,解决空白班组现象
加强思想教育,解决空白班组现象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全面提高党员干部及员工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必要途径,更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政治优势,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政治导向作用。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组织结构调整及员工思想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中党员人数增长较慢,有些单位甚至出现空白班组现象。如何加强思想教育,解决空白班组现象,就成为现时期企业中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点。
一、出现空白班组的原因
1.班组人员结构调整不合理
近年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企业内部机构改组,职工分流情况逐年增多,基层组织尤其是车间,在调整班组结构,实行“双向”选择时,只注意“自愿、自由”组合的倾向,忽视了政治力量和党员骨干配置,使班组党员分布出现新的不平衡。2.工人党员上调,老工人离退
党员人数不断向车间、科室集中,生产一线党员数量下降,大部分党员上调到车间、科室担任领导职务或专业技术工作,再加上一些老工人党员相继退休等,加速了生产一线工人党员数量的减少。3.个人思想觉悟有所下降
目前,大部分人入党积极性不高,认为“党员受约束、吃亏”,还有些人不否认党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但对于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党内的作风问题,严惩影响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在群众中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空白班组的影响
空白班组现象的出现对员工队伍建设及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有不利的影响:
1.党员在部分班组的缺位,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公司的各项决议规定,很难及时准确地传达到“空白班组”的员工,对员工队伍的建设和稳定以及力量统一十分不利。
2.党员在部分班组的缺位,“空白班组”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很难及时准确反映到管理层和决策层,给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带来障碍。3.党员在部分班组的缺位,影响党员的发展工作,对党的执政基础不利。
三、空白班组的解决方法
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在社会基层中的战斗堡垒,就要在基层中不断推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即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即政治性任务、自身建设任务、群众工作任务。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建设,首先要严格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注重发展党员的质量,把好新鲜血液的纯洁关。作为基层单位,要保证装置的安全有效平稳运行不但需要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操作技术过硬的管理人员队伍,而且也更需要思想上要求进步、有正义感和奉献精神的班组长队伍。党员队伍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队伍的整体素质,影响党的战斗力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几年来,针对车间存在的五个班长均不是党员,政治表现不突出,带头作用不明显的实际情况,在生产班组员工中加强入党启蒙教育,把德才兼备的生产骨干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作为了支部组织发展的重点工作,解决了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也为车间生产提供了优秀人才。
车间党支部强化了对生产班长的教育,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激发他们要求入党的政治热情。支部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启发教育,分析当前形势,目前社会所需要的人力不能只会开关阀门的机械式动作,而是要思想上要求进步,政治水平高人一筹的综合性人才,支部还针对生产班长每个人思想觉悟的不同,逐一开导启发,使他们更新了观念,对党的先进性也由模糊到认可和接受,一是跟他们谈心、交流,如与他们讲大到企业的发展、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到身边的每名员工的奖金收入的增高等等,都是在党的英名领导下取得的突出成果,这些看得见、体会到的事实,使他们在心灵深处对党由衷的赞赏,使他们有入党的想法。二是提高他们的入党积极性,并用优秀党员的事迹教育他们,多与身边的老党员沟通交流,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我们党赋予的;1998年的抗洪抢险、2008年的抗震救灾区,当人们处在危难之际,是党组织给了他们温暖与关怀,是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给了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
与此同时,车间党支部还采取严格的考核制度,包括技能考核与政治水平考核两方面,要求班长在这两方面都需合格。如果说对党员的教育是“禁”与“导”的方法,那么这种考核机制就是“压”与“动”的结合。对生产班长施加一定的思想压力,他们就会产生相应的前进动力,这种动力产生的效果不是被动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要求向上,向党组织靠近。通过这样的方法,生产班长都主动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车间党支部通过政治疏导与强化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在青年中发展党员,使青年党员在发展党员总数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既调整了车间党员的年龄结构,也为党的肌体增添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至今,支部通过多种方式启蒙、培养、考核发展了一批青年党员,为生产一线提供了综合性人才,特别从推优工作到加强青年入党的培养力度,保证了组织发展的梯次结构更趋合理。使车间的生产工作得到了保证。无论是在平时的生产工作中,还是在检修、抢修工作中,都能看到党员的身影,尤其是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党员班长总能吃苦在先,享乐在后,时刻起到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充分地发挥了党员的先进性,使车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为党员队伍的壮大做出了贡献。
第二篇:如何解决企业文化两张皮现象
如何解决企业文化两张皮现象
大家都说企业文化需要“一把手负责”。我们企业的领导非常重视企业文化,但推进效果不好,为什么?目前,有两种“领导重视”现象,一种是在报告和讲话中重视企业文化,但自己不去主动推动,尤其是在工作中不按照价值观去做事,而只对下级提要求;另一种是领导主动担当“文化教练是布道者”的角色,并在工作中反复强调。以上两种情况看上去都很重视,但第一种显然不能保证推进的效果,上不行而要求下效,是很难建立一个强势的组织文化的。
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建设的工程,是不是说就要慢慢来,逐步推进?
逐步推进是正确的,但慢慢来是不对的。科特和阿司贝先生指出一定要让员工在30天内感觉到、看到文化的变化,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不能在短期内达到鲜明成效,企业文化的长期工作就会不了了之。
企业文化与战略的关系是什么?
首先,从长远的组织目的和组织目标来看,企业文化中的使命和愿景决定了企业战略引领和决定着企业的战略方向。其次,从企业的一个个发展阶段来看,一旦企业战略清晰化和发生转移,企业文化又支撑和匹配着企业战略。所以文化与战略的关系是:长远是文化引领战略,阶段是文化匹配和支撑战略
企业文化究竟有什么作用?
其实企业文化的作用非常简单——持续提升企业的价值。所谓价值是指企业的不可替代性。价值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经济绩效上。
为什么我们的理念体系机会涵盖了企业文化的所有内容与理念:核心价值观、主导价值观、宗旨、愿景、精神、作风、文化个性等,但是企业上上下下却总是觉得还是没有清晰的文化?
问题出在理念体系本身,概念太复杂。首先理念体系应该清晰简单,概念之间逻辑清楚严密,不能互相交叉和重叠。越简单越有效,企业的员工不是哲学家,也不是文字学家。如果很多概念都堆砌起来,员工会觉得无所适从,自然就会
觉得“句句都很好,但就是没有文化”了。
为什么我们做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也宣传了,但员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1.体系没有针对性,一般是没有经过企业价值导向的论证,使体系无法承担传承基因、针对问题、引领方向的作用,大家不知道这样的体系树立后对管理意味着什么;
2.理念体系没有说清“如何做”。目前很多企业的理念体系,很多是描述理念“重要性”的文字,道理讲的比较多,但很少或几乎没有写清“如何做”。如“诚信”理念,只有“诚信”的释义,没有诚信的“行为准则”;
3.对于理念体系“深植”的理解不够,规划或步骤安排多集中在“宣灌”上,缺乏真正的“能力绩效”提升规划和
措施,大家觉得文化与自己联系不大。
如何解决企业文化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现象,如何变成自觉自发的行为?目前,企业文化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很严重,在很多的企业、很多的管理者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分析其原因,关键有以下几点:第一是企业文化工作者和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严重不到位。目前,我们发现很多的企业文化工作者和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企业文化策划、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所以导致“说起来重,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水平。也就是,企业文化纯粹成为一种时髦。很少有人将企业文化纳入管理范畴。这是企业文化与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现象的关键原因。
第二就是企业文化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工具方法和组织保证。没有相应的工具方法,不能保证企业文化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没有组织保证,就使得企业文化管理工作成为空中楼阁。
当然,可能还存在很多的原因使得企业文化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广泛存在,但我们认为,核心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上两点。所以要解决这种现象,要把企业文化的提倡变成员工的自觉自发的行为,要真正深植好企业文化,关键首先是要清晰全员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另是要有组织保证,有适当的工具、方法论来开展这个方面的工作。可以肯定的是,企业文化绝对不是企业文艺,不是几次活动就能顶替企业文化管理工作的。
本公司是设计、制造、销售专用汽车的民营企业,共500多名员工,现感觉公司文化氛围不浓,基本没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如果我们想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应该从什么方面入手?或者按照什么步骤、什么方法?
我们的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公司,不管其成立时间,民营还是国企,其规模大小,一定会有其自身的文化。但是这种文化,会有强弱之分(即您说的文化氛围的浓和不浓),正面和负面之分等等。按照赫夫斯坦德的定义,文化是一个人群的成员赖以区别于另一人群成员的共同思维方式。所以贵司一定会有其特定的文化。在目前这种阶段,我们判断,你们要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要从梳理自己的历史入手,从寻找公司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入手。找出那些真正影响公司发展的关键事件和背后的原因。
至于说具体步骤和方法,我们认为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引入一家咨询公司作为你们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展这项工作,应该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公司创办10年了,但一直没有真正的企业文化。现在公司已发展成中型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已迫切需要。但不只从何着手,希望能得到贵网的帮助
一个企业在它成立伊始就已经拥有了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创始人的信念、价值观和基本假设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原型,而这个文化原型又会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进。因此,您所提到的‘公司一直没有真正的企业文化’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企业文化早已经存在,需要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其进行梳理、解读,从而使潜在的企业文化浮出水面。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我们提出了一套被广泛证实有效的5P企业文化建设路径,相关介绍可参阅本网站的‘实战工具’专栏。
对于迅速发展的中小型企业应如何建设完善企业自身的文化以及如何对内部员工推广和灌输?
完善的企业文化可以加速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企业内的传输,助快速发展的企业再上层楼,反之必将延缓企业的发展速度。
企业文化管理在这个阶段上重点应放在对企业基本假设、管理思想的梳理、提炼和传播上,也就是说要快速而准确地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采用企业熟悉的方式加以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
作为国有大型垄断企业,我局应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因为我局马上面临三项制度改革,要拉大各岗位的工资差距,实行竞争上岗,目前职工情绪不稳定,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职工?
这个问题是目前很多国有企业都遇到的组织变革引发的文化变革问题。国有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所作的组织变革,改变了组织原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相应也对员工的思维和心智模式造成了冲击。
在此种情况下,一方面要让大家感到变革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要给大家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到达该方向的途径和方法,为大家创造适应新工作方式的环境,克服学习焦虑,从而很快跟上组织变革的步伐。
企业在兼并过程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文化?什么时候又需要进行两种文化的整合?又没有相关理论指导呢?应该如何操作?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尤其在全球化经济合作的今天。企业兼并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文化变革。就像两个人结婚后必须要互相调整个性一样,在意识领域也要互相适应,企业的兼并才能从“貌合”到“神合”。至于如何整合,甚至是否需要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文化?这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比如当年海尔在兼并一些企业的时候,海尔不仅在兼并了形式,也在文化上统治了内容。
在兼并企业的文化管理方面,有很多理论书籍与论述,比如《跨文化管理》、陈晓萍著、清华大学出版,就是一本很好的书籍。兼并企业的理论不是一两页纸就可以说完的,但是有个共同的观点,简单地说就是“尊重历史,寻求统一,面向未来”。
关于操作的问题,就比较复杂,它受到兼并双方企业的个性、历史、实力、地位等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操作的手法也不一样。我们建议,除了了解双方企业的文化现状,您还需要清楚地了解兼并的目的、兼并的期望、对新企业的要求等面向未来的重大问题,从问题入手,从目标入手。
领导要搞企业文化建设,要求根据各部门的特点作一些文字的东西,如标语之类。这是不是企业文化的形式之一?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体现着一个企业长期积淀的文化内涵,以前我公司没有进行总结和刻意地开展这项工作。现在是不是可以以这种方式入手?还有哪些更好的方式?还需要作哪些工作?
您说得很对,企业文化体现一个企业长期积淀的文化内涵。所以要做企业文化建设首先是要搞清楚:我们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它有哪些个性?其中有哪些因素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哪些则制约了我们的前进?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什么?需要我们从文化管理上作哪些支持?
在了解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才可能凝练出一些符合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理念。只有这样的理念变成文字后,才可能获得成员的认可与执行,才能给予成员实际地触动。标语这类文字的东西是文化建设中的末节,是企业文化的外部表现。所以,当您着手作企业文化建设时,一定要从“清晰化”入手,厘清自己的文化是第一步,也是不可省略的一步。当然,在这之前,如果实际需要的话,您还可以举办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常识”方面的培训,以统一成员的认知。
我们企业属国有垄断型,我们的公司属分公司的性质,上级单位已经吧整个电力企业的理念、核心价值观等提炼好了,并且也确定了实施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即从基层班组文化建设开始实施和逐步推广,请给咨询,我们的企业应该怎样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文化建设的组织和管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还需要和咨询公司进行合作,合作的方式有哪些?
这个问题属于亚文化与总文化对接的问题。按照我们的咨询经验来看,决定这种对接质量的要素有两个:
1、在设计总文化的时候是否有考虑到亚文化的因素,是否体现了集团内各个分公司普遍适用的规则;
2、作为成员单位,是否对自己的文化有着清楚的认知。
作为分公司,当总文化非常清晰的时候,需要对总文化提出的理念、价值观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进行分解。比如:总文化中的愿景是“A”,那么我们要解析,集团达到“A”对我们分公司意味着什么?有哪些要求?我们只有做到什么程度时,总公司才可以达到“A”的目标?
核心价值观以及导向下的理念和行为准则的破解十分重要。因为总文化的要求一般时比较宽泛的、体现普遍适用性的。而我们分公司的工作是有特点的,这就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如某集团的质量理念是“精益求精”,那么他的一个下级组装厂的质量规范就需要清楚“怎么样的操作才是精益求精的操作“。
在分公司推行总文化切忌生搬硬套,而是要生动地与分公司的文化实际结合。它需要根据总文化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一定的调整。这需要对自身文化因素及文化需要有清楚地认知。然后再去分析,有哪些总文化的理念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与充实?有哪些则不必出现在分公司文化手册上?还有哪些是我们需要补充的?只有扎根与分公司实际,在文化推进的时候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实施才可能得到效果。
至于是否需要找咨询公司合作的问题?如果您和您的同事可以理顺本分公司的文化因素,而且可以准确地定位文化个性与提升方向,那么不一定需要找咨询公司。如果在这些方面有问题,可以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协助,咨询公司可以提供文化对接、文化诊断以及文化培训的支持。企业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前期阶段如何去安排、组建自身的营销队伍,在项目结束后如何看待员工的去留?有了新鲜的血液,老员工对公司来说还有没有价值?公司要发展,要壮大该如何建立自身的企业文化?
项目制是目前许多房地产开发公司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您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如何安排和组建自身的营销队伍,根据北京同心动力的观点,营销队伍中的成员应该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符合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要求,只要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这个团队才会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才有凝聚力。
当然,我相信,任何一个组织都不愿意看到的是:随着项目的结束,项目中的一些成员将离开公司。高员工流动率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浪费。公司在成立项目组之后,投入了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在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假如大家认同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并且成为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假如成立新的项目组,又要重新招聘新的员工,因此,公司又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公司应该尽量将那些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保留下来,保持项目成员的相对稳定性。当然,公司一定要在项目结束之后有所取舍的话,那些认同公司企业文化的员工应该保留下来。
我不主张用有无价值这个词语来评价员工,老员工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但是,在面临变革、创新的过程中,老员工的旧观念、思维可能会成为公司变革、创新的阻力。当然,当公司老员工认识到公司变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调整自己的行为规范,适应新的企业文化,老员工同样可以发挥他的作用。而对于公司的新鲜血液,对公司文化的理解的还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步了解公司的文化,但是,对于新员工来说,接受新鲜事物快,没有包袱,适应新文化快,但是,这个阶段,也需要公司的培训、引导,而这个时候,由于老员工熟悉公司的文化,可以作为公司文化的义务宣讲人,形成以老带新的局面。总之,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特别是变革时期,应采取新老交替的方式来顺利的实现新、老员工的交替。
如何建立自身的企业文化?您可以参考我公司网站上的5P路径模型,按照模型的思路结合贵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
我想知道“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基本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如何定义“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被大家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和维护的基本认识、信念、价值观念和准则,是企业本质特征的总和。这个定义包含了以下三个要点:
1)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始终会以“解决问题”做为自己的宗旨;
2)企业文化是被大家认为有效的而共享的;
3)企业文化是共同遵循并自觉维护的;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观点,是指导组织行为的一系列基本准则和信条,起着行为取向、评价原则、评价标准的作用。价值观是对如何完成使命、达到愿景的行为准则的界定,简单的理解就是有价值的观点。至于两者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企业文化的定义来理解,企业文化包含了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以及行为规范,而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核心的核心。
第三篇:木工班组承包合同 (接触面)空白
木 工 班 组 承 包 合 同
甲方:扬州市荣发建安工程处小区项目部(以下简称甲方)乙方:承包班组
身份证号(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更好地完成工程的施工任务,将本工程所有木工工作量承包给乙方施工,为了规范甲、乙方的行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和便于甲乙双方之间的工程结算,同时按照劳动法的要求经双方协商一致后签定如下协议:
一、工程承包范围:
图纸中从基础工程、主体工程、二次结构等项目所有需要木工立模的立模工程;对拉螺栓的制作;文明施工的人工清理;配合放线的人工;安全防护检查和维护的人工等及定额规定范围内材料的运输。装饰工程阶段的天棚及内外墙砼结构面跑模、涨模的修整与凿除均由乙方自行负责。
如有图纸变更,乙方无条件的按变更图纸施工。凡工地所涉及的各种木工用工及相关机械、工具,甲方不贴点工和用料费用,均由乙方自行负责承担。
二、工程承包形式:
以包工、包料、包单价形式承包给乙方。
三、工程承包价:
1、经市质监站、监理公司及建设方验收,分部分项工程达到合格,按混凝土模板接触面面积每平方元/m2计算。(承包单价中含施工人员的劳保福利、五险一金和安全生产费用)。
2、上述价格包含模板的制作安装;预埋件的埋设;塑料套管制作安装;乙方使用的一切工具、机械、铁丝和圆钉等;文明施工的人工、配合放线人工、机械、工具的维修费用等。
3、甲方提供模板及木方、钢管、扣件、板墙撑杆、螺帽、山型卡、板墙螺杆和脱模剂,其他一切材料均由乙方负责购买使用,工程结束后,甲方按96%回收螺杆,螺帽按95%、山型卡按97%回收,超过部分由乙方补足。
4、甲方只提供塔吊施工机械,照明只提供滴灯、太阳灯,电线电箱只提供到楼层电箱(二级分电电箱),其他一切机械、工具、电线、三级电箱电线(用电箱)等均由乙方承担。
5、由于乙方原因,出现质量事故影响分部分项工程未达到合格、评定及未按甲方要求的节点工期时间完成按 0元/m2计算。
四、施工工期:
1、乙方施工人员应必须保证在人左右,按项目部和甲方的形象进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任务,做好工种的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不得占用其他工种的时间,更不能影响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乙方因人员不足造成的工期延误和施工失误而造成甲方罚款的,由乙方承担,在承包工资中扣除。
2、乙方必须保证工程进度不受农忙时及国家节假日的影响,不得借口农忙无人上班而拖延工期,要保证农忙时施工人员不得低于平时的80%,低于70%时,按每人每天300元的经济处罚。同时必须按甲方每周、每月、每层、每阶段的工期如期完成,乙方必须合理组织人员满足工期要求,因延误工期造成的损失由乙方承担。
3、工期每延误一天(节点)按5000元进行处罚,按时或提前完成每节点奖励500元。
4、乙方加班、加点、餐费由乙方自理。
5、乙方多次因进度或工程质量原因影响工程整体进度,甲方有权责令退场。
五、付款方法:
1、所有进场人员必须明榜考勤,由项目部按考勤并按30元/天的生活费直接发放至工人手中(每月2日由项目部派人收回考勤表,经乙方确认报送建设方)。工程结束后,由承包人按考勤做工资表,项目部按工资表扣除平时借支和其它后直接发放到工人手中。
2、其它进度付款方式按建设单位大合同付款条件支付给乙方。
3、工程主体结构封顶结束付工程量的60%,二次结构结束付工程量的70%,余款工程竣工结束付清。
4、具体付款额度以本小区同等施工进度下其他施工队付款额度为参考。
5、每次付款凭甲方现场负责人、质检员和安全员签字方可付款。
六、文明施工及安全:
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及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接受甲方及相关部门检查和监督。同时承包人也是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班组的安全工作和对工人的教育工作,同时必须每天对工人班前、班中、班后进行讲安全、查安全工作,并将安全落实到实处,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承包班组必须遵守用工制度,老弱病残人员严禁使用。
3、施工人员因野蛮施工、违章作业发生的事故,责任自负,经济损失自行承担。
4、工地以外的一切事故均与甲方无关,乙方自行解决。
5、乙方对自己的施工地段要谁做谁清,工完料清,材料堆放整齐,施工机械干净。场地脏、乱、差现象给予班组1000元/次的罚款。
6、柱板墙关模时,应对板墙、柱下脚垃圾的清理,楼面模板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垃圾,不得将锯削清理到板墙、柱里面。立模结束后及拆模后应及时清理楼层内的模板、钢管、扣件等。
7、乙方管好用好自己的各种机械设备,要有专人负责管理。
8、宿舍区域卫生整洁,夜间不大声喧哗。工人吃饭在食堂就餐,宿舍区域严禁使用大功率的用电器,一经发现给予班组5000元/次的罚款。
9、做到不打架、不拉电、不偷窃。如发现打架、拉电、偷窃一次罚款1000元。
10、乙方必须抓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严格遵守各种安全操作规程,杜绝伤亡,如工地发生工伤事故,属乙方原因造成的不论大小均由乙方负责(如甲方强制乙方违章操作引起的工伤事故由甲方负责)。
11、进入工地必须戴好安全帽,一经发现不戴安全帽人员,甲方按每人每次100元罚款,在其班组每次付款中扣除。
12、工程结束后,乙方应将模板上、木方上的圆钉清理干净,并按规格堆放整齐。
13、本工程为创省文明工地,施工现场必须服从甲方管理,做到文明施工,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脚手上竹芭每周必须清理一次。如违反给予班组1000元/次的罚款。
七、工程质量:
1、乙方必须熟悉图纸,按图施工,施工图若有矛盾应立即提前提出(提前三天)报告甲方共同作出处理。
2、木工操作人员必须遵守操作规程及现行施工规范施工,不得偷工减料,钢管排架间距及支撑必须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并做到工完场清。施工中若发生大小质量事故(跑模、胀模、层高不够、开间尺寸不够)或不符合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要求,除自觉返工外,并每次罚款1000—5000元。
3、服从甲方施工质检人员的质量管理及工作安排,不得无故顶撞谩骂或不
服从甲方施工质检人员的质量管理,一旦出现,每次罚款500—1000元。
4、为严格控制质量标准,使本工程保质保量完成,不能做到监理一次性验收合格,影响下道工序施工,则必须承担下道施工人员的误工费用,如乙方原因造成其它工种的工料返工,所用工料费用甲方均在结算时按实扣除。
5、施工过程中必须节约材料,物尽所用,上、下料时要轻拿轻放,搜清散落材料,做到工完料清,如出现浪费材料现象,甲方视情节严重将给予1000—5000元的经济处罚。
6、因乙方发生质量、进度、文明施工问题和监理公司发出的有关质量、进度问题的整改通知单时,乙方除积极整改外,每发生一次按5000元罚款。
7、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生分项工程局部质量达不到评定要求,除自觉返工外,每次罚款5000元。
8、二次结构立模严禁使用大刀片进行立模加固。
八、其他有关事项:
1、乙方工人必须持有效的身份证、个人素质高、技术强,安全质量做得好的人员上岗,无条件服从甲方管理、调动,遵守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不服从管理的,甲方有权进行处罚或退场,乙方无条件另组织他人进场施工,所罚的款在承包工资中扣除。
2、本班组人员进场后应立即办好暂住证事宜,费用自理。并提供个人身份证复印件,甲方提供食宿场所,乙方生活区安全及卫生由乙方全权负责,人力不可抗拒外。
3、严禁内部人员吵架或与其他班组打架斗殴,每位工人都要服从甲方管理人员施工管理,如操作人员与现场管理人员吵架顶撞,每次罚款500—1000元。
4、施工现场严禁客串在工地过夜、玩乐、大小便,每发现一次罚款200元。
5、班组长每天在施工现场应提前合理安排工作,有事请假,如不请假,每天罚款300元。
6、在每一道工序施工放线时,乙方必须派人配合放线, 不得有任何理由推脱,否则每次罚款400元。
7、乙方操作机械及特殊工种,应持相应有效证件上岗。
8、甲方有创建或上级检查活动时,乙方应无条件配合承包范围内的现场清理工作,否则甲方派他人清理,工资由乙方承担(每个工日200元计)
9、因乙方施工质量问题所发生的各方索赔等后果,均由乙方自身承担,并负责妥善解决完毕,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如乙方不及时处理,甲方有权在工资中将索赔款直接支付给索赔方。
10、乙方进入现场施工,必须遵守执行《施工现场管理的暂行规定》及其他有关制度及奖罚规定,自觉维护甲方形象,服从现场的各项规定,进入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做到:
(1)确保生活区内环境卫生,不得随地泼污水、乱倒剩饭菜,乱仍垃圾;不得随地大小便,违者每项罚款100.0元。宿舍内各种卫生用品放置整齐,保持清洁,检查时发现脏、乱查出100.0元/次罚款。
(2)严禁打架斗殴, 酒后进入现场,赌博和偷窃等违法犯罪活动,违者处以1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叫公安机关处理,并承担相应责任。
(3)进入现场人员在食堂就餐,不得自炊,杜绝使用电饭煲、电炉、电磁炉、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违者罚款5000元,并没收其电器。
(4)乙方负责人进入施工现场,每周召开一次会议,贯彻甲方公司和甲方的工作意见,落实甲方各种规章制度和处罚条例,每周少开一次会议罚款100元。以上扣罚款单,一但质安人员开出,乙方就无条件认可和服从,并且在每次付款时扣除。
九、甲方职责
1、为乙方提供食宿场所(不提供夫妻房)及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
2、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塔吊、滴灯及照明。其余由乙方负责。
3、实行对各班组的统一领导、全面管理和指挥调度,实行在安全、质量、进度、降低成本和文明现场施工五大方面管理的贯彻落实,并强化实施力度。
4、按本协议书的规定及结算方式兑现乙方应得的工资报酬。若乙方未经甲方批准而将人员擅自退场,甲方有权拒绝工资的结算和兑现。以上条约互相监督、互相遵守,如一方违约承担相应合同法规责任。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后生效,至工程款结清之日后失效。
甲方: 扬州市荣发建安工程处
发包人:
联系电话 :
乙方:承包人: 联系电话:***二〇一〇年月日
第四篇:教育不公平现象及解决策略
教育不公平现象及解决策略
摘要:义务阶段区分重点和非重点的学校,在当下社会确实存在这样的事情。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将进一步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本文将浅析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以及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教育公平;现象;;对策建议
一、含义 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的公平相对容易做到,但教育质量的公平,即让人人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则不易做到。
二、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当下有教育不公平的情况存在,我认为其背后有着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事实。就以江苏为例,苏北的经济水平落后于苏南地区,显而易见的是苏北的教育也远不及苏南地区。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1、师资水平差距悬殊。教师都愿意到条件好的学校去任教;当然,不排除有内部力量控制着教师资源的流动,使得人才往经济发达的地方流去;师范生也更愿意报考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很少的学生愿意到农村去。
2、学校的硬件设备。例如暑假去贵州支教,那里的小学设备不齐全,全校只有一个教室有多媒体,学校没有操场,只有一块可以容下几百人的水泥地。而在南京,每一个教室都配备了投影仪,课桌椅都很好。从自己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学校在硬件设备上的差距。
3、拼爹妈,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长就会不惜一切代价,买学区房,通过人际关系,走后门,送礼等手段把孩子往重点学校送。从以上3种不公平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它们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同时也可以知道这些是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的。
三、解决策略
当前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基本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通过尽量加快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逐步逼近教育公平。在解决教育的公平问题上,并没有绝对的目标,只有相对接近的目标。教育中的绝对公平必然意味着一点压力也没有,这必然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们的任务并不是消灭教育不公平,而是要通过合理的操作区控制教育中的不公平的过程和结果;要在教育总体发展的前提下,在人民的教育水平共同提高的前提下,让教育不公平问题“处于两头小,中间大”的状态。
建议:
1、政府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为全体中国公民提供无差别的教育资源。
2、以改变办学条件、配置优秀师资等手段弥补薄弱地区、薄弱教育差距,例如鼓励师范生到苏北地区就业;
3、、合理配置师资,切实解决城乡、区域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的问题、是目前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又一关键因素,问题的解决一靠政策,二靠资金。如师资轮换,不要是人才固定在一个地方。
4、禁止通过走后门择校,要求就近入学
5、以新的公平观进行升学制度改革,转变社会用人观念,回归教育本质,将教育作为完善人格的需要,重视多元成才、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拓展。
第五篇:初中生错别字现象及解决对策
存档编号
初中生错别字现象及解
决对策
教学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届 别 届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初中生写错别字的现状„„„„„„„„„„„„„„„„2
二、错别字在产生的原因„„„„„„„„„„„„„„„„„3
(一)学生的主观因素„„„„„„„„„„„„„„„„„„„„3
(二)外部的客观环境因素„„„„„„„„„„„„„„„„„„5
三、应对错别字现象的对策„„„„„„„„„„„„„„„„6
(一)师生要在思想上重视错别字现象„„„„„„„„„„„„„6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7
(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用字习惯„„„„„„„„„„8
(四)社会各方应改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9 参考文献„„„„„„„„„„„„„„„„„„„„„„„„„11
初中生错别字现象及解决对策
摘 要:初中生中存在严重的错别字现象,这是由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消灭错别字已迫在眉睫,必须运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消除初中生的错别字现象,本文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来探讨初中生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错别字;现象;初中生
Abstract:There is a serious erroneous character phenomenon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The reason is compos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eacher’s teaching, student’s study,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o on.The elimination erroneous character has been imminent, must utilize all the resources to eliminate junior high pupil’s erroneous character phenomenon,this text mainly is explored the reason of the phenomemon that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rite erroneous character from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two angles , and propose some practical viable settle counterplans.Key words:Erroneous character;phenomenon;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第1页 初中年级学生在做语文练习、试卷、甚至是抄写过程中时常出现大量错别字,并且许多常见字、常用字写错的几率同样很高。应对错别字现象的解决策略主要是师生在思想上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方式方法的注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良好习惯的养成、社会环境的改善等。规范地运用文字,是夯实语文基本功的前提,更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一、初中生写错别字的现状
现今的初中生在平时作业、考试中错别字大量、甚至反复出现,同一个字、词错了若干次的现象也是司空见惯。比如,将“蜷缩”的“蜷”写成“绻”、“清洌”的“洌”写成“冽”、“汗青”的“青”写成“清”、“新添水槛供垂钓”的“槛”写成“溅”或“涧”、“左手倚一衡木”的“衡”写成“横”、“神情与苏黄不属”的“属”写成“主”、“附和”的“和”写成“荷”、“专心致志”的“致”与“志”相互颠倒、“坚定”的“坚”与“艰苦”的“艰”混淆,等等。这些错别字的出现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对字义的不理解,如“洌”意为水清,而“冽”意为寒冷;“附和”的“和”意为应和、响应,而“荷”则意为背负、担负、承受等;“专心致志”的“致”意为尽、极,而“志”意为意志,“专心致志”就表示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理解了字义在结合整个成语,就不会将“致”与“志”相互颠倒。这些字虽音近或形近,但在字义上并无相似之处,只要理解其字义,就能避免写成错别字。
有的学生在作文过程遇到不会写的文字时,还存在写拼音的现象。大部分是字形较难辨认和记忆的字,如“东施效颦”的“颦”、“鳜鱼”的“鳜”、“阴霾”的“霾”、“耄耋”、“饕餮”、“猖獗”等等,其实只
第2页 要了解字义,根据字义来辨形,就不会无从下手;另一部分是学生在行文时一时反应不过来的字,部分学生就不多加思考写上拼音。拼音是帮助小学生用于识字的工具,作为初中生在行文中仍使用拼音有悖对其的教学要求。
学生在遇到不确定的字时不查阅工具书、不请教老师,凭借感觉来写字,但由于缺乏有意识地记忆并融入自己的理解,即使订正过,也会反复写错。初学生错别字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显而易见,纠正这个问题也刻不容缓,这需要师生,乃至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努力。
二、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的主观因素
1、混淆字形或字音相似的字,不主动翻阅工具书
将字形相似的字混淆。如在学习《小石潭记》时,许多学生将“清洌”的“洌”与“凛冽”的“冽”相互混淆。而要避免将其写成错别字,关键学生要明白——“洌”,水清也,从水列声;“冽”、寒也——词语、文字所表达的含义究竟是什么,然后通过文字的偏旁加以仔细区分。还有将字音相同或接近的字词混淆的。如分不清“坚定”的“坚”与“艰苦”的“艰”,要分清楚这两个字,定要明白:坚,刚也;艰,土难治也,引申之,凡难理皆曰艰。而学生往往自己分不清、不理解也不愿意查阅工具书,这正是导致错别字层出不穷的一大原因。
2、单凭多音字、通假字等的“音”来度“形”
学生在课文学习过程中,通常能将要求背诵的课文,尤其是文言文,倒背如流,而一旦让其默写,却往往满篇错字、别字,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只重视其“音”,以完成背诵任务,再以“音”度“形”,就难以把握住原文字词。如常常有学生把《核舟记》中“神情
第3页 与苏黄不属”的“属”写成“主”,这是由于学生在背诵时一直念“zhǔ”音,却不知道此处应释义为“相类似”,那么望“音”生“形”,从而将其写成“主”也是很自然的了。再如,把《江山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新添水槛供垂钓”的“槛”写成“溅”或“涧”,“槛”有“jiàn”和“kǎn”两种音,平时多用“kǎn”音,“jiàn”音用得较少,所以学生在默写此诗文时若不刻意记忆很难联想起“槛”字,况且学生又易将“水槛”与“垂钓”相联系,必定认为“jiàn”应当与水相关(本意应为江边新装的一副供诗人垂钓的木栏),望“音”生“形”,就易写出“溅”或“涧”等错别字。
3、课外阅读面狭窄,缺乏兴趣
作为一名初中生,本应具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但现实是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一个41人的班级中订阅《读者》等期刊杂志的仅为10人,而学校统一订购的报纸,多数学生不会认真阅读,为数不少的学生报纸一发下来就翻到“动漫板块”,看完之后其它信息几乎不再理会。学生看得少,读得少,写得更少,语言能力匮乏,写错别字自然难以避免。
4、学生心理上对错别字缺乏重视
初中生在心理上对错别字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小学生,他们所注重的往往是如何在语文考试中获取优异的成绩,而不是人文素养的提高。即使在考试中有因错别字而失分的现象,由于失分分值所占比例很小,他们更愿意将精力花费在除错别字以外的其他方面。在批改作业和试卷是时常会将学生们写的错别字圈划出来,意为让其自己纠正,但当作业本再次收上来时,他们只完成了布置的作业,对于之前圈划的错别字往往忽视。
第4页
(二)外部的客观环境因素
1、文字结构的复杂性
汉字在本身的结构上就比较复杂,许多汉字的字形都十分相像,很容易认错,从而写错,何况很多汉字“一字多音”,而且“一音多字”更是数不胜数。形近字混淆,比如“戊、戌、戍”、“巳、已、己”、“哀、衰、衷”、“裁、载、栽”、“徒、徙”等等,这些字的结构不易掌握,若学生不从字义、字形上进行分类、辨别就极易混淆;音近字混淆,比如 “辨、辩、辫”、“历、厉、励”、“的、地、得”、“噪、澡、躁”、“班、斑”等等,这些音同或音近,字形上还较为相似的字,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写字的难度,而学生应着重从形体上加以辨别。
2、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字词的轻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会将纠正错别字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在上新课时——尤其是现代文——较少强调字词的把握。尤其是现代文中的生字,一般都让同学们在课后自己进行抄写,而学生的课后作业往往效率不高,任务式地抄写几乎不能使学生深刻记忆,难写、出现频率少的字就很容易被同学们写成错别字(很可能用同音字来替代)。另一方面,教师忽视错别字的纠正。在学生的家庭作业、试卷中,许多学生都出现因为错别字而扣分的现象,但所占分值比例小,教师在讲解试卷、题目过程中,一般着重讲解做题方法、技巧等,而很少对错别字予以强调,即使提到也是一笔带过,教师对错别字的轻视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错别字现象不重视的态度。
3、社会环境对文字的影响
当今文字载体繁复多样,学生获得文字信息的渠道已不仅仅是传统的书本,报纸、电视、杂志、网络媒介都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接
第5页 受文字信息的重要途径,网络的覆盖性及其在初中生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尤为显著,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文字的接收与认知。当今电视、网络等插入的广告时常将篡改过的成语作为广告词,以达到标新立异、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效果。而广告词影响范围广,初中生对此类新奇、有趣的事物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直接混淆学生的认知,导致错别字现象的产生。譬如,有一次上课时提到一见如故这个成语时,全班学生立即脱口而出:“箭牌口香糖,一箭如故,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广告语)”,可见广告语对学生文字、成语的认知的极大影响,可弊端正在于这些被用同音字替代过的成语极为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现在的初中生对网络更是极为沉迷,网络语言的出现和流行更是让初中生对文字的感知出现偏差,尤其当他们已经将网络语言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时候,就会将其融入自己语文学习中。有学生就在作文中描写一段人物语言时,流露出自己平时的语言对话习惯,为了在对话中表示对他人的蔑视,使用“切”字体现轻蔑口吻。但“切”字在汉语中是不能作为语气词的,正是网络语言环境的影响致使学生偏离传统文字。
三、应对错别字现象的对策
(一)师生要在思想上重视错别字现象
学生必须对错别字加以重视,必须常备工具书。在平时练习中遇到不会写、不能确定的字词时,能够随时查阅工具书,并且具有这样的自觉性。而要让学生重视错别字,首先教师要对其有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强调字词,不要因为错别字表面上看来是个小问题,在考试中也不会过多失分就将其忽视。如此,学生才会在书写时有注重的意识,从而养成自觉查阅工具书的良好习惯,而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获知的知识往往能比教师单方面的强调或是让学
第6页 生机械式的抄写更长时间、更深刻地记忆。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
1、注重词义的分析
教师在字词、语句讲解时注重词义的分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比如,“新添水槛供垂钓”的“槛”,形声,从木,监声。①本义:兽笼,囚笼。也指禁闭、拘囚。②栏杆。也指井栏。③门槛。门下的横木。学生就不会写成“溅”、“涧”了。又如,一旦明白“故不可彻”的“彻”字应为“通”意,就不会误写成“撤”了。再如,要写对“汗青”的“青”则必须介绍何为“汗青”,古代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烤竹去湿,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对字词的词义能深入了解后,形声字、同音字也就不再是难以克服的困难了。
2、加强对汉字渊源的讲析
教师在教授、使用成语或典故的时候,必须让学生明白其出处和历史渊源等,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减少乃至消灭错别字。像“破釜沉舟”的“釜”字,只要明白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把釜(锅)都打破,船都弄沉,表示决不后退,比喻决心战斗到底。知道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学生就不易将其误写成“斧”字了。又如,关于一枕黄粱中“粱”字的写法,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插入“黄粱美梦”的故事,即在《枕中记》中记载的:有一个卢生,在邯郸旅店遇见一个道士,卢生自叹贫穷,道士借给他一个枕头,要他枕着睡觉,这时店家正在煮小米饭,卢生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一觉醒来,小米饭还没有煮熟。学生必然不会忘记“粱”是小米饭,那么也绝不可能将其误写成“梁”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
第7页 触类旁通,再如上课时让学生们想想和“东施效颦”表达相同意思的成语,有的学生就反映“邯郸学步”,却有不和谐的声音冒出来“邯郸重步”,此时就可插入“黄粱美梦”的典故(与“邯郸重步”同一典故),这样以后学生们就不会将“邯郸重步”和“邯郸学步”混淆了,同时又记住了“粱”的字形。初中语文教学中,讲讲小故事不失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了解成语典故等的背景、扩大知识面、消灭错别字,同时使整个教学氛围趋于活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非语文课程教师的全力配合
多数教师认为错别字的纠正是语文教师单方面的教学工作和职责,其实不然,消灭错别字,其他任课教师也有非常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再怎么重视,其他科目教师却错别字满天飞的话,语文教师的纠正就是白费心力、空自劳苦。就如同语文教师关上了错别字的大门,其他任课教师却为其敞开了一扇窗,这就难以使错别字的消灭有所效益。而非语文课程教师的配合所要依托的不仅仅是其自觉性,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学校、教育局等机构的协助和监管,在提升教师素质或自觉性的同时,亦可提升教学质量。
4、举办寻找、改正错别字的实践活动
在班级中组织寻找并改正错别字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教师的关注程度以及心理上的重视程度,并经过错别字的收集过程,有意识地避免常见错别字。
(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用字习惯
1、在学习中养成查找错别字的意识
初中生完成语文作业后,缺乏像完成数学作业时的复查意识,在行文写作一旦完成后,忽视错别字对文章质量的影响。在文章或阅读
第8页 等题目完成之后,再次对其浏览一遍,那么做题、作业过程中出现的由于不确定或笔误而产生的错别字就能得到及时纠正。这种意识的培养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经常性的笔误、不确定的字在推敲一两次之后,大大降低其出现的几率。
2、勤于使用查字工具,建立、交流错别字数据库
在具备了查找错别字的意识之后,由于粗心和笔误形成的错别字已得到纠正,接下来必须通过勤查字典的手段来切实杜绝错别字的产生,对自己不能确定的、模棱两可的字进行纠正。但学生往往不能养成在校携带工具书的习惯,即使他们有想要查阅工具书、验证自己写的字正确与否的意识,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去翻阅字典以查证是否写对字词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在发现纠正错别字后,建立交流错别字数据库也是杜绝错别字的有效方法,将在练习、考试中出现的错别字集中并定期地收录在本子上作为错别字数据库,定期、反复地复习,可以防止自己重新犯错,还可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看看他人没掌握的错别字自己是否掌握了,以加强自己对字词的敏锐度。只有给自身创造好有利条件并勤于查阅、勤于纠正才能切实消灭错别字。
3、增加课外阅读量、勤于手写,减少对电脑的依赖
现在的学生远离阅读、远离书本,课外阅读面狭隘,并且常常利用电脑,通过输入软件、敲敲键盘,文字便出现在了银幕上,完全不用思考字词的结构,由于输入法的发展有时连字音都无需多加思考。输入法本身输出的字词准确性暂且不论,但学生在长此以往的活动经验中,对文字的敏锐度必将下降。只有学生勤于看书、勤于动手、勤于思考,才能提高对文字的感知力、告别错别字。
(四)社会各方应改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第9页 学好汉字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基本前提,所以消灭错别字应该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与支持。电视媒体、网络等其它文字载体应加强自身的规范性、准确性,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在不误导学生的同时还应积极发扬本身具有的大众媒介的特点推动文字的规范化。
初中生写错别字的现象是由主客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让初中生规范地运用文字进而提升其文化素养必须依靠师生、社会甚至是国家等各方面持之以恒的努力,只要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相信学生对汉字的掌握能力定能得以夯实,最终消灭错别字的目标必将实现。
第10页 参考文献:
[1]金志成,李广平.在汉字视觉识别中字形和字音作用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5(3).[2]黄荣发.中学生错别字现象及其教学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3]曹式彬.和小学教师谈自学语文[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5).[4]黄妃红.悲喜错别字[J].中国新闻周刊,2008.[5]潘洽.能纠正课本中容易被写错的字[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6]卢惠红.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第4、5、6课时)[J].文教资料(初中版),2003.[7]姚玉成.网络语言:我们能拒绝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8]徐云震,徐梅.常见错别字考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9]钱道静.中师生作文语言的现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10]谭青.初中生汉字误写探讨[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8.[11]宋华.基于语料库的中小学生错别字类型多元解析[D].山东:鲁东大学,2007.[12]董春华.21世纪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结构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2.[13]陈巧梅.高中学生在古诗文默写中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及纠正策略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第11页